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会计概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字:收益概念;增值;增值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到底是谁的?针对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观点认为股东作为企业的投资者是企业的最终所有者,所以企业应该是股东的,企业的价值体现在股东价值最大化;这种观点在资本劳动雇佣经济时代是毫无疑问的,资本家投资购买设备、雇佣工人,资本的投入者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是权益资本投入者的企业。这种观点在财务会计理论中体现为业论(ProprietaryTheory),该理论在传统的财务会计实务中是居于主导地位。在业论下,收入表示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则表示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复式记账体系中,它可以直接增记或减记资本或者所有者权益账户。连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认为"在企业,权益是业益"①。第二种观点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上,还应该包括关键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比如说国家、职工和其它外部相关利益者。在财务会计理论中体现为企业论(EnterpriseTheory)。企业权论是Suojanen在1954年的《会计评论》(AccountingReview)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主要为诸多权益持有者的利益而从经营管理活动的社会机构(SocialInstitution),企业必须考虑到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对各相关全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②。与该理论紧密相连的收益概念就是增值概念(Value-addedIncome)。
增值也称"增加价值"或"附加价值",就是把智力和技术结合起来,开发一定的资源,创造出产成品或劳务,从而在价值上获得的增益③。增值的多少我们称为"增值额"。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增值额:对一个产品来讲,它的增值额等于其流转的各个环节的增值总额,增值税的计税原理就是对每个环节的增值额进行征税;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增值额就是销售收入减去为取得收入的外购物资价值后的余额,也就是产品价值中V+m的部分或者是产品价值扣减C以后的部分,它可以全面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
(一)增值额和利润的区别
增值额和利润两个既不相同又有联系的收益概念。按照传统的核算办法,利润是根据以下步骤得出的(如式(1)、(2)所示)。(图略)
利润是从业主的角度出发,将上缴国家的税利以及职工工资、债权人利息都作为费用进行扣除,利润的多少代表了业主的权益。而按照增值额的定义,增值额是根据以下步骤得出的:
此处的增值额为增值净额,它考虑了折旧的因素,但是折旧有人为因素影响。因此有时候人们会采用增值毛额,也就是不扣除折旧的增值额。
微观主体以它自己的经济活动所获得的收入(一般为销售收入)减去进行经济活动而购买货品和取得劳务所发生的对外支出后在价值上的增益,而生产经营的进行是依赖于诸如资本(包括自有资本和债务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在对增值的分配中体现了按照要素来源分配的原则,将增值额分配为利息、股利、劳动者收入等。在分配过程中,诸如利息、流转税都是固定金额的,属于刚性分配,而上缴国家的所得税、职工工资则可以与增值额形成比例挂钩,所以为弹性分配。职工、债权人、股东和政府机构都是企业增值的受益者,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从企业中获得各种形式的报酬:职工获得工资;债权人获得利息;股东获得股利;政府获得税金等,也就是说这些都是增值额的分配去向。如式(4)所示。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利润中则把职工工资作为成本项目扣除,利润最大化强调的是业主的收益最大,这是从业主的角度来考虑的。而增值额中不但包含了所有者的利润还包含了职工的工资,国家作为所有者和社会管理者而征收的各种税项以及债权人的利息等,因此涵盖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是对利润范畴的扩大。
(二)增值概念的提出时代背景
早期增值概念的提出是为了缓解劳资矛盾,而将劳动者与所有者置于同一层次进行分配,也便于对劳动者按照增值额的多少进行绩效评估。但更深一步来看,主要是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现在企业价值增值的源泉不仅仅是财务资本,企业越来越依赖于财务报表以外的非财务因素,比如企业的商誉、各种专利技术,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资源。因此从企业角度来讲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需要诸如投资者、债权人、职工进入企业。在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高度发达,要素在市场具有高度流动性,并且对投入和产出关系极为敏感,总是试图寻找最佳的回报率。不同的人进入企业都有着各自的目的,股东是为了投资资本的最大增值,工人是希望获得工资及福利最大,债权人希望获取利息、租金,国家是为了获取税收而希望企业营业收入及税前利润最大,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由此产生了"个人利益本位论"为基础的"企业契约论",很好地解释了企业中的利益关系。企业契约论认为,债权人、股东、经理人员、职工之间都签有契约,契约规定了企业活动创造的经济利益的瓜分,而不仅仅认为企业只是业主的企业。由契约产生的分配关系所提及的经济利益就是增值额。
(三)增值会计的原理
增值会计以增值额为核算对象,反映增值额在股东、债权人、职工和政府之间进行分配,以编制和分析增值表为主要内容,不仅适用于盈利企业还适用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非盈利性单位。英国于1975年的《公司报告》中增加了增值表,建议各个公司采用。继英国之后,诸如荷兰、西德、丹麦、法国、意大利、挪威、瑞士、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许多国家也开始编制该表,有的还向社会公布该表。据统计,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述国家中规模较大的公司主动把增值表加入基本财务报表体系的已经由三分之一,一些欧美和日本团体也正在研究如何建立增值会计准则体系和报告体系。增值表是站在股东、债权人、政府、职工等相关利益集团的共同立场上,反映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所以增值表是一种财务报告,更是企业和社会责任报告。
增值表基本格式同资产负债表一样分为账户式和报告式,但是内容都主要包括增值额的形成和增值额的分配两大部分。增值表的左侧表示的是增值额的来源,主要是销售收入进行扣除后的余额、投资净收益以及营业外净收入。右侧表示的是增值额的分配,分为刚性分配和弹性分配。增值表编制的依据是企业论,同投资者一样债权人、职工向企业投入生产要素如资本(债务资本)、土地、劳动因而相应的要从企业获得回报,它们的利益是以企业的形式来进行维系的,它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是在获取回报时有利息、租金、工资等方式的不同。如下表所示(账户式):
增值额的形成金额增值额的分配金额
销售收入刚性分配:
减:以销售产品耗用外购材料及劳务债权人所得(利息)
减:管理及销售耗用外购材料及劳务政府所得(流转税)
增值毛额…………
减:折旧弹性分配
增值净额国家所得(所得税)
加:投资收益职工所得(工资、福利)
营业外净收入投资者所的(股利)
企业所得(留存收益)…………
增值额合计增值额分配合计
(四)增值表在我国的推广意义:
1、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特别是职工的劳动积极性,解决我国长期以来企业内部管理中的一个难题
从利润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对国家、职工、企业的利益的分配界限有多处混淆,比如企业流转税是利润计算的一个负项因素,而所得税是对利润的分配。而职工工资也是构成利润的减项,二职工集体福利又是对利润的分配。因此各种关系交叉,使得利益分配关系混乱。如果能够将利益确认为增值额,那么各方利益的分配就有了一个统一的目标,各方将朝着统一的方向努力,即实现增值额的最大化。
我国长期以来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一直存在着职工劳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这主要是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与他们的现实收入不相匹配引起的。增值额的分配中将职工视为一个分配方向,也就是使将职工视为平等的合作者,可以消除职工对企业的敌视。将职工的业绩评价以及劳动报酬与企业增值额之间确定一个比例关系,将企业的发展总体目标内化为职工的个人目标,可以促使职工努力工作提高劳动积极性。
2、增值额可作为的增值税的计税依据。
为了克服产品税重复课税的问题我国引进并成功的推行了增值税制度,促进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与协作并为财政收入开辟了广阔的税源。但是在增值税的征收过程中由于采用发票扣税法产生一些问题,如虚开、伪造增值税发票进行进项税的抵扣,为征收和稽查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产品的价值=C+V+M,C中包含了流动资产的价值和固定资产转移的价值(折旧)。经典的理论增值额是包含了固定资产转移的价值以及V和M的部分,按照理论增值额计税应该是最为标准的增值税④。然而各国增值税的计税分别确立了自己的法定增值额,与理论增值额不同。我国目前的增值税类型属于生产型,法定增值额中包括了固定资产投资以及V+M的部分,在扩大再生产的年度,法定增值额是大于理论增值额的,包括固定资产的增值额的课税,不利于有效带动和利用民间投资。而增值表中的增值毛额与理论增值额基本一致,可以尝试将增值表中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计征企业增值税。有点主要有两点,首先增值额的指标口径跟符合理论增值额,其次直接按照增值表数据计税代替原来的发票扣税法,这样不但可以简化计算还可以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发票传递链条中空隙进行偷税、漏税、骗税。
我国增值税的改革方向是将目前的生产型改革为消费型,消费型增值税的法定增值额是V+M的部分,在数量上小于经济理论增值额,它与增值表中的增值净额相当。虽然折旧扣除有人为因素,但是也只能影响年度之间的增值额计算,从长期来看增值净额总额时不变的。因此即使改革为消费型增值税仍然可以采用增值表来计税。总之,按照增值表计算增值税具有符合增值额的经济含义,体现简便计税而且有效防止不法行为的优点。
3、增值额不但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而且还可以为国民经济核算奠定基础传统的利润概念作为一个收益概念已经显露出它的局限性了,它涵盖的收益面过于狭窄,在反映企业对社会贡献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像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比单纯的所有者的收益更为重要,所以企业的经营成果不仅仅包括所有者收益。只有增值额才能全面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因为增值额体现包括股东在内的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企业不再只是股东的企业而是一个社会机构,增值额的多少体现了对社会的贡献。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社会增值总额就是国民生产总值。我国过去采用MPS(TheSystemofMaterialProductBalances)国民经济核算系统,指标是社会总产值,但它包括了中间产品的价值,随着中间产品的不断流转,它的价值重复计算。而现在我国采用的是SNA(ASystemofNationalAccounting)核算体系,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它与社会总产值的区别在于剔除了中间产品的价值并且纳入了劳动价值,因此该指标应该是净增值的概念在宏观经济中的运用。而宏观经济净增值应该是各个企业增加值的总和,因此可以用每个企业的增值额进行汇总即可得出国民生产总值。可以说企业的增值表是进行宏观经济核算基本单位。
与利润相比,"增值"概念只是一个新生事物崭露头角,对它的研究可以在更宽更广的领域进行。它不仅仅是一个收益指标,它的产生反映了一种分配的观念改革,特别是对劳动者分配的一种改革,它将劳动者置于与所有者相同的地位,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FASB,SFAC,No.3Highlights
[2]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P387
关键词: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 协调沟通
在经济管理中,会计工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经济工作的有效运行与会计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对比作为研究对象对会计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概述
1.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指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组织内部的经营管理,实现组织最佳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以组织经营活动及价值表现作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深加工与再利用,从而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以及控制等职能的会计分支。
2.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指的是以货币作为主要量度单位,对组织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运用专门的方式进行确认与计量,同时以财务会计报告作为主要形式定期向组织的不同经济利益相关者提供组织会计信息的外部会计。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对比分析
为了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如下论述: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中的两大基本内容,在职能目标和资料来源上是相同的。两者都源于同一个母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财务会计通过固定的核算程序与方法,把一定时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与结果通过登记账簿等方式形成信息。这些信息不但可以应用于外部,也可以应用于内部。管理会计通过对财务会计的资料进行加工,使其成为管理会计信息,从而为改善内部的经营管理提供服务,同时为会计监督提供必要的条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职能目标主要体现在通过提供信息为企业等组织提供多方面的咨询服务,从而有效的改善经营管理,促使经济效益的提升。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从服务对象的层面来看,管理会计服务的是企业等组织的内部管理要求,针对的是日常经营管理中所遇见的特定情况,搜集数据给组织的管理者提供内部管理与控制的信息,改善企业等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因而管理会计又可称为内部会计。财务会计则是通过定期的编制财务报表来集中概括的对企业等组织的资产估价、资本结构以及经营成果等进行说明,从而向企业等组织的外部单位或者个人提供必要的资料,因而又可称为外部会计。
从工作重点的层面来看,管理会计所研究的对象以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以设计未来组织生产经营管理的不同方面的,对应当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预计与评价,管理会计有效的为组织的管理提供制定经营管理方案的信息依据。财务会计则反映的是企业等组织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其工作重点是对企业等组织的全部经济活动进行历史性的描述,也就是说在经营管理活动发生后,记入会计记录中。
从工作主体的层面来看,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是多层次的,不但可以将企业等组织作为主体,还可以把企业等组织的内部的局部或者个别部门作为工作主体,甚至可以将某一个工作管理环节作为工作主体,对这些主体的日常经济活动等等进行控制、评价以及考核。而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通常情况下只有一个层次,该层次把企业等组织当作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对这个唯一的主体进行资产评估以及财务状况等等进行集中反映与概括说明,并不涉及局部的具体问题。
除此以外,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还在约束机制、会计方法、会计程序、观念取向、精确程度、时间跨度以及信息特征等多个方面存在区别。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应用
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是总体会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在内容通常会受到财务会计需要的驱动,也就是说,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决定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应用过程中应不断的优化两者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通过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沟通和协调来满足企业等组织提高经营管理效益的需要,满足不同企业等组织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如,在财务会计日常核算中,通过使用变动成本法来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便捷衔接,通过确立和完善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与计量模式,来减少管理会计的工作量,便于管理工作与财务会计的协调沟通。简而言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虽然隶属于会计的不同领域,但这两者所具有的特定关系决定了他们在应用过程中进行协调沟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总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具体的应用中应关注两者区别的同时关注两者之间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进行完善,无论是从理论还是现实都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促进组织管理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程艳.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 财会研究,2011(02):52-54
[2] 张学祥.浅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J]. 科技创新导报,20010(24):202
关键词:税务会计原则;财务会计原则;比较;思考
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来说,无论是那一领域的会计,都需要遵守相关的原则与规定,是开展会计工作的核心。与此同时,会计领域的原则也将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划分。下面笔者将针对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原则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对比,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研究背景分析
(一)税务会计概述
税务会计指的就是按照现在施行的税务法律作为主要的标准和参考,结合会计领域本身的原则规定,同时要参考其他专业学科的研究模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来促进纳税活动的有序展开,能够保证我国的税务工作合理展开。税务会计能够对于市场变化的情况进行客观的反映,对于经济领域来说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二)财务会计概述
财务会计是指通过对于当下企业内部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同时财务会计会向与企业有一定关联的投资人和借款人,包括政府的相关管理机构,提供该企业的经济财务状况。在当下的企业发展过程当中,财务会计是一个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过财务会计的工作,我们通常情况下可以了解到该企业单位具体的经营状况和财政状况,可以给相关的投资人以合理科学的参考依据。投资人在对于企业进行投资之前,一定首先参考财务会计所给出的财务数据和经营方面的数据,其中主要是以财务报表等简洁明了的方式来向投资者传达企业的基本经营信息。所以做好财务会计的相关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拓宽企业的投资市场。
二、税务会计原则和财务会计原则的对比
(一)历史成本原则的比较
对于历史成本原则,财务会计会对历史成本原则持肯定的态度。甚至在一些特殊情况之下,税法仍然会坚持历史成本原则的比较。但是在税务会计领域却截然相反。通常情况下税务会计会更加看重事物的公允价值。也就是说在特殊情况之下,计算事物的价值没有考虑到其公允价值,那么相关的报表就是有漏洞的。如果参考了这份报表进行相关的决策,很容易被报表所误导。在历史成本原则方面,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原则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二)权利与责任原则的对比
税务会计原则体系之内,对于权利和责任原则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企业收入与目标任务的达成有一定的关联性,其次是要考虑到纳税者的实际支付能力。但是在财务会计原则体系当中,对于权利与责任原则的相关影响就会比较明显。权利与责任原则是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原则之一。在税务会计当中,权利责任制度与实际的效益相互融合。
(三)相关性原则的比较
在相关性原则之中,财务会计原则和税务会计原则有一定的共同之处,都是需要保证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会计人员所要提供的相关的数据信息要符合真实性的原则,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和相关的财务状况。其次是相关的会计人员所能够提供的数据信息有一定的效用,能够为相关的人士提供正确的参考。
(四)配比原则的比较
在配比原则方面,财务会计原则与税务会计原则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初。配比原则要求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进行相关的工作的时候,要严格遵循相关的配比原则。根据配比原则的内容来看,配比指的就是收入与成本之间的配比。也就是说收入与支出要达到一定的平衡,企业才能实现比较好的发展。
(五)本质性原则的对比
本质性原则指的就是财务会计在进行最终的核算步骤的时候,要结合企业经营的实际进行相关的核算,形式上的只是片面的参考。但是在税务会计领域,法律将一定程度上决定税务会计的工作必须达到指标才能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
三、税务会计原则与财务会计原则的思考
当前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维持自身的地位,扩大经营的范围,提升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就必须要适应现在的经济环境,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会计工作领域,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区别,企业要正视二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处理,才能真正实现快速发展。
(一)强化协调发展的意识
笔者认为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两者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实际上两者存在联系和共同点。所以强化协调二者发展的意识,才能真正提升管理水平。第一,企业要明确二者产生效益的区别,从而寻找协调发展的方法。对于部分企业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加强税务工作的合法性原则,及时缴纳税款。第二,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原则上应当尽量保持一致。尤其是税务会计领域存在很多监管和执法方面的挑战,税务会计应当向财务会计进行学习和融合,减轻自身的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效率。第三,是在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当中,要结合企业经营的具体状况,寻找二者之间合适的方法。
(二)做好税务工作的科学规划
我国的经济环境比较复杂,所以税务相关的工作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针对税务工作要做好相关的规划,保证税务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尤其是对于企业来说,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及时缴纳税款。做好相关的缴税规划,降低企业缴纳税款的相关压力。税务工作本身与财务工作相比,受到的限制会更多,所以工作也会更加复杂。需要税务会计人员加强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改善各项工作的方法和模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
财务会计管理作为经营管理类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因此,要想使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的管理水平得到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做好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而在网络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财务会计管理也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不断的摆脱了传统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束缚,使财物会计管理在网络经济的辅助作用下,不断的变得越来越成熟,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了不断的进步。
一、财务会计管理概述
(一)财务会计管理定义
财务会计管理,通俗来讲就是将企业内部的一些资金进行系统的监督和管理,针对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以及企业所发生的一切经营活动对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盈利情况展开分析,从而根据企业的财务情况,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的参与经营管理决策,对上一年的经营状况进行总结,提出下一年的经营计划,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经济能够不断地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财务会计管理的特点
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会计报告是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核心。财务会计管理最终是以会计报告的形式呈现的,因此会计报告是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核心。第二个特点是计量和传送信息是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向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会计信息,因此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是以计量和传送信息为主要目标。第三个特点是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过程中以公认的会计原则为基本原理和准则。会计原则是在会计活动以及会计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一项原则,因此在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也必须以会计原则为基本原理和准则。第四个特点就是在财务会计管理的过程中,以传统的会计模式作为数据处理和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
(三)财务会计管理的作用
根据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所提供的会计报告可以掌握公司和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并且能够根据会计报告展开正确的决策,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管理工作不断的进步和提高。并且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够直接影响企业是否能够得到正常的运行。因此财务管理水平越高,越能够在企业的竞争过程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使企业能够有效的正常运行,最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财务会计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二、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的财务会计管理的发展状况
(一)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财务会计管理的好处
第一,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使财务会计管理不断的进步,从而为企业创造了更多、更大的收益。比如在进行产品推销时,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推销,从而形成网络营销的方式,不仅可以使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距离得到大规模的缩短,而且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收益。第二,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能够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的财务展开分析和管理,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可以为企业的领导在作出决策时提供正确的,准确的材料和数据。第三,在网络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企业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的信息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能够保证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的可靠性。第四,在网络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网络技术不断的得到提升,使企业信息传递的速度得到了提升。所以企业在发生经济业务往来时,就可以迅速的得到经济业务往来的单据,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财务会计管理的不足
虽然在网络经济为财务会计管理提供了方便,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网络使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使企业工作的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网络上不断的进行交易,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财富,但是,财务会计管理在进行网上交易,赢得财富的同时,也将自身暴露在风险之中,使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由于很多工作都是在网络上进行,而有关网络的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完善,使得一些网络上的工作得不到保护。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更是涉及到企业的一些资金,财产的信息,同时也关系到企业的一些决策进行,在网络进行工作时,网络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容易将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进行泄露,因此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度不高。第二,财务会计信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由于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的一些确认都是在网络上直接进行,较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工作的确认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在信息确认时,都是以书面的形式进行的,按照各个流程,进行规范的盖章和签字。而在网络经济的推动下,财务会计信息在确认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伪造,窃取等现象,因此使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着隐患。第三,财务会计管理的相关网络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财务会计管理的工作过程中,由于相关的网络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财务会计软件使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漏洞,造成了很多信息的丢失。此外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存在一些问题,使有关财务会计软件的盗版光盘以及软件在市场上屡见不鲜,从而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盗版财务会计软件谋利,给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也不利于财务会计软件的更新。第四,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进程存在着滞后性。在网络经济时代的背景下,财务会计管理不断的朝着信息化、标准化发展,并且使财务会计管理不断的得到完善。但是,就目前的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系统标准化进程来说,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尤其是在会计管理信息的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缺乏一定的适用性,同时再加上专业性也不强因素的影响,最终使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实用性不足,使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的质量存在着影响,不利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发展。
三、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应对财务会计管理存在中的一些不足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并不断的进行完善
法律法规能够有效地保护网络上一切交易的有序进行,是进行工作的有效保障。针对网络经济下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并不断的对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从而能够有效的对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管理时,针对所出现的一些信息的泄露,提供有力的保障,确保企业内的合法权益和利益。此外,建立健全网络财务会计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要明确规定对在网络中进行盗版财务会计软件贩卖以及使用者,进行一定的财务处罚,从而能够减少盗版财务会计软件的使用,使财务会计管理能够有序正常的运行。
(二)不断地优化人才使软件技术不断得到提高
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要加强对人才的管理,不断的对人才进行培训,优化人才,从而最终使人才技术能够不断地得到提高。在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时,能够有效地利用高超的技术发现网络中的病毒以及存在的漏洞,从而能够进行修补,提高警惕性,使财务会计信息安全性得到保障。
(三)加强对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标准化进程的管理
要不断的加强对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标准化进程的管理,使财物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进程存在的滞后性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要将企业内所使用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不断的趋于标准化,使财务会计管理的工作质量得到提高。同时要不断的进行软件的开发,保证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的适用性,从而能够使财务管理人员在使用软件中实用性得到增强,加强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财务会计管理既存在一定的好处,又存在着一些不足。我们要针对存在的不足,对财务会计管理不断的进行完善,从而使财务会计管理越来越趋于成熟,最终不仅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且可以获得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宋嘉骞.财务管理在网络经济时代的创新[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1(01).
[2]李艳国.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0).
[3]李莉.网络财务管理建设策略分析[J].企业导报,2010(06).
[4]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1.
[5]戴成超.论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管理[J].中国市场,2010,19:103-104.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概述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概念
财务会计就是在公司的相关规定之下,遵循会计的相关原则与准则,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反应,并把企业某个阶段的生产经营活动以财务报告的形式进行汇报,要求汇报的财务信息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可以去验证。而管理会计主要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要求管理会计能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对企业的生产活动提供有用的信息,以帮助企业做出相关的决策,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它主要是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服务。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管理会计针对的是未发生的事,并为预测提供支持,而财务会计则是对于已经产生的信息进行分析统计,但是他们都是服务与企业,并且都是以企业的经济信息为分析对象。会计归根到底还是要为企业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以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尽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不同,信息的使用目的也不一样,但是他们的信息来源都是企业的经济活动,但是在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和原则,因此最后的信息才有所不同。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财务会计是以企业过去的经营活动为分析对象,真实的反应企业的财务信息,并且为企业内部或者外部的相关参与者提供信息。而管理会计是专门服务于内部的人员,其工作的重点是利用现有的信息计算,并为企业在未来做出决策提供参考,其分析的数据还是现有的,但是却是为预测进行提供依据。
此外,财务会计在对财务信息进行处理的时候,是有很多国家规定和会计原则进行规范的,其信息必须要真是可靠,具有可验证性,重点反映企业过去经营的相关财务信息。而管理会计并不受到这些制度的影响,他们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采用一定的方法来对信息进行处理,没有固定套路的限制,可以提供很多非货币计量的信息,而且管理会计在处理信息时更加灵活,最后的信息量一般也比较大。由于这种工作需求上的不同,对于两种会计业务人员的素养要求也不一样。财务会计更注重扎实的基础,熟悉的业务能力,严谨的精神,而管理会计除了要掌握相关财务知识之外,还要具备统计学、计算机软件等知识,要求有更宽的知识面。
二、现代企业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会计观是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前提
在很多企业中,会计都是作为一种对企业的经济进行报告、记录的一种职位,很少能够让会计工作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当中,而要让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融合,首先得再观念上改变对传统会计的认识,接受会计也能为企业管理带来帮助这个观念。其次,会计人员在人们的印象中无非是进行计算,他们对于财务方面的熟练程度非常高,但是要参与企业决策还有很多不足,这就需要企业来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对他们进行培养。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要循序渐进
要实现这两种会计的融合,首先要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他们二者的特征和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非常了解,二者融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要在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稳定的过渡,之所以要缓慢进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财务会计在企业中的概念已经根深蒂固,二者融合要在每一个环境都完美的衔接才能真正给企业带来利益。
(三)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有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作为指导,当前我国多数企业也都已建立起财务会计制度,在日常会计核算、对外信息披露方面都以实现了有章可循,但在管理会计制度方面还比较欠缺,因此,企业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会计制度,明确管理会计人员应有的管理权限和职能,使其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