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会计的难点

管理会计的难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会计的难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会计的难点

管理会计的难点范文第1篇

    一、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难点

    阻碍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因素很多,即有诸如重经营轻管理的观念障碍,也有银行业管理素质和水平不高的制约,还有商业银行管理会计自身的技术性困难,当前,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l、信息系统基础落后。会计系统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也是如此。一方面,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为计划、控制、决策和业绩评价等部门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它也需要财务会计、信贷管理、资产管理和统计等部门提供的信息。不仅如此,在评价信贷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评价产品、部门的经营业绩时,还需要外部的金融市场、宏观政策、行业分析和同业经营等有关信息。而目前国内信息系统基础还相当薄弱,不但许多经营管理急需的外部市场信息难以收集,还有待“金”字工程的展开,就连银行内部的金融电子化工作也还很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要全面推行管理会计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2、现有成本资料和分析手段欠缺。管理会计特别注重对成本的分析和管理,它以贯穿于经营管理各个活动中的成本、效益分析而着称。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更有其独特的要求。从国外的资料来看,他们十分注重产品、分部门和分地区的盈利能力报告,而盈利是和成本相配比的,这就意味着相应的成本资料也要分产品、分部门和分地区。我国的商业银行要做到这一点,面临着   许多困难。从实务的角度来说,原有的银行会计工作流程没有区分上述的成本,难以归集分产品和分部门的成本和费用,也就难以与相应的收益相配比;从理论的角度来说,作为服务行业的商业银行,其自身的业务特点也造成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难以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不可能像生产企业那样,产品一出来,与之相关的生产成本信息献出来了。即使现有的银行会计工作流程已经按照传统会计方法的要求去做了,所得到的成本信息也不很准确。而且传统的管理会计所运用的变动成本法对于银行业而言,也是力所难及的。

    3、业绩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虽然国内流行的管理会计教材中,对业绩评价的讲述不多,仅有的小部分内容也主要包含在责任会计等个别章节中关于责任成果的论述,但从国外的教材以及实务资料来看,国外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特别强调业绩评价体系。从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内容的设定,乃至于整个评价体系,都有很讲究的考虑,象哈佛大学着名的管理会计学者卡普兰就以平衡记分法的设计和应用而着称于世。就国内的实际而言,对于一个有效而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不仅业务人员欢迎,认为它有助于使个人或部门的努力得到承认,而且也有利于管理人员对资源配置和风险控制的恰当管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实现这个评价体系在合理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平衡。这也是推行管理会计的一大难点,因为它不仅有技术因素的作用,更多的是人的因素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仅仅依靠管理会计一家来做,困难是很大的。

    4、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前已论及,管理会计特别注重收益和成本的配比,因此,恰当的内部转移价格对于提高管理会计的运行效果而言;至关重要。然而,银行内部各个单位和部门之间发生的转移行为,并不像真正的市场行为一样有一个客观的交易市场存在,导致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相当主观,有时甚至是不合理的。对银行来说,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主要涉及内部资金转移调拨定价和间接费用的分配两大问题。当一个管理会计系统真正运行起来的时候,每个单位和部门出于对自身业绩考核的考虑,都会关注每一项交易的收益和成本情况。显然,不论是内部资金的转移,还是间接费用的分配,都会直接影响考核单位的经济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是很难有非市场性的行为可言的。内部转移价格确定的实质是资源的合理分配。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资源配置还涉及资本(营运资产)的分配、非盈利性资产成本的分配以及坏账准备金的分配等问题,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是重要而棘手的。

    二、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重点

    当前,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全面推行管理会计突出这样几个重点:

    1、“一级法人、分级管理”体制下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一级法人、分级管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管理体制。按照国内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体制依然是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的主流体制。由于管理权距加长,造成普遍的"人"问题是这种体制的一大特点,具体而言,就是人利用其信息优势,或者隐瞒利润、虚报费用,或者账外经营、资金体外循环,或者消极管理、不负责任等等。推行管理会计工作,既不能推翻这种分级管理体制,也不能坐视种种“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行为,任其蔓延。因此,强调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中的“人”问题,完善信息的收集、报告和检查制度,将管理会计信息与分级管理结构、激励约束制度结合起来,建立以管理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利益协调和“整合”机制,是当前推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重点之一。

    2、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也最终会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迎接这个时期的到来,建立健全目前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积累经验以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显得非常必要。这也因此构成推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工作的一个重点。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是对利率、流动性和资本充足性风险的管理。为了配合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在加强预算控制、提高预测水平、强化成本管理的同时,要特别关注有关利率风险、信贷风险、流动性状况的信息,做好利率决策、信贷资产分配的辅助决策工作,将分支机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工作成绩纳人业绩评价的范畴中。

    3、利率,产品定价机制的强化。企业管理会计对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产品价格确定一个合理而有竞争力的价位,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合理确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也成为银行管理会计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丰富,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如何确定它们的成本,也直接关系到这些产品是否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国外的商业银行通常还要求管理会计能够对客户的盈利能力给予分析和评价,以做出是否应该维持、增加或收缩与该客户业务关系的决策。可以预期,要使管理会计真正发挥应有的效力,必须在加强成本分析和控制的基础上,完善对利率,产品的定价机制,使成本管理工作切实落到为提高银行经营效益服务的目标上来。

    4、成本分析与控制的系统化。虽然目前普遍存在着信息系统基础薄弱以及现有成本资料欠缺等因素的困扰,但只要真正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就不能忽视成本的分析与控制。否则,管理会计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和价值。在目前的情况下,知难而上,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中的成本观念,使成本控制的思想深入人心,扭转重经营轻成本的不良思维模式,是使成本分析与控制思想系统化的重要工作。同时,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充分挖掘现有的银行会计所提供的成本资料为管理会计所用,形成制度化的运行机制也是可行的步骤之一。另外,对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在推行管理会计的过程前期,可以通过对经营收益与成本的配比分析,来加以考核,以引导整个系统提高对成本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实现成本控制的观念转变和系统花。

    5、项目投资管理的制度化。通常,人们把管理会计的功能概括为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其中规划职能主要体现在对未来销售、盈利、成本、资金需求和供应等情况的预测,以及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不同于生产企业,从控制成本、增加收益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规划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利率走势、成本、盈利能力、资金需求和供应以及部分金融产品的市场需求等的预测;二是对新产品开发等短期经营决策,以及大型电子设备购买、固定资产的购建、营业网点的建设等长期投资决策。特别是后者,由于需要大量的成本支出,并且可能对全行的未来发展战略产生影响,在目前的情况下,便成为推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重点。为了在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中突出这方面的内容,我们暂把它统称为项目投资管理。加强项目投资管理,应完善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会计工作要突出项目投资的成本、效益分析,提倡现金流量分析等国际通行的技术方法,切实落实项目投资的责任主体,并追踪和控制项目进展,完成项目后评估。使得项目投资能够为提高系统整体效益服务。

    三、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突破点

管理会计的难点范文第2篇

1.教材内容不合理。作为高校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都是教学体系中的重点。然而,从目前这三门课程的教材建设情况看,三者在内容上存在很大一部分的交叉重复,这种教材体系的安排破坏了课程间的内在逻辑递进关系,重复的授课使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学生也在重复学习过程中感到乏味,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一些新的管理会计理念和方法也没有及时更新在教学中。2.“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管理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教师按照教材的章节体系,通过黑板板书或放映幻灯片,逐章逐节地讲解课程理论知识,很少采用其他灵活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形式。如回归分析、经济批量订货模型等内容的授课,很少涉及实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学生只要套用公式就能计算出数据结果,根本无法反映管理的权变性,这样使学生怀疑管理会计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厌学情绪。3.案例资源缺乏。高质量的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案例教材来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国外案例多,国内案例少;旧案例多,新案例少;知识点案例多,综合性案例少等。这些问题容易造成案例的适应性差、案例的综合性差,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为解决管理会计教学问题,西京学院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当下学生特点,试图找出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通过共享平台建设“一师一优课”,该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积累、整合,最大程度地解脱教师,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建设课程思路。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种种弊端,本课程在建设时“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重难点内容紧密结合CPA、CMA相关考点、商业案例比赛相关知识、论文选题等,强化理论与实际结合。2.课程内容。根据建设课程思路,建课时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知识篇、实务篇和拓展篇。基础知识篇系统地讲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等;实务篇是对基础管理会计知识点的运用,包括销售预测、利润预测、生产经营决策分析、全面预算等;拓展篇是对管理会计理论方法的延伸和拓宽,包括责任会计、行为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内容。对于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内容重复的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控制等内容,放在成本会计优课中介绍。而对于长期投资决策和资金需要量预测等与资本运营管理有关内容,放在财务管理优课中介绍。3.授课和学习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建课时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讲义、微课视频、论坛发言、学习视频、阶段性测试、章节练习和自我测试等。讲义系统讲解每一项目和模块的知识体系;微课视频讲解重难点,强调重点和集中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论坛发言促使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有利于启发思维和激发兴趣;学习视频主要是收集网络资源中的优质课件,通过听其他老师的课多方位理解所学知识,使学生由“点”到“面”的学习知识;阶段性测试、章节练习、自我测试等资源起到巩固知识和检测学习效果的作用,教师可以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4.丰富教学案例。为解决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匮乏的问题,目前西京学院一方面积极引进双师型的教师,聘请在企业有丰富管理会计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担任该课程的校外导师;另一方面,西京学院积极开发实践教学基地。教师和学生可以到企业实习或进行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管理会计事务,对企业进行理论指导,促进管理会计的运用。

三、结语

互联网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便利,传统课堂向翻转课堂的转变势在必行,“一师一优课”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手段和创新之举。在现有基础上,今后将继续丰富“一师一优课”的资源,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学习课程,营造良好的学风,提升学习能力,实现优秀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作者:赵慧丽 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韩锡斌,王玉萍,张铁道,等.远程、混合与在线学习驱动下的大学教育变革*--国际在线教育研究报告《迎接数字大学》深度解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5):3-11.

管理会计的难点范文第3篇

(一)心理资本的内涵 心理资本概念由Goldsmith等(1997)首次提出。截至目前理论界关于心理资本的定义包括特质论、状态论和综合论三种。表1是对代表性观点的总结。

综上,现有的研究认识到心理资本是人格特质,是一种特定的积极心理状态,是一种同时具有特质性和状态性的心理素质,具体包括自信、希望、乐观、坚韧、积极能力、快乐(幸福)和情绪智力(情商)等结构维度。但是关于心理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相关性,以及能否像其他物质资本和无形资本一样可计量却没有得到充分论证。

(二)管理会计发展 现有的研究总结了以往各阶段企业管理特征和管理会计方法(如表2)。但是资本形态的丰富――尤其是心理资本的出现扩大了会计活动范畴,资本数据信息的复杂多样性对传统管理会计计量方法提出了变革的要求。2010年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经济学人》上开启了大数据商业应用时代的大门。大数据带来了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其所倡导的一切皆可量化理念和云计算为会计计量带来革命性进展。

二、心理资本管理会计研究意义

(一)促进企业开展心理资本投资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企业成员背负巨大的工作压力,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成员过劳猝死、自杀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一些企业陆续开展心理健康保健活动,通过定期接受心理专家咨询、心理健康保健和极限拓展训练等舒缓身心的休闲娱乐活动,加强企业成员心理资本水平。以往这些花费企业都记入了费用,忽略了其对企业资本的正向建设作用。建立心理资本管理会计,计量开发活动的成本收益信息,做好企业预决策工作,可以积极促进企业开展心理资本投资开发活动。

(二)丰富管理会计体系 不同时期的管理会计均有创新和发展,这是社会环境变化的产物。从早期注重成本管理,发展到作业成本法,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到为企业价值增值服务,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到现在的心理资本管理会计均是管理会计顺应环境变化的产物。当前社会注重和谐发展,企业管理倡导以人为本,心理资本管理会计是在符合背景需求条件下对管理会计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三)企业与社会整体和谐发展的需要 心理资本管理会计是建立在关注企业成员心理健康的基础上,是以马斯洛人文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建立心理资本管理会计,可以为统计和评价企业甚至社会心理资本投资开发活动效果提供数据支持,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心理资本相关信息数据,进行社会评价,从而达到企业和社会整体和谐发展。

三、心理资本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心理资本特征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1)心理资本具有内在特质性,隐藏性高。心理资本既然是人力资本的一部分,就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它是以一种个体的内在的心理特质。人力资本内部表现为影响人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过程、主观幸福感和情绪智力,外部表现为通过行为过程影响成员的企业行为决策。企业拥有众多的员工,这些员工都具有不等的心理特质水平,而且都不是通过表面就能够测量出来的,具有高度隐藏的特点。这是我们寻找会计计量方法需要抓住的第一个特征。 (2)心理资本是一种潜在状态,与环境相适宜。状态会随时间和地点发生变化,也就意味着当外部时点和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和成员的心理资本值会发生显著变化。心理资本不同于物质资本有外观形体,可以测量长度、宽度、重量和体积,它是隐藏在人力资本内部,具备隐藏性,为会计计量带来了难度。(3)心理资本是一个相时而动的有机系统,瞬息万变。可以为员工个人和企业带来高效工作和快乐工作的正能量都归属于心理资本。在外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积极的心理状态是相时而动的。心理资本由多种因素构成,各构成因素之间是互相影响的,这些都决定了心理资本是个复杂的有机系统。

(二)心理资本管理会计体系构建 (1)定义心理资本管理会计的概念。心理资本管理会计是以企业心理资本价值为对象,以专门的会计计量方法,针对企业心理资本投资建设活动和消耗活动导致的心理资本价值流增减变化进行会计加工处理,使之转化为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会计信息活动。 (2)明确心理资本管理会计对象。心理资本管理会计的对象是心理资本价值流,其承载的是企业心理资活动变化信息,即企业心理资本价值的增减变化。包括企业开展的心理资本投入活动、心理资本的开发活动、心理资本的消耗活动、心理资本的结存状态及转化情况。(3)设定心理资本管理会计目标。心理资本管理会计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心理资本信息,及时向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与企业心理资本投资开发计划、心理资本投资开发效果评价和心理资本预决算等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各类信息。实际上,现在的企业员工不仅注重工作报酬,还非常重视生活幸福感。在此背景下,企业经营目标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由过去的盲目追求经济扩张,转变成既注重短期利益又注重长期发展,既追逐经济价值又重视荣誉尊严,力求最终达到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心理资本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相关者全面了解企业资本信息,人本管理,为企业及成员最终达到健康和谐发展提供的全面体检报告。(4)明确心理资本管理会计职能。心理资本管理会计需要做好企业当前心理资本投资开发和长期心理资本发展战略的规划预测。建立经济考核指标体系,落实经济责任制控制心理资本开发全过程。做好心理资本投资开发所需资金的筹集工作,加强全过程的现金流量管理。建立严谨的心理资本投资开发内控体系,加大奖惩力度。做好心理资本测评系统建设,掌握心理资本流量和存量信息,参与企业经济决策,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5)建立心理资本测评系统。大数据时代的决策行为基于数据和分析作出,而非经验和直觉。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心理资本测评系统,可以囊括企业心理资本众多信息数据,便于随时掌握企业全体或者部分成员的心理资本信息。(6)设计心理资本管理会计报告。心理资本管理会计报告应包括企业高管人员心理资本信息和企业成员群体心理资本信息。企业高管人员心理资本信息包括企业高管人员自我效能信息,企业高管人员希望信息,企业高管人员乐观信息和企业高管人员韧性信息。企业成员群体心理资本信息包括企业成员分类信息和各类成员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的数据信息。

四、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介绍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思想及其对当今社会宏观环境、企业微观环境和成员心理资本的渗透,构建心理资本管理会计体系,包括心理资本管理会计概念、对象、目标和职能,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理念设计心理资本测评系统,生成心理资本动态信息,最终产生心理资本管理会计报告。研究技术路线图如图1。

(二)研究方法 (1)规范研究。心理资本管理会计预测采用边际分析和因素分析的方法,在心理资本管理会计决策与控制模型的构建中引入高等数学、运筹学、信息统计和数理统计学等数量统计方法。(2)实地研究。首先选择和确定具体的管理会计实地研究项目;然后选择研究现场,收集研究项目需要的数据,收集数据可以采用直接观察、实验和访谈调查等;针对选择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形成表达和解释。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

(一)心理资本构成要素的确定 分析企业成员心理资本状况,确定企业成员心理资本构成要素是后续计量的关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成员群体构成复杂,分布范围广,样本数据大,这些状况都给明确心理资本构成要素带来很多困难。

(二)心理资本状态量的测量 心理资本的特性与传统资本不同,它具有隐藏性、动态性和难以捕捉的特点,这都决定了心理资本的计量需要创新,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为会计工作提供全新的计量思路是重点难点问题,也是心理资本管理会计体系设计过程的核心。

(三)心理资本动态测量系统的建立 大数据和云计算为的会计计量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如何将其应用于建立心理资本动态测量系统,使之能够处理数量众多、种类繁杂和千变万化的心理资本信息是又一重点难点问题。

六、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一)心理资本是人力资本的内核,决定人力资本高度和质量 心理资本的增加能够增加人力资本,给企业带来效益优势。心理资本投资开发可以提升人力资本及其他物质资本的作用效率,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达到推动企业和谐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心理资本与管理会计相融合,开创心理资本管理会计的新领域 以往的管理会计研究没有涉及到心理资本,仅是反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不含心理资本)和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经济活动。心理资本管理会计在承认心理资本是人力资本内核的基础上,首次将心理资本引入管理会计范畴,扩展了管理会计的领域。

(三)将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引入心理资本管理会计 大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将大数据和云计算引入心理资本动态测评系统,通过数据的整合共享,交叉复用,转换成可视化心理资本信息,最终生成心理资本管理会计报告。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编号:JG13S18)和烟台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J08Z07)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Avolio B J,Bass B M,Jung D. Reexamining the Components of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 Using 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4,(72).

[2]F O,Li W.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Chinese Worker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005,(1).

管理会计的难点范文第4篇

(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 100027)

摘 要:管理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延伸,在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推动下,获得迅速发展,特别是其推动于企业战略管理的职能,使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管理会计人才作为企业管理会计构建的重要资源组成,于其的培养和使用对于企业管理会计职能的充分有效发挥,具有显著意义。因此,以企业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能够从人力资源改进完善的视角,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企业整体管理绩效的提升。

关键词 :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使用;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106-02

收稿日期:2015-06-10

作者简介:李彬(1971-),女,汉族,北京人,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

一、企业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意义

管理会计凭借其在企业战略制定、定价策略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将传统会计从反映经济活动的事后记录层次,提升到了积极参与企业经管的主动层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发多样和激烈,为了获得长远发展,企业必须将管理会计予以充分运用。而管理会计人才作为管理会计系统最为重要的关键元素之一,对于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健全和职能的充分发挥,起着重要作用,而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则是企业予以发挥此项效能的关键途径。

但是,受限于我国缺乏专业、规范的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各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也十分随意和散漫,导致管理会计人才的建设征程崎岖而漫长。虽然,近年来有关政府部门开始会同国外先进的管理会计师组织开展管理会计人才的培训和认证工作,但是总体进程十分缓慢。目前我国持有CMA证书的人才共计1000多人,相较于我国庞大的经济体系和企业数量,实在是“杯水车薪”。

二、当前企业针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使用存在的难点

(一)企业整体层面的观念较为陈旧,难以适应高新技术的应用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高精生产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企业的生产容量逐渐扩大,对于配套的各方面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新的高度要求,全面质量管控、适量生产以及经济批量下的存货数量控制等管理会计方法逐渐涌现。但是,从企业的管理层,乃至较低层面的会计人员,都未能顺应时代、技术环境的转变,不能依据高新技术的发展,从而进行管理会计观念的调整,导致企业整体的管理会计文化发展迟缓。例如厦门日上集团,其家族经营式的特点,在限制了管理层知识结构丰富性的基础上,导致企业整体层面对管理会计的观念存在较大的滞后性,不能适应技术环境的发展变化,从而从观念层面对管理会计予以重视,并进而进行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其认为管理会计只是学界的一种学术称谓,会计主要的职能仍然集中于经济活动的呈现。

(二)企业缺乏独立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计划

通过查阅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调研报告,可以发现,超过半数的样本企业没有进行专门的管理会计人才计划的制定;而接近30%的企业只是设定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大体框架,缺乏细致条款,同时并没有在实践中予以执行;仅有10%的企业表示设置了专门且细化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计划,并进行了实际执行。针对上述调研结果进行评析,可以明确我国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缺乏软文化和硬性执行的支持,从而也导致其使用存在较大缺陷。而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难以形成独立计划的重要阻碍在于,大多数企业对于管理会计职能的定位仍然较为模糊,其不能明晰管理会计有别于财务会计的关键节点,不能针对性的区别性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和财务会计人才,导致企业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缺乏特质性,很多成为了附庸于财务会计人才培养的附属产品,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效应。合兴集团作为包装纸箱生产的领先制造类企业,十分强调财务人员会计做账的准确性,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真实全面的反映,但是企业内部并没有设定专门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计划,也并未设置特定的管理人才职位,只是在传统财务职位的责任分配上,加入了一定的管理职能,例如成本会计职位要求其在成本合算的基础上,适应的加入成本规划和管控作用,但是其对于管理会计附属角色的定位,极大的限制了其功效的发挥,并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

(三)企业忽视对管理会计人才入职后的继续教育和跨岗位交流

管理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和跨岗位交流,作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使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那些建立了相应培养体系的企业内部却一直是受到忽视的,企业更多关注于管理会计职位的设置、权责的划分以及人员的招聘,而针对招聘之后针对员工的继续交流和轮岗学习,实施力度一直难以跟上,企业并不会组织集体的入职后继续教育,只是设置定期的内部考试,频率低且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考核到管理人才的知识技能,同时企业设置的跨岗位交流学习也难以实质执行,一方面企业并不会强制执行,另一方面多数管理会计的员工出于省麻烦的考虑,将轮岗交流仅仅限制在了规则层面,而未能发挥实效。

(四)企业未能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予以一体化

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经管而进行的前提步骤,但是我国企业就算是能够针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建立相应的体系,但是企业却在促进其实际使用层面仍然存在较大缺陷。具体而言,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并不能整合成为一条连贯的链条,很大程度上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脱节的。企业会投入相应资源对管理会计人才进行适宜性的培养,旨在提高其管理会计的服务技能,但是其受限于自身运用能力较低,并不能将管理会计人才予以充分利用,从而形成人才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三、针对企业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使用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升企业上下对管理会计的观念意识,以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指引

行为受制于观念指导,只有从观念层面对企业整体进行管理会计理念的洗礼,才能使之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顺利进行。鉴于我国企业现在对于管理会计的认知水平较低,观念仍然较为陈旧,企业应该以管理层为主要行为主体,在提升自身管理会计理念的同时,也要从企业整体层面的角度对管理会计的观念意识进行更新、改造。针对此项做得较好的当属中能燃气,企业从上市准备期就形成了良好的管理会计理念,公司上下十分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作用,从董事长到一线员工都明晰管理会计人才对于公司所起的贡献,这一方面得益于公司管理层团队知识的丰富和先进性,也得益于企业章程以及规则设定和执行的到位,凭借管理团队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和人才的培养、使用,并结合具体的行为操作在公司整体形成对管理会计的推崇重视,使得公司将管理会计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执行,从而逐渐形成了企业特定的管理会计意识,是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也得到了该有的重视和顺利的推广。

(二)加快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使用体系的建立

针对于我国企业目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使用体系存在的缺位问题,对症的解决办法则是,积极推进建立适合普遍企业并能根据个体企业具体情况予以扩展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从宏观政府部门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予以实施。宏观层面而言,财政部作为统领全国会计工作的重要政府部门,其应该带头并结合有关部门切实加快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2014年10月27日,财政部出台了指导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文件,其中明确了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指出要积极推动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完善现有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并将管理会计的知识纳入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不可否认该文件的重要意义,但是财政部不能仅仅止步于指导文件的颁布,应该配合具体实践性条款类标准、规则,形成一系列的理论规则,有利于企业实际操作的进行。从微观层面而言,企业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文件的指导基础上,积极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推进管理会计人才的构建,主要的构建流程如下:首先,设置管理会计职能部门,设定相应的职位;其次,与人力资源部门通力合作招聘具有足够胜任能力的管理会计人才,并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针对入职后的员工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和学习;最后,结合不定期考试和轮岗制度,对管理会计人才的知识技能进行全面丰富。

(三)企业应该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和轮岗交流,以拓展其视野

就当下而言,我国会计类人才的专业知识后需补充形式主要就是继续教育,因而,企业在培养管理会计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时,也要注意到其属于会计人才的事实,应该积极将继续教育的作用予以充分发挥,并避免流于形式。此外,作为继续教育业务承接组织的中介机构,也应该积极拓展业务面,分别建立不同行业类别的管理会计知识培训,从而以第三方的身份配合企业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企业不仅仅要从硬性层面促进管理会计人才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也要从考核标准、职位晋升等方面激励管理会计人才,使之从自身角度提升学习意识,以更大程度的发挥培养的绩效。而另一层面,由于管理会计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不能只具备单一技能,因而企业必须十分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轮岗交流学习,只有其了解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流程、质量管理、战略管理等各个环节,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绩效的提升。

(四)积极提升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使用的一体化水平

为了尽可能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注重其人才资源培养和使用的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人才的培养是为了最终的使用,任何脱离两者联系的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在企业的具体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积极提升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使用的一体化水平:一方面,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关键机制,疏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应该以人才的具体使用为导向,从而针对性的设置一定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形成充分的对接、契合,以提升彼此的一体化水平;另一方面,从管理人才自身的视角出发,积极渗透自主意识,将自己管理会计的职位权责、能力水平予以权衡,在对自身形成一个综合测评的基础上,自主的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计划中,带着目标性的学习培养,能够提升人才使用的针对性。

四、结论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跨国资本的频繁流动,对我国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获取更为长远的发展,企业积极的进行着各类策略的探讨和施行,管理会计作为辅助于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管理会计人才作为管理会计的关键构成要素,更成为了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和予以提升的突破口。受限于我国管理会计整体发展的迟缓,当下我国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存在诸多难点,企业为了获得管理会计效能的充分发挥,需要对症下药,以解决问题,最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继德,王霞.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J].会计之友.2014(20).

[2] 李建红.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J].当代会计.2014(6).

管理会计的难点范文第5篇

1 中专学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

管理会计课程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特别强调实践性。但是从目前中专学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来看,普遍存在与实际联系不紧密,教学内容实用性差的问题,尤其是管理会计本身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有很多内容存在交叉现象。学校在选择教材时没有将这几门课程内容进行比较,导致管理会计课程与其他课程内容交叉严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和清晰,更无法有效地将管理会计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严重影响了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1.2 教学方式单一

在部分中专学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当中,有些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符合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落后的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打消,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教师的教学效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学生也缺乏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和空间,尤其是对于管理会计这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单一的教学方式更不利于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1.3 课程体系构成缺乏科学性

不同于财务会计从基本理论到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比较淡薄。在中专院学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体系当中,除了基本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之外,对于管理会计相关的方法、实践内容、管理会计实务分析等都没有提起重视,特别是实践类的课程内容比较匮乏,导致学生就业后不能将管理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岗位工作当中,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

2 提高中专学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1 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针对目前中专学校管理会计课程内容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的现状,需要根据学校及学生实际对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技能型优化整合。

第一,管理会计教学内容要充分结合中专学校学生的特点,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进行形象化,要调整和充实管理会计教材的内容,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进行结合,帮助学生从案例中掌握过程和方法,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要与企业实际密切联系。中专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最终是要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因此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要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了解市场对管理会计类人才的具体要求,然后再根据社会市场需求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的创新,进而建立起适合现代企业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会计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现有条件下解决企业中实际存在的管理会计问题,为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服务。第三,针对目前中专学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本校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对管理会计教材内容进行改进,在重点、难点的设计上处理好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的交叉关系,避免出现教学内容的重复或遗漏,从而提高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质量。

2.2 创新教学方式

中专学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然而目前管理会计课程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新时期中专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注重将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转变为主动学习。比如,管理会计课程教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企业经营实例供学生分析参考,在组织学生解决案例中实际问题的同时,帮助学生强化对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尤其是在生产经营预测决策、成本控制等内容时,案例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根据中专学校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开展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这是因为多媒体能够将本来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管理会计课程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多媒体集声音、图片、动画等于一体的表现形式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管理会计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3 强化实践教学

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强调实践教学。为了提高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中专学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加强合作了解企业对管理会计类学生能力的要求,并将企业变成实践教学的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地,同时也为企业培养满足实际岗位需求的管理会计类人才。另外,中专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适当增加实践类的课程,加强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指导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参加会计类实践活动,从而提高职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