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准则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中小型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中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
中小型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并且很多企业是家族式经营,因此相关的制度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而随意性比较大,受人情因素影响比较多。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不足,很多中小型企业没有完整的财务机构,即使设置了财务机构的企业,由于机构简单,分工不明确,甚至由家族人员兼职,或者由企业总负责人一人包办,财务制度严重缺乏,致使会计缺乏监督,虚假坏账严重。
(二)会计的主体界限不清晰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实力和中国投融资环境的制约,我国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主体一直难以界定。在我国,中小型企业成立之初,资金和大部分负债基本上是来源于家族成员和亲朋好友,因此,这些问题也导致了中小型企业的主要的职务由家庭成员担任,在这种形式的组织结构中,由于人情因素的影响,家庭关系和业务关系往往很难以区分,在企业的资产方面更是经常性的混淆,企业的资产往往被用作家庭开支或者被家族成员占有,挪用和处置,使得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收益难以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也无法科学地计算,致使会计人员也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影响我国中小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有两个,第一个企业经营者对信息需求的层次不高,第二个是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体制等各方面的缺陷使得会计人员难以提供及时,真实和有效地会计信息。中小型企业一般不向外界筹集资金,也不发行股票和债券,与公众的利益没有直接的关系,中小型企业的负债基本上是来自于家庭成员或者亲朋好友,所以,中小型企业以对主管税务单位、借贷机构和政府主管部门等机关单位为对外提供信息非常有限的主要对象,再加上由于一些地方税务机关对中小型企业的税务采取包税制或者核定征收,政府部门对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状况只需要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尽管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的贷款要求有抵押或者担保,但是中小型企业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往来并不多,基本不涉及到这些业务,除此之外,由于中小型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素质以及家族式的结构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因此,也难以保证中小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四)财务人员能力不足,无法胜任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任务
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是新会计准则的直接执行者的,因此,中小型企业能否顺利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关键就是取决于财会人员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胜任若财会人员缺乏足够的能力,将使得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首先,往往由于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规模较小,组织结构相对较简单,资金不够等等,这一切不足使得企业没有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来对会计人员进行培养训,而这些会计人员往往缺乏这些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其次,新会计准则与原来的会计准则相比,无论是在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新会计准则有很多规定是基于原则导向执行的,在理解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但是很多财务方面的业务却需要财会人员根据经验来判断实施会计处理方法,这些都对财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任何行业的人都需要随时进行知识更新和自身的充电,所以,对于财会人员也不例外,财会人员也更需要更新知识,需要学习新技能,学习新会计准则,只有这样财会人员才能更好的去适应这个市场体系,做到更好地去执行新会计准则。
二、中小型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策略
(一)改善管理层的结构
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体制的限制,而会计主体界限不清晰是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管理层结构的问题,因此,中小型企业要想突破发展的瓶颈,必须要改善管理层的结构,完善管理层的功能,强化最高管理层成员的相对独立性,建立董事会,将董事会和经理层分开,避免董事和经理人员重叠,导致企业的收支不规范,造成内耗。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是顺利执行中小型企业新会计准则的保证,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是要营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得企业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第二,组织和完善企业的审计组织,加强对企业财务的审计监督。第三,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第四,运用灵活的财务制度,以适应企业未来的发展。
(三)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保证信息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在新会计准则中明确要求中小型企业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因此,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者要加强新会计准则的重视程度,在工作之中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主动地接受新会计准则,自觉遵守新会计准则里面的法律法规,对于一些尚未建立会计机构的小企业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会计机构,并聘用专业的会计人员。
(四)规范会计核算的流程
只有对会计核算流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新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才能为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提供可靠地财务信息和科学的依据。在规范会计核算的流程时要把握好各个方面,例如在汇总编制记账凭证时,企业会计人员要审查原始凭证,检查经济业务的真实性等等。除此之外,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及要做好对账工作,保证会计核算的零失误。
三、结语
小型企业的会计一般是一些实习的学生或是正规的会计师,所以在处理某些问题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解决问题,企业需要执行新会计准则,严格把握好会计这一职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长久、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准则 行政事业单位 问题 对策 核算
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准则的推行和运用,在保留既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和强化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调整,并同另外经济事项的出现相搭配。然而,新会计准则在实施中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系列问题,值得科学探讨,以便尽早解决。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就目前而言,新会计准则不管在编制过程中考虑的如何周密,在实际执行中均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系列问题,下面对会计准则实施中的问题做一番深入探究:
(一)事业单位的关注度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准则的关注度不足,直接来源于法律规范的惩处力度不够,这也同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性质密切关联。众所周知,行政事业单位的现实性存在是不以获得利润为基本目的的,而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服务所设置的。尽管经过数年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已不仅依靠相关财政的扶持,但财政款额的划拨依然是事业单位经费的重要来源渠道,这就导致一个局面的出现:事业单位内部的职员薪酬或职位变动同该单位的绩效所形成的正相关关系不够明显。换言之,绩效的高低并非判断事业单位工作得知的主要指标,那么,财务会计处理的关键水平就会相应的下降,事业单位在实施新会计准则时也以规范性作为首要准绳,当新规则遇到新问题时,这样一类固定方式便难以察觉缺陷,当事业单位落实其余规定时,会计准则的实施就无法取得优先权。
(二)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
行政事业单位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了分行业、分系统的会计处置形式,会计处理的系统存在显著的差异,例如,铁道部门在推行会计准则后仍仅认可系统颁发的会计从业证书,这明显是不合乎规范的。会计准则的实施更偏重于大规模上的指引,针对若干微妙问题缺乏参考依据。
技术支撑的另外表吸纳形式则是会计软件,会计已大步迈进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现今会计工作的有机构成部分。针对会计软件的合理设计已相对成熟,但新会计准则在维持同企业会计准则大致相同的过程中,依然具备相应的特殊性,会计软件的开发及大力运用直接关乎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时长及实际水平。
(三)对应法律规范保障不到位
会计准则从明确实施步骤到执行到位,给企业腾出了相对充裕的时间。但是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组织框架较繁琐的个体,同时拥有数量可观的职员。作为企业各项活动的中心环节,财务管理工作方方面面的调整势必引起事业单位领导层的关注,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尽管在积极安排各部门职员学习新会计准则,但在求稳心态的影响下,执行会计准则时,相当数量的单位管理人员依然保持观望的态度。对于普通事业单位来讲,在约束及惩处机制缺失的情形之下,大约要在新准则颁布后三个月内才开始对广大职员开展专门培训,显然不合乎规定。
2013年1月1日,财政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正式生效,然而,推迟实施的后果如何、推行后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等问题均未得到系统的评估。为此,全方位推行极有可能会出现形式主义的不良倾向,长此以往,使新准则丧失了实施的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会计准则的有效对策探讨
尽管新会计准则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中依然暴露明显的问题,但毋庸置疑,会计准则的颁布推行是一种进步,预示着未来一个时期,会计处理的一体化和指标化的大趋势。下面就来论述实施会计准则的方法及措施:
(一)合理选择会计核算基础
就当前来讲,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通常运用收付实现制,在运营过程中采用权责出现制,这样一方面可分析预算实际落实的进度,及时查看预算定额;另一方面,有助于监督和反映国家预算的落实状况。然而,伴随我国预算控制的范围、会计环境以及控制目标的剧烈改变,收入实现制会计基础的缺陷及漏洞日益凸显,集中反映在:无法客观地考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责任;另外,未能有效地提供未来资金流向的动态信息。
纵观世界主要国家,在迈向21世纪后,在国际范围内均普遍运用权责出现制的会计基础,其根源在于该制度有助于深化会计责任,增强财政政策的透明度,增强政府管理效率,削减财政支出成本,为单位提供受托责任精确的会计动态信息。
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通过汲取和借鉴别国经验,运用修正式权责出现制的会计基础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现有收付实现制的前提下,依据制度原理,对预算会计项目进行有步骤、有侧重性地明确和计量,进而形成相对健全、科学的会计核算基础。
(二)改进会计报表
作为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运行动态及相关业绩的综合性报表,财务报表是供应财务管理信息的有效平台。完备的财务会计报表有助于会计目标的顺利完成,也利于监管部门对政府会计工作进行细致监管。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运行中暴露的突出问题,可从下两方面入手解决:
首先要增设现金流量表,目前,完善的公共部门财务报表通常包含:财务业绩表、财务情况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净资产管理表等。其中,现金流量表可反映报告阶段内事业单位资金流入的来源、资金开支服务的项目以及资金余额。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所制定的会计报表中,尚未有现今流量表,无助于单位管理阶层制定出台决策,为此,事业单位要增加现金流量表,使之充分地反映货币资金的运转情形,并揭示投融资所出现的货币资金波动。
其次要合理布局资产负债表结构,行政事业单位可积极学习和借鉴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所有方权益”的框架结构,依据“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平衡机理,把资产负债表中的收支项目分别删除。
(三)财政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会计准则的落实
财政部门不但是会计准则的编制方,更是对事业单位落实新会计准则的监管方,为此,首要的任务便是加大对会计准则的教育培训力度,强化会计准则的宣传,尤其要使广大事业单位内部的职员熟知会计准则推行的重要意义,及时有效地改变工作方法,在新会计准则推行后,财务部门更是要借助于网络、报纸等媒介资源,使全体利益相关方熟悉会计准则的具体运用,减少实施中所遇到的阻力,开展有效的技能培训,对教育培训的效果及时作出科学评估,积极引导和安排不同机构、部门之间开展必要的互动沟通,加深对会计准则的掌握和理解。
其次,财政部门应尽快编制行之有效的会计准则落实方案,把具体的实施时间细化、具体化,使执行的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个单位内部,把最终的评估效果及时告知相应单位,处理新、旧会计准则的衔接任务,避免交接盲点。
三、结束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实施中的各类问题,接着就行政事业单位推行新会计准则给出了若干可行性建议,以便于增强会计准则推行后的工作效率,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
[2]封扣琴.会计核算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研究――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J].当代经济,2010
[3]赵晓梅.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
[4]魏淑滨.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推行权责发生制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8
【关键词】 现行会计准则; 薪酬管理; 职工薪酬; 股份支付; 企业年金基金
与传统的人事管理比较,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战略性,人们从观念上也越来越认识到企业获取竞争力的最主要资源之一是人力资源。而作为人力资源重要战略管理工具的薪酬管理,在与企业战略联结、激发员工积极性、培植企业文化和发展员工能力等方面开始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涉及的薪酬管理的内容
在深入探讨现行会计准则下的薪酬管理之前,我们必须先清楚了解有关薪酬管理的基本问题。现在通过三大点来进行具体了解。
(一)薪酬
现代企业更注重其中的无形报酬,包括对员工的尊重、发展机会和对员工做出贡献的承认,它不同于有形报酬在员工做出贡献后把钱扔给员工了事,它更注重培养员工的满足感从而能消除有形报酬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总而言之,薪酬就是指雇员由于雇佣关系的存在而获得的各种报酬。现代人力资源教科书中普遍认为薪酬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直接经济报酬(主要由工资、薪水、奖金、佣金和红利等形式支付的薪酬)和间接经济报酬(雇主支付的保险、廉价住房、带薪休假等福利)。
(二)薪酬管理
所谓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构成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定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的有效性做出评价后不断予以完善。
(三)现行会计准则涉及的薪酬管理内容
2006年2月中国财政部颁布了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至此,我国又朝会计准则国际化方向迈进了一步。现行会计准则涉及的薪酬管理内容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简称“职工薪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简称“股份支付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简称“企业年金基金准则”)。
二、现行会计准则下薪酬管理的变化
现行会计准则多方位、多角度地规范了会计的内容,丰富了薪酬管理的内容与方式,这为我国企业更好地进行薪酬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6年的会计准则明确了职工薪酬的八项内容,并说明其中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和企业年金,如此明确的定义在会计准则中尚数首次。定义的明确使得企业在薪酬管理时更规范化和明晰化。
三、现行会计准则下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对薪酬管理会计问题一直都十分关注,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出现使得薪酬管理会计有了明确的依据。但随着市场化的推进,新准则在运行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地显现出了其中潜伏的问题,这导致很多企业的薪酬管理会计不是很合理。
(一)职工薪酬中存在的问题――披露信息不够详细
国际会计准则IAS19不要求对短期雇员福利和其他长期雇员福利作出特定披露。但对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权益计酬福利的披露分别做了规定。与之相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披露的范围要比IAS19更广一些,但是不够详细。
(二)股份支付中存在的问题
股份支付是新形势下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手段,而如何有效应用股份支付,不仅存在观念问题,也同样存在应用上的技术问题。并且,股份支付从2010年开始被纳入会计师考试大纲,有必要作相关研究。
(三)公允价值计量困难,估值模型难以选择
根据股份支付会计准则的规定,无论何种股份支付始终是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但公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在任何国家都是难题之一。我国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规定: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同类或类似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调整后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同类或类似的可比市场交易,可采用其他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如采用期权定价模型等。根据我国现状,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一般不存在“活跃市场”。因此,应采用“估值技术”进行计量。但对于采用什么模型作为“估值技术”,《股份支付》准则和《公允价值》准则均未做出明确规定,《股份支付》准则只要求企业表外披露“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由此看出,股票期权公允价值的估值模型是由企业自行选择的,而不同的估值模型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计量出来的权益工具公允价值可能相差极大,这无疑使企业产生利用估值模型操纵利润的动机。
(四)企业年金基金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企业年金的认识不足、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不足、投资回报率不高、管理不够规范、企业年金发展区域差异过大、企业年金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四、我国会计准则下薪酬管理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与上述现行会计准则涉及的薪酬管理所存在问题相对应,我们可以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以便更好地促进、完善薪酬管理。
(一)详细披露与职工薪酬相关的信息,完善企业会计准则
现行准则在职工薪酬的信息披露方面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它广泛的覆盖面有利于我国对企业的监管,也保障了广大职工的利益。但是在覆盖面广泛的同时,我国还应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自身情况,进一步详细披露与职工薪酬有关的信息。而信息披露与准则的内容和条文有关,相对于IAS19而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和条文过于简单。所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也要进一步完善。譬如:IAS19把雇员福利分为五种类型分别进行了规定,且把辞退福利列为其中的一种单独进行规范,这样让人们看起来更加清晰、明确。我国便可借鉴这一方面,使准则更完善。
(二)对股份支付的建议
在现实经济条件下,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契约是不完备的,已有的会计准则不会一劳永逸。更何况准则制定得合理与否、实施效果如何尚需实践的检验。可以肯定的是,股份支付会计准则将来一定需要重新修订,以适应经济业务不断发展的需要。而针对股份支付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只有一点点改进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三)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准则及其应用指南
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计量涉及到很多会计准则,如《公允价值》准则、《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和《股份支付》准则,建议对上述三个准则的相关内容同时加以完善,主要包括:准则指南或解释明确规定可供企业选用的估值模型,以及不同估值模型适用的范围,减少企业操纵利润的空间;会计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如采取的估值模型、模型中无风险利率的数据来源、预期股票价格波动率的测算方法、预期股利率确定依据等;制定详细的公允价值审计准则或者规范,通过审计的方法保证权益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若准则制定部门对上述三方面进行详细规范,则能大大提高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确定的透明度,能压缩利润的操纵空间以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对企业年金基金的对策
企业年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性养老制度,在完善职工养老体系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企业年金还不能普及到大多数企业职工身上。对此,我们应该克服企业年金发展的制约因素,对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要有理性认识和科学规划。
结束语
本文结合会计与薪酬管理两门学科,从会计角度出发,在“职工薪酬”“股份支付”“企业年金基金”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更好地促进薪酬管理。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分析了在现行会计准则的使用下薪酬管理的变化、不足及对策。为进一步的会计准则改进,薪酬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经验。
由于笔者学识水平有限,对国内外准则的研究不够深入,观点还有待辩证,在今后的学习中将继续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动态与成果,掌握更多知识,提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玲爱,闫建磊.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科技,2011(1).
[2] 孙凤勇.对股份支付会计准则的反思[J].中国总会计师,2010(10).
[3] 李明晖.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J].现代经济信息,2010(19).
[4] 朱泰凡.企业年金基金的国际会计准则比较及其经济后果分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0(8).
[5] 李金环.关于职工薪酬处理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J].现代企业教育,2010(4).
[6] 王继红.中美股份支付会计准则的比较[J].经济观察,2010(2).
[7] 郭庆然.企业年金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选择[J].理论探索,2010(1).
[8] 柳光强,王攀.“十一五”时期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大事[DB/OL].省略.
[9] 潘鑫茹.企业薪酬管理会计问题研究[J].总裁,2009(10).
[10] 程冰冰.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年金会计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研究论文,2009.
[11] 黄新.会计准则中的职工薪酬问题中外比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
[12] 韩俊杰.股份支付会计准则问题研究[D].重庆工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13] 李卜.企业年金的基金会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14] 姜彤彤.股份支付会计准则问题及其对策初探[J].财会通讯,2008(11).
[15] 陆明.对职工薪酬准则会计核算的几点认识[J].商业会计,2007(2):10-11.
摘 要: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中存在许多不可控性因素,比如在存货跌价计提准备中集体企业会计准则可以拥有灵活性,由于公司人员根据自身需要的利益而选择不同的会计方法,从而达到企业可以操纵利润的弊端。所以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可以保持真实性,在存货跌价计提准备中企业应该完善判断的基本标准和内外部集体的监督制度。本文就叙述了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计提问题;存货跌价准备;集体企业会计准则 ;对策
引言
根据我国的一些标准文献规定,比如《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企业可以适时进行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但是一定要按照法律规定的:企业预计各项资产实际出现较大的损失时,企业才可以合理地 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进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且在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中一定要遵循规定的判断标准,这样才可以确保会计 信息的真实性,
一、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中存在的问题
(一)靠主观判断可变现净值
由于会计准则并不是只有统一性和规范性的指导作用,会计准则还有着可变的灵活性,所以虽然会计准则等制度可以约束企业的会计行为, 但是会计准则拥有灵活性的特点也会让有些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需要选择不标准的会计方法,操纵会计方法从而获得利润。将可变现净值和成本这两者中的更低者作为结存存货价值的计价方法是我国的存货跌价计提准备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称为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也可以叫做市价与成本孰低 法。存货的历史成本就是所说 “成本”,也就是账面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的普通生产经济经营中,预计的售卖产品的价格减除去预计已经达到被销售完全的状态的追加加工成本以及售卖过程中需要的费用之后的价值。“市价”既不是存货的售卖价格,也不是存货的收入价值,“市价”是可以在现实中重新得到相同存货必须需要的现行成本以及重置成本。就国外市场而言,市价应该就是购买存货的正常供应价格,但是对于制造市场的半成品,市价是现实实际市价计算的重新再生产成本。从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准确性来看,我国对拥有一个标准市价的公共经济市场是紧迫的,利用自己的主观预计以及主观判断是不能够让“可变现净值”准确的出现在企业的市场中。例如,往年不断巨亏企业的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对存货跌价计提了八项减值准备,减值会计政策被这些企业充分利用,冲销历史假账,留下下年扭亏空间等等。
(二)会计准则对具体情况界定不明晰
因为会计准则对存货跌价的计提规定不够明确,所以这里出现两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跌价准备计提方法的滥用。根据会计准则可以知道,存货跌价计提应该利用可变现净值和单一的存货的成本的孰低法进行计算价值。由于会计准则对具体的存货成本规定不明,如果有一些存货的用途相似并且与在相同的地区生产以及销售的产品大多数有关系,那么如何将一种系列的产品与其他种类成品的预计价值和存货成本分别出来,然后最终集合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是一大难题。但是有一些存货的单价比较低,数量比较多,就可以利用分类存货类别来计量可变现净值法以及成本。有些公司就是通过这种不易被人察觉的手段来使自己获得利润,还有就是滥用会计准则来增大存货成本计价差异,进而及调整自己的利润。由于存货会计准则并没有对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如何按硬化性计划成本规定核算标准,所以一些企业走在存货会计准则的边缘,利用计划成本核算存货的历史成本和存货期末价值,但是两者会有巨大差别,从而造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与实际计划成本法下的计提比例出现差异,最后让企业自身利益得到变化。
二、Σ
(一)完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判断标准
虽然我国现在的会计准则已经逐渐赶上世界上的会计标准,这使得国内的经济会计信息可以更全更有大局观,但是国内的会计准则没有明确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判断标准,这让从事计提一类的工作人员拥有了更灵活的专业判断,如果这类工作人员利用这种会计准则的灵活性来影响会计经济信息的真实性。总而言之,完善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判断标准是现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重要方法,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判断标准的完善还会缩小会计从事者主观判断的差异。在进行判断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工作时,如果仅仅按照会计从事者的主观判断,那么只会使一些企业出现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进行判断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工作时,除了会计的主观判断之外,还要需要本企业销售部门的配合。对于市场调查与预测,企业要严格结合市场实际,充分使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更接近。此外,使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的企业应该比较实际成本与历史成本,做好存货跌价准备计提。
(二)完善内外部会计监督制度
当今的企业发展是多元化的,为了保证企业发展的有序并且更好更快,企业内外都应该完善会计监督的法律体系,建立统一的会计制度。法律监督体系中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力都被明确规定起来,从而保证监督职能的实际实施。除此之外企业中还要对一些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进行强化,以此让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被加快,这样会计监督才可以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责任清楚和职权明确。同时,在实施监督中既要保证有关会计人员之间能够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还要防止个人监督权限过于集中,以及要防止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由于我国企业的一些毫无诚信可言的经济市场,建设我国社会化信用体系是当前最急迫的问题。完善我国经济市场的信用体系,除了要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还要让有关企业了解自己的相关法律责任,能够真正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正确进行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从源头制止利用计划会计手段造假的行为,保证企业经济正常。
三、结论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中出现的一系列小问题基本上都是源于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性。就会计准则的灵活性而言,会计从事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可变现净值以及存货成本,进而导致企业资产的没有了真实性,出现会计账面上没有的亏损。对于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本文提出了完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判断标准和完善内外部会计监督制度这两种对策,可以完全解决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中的问题,从而让企业可以预计经济发展趋势,正常进行存货跌价准备计提。
参考文献:
[1]陈丽文.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商业经济,2015,03:36-37.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对策研究
一、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意义
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我国财政部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
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等有关法规政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强小企业内部管理,促进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加强小企业税收征管,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有利于加强小企业贷款管理,防范小企业贷款风险。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和问题分析
通过对某省小企业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银行贷款、会计记账、审计、培训、企业管理等相关情况进行调研,有利于了解和掌握本地区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的有关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本地区的执行状况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有政府有关部门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宣传力度不够,企业领导未认识到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推动企业发展的最大意义,因此对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不重视;小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使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遇到障碍;小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偏低,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理论知识欠缺;税务部门对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督导不力;未设立针对解决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问题的专门服务平台等。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1.加强《小企业会计准则》宣传
通过本地区门户网站,及时本地区《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文件及“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知识问答”等信息;在会计服务窗口、纳税服务大厅、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以及各工商所窗口向小企业发放《小企业会计准则》宣传资料,使更多小企业知晓《小企业会计准则》,使企业领导明白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利于企业发展,从而自觉自愿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另外,可选择样板地区,集中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根据本地区小企业分布特点,在小企业比较集中地区作为样板地区,集中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通过集中宣传、开展专题培训会等方式,使该地区以前年度实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从当年就能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争取到年底,百分之九十的小企业能停止执行原会计制度,升级财务软件,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
2.多方面引导小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制度,正确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财政部门要积极引导小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积极探索建立小企业财务报表报备系统和小企业会计数据库,为财政支持小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可根据调查情况,对严格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小企业,在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前提下,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要积极发挥记账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化的小企业服务机构的优势,帮助小企业严格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
3.制作《小企业会计准则》教学视频,为小企业免费提供培训,同时将《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下一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点培训内容
邀请本地区重点大学会计学院资深教授为本地区小企业财务人员专题讲解《小企业会计准则》,并将授课内容制成《小企业会计准则》解释教学视频,通过本地区门户网站,供广大小企业会计人员观看学习。另外,将《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下一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点内容,精选教学师资,提高培训质量,进行重点考核,争取到下一年小企业百分之九十的财务人员都能参加《小企业会计准则》继续教育的培训。
4.当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积极推进、引导小企业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建账建制
当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积极推进、引导小企业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建账建制。第一,当地税收征管人员要重视和加强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努力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并恰当地处理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等税收法律法规政策的关系,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第二,鼓励小企业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有条件的小企业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对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小企业要及时调整征收方式,对其实行查账征收。第三,对于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要在其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税法的要求进行纳税调整,计征企业所得税。第四,积极引导小企业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建账核算,符合条件的可以依法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的低税率等优惠政策。
5.各区财政局应设立《小企业会计准则》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