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建立合规管理体系

如何建立合规管理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建立合规管理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建立合规管理体系

如何建立合规管理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内涵;途径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迅速,商业银行作为其中重要的分支,在金融行业中占有主导地位。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具有高效益性和高风险性。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必须要保持必要的安全性,在经营中注重流动,以增强效益为中心思想。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较短,在运行的过程中,借鉴了很多国外银行的先进经验。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发现了很多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就是要积极规避运行中的风险,让商业银行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下去,为经济和社会做出贡献。合规管理是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途径,合规守法可以有效减少商业银行的不良案件发生,同样,合规管理对于商业银行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合规管理是促进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必要手段。

二、合规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对商业银行经营的意义

(1)合规管理的主要内容。合规管理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金融行业管理中,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独到的管理模式。合规管理是保障商业银行合法健康发展的途径。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技术要求。合规风险是银行在经营中,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经营活动,出现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违法行为。合规管理主要就是对你合规风险进行管理。它包括市场准则,法律法规,内部规则,政策动向,市场惯例等多方面内容。合规管理需要建立具体的措施和制度,用以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

(2)合规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重要意义。商业银行要想长期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建立符合法律规定的制度体系。合规管理是实现商业银行全面监管的重要手段。合规管理是控制商业银行风险的必要方法。合规管理可以有效保证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合规管理在创造商业银行效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要求。合规管理在最大程度上规避了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合理处理风险是合规管理的主要任务。在我国积极推进现代银行制度的关键时期,合规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活动提供必要的依据。

三、现阶段商业银行合规制度存在的弊端

(1)合规制度体系尚未完善。我国目前的合规管理中,主要的缺点就是合规制度体系的合理性要求不足。商业银行的工作流程是具体的和细化的。因此,在制度体系方面,要把细致性当成制度制定的标准。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具有各自的特点,在制度上,我们必须要遵循商业银行各自的业务特点,不能盲目地建立制度。在管理形式上,要符合银行的年度计划和目标要求。制度建立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目前合规制度体系的不完善,是阻碍商业自身发展的主要障碍。

(2)合规文化建设意识较弱。合规文化是保证商业银行的所有成员能够做到自觉依法合规,在经营活动中倡导合规理念,强化养成合规的风气。但是,现阶段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中,合规文化建设的意识较弱,在合规管理中,不能形成良好的合规氛围,商业银行不具备合规文化的软环境。

(3)合规管理的执行存在环节上的弊端。商业银行的业务具有复杂性和完整性。在有些商业银行的经营中,企业领导者和组织者,在具体制度执行上,停留在表面,这就造成员工在执行上,也停留在表面,无法实现合规管理的细致性和全面性。合规管理的优势就是处理细节问题。执行力度不够必然造成环节上的疏松,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发展节奏要求。

四、规范合规制度管理,促进商业银行经营发展

(1)在意识上增强合规制度管理的认知。在任何一项制度的建立和改革上,意识层面都是所有活动的前提。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尤其更要重视意识理念的树立和培养。在改革中,我们要加大对合规管理和合规文化的建设,在建设中,注重提高管理水平的方法培训。要将合规管理的意识渗透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在细节中展开合规管理的优势。商业银行的制度建设中,对制度的认知和理解,是员工自我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倡导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道德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遵守法律、积极完善业务水准,让企业员工实现自我和企业提升的统一性和一致性。

(2)完善合规制度管理的体系。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中,没有现成的经验照搬。我国的经济制度与发达国家不同,金融发展模式必然与他们有明显的区别。但是,经济活动目标都是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应该建立属于我们本国实际、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银行管理体系。合规制度管理体系的建立要在识别、量化、评估等方面,建立规章制度和操作办法。一个完善的合规制度管理体系,需要有制度政策,有方法理论,有操作规则,有处罚办法。完善合规管理体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精神层面的支持,也需要基础设施方面的保证。(3)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银行的管理是银行经营发展的保证,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是银行管理的重中之重。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业务开展的效果。在基层经营的管理中,要对银行全体员工实行合规文化的培训活动。在培训中,要让银行职员学习到法律常识、法律规定、职业操守等内容。在日常业务办理中,要注意按照行为规范进行操作。开展合规文化培训,是保证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公正客观,让银行人员具有专业的金融知识素养,在应对业务和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

(4)科学规范商业银行合规管理体系。合规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受到相应的限制,这就造成在运行过程中,制度没有发挥必要的作用。银行制度多数存在模糊状态和粗放的管理状态。科学的合规管理可以有效避免这样的发展局面。在运营中,要强化规章制度的力度,明确责任,明确任务,在制定规章制度和实际操作中,要把经营和管理统一起来,实现科学的管理方式。

(5)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银行的业务性和功能性决定了银行在经营中会遇到很多管理上的漏洞。每年商业银行的案件都是由于管理的疏漏。因此,在合规管理中,要让社会对银行实行透明的监督,让职能管理部门加强对重点业务的管理。例如房贷的管理、车贷的管理、票据业务、理财管理等。在检查中,要对票据凭证进行全面的检查,对具体环节进行细致整理。监督约束机制就是要对商业银行的运营实现全程的监控,让商业银行的日常操作有法可依。

五、结论

合规管理是证券公司制定和执行的合规管理制度。提高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核心动力就是增强企业内部管理,内部管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合规制度的建立就是要从根本解决商业银行的运行风险。规避风险是提高利润的必要途径。我们建立和完善合规风险管理,可以把商业的经营活动,统一到一个整体目标上来,实现商业银行资本方面、控制方面、服务方面的现代经营理念,让商业银行成为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刘燕.加强合规管理,促进稳健经营[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9(03).

[2] 刘春辉.浅谈商业银行合规经营的必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0(05).

如何建立合规管理体系范文第2篇

摘 要: 合规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甚至是决定了企业能否长远发展。面临我国企业合规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应当要点解决国家在法律层面、企业规范管理方面的问题。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做到严格的执法并加大违规的惩罚力度,为合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合规管理应当注重企业文化以及制度的建设。应将合规管理融入企业文化和制度的建设中,让合规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每一位员工的行为都合规,企业才能合规。

关键词: 企业合规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企业合规管理主要包括了反欺诈、反腐败、反贿赂与反垄断等,指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要遵守的各种法律制度,并且以此来对企业的合规化经营加以强化。合规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企业的一种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企业合规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改进企业的管理现状,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1一、合规化管理的意义

在我国,“合规”一词最早出现在金融领域。从1992 年由国家审计署与央行联合的《对金融机构贷款合规性审计的实施方案》来看,合规管理对于企业的意义可以概括为“风险规避”与“风险治理”。也就是说,合规管理是企业规避风险或治理风险,确保企业效益的关键。

1.1(一)合规管理是企业依法经营的必然途径

针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言,只有通过运用合规管理,并确保执行到位,才能够有效防范、规避风险。现阶段,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过程中,企业的经营活动也变得更加国际化与综合化,再加上产品和业务的多样化,导致面临的政策与制度以及市场环境等,也变得更具复杂性,也使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更多的挑战风险。通过相关的调查分析我们得出,现阶段,对于国内的企业而言,尤其是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的最大挑战并不是经营风险,而是信誉风险。从本质上来说,信誉风险的存在与发生,都是因为存在违规违法的操作行为。各大媒体与行政管理部门也曝光出一些企业的违法现象,也就是说企业目前已经开始面临着合规风险的巨大挑战。

(二)1.2 能最大化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通过运用合规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员工的法治观念,形成“人人讲合规,处处显合规”的氛围,也能保障企业依法依规操作和安全运行。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因理念的固化,自觉内化为行动,也可以为企业降低大量的运行成本,避免与转移各种经营风险等。通过运用合规管理,优化经营流程,加强内控管理,全面防范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为增收创效、节支节约提供支持。

2二、企业合规管理的基本原则

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创造价值,企业发展的目的就是盈利,检验企业管控体系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它是否促进了企业的价值创造。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支柱就是企业合规管理,其存在一定要遵循“独立性、价值性以及系统性”等原则,并采取程序性嵌入路径开展工作。

(一)2.1独立性原则

在企业管理中,合规管理必须保持本身的独立性,不是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为了牵制与制约企业业务经营和财务管理,使其合法、合规、合程序,必须建立独立的合规部门,独立的合规风险报告路径、独立的风险识别工具以及独立的合规问责机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规避风险,尤其是破产风险。

(二)2.2系统性原则

基于合规风险的综合性,企业在合规管理上应当积极运用系统论原理进行规划设计,并构建起全面合理的运行机制,强化机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约束与监督,从而实现合规管理的最大效能。

(三)2.3价值性原则

从合规管理的意义上看,企业有效的合规管理,是违规风险损失降低的重要路径,也是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得以提升的关键;同时,它能够增强企业产品竞争价值,巩固优质客户的贡献价值,并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与风险意识。实际上,这潜在地强调了合规管理必须能够“创造”价值。

3三、我国企业合规管理现状

(一)3.1合规管理基本情况

通过对我国企业的合规管理情况调查发现,参加调研的企业包括工业、商业、金融以及服务等各个领域。在参加调研的企业中,93%的企业都有合规管理动作,其中75%的企业存在专门的合规管理部门,在这75%的企业中,58%的企业其合规部门是隶属于其他部门,42%的企业是独立于其他部门的。此外,经过调查发现,52%的企业遇到过合规问题,89%的企业制定了相关的合规政策。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表明,我国的企业是非常重视合规管理的,参与调研的企业中,有70%以上的企业设立了专门的合规部门,仅有7%的企业没有进行合规管理。

(二)3.2我国合规管理整体上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企业日渐重视合规管理,但是在管理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执法、立法、制度建设以及合规文化等方面。例如:立法层面比较粗糙,没有明确的,可信的,能够执行的细则,让企业去遵守执行,执法部门权利过大,而且缺乏执法标准;企业对于合规管理没有重视,资源配给不足;合规文化流于形式,公司高层对于合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等。从依法经营、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必须加强企业的合规管理,使其能够规范化、系y化。

4四、我国企业合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4.1立法问题

立法的直接目的是要使法得到实施,最终目的则是调整、规范社会关系,使社会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这既取决于法适应社会需要的程度,又取决于法的体系内部是否和谐。我国立法方面存在的“立法混乱,法律体系不完备问题”直接导致了政出多门,让人无所适从。

(二)4.2执法问题

企业合规管理的关键就是公正执法,而且公正执法也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与关键。但是通过对企业合规管理调查发现,在执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执行力度不一,没有统一的执法标准,执法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同时还有不作为执法或者执法不到位等情况。这些不仅使得企业的合规管理形同虚设,还大大增加了企业合规管理的风险。

(三)4.3技能问题

合规管理的另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技能问题,也还存在一些差距,有待完善。首先,我国缺乏专门从事合规管理工作的人才,社会需求与供给不对称;其次,目前从事合规管理的专职人员素质不高,其专业技能掌握不精,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此外,合规管理人员能够参与的合规检查项目不多,缺乏经验。合规管理的技能培训与继续教育途径较少,普及度不高。

5五、我国企业合规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5.1健全制度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是确保企业合规管理能够顺利运行的重要基础与前提。通过运行科学的管理活动,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率的提高,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也能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等。通过对企业内布置的的修订与数理,并依据国家的法规变化,来对其进行持续修订,使之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于企业的合规管理来说具有显著的重要性。

(二)5.2加强企业合规管理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各个业务部门不只是企业的业务主体,同时也是重要的监督主体,对于企业的制度执行与业务流程等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监督与管理责任。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内部的合规管理,将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定位等作为重要的基础与依据,来优化与设计各阶段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企业的业务部门也要根据各项管理制度,对各自的管理权限与业务范围进行梳理,强化业务的落实监督,及时发现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业务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偏,持续改进。最后,要进行日常的监管实践,进一步对监管清单进行梳理与修订,通过对监管方式的积累与固化,来促进企业内控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5.3强化合规性审查

强化企业的合规性审查,要将该制度嵌入到企业的各个内部控制环节当中去,以此来实现对于各个层面的管理衔接。一般来说,嵌入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程序上的嵌入。用对各个业务的全流程控制,来对其中的风险点进行科学的排查,并对重大隐患进行评估与持续监测等。第二种是人员上的融入。要求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要和其他的部门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协作关系,确保内部管理人员对法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也要对工作方法与规程有一个合理的掌握。第三,指的是合规管理服务意识的树立,要求企业的合规管理,必须要以企业的发展进步为己任,来为业务部门与操作人员提供积极的帮助与咨询,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合规风险的出现,同时也能为企业产品的创新与业务的创新提供保障。

(四)5.4将合规管理纳入考核机制

曾指出,“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进行合规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当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战略要求,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对问责制进行切实有效地落实,并确保其在经营管理中能够做到奖惩分明、违规必究。与此同时,不仅要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良好合规行为加以奖励,同时也要对不好的进行惩罚,改变目前企业责任难落实的问题现状,强化企业的考核机制,并进一步加大企业的责任追究力度。

六、结束语

现阶段,合规管理已经慢慢演变成当前企业必须要尽快完善的任务。在我国各类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其所运行的合规管理还一直处在起步阶段中,虽然说其中的大部分企业已经将合规管理纳入到了内控体系里,但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合规管理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也因此给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说,企业必须要通过合规管理,并确保其能够执行到位,才能够真正有效的规避风险。本文在对我国企业合规管理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找出我国企业合规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我国企业合规管理问题给出了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李本灿.企业犯罪预防中国家规制向国家与企业共治转型之提倡[J].政治c法律,2016,.02:51-65.

[2] 王晶.送变电企业依法合规管理模式现状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05:26.

[3] 任昱.打造合规风险管理的多维体系[J].中国农村金融,2016,.02:18-19.

如何建立合规管理体系范文第3篇

一、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声誉损失或面临法律的制裁的风险。银行必须采取有效的合规政策和流程规定,以确保在违反法律、规则和标准的情形发生时,银行管理人员能够采取适当措施予以纠正。合规是银行业和相关及融机构的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拥有健全和高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是有效实施风险监管的基础,银行在经营活动中主动避免违规事件的发生,主动发现和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纠正已经发生的违规事件,这个合规风险管理的过程,是构建有效地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和核心。

二、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具备的目标与内容

1、以为商业银行创造利润做为最终目标取代单纯的风险控制目标。风险管理部门在风险管理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成本和收益以及业务发展,致力于实现除掉风险后的收益,不但要依靠控制不良资产来减少损失,而且还要通过建立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保证在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保障银行的客户和产品等多渠道能够源源不断地创造最大效益,给企业持续地创造出丰厚回报,从而保证商业银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最终目标。

2、以全面风险管理取代单一的风险管理内容。虽然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都一定程度上蕴含着风险,但是在商业银行内部的不同部门或者不同业务的风险,有时相互叠加放大,有时相互抵消减少。所以,我们不要只是从某个部门和某项业务的角度去考虑风险,应当坚持在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下,依照业务增长和风险控制相适应、风险收入和风险成本相匹配的基本原则,来建立起包括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各种风险的制度健全、技术先进适度集中和执行搞效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

3、以资本精细化管理取代资本粗放管理的机制。为了有效地防止分支机构由于盲目追求短期收益但是忽视对业务潜在得风险的衡量,避免各类风险对资本的冲击,就必须采用能够把资本和风险以及收益有机结合的资本精细化管理工具。这些精细化的资本管理工具包含资本配置与绩效考核两个部分。在资本的配置上应当以经济资本作为为核心来约束风险资产总量的扩大,完善资产结构调整与优化。在绩效考核上,要强调资本的回报对于经营管理的有效约束,设置合适的绩效评价期限,正确处理经济资本的占用和经济资本回报关系,从而为不同的部门和产品的风险建立科学的共同衡量基础。

4、以垂直管理取代层级管理组织。根据目前的国内商业银行情况,若金融机构同时肩负风险控制和风险承担的双重职责,就会一味追求业务量以及利润的增长,从而忽视了可能由此带来的更大风险。所以,风险管理应当保持一定的独立性,风险的承担者不应当负担风险监控,风险监控和风险承担必须分开。在进行垂直管理以后,上级的风险管理部门对于下级的风险管理部门和同级的各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窗口实施直接管理与考核,这样就有利于暴露出总行风险管理部门归纳各个领域的各类风险,从而及时地进行合规风险的对冲和整合,真正实现对于整个机构的风险配置。

三、现阶段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国内监管机构和银行自身的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在合规风险管理的系统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导致规定形同虚设。合规风险管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多数银行都是重业务拓展,而轻合规管理。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重执行层操作人员管理,轻视管理层人员的约束。二是没有形成真正的合规管理。还没有垂直的完善的合规风险管理体制,还无独立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来对合规风险进行统筹控制,还无法形成横向到边和纵向到底的全方位的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另外在目前很多中小银行合规性管理分别由财会、信贷不同的业务部门进行自律监管,合规风险管理不能有效地独立于经营职能。再就是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有的银行内部缺乏一整套统一完整、全面科学的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不少制度规定有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现象,缺乏可操作性。

四、构建和谐的合规风险管理框架思路

面对市场化与国际化进程中的巨大竞争压力以及银行业严格监管的趋势,如何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提高合规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合规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已经成为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的重要课题。

1、构建合规风险管理需要转变观念。要建设有效合规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关键在于是否真正落实了“合规从高层做起”这一理念,从而确保“人人合规”。各商业银行应该再次强调合规风险只是商业银行必须坚守的原则和底线,而不是最高标准。合规风险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是一个较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是具有长期性和全局性的工作。做好合规风险管理就必须使合规成为所有银行从业人员自觉的行为,并使之真正融入到业务操作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中去。

2、要设置独立的合规组织结构。为保障合规管理的独立性,银行应当设置专门的合规管理负责人负责日常的合规管理工作。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对银行合规管理的有效性负责,并向合规管理部门提供足够的资源与支持,确保其有效履行职责。

3、准确定位合规部门的职能。合规风险管理属于银行内部的一项核心风险管理活动,也更是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石。合规部门和合规意识要随时融入到银行的日常工作当中。我们必须明确合规部门在支持和协助高级管理层进行规风险管理的独立的职能部门,其它一线业务部门和操作部门对于合规负担直接责任,高级管理层对银行合规经营负有最终的责任。

4、实施合规风险嵌入式管理。要通过全方位引进合规风险嵌入式管理模式,注重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实现商业银行的合规管理达到岗、责、人相互匹配,确保内部的相互制衡机制发挥有效作用,从而使风险管理能力和经营发展能够实现整体的协调,也为平安银行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合规保障。要在合规风险管理中嵌入合规文化建设和流程程序建设。要构建综合管理体系,提高合规建设水平。力求在制度的设计环节上,就充分考虑前瞻性、可操作性和整体性,消除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

综上所述, 风险管理为本的合规管理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认识到合规风险是银行的最大风险,从各个层面切实贯彻实施合规风险管理理念。防范合规风险,建设合规文化,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和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从而使我国银行业健康、稳健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确山农村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牛筱颖,曹艳华.综合化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 金融论坛. 2006(11)

[2] 许咸骏.银行如何加强合规风险管理. 现代金融. 2006(12)

[3] 李爱国,马建华,于光明.商业银行加强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济南金融. 2006(07)

如何建立合规管理体系范文第4篇

一、抓制度、促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实基础

教学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过程,各种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能否和谐顺利进行,就集中表现在是否建立起正常的稳定、协调、有活力和系统的教学秩序。为了保证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我们按照教学规律,结合学校特点,依据可行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上、适应性原则、明确性原则、技术性原则制定了《常规教学管理条例》《教学质量检测考试管理条例》《学生作业批阅、单元检测情况检查实施方案》《教科研奖励条例》《集体备课实施方案》《教师职员聘任方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规定》《高中新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各种教学质量奖励方案,以及教务处主要职责和教务工作岗位职责以及30余种部室管理制度。这些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检查有尺度,评比有标准,为学校教学管理步入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抓常规、促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常规教学工作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主要环节,常规教学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学校兴衰的大问题。我们认为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必须抓严、抓实、抓细、抓精,坚持始终。为此,我们建设立了“四大教学管理体系”

1.教学常规管理体系

教学常规主要有“教”的常规,“学”的常规和“管”的常规三大部分组成。我们依据“教”与“学”两者的主要过程环节和相辅相成的关系,依据《教学常规管理条例》和《学生学习常规》明确提出了教师教学常规的“九认真”和学生学习常规的“八认真”。为了保证“教”与“学”这两个“九认真”“八认真”落在实处,收到实效,我们又提出了常规督导评估,即“管”的“五认真”,把三者结合起来,我们称之为“985认真”。教师教学的“九认真”中的“八认真”大致对应学生学习的八认真,一方面教师直接对学生施教,学生直接受教,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又通过“管”这一中介对学生的学施加影响。而学生学习的结果乃至过程同样要反馈给教师。作为“管”,一方面是既教又管学,另一方面又在教与学两者之间增加了一个新的反馈调节的环节和渠道,能保证教与学的良好实施,更能保证教学常规管理过程的良性循环。

教学常规管理我们注重了一个“实”字,“实”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落实”,这是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另一方面就是“实效”。制度再多、再全,不落实等于零,只有把健全的规章制度,扎扎实实落实到每个环节中,通过抓严、抓细、抓精、抓实,坚持始终,才能收到最后的实效。终结管理是目标,过程管理是保证。我们在注重终结管理是目标首先强调的是过程管理,在制度的具体落实和抓教师计划的制定、备课环节、自习辅导、作业布置收缴与评阅、复习检测以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环节上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

2.课堂教学评估体系

建立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学校成立评估小组,对全校所有教师的教案、课堂教学进行不打招呼的评估量化,对于哪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反映问题较多,满意率不高的教师,评估小组多次进入课堂进行评估,评估量化的结果纳入绩效工资考核和年度教师职务考核,并作为教师评优评模和教师聘用、任用的重要依据。同时,我们每学期还召开两次各班学生代表座谈会,征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学生参加的评教调查,将评教情况通报给全体教师,并将学生评教满意率与绩效工资、年度考核挂钩,促进教师积极改进教学。

3.教学评价体系

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我们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制定了《石泉中学高考奖励方案》、《石泉中学非毕业班教学质量奖励办法》。全校营造出这样一种氛围:在学校最辛苦的是教师,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是最光荣的,地位最高的是教师,收入高的是教师(相对于行管人员),职称高的是教师,荣誉高的是教师。

4.教师全员聘任管理体系

为进一步强化我校教师队伍的管理,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行了校内教师全员聘任制。聘任程序为:领导小组聘任年级主任;年级主任在政教处的指导下提出班主任选聘建议;班主任在教务处指导下选聘任课教师;在分管校长的指导下,处室主任提出所负责部门的教学辅导人员和行政人员选聘方案,报聘任领导小组决定。制定了严格的教师的聘任办法和落聘人员安置办法。

通过近几年内部全员聘任制的实施,教师敬业精神、工作责任心、质量意识明显增强,各班形成了班主任为中心,全体科任教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抓活动、促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管理兴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的根本措施。为此我们制定了《关于强化科研管理的有关措施》,建立了科研管理机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全面开展教育科研,使教育科研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推动课程改革的催化剂。

1.坚持求实、求新原则,立足校本研究。所谓“实”,一是研究课题务实;二是研究过程务实。所谓“新”,一是课题应有时代感;二是针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因素,研究总结,反映出新时期的经验;三是研究的角度新,思路有新意,能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来解决本学科中的研究课题。

2.大力开展高中新课改革专题的研究。各教研组把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广泛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活动,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了起来。

3.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不定期邀请一些省、市专家和我校教有所长的教师作高考复习、课程改革、课改与教师成长、《论语》解读等方面的讲座。每学期都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骨干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培训、高考复习研讨会,派教师到兄弟学校参观考察学习。

4.开展教育科研论文评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研教改论文,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教育科研论文评比活动,将优秀论文续集出版《石泉中学教师教研教改经验论文集》,并将优秀论文推荐给省市报刊杂志发表。目前已有100余篇优秀论文在省、市、县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在专业杂志上发表。

四、抓素质,促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近年来,我们围绕优化教师管理,着重抓了教师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1.实施内功锤炼工程。教师专业素质,专业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着重从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学科专业素质,综合文化修养等方面促进教师业务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对教师基本功的训练,抓好五项校本培训,即:教师理论培训、专业知识培训、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培训。实现“教师与课改同发展,教师与学生同成才”的目标

2.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实施了“四抓工作”。即抓老教师优势和潜能的发挥;抓中年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抓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抓优秀教师的招聘培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多年的努力,我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教师素质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被授予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陕西省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实验学校;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安康市实验电教先进学校;安康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学校连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高中教育先进单位”。

如何建立合规管理体系范文第5篇

一、目前员工绩效管理存在问题

1.重经营轻管理

目前企业在员工绩效管理中,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过于强化业绩经营指标,弱化管理控制指标,这是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如果没有严格规范的内部管理作保障,企业业务经营就如同失去了僵绳的马,跑得再快的马也会偏离正确轨道,成为害群之马。

2.重个人轻团队

目前企业在员工绩效管理中,过于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弱化了团队协作精神。试想在现代化企业中,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简单化劳动,而是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项目。在过于重视个人业绩考核,轻视团队协作考核的管理体系下,势必造成员工个人利益至上,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最终集体效益得不到保障,形成恶性循环。

3.重惩罚轻奖励

在目前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中,大多是没有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或某项经营指标的绩效考核得分扣减项,而较少主动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或提出某项合理化建议的绩效考核得分增加项,这是重惩罚轻奖励的怪象。员工在正能量的绩效鼓励下应该比负能量的绩效惩罚下工作效能更能提高,而且正能量的绩效鼓励环境才能吸引人才,负能量的绩效惩罚环境只会流失人才。

4.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企业绩效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大多绩效管理体系强调的是绩效考核结果,如为了在短期内达到某个企业经营目标量身定做,更多反映了领导意志,而忽略了被考核者的意愿,忽视了沟通反馈的环节和过程。一个科学有效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管理者闭门造车为企业目标量身定做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如果得不到大多数员工的认可,让大多数员工感受不到绩效管理的公平公正性,那只能是一纸空文,毕竟员工才是企业绩效的具体落实者。

二、员工绩效管理的定义

目前企业员工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未能清晰地定义绩效管理,而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员工绩效管理是指采用科学有效的考评方法,对照企业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评定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职程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绩效管理不能等同于绩效考核:绩效管理强调的是过程和结果,绩效考核强调的仅为结果;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激励和发展,绩效考核的目的是监督和控制;绩效管理的重心是绩效与企业战略的关联度,绩效考核的重心是如何考核评价;绩效管理的流程为持续评估和沟通,绩效考核的流程为一次性考核。所以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绩效管理是对绩效总体工作把控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过程。

三、建立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1.业绩优先、规范管理原则

员工绩效管理须紧紧围绕企业战略规划,在突出企业价值贡献度的同时,强调合规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合规经营的价值理念,经营部门固然重要,但管理部门是支撑保障,不能顾此失彼,经营和管理同时创造价值,要科学合理地评价各类员工的价值创造和业绩贡献,建立导向清晰、激励有效的专业化员工绩效管理体系。

2.分级负责原则

按照科学绩效管理体系的要求,企业须结合员工所在岗位的特点,分类开展绩效考核评价工作,提高绩效管理的针对性。同时,按照员工岗位汇报关系,由各级管理者具体承担下级员工的绩效管理职责。

3.客观公正原则

企业须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员工绩效管理工作,从组织需要和个人需要的双向角度实现制度公平、操作公平和结果公平,客观评价被评价者取得的真实业绩,准确反映被评价者的努力程度、履职程度和价值贡献。

4.持续沟通原则

企业管理者须对辖属员工的绩效进行全过程管理,既要在绩效管理体系建立阶段全面征求员工的意见,更要根据员工各阶段绩效表现和工作业绩,经常与员工及时地正式或非正式沟通,帮助员工提升绩效,将改进提高作为绩效管理的根本目标,确保实现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共同提升。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

1.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指标管理

在企业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中,有两种重要的考核指标体系,一种是定量指标体系,一种是定性指标体系。定量指标可以体现企业经营业绩,具有简单明了、容易实施、约束力强的特点。定量指标非常客观、具体,能准确地反映工作成果,评价结果比较直观,一般适用于业务经营岗位。定性指标可以体现企业控制协调水平,需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一般适用于行政管理岗位。企业需在建立具体详尽的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各类岗位特点,按不同比重科学设置定量定性指标组合,构建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2.分类分层相结合的类别管理

企业的组织架构是以责任来分层的,分为高级管理层、中级管理层、基层管理层、普通员工层,在推动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工作时,要提炼出共性的、具有可比性的考核指标,对不同层级的考核对象进行考核,建立纵向分层次绩效管理体系。同时企业的岗位类别是以职种来分类的,分为企划人员、市场人员、营销人员、工程人员、行政人员等,在设计企业员工绩效管理指标时,要考虑到各专业人员的岗位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绩效考核指标,建立横向分类别绩效管理体系。在纵向分层次绩效管理体系和横向分类别绩效管理体系双重结合下,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分类体系。

3.部门岗位相结合的责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