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常见问题及解决

财务常见问题及解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常见问题及解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常见问题及解决

财务常见问题及解决范文第1篇

一、 资金管理问题

在现实项目运作过程中,由于业主给予的资金是有限的,在特定的时间段总承包方普遍存在项目流动资金紧张,尤其是进入11年后政府大大收紧了银行的流动性,大型工程总承包企业同时在运作往往有几百个总包项目,大量的项目预付款需要提前垫付。而大部分工程总承包企业由都是由事业单位、施工单位改制而来缺乏资金成本意识,缺乏项目管理经验,对于大量的资金流没有足够的能力运作。针对上述问题在项目运作阶段应该加强资金管理。

1)确保收款资金安全性

对于业主支付的电汇部分,承包商明确一个收款账户,业主打入承包商指定的账户,杜绝承包商开立多个账户造成项目账务混乱。对于业主支付的承兑汇票部分,承包商通过法人授权项目财务经理专人到业主所在地进行收费,杜绝项目部多人授权去业主处收费造成不必要的财务风险。

2)严格执行项目预算

项目执行过程中要做到项目立项前有预算、项目运作中有控制,项目结束后有分析,把项目运作过程中所有的资金收支均纳入严格的资金预算管理之中。对于总承包管理方而言,可按设计、采购、施工三个部分,按收付实现制每月编制项目收支流量表,保证项目现金流为正,为项目成功运作提供资金支持。

3)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项目初期及时收取预付款早日收取项目预付款。这样就可以解决项目前期设备采购部分的设备订货、施工部分施工单位的工程备料款、设计咨询部分设计人员设计费等资金需求。

在项目中期及时收取工程进度款,每月按实际工程量向业主提交合同规定格式和内容的工程款申请表。由于合同规定从向业主提交工程款申请表到工程款支付日的时间间隔一般较长,因此承包商应想方设法争取业主早日付款,解决项目中需支付的采购及施工等资金需求。

在项目收尾期早日办理工程结算与决算及时收回质量保证金。工程总承包商应根据合同规定,尽早提交合同结算资料,因为决算后才具备收取质保金条件,最终为承包商回收公司利润创造有利条件。

二、 汇率风险问题

随着工程国际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的一些大型央企也开始承接海外项目的工程总承包。海外项目的工程总承包所采用货币都是用国际通用的欧元或美元计量,由此可能会因汇率变动导致货币大幅贬值项目亏损的财务风险。 例如ZYNF公司于08年与俄罗斯签订的MMK项目,合同计量的货币币种为欧元,但是项目运作过程中全球遭受金融危机打击导致欧元贬值,欧元贬值后对人民币兑换比例下降导致公司遭受巨额汇兑损益损失。对于在此类汇率风险相关财务人员应该高度关注时刻观察汇率波动的趋势,并采取各种手段规避汇兑风险为公司减少甚至避免损失。

1)合理安排支付的工程款进度

为控制汇率风险,如果在外币有贬值的趋势的时候可以在采购合同执行过程中,将工程款的付款期提前。另外,注意物资采购与工程款支付的协调性,以防止由于时间的不匹配造成先由人民币换汇而导致的汇兑损失。如果相关的汇率兑换已经在采购合同中注明,则需要根据合同付款期的长短来进行风险估计。

2)采用一篮子货币签订外币合同

在当前的金融形势下,没有完全坚挺的货币,在外币合同只规定一种货币作为计量货币风险较大,国际工程总承包商可以在一个外币合同中使用多种外币来进行对冲风险。在实际应用中如同美国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可以使用“一篮子货币”原理让设备部分使用美元计价、建安部分使用欧元计价、设计部分使用人民币计价,因为往往一种货币的升值伴随另一种货币的贬值,因此多种货币组合可以使不同货币之间的涨跌相互进行对冲从而降低汇兑风险。

3)锁定外币合同的汇率

锁定汇率是指在总承包合同中确定支付时的汇率水平,不管在总承包合同履行过程中汇率水平上升或下降在付款时都以总承包合同中规定的汇率换算成人民币进行付款,从而使得承包商收到的报酬提前确定好消除因为汇率波动而带来经济效益的损失。

在实际项目运作中是不能把汇率风险转移给业主的,但是可以通过购买金融产品把汇率固定,而达到消除汇率变化的影响,以下介绍达到锁定汇率的目的三个金融工具:

(1)远期结汇,是指公司与金融结构签订远期结汇合同,根据合同规定锁定兑换外币的汇率和约定的日期办理交割,固定外来兑换的外币的汇率,固定以后不管以后此种外币汇率水平上升或者下降都按照合同规定的汇率水平进行结汇,通过这种方法来锁定外币的汇率的资金成本。

(2)货币互换,是指交易双方约定以一种外汇计价的债务或资产转换为以另一种外汇计价的债务或资产,达到对冲汇率风险、降低成本的目的。换句话说,货币互换是当事人之间约定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等价价值的现金流的交易。

(3)货币期权,是指公司向金融机构约定在未来约定日期或一定时间内以合同约定的汇率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额外汇的选择权。

三、项目成本控制问题

由于中国国内工程总承包工程市场竞争激烈,总承包商为了中标工程,不得采用低价投标营销策略,对项目成本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可以减少项目亏损风险,对提高项目盈利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钢铁行业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成本控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设计成本控制

设计是工程项目的灵魂。设计在项目进行的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项目实施过程中设备采买、施工组织、项目开车的开展都将以工程设计的结果为主要依据。 项目工程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工程成本、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也直接影响到项目经济效益的实现,总包项目投资的90%以上都是依赖于设计的。其他项目的经验表明经济合理的设计能有效降低工程成本的5%-20%,所以控制设计的成本是这个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源头。ZYNF公司承担的总承包项目中 95%以上的均是闭口合同,成本风险均由总承包商自己承担。因此,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项目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应树立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设计理念,在项目进行初步设计阶段实施精细化设计,确保项目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2)加强采购成本控制

采购经理领导项目采购组按照业主的要求对公司总承包范围内的设备进行设备采购,其工作范围包括确定合格设备供货商名单、进行设备招标工作、编制采购计划、签订设备采购合同、进行设备催交、关键设备监制、在项目施工地办理设备检验、在项目现场接货等环节。 一般钢铁建设项目,设备、材料的费用往往较大一般占总包合同额的60~70%,因此严控设备采购成本对为总承包成本控制的重点。 项目采购工作要保证采购的设备符合工程项目在质量、数量、进度上的要求,现场设备管理人员对所有供应商的交货进度、质量、服务进行考核,并及时反馈,建立淘汰机制。同时加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一批优秀供货商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获得较高的价格折扣。

3)加强施工成本控制

施工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经理在施工现场组织施工单位完成现场施工任务,处理施工过程中设计、采购设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办理施工过程中各种变更签证、办理施工过程中各种中间交接手续、最后在开车阶段工程试车服务,直至项目竣工、验收。而在施工工程中办理的各种变更签证往往都是工程量增加签证,施工单位往往通过种种手段虚报工程量,采取不配合施工等手段强迫工程总承包单位进行设计变更,针对这种情况工程总承包方应该派驻费用控制工程师严格审核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量,协助施工经理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所有设计变更的都需经过费用控制经理先签字施工经理才签字,然后还要交给业主聘请的监理工程师审核工程量,最后交给业主的费用审核部门审核才能确认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量,通过各个环节的严格审核严控施工成本。

4)加强现场费用控制

表4.1项目费用情况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费用预算,按月编制项目费用情况表进行控制,对与项目预算额度内的费用报销,超过项目额度外的费用需要经过项目组写专项说明经过公司总经理审批后方能报销。具体费用明细如表4.1所示。

财务常见问题及解决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常见问题;对策

一、引言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对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体制、意识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预算管理、人员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和监督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常见问题

1、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事业单位常因工作人员编制、素质等因素而产生一系列的预算问题,但单位并未对这些因素引起高度重视,长此以往,单位的预算编制就出现不规范的操作行为,由于疏于审核,一些编制程序逐步简单化,这就导致预算工作难以实施到位。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一是事业单位既没有考虑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也没有按照“轻重缓急”的支出原则办事,因而,单位的预算编制不符合当前的经济情况。[1]二是单位预算编制会发生“虚报”、“冒报”等问题,导致单位实际的财务账目脱离了预算数目,另外,当年的财务收支以及年度计划情况都偏离了各项相关的收支预估情况,多数项目支出是按照同级部门的标准进行实施。单位的各项经费没有十分可靠的制度依据,相关的预算数据难以保证其准确性,因此,预算工作与实际执行之间就会产生脱节的问题。

2、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够强,使经济管理的工作质量出现下降问题。一些单位的财务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学历偏低,其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都不高,在面对较难的财务问题时,财务人员不能很快地给出解决对策,致使财务收支得不到有效控制。在新的时期,会计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但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却相对陈旧,难以跟上单位的发展步伐,当单位引进管理技术或成果时,财务人员缺少相应的操作技能,因此制约了财务工作的发展。

3、预算指标不够合理

财务收支控制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的控制程序不够科学,成本支出的控制意识不高。一些控制程序在做出申请后,相关部门并未参照预算进行严格施行,各项收支的预算指标没有及时传达到各个科室、部门,致使下属部门不了解单位预算的整体规划。另外,事业单位的经济支出未遵照统筹计划进行操作,常会出现支出扩大、标准上升等问题,这样一来,支出资金的数目、用途就要做出更改,导致财务决算超过预算规模。部分单位强调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却忽略了经济成本的有效控制,成本控制做不到位,大量资金外流,单位的财务制度难以落实,最终导致单位的经费开支大大增加。

4、内部控制措施不够全面

单位的经济内控机制不完善,管理意识薄弱。部分领导忽视内控制度的建设,程序审批不够严谨,重大决策未经过集体商议便草率做出审批,导致单位决策不符合实际的发展情况。财务人员的岗位设置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业务交叉现象频繁、兼职人员数量过多、人员权责不够明确等。另外,单位内部的考核制度不完善,经费开支的审批机制不健全。主管财务审批的人员缺少先进管理知识,导致审批手续不规范、原始凭证不齐全的问题出现。[2]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

1、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管理的机制不完善是导致经济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因此,事业单位要全面统筹各项工作的计划与实施情况,做到“统筹兼顾”、“不断创新”。具体而言,财务制度的建设应从提高人员思想认识抓起,财务部门的预算工作关系到各项工作的经济收支情况,因此,编制预算的设置一定要做出调整,使预算数据符合单位的具体情况。财务预算要坚持“定额办公、标准支出、专项专报”的原则进行严格核算。[3]同时,相关部门要采取相应的行政手段处理财务管理中的各种“疑难杂症”,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些新出现的管理问题,使财务管理机制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2、做好财务管理的预算工作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实质性内控工作,要想做好财务工作,财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使财务预算在严格监管的环境下开展工作。财务监管的严格化改革,主要从授权权限、预算制度、权责分工等方面进行建设,各部门的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标准进行核算,财务人员之间要形成“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工作关系。同时,财务人员的操作权限、范围应给予相应控制,遇到重大的财务预算时,财务人员要向上级汇报,通过集体商议后再做审批。此外,财务部门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转变“基数理念”,以“零基预算”作为财务预算的主要方法,经过全面预算,充分反映单位的支出、收入情况,使总体收支保持平衡的状态,体现预算机制的科学性与整体性,确保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达到预期效果。[4]

3、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该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观念。单位可通过举办知识培训来增强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完善内部管理的评估体系,使管理层和基层人员都保持较高的思想觉悟,通过学习新知识,更新管理知识,提升财务管理的综合水平。财务部门应采取定期考评的方式,检查工作人员的抗风险及应变能力,使每个财务工作者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及时应对各种财务问题。

4、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

健全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是为了提升单位的财务控制能力。财务部门通过细化职权,将责任落实到每个财务人员的身上,并针对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控制对策,使重要岗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形成一个集控制技术、方法、制度为一体的财务内控体系。具体来说,内控体系应该明确财务岗位中不协调的部分,并按规定对财务岗位做出相应的调整,改善财务岗位的不协调问题,使财务岗位与权责之间保持平衡。健全单位的内控制度,可以形成制衡性监管体系,行政单位的经济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效率。[5]

四、结语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公共性部门,以公益服务为主,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关系到人民的实际利益。为了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必须解决财务管理的各项问题,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财务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财务部门应适时转变管理观念,积极学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知识,使财务管理体制得到最大优化,保证事业单位的各项职能得到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黄俊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4.7(13)96-97.

[2]吴珍.浅析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贸,2014.11(3)162-163.

[3]蔡红兵,周奎.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J].财经界,2015.10(15)273.

[4]光建梅.管理控制模式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适用性探析[J].现代商业,2015.15(18)232-233.

财务常见问题及解决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采购管理 业务流程 解决方案

一、引言

作为供应链系统中的重要一环,采购环节是企业价值实现的开始。采购是指企业的物资供应部门按生产部门的需求或已确定的物资采购计划,取得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种物资的过程。采购业务中伴随着采购成本的结转及采购货款的确认和支付问题,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采购管理模块多与库存管理、存货核算及应付款管理模块集成使用,以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整合及数据共享,实现物流与资金流的全过程管理,规范企业管理。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本文发现我国学者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较多,但主要侧重于对供应链系统流程优化及应对策略的研究,对ERP环境下供应链模块的具体使用和操作方面的研究较少。周彦(2013)、孙羽、孙红梅(2014)先后从资金流、物流视角分析了用友ERP-U8环境下采购业务、销售业务的主要处理流程。柏菊(2015)从采购管理业务流程分析入手,列举了采购管理单货同行业务模式下的常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思路。这些文献对研究学习采购管理模块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但还远远不够。如柏菊(2015)的研究中对常见问题的分析多为日常业务中因为逻辑顺序错误带来的无法修改或删除之类的错误讲解,对期初设置及月末结账环节的错误讲解较少。孙羽、孙红梅(2014)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流程的分析,但没有涉及到对常见问题的分析解决。本文借鉴柏菊(2015)的写作思路(问题――分析――解决办法),并结合孙羽、孙红梅(2014)的资金流、物流整合研究视角对用友ERP-U8 V10.1环境下采购管理模块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期望能对ERP软件使用者理顺思路、提高工作效率有所裨益。

二、采购管理模块的业务处理流程及数据传递关系

采购管理是指企业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车间的生产需要,搜寻供应商与之洽谈并达成购销合同,督促供应商如期送达货物并按约付款的过程,因为在物资流动的过程中还伴随着资金流动即货到付款(确认应付款现付或后期付款),所以采购管理模块往往和库存管理模块、存货核算模块、应付款管理模块集成使用。一般来说,首先由生产部门发出采购需求,采购员提出采购请求,即采购请购活动①;采购请求获得批准后,采购人员在市场上寻找相应的供应商并与之洽谈达成采购意向,即采购订货活动②,该活动中双方一般会约定付款方式、运输方式、批次等;之后采购员督促供应商如期将货物送达③并检验入库④,进行采购结算⑤;货物入库后,财务人员根据采购发票及采购入库单进行采购成本的结转⑥和应付款项的确认⑦;后期款项支付后双方进行核销处理⑧。具体流程及对应单据和数据传递关系如上页图所示。

三、采购管理模块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采购管理模块的流程一般包括期初设置、日常业务处理、期末处理三个环节。本文按照这一流程顺序对该模块中的常见问题及对应解决方法进行归纳整理。

(一)期初设置环节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1:无法取消采购期初记账。

分析:期初记账是采购管理模块期初初始化设置的一个重要环节。期初记账完毕,代表该月期初采购业务即上月采购入库存货已经全部登记完毕,可以处理本月新的采购业务了。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因为采购人员、库管人员的自身疏忽导致应登记业务尚未全部登记完就进行期初记账。这时要想进行修改,因为该月已有新增业务导致取消期初记账时系统提示不能取消。

解决办法:根据提示查找对应原因,如果是因为存货核算模块已期初记账导致采购管理模块无法取消期初记账,则应在存货核算模块先取消存货期初记账。具体操作如下:在存货核算模块选择初始设置期初数据期初余额,选择“恢复”即可取消存货期初记账,返回采购管理模块,取消采购期初记账,再对要登记的存货入库单进行补录或修改。如果是因为采购管理模块本月某笔采购业务已完成采购结算导致采购期初记账无法取消,则可通过“采购结算”菜单下的“结算单列表”子菜单删除对应的采购结算单,再返回期初状态即可取消期初记账。

对应建议:取消采购期初记账牵涉到本月采购业务是否处理、存货核算模块、应付款管理模块是否做了相应操作,一旦该月已经发生若干采购业务且已经进行后续成本结转、付款并核销,再对采购期初记账进行修改就相当麻烦,需要逐步回滚操作,而且可能会影响相应存货的采购成本的结转金额,所以在日常操作中,软件使用者进行期初记账前应再次核实期初全部入库业务是否都已登记且无误,而不能选择事后补漏或修改,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问题2:不能录入期初采入库单,只能录入采购入库单。

分析:采购入库单在采购期初“记账前”和“记账后”两种状态下录入的单据是不同的。采购期初记账前,选择采购入库采购入库单,系统显示“期初采购入库单”,该状态下可新增录入上月已入库的相应存货;而采购期初记账后,再次选择采购入库采购入库单,则系统只能录入该月新增入库的存货。

解决办法:取消采购期初记账,选择采购入库采购入库单,录入期初已入库的相应存货的数据。

(二)日常业务处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1:不能在采购管理模块录入采购入库单。

分析:采购入库单录入窗口中“增加”“修改”等按钮均为灰色,代表不能进行编辑。出现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采购管理模块和库存管理、存货核算模块集成使用导致的。如果集成使用,采购管理模块中的“采购入库单”菜单只能进行查看操作,不能进行编辑。对应入库单的录入、修改和审核等操作都只能在库存管理模块中进行。

解决办法:在库存管理入库业务采购入库单菜单中录入或对系统参照采购到货单审核后自动生成的采购入库单进行审核操作。

延伸问题:多模块的集成使用是ERP系统中传递数据的需要,类似问题还有销售管理模块和库存管理模块集成使用时,销售出库单只能在库存管理模块中生成;在应付款管理模块单独使用时应付单据中可录入修改的采购发票在采购管理、应付款管理模块集成使用时,只能在采购管理模块中进行编辑。

问题2:请购比价业务不能进行请购比价生单。页面显示“此次操作没有生成任何订单!失败原因如下:没选中任何记录或供应商为空或者单价为零”。

分析:请购比价业务是指根据不同供应商提供的同类货物的价格,系统自动对比,以“价格低”作为选定供应商的标准而自动生成此供应商对应的采购订单。出现此类错误,多是因为在比价环节系统中找不到供应商价格对照表或者对照表中此类货物的价格相同,导致系统无法选择,生单失败。

解决办法:查看供应商管理供应商供货信息供应商存货价格表,检查或录入该存货不同供应商的价格信息,保存后返回,重新比价生单。

问题3:不能参照采购订单生成采购到货单或入库单。

分析:采购到货单可以手工录入,也可以根据活动②中已审核的采购订单参照生单。无法参照订单生成到货单可能是因为活动②中填制的采购订单尚未审核或已经关闭,导致活动③不能完成。尚未审核的单据不能传递到下一环节,同样已经审核但关闭的单据相当于弃审或撤单也不能进入下一环节。不能由采购订单参照生成采购到货单、采购入库单、采购发票,往往都是这种错误导致的。

解决办法:查看采购订货采购订单列表中的对应订单,进行审核或打开已关闭的采购订单,重新参照采购订单生成采购到货单或采购入库单。

延伸问题:用友ERP系统内置了单据参照生成功能,而单据参照生成往往需要根据流程中上一活动中已经审核处理的单据才能生成,这些单据在生成时要确保上一环节的单据已被审核处理或处于打开状态。同样后续单据一旦生成,上一环节单据如需修改则必须先删除后续环节参照生成的单据才能进行。

问题4:采购入库单和采购发票不能自动结算。

分析:采购结算是指采购核算人员根据采购发票和采购入库单核算采购入库成本,其结果就是采购结算单。自动结算时系统根据符合结算条件的采购入库单和采购发票进行结算,也就是说二者必须同时存在才可自动结算,缺一不可。

解决办法:不能完成自动结算,首先,应考虑上述两种单据是否都存在,可查看采购入库单列表和采购发票列表;其次,应考虑该单据是否已在采购发票录入环节结算,已通过发票录入窗口完成结算的单据不能再次结算;最后,应对单据之间的隶属性进行检验,即该发票是根据采购入库单生成的,还是手工录入的,如果是参照生成的且没有结算,可通过“自动结算”菜单完成结算,反之则需再增加结算条件才能完成结算。

问题5:不能对采购运费业务进行手工结算。

分析:采购运费业务是指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外部运输部门对购货单位的收费,实际发生的运费按国家税法有关规定可以进行进项税额抵扣,也就是说运费是要进行分摊处理并计入采购成本的,自动结算功能默认处理采购入库单和采购发票,对采购运费发票不能结算,此时应选择手工结算模式。首先进行选单,过滤到相应的采购发票、采购运费发票和采购入库单,然后进行运费的分摊,最后再结算。如不能进行手工结算,往往是因为用户已经先将采购发票和采购入库单进行了结算,只过滤到剩下的采购运费发票未进行处理。所以应删除已结算的该笔业务生成的结算单,选择对采购发票、采购入库单和采购运费发票先分摊后进行手工结算。

解决办法:首先,查看采购结算单列表是否已对该笔业务的采购发票和采购入库单进行了自动结算,如已完成结算应先删除对应的结算单;其次,选择采购结算手工结算选单、过滤显示需结算的发票(含采购发票和采购运费发票)、入库单选择分摊方式(按数量或金额)进行费用分摊进行结算。

需要说明的是,“营改增”后,采购运费发票视同采购专用发票,也就是说把运费作为一种应税劳务,需要在存货档案里添加应税劳务这类存货,并设置相应的税率(一般纳税人为11%),然后在“填制采购专用发票”中填制采购运费发票,再对采购入库单、两张采购专用发票一起进行分摊、手工结算。用友ERP-U8软件虽然考虑了“营改增”的相关政策,但在目前的过渡期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处理。

问题6:不能对采购发票(采购入库单)进行修改。

分析:采购发票不能修改,往往是因为已经按照业务流程的处理顺序对其进行了后续的业务处理,如已对发票进行了审核、结算,或根据该发票和对应的入库单完成了存货记账并制单,已经对该发票对应的应付款项进行了确认和制单,即完成了后续业务活动⑤⑥⑦⑧。如果要对发票进行修改,则需进行上述活动的逆操作。如在应付款管理模块中取消该发票的审核,删除相关凭证,在存货核算模块取消对发票和入库单的单据记账及删除相关凭证,在采购管理模块找到根据该发票和入库单生成的采购结算单,才能完成对采购发票的编辑。

解决办法:(1)打开该发票窗口,查看该发票是否已标记为“已审核”“已结算”;(2)如标记为“已审核”,则需打开应付款管理模块的“应付单据审核”,勾选“已审核”过滤到对应的采购发票,选择并弃审,如已生成相关凭证则在“是否同步删除已生成凭证是否继续”选项中选择“是”,删除确认应付款的记账凭证;(3)如标记为“已结算”,查看根据该发票是否已完成了“采购结算”和存货核算模块中单据记账及采购成本的确认环节,如仅仅完成采购结算,但未在存货核算模块操作,则仅需在“采购结算单”列表中找到该笔结算单并删除,即可对该发票进行修改;如果还在存货核算模块进行过相应操作,则需在存货核算模块,选择“凭证列表”中相应的记账凭证并删除,接着在“业务核算”“恢复记账”中恢复存货记账,然后才可取消结算,完成对该发票的修改。

(三)期末业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无法完成采购月末结账。

分析:月末结账环节不能结账,往往是因为该月采购业务未进行完相应的业务处理,比如暂估业务是否已完成暂估成本的处理,到货入库的存货是否已在存货核算模块完成采购成本的确认,所有的采购业务是否已完成采购结算,所有的到货入库的存货是否已在存货账簿中进行单据记账,所有的仓库是否都已完成采购成本的期末计价等。

解决办法:逐一排查原因并处理。

参考文献:

[1]孙羽,孙红梅.用友ERP-U8.72供应链业务的处理流程[J].财会月刊,2014,(5).

财务常见问题及解决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础设置;日常处理;期末处理;UFO;报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033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02

目前高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是各高校非常重视的课程,能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采用用友ERP―U8.61软件进行上机操作,教师根据操作步骤和原理要求对学生进行演示,学生根据演示情况自己上机练习。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掌握步骤不正确以及对会计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等原因,会出现很多问题。但出现错误不一定是坏事,通过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更灵活地掌握软件应用和理清原理。本文分析会计电算化上机中的常见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1 系统管理及基础设置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问题1:在系统管理中已设置用户和权限,但用003进入企业应用平台进行基础设置时无法进入企业门户。

分析原因:操作员编号错误。用admin或账套主管进入系统管理―权限―用户,发现操作员姓名正确,但是编号并不是003,因此用003不能进入企业应用平台。用操作员的编号进入企业应用平台,必须保证该操作员编号存在并且正确。用户编号在系统中必须唯一。

更正:用admin或账套主管进入系统管理,增加003用户,并赋予相应权限。

问题2:已建立完账套,在基础设置中增加“供应商分类”时,无法增加。

分析原因:在建立账套过程中,并未选择供应商分类。在建账过程中,选择供应商分类,在基础设置中才能增加供应商分类,然后再增加供应商名称。相反地,如果要求没有供应商分类,直接增加供应商名称,那么在建立账套时不能选择供应商分类,如果选择了,则不能直接增加供应商名称,因为只有增加供应商分类才能增加供应商名称。注意软件系统中的前后关系。

更正:以账套主管身份登陆系统管理,点击账套―修改,打开修改账套对话框,点击下一步,出现供应商分类一栏时,在供应商分类前方框内单击左键,出现“√”标示以示选择。

问题3:在基础设置中,增加部门档案时,一级分类编码和二级分类编码与教材不同,不能按要求增加正确的编码。

分析原因:在账套建立过程中,编码方案设置有误,或者直接按默认编码并未修改。

更正方法一:以账套主管身份进入系统管理,选择“账套―修改”,找到编码方案,修改相应分类编码方案中的信息,修改结束后点击确认保存。

更正方法二:以账套主管身份进入企业门户,执行“基本信息―编码方案”,双击修改分类编码方案信息。

问题4:用账套主管身份注册进入企业应用平台,单击设置―基础档案,基础档案展开没有客商、存货等信息。

分析原因:在建立账套时,没有启用总账系统。

更正:用账套主管进入企业应用平台,单击“设置―基本信息―系统启用”选项,打开“系统启用”对话框,启用总账,并选择启用日期为某期期初。

问题5:已通过“系统管理―账套―输出”功能进行账套备份,但原备份的目标文件夹中没有备份文件Uferpact。

分析原因:备份步骤不完整,备份时只选中了目标文件夹,没有双击打开,备份文件没有装入目标文件夹,而是存放于目标文件夹的上一级文件夹中。

更正:可以在目标文件夹的上一级目录下找到丢失备份。正确备份方法是,在备份时要选定目标文件夹并双击打开,再点击确定。

2 日常业务处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问题1:填制凭证时,涉及现金、银行存款的科目输入凭证点击回车,系统并未弹出“现金流量表”对话框。

分析原因:没有将现金、银行存款科目指定为现金流量科目。

更正:以账套主管身份进入企业应用平台,单击“设置―基础档案―财务―会计科目”,出现会计科目对话框,点击菜单中“编辑―指定科目”,选择“现金流量科目”单选按钮,将现金、银行存款选入。

问题2:出纳执行现金日记账查询时,没有查询权限。

分析原因:出纳没有现金日记账的查询权限。

更正方法一:如果在选项中设置了“明细账查询权限控制到科目”,取消。

更正方法二:如果不取消“明细账查询权限控制到科目”,则以账套主管身份进入系统管理,赋予出纳现金、银行存款科目的查询权限。

更正方法三:数据权限控制设置中,对出纳进行了权限控制,则在科目前取消科目控制。

问题3:出纳有了查询日记账权限,但不能双击查询凭证。

分析原因:出纳没有查询总账的权限。

更正:以账套主管身份进入系统管理,赋予出纳“科目账”权限。点击权限―权限,选中出纳,点击修改权限,单击“账表―科目账―总账”权限选择。

问题4:以账套主管身份填制凭证,导致不能审核凭证。

分析原因:应以会计身份填制凭证,账套主管审核凭证,填制和审核凭证不能为同一人,即职务不相容原则。

更正:以账套主管身份将所填制凭证作废,并整理凭证,则没有账套主管填制过的凭证,再以会计身份重新注册进入企业应用平台填制凭证。

问题5:出纳执行出纳签字时,没有符合条件的凭证。

分析原因:出纳签字必须符合以下4个条件。(1)出纳具有出纳签字的权限;(2)现金、银行存款科目分别指定为现金总账科目、银行总账科目;(3)“业务―财务会计―总账―设置―选项”总账控制参数中选择出纳凭证必须经由出纳签字;(4)会计科目修改中,现金科目选择日记账、银行存款科目选择日记账、银行账。出现没有符合条件的凭证,要从以上4个条件中分析原因,查看4个条件是否同时具备。另外有可能会出现该操作员没有出纳签字的权限而导致无法执行出纳签字,这是因为没有具备条件1,此时应以账套主管身份登录系统管理,执行“权限―权限”,赋予出纳人员出纳签字权限。

更正:经过分析以上4种原因发现出现错误在于没有指定科目,则以账套主管身份进入企业门户,指定科目。

问题6:填制凭证保存时,出现“凭证不满足借贷必无”无法保存凭证。

分析原因:凭证类别选择了转账凭证,类别选择错误。该凭证不是转账凭证所以选择转账凭证时无法正确保存。

更正:在凭证类别一栏中选择相应的凭证类别,收款凭证或付款凭证。

问题7:填制凭证时,输完银行科目,并填写完辅助项对话框,凭证输入完成后,没有弹出“此支票尚未登记,是否登记”的窗口。

分析原因:没有进行支票控制设置。没有设置支票控制,则在银行存款科目是支票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支票登记。

更正:以账套主管身份进入企业应用平台,打开“业务―财务会计―总账―设置―选项”,选择支票控制。

问题8:填制凭证时,出现科目不合法。

分析原因:填制凭证所填科目编码与设置会计科目时科目编码不一致。前后不一致时,系统不能正确匹配编码,则科目不合法而无法使用。

更正:查找会计科目,找到相应的会计科目编码填写正确。

3 期末会计处理常见问题及对策

问题1:在期末对账过程中,单位日记账的记录为空。

分析原因:没有记账则不会产生企业的日记账信息。

更正:以账套主管身份进入企业门户,打开总账系统下凭证―记账,完成记账。

问题2:银行对账时,出现检查不平衡。

分析原因:本单位存在未达账项。银行对账通过自动对账和手工对账两种途径进行,之后发现检查不平衡,则可能存在未达账项,此项不平衡不影响后续操作。

更正:通过手工对账仔细检查,仍然不平衡,则在会计电算化上机实验中不予考虑。

问题3:进行期末结账时,出现“存在未记账凭证”,无法结账。

分析原因:期末结转生成凭证并保存后,单位出现新的转账凭证,需要进行凭证审核记账后才能结账。学生经常忘记审核记账环节直接进行结账,这种方法往往导致无法结账。

更正:期末处理的顺序是:转账―凭证生成―审核凭证―记账(―按前序循环)―结账以账套主管的身份进入企业门户,执行审核凭证,然后执行记账功能。

问题4:期末转账时,生成凭证,点击保存出现“日期不能滞后系统日期”而无法保存。

分析原因:实验课不是实际操作,所以必须要分清系统启用日期和操作日期的关系,上机实验一般以一个月的账务处理为对象,启用日期一般是某月月初。操作时一般把电脑的系统时间调整为对应某月的月末,这样可以处理处于月初至月末间任意一天的业务。出现日期不能滞后系统日期的原因是转账应于月末进行,而电脑系统日期提前甚至提前了日常业务处理的日期。

更正:修改电脑系统日期,将其改为月末,转账生成凭证的时间选择月末。

问题5:期末损益结转转账生成凭证时,执行“转账生成―损益结转”,右边没有相应需要结转的项目。

分析原因:在转账生成之前需要进行损益结转的设置,没有需要结转的项目是因为没有进行损益结转。

更正:进行期末损益结转的设置,具体操作如下。以会计身份进入企业门户,执行“业务―财务会计―总账―期末―转账定义―期间损益―期间损益结转设置”,选择本年利润科目编码,点击确定。

4 UFO报表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

问题:利用UFO表编制会计报表时,报表格式、公式全部成功设置,但运算后没有产生数据。

分析原因:(1)总账系统还没有记账;(2)录入的关键字(如年、月、日)与总账系统不符或公式中会计科目代码与总账系统设置的会计科目代码不一致,公式运行时没有正确数据所以不会产生数据。

更正:(1)记账后再编制报表;(2)进入总账系统确认正确的年、月、日或会计科目代码,然后在会计报表中录入正确的关键字和会计科目代码。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雪芬.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上机实验中学生常见问题浅析[J].现代会计,2006(5).

财务常见问题及解决范文第5篇

关键词:咨询企业;成本预算;项目成本预算

近年,我国咨询业发展迅速,为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咨询企业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基本的成本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成本预算管理越来越受企业家们的重视。本文对咨询业企业实施成本预算管理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咨询企业成本的特点及成本预算的主要内容

咨询行业是个新兴的行业,其财务管理与传统的工业、商业有很大不同,成本核算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包括项目直接成本、部门间接成本及管理费用。

项目直接成本是业务部门发生并能直接归集到具体项目中的各项成本支出,包括专家劳务费、差旅费、会议费、资料文印费、委托咨询费、现场费用、出国经费等。

部门间接成本是业务部门为组织和管理本部门业务、行政活动发生但不能直接归集到具体项目中去的成本支出,按照间接成本的经济用途,可分为人工费用支出、业务部门配备的资产设备的运行维护费和折旧费、业务开发费。

管理费用是企业组织业务管理和各项保障活动发生的各项成本支出。按其经济用途分为行政和业务管理费、后勤及物业管理费、折旧费、管理人员人工费;按其可控程度分为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如折旧、税金。

咨询企业成本预算包含两层含义,即年度总成本预算和每个项目成本预算。宏观的年度总成本预算是按照企业发展规划、预计收入状况、近三年的毛利率,根据经验总结出的差异率而编制出的成本预算指标。微观的项目成本预算是项目实施之前按照预计支出的成本类别结合企业对各项成本支出的限制性规定而编制的成本预算。

二、咨询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常见问题

1.不能满足预算编制全员性、全程性和全面性的要求

编制成本预算应当保证全员性和全程性、全面性。全员性是指预算管理涉及公司各部门,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完成,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效益;全程性是指预算管理活动从编制、执行控制、考核分析、绩效评价及奖惩均渗透到公司经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表现为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全面性是指成本预算应该覆盖到成本的各个方面,不应遗漏。

成功的成本预算必须满足以上三个要求,但咨询企业在编制成本预算时,经常会重编制轻执行、个别部门闭门造车,然后要求其他部门执行,致使成本预算形同虚设。

2.成本预算准确性不高

预算指标的确定与分解过程实际上是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实过程以及围绕战略目标进行的资源配置过程,成本预算作为全面预算的一个部分,必须遵循这一要求。

在实践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预算脱离战略,具体表现在:编制预算不是以企业确定的战略为起点,而是以往年的预算数或实际发生数为基础,加减调整。问题之二是虽然以战略为基础,但编制工作简单,没有认真分析历年的执行情况,找出差异的原因,调整当年的预算,导致预算的准确度不高,操作性不强。例如:2009年,某企业确定的经营战略是打造行业内的先锋,加大业务开发的力度、提高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三年内把公司做大做强,基于这样的战略方针,预算方面应重新核定业务开发费、人员培训费、固定资产购置费、人员工资等各项指标、但是当年的预算没有重视公司的战略方针,只是在上一年基础上略作调整,导致实际支出与预算的差异比超过50%,其中,由于上一年没有人员培训费支出,预算中没有这一项,差异率达到100%。

3.预算执行要求不严格

成本预算编制只是基础,要想真正起到作用,必须在执行的过程中严格要求,否则只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

4.预算执行差异分析不够,评价体系不全面

无论成本预算编制的多么严谨,预算外支出都是无法避免的,因此预算不可能百分百准确,必然会产生差异。预算差异分析一般发生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和预算完成后。对预算差异进行深入的、定量的分析,确定差异产生的原因,可以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评,监督预算的执行、落实,建立起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奖惩制度,可以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对员工的激励制度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基础。

实践中,咨询企业往往不重视差异分析,对差异的产生,知道原因即可,不做分析;评价体系也不够健全,第一,财务数据评价和非财务数据评价不相结合,第二,预算执行的结果与绩效考核、工资制度不挂钩,达不到成本预算的预期效果。

三、解决方法及建议

1.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制度,实现预算编制全员性、全程性和全面性

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制度,明确编制依据、编制过程、编制方法等内容,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避免预算指标过高或过低。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综合考虑预算期内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编制。

2.加强预算准确性,实行两级预算管理

针对咨询行业的特点,具体业务实施前,还应重点编制项目预算。项目预算由项目经理提出,经相关负责人批准后,报送企业有关部门,作为实施项目成本控制的依据。企业对各个项目部的成本支出,实行“目标+过程”的预算管理模式,通过项目运行过程中的两级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控制。

所谓目标控制,是指根据业务种类的不同,制定出成本所占项目收费的比例,例如:一般咨询评估项目合同额在30万元以下的按50%,30―80万元为45%,80―200万元为40%,200万元以上部分为35%(分段累进计算);编制规划、招标项目合同额在30万元以下的按55%,30―80万元为50%,80―200万元为45%,200万元以上部分为40%(分段累进计算);

设计类项目按照合同额的60%比例控制;项目管理、工程监理项目按照合同额的70%比例控制。所谓过程控制,就是根据成本的性质制定的费用比率及支付办法。例如:差旅费要按照预计到账收入的20%比例控制;委托咨询费预算应控制比例为到账收入的40%;资料文印费预算比例控制为到账金额的1%;业务开发费控制在到账金额的5%等等。

3.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企业应该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明确预算指标分解方式、预算执行审批权限和要求、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等,落实预算执行责任制,确保预算刚性,严格预算执行。预算编制部门及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各个预算执行部门的沟通,运用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资料监控预算执行情况,采用恰当方式及时向决策机构和各预算执行部门报告、反馈预算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预算目标的影响。

4.加强预算差异管理

预算控制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各个方面,但财务管理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财务在整个预算控制中的主要工作重点是分析预算与实绩的差异因素,不论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均找出差异的主要环节,将信息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督促有关部门制定解决办法。通过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找出管理中的强项和弱项,总结经验与教训,加强管理。具体工作是每月按照预算执行的各个环节,分别编制各环节预算与实绩的差异分析表;每个项目完成后,要编制预算与实绩的差异分析表。

(1)差异分析表中不仅包括会计数据,也可能要包括一些非财务数据。比如单个项目成本分析环节,不仅要体现单个项目实际发生成本与预算成本支出的比对,差异分析,还要有与历史已完成的类似项目成本支出的比较结果,以及与已完成类似项目所用人工、时间的比较,业主对报告的满意度等;专家费用控制不仅要反映费用总额,还要反映人数、人员结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目的是要能反映某个环节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数据。

(2)差异分析表中的项目设计要能区分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目的是要反映可控因素对差异造成的影响。造成预算与实绩的差异有许多因素,有些是可控因素,有些是不可控因素。比如项目经理不能影响项目收费金额,项目收费对项目经理来讲是不可控因素;但项目经理应根据与业主前期沟通的经验判断收入是否能够全部收回,同时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预测出在成本中占主要份额的专家费、委托咨询费的多少,并体现在成本预算中,保证项目成本在预计收入的一定比例之内,这又是可控因素。因此,差异分析表应该着重分析可控因素对差异造成的影响,目的是要分清责任,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

5.加强预算考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