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内容
2003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03年-2005年公民道德建设规划
6、2003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总结
7、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8、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9、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10、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2、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3、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4、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5、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6、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8、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9、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20、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1、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2、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3、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4、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5、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6、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7、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8、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9、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03-2005年3年创建文明城区规划(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03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03年-2005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03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03年创建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03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7、2003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8、2003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10、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11、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2、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3、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4、创建宣传资料
15、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04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04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总结
6、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7、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8、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9、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1、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2、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3、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4、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5、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6、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8、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19、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0、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1、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2、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3、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4、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5、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6、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7、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8、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04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04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04年创建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04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04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04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7、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8、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0、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1、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2、创建宣传资料
13、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05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05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半年总结
6、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7、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8、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9、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1、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2、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3、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4、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5、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6、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8、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19、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0、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1、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2、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3、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4、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5、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6、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7、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8、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05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05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05年创建工作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05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05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05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7、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8、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0、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1、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2、创建宣传资料
13、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03-2005年3年的图片资料用影集附说明单独组成一卷
二、要求
1、所有卷宗封面均打印贴纸,标题为“创建文明城区专卷”,均使用正规档案盒按照标准归档,所装内容除会议记录、活动记录或教案讲义等,其它均打印归档。
2、档案卷内均按照要求分年度组卷,每年4卷,每卷内容严格按照上述标准准备,不能少项。
3、各社区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组织人员,集中时间准备资料,在四月中旬全面完成档案资料的准备,办事处将组织进行检查。
一、站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
首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能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促进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只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机关创建活动,扎实做好人的工作,全面提升人的素质,才能富有成效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其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在要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日益强烈,对生活环境、服务质量、文化教育、人际和谐等有了新的期待,我们必须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牢固树立服务群众的观念,始终把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着力点,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不断满足群众的需求、实现群众的愿望、维护群众的利益。
第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两型社会”建设的迫切要求。实践表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升公民素质、优化发展环境、改善对外形象,特别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于增强湘潭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对于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步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
首先,从内容上讲,要着眼于建设和谐文化。一是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今年我们要以庆建国60周年为契机,开展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的系列群众性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形势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二是要构建公民思想道德体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营造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社会风尚。要从基本行为规范抓起,继续依托“市民素质讲堂”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题的系列讲座,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同时,我们还要紧扣实现赶超科学发展遇到的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务员的从政道德教育、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和公民的公德教育。三是要构建社会舆论调控体系。要始终坚持正确导向,有效调控大众媒体,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四是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 生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其次,从对象上讲,要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去年,中央颁布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我们按照测评体系的内容将各项工作进行了任务分解,下一步关键就在于落实。各有关单位要认真对照体系逐条进行对照,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存在问题要进行及时整改。从我市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我们要继续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满足需求和治理整顿结合起来,积极营造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二是从坚持公益性原则、落实免费开放、完善基础设施、实行校馆衔接入手,切实加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努力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三是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总结推广我市各地形成的经验,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明确社区定位,搭建社区教育平台。四是要特别关爱农村未成年人,切实扭转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薄弱的状况。
第三,从方式上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创建,创建活动和评比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载体,要实事求是、符合实际、注重实效。一是要大力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虽然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离最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一定要坚决破除工作到头的思想,在思想上坚决反对应付检查的形式主义,按照“巩固、拓展、延伸、提高”的方针,切实做到工作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在防反弹、防回潮、求巩固上下功夫,以更宽的视野,更新的思路,更高的起点,更大的力度,努力把我市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二是要充分运用“文明创建进农家”活动这一有效载体,把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三是以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广泛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
三、站在服务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是要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各方面、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做到纵向落实到城乡基层,横向落实到社会各个方面,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文明委要切实履行牵头、组织、协调、服务的基本职能,发挥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加以指导的作用,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各文明委成员单位和各部门要按照齐抓共管的要求,各司其职,守土有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真正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各方面都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层层都有人负责抓精神文明建设,人人都自觉关心支持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刚才,大会表彰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军民共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翁卡同志作了全面的工作总结和部署。在此,我代表市委向获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战线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向积极参与、热情支持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社会和谐进步的思想保证,是一个地区发展繁荣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近年来,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努力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定位更加准确,坚持融入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服从于海西绿色腹地建设,展示了自身作为和形象;载体更加活跃,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涌现了一批典型做法和经验,得到群众认可和欢迎;合力更加集聚,各级各部门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方方面面协同运作的格局不断完善;实效更加明显,这些年我市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逐步形成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氛围,这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创业的结果,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动力、支撑也是分不开的。
在新的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市第三次党代会把建设“文明*”,确定为今后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任务。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意识层面的工作,作用和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我们面临的“矛盾凸显期”,很大程度上与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意识复杂化、道德价值取向多样化有关。现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是推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整个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正确价值判断、价值取向,以适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求。从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始终盯住一个“实”字,从*实际出发,从正在做的事情出发,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
一、虚实结合,促进和谐
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谐风气的培育,虽然表现为人的思想和社会意识,但简单的灌输教育往往难以收到好的效果,还需要结合整个社会实践,做到虚实结合,虚功实做。首先,要有实在的切入点。要紧紧围绕推动发展和构建和谐两大主题,在海西绿色腹地建设中,在实施“十一五”规划中,在“一点一线一重心”发展、突出工业突破工业、新农村建设、开展创业竞赛、改善投资环境等发展重点中,努力激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思想氛围,体现精神文明的动力和支撑作用。其次,要有实在的着力点。这个着力点要选择百姓关注的最直接、最现实、最突出的具体问题,坚持采用项目运作的方式,抓实抓深创建载体,尤其是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村镇和军民共建等群众性创建活动。进一步扩大参与面、增强针对性、提高融合度,根据各地各部门的特点和职能,集中解决一批突出问题,使创建的过程成为营造发展环境的过程,成为提高公民素质的过程。再次,要有实在的落脚点。要把能否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是否群众满意、公众认同,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衡量和评判标准。无论县市还是部门,文明建设的成效如何、是不是先进,不单要看抓文明创建的力度和效果,还要看参与全市工作大局的积极性,看完成党委、政府部署任务的主动性,两者不能形成大的反差。精神文明考评要把两者结合起来,真正反映出文明的程度。
二、好事做实,坚持为民
以人为本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原则和目的。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的重要方面。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力度持续加大,惠民政策持续出台,给精神文明建设拓展内涵、提升作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要更加注重面向群众,从基层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多开展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各项活动,多建设群众普遍欢迎、方便实秀的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如公益性文化项目推介、农村文化解“四难”、经常性“三下乡”等,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更加注重服务群众,紧密结合群众的生产生活,结合各部门单位的职能履行,不仅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宣传思想、先进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还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平安建设”、诚信建设、环境整治、城市管理、效能建设等各项工作中,真正在创建活动中体现服务群众、为民惠民。要更加注重帮助群众,通过城乡“互动联动”、文明共建、连片创建、村企携手等形式,推出一批群众反映较多、受惠面大的实事好事,一项一项抓好落实,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特别是关注困难群众,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扶贫帮困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总之,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教育和帮助相结合,讲道理和办实事相结合,努力增强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长期坚持,点滴积累
【关键词】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实施
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考虑到多个方面,而且要适应新形势,紧跟时展的步伐。在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开展的时候要在提高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物质文化发展需求,注重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以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为主要目标,展现社会的良好形象为出发点,实现较高水平的精神文明建设。其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精神文明活动
为了进一步开展创建精神文明工作,加强精神文明活动的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的一些城市中,开展精神文明活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且得到了一致的好评。精神文明活动有多种形式,而且涉及的范围较广。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1.1全面提升公民素质
在社会的发展中,公民的素质一直是指向标和晴雨表。较高的公民素质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进步。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时候要将培样公民素质放在首位。在提升公民素质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同时要注意加强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建设,提高公民的文明意识。另外还要专门制定一些准则和规定,对公民的素质培养提供一定的保障机制。并且通过一些社会性的活动来对公民的素质提供一些潜移默化的感染,使其充分认识到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主动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活动中来。要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行宣传和教育,培养人们树立核心价值体系意识,将党的精神发扬。具体来说,要做到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让,加强对礼仪文明知识的普及,强化文明服务的规范化,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并且要将我国的优良传统践行到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去。
1.2加强社会环境建设
加强社会环境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保障。为了进一步开展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将建设和谐优美的社会环境为主要的工作目标。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为重点,无论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在城市环境的治理方面都加大了投入的力度。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整个社会的形象所在,也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对社会环境进行创建的过程中,要人民群众进行广泛的参与,在此过程中可以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起到一定程度的推进作用。
2.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重视市民的认同和参与
市民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得到市民的认同,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努力为群众服务,鼓励群众参与。
2.1夯实基础,使得群众受到教育
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要选择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仅仅依靠文化这一纽带来进行多种活动的开展,要注意丰富活动的内容和本质,将这些活动作为提高市民群众文明程度的基础。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素质教育,渗透到整个群众生活的各个领域。促进精神文明工作的开展。
2.2深挖内涵,让群众得实惠
要以服务群众为大局,让群众感受到文明创建工作的优势,受到群众的广泛认同。在此过程中,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文明活动,包括文明社区或者是文明窗口等。要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出现的陋习进行有效的治理,加强管理水平。让群众积极配合,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体化。最终让群众得到实惠,这样才能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退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2.3是广泛发动,让群众唱主角。
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让人民群众有主人翁的意识,使城区形成“创建人人参与、成果大家共享”的良好氛围。要强化品牌效应,开展富有影响力的精神文明创建品牌活动,包括慈善捐助、志愿服务、市民巡访、礼仪学习等,持续开展,吸引各类群体参与,集聚良好社会效应。要精心搭设平台,结合新形势探索精神文明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机制,通过文明标语征集评选、宣传品制作、评议查找、公民道德小品比赛等形式,提高创建工作水平,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群众参与率和满意率。要畅通诉求渠道,建立多向沟通机制,了解群众喜闻乐见的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并融入工作中。
3.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
一个地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快速发展,离不开文明的引领与助推;而文明的提升,又总是与全社会的合力奋进紧密伴随。精神文明建设的更大发展,需要在机制建设、队伍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
3.1加强文明创建的机制保障
一方面要从内部激发组织优势,市、区两级文明委要充分发挥作用,特别是发挥市文明委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优势,通过自上而下的推动把创建任务融入常态化的条线工作、融入职能部门的重点工作推进、融入相关部门的资源统筹和利用;另一方面要从社会管理角度入手,针对贴近百姓、服务百姓的社会需求拓展我们的工作脉络和抓手,特别是要引导建立更多实实在在的市民参与机制和联动联创机制,通过主动的、有效的社会参与提升创建工作能级。
3.2加强文明创建的队伍建设。
创建过程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体现专业的创建水平,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从新一轮创建工作要求来看,数量少、标准高、把关严,任何一项创建都需要指导者、实践者和参与者的理解和支持。要借新一轮文明创建这股东风,开展基层工作培训,培养和建立一支文明创建储备人才,让更多有热情、有能力、有想法的基层干部充实到文明创建队伍中来,同时建议市级层面也能够出台一些促进队伍稳定和素质提升的相关政策,尝试建立区级层面的文明创建指导员队伍,确保基层创建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增强领导干部和群众的凝聚力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个着力点,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性观念,这是推动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途径。工作中始终把加强党员的教育学习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不断完善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尤其是在党的先进性教育集中学习、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中,制定一系列长效机制方面的制度,通过对这些制度的落实,增强了党员干部文明和谐创建工作的自觉性,带动了广大群众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讲道德、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氛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群众文明精神更加明显,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5.总结
深入开展创建精神文明工作,要针对新形势、新特点,与时俱进,创新观念,扎实工作,务求实效,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社会的文明和谐。 [科]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方高校;实践能力;地方经济
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是培养音乐文化传播使者的摇篮。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跟服务地方紧密结合,以社会需要为培养方向,为农村、城镇、区域性的音乐教育、文化管理、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输送大批合格音乐人才,是高校服务地方、突出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加强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其主要形式如下:
一、与当地文化部门合作下的科研服务在美国,很多高校主动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界联合建立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文化产业为重要课题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日渐延伸和拓展。地方高校在发展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同时,应立足地方,积极探索与地方经济的有机结合,增强为社会服务功能,既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谋求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相结合中一个主要形式就是与当地文化局、群艺馆、婚庆礼仪公司合作。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参与整理、挖掘当地传统音乐文化,如地方戏曲、民俗音乐、民间歌舞等音乐形式,对其进行“守护”、传承、与发展。通过对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发掘、整理和编辑,不仅可以保存大量珍贵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而且还为后人提供演唱、演奏、表演的范本,让民族民间音乐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传承发展而日益繁荣。为落实传统音乐文化的现代转化,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工作者,应把当地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传唱传播、创作实验、演出推广等作为文化实体,强化学术价值,在交流中建设,在建设中交流。把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与开发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结合起来,对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具有现实意义。
二、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下的演出服务,是锻炼学生专业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下的演出服务主要指与政府部门、媒体、企业等合作的传统节日、单位庆典、开业宣传、主题联谊等演出。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与需求单位协商,有组织地创造、编排各类雅俗共赏、符合各单位活动主题、贴近当地群众生活和审美习惯的节目,把队伍拉到社会中去,接受群众和社会的检阅。这类合作演出,既可丰富地方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又能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校外演出实践必须有专人管理,有组织地开展对外实践活动。每次活动应请合作单位签写意见反馈书,及时总结经验,在实际教学和排练过程中不断改进,努力达到社会对音乐人才的要求。
三、与本地教育系统合作的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办学理念及服务地方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
就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地方社会教育服务方面,主要指练好扎实的教师素质,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服务是地方高校教育服务的核心。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主要为地方中小学校培养合格师资,积极为基础教育服务。“要全面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学生素质,关键在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为此,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办学主要通过教学基本功比赛、校内演出与排练、教育实习等途径培养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能力。舞台实践和活动组织是锻炼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最基本的途径。如:以班级为单位,每月举行一次专业汇报,通过比赛和汇报促进学生“唱、演、编”的专业基本功培养。另外,结合节假庆典或学校社团活动,有目的地让学生自己组织、自编自演各类节目,对提高学生自我创编能力及集体活动组织能力有直接的效果。音乐教育实习是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阶段。学生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会基本的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评课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走向社区文化单位、农村学校,进行教育实习的途径,辅导当地中小学生的课外音乐学习和社区群众文艺活动的节目指导,巩固专业知识,积累为社区群众教育服务的经验。以上这类实践手段为学生塑造全面的“师范”综合素质提供了保障,为学生今后站稳讲台,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