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专业的问题

会计专业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专业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专业的问题

会计专业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是国家会计队伍的预备人员,是未来会计工作的后备军。他们是否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关系到会计行业的未来。会计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会计人员应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道德决策能力的提高,关键依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来实现,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当前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一)各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注重专业技能,忽视职业道德教育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注重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智育及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会计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并片面的以应付各种社会会计考试为导向,缺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人格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还未真正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学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中,主要强调会计理论知识,侧重学历教育,“考证”成为会计专业学生教育的侧重点,当前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造成学生在潜意识中认为专业知识高于职业道德的修养和追求,片面追求实用性和自我专业价值,容易对未来的职业生涯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认识不够

会计教师对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会计人才、发展会计事业负有重要职责。会计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但在给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方式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最为常见。道德教育的目的与归宿本应是让学生自主养成现实生活中的“德性”。通过强制性灌输固然可以让学生经济高效地了解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但却不可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就不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将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转化为道德信念,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此外,部分会计专业教师缺少相关社会实践经验,导致在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上教学效果不佳,缺乏说服力。

(三)会计专业教材建设大多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目前各大院校会计类专业都很重视教学资源建设,有些学校自己编写和出版教材,这些教材中都很少涉及到职业道德教育,现有的政治思想品德教材又存在内容空洞、形式单一、脱离专业等问题,而专门的配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更是少之又少,这使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理论依据。此外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这些专业技能课程,专门开设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课程的高校少之又少,即使开设了课时量也是主干课程的一半或是三分之一。

二、加强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一)改革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改革现行的会计学科课程体系,增设会计职业道德课。针对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缺少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缺陷,高校应调整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增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涉及会计职业道德的新问题需要解决,加强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在为社会培养会计人才时,应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加强会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作为高校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人格,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条件,身教重于言传,教师自身人格的完善会对学生高尚人格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会计理论教学过程中,避免枯燥的说教和灌输,要将系统讲授与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相结合。系统讲授是职业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道德理论到专业知识的系统讲授,使学生对职业道德有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学习和吸收。在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把职业道德原则的规范与实践联系起来,在实践中让学生领会与理解,能够使其有更深刻的认识。与此同时教师要重视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学校也应加强师资培养,为教师提供时间和机会进行进修和社会实践,加大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的力度。

(三)完善会计专业教材建设,丰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由于各高校在专业培养方面只重视会计理论和技能的培养,所以针对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教材是少之又少。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教材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高校应结合会计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道德困境和典型案例,共同研究编写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以供各高校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时选用。编写教材要从会计专业的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出发,重点突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职业性,还应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有利于塑造会计人员的优良品质,提升会计职业的社会地位,规避职业风险,更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高校作为会计职业教育的首要环节,必须有计划地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乐君.浅谈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企业家天地,2009(10).

会计专业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 考证 反思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转变,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对会计教育提出了新需求,要求高校本科阶段会计教学改革面向全球,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会计专业人才。无论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还是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近几年的改革都体现了考核考生应该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侧重于考核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会计专业在校生考证问题,有利于在校生理性考证,把握其会计人生的航向。但是,随着近几年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加,会计专业的在校生就业危机感严重,很多学生将考证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出路,部分高校甚至把考证与学分、毕业证挂钩,更有部分会计专业在校生盲目考取计算机、文秘、导游等资格证书。这一现象,值得反思。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郑州市两所高校会计专业大二年级和大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研,利用EXCEL作为主要统计分析工具,对会计专业在校生考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考证热”的负面影响

考证能促进国家证书管理制度的完善,如会计从业资格证管理办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管理办法、注册会计师证管理办法;能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如会计专业的课程应增设一些与会计实务和会计信息化相关的课程,旨在提高会计专业在校生的职业技能;也能促进在校生积极努力学习、增长知识,提升自己。

但是,“考证热”也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盲目考取热门证书,忽视专业学习;部分在校生会为了考证而逃课,或者占用上课时间备考,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纪律;部分证书的作用被人为哄抬,大多数在校生都认为考证数量越多,就业机会就会越多。事实未必如此,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考证热”的影响因素。

二、剖析会计专业在校生“考证热”问题

(一)调查对象。郑州市两所高校即会计专业在校生大二年级80人、大三年级353人。其中男生103人,女生330人,共433人。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二)调查方法。本文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调研,使用EXCEL为主要统计分析工具。编制的问卷主要围绕考生毕业后的打算是升学还是就业、考取证书的基本情况、对证书的了解程度和了解途径、考证意愿、考证的原因、证书与能力、考证与学业、考证影响因素、考证难度、复习计划、政策建议等问题展开。2013 年6月,笔者对两所高校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回收问卷433份,有效问卷433份。考虑到大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不甚了解,并且尚未开始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大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毕业离校,并且调查显示有368人期望考证时间是在读大二和大三期间。

(三)“考证热”的影响因素分析。

1.毕业去向对考证的影响。调查问卷关于“毕业去向”设计了三个选项,即就业、升学和暂时不确定,并针对每一种去向选择分别调查了其考证时间、证书数量与求职信心、证书与能力、考证原因、考取的专业证书类型、就职意向等方面。调查结果见表2。

从考证时间来看,平均有80%以上的在校生会选择在读大二或大三时考证;选择“就业”和“升学”的在校生有50%以上是在读大二时考证,明显高于在读大三时考证比例,选择“暂时不确定”的在校生则没有明显差异。可能是打算就业或升学的在校生学习目标明确,早考证以便为以后做好充分准备。而暂时不确定的在校生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对考证问题态度不积极。在求职中有多少张证书能让在校生有信心呢?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如何选择毕业去向,认为持有4张以上证书会更有信心和越多越好的在校生比例达到了80%左右,说明证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给大学生就业增强信心。调查结果还显示,毕业去向“暂时不确定”的在校生中有高达57%的人认为证书越多越好,这可能说明他们对就业缺乏信心。然而,证书能否代表学生自身的能力呢?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比重依然是最高的,当然持否定态度的学生比重也不低,约占到30%左右;结果还显示,打算升学的在校生有55%以上认为证书=能力。

关于考证原因,从续表2中可知,无论毕业去向如何,增加就业筹码的平均综合得分相差很小,并且与其他原因相比,其值都是最高的,说明增加就业筹码是在校生考证的最重要的原因;平均综合得分居第二位的考证原因则是为了提高知识和能力,排在第三位的考证原因各不相同。需要说明的是,选项平均综合得分是根据所有填写者对选项的排序情况自动计算得出的,它反映了选项的综合排名情况,得分越高表示综合排序越靠前。计算方法为: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权值由选项被排列的位置决定。

问卷中“考取的主要专业证书类型”为多选题,排在最前面的依次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专业技术职务证和CPA证。毕业去向不同,考取会计从业证和专业技术证的人数没有明显差异,CPA证的考取情况是打算升学的在校生考的较多一些。就职意向为多选题,排在前三位依次是大中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行政事业单位。

2.了解程度对考证的影响。根据433份有效调查问卷,对需要或相关证书的了解程度进行了统计,选择“很了解”的有49人,占11%;选择“了解一些”的有363人,占84%;选择“不太了解”的有20人,约占5%;选择“不了解”的仅有1人。对“了解程度对考证决定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时,依据重要性原则,删除1份“不了解”的有效问卷;另外,为了便于对比,所有比值均为四舍五入后的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1)对证书的了解途径主要有网络、学校引荐、同学介绍三种,网络居于第一位,这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点。(2)考证目的不明确与对证书的了解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了解程度越高,考证目的相对越明确,但不显著。(3)无论了解程度怎样,平均有60%以上学生认为证书数量越多越好;选择“不太了解”的在校生有高达70%表示自己会尽可能多考证,显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4)关于“证书能否代表自身的能力”,选择“能,考证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选项的人数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但是选择“不能,考完不久知识就忘了”选项的人数也不在少数,笔者认为,这并不能说明遗忘的知识没有给考证者带来收获。这与本表中“若企业招聘时不看重证书仍然有绝大多数的在校生会选择考证”的调查结果一致。(5)会计专业在校生考取专业证书的类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和CPA,并且几乎不受其了解程度的影响。这说明对于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这三种证书是最有公信力的。

3.其他因素对考证的影响。笔者在研究其他因素对考证的影响时,筛选了(A.国家政策导向;B.就业压力大;C.学校教育体制;D.受同学、家长影响;E.培训机构的宣传;F.个人兴趣)六种因素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就业压力大是影响考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培训机构的宣传”对考证的影响程度表现最不明显,即其影响程度最一般,认为其他五种因素“非常重要或重要”的比重都是相对最高的。六种影响因素的均值(离均值最近点的比值,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就业压力大 44.45%(42%,重要)、国家政策导向 36.73%(34%,非常重要)、学校教育体制36.70%(21%,非常重要)、受同学家长影响34.65%(53%,重要)、个人兴趣30.99%(15%,非常重要)、培训机构的宣传26.01%(28%,一般)。均值越高,说明该因素在会计专业在校生心目中的影响力越强。

三、切实引导会计专业在校生理性考证的对策

(一)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加强培训机构管理。为了减退考证热潮,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从宏观角度来分析,需要政府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网络,协调发展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缩短两者的差距。同时,加快网络化建设,尽快实现发放全国通用的证书,不会因为工作调动必须办理各种手续。重视培训机构的管理,加强对相关培训机构的监管,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提高培训机构设立的门槛,应该要求培训机构必须如实进行广告宣传,不得虚夸过关率等方面的信息,切实维护广大在校生的利益。

(二)学校和教师要切实履行相关责任。笔者对调查问卷的题目“为了正确引导在校大学生理性考证,您对学校和教师有什么要求或建议吗?”的结果进行了整理,结果如下:

1.高等院校方面。(1)要正确引导学生理性考证,选择适合本人的证书,不要组织和干涉学生的考证自由。(2)专业入学教育应该介绍本专业认可度较高的证书,让学生了解证书的用途和含金量,不要盲目宣传;要给新生的学习以指导规划,以后可以多安排相关考证的讲座或者开设选修课,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同时给学生专业性的指导,提供考证概况及就业形势分析;最好给学生推荐学习方法和获取信息的途径。(3)调整教学计划,协调考证和专业课学习。(4)不要为了学校的经济利益而牺牲学生个人利益,实事求是的宣传,让学生自主选择。(5)希望高校取消考证方面的硬性要求,比如不要把考证与学分和毕业证挂钩,否则学生只会是舍本逐末,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6)加强学风建设,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提供考试资源,如多开放一些自习室和机房、免费提供相关财务软件,也可以建立网站来介绍本专业有关证书概况、提供相关信息资源和备考资源。

2.专业课教师的导向作用。(1)为学生讲解职业规划,分享职业经验, 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可以增加考证和就业指导;以自己丰富的经验给学生以指导,让学生可以有的放矢;不要盲目地因为一些经济原因就给学生推荐一些机构或者不需要的证书。(2)结合自身的经历可以给本专业的学生介绍认可度较高的证书,增强学生对各种证书的认识和了解,自由选择考证;提醒督促什么时间应该考什么证书,不能错过最佳的考试时间,各种证书对以后就业的影响;提供实时信息及考证建议。(3)推荐学习方法和书籍,进行相应的辅导和答疑;提示学生考前的技巧问题、重点考点预测及应该注意的问题。(4)对学生应多加鼓励,以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其他方面。会计专业在校生首先应该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明确学习目标。其次,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对证书的了解;理性考证,合理安排考证与专业课学习的时间;讲究学习方法,注重学习效率。最后,也希望招聘单位在招聘时应该注重考核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发展潜力,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证书的作用,以免误导学生盲目考证。J

参考文献:

张胜利.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9):15-16.

会计专业的问题范文第3篇

目前,会计专业已形成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为培养会计人才的培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提倡“实践能力为本”的今天,会计实践教学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会计专业培养计划缺乏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对实践教学内容、时间、组织方式要求不够明确,更没有系统的培养方案。导致实践教学环节随意性大,教学内容无法落实,质量好坏缺乏监控。这已严重影响了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实践能力为本”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会计专业应培养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具有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管理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依靠理论教学,更要依靠实践教学。因此,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环境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大多数学校都配有会计模拟实训室,以提供学生会计实验、实习需要。但是,实训室的配置远未达到仿真要求,内容设置单一,设备落后。实践环节也是采用传统模式,从会计资料的翻阅开始,到凭证的编制、账簿登记、财务报告的编制,对会计工作只有感性的认识,处于实践教学的最低层次。而实习单位由于各种原因对实习学生实践内容严格限制,实习时间短促。实践教学与会计实际工作相比,内容大相径庭。

(二)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一个综合学科体系,强调学科内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在课程安排上重理论课、轻实践课,使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课程为主,通常要占到总学时的70%以上。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为两部分,一是校内实习,在毕业前4个星期(64课时)完成;二是校外实习,利用半年时间到单位实习。但是,校内实习,好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及时完成时间任务,更多的学生就直接抄袭他人的成果。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训基地接受能力有限,基本将学生向社会上自己寻找实习单位。虽然,要求学生开具实习证明和实习单位意见,但假证明、假意见,现象严重,通过这种实践,无法调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三)实践教学教材

会计实践内容有较强的政策性,需要根据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进行调整。由于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模拟实习教材却无法及时更新,教材内容陈旧落后,实训的内容与经济政策脱节,影响实践教学质量,无法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四)师资水平

会计专业教师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脱离实践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进入教学岗位后,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学校对参加实践培训的教师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有的实践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学历等条件的限制,还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甚至还误导学生,严重影响实践的效果。

(五)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考核教学成果重要的指标,是控制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理论教学方面,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而实践教学评价指标的体系建设落后,质量监控指标却还不完备,缺乏科学、规范、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在实践指导过程中教师各行其是,实践教学内容难以公平、公正的表现,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实践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三、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完善实践教学环境

会计信息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通过企业实习往往很难系统、综合、全面地接触企业会计工作情况。为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内容,采用真实的模拟环境开设实训课,包括教学器材的摆放,教学内容的安排。如同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从而达到会计实训是的目标。

(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实践教学是一次专业综合实训。首先,在课时的安排一定要充分,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其次,教学体系安排要合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呈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包括: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在实践中,突出技能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突出综合性和岗位流转性,既要模拟会计核算过程,又要模拟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明确经营活动的来龙去脉以及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三)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是实践教学质量保证的根本,要加强教师实践能力训练,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一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的鼓励教师到企业调研,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会计循环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了解会计循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熟练掌握一些特殊事项的处理技能,具有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从社会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担任客座教授,在完成会计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对教师进行实践培训,弥补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提高教师实践指导能力。

(四)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等级化的评价体系,侧重于操作技能的考核,在评价过程中会涉及到两个利益主体-学生和教师。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他们对实践教学效果与满意度是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中重要的环节。因此,在实践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多主体因素的存在,又要考虑他们在评价过程中的影响。

1.建立评价模型

V={V1(a),V2(b),V3(c)}

其中,V代表总得分,V(a)学生评价,V(b)教师评价,V(c)专家评价

会计专业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115-2

0 引言

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我国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偏重理论,实践教学不足;职业教育理念落后;人才培养方向出现了偏差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性,明确教学培养目标,并设置合理会计教学课程体系,不断提高教学的综合素质,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1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偏重理论,实践教学不足

目前,从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都比较重视理论知识,实践教学不足。众所周知,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但是,我国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都比较重视理论知识,轻视了会计的实践操作。现阶段,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很多高职院校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过于看重自身的地位,在授课时一心进行知识讲解,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者,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对于会计专业来说,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并没有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处,那么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的竞争与工作都是非常不利的。

1.2 职业教育理念落后

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还有一个影响教育水平的重要问题就是职业教育理念落后。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理念从根本上决定了培养人才的类型与教学的内容等。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都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培养目标也出现了偏差,从而抑制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虽然目前我国相关政府已经加大了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投入力度,但是会计专业的教学规模也没有很大的扩展,很少有高职院校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也没有以就业为导向,从而降低了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1.3 师资队伍力量有待提升

对于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来说,会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虽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都是会计或者相关的专业毕业的,但是这些教师都没有从事过社会性质的会计职业,缺乏实际经验。由于教师自身就缺乏实践性会计专业经验,那么就很难对学生进行实践需求方面的教育,与此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的工资待遇不高,很多相关会计专业的优秀教师不断流失,从而导致了师资队伍力量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专业教学的效率和质量[1]。

1.4 教学手段落后

现如今,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开始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但是,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设备的重要性,教学手段依然很落后。由于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受到传统思想的教育的影响,依然采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作为课堂教学的全部。同时,虽然有的教师在讲课时,会用到多媒体技术,但是,很多教师都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从而使得课本知识变得更加枯燥乏味,最终导致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 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针对以上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就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性,总结传统会计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明确教学培养目标,并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希望能够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水平。下面具体分析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2.1 明确教学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要想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就应该明确教学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来培养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开设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知识,并且同时具有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就应该对社会市场做一个整体的调查,充分了解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方向。与此同时,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应该邀请有经验的会计专业人员或者是企业财务部优秀人才来学校召开座谈会,此外,学校还应该把自身的教学情况与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明确教学培养目标,从而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会计专业人才。

2.2 设置合理会计教学课程体系

设置合理会计教学课程体系对于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市场的需求,同时还应该根据社会时代的变化来及时做出更新调整。目前,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的会计专业教学知识和相关政策有所调整,所以我们应该根据把调整的相关内容加入到授课内容中,保证教授的课程知识与社会能接轨。另外,高职院校在设置会计教学课程体系时,还应该以专业素质与岗位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职业能力发展作为导向,保证设置出来的课程体系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高职院校教师在传授会计专业知识点时,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条件来把培养方向划分为以下内容:综合业务能力培养、基础岗位能力培养、顶岗实习能力培养等等[2]。

2.3 提升教学师资队伍的力量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导致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会计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大量人才的流失。因此,高职院校要想提升教学师资队伍的力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就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该条件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培训方面。物质条件主要指的就是高职院校应该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待遇,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培训主要指的就是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育平台,给教师创造继续深造的机会。同时,高职还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让教师接受先进的会计知识,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经验。其次,高职院校还应该引进具有专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把教师工作总结出的元素融入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水平。

2.4 加强实践教学力度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要求非常高的学科,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时,应该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给学生创造更多校外实习的机会。校外实习就业实践基地主要指的就是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在具体的校外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真实的岗位实习,不断培养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并掌握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众所周知,就业是双向选择的,因此,在具体的实习中,企业也可以对学生的特长和能力有所了解,从而为双方选择提供更多的参考。除此之外,我国相关政府也应该为校企合作提供保障,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投入力度,根据企业规模性质制定相应的实习合作硬性制度;同时,学校还应该对自身所有的基地进行调整,加强实践教学力度,从而促进校企合作的稳定发展。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会计专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因此,高校应该不断总结以往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视会计专业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力度,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 考 文 献

会计专业的问题范文第5篇

一、会计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培养方向不明确

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层次都有会计专业。但是各自的培养方向却不尽相同。我国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职业化特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所以中职教育应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教育应该面向社会需求。根据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活动,以此提高中职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很多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都是与会计专业不相关的职业。因此,确定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方向,并据此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才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体系。

2.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一般参照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财经法规、经济学基础、成本会计、预算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财务报表分析、账簿书写等专业相关课程。课程的开设高等院校少了部分理论课程。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状况,学生素质良莠不齐,有些学生知识掌握比较好,但部分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理论知识往往不能与实践较好的结合,导致课程结束后,不能很好地掌握实践操作,在实习时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理论好的学生轻操作,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理论又不扎实。

3.专业实践体系的不完善

虽然中职会计专业已经开设一系列实践环节的课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从近几年的授课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会计实践系列课程内容没有考虑系统性和完整性;由于经费等原因,教学手段和方法没有紧跟会计环境变化而调整;由于实际工作单位财务部门工作环境的限制,业务实习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等。因此,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因为只有通过加强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才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会计人才,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需要。

二、针对会计专业教学中问题的思考

1.建立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

根据最近几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其需要的是理论技能型人才。然而中职毕业生在学历上的劣势导致其就业的层次比较偏向于实践操作。因此,在现有的实践课程体系基础上,可从以下两个层次构建实践课程体系。①实际操作性实验层次。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且加强实验能力的训练,起到巩固和深入的作用。包括点钞、收银、计算机操作、办公软件等实际操作技能。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把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设计的结果可以证明理论的正确性。

2.整体有效切合实际,编制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及教材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会计学专业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作为贯穿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始终的会计实践活动,其教学内容应从整体性进行考虑安排,以避免重复,提高效率。在设计实践上,协调好各门课程的关系,使实践内容能将各门课程联系起来。

随着会计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及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不断推新与修订,会计的理论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因此,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也要符合时代要求,不断进行调整,保持有效性。

3.针对不同的实践课程,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体系

由于实践环节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内容不一样,应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分组讨论、课堂教学、模拟练习、演示、指导性自学、实践、问题教学等。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应针对每一门实践课程的不同内容设计一套教学方法体系。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改革就是逐步完善事物的过程。任何事物的改革都需要经历试点摸索、总结经验、修正完善、全面推行的过程,决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把改革看得过于简单。同时,不也能搞花架子,片面地以为修改一下教学或考核方式、课堂上讲授一点新知识、能进行出一两个新实验就自认为是改革,更不能全盘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他人的做法只能借鉴,具体怎么去做,应当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摸清各方面的情况,初步制订出可实施的改革方案;然后,逐步进行改革尝试,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改正并调整方案,使方案更趋合理和完善。对那些条件还不具备的环节应暂缓改革,努力完善条件后,再开始着手推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