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失真原因及治理措施

会计失真原因及治理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失真原因及治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失真原因及治理措施

会计失真原因及治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对策探讨

会计的目标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提供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信息,其本质在于决策有用性,即向有关利益关系人提供客观、公正和有用的信息,以利于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但在实际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致使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危害巨大,引起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观原因

单位负责人、广大财务人员是单位会计信息的主体,在会计信息的采集、核算、监督、披露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现实一些主观因素不可避免地对会计信息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其重要原因,是当前一些行业、某些领导对会计工作重视不够,将会计职能简单地认为只是算算账而已,而某些会计人员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或局限于知识的有限性,以致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会计信息失真是必然的。主要原因为:

1、在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中,处在首位的是企业利益。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其次,是个人利益,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首长,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会计信息有关的利益中有些是直接利益,即相关人员可直接通过制造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所获得的好处;也有些是间接利益,如企业负责人通过为企业谋取非法利益并因此获得相应的好处,会计人员为讨好企业负责人,按其授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并因此获得好处等。虽然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极为复杂,但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2、法制约束力没有完全体现。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受本单位领导的控制和制约,其经济待遇、工作安排、职务任免等都基本上由领导决定。虽然《会计法》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但主管部门并没有起到保护会计人员行使职权的作用,守法的会计人员遭打击报复、被撤换,主管部门往往顺从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出现了会计人员“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会计人员出于自我保护,屈服于单位领导,会计核算缺乏独立性,内部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

二、客观原因

主要表现为由于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上的某些不完善,或制度、准则的制订滞后于会计实践,使得企业存在通过调整会计计量方法、会计确认方法,改变会计估计和变更等方法,以达到调整企业会计利润的目的,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旧法规以及各个法规之间存在着矛盾及不协调。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所导致的会计环境的频繁变动,使会计法规的建设明显滞后,而且现行会计法规中还残存着不少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内容,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行为、新的经济业务、新的市场工具不断涌现,会计准则的缺位使得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很大的弹性。

2、从会计确认基础的主观性来看。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的基础,该理论虽然较好地解决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问题,但它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即在确认过程中加入了主观的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主观确认“量”的机会越来越多,比如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及摊销、企业社会责任等非经济信息、金融资产、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等。

3、从会计计量理论来看。首先是计量单位问题。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之一就是货币计量假设,但货币计量本身具有局限性。一是这一假设是以币值稳定为前提条件,而一旦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会计所描述的财务成果和经营业绩就会受到扭曲,不能反映企业真实情况,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二是财务报告中许多数据都是通过合计、汇总而来,是若干交易或事项的金额汇总,抵消所形成的。这种汇总抵消也不可避免地掩盖了某些矛盾与问题。三是当前有不少尚难以用货币计量,但却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如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其次是计量属性问题。目前最基本和常用的是历史成本计价法,而使用者的决策总是希望通过财务报告获得更多面向未来的信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传统财务报告信息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决策对信息的相关性的要求

三、处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1、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虚假的会计数据就不可能产生,当前,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伦理及职业道德体系。要建立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以及发挥注册会计师等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会计法》的作用。

2、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对企业产权进行明确,建立合理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是因为许多管理者未能认识到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的差异,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经营责任不明,且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致使所有者的所有权得不到保护,同时又使经营者的经营权不能完全施展。只有产权明确,权责明确,才能财务清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才能解决。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我国,处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将是一场持久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处理会计失真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共需要付出行动,只有全社会、公民、广大会计人员共同努力,对着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着关乎切身的责任与职责,从我们自身做起,上行下效,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总有一天,肯定得到彻底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敖云良,毛巴图.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06).

[2] 陈祥锦.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2).

[3] 王爱业.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3).

[4] 向宏屹.试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文化根源及其对策[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1)

会计失真原因及治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信息失真;信息治理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量的优质企业逐步涌现。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以后,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更是突飞猛进,很多投资者和资产家,更是拥有多种投资理念与投资方式,对于他们来说,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有效及其质量的高低,能够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直接影响。现阶段,用于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有三种:一是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否充分体现会计信息的质量与真实性;二是真实的会计信息能否反应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存在的利益冲突;三是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当中所规定的内容。在这三种评价标准当中,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认识上只能够反应出管理层工作中所存在的失误和会计法则本身的缺陷,导致第一种标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缺乏可操作性。第二种标准虽然最能够较为全面的反应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由于虚增费用的出现,使得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侵害了政府的权利,不能够正确反应出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也会使得会计信息失真。而利用第三种标准进行评价也不够全面,因为会计准则不能够包含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而且会计准则还需要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不断进行改变,准则的修改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即使在经营活动当中完全按照准则进行处理,也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二、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会计信息失真类型主要分为规则性失真与违规性失真两种。其中,规则性失真是由会计准则缺陷所引起的,当会计人员在对相关的会计信息进行处理时,即使完全按照准则中所规定的内容进行,也不能够完全反映出具体的经济活动。而违规性失真是由于会计人员的操作问题所引起的,该种失真类型又可以根据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将其分为有意与无意两种违规性失真。所谓无意违规性失真主要是因为相关会计人员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有限或是由于相关硬件设施存在缺陷等原因所引起的失真现象。有意违规性失真则主要是指会计人员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使会计信息发生失真的现象。有意违规性失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其所造成的损害也是无法估量,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政治和处理。

三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危害

企业会计信息通常是以财务报表等形式展现给企业的管理者,这种信息表现形式便于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了解,掌握公司财务情况,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做出相关决策。但是,基于近些年企业经营和发展情况来看,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都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这些会计信息的失真有的是出现信息严重不相符,有的会计信息则是完全的虚假信息。在很多情况下,会计信息失真都并非是会计人员有意为之,但是所造成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由于会计人员操作失误所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这种信息失真不涉及到个人利益问题,极易被人们所发现,能够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纠正。随着这种由于会计人员在无意情况下所造成的信息失真,不会对会计信息使用人员带来巨大的损失,但还是会对信息使用人员的工作产生影响,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会计人员有意使会计信息失真所造成的危害则是十分严重的。一般情况下,有意的信息失真都是相关工作人员为了个人利益所造成的,这种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也都多为信息数据造假。当使用人员在使用这些信息数据时,将会严重影响其工作,甚至会给其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严重威胁到一个企业的发展。会计信息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直接影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做出相关决策,这便要求企业严格管理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保持真实性与准确性。

四、企业会计信息发生失真的重要原因

1.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欠缺。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是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如果不能够充分发挥企业会计监督作用,必然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从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来看,往往因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是企业最高权利拥有者,其能够根据自己需求让相关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进行修改,难以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从而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部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运行不够规范,权责不到位。企业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认识,忽视财务制度、财务纪律的严肃性,任意干预企业日常决策。企业财务负责人不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作用,不能很好的履行其职责,有的还经常抽调和随意调换会计人员,客观上导致会计人员工作不安心,更谈不上钻研业务。有些单位任意简化会计手续,滥用会计科目,帐目不清,信息失真;账外设账,弄虚作假,私设小金库;不定期盘点财产物资和库存现金,不经常核对银行存款和债权债务,造成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审核不严,对财务收支监督不力,甚至采取虚开发票、开假发票等办法,处理违规活动中的资金收支情况。

2.外部监管制度的欠缺。从外部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管理情况来看,对其进行监督的部门主要是政府、相关税务部门和审计机构。为了能够满足市场体制需求,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在财务方面,更是着重制定了很多法律。但是这些法律法规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对其不断进行完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和落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多,需要我国政府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制定较为完善的、先进的、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同时,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大其执法力度,对于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如果只有完善的制度,缺乏实际的执行,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所以需要将两者相结合,才能够最大程度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会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会计工作对于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较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水平高低将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是,目前我国存在很大一部分会计工作人员缺乏较高的专业素质,并且法律意识也较为薄弱,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和肩负起自己的岗位责任。对于企业内部所存在的一些违法乱纪现象,会计人员也不会直接向企业领导提出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损害了企业与国家的利益。如果会计人员不按照我国国家所规定的制度开展工作,在其工作过程中丧失了自己的原则,不仅使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也将会严重影响我国整体经济、社会与企业的发展。

五、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1.建立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企业如果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应对其内部信息进行严格的监督。会计信息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信息,应建立以内部监督为主、外部监督为辅的监督机制,以免使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现象。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内部监督,应该以财权、财责为基础,建立较为完善的监督机制,并科学合理的使用该监督机制,防止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出现各种违规和违法现象。而针对于企业的外部监督,应加强相关监督部门的监督力度,按照市场机制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2.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的惩罚力度。现阶段,我国在会计信息造假方面所采取的处罚行为一般分为行政与刑事两种,主要是针对造假的主体进行处罚。就其所进行的处罚与其所给人民群众所造成的损失而言,处理力度较小,不能够对企业产生任何威慑的作用,这种较低的违法成本是会计信息频繁出现失真现象的重要原因。而且由于政府出于维护市场秩序等目的,也不希望对企业处罚过于严重使其退出市场。但如果由公众担任处罚主体,提高对违规企业的民事处罚,民众会从维护自身的利益出发进行维权,从而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能够使其在日后工作中有效避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3.提高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影响会计信息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使其能够达到会计工作者的要求。要想提高会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对会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进行培训,提高其自身的素质,让其对于自己岗位的重要性有明确认识,认真对待会计工作,保障会计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其次,应对企业会计工作者的专业能力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使其在工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操作失误,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六、结语

总之,会计信息不管是对于国家还是企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部门和企业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管理,重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尽量避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在对会计信息管理时,应该从政府部门和企业内部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只有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的协同作用,才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有效,从而促进我国经济与企业的发展。

作者:程云 陈浩良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志梅.浅谈治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J].经济师,2012,01(03):167-169.

[2]钟黄聪.会计信息失真的重新定义与分类[J].财会月刊,2011,01(02):8-10.

[3]伍琳,陈建.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及治理[J].经济师,2010,05(10):142-143.

[4]刘秋月.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和防范[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10(S1):81-83.

[5]赵晶.新形势下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对策分析[J].会计师,2014,11(24):9-10.

[6]童昊镜,彭凌.关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02(04):73-74.

[7]张辉.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6(10):201-202.

[8]赵广瑞.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2(25):17.

[9]帕孜来提•依不拉音.关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5,08(29):186-187.

[10]李效允.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缘由及治理措施[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05(16):90-91.

[11]刘兴文.工业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23):153-154.

[12]黄薇.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治理策略探究[J].时代金融,2016,07(12):100+102.

[13]罗倩.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04(07):171+173.

会计失真原因及治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军队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治理对策

军队会计作为一个军事经济信息系统,它是有一个信息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的。军队会计信息失真也可以说是由于会计信息的输出与其输入不一致导致的虚假信息,这样的虚假信息不能够真实地反映该会计信息系统所从属的经济组织的业务的情况和现象。所以说,军队会计信息失真也可以认为是军队信息系统最终的输出物,不能够正确如实地反映其在军事经济范围内系统所属的紧急组织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情况和现象。认真分析军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找出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对于完善我军会计工作,提高军队会计信息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军队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

本文作者认为对军队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我们应该以能够合理分析军队会计失真问题的出发点,以军队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为分类标准。因为,军队信息的本质成果能更好的区分军队会计信息的分类,基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类,军队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三类,即:规则性失真、行为性失真和违规性失真。

1、军队会计信息的违规性失真

军队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是军队相关负责人授意,胁迫军队会计合谋进行的,故意的谋取额外利益的一种"寻租"的会计信息失真。这种会计信息失真是由于在现行的军队会计制度下安排的,具有了没有了产权界定的公共物品存在,对这种的公共物品的竞争使得一部分人采用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来获得额外收益,这既使整个军队的资源配置无效率,也使单位与个人得到负面激励。因为不真实的信息扭曲资源配置并对某些因此而少得到利益的单位和个人来说,更激励他们去进行军队会计信息失真。

2、军队会计信息的规则性失真

军队会计规则性失真是在会计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由于军队会计规则的不严谨而形成的非故意的会计信息失真。这种规则性的失真在长期内是继续存在的,因为一项制度的变更必然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制度的被适应与被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军队会计信息失真将是不可避免的。

3、军队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

军队会计的行为性失真是由于军队会计个人具有有限理性,无法正确理会军队会计制度与具体操作规则而造成的非故意会计信息失真。其实,每个人都有限于自身能力,素质,只能具有有限理性。这种情况也限制了军队会计人员对军队会计制度的领悟与实际操作,因此,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军队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

二、军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军队会计信息失真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表现在诚信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军队会计制度不够完善等方面。内部原因主要表现在军队会计人员实际操作的原因(包括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会计人员素质较差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存在弊端等)而引起的军队会计信息歪曲反映会计事项的情形。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军队会计制度不完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军队会计制度对军队会计信息质量主要起到了一个会计业务授权与分工制度的作用。在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有:职责按业务垂直分摊,相互之间没有交叉和监督;业务划分不明确,不能将责任明确到个人;单位领导干涉具体业务的操作,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等等。这种职责不分、授权不明的后果使单位或部门内部工作人员权责含糊、任意性增大、相互之间制衡力度减弱,从而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2、军队会计人员素质不过硬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军队会计人员素质不过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些会计人员存在专业知识局限,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处理能力较差,经验欠缺,在会计规则和会计制度的理解和运用上存在着某些局限和偏差,对不合规的经济业务,无法做出正确判断,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有些军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较低,故意舞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的过程中,为牟取个人、会计主体本身或相关主体的局部利益,出现受理假凭证、蓄意篡改、伪造、编造假账等等违法乱纪行为,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3、军队法制建设不完善引发会计信息失真

虽然军队法规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规范,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目前,除了《会计法》这本根本法之外,军队内部用以指导工作的法规只有《军队会计规则》及其他一些相关的财务法规制度,军队会计法规体系极不完善,存在法制缺位,并且其理论研究不受重视,在整个后勤理论体系中地位偏低,同时,一些会计规则中的法律条文拟定的也过于肤浅、粗犷,从而执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从而就对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出现问题。

三、军队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分析

军队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综合治理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不能以单独的会计治会计。同时,它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跳而就,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推进军队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1、加快军队会计法规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防范措施

随着军事经济环境的变化,应及时制定与军队会计实务相匹配的新准则、新制度、新规定以规范新业务;尽量降低军队会计准则和制度的不确定性,减少会计程序方法与估计判断的可选择性,促使军队单位落实以授权批准控制、会计记录控制、资产保护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内部控制制度。在单位内部、单位与上级之间建立起真正的相互约束的防范保障机制,对于单位内部,单位与上级之间应按有关法律规章的规定建立起能够落到实处的责任奖惩机制,有效监督诸如虚报、瞒报、授意虚报、授意瞒报等弄虚作假现象,要从源头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2、强化教育,提高军队会计人员的素质

军队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如果军队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就能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就会有效地防止和杜绝会计信息失真。因此,首先要全面深入地开展军队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有针对性得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对于那些半路出家的会计人员要加强其的会计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业务水平;其次,要在抓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的基础上,从军队会计人员的执业资格,业绩考核、工作规范等方面制定有关制度,从组织上、制度上规范会计行为。让军队会计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从而为军队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有力的条件。

3、完善军队会计内部监督与审计监督

完善健全军队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化解军队会计造假舞弊行为。因此 ,需要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重大资金开支项目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制约程序;明确财务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及时处理会计记录所记载的账面资产与实有的差异;明确会计资料定期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选择好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监督制约。充分利用信息社会便利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采取各种有利措施,增强军队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制定各种较强操作性的政策,使得军队会计的群众监督真正落到实处,最终确保军队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避免军队会计信息的失真。

参考文献:

【1】帅秀伟:军队会计信息失真的分析及治理【J】.军队财务,2002(3).

【2】陈红: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5(12) .

【3】赵小莉,薛奇:治理军队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J】.军事经济研究,2001(7)

会计失真原因及治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 产权制度 信息不对称

产权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主要研究产权、激励和经济行为的关系,探讨不同的产权结构对收益―报酬制度以及资源配置的影响。在我国会计学的发展是与产权制度的变迁密切相关的。不同的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有不同的要求,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就是对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和计量的过程。目前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困扰会计界的严重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缺少有效的监督,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方法又可归结为有效的产权制度和激励监督制度。

一、会计信息失真成因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根据现代产权理论,会计信息是不同产权主体之间利益分配的反应,产权清晰是会计信息客观反应的基础。法律上对产权的简短定义:“主体拥有的对物和对象的最高的排他的权利。”这里的产权等同于所有权。而经济学对产权的定义外延要宽得多,著名产权经济学家登姆塞茨认为产权就是使自己或他人受损或受益的权利。因而企业的任何一个利害关系人都可能成为企业的产权关系人。产权不明晰是我国企业制度变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产权不明晰可分为两个方面:

1.产权缺少明确的归属。产权归属明确是确定会计监督权的前提条件,产权归属也有两层含义:一是产权必须归属于一定的产权主体,二是共有产权必须有有效的。从第一方面看,只有企业的产权归属人才会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付出成本,因而才有动力去监督企业的会计信息,并愿意为此承担相应的代价。因此,只有明确企业的产权归属,才能明确谁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拥有监督权。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之所以成为普遍现象,其原因之一是在企业制度转型期的企业产权归属关系界定不明确,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受害对象不明确,因而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

从第二方面来看,共有产权由于属多人所有,在产权主体内无法避免个人成果被集体分享,加之交易费用过高,各产权人之间几乎不可能就每一问题达成共同协议,因而必须选出代表以他人产权。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所以共有产权的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目前所说的国有产权虚置也正是指产权缺少有效。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政企分开,使企业应该有的职能逐步建立和完善。但是部分企业改制上市后,只是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形式,而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董事会、经理会、监理会并没有发挥应具有的职能。由于所有者缺位,形成所谓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内部人的目的是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往往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背道而驰,而扭曲会计信息正是内部人追求自身效用的一个手段。

2.产权界定不明确。产权界定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在产权明确界定的条件下,产权主体拥有的权利明确,当其产权受到侵害时,产权主体之间便可通过交易达成协议,以确定损害方应为此付出的代价,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产权不明确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理由有二:一是产权界定不明确,将会使部分产权置于公共领域,形成所谓的“公共产品”,为谋求公共产品利益的企业往往扭曲会计信息,例如承包经营,产权界定是基于短期利润指标,承包人就倾向于通过少提或不提折旧,将费用资本化等手段追逐短期利润,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二是产权界定是确定会计信息监督权限的前提,产权与监督权如不对等就无法有效的实施会计监督。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解决非法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从产权来讲,应当明确关系,划小共有产权的范围,缩减层级,变过去由政府委托管理变为由产权人直接委托人管理,产权人对人有直接任免权利,从而强化产权人的监督作用。此外,在明确产权关系的同时,应建立和完善经理人市场。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适合国情的企业产权制度及相应的产权监督系统。根据我国社会的性质,企业的产权结构要强调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国家作为宏观调控者,需代表社会的利益,使企业目标和社会目标协调一致,国家不仅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拥有产权,而且作为社会管理者,也有监督企业会计信息的权利。二是企业职工不仅与企业利害相关,并且所具备的专业化技能是一种人力资本,离开这种人力资本,股东所拥有的实物资本就无法增值,所以,企业职工也应构成企业产权制度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强调群众监督的作用。

2.建立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合同安排和政府规章。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有效的合同安排使委托人与人的利益一致,或促使人主动提供信息。二是通过政府规章制度强制市场交易者提供信息。

3.完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加强会计监督。要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使会计监督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要建立以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尤其要积极推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对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表实行经常的、独立的外部会计监督。同时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这样通过建立科学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为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和真实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

三、结论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近年来经济界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会计失真的成因以及提出了治理会计失真的措施,认为由于产权界定不明确和产权缺少明确的归属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另外,信息不对称也是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原因。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要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同时从合同安排和政府规章制度,以及完善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参考文献:

会计失真原因及治理措施范文第5篇

摘 要 会计信息是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人们通过会计理论得以实践,从而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的经济信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依赖于信息,会计信息的质量在中国被越来越多的被人关注。会计信息失真的不仅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削弱了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在企业的微型决策中,有可能导致决策失误或贻误战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失真的会计信息治理已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本文对会计信息的成因及对策,提出一些意见。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 原因 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概念及其现状

(一)会计信息的概念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对它的用户而言,失去了真正的客观性,它可以分为主客观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是由价格指数变动、汇率波动、会计原则缺乏协调等一系列主客观干预的方法所造成的。在一般情况下,会计人员无意识的失误也被称为客观的会计信息失真,不能避免。主观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些人员以利润为导向的会计信息失真的。这是通常人们比较关心的会计信息失真。

(二)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会计信息失真屡屡皆是。有些企业是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的,甚至生产假冒的凭证进行冒充,并且还在会计帐簿设置和会计科目上使用,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户系统混乱,帐与帐户之间严重不符这样看来,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是一个普遍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二、会计失真原因分析

(一)关于信息失真在宏观上的原因分析

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控制着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资金的运作,以保障各种经济业务和商业财政收入和开支的合法性,这个作用只在特定的环境中发挥作用,一旦会计受到领导的非法控制,这个作用也就没有任何意义。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不可避免地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只不过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便无从谈起。

改革开放以来,会计领域也有适当的配套法律和法规制度,但同时也会有法律条款的不完善和操作漏洞百出的情况,执法不严,有法难依,这样下来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因而不能有效地保护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下,会计法规也就难以发挥其监督作用。

(二)关于信息失真在微观上的原因分析

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会计岗位上的工作人员知识薄弱,业务不精,不能处理更复杂的会计业务,造成会计信息的错误,反映了实际的经济活动。同时也存在质量低劣的职业道德等其他因素。

另外在手工状态下的大多数企业中,会计在实施计算机化系统的维护和输入,数据修改和输入,软件修改与输入交给一个人。毫无疑问,这些条件都会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和核算处理大大降低。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加强会计监督管理体系建设

有效的企业内部和外部监督,可以直接约束各方,有助于建立和完善有序的体系框架,从而防止虚假会计信息的形成。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内容:建立健全会计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使其真正发挥基础性作用,完善政府的监督体系,加大对失真的处罚力度,以加强会计法律法规的约束,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充分发挥经济市场监督的作用。

(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建设

全面实施职业道德,坚持诚信为本的会计原则,加强道德自律意识,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从根本上消除虚假泛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尽可能消除会计信息质量技术上的失误。通过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真正的建立好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以实现监测评价作用。

(三)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自律教育

自律就是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不良欲望,保持清醒的头脑与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在金钱的诱惑指引下。坚持好自己的准则。归根到底,会计疏忽是导致会计失真信息出现的直接原因,重塑会计人员的诚信,因此,会计人员应洁身自律,取之有道。

总之,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而且也非常复杂,需要综合和多种措施相结合。为此,会计为核心的法制建设,加强执法,惩治腐败,完善各种监督机制,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进一步规范经济秩序,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

四、结论

会计信息的失真在中国还有很多,尽管国家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但失真的会计信息还是屡禁不止,主要是因为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会计从业人员也无法坚持自己最初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各种方面下手,无论是国家政策层面还是企业本身都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要加大处罚力度,使国家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中国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不是短期能解决的问题,要长期坚持下去加以制止。

参考文献:

[1]蒋义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石晶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河南大学.2010.

[3]郭冬梅.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