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协制度体系建设

科协制度体系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协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协制度体系建设

科协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分析了基于龙头企业服务能力创新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构建了其基本框架体系,并提出该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应对措施。

发达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农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产生的,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体的五级推广体系。并为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龙头企业科技服务为核心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已成为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1以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为中心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

1龙头企业要结合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星火产业带计划、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星火计划农村信息化科技行动。大力开展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出企业发展战略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相适应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2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建立以政府、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服务主体并存、推广转化、评估、咨询、技术交易、培训、信息、标准研究与应用等服务内容并存,农村、农业、农民和企业等服务对象并存的农村服务格局、逐步形成服务主体多形式、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对象多元化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网络。

3通过企业化的制度创新和环境创新,建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和制度环境。

4制定出一系列以促进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不断创新和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以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为中心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构建

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应以政府,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中介机构和农户为主体,其中龙头企业是核心,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按照公司企业模式,合作社模式和合同生产模式等,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思路,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工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2.1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的整体框架建设

2.1.1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中心整体设计

在图1的框架中,龙头企业是连接政府、科研院所、专业协会和农户之间的纽带,分别为政府提供税收和产品,同时需要政府政策、金融和基木设施建设的支持;对科研院所提供资金、项目和其它硬件设施服务时,同时也需要获得技术、咨询和人才的支持;对专业协会进行技术推广、签门产销合作、提供信息服务,同时也需要获得供给和销竹市场。对农户也可以自接提供与专业协会相同的服务。与此同时,通过龙头企业的市场化运作,使政府、科研院所、专业协会和农户等两两之间间接互动,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要体现政府、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龙头企业木身对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创新能力的内因和外因作用促使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以龙头企业核心,政府、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间接支持,对农户和代表农户利益的专业协会进行产中、产前和产后的一体化服务,从而提高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的科技服务能力。

2.1.2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创新能力建设

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主要包括政府的政策税收扶持项目资金、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支持和公共设施建设,以及政府对专家和研究院建设的投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科学技术推广,联合科技攻关,专业人才培养,博士后流动站建立和管理技术指导;龙头企业内部的战略创新,企业组织创新,企业管理创新,企业品牌建设,内部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创新、其中,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是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创新能力建设的外部支持体系,该体系推动和促进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创新能力的提高。

2.1.3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中心服务体系建设

该服务体系分为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与省相关部门结合)、龙头企业创新服务区域中心(与地市县相关部门结合)、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乡镇中心(与乡镇相关部门结合),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整合相关政府、科协、专业协会和其他与农村科技服务相关的组织,实行企业的市场化运营,中心之间按照企业的垂自一体化组织模式建立紧密的关系,实行科技服务的“无缝”运作。

同时,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中心服务体系建设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结合政府、科协、专业协会和科研院所的支持,按照“公司+政府+科研院所+专业协会+农户”的思路,形成了市场牵动,政府搭台,高校参与,龙头带协会,协会连农产;种养加下一条龙,贸下农一体化的产业化模式;少i形成了深加下带动,产业化经营,集团化运作,依托名牌产品开拓市场的龙头企业运作模式,培育和壮大平要支柱产业,催生和培育了龙头企业发展。

3基于龙头企业服务能力创新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主要措施

(1)加强农村科技服务市场的制度建设。在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前提下,形成以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利益协调机制为辅的制度建设。实行科技服务市场化,打破农村科技服务垄断和单一化的公益模式,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避免参与者因不能得到合理回报而扑伤其积极性。健全科技服务市场交易规则,规范科技服务市场经营行为,使具有农村科技服务经营资格的个人或组织在规则范围内正当竞争经营,承担社会责任。加强科技服务市场立法,为农村科技服务市场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应建立市场预警机制,为科技服务者提供信息预报,降低其市场风险。

(2)创新农村科技服务运行模式。一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必须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通过示范,以点带而、以线促而,滚动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一是通过政策引导,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组织各方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参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农村科技服务示范项目建设实行严格的项目责任制,明确项目领导单位、承担单位、参与单位等单位的责任,对实施技术方案、资金使用方案、项目进程,采用合同制,明确实施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对项目建设进行统一督导。

(3)培养农村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农村科技服务主体应具有市场信息获取能力,答理控制能力和创新服务能力。目前我国农村科技推广服务的主体是政府,而政府主要从事社会公益,还不是科技服务的市场主体,因而要培养营销主体,一方而加强建设农村股份合作制度,走分散到集中的道路,形成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集团,参与到科技服务的市场竞争;一是建立专业合作组织,运用协会组织代表生产者参与科技服务市场竞争;三是建立农业产业化企业运用企业经营方式形成科技服务市场竞争主体。培养科技服务市场主体还重中间商的培植,特别是技术商队伍和技术咨询公司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村科技服务的市场化程度。

(4)营造农村科技服务的政策环境。明确农村科技服务组织作为民间组织的合法地位和功能定位,鼓励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由技术交流型向专业技术经济服务型、专业技术经济实体型发展。为促使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各级政府和主要部门应给予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积极的扶持,如:表彰奖励农村科技服务组织与从业人员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对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专家给予重奖。工商、民政部门应为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兴办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实体创造便利条件,提供办理有关手续的业务指导和产品延伸加下的政策支持;教育人事部门应帮助农村科技服务组织解决技术培训中的具体困难。则政金融部门应重点支持农村科技服务组织项目开发、兴办实体所需的资金,税务部门按照则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减免对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经营话动的税收等等。

科协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林政;资源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S7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71

当前,阜蒙县林政资源建设工作正在稳步的进行当中,林政资源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加强和改进,在森林资源保护、林木及林地管理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逐渐形成完善的林政资源体系。从长远眼光来看,林政资源体系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林政资源体系建设的目标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在林政资源管理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林政资源管理工作机构的职能正在逐步完善,森林管理、林政执法与木材流通经营监督管理等工作也在稳步进行当中,当前,阜蒙县林政资源体系建设正在逐步走向正轨,林政资源管理工作需要深入的进行,开拓新的思路,围绕着新时期林政资源体系建设的目标全面展开。

1.1 森林采伐规范化

长期以来,阜蒙县在森林采伐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规范管理落实不到位。乱砍滥伐的现象较为严重,森林资源保护意识不强,有森林退化的趋势,土地沙漠化严重,给当地的建设生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近年来林政资源管理部门开始逐渐注意到这个问题,在森林采伐方面加大的管理力度,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森林采伐的审批和验收更加严格,实现规范化管理,为林政资源体系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采伐限额,对于乱砍滥伐的现象予以严肃处理,防止伐区超界以及过量采伐的发生。尤对于县际边界地区更加不能疏忽,对于偷伐林木的行为要予以严厉打击,以实现森林采伐规范化的目标。

1.2 加大森林资源监督力度

森林资源监督工作是林政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途径。根据当前森林保护的需要,加强的对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重视以适应新形势下林政资源体系建设的基本需要。根据当前阜蒙县的林政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加强森林资源监督,是阜蒙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2 林政资源体系建设的创新思路

2.1 执法建设

阜蒙县林业各单位部门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行政处罚权,紧密协作,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加强执法建设,提升执法力度,以有效的维护林政资源体系秩序,形成完善的执法机制,充分发挥各单位部门的执法能力。提升林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加强执法建设,完善相关技术装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林政执法队伍,对不法行为要严厉打击,为林政资源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针对突发的事故和状况,能够及时有效的予以应对,有力的保障森林资源的安全。

2.2 信息管理

在林政资源体系建设的过程当中,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促进林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当前,阜蒙县林业部门建立了相应的信息管理体系,形成阜蒙县范围内的林业综合管理网络系统,通过该系统对林业信息进行高效采集。传输和处理阜蒙县自己的林业信息数据库,为林政资源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林政资源信息化管理,对全县的林政资源情况有着更加直观和详尽的了解,对林政资源体系建设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2.3 改善林业生产

林业生产管理当中,要及时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建立完善的林业生产管理体系,加强科学管理,利用法律法规作为林业生产的保障。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提升生产效益,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这是林政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阜蒙县林政资源体系建设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林业发展新形势下,朝着新的目标,促进阜蒙县林业的发展。

3 结 论

林政资源体系建设对林业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生产建设的发展。在当前林业发展的形势下,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在林政资源管理与建设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努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结合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提升林政资源管理水平。开拓林政资源体系建设的新思路,促进执法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建设完善的林政资源体系,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美,翟印礼,韩晓燕等.辽宁省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2(03):269-273.

[2] 赵波,王东.论辽宁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01):51.

科协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第3篇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 430205)

摘 要:工科高校加强大学生艺术团教育的架构和理论体系建设,对于培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兼备型人才,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对工科院校在自身背景下如何加强艺术团的组织机构建设、提高艺术团管理规范化水平、健全艺术团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的可行性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艺术团;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8-0087-02

收稿日期:2014-11-24

作者简介:王彬洁(1977—),女,湖北荆州人,武汉工程大学团委副教授,主要从事艺术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武汉工程大学校长基金(2014075)

在实践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进程中,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具有时代民族精神、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科学知识、能够肩负时代使命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乃至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1]。在以工科为主的院校中,如何依据自身的学科发展特点和人才培育的实际需求,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创造更为全面的育人环境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其中艺术教育尤其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具有其他专业无可比拟的育人优势,对于提升工科高校的整体文化水平和知识底蕴,增强校园文化的核心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艺术团教育的架构建设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围绕实现中国梦的目标要求,并结合高等工科高校的艺术教育实践的工作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发展的客观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艺术团团队体系构建

高校艺术团是学生社团组织,有别于社会专业艺术团体,其组织架构、人员构成、管理模式等具有鲜明的院校特征。对于不同类别的高校,受其办学的历史和发展的现实影响,学生在文化背景、传统的传承、知识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艺术团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在机构建设上凸显自身的特色。其机构建设中应突出其具体特征,构建适宜性针对性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综合目前的工科高校的发展实际,以艺术特长生为主体,以团队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集体团队优势,通过合唱、乐队、话剧社等集体技术形式,弥补在个体人才水平方面的不足,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文化传统,将主旋律贯穿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中,使艺术团建设更加凸显针对性,提升其综合效果。艺术团育人重在文化育人,其通性目标是培养学生自我表现和感悟艺术世界的能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在艺术团的各项活动中得以展示,在团队中充分发展自身的艺术特长,并在社团服务的过程中体现社会价值[2]。艺术团表现的内容要有品、有味,有情、有趣,具时代性、引领性,深刻体现中国梦的博大精深,展示别样而丰富的人文内涵。

(二)艺术团教育和实践模式探索

随着社会发展,艺术团教育逐步凸显个性化、科技化、全球化,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小风景,而要面对更加开放的社会。忽略了这一点就意味着教育理念的滞后。如何把握教师的角色,更新教育理念,应引起教育者的思索。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方式改革,从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学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世界等接受浸润。

二、艺术团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办法

团队文化是主题,团员是根本,师资是关键,设备设施是前提,经费是保障,高校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育人功能。在课程设置中,一般将艺术教育纳入通识教育。但需要指出的是,艺术团以选拔的校内学生文艺精英为主要人员构成,以半专业训练为主要日常工作,以演出及比赛为主要任务目的,在整体水平上已经有了专业艺术团体的特征。高校艺术团的艺术教育已经超越了普遍的素质教育范畴,从这一点上看,艺术团教育应当以声乐、器乐、音乐的理论教育及创作训练为主要内容,与艺术选修课体系共同构成武汉工程大学素质教育体系中的艺术教育部分,丰富校园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较专业的艺术人才[3-4]。

在艺术团的体系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团队运作模式,通过艺术团的体系建设,在日常管理、学习、演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践锻炼,促进学有所长的学生向管理、服务等全面发展的平台迈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抓住思想引导这条主线,在团队发展的大方向上进行把握,而将具体的实施细节和过程交付学生自我完成,使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不失为目前艺术团教育和管理的可行途径。

三、艺术团教育体系的理论探讨

在工科院校中,由于学校自身的工程特色,在人文素养方面存在一些缺陷,这就要求工科高校在具体的艺术实践的理论建设和实践过程中应注意扬长避短,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和实际的需求,而不可以完全照搬照抄现有的其他高校特别是文科、艺术类高校的成功模板。对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应结合工科学生的实际,切实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针对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的实际,构建富有特色的艺术团教育体系。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弘扬科学精神、提升艺术素养的目标,克服工科院校艺术教育薄弱的弱点,加强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推行专业化管理

工科大学学生艺术团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其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艺术团发展的定位,工科院校的艺术团不能等同于专业的艺术团体,应以育人为主,以公益性的训练和演出为宗旨,以弘扬校园文化、活跃业余文化生活为主线。在这一指导原则下,进行管理体系建设和规范制度建设。工科大学的特点是学生的艺术背景不足但是工程背景强,并且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艺术团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工科学生的自身特长,将艺术表演和专业背景相结合,在工科实际需求中拓展艺术发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和发展的长效平台。

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建设关乎艺术团的正常运作和长期发展,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应首先端正思想,将艺术团建设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框架。可以设立以学生管理为主的艺术团管理机构,挂靠在团委,既能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又可以第一时间实现对艺术团发展动向的宏观指导。在人员配备上,除了教师的兼职指导,应设立学生常设管理组织,可以依照艺术团规模大小,设置团长一名、副团长若干,副团长兼为各艺术部主管,负责具体的管理协调事务,采用这种平行式的管理架构,可以使艺术团的管理灵活高效,便于集中化管理[5]。

(二)制度建设规范化

随着艺术素质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教学体系改革与发展,艺术团建设逐步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管理体系。在艺术团制度建设中,需要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合理设置相关的管理制度,为艺术团发展的规范化、制度化提供政策指导。在师资配置和管理机构设置上,应参照常设机构的管理规定,配备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配置相应的指导教师和专业培训人员,确保艺术团教育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为提升艺术团对整体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应做好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设置分管领导为艺术团的管理提供决策指导,并配备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做好管理服务。在艺术团的发展目标制定、训练课程设置、经费筹集和使用、艺术团成员的激励措施、专业培训计划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保证艺术团工作顺利深入有效地开展。

艺术团的制度建设应将内部管理和规范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来完成,以充分调动艺术团成员内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使各成员之间协作共进、共同提高。对艺术团成员的素质建设应着重加强对核心成员的激励力度,建立成员评比机制,加大对各类艺术比赛的参与力度和评价力度,积极拓展素质教育建设的课堂,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三)灵活开展艺术活动

工科院校的课业普遍较重,特别是二三年级以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为主,而这个年级的学生往往又是学校各类社团的主力军,担负着学院文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因此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这部分学生的学业和思想实际。

在课程设置上,应充分注重各年级学生的艺术素质的层次和实际,开展分层次的艺术教育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学生接受吸收为目标。

社团活动设置上推广多样化、差异化教学,针对每个团员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一对一分组授课方式,以全校公选课程进行基础性的艺术通识教育,以小班授课进行专业理论教学,以艺术展演活动进行实践教育锻炼,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实践,寓教于乐、寓教于实践,切实落实艺术教育的目标,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艺术水平。让学生从学习和实践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参与的乐趣,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信心。

(四)建设特色社团文化

艺术教育以个性化、差异化教育为特色,在实践过程中,不应和工科其他课程一样追求高深、全面。在艺术教育过重中,应注重发现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

艺术团通过设置各种专业的团队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发展舞台,不应过分强调共性,而应大力鼓励学生展现自身的特色。有条件的情况下,为每个有特点的团员进行针对性的培养锻炼,以特色求发展,真正实现每个成员都有强烈的归属感,达到艺术育人的目的。

总的来说,高校艺术团建设对于提升高校整体育人环境的层次和素质,贯彻和实践中国梦的实施目标,培养综合发展的全面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理念下推行艺术团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具有理论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马福波.如何构建普通高校学生艺术团[J].剧作家,2014,(1).

[2]王勇杰,何汉武,张红.通识理念下高校学生艺术团建设的文化责任[J].高教探索,2012,(4).

[3]许立喆.关于业余合唱艺术团体经营管理模式的探索[J].大众文艺,2014,(5).

科协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十二五”科普工作 湖南 对策建议

一、引言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准备之年。“十 一五”以来,湖南科普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总结“十一五”工作的成效与经验,研究部署“十二五”科普工作,明确未来五年科普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对推进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技素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作为2010湖南科普活动周的参与者之一,深知科普工作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湖南“十一五”科普工作的主要成效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提出了推进湖南“十二五”科普工作的对策建议。在科普工作方面,湖南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因此,本文对推进我国地方科普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十一五”湖南科普工作的主要成效

1.科普能力不断提升

第一,科普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据统计,2008年,湖南科普工作人员总数达23.9万人,逐渐形成由科普专家、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组成的相对稳定的专家群众相结合、专职兼职人员相结合的科普工作队伍。

第二,科普网络进一步健全。通过在乡镇、村、街道、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各种群众性的科普组织,扩大网络覆盖,促进资源共享,满足公众对科普多元化、多层次、多品味的需求,提升科普工作整体效能。

第三,科普阵地进一步拓展。目前,湖南已认定了三批共44家湖南省科普基地,其中10家被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命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由省市共建,占地12.43公顷,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3.35亿元的湖南省科技馆,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建成开馆。

2.科普环境不断优化

成立了由湖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32个成员单位组成的省科技领导小组。在省科普小组的领导和协调下,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了牵头作用,利用全社会优势资源开展科普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注重实效”的科普运行机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订出台了《湖南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制订了《湖南省2005-2010年科学技术普及规划》,并被科技部转发给全国各地科技厅(委、局)。

3.科普工作进一步社会化

首先,参与单位进一步社会化。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科普事业,科研机构、学校、企业、社团都开展了形势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其次,参与人员进一步社会化。广大农民群众、工人和知识分子、广大志愿者等非专职科普工作者都参与到科普中来。第三,科普内容进一步大众化。从人民群众生活实际出发,内容涉及农村、城市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满足公众对科普的多层次要求。

4.重大科普活动效果更加显著

自2001年开始,根据科技部的统一部署和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湖南已经成功举办了10届科普活动周,使广大人民感受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兴起崇尚科学、理解科学的热潮。2010年科普活动周共有52个省直部门和单位参与,各市州结合本地实际和公众需求,发动了8万多名科技人员,同期开展了1000多项科普集中活动,3000多项分散活动一系列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动。自1996年以来,省直相关部门组织的“五下乡”活动,将党的温暖和科学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同时,根据国家有关精神,积极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员活动,建立送科技下乡的长效机制,推动科技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带领农民创业致富。

三、目前湖南科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湖南科普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科普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1.科普基础条件建设有待加强,科普能力还需提升

科普基础设施总量不足且发展不平衡,建设与管理理念落后,科普基础设施规模与需求尚不匹配,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距离。我省科普基础设施方面还很薄弱,科普展教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科普工作者的职称和待遇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科普从业人员职业化进程缓慢,科普文化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

2.科普发展重点还需突出,科普投入还需加强

湖南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不高,人力资源质量总体不强,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虽然科普投入逐年递增,但总体上看仍然不足,现阶段科普工作主要靠政府财政投入,社会化运作主体缺乏,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很多科技场馆为弥补经费不足,将部分面积用于经营和出租,这与我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3.科普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健全,科普资源还需整合

科普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牵涉到多个部门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政府科普工作的职能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普管理机构,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全社会优质展教资源的集成和共享还不充分,尚未形成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展教资源共建共享的局面,很多大学、科研院所中实验室,均未面向公众开放。

这些问题和不足,必须在“十二五”科普工作中努力解决,不然这些问题和不足最终将会影响到湖南科普事业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四、推进湖南“十二五”科普工作的对策建议

为推进湖南科普工作,针对湖南实际,我们实地调研采访了科普工作的各级管理者和参与者,聆听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并学习了大量有关文献,从科普管理体系建设、科普能力建设、科普投入机制建设、科普评价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突出抓好科普管理体系建设

科普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唯有依靠政府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科技管理部门组织协调才能取得良好成效。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群团积极参与的科普管理体制,理顺管理关系是做好科普工作的重要前提。

建议“十二五”湖南科普工作进一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充分发挥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统筹部署,集成资源,引导全社会共同推动全省科普工作社会组织建设。建议省科技主管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要按照《科普法》的要求,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开展监督检查等措施,加强对组织网络建设工作的领导。同时,建议“十二五”进一步动员广大社会力量,引导科技团体、大众传媒、企业、基金会及社会公众等共同参与,逐步构建社会广泛参与的科普管理体系,发挥比较优势,明确管理职能,理顺责权关系,共同推进科普工作。

2.突出抓好科普能力建设

建议湖南“十二五”突出抓好科普能力建设,力争实现科普工作基础有新的突破。

第一,抓好科普政策建设和规划制定。加大落实国家和省现有的科普政策法规力度,强化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对科普工作的宏观管理职能,根据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组织修改《湖南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进一步完善有关科普奖励、职称评定、资源配置等的配套政策,优化科普政策环境。制定出台《2011-2015年湖南省科普工作规划》。

第二,抓好科普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对科普场馆建设的宏观指导,合理布局各类科技场馆,因地制宜,力争投资效益最大化。继续把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科普场馆纳入规范管理,并向社会开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运用自身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中的硬件条件认定为省科普基地,纳入规范管理与考核。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地建设,通过规划积极引导社会参与和兴办科普场馆。

第三,抓好科普队伍建设。一方面,动员和组织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等各方面的人员力量,倡导广大科技人员投身科普事业,不断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开展面向科普工作管理人员、科技场馆展览设计人员、科技记者和编辑、科普导游、科普讲解员的培训,提高科普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3.突出抓好科普投入机制建设

科普要发展,投入是关键。建议“十二五”湖南突出抓好科普投入机制建设,努力使科普投入达到法定目标。一是按照《科普法》和《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规定,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加强对各地科普投入的监测和检查,促使各级政府把科普事业当作重要的公益事业来抓,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逐步增加财政对科普工作的投入。二是倡导捐资赞助,开辟社会资金投入渠道,按照《公益事业捐赠法》有关规定,鼓励社会各界和海内外热心科普事业的团体和个人捐赠。三是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建立多渠道、社会化的科普投入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事业,鼓励民间、私人力量按市场营利机制运营科普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服务。

4.突出抓好科普评价制度建设

一是进一步抓好科普工作表彰和奖励制度。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科普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表彰和奖励力度,并逐步将重大科普理论研究成果、科普著作等纳入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范畴;进一步重视解决专职科普工作人员职务、待遇等问题,加大宣传科普人物先进事迹的力度,使科普工作者的劳动成果与学术、科研成果同样受到承认和尊重,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科普事业。动员有条件的企业面向社会,面向公众,设立企业科普贡献奖等,推进企业科普公益化进程。

二是进一步抓好科普的监督、监测评估机制。依法加强对各级政府科普投入的检查与监督,确保科普能够有基本条件开展。加强科普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的检查,建立科普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对科普过程进行监测,建立科技团体和科研机构,以及开展科普的企业和私人机构的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切实加强科普能力建设组织保障、政策保障、条件保障、特色与创新以及目标的实现情况的监测评估。

五、结语

通过总结湖南“十一五”科技工作成绩,剖析现阶段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别从科普管理、科普能力建设、科普投入、科普评价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科普工作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的基础工程,要切实做好科普工作,需要更多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以期对推动新时期的科普工作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李健民,刘小玲:科普能力建设:理论思考与上海实践[J].科普研究,2009,(6)

[2]莫扬:我国科普资源共享发展战略研究[J].科普研究,2010,(1).

[3]孔庆华 曲彬赫:科普信息传播与科协网络媒体[J].科技传播,2009,(2)

[4]记者 徐磊:加大科普工作力度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N].闽东日报,2010-02-08(A02)

[5]朱春生:发挥优势 将科普工作做得更好[N].大众科技报,2009-10-11(A02)

[6]王月冲: 科普工作社会化的实践与思考[J]. 科协论坛(上半月),2010,(1)

科协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第5篇

我县积极建设纵横联系的林业科技体系,重点落实了林竹专业合作社、林业重点村和大户技术培训,同时加强新型林产工业技术的引进,推动林业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的更加完备,为我县林业的发展提供更充分的技术支撑。

今年我县实施了 “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后续产业发展林业项目”、“2013年国家造林补贴试点项目和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 “2013年现代林业产业林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实施,积极开展低产低效林改造,大力发展香椿、台湾桤木、绵竹、柳杉、方竹和苦竹等优良品种,开展林农及业主林业实用技术培训,建设绵竹、香椿科技示范基地。其中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专项建设项目实施了品种改造6500亩,新造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3500亩,丰产经营 61730.7亩;在杨村乡和茨竹乡实施了集体林森林抚育补贴试点1万亩;在沐溪镇、炭库乡、利店镇、__乡、凤村乡、永福镇、杨村乡和茨竹乡等乡镇完成了造林补贴16000亩。在永福镇、建和乡、利店镇完成2013年度现代林业产业项目笋用林新造林 3100亩,丰产培育5300亩,林区生产便道10公里。

认真组织实施2013年省级财政科技推广示范项目—1200亩竹象诱捕防治,2014年县级财政科技计划项目—青钱柳育苗试验5亩,推动2012年中央财政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无公害苦竹笋用林丰产培育1000亩,开展林农培训5期,培训林农500人次以上,现已全面完成上述项目建设,正在落实验收工作。

今年7月成功申报了2014年度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__笋用方竹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示范,以实现带动我县及周边相近区域数万亩的方竹基地扩大和集约化经营管理,促进地带性植被的快速恢复和林区经济增收,已开始组织实施。

积极参与县委宣传部、县妇联和县科技局组织的科技下乡、科技赶集活动,组织项目涉及乡镇农村林业技术骨干200多人次到市中区、夹江、峨嵋、叙永、南川等县区考察学习苦竹、方竹、经营技术,对林业重点乡镇、重点村进行林农实用技术培训,培训林农达2000人次以上,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

参与乐山市科协组织的核桃技术培训,对我县核桃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科学、稳步、负责的规划意见,针对种苗选择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培训。

2014年我县重点实施了长足大竹象生态诱捕防控技术推广示范。全年在新凡乡卡防村、筒车村、永福镇星海村、大楠镇石堰村和底堡乡龙沱村、高笋乡谷坝村、幸福乡杨柳村、茅坪村、松林村、柏香村实施了6700亩慈竹、绵竹竹象诱捕防治示范,在实施范围内,竹笋上林率平均达到70%,每亩产量增加0.5吨。新凡乡卡防村竹象诱捕防治示范点竹笋上林率达到80%左右,先后有专家、领导、乡村组干部和林农1000多人次参观学习,示范带动效果明显。

今年我县还对全县红椿及红豆杉、桢楠等珍贵树种在全县的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了其分布规律与当前林业政策的关系。

我县是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已初步建设起了包含林业行政、企事业和林竹专业合作社、林场等单位技术骨干人员的林业科技队伍,鼓励乡镇林业技术人员、农村林业技术骨干15人次参与到合作社的生产实践和管理中,不断提高全社会林业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