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完善公司制度建设

完善公司制度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完善公司制度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完善公司制度建设

完善公司制度建设范文第1篇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形成及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进程

独立董事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1940年,美国颁布的《投资公司法》中,就有“至少需要40%的董事由独立人士担任”的规定。1956年,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规定公开上市公司至少必须选任两位外部董事;1977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再次要求美国的每家上市公司“在不迟于1978年6月30以前设立并维持一个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审计委员会(Auchit Committee);这些独立董事不得与管理层有任何会他们作为委员会成员独立判断的关系”。其后美国股票交易所(ASE)亦做了类似的决定。至此,独立董事作为美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成为一种正式制度被确定下来。

英国伦敦几家著名的从事审计和管理规范的机构建立了由艾德里安·凯得伯瑞(CADBURY)爵士为主席的委员会。凯得伯瑞委员会除明确指出董事长和总经理应由二人分任外,特别要求董事会至少要有3名非执行董事,其中的两名必须是独立的。该委员会于 1992年提出了关于上市公司的《最佳经营准则》( Code of Best Practice),建议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构成如下:“董事会中应有足够多的有能力的非执行董事,以保证他们的意见能在董事会的决策中受到充分的重视。”凯得伯瑞准则被伦敦证券交易所吸收到上市规则中,并且融合进了实际的市场操作。可以说,伦敦证券交易所用间接方式要求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包括独立董事。

我国是在1999年首先从境外上市的公司开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1999年3月,国家经贸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动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要求境外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200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有大中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提出“董事会中可以设立非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独立董事”;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了《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标志着独立董事制度步入实施阶段;2002年,中国证监会正式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二、独立董事制度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现状产生的作用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委托——关系,其中股东——经营者和中小股东——大股东的关系最重要,矛盾最突出。建立在博弈论和信息学基础上的现代企业,对委托人和人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内部人控制作了具体研究。用此理论来我国上市公司的制度变革,就会发现其内部人控制的问题非常严重:决策失误,经营管理失控,缺乏有效监督。具体表现为来自大股东利用对公司的控制地位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董事会不可能有效监督和约束经理人;经理人通过董事会来操纵股东大会;监事会的法定职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监事会监督职能极度弱化,甚至一些监事会形同虚设。这个势必使健康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制衡机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显然,增强董事会独立性,公司的成本就会降低,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否则,公司可能被某一或某些利益集团所操纵,从而损害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保证董事会的独立和公正,增强董事会的透明度,完善董事会的职权与结构,已成为企业所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独立董事制度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产生的。

独立董事亦称外部董事或非执行董事,是指代表公司全体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具有完全独立意志的董事会成员。独立董事与公司没有利益联系,都是具有特殊专长的战略经营管理专家,可以独立、公正、客观、地作出有关决策判断。其独立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独立于大股东;二是独立于经营者;三是独立于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独立董事的这种特殊地位和独立性,能对内部董事起着监督和制衡作用,并对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监督和约束公司的决策者和经营者,制约大股东的操纵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小股东乃至整个公司利益起着关键作用。

三、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

(一)独立性问题

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是实施独立董事制度的关键,也是独立董事制度的生命力之所在。否则,独立董事制度只是流于形式。但从上市公司实施的情况来看,其独立性远没有形成。

1.公司所有制性质。由于我国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家或国有法人控股,经营者在政府部门授权下享有经营决策权,有的甚至作为国有股东代表,集经营权与所有权于一身。而行使监督权的国有控股公司经营者或政府官员既不分享经营成果,也不承担对投票后果的责任,难免与企业经营者合谋。在此情况下,独立董事的提议和决策难以贯彻下去,当然也就不能发挥其作用。

2.独立董事的任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目前主要由政府主管部门、董事会或董事长聘任。于是,尽管聘任的独立董事具备相应的资格和条件,但由于其任免权仍掌握在政府主管部门领导或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手中,便失去了其独立性。在独立董事的聘任中,人情董事、名人董事的现象非常严重,使得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知情权和工作时间都得不到保证。

3.独立董事的权力。赋予独立董事独立的权责有利于提高其独立性。为此,《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上市公司除赋予独立董事具有一般董事的职权外,还应赋予独立董事特别职权和独立意见发表权。为强化独立董事的责任意识,应明确独立董事行使特别职权和发表独立意见既是权利,也是义务,独立董事“必须”行使特别职权和发表独立意见。否则便是未能认真履行独立董事职责。

4.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独立董事的存在最终是为了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但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的比例仍较小。全国已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而独立董事仅300多人,这不利于独立董事发挥应有的作用。

5.独立董事的激励。独立董事也存在激励问题。否则,独立董事可能与经营者或大股东合谋,可能缺乏开展工作的积极性等。目前,我国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设计不合理,这也是独立董事未能发挥作用的一个原因。

(二)依据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独立董事制度主要盛行于公司权力属于一元模式、不设监事会的国家,如美国和英国。它们由于受信托法律制度的深远,形成了严格的董事责任,加上发达证券市场外部监督,客观上不需要在股东会下设立与董事会平行的监事会。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董事会任命主要经营者,公司内部没有一个常设的监督机构,由此演变出外部董事对内部董事的监督。

我国与日本相仿,同属二元权力模式,讲求权力制衡和结构对称,三权分立,各司其职,公司机构中已经存在专事监督职能的监事会,如引入独立董事,容易导致功能上的重叠。日本曾在1950年修改商法,监事会只保留事务的监督,将业务监督权赋予了董事会。但结果并不成功,1974年日本再修改商法,恢复了监事会的业务监督权。因此,我国必须将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合理配置到现行的治理框架内,既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效用,又避免与监事会的功能冲突。

(三)公司的现实问题

在市场发达国家,由于存在管理经营绩效评估机构和相当完善的经理人市场,独立董事多由具备专业管理能力和经验的人员担任。在我国,职业经理层和人市场尚未形成,独立董事资质评定机构缺乏,担任独立董事的人员多为经济学或法学学者,往往缺少经营管理经验,对公司经营业务的敏感度也不够,未必能很好地履行职责。另外,向来强调个体服从整体,缺少个性张扬的传统,独立董事一旦进入董事会,极易与内部人员同化,丧失独立性。

日裔美国学者福山把美国、日本、德国归类为高信任度国家,中国则被归类为低信任度国家。事实上,西方各国通过长期的努力,业已形成完整而规范的信用体系。个人信誉度因而成为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主要动力来源,其良好的表现将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声誉,而一旦声誉受损,将直接其未来。在我国,传统的信用关系依赖道德约束而非约束。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新的公共信用还没有形成,导致了严重的信用危机。然而,在公共领域以契约为基础建立诚信关系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独立董事功效的发挥也会受其阻碍。

四、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独立董事的职责和角色定位。

根据我国《公司法》对监事会的组成和职权的规定,首先要避免监事会与独立董事之间权力和职责的重叠和冲突。独立董事职责的设定和角色定位,应考虑在监事会行使监督职能之外的未监督到的地方、独立董事“独立性”所承担的特殊职能和独立董事自身所具有的专长。据此,我国独立董事的职责应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制衡角色,独立董事的首要职责是对控股股东滥用控股权进行制衡,协助董事会维护所有股东利益,尤其是维护公众股东的权益。第二,战略角色,独立董事凭借其特有的专长和技能,为公司长远发展战略提出意见和建议。第三,裁判角色,通过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报酬委员会等机构,来履行提出经理人员候选人、评价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的业绩、提出董事和经理人员的报酬方案及对公司关联交易发表意见等职责。第四,监督角色,独立董事在监督经营者方面也要发挥重要作用,如可以通过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或咨询机构、聘请独立财务顾问,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师事务所;检讨董事会和执行董事的表现,督促其恪尽职守等。

(二)建立独立董事行业自律体系。

1、成立独立董事协会。成立独立董事协会,保障独立董事合法权益,并通过制定内部惩戒措施,规范独立董事执业行为。如制订具体执业准则,明确独立董事执业责任,组织业务培训提高独立董事执业水平,促进职业经理层的建立。另外,由协会对独立董事的资质和经营绩效定期进行评估,提供权威的可行性论证,增强独立董事的行业自律性。

2、建立独立董事事务所。建立独立董事事务所,独立董事以加入事务所的方式执业,把独立董事的人责任转化为法人责任。这样,可以由事务所直接出面对独立董事的行为加以约束,承担相应的损失赔偿责任。独立董事事务所还可以防止独立董事同时在处于竞争关系或有利益冲突的公司之间任职,客观上起到自律的作用。另外,使独立董事职业化,限制独立董事同时任职公司的数量,确保其对公司经营业务和信息的必要了解。

(三)建立和健全独立董事的生成和退出机制

首先对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从法律上予以确认。其次,对已有的和潜在的独立董事人选进行专业培训和,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执业水平,由政府制定独立董事的行为操作规范并发放资格证书。再次,成立全国性或区域性独立董事协会,人员由各行业的专家组成。这些人员进入董事会可以直接由协会推荐,证监会考核认定,上市公司董事提名委员会审核提名,将候选人的资历、背景与公司有无关系等情况予以公布,最后进入股东大会表决程序。为了避免大股东操纵,第一大股东在表决时应予回避。

一个有效的独立董事退出机制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用法规的形式规定独立董事的任职期限。我国已有这方面的规定,独立董事在同一公司任期不得超过两届(即6年),届满退出。二是市场选择。随着独立董事资源稀缺状况的改变,当供求矛盾缓解后,由市场机制来选择独立董事。三是依靠独立董事协会作为民间自律组织。对那些无法履行独立董事职责者,劝其退出;对那些败德的独立董事,应予以惩罚。

(四)建立健全独立董事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1.声誉激励。对独立董事的资质进行考核和认定,发放资格证书,把这一职业看作是具有较高地位的高尚职业;对成绩突出、素质高、职业道德良好的独立董事,可以通过独立董事协会确认为终身独立董事,使他们珍惜自己的声誉和地位;发挥优秀独立董事在独立董事协会中的作用。对被授予终身独立董事者,在独立董事协会中,他们对独立董事的资格认定和推荐具有决定权;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独立董事。

2.报酬激励。目前,我国的独立董事的报酬一般是由津贴和车马费构成,上市公司给独立董事开展工作提供费用的情况并不多,导致独立董事因经费不足而无法有效开展工作。对于股东来说,为了使独立董事的工作独立而负责,应当付给他们较高的报酬,给予独立董事开展工作必要的费用,其数额出股东大会决定。而且,出于独立董事需要具备一定的学识、能力和经验等,为了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中担任独立董事,支付一定的报酬亦是必要的。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公司法均规定了董事有权获取报酬。

3.对独立董事的约束机制。没有尽职尽责、缺乏努力的独立董事,不能获得相应的奖金和津贴及其他回报。同时,对独立董事的败德行为应在上予以制裁并让其承担相应的后果。独立董事协会、证券交易所和中介机构组织对独立董事的操守行为也应提出相应的要求,通过制定一些自律性准则,增加行业自律性和指导性。在未来的独立董事制度框架中,独立董事的生成和约束都应市场化运作,通过潜在的独立董事对在岗的独立董事形成竞争性约束。特别是通过独立董事的退出机制淘汰那些不称职的独立董事。

(五)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机制

1.完善相关的外部监督机制。有人认为,美国公司经营管理层得到了有效的监督,其主要原因在于其完善而发达的外部监督机制,如强制的信息公共制度、股东衍生诉讼、股东证券诉讼、证券交易所的自律规则、公司并购、机构投资者以及对股东诉讼极为有利的风险诉讼机制等等。独立董事的存在只是一个方面,而以上这些在我国都极为欠缺,必须尽快建立。

2.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估体系。有效的评估体系有助于信用意识的培养。一方面,上市公司能够随时了解专业人员的信用状况(资产和负债)和信用记录,拥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人任职的机会将大大减少,同时为寻找适合自身的独立董事提供了有效渠道,防范了风险;更重要的是,独立董事在公司中的所作所为将被准确地记人信用档案,不守信的独立董事一旦发生非法获益或严重失职行为,将给自己留下不良信用的烙印,一直伴随其以后的执业经历并直接其未来。在为了获益所支付的成本远远大于非法收益的情况下,独立董事将能更好地履行职责。

3.增强独立董事的市场透明度。对于规模庞大的上市公司而言,大部分股东了解公司的状况主要是通过公开披露的信息,其中当然也应包括独立董事的信息。股东有权利也有必要知道独立董事的状况,以便了解其利益与自身利益是否冲突,另外,这些信息也将帮助上市公司的股东判断独立董事是否能够独立有效地对公司的运作进行监控。就信息所涉及的而言,可以美国的做法,主要就以下事项进行披露:一是有关独立董事的基本信息,二是独立董事是否持有公司股份,三是未来可能引起利益冲突的信息。

独立董事制度能否在上市公司真正发挥作用,还有赖于其他相关制度的完善程度,如监事会制度,证监会监督机制,投资者的参与等等,但只要合理地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无疑对完善公司监督机制,客观上促进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朝着良性的轨道具有真正的价值。

[1]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和委托关系[J].,1996(9).

[2]青木昌彦,钱颖一.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人控制和银行的作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3]张开平.英美公司董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4]林凌,常诚.独立董事制度研究[J].证券市场报,2000(9),

[5]喻猛国.独立董事制度缺陷[J].经济与经济管理,2001(9).

完善公司制度建设范文第2篇

一、制度建设必须注意系统性、完整性,并突出重点

公司制度建设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每项制度又包含具体完整的内容,各制度起草小组在制订制度过程中,要根据公司管理需要和轻重缓急突出各阶段的建设重点及制度本身的重点,注意制度与制度之间的系统性、关联性。比如,物品管理规定,涉及办公用品、各类低值易耗品、各类办公家俱、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其重点应该突出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制订时要与采购、预算管理、会计政策等制度关联,车辆管理规定、计算机网络硬件管理规定等在制订时要与物品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统一。

可能存在的误区:内容面面俱到,但重点不突出;制订时就制度而制度,孤立存在,不考虑关联制度,或矛盾或重复。

二、制度应具可操作性,粗细适度,简单有效

制订的制度需要通过推行来规范管理,如果制度本身不具有可操作性,那么制度就仅仅成为摆设和累赘。制度的表述或表现形式与操作性有很大的关系,为了提高制度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制订的制度要有粗有细,粗的地方符合原则性管理要求,细的地方则符合操作性管理要求。基本管理制度的条款尽量是原则性的;具体管理规定、办法、细则、流程等要细化到可具体操作。同一项制度的不同条款也可有粗有细,原则性条款尽量概况,操作性条款在不影响功能及操作情况下尽量精简。 另外,一项具体制度是采用规定形式还是流程形式,或者两者兼有,或规定中附带流程,我认为应该看哪个形式既便于执行,又简单有效。如果规定更简单且可操作的,就不再制订另外的流程。如果规定不直观,可附带流程。如果流程本身很复杂,条件判断框等过多,可通过规定来明确。如果两者内容相差不多,只取其一。

可能存在的误区:制度或条款过原则或过细;同一管理事项的规定与流程内容相差无几。

三、制度建设要切合实际,适当超前

制订制度要从企业实际出发,要切合企业实际,切不可照搬或网上下载后略改完事。这就需要事先进行周密调研,要考虑现有的做法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要宽严适度、逐步提高,并考虑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和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但不宜过超前。如果制订制度有难点或不够成熟,可先试行,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不断完善。如果相关管理事项过超前,没有相关制度或做法可借鉴,可在工作中边总结,边以备忘录形式记录有关做法,待条件成熟时再行制定。

可能存在的误区:制度与现实脱节,或过于超前,即使制定了,也得不到有效执行。

四、要注重制度的推行、检查、评估

完善公司制度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会计核算 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有企业市场化和股份制改造的进程不断推进,大型的国有集团企业开始涌现出来,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能力。对于大型国有集团企业来说,管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是一般企业不可比拟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会计核算管理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加强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既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报告的质量,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又有利于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简介

1、加强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原因

会计核算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于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等进行记录,考核等来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和战略发展计划能够得以完成的一种工作方式。我国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主要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分散核算的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具有非常多的弊端。分散核算使得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自由权太大,财务部门难以有效掌握整个企业完整的会计信息;各个部门的会计核算的标准和模式不统一,造成在合并报表的时候难度比较大,信息和数据比较难以处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国有企业必须不断加强会计核算管理,通过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等先进的会计核算模式来提高会计核算管理的效率,从而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2、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实现途径

国有企业加强会计核算管理,主要是通过先进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借助会计信息系统来实现和完成。首先,国有企业要不断改革现有的国有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利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来提高会计核算管理的效率。尤其是大型的国有企业,要设立专门的会计核算中心,将下属的各个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统一纳入到集团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管理。会计集中核算,实质上就是核算中心承担了各个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实现了子单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分离。例如,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就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模式,其各地的子公司需要定期将原始凭证传送给总部,并由总部的会计核算中心来统一进行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其次,国有企业要引入先进的会计信息系统来进行会计核算管理。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借助大型的会计管理软件,将国有企业所有部门的会计和账务体系汇总到系统中来,所有部门可以实施远程登录,在线操作,部门的账务信息可以由系统进行数据搜集和账务生成,并及时地将信息汇总,实现数据的有机贯通。通过信息化的会计核算管理,国有企业可以对内部各个部门的会计凭证、账簿等信息进行查看,及时掌握各个部门的经营管理情况,并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

二、国有企业加强会计核算管理的意义

1、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进程,完善企业现代公司制度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和现代公司制度建设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会计核算管理是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通过会计核算管理,国有企业能够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为企业市场化改革和现代公司制度建设奠定良好的财务基础。另外,加强会计核算管理,国有企业可以逐渐将企业的会计财务体系与国际接轨,不断提高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的效率,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全球化竞争能力。

2、提高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效率

加强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可以提高企业总体和各个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首先,通过先进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国有企业可以将各个部门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进行集中的管理和控制,各个部门的会计工作处于财务部门的全面掌握和控制之下,提高了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其次,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各种口径的财务报表能够根据汇总的信息自动生成,信息汇总的速度提高了很多,减少了各个单位数据上报的负担。各个部门的会计核算模式和口径能够得以统一,部门之间的会计信息数据能够及时地进行共享,各级合并报表数据能够及时地呈现出来,为开展信息加工和决策提供了支撑。

3、有利于国有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国有企业加强会计核算管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加强会计核算管理,企业可以提高对于各个部门的控制能力,并强化企业对于资金使用情况的监控和管理,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创造良好的会计内部环境。通过会计核算管理的加强,国有企业可以将各个部门的预算工作全面的纳入到总的预算系统中来,各个部门的经营管理成本、资金使用、资金管理等得到了很好的监控。例如,国家电网集团就将全面预算纳入到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中来,将部门成本、工程项目核算等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提高了企业的预算控制能力。中石油集团实行的预算管理系统,在每年的年初根据各个单位的预算情况设置预算警戒线,一旦费用超过警戒线,系统将自动拒绝报销。这种系统很好地控制了集团公司各个单位的成本,提高了公司的预算控制能力。

三、加强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对策

1、转变企业的会计核算理念,利用先进的会计核算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对于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集团公司要转变会计核算观念,积极地利用新的会计核算办法,为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提供保障。随着新的会计准则的不断实施,会计核算已经逐渐转变为以历史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为主导,这为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提供了条件。例如,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在特定的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或者重置成本为资产计价的方案,如期末可以对于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计价方法,长期股权投资可以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核算的方法等,这些都缩小了财务管理价值和会计核算价值的差距,为企业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提供了便利。因此,国有企业需要转变会计核算的观念,积极利用新的会计知识和方法,不断加强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

2、加强国有企业现代公司制度建设,为会计核算管理奠定制度基础

随着国有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活动,企业必须完善内部的机构和部门的设置,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加强现代公司制度建设,为会计核算管理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首先,国有企业要明晰公司的性质和地位,要以市场化作为指导,通过现代企业制度对公司的结构进行改革和完善。促进企业股权多元化,积极引入外部投资者,改善企业的股权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的活力,提高其经营管理的效率。通过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会计核算管理创造良好的组织和制度环境。

3、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防止违规操作等行为发生

国有企业要重视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防止违规操作等行为发生。国有企业要加强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会计核算体系,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包括会计核算制度、员工责任制度、凭证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来规范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管理。国有企业需要不断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企业的会计人员除了需要精通会计财务,还需要对于企业的整体经营发展状况有着大致的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的基本知识和情况,将会计核算工作同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次,要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各个单位之间会计人员的配合和协调,培养综合素质强,业务能力突出的会计业务人员。要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建设,防止违规操作等行为的发生。

4、引入先进的会计信息系统,提高会计核算管理的效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市场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市场的信息瞬息万变,现代企业的管理需要建立在对于信息资源的掌握和利用的基础上。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的信息量非常巨大,会计核算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也非常高,因此,企业需要引入先进的会计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的现代管理能力。例如,中国船舶集团就引进先进的ERP系统,将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把生产、销售、经营的相关因素同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数据的搜集、管理以及分析的效率,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高了企业的现代管理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有企业要重视新形势下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不断地强化和改进会计核算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许国平:论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主管部门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1(1).

完善公司制度建设范文第4篇

目前我国很多公司在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为了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顺利,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完善企业此案无会计制度。本文主要以房地产企业为典型案例,对房地产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做出具体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完善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财务会计;制度建设;会计制度

企业发展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的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房地产产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比例,要不断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使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下去,也可以在另一方面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全面的发展下去。

一、房地产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财务会计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现阶段我国许多的房地产企业已经建立了财务会计管理的先关制度,但是却没有以此为基础建立风险控制管理机制。一些公司针对企业财务方面出现的风险的时候,会进行一些控制管理,但是大多都是一些短时间的控制管理目标,并没有制定长期的发展目标。而公司制定的相关的财务控制制度,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阻碍作用,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无法获得真实的信息。

(二)企业会计要素划分不够合理

我国企业单位按照会计准则进行具体的划分,会计要素可以划分为资产、负债、收入等具体的几个部分。根据规定的要求,在具体的准则中净资产就是将总资产减去负债而得到的部分,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会计要素的具体性质。而全部资产减去负债之后,所得到的资金也没有被清晰的体现出来,不够直观。除此之外,企业的会计科目表中的结余科目和净资产的要素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样一来,科目表中的要素名称和科目明名称也就没有什么关联。

(三)公司的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有待提高

有关于企业的会计信息一定要保证其真实、可靠,但是又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财务的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会造成影响,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也会对其造成影响,甚至企业的领导是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对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国很多的房地产公司收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使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不能得到提高,一直才处于低水平的阶段,限制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促进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会计核算基础要以责权发生制为核心

责权发生制主要针对的是收入和支出的相关费用,在交易发生的时候,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而会计期间实现的数额,可以由收入进行具体的反映,对会计期间已经消耗的货物,由具体的费用进行反映。责权发生制针对会计主体的具体的运营成绩和受托责任,向使用者综合的、全面的提供资源,对主体的财务状况和变动的具体情况也会给予合理的评价,对公司的业务收支和结余情况、职工工资、所需要承担的借贷款利息、资金运动等情况具体准确的反映出来,使企业的成本核算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也具备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二)惬意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设环境要不断得到优化

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关键就是会计控制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管理工作的效率问题起着直接的影响。我国现阶段对于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的重视不够,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国房地产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会计控制制度。企业如果想提高财务管理的效果,就要在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建设方面不断加强。而在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设环境进行优化,使企业财务会计的建设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设置与此相关的基建报表

在一些企业的会计报表中,对于待摊投资明细表和基建投资表都要适当的进行增设,在事业单位报表中要具体的设立,针对使用者,为其提供系统的、全面的、完整性的会计报表的详细资料,这样一来,企业建设的具体的收支情况就可以比较详细的表现出来。

(四)对于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和监督要不断加强

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固定资产的清查制度,无论是账目与账目之间,还是账目和实物之间,都要相互符合。企业财会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要不断进行提高,每个财会人员都要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在工作的时候其工作态度要不断进行端正,和企业的资产部门之间的沟通要不断得到加强,出现什么情况要及时和资产部门进行核对。除此之外,针对固定资产,可以建立具体的盘点制度,可以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比较彻底的盘点和清查,及时将其中存在的不易被发现的问题找出来,并及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

(五)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控制管理体系

房地产行业可以这么快速的发展,主要依附其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我国现阶段房地产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还是不够完善,企业要想持续的发展下去,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完善,使财务会计的相关制度可以不断完善,促进企业财务的管理工作顺利的进行下去。以会计法和会计工作的相关准则为基础,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可以更好的对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完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主要以房地产企业为典型案例,对其财务会计制度建设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当前的一些政策和发展策略,对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建设问题做出相关的阐述,促进我国企业可以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燕.以财务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推进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水平——X工业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实践与启示[J].中国市场,2015,20:151-152

[2]张洪军.完善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考评制度推进诚信建设关于淄博市开展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考核评定工作的调研报告[J].齐鲁珠坛,2014,01:11-14

完善公司制度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董事会;逻辑;国际比较;问题;对策

国有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金融危机之后,国有企业逆势扩张,引发了“国进民退”热议,但是无论将来国有企业将在国民经济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国有企业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即使将来出现“国退民进”的情况,当前对于国有企业的良好治理仍是为将来各种发展趋向做好准备,所必不可缺少的。所以当前加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是国有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董事会制度建设作为公司治理的重点,又是国有企业迈向现代化企业的关键一步。本文所讨论的国有企业主要是已经实行和准备实行现在现代企业公司制管理的国有企业,一般包括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包括以少数股权控股),国有企业的公司制该走决定着国有企业将进行国有企业董事会制度建设作为公司治理的重点。

一、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逻辑

国有企业董事治理得益于于私有制企业董事会制度的发展。董事会是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西方的私有制企业在公司治理上取得成功后,这种公司治理模式就自然而然的被其他性质的企业和部门所模仿、学习和使用。国有企业建立董事会制度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学习先进企业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一种模仿和学习;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之所以要进行公司制改造和建立董事会制度主要是由于国家或国家资产管理部门和经理层之间的委托关系带来监督管理失效,进而通过建立董事会制度,来代表出资人行使决策和监督的职能。虽然国有股权不存在分散的问题(从本质上讲),但是国有企业董事会诞生同样是由于出资人对于企业的监督管理成本过高,进而促使董事会的诞生。

但是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制度与一般的董事会制度具有一定的差别。从委托关系上来看,国有企业的委托结构更为复杂和不同。第一点不同是在国有企业中,存在额外两级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委托关系。第一级是国有资本的最终所有者是全民所有,国家和全民之间具有委托关系;第二级是国家通过成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职责,国家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之间具有委托关系。第二点不同是从股权结构上看,国有企业的股权并不分散,即使其产权归属于不同的国有企业,但最股权往往还是统一到国家和全民所有,所以国有企业董事会的诞生并不是像一般企业那样是由于股权分散使然。第三点不同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代表缺乏普通股东,由于具有股份收益权所具有的天然的逐利性,进而引致的积极监督董事会或通过用脚投票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同样不具有国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天然的缺乏一般股东所具有的特性,所以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天然的比一般的私有化公司的公司治理更加复杂和困难,往往更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国有企业董事会模式的国际比较

各国政治经济、法律体系、历史沿革等差异演化出不同的市场结构、产权约定规范等,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在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下,作为公司治理的重点的董事会制度也具有不同的特点。董事会制度类型主要包括:单层董事会制度、双层董事会制度以及业务网络模式等。

(1)单层董事会制度。即外部控制治理模式,相对应的董事会模式是单层董事会。单层董事会制度由股东会和董事会两层构成,其中董事会由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组成。(2)双层董事会制度。双层董事会制度是与公司内部治理模式相对应的董事会制度之一,双层制董事会建立在“共同决定”原则基础上,其主要由股东会、具有决策和监督功能董事会和具有执行功能的董事会三层构成。这种董事会是社会导向型,其典型的代表是德国。(3)业务网络模式。业务网络模式的主要代表是日本,它的构成有股东会,并列的两个董事会:监督董事会和执行董事会。其特点是公司之间通过内部交易、交叉持股和关联董事任职等形式形成非正式的网络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伴随着股权的交织而产生的,公司董事会主要发挥形式化作用,主要决策和执行权力集中在主席、CEO和代表董事手中。

对于国有企业董事会制度的国际比较,以往的研究侧重于董事会的职责、规模、董事独立性、委员会设置及董事会议等方面。本文引用这三种类型的国企企业可以采用的董事制度,主要用来比较不同董事会治理中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形成差异,以及我国国有企业董事治理可以对比和借鉴之处。单层董事会制度主要依赖于完善的外部市场和内部董事会独立性的建设。英美等采用单层董事会制度的国家具有开放的、完善的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同时注重董事会内部委员会和董事的独立性,以此来形成对于委托关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德国、日本等采用双层董事会制度和业务网络模式董事会制度的国家主要通过内部资本市场和董事会的内部管理来加强对于国有企业经理人的激励和约束。

三、我国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典型问题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绩效水平较低、管理效率较差。公司制改造无疑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良方,但在公司制改造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董事会制度的建立存在诸多问题,并未形成真正有效的董事会治理模式。

对于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中存在问题,董志强(2008)认为,我国国有企业董事会制度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管理层得道德风险,董事会监督无效和监事会处于“被绑架”状态。徐炜(2007)认为我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1)董事会中各方对董事会决策、经理层执行的片面理解;(2)董事会中,董事会职权未到位;(3)董事会中内部董事的设置不够合理、外部董事人选来派较为单一。郑谦(2008)认为国有企业在董事会治理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1)董事会的组成问题,中国企业大量存在“资本治商”的现象;(2)董事会的管理机制问题,董事会对董事和经理人的选任、解聘和激励做得很不完善,缺乏专门委员会对董事进行有效的考核;(3)董事会的运转机制问题中国企业的董事会普遍缺乏效率,并时常出现违规运作、信息披露失真等运转失灵或失误现象。

结合国内部分学者的观点及上一部分对于董事会制度的国际比较,本文认为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我国国有企业中行政干预和公司化管理并存,行政化干预使得公司化难以彻底实现,当行政过度干预后,董事会形同虚设;二是我国国有企业董事会内部治理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这主要体现在董事的来源和独立性;三是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董事)市场、产品市场和控制权市场不成熟,使得国有企业董事会制度缺乏良好的运转环境。

四、对策与建议

对于上文的三个问题我们从我国企业董事会治理逻辑上出发,结合国际比较的经验和结果,提出以下对策:对于第一个问题,如何减少政府的行政干涉,增加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是国有企业首要要解决的问题。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中行政干涉导致国有企业很难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党委在国有企业中一直扮演重要又尴尬的角色,在对北京部分国有企业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国有企业对于人事、战略等重要决策往往都要先经过党委会同意,再进入董事会讨论的程序,而且在部分企业中党委会往往具有更高的决策和监督权力。也有学者认为这与国有企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能源安全等原因有关,党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不否认部分涉及能源、军事、航天等国有企业的特殊性,但国有企业也大量存在于零售、交通运输、食品、机械等竞争性行业中,所以对于国有企业应该进行分类管理。

对于后两个问题,本文认为同时加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是关键。这是再浅显不过众人皆知的答案,但需要深入挖掘。一个完善的公司董事会治理模式同时需要来自内部和外部激励与约束机制。英美等国家的单层董事会制度从形式看比较单一,但仅通过完善的外部控制权和经理人市场和加强董事、董事会委员会的独立性就是的其企业在公司治理水平处于领先水平。所以加强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的外部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是我国董事会制度长期发展的目标。前面已经谈到分类管理的问题,当一般竞争性国有企业出现经营不善时,可以开放的自由的通过控制权市场更换股东或者通过经理人市场更换董事和经理层才能真正的形成一套完善的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模式。

当企业缺乏外部市场的激励和约束时,加强内部管理就成了唯一的手段,但往往也是效果欠佳。考虑到我国国有企业数量众多,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完全有能力在国有产权内部实现一个内部的控制权和经理层市场。此处内部市场的界定在于国有产权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通过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或相关部门的主导,形成一个国有企业间的控制权和经理层市场,以此来替代外部市场对内部治理发挥促进作用。在一段时期内甚至可以考虑引入优良的私有资本来替代外部市场的作用,但同时要注意私有资本利用国有资本垄断优势、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我国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首要要解决的问题是去行政化,但同时需要考虑国有企业分类管理的问题。而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的去行政化要求国有企业通过有效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完善激励和激励机制从而替代以往的行政化干预。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治理形式完善,但未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内部治理上需要在董事会成员和委员会的专业素质和独立性上做努力,同时具备了完善的外部治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部治理。我国国有企业的外部治理从长远来看需要依靠建立完善的人力、控制权和产品市场来实现,但考虑到国有企业的分类管理和渐进式改革的要求,在当前通过建立内部的控制权和人力市场,来替代外部市场,未免不是一种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的突破路径。

参考文献

[1]李维安.公司制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第一版

[2]李维安.如何构造适合国情的公司治理监督机制[J].财经科学.2002(2)

[3]高闯等.公司治理:原理与前沿问题[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5)第一版

[4]董志强.公司治理的逻辑与国有企业董事会改革[J].董事会.2008(4)

[5]徐炜.论我国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制度建设[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