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职教学方法

高职教学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职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职教学方法

高职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学方法 教育教学改革

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有了新的变化。从教学方法的角度看,要适应21世纪初高职人才的新变化,需要变革传统的高职教学方法。我国在高职教育举办的早期,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更多的是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职业岗位技能,这种职业岗位技能很大程度上是狭义方面的,与这一培养目标相适应,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理论教学采取的教学方法大多是灌输式的讲授法,实践教学大多采用演示法、示范法、训练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及教学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日渐重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也发生了变化,由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转变为“理论够用”,由狭义的职业岗位技能训练转化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这种变化,使得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发生了变化,理论教学由灌输式的讲授法转向启发式的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教学由演示法、验证法转向设计性实验的探究法,实训教学由观摩法、训练法转为模拟法、仿真实验法,等等。

通过对高职教学的实践与调查,我认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尝试。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一词源于医学,它是指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及处理方法进行的客观描述。它是通过对某个具体“案例”的描述,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可针对某些观点或某一定论,设计一些典型的、疑难的、有争议的案例,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分析讨论、推理,提出解决方案,这种讨论有时是热烈的、尖锐的,信息资料是多重的,答案是多元的。教师在其中进行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可以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变消极地接受知识为主动接受知识,大大提高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课程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形式,如法律、商务礼仪、贸易洽谈、财务会计、酒店管理等,案例教学关键在于案例的设计,既要来自社会实践,又要具有针对性、知识性和可操作性。那种与教学内容挨不着边的,或是无法定论的案例应该尽量避免。案例教学还有一种方法是由教师提出一些课题让学生自己去收集并设计案例进行交流。如在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应聘,怎样解决商场与顾客的矛盾,怎样解决合同纠纷,如何认识违法行为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搞社会调查,到图书馆收集资料,设计案例,提出解决方法,然后写出来相互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经过一番实战训练,能深化教学内容,促进理论联系实际,牢固地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知识要点选择和确定专题,然后形成某种假设,让学生或者通过调查,或者通过文献整理,或者通过实验去验证或假设,然后把研究的过程和得到的数据写成报告,如有可能或需要的话,提出某种意见、建议供政府部门或有关人员参考采纳。研究性教学是开放的,问题可以是教材内容的拓展或延伸,也可以是社会现象和专业技术的探索:可以是纯思辩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类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学生为了完成课题,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必须查找资料,调动综合各种知识,添加没有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论证,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在研究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自主性、探讨性学习活动,教师起着指导作用,这样的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教师应对课题所涉及的相关领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各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力图获得比学生更为丰富详尽的材料,这样才能对课题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怎样收集有关资料,怎样做实验和怎样统计整理。教师备课的出发点也不应仅局限于教材,而应考虑如何给学生提供帮助和解决问题,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教育应大力提倡研究性教学法。

三、实践教学法

在实践性教学法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各种综合性的实验与实习项目,把自己的思想和经验设计成实验方案。在课程实验、毕业设计、校外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上,首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预测实验结果,考虑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并确定主要因素,然后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加以控制和辅导,必要时加以强化训练,最后评价学生实验结果,并提出改进方案。很多现代的应用技术不是在我们用眼睛能直接观察到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很多学校不惜花巨资建立现代化的实验室或设计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现代应用技术的适应能力,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成为“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或律师等,既能教授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技能,在教学中能够给学生直接的生产技术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之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四、情景模拟法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景模拟法就是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直观的教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指导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角色,使教学触及学生情绪和精神领域,从而把学习变成学生主动的精神需要,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强化相关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等,使学生迅速掌握某种专业知识和某些特殊能力,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快地适应工作和适应社会。情景模拟是技术实施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和掌握实施技术的重要背景设置,情景模拟过程的内容与课题相对应,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情景模拟过程。通过情景模拟过程让学生参与进来,从实施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其提出处理各种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提供的各种技术资料和设施去完成任务。其重要性在于这一过程的真实性、具体性,虽然完成任务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思考问题,提出思路和方法。尽管提供的情景模拟背景会因实施不齐全和费用昂贵而有所简化,但通过这一过程可极大地缩短学生与现实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学生自主处理问题的自信心。情景模拟还要求教学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它包括教学过程向课堂以外开放,情景模拟设施在时间上全天开放,在组织形式上向班级和个体开放,在考核方式上由单纯的书面考核向过程的结果开放,在学习方法上由教师单向传授向双向、交流互动方式开放,等等。

五、自学指导法

自学指导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教材和参考资料,进行实验,并通过思考和研究而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忍耐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不足之处在于该方法对于缺乏责任心和独立性差的学生不适用,甚至造成负面影响。自学指导法主要是发挥学生自身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因此,在自学指导中,教师的作用表面上似乎相对降低,但是它对于能否完成教学任务至关重要。教师在采用词法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在学生自学前,综述相关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明学习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能够达到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学习特点,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时和学生讨论,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帮助他们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防止学生在遇到困难不能克服而产生厌学心理。

六、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里,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它应该满足以下条件:该工作过程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它一般分为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运用五个阶段。

高职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职业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改革这一问题,显得尤为迫切。据了解,不少教师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的讲授为主,通过讨论、习题、实验、实习等辅助教学。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的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单向灌输给学生,而不考虑学生是否接受,这样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个别好的学生被动地记课堂笔记,其余的学生玩手机游戏甚至索性旷课。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教师方面和学生方面。就教师而言,教师在上课时存在授课思路不清晰、语言难懂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缺少互动和交流、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学生也不认识自己的任课老师,使因材施教和因人制宜成为空谈。就学生而言,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底子薄、基础差、素质低、接受能力慢,这是导致教师上课一言堂的另一原因。职业院校生源质量不高是不争的事实,故我们只能从教师入手,努力寻找有效的教法。鉴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在理论基础、知识积累沉淀,以及生源整体素质方面与高等院校学生的不可比性,高职教育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加强课堂的互动交流环节,使课内外实训有机的结合。我们在贯彻“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很多教师在这方便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例如:问题式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相关背景材料,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中得出结论,教师在进行总结给出正确的答案。模块式教学法:职业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同一专业不同课程之间很可能出现重合的内容,教师应根据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实际工作的需要,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将课程内容按照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知识、技能,整合成若干模块,避免相同内容在不同课程中重复讲述。案例式教学:教师提出一些案例和问题,然后逐一追索,让学生参与、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去推演和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体会自己发现真理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这些方法总的精神就是要调动学生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发散学生思维,将被动授课变为学生主动学习。

二、教学方法改革——重在“互动”

无论采用什么方式的教学法,我们都要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互动性,作为建构主义理论的先驱,皮亚杰认为在教学中我们要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属于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学习属于主动积极的不断建构认知与知识结构的过程。在高职教育中我们要反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营造积极主动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以及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强烈渴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须知坐在教室被动听课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多少东西。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做到“以师带徒,操作示范,及时消化,重在实用”;而且还应适时“示范、实训、指导、点评”。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对专业知识巧妙穿插;运用典型实例传授知识,使学生能在老师的示范操作中掌握技能。那么,教师如何能做到上述要求呢?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学问,而且还要多从学生角度着想。什么是“有学问”?就是对所教课程的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有很高的造诣。仅仅“懂得”,真正“懂得”都还远远不够。要真懂,需对它有过一番研究,有过亲身体验,故“有学问”可解释为“真知、真信、真行”。真知是真懂得,真信是自己确信其真理无疑,真行是教师能根据知识和要领进行实践操作,能操作且善操作。职业院校学校生源基础参差不齐,理论知识基础差,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归纳、总结,无法形成对知识的积累和沉淀。他们对对知识结构系统化的接受能力差,但乐于实际动手操作。所以,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教学中只要将基本理论知识讲授清楚即可,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教师教学中需努力做到将认识与实践相结合,遵循“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认识规律,坚持“从实训到实习,再到理论”的教学组织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为目标,以素质为基础,以实用为导向,强化实践性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教会学生一技之长。当然,从学生个人方面出发是不全面的,作为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角度是国家、社会、家庭,这样才能“从学生角度着想”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教师要有学问”,“多从学生角度着想”,它点破了课堂教学的真谛。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时候,首要条件是自身要有真才实学;然后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要有责任心。这里没有“方法”二字,实际却完整的体现方法的根本。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而学生的主动参与良性互动也让好的教学方法有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改革——旨在“教无定法,教有定规”

高职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管理模式 研究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管理者来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是最终的目的,而检验这一目的的手段就是学生将来的就业率。为了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将来适应一线的工作,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教学管理,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而每一个高职院校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管理,要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前的时浮

一.高职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模式

1.构建灵活的管理制度

高职教育区别于一般的大学教育,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更加多元化。很多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找工作,因此没有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只是在完成一项任务。针对这种学生管理者要及时进行沟通,发现他们真正的优点和长处,及时帮助他们进行专业的转换和就业规划的调整。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思维更加活跃,相对于在学校学习他们更愿意进行自主创业,针对这种情况,管理者也要给予支持,同意他们延迟毕业时间,如果创业成功也可以尽早毕业。因为,相对于在学校学习知识,他们更需要的是实践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让他们尽早进入社会锻炼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学校要适当的支持,但不是无条件放宽政策,如果创业失败,还是要安心回学校学习。

2.完善学分制

学分制是根据学生完成的教学任务数量进行打分的机制。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可以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学分制一般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课程的安排是根据学生的专业而定的,是学校统一安排的,选修课的课程安排是根据学生自主爱好而定的,是学生自己选择的。现在让学生自行安排所有课程,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那么就会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3.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都是学校安排的,自主进行选择的机会很少。而每个学生的特质不同,时间安排不同,对学习的需求标准也不同,但是进行自主选择的机会很少。就某一学科而言,学生可能会因为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方式而失去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学习效率。相反如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进行多一点的选择,那么学生接受课程的频率和效率都会加强。

4.专业开发与设置

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以市场需求为基准,首先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市场对人才方面需求的变化。比如说现在的热门专业,会计和电子商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还有就是电子商务人才,作为信息时代的高新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针对这种热门产业管理者要加大专业设置,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同时,在设置专业时要有自己的特色,现在热门专业存在于很多高职院校,所以只有做得有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

二.教师加强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掌握着绝对的教学权威,教师的教学方式就是灌输式教学,教师只是单纯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这种目的性不明确的教学和管理,将会影响学生的能力的发展。

1.教学引导应遵循的原则

在对学生的教学引导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课堂教研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学问题,要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

2.教学引导的设计方案

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对学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比如说课堂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在了解之后,就可以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高职教育相对于初中和高中的学习,有一定的自由行和选择性,因为学生除了上课时间,还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做。因此,如果学生能提前了解课程的内容,就可以有选择的进行上课,这样对学生和教师来讲都比较合理,有利于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其次,导学的重点是课程的内容。教师要对导学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在内容设置之后要有一定的习题安排和思考问题。习题的设置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检验,由于学生数量较多,教师不可能完全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课堂练习,以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找到教学侧重点。而问题的设置锻炼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不能完全依赖于教师进行学习,要有自己的想法,要独立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在导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留下课堂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再次,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对于重点难点教师要花多一点的时间进行讲解,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教师要适当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者是教师简单带过,没必要花费同等的时间去讲解,浪费课堂时间。如果有个别同学不理解,可以单独与教师进行交流。但是课堂上,还是要以大多数学生的利益为重。

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传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学生对教师产生的依赖性,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减轻的。因此,在进行导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案供学生选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要适当放手,不要害怕学生犯错,要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并逐渐适应自主学习的过程。

三.引导学生学习的手段

1.讨论启发

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的机会太少,学生没有自我发挥的空间。课堂上教师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学生也没有思考的机会。因此,教师应该适当把课堂还给学生,毕竟学生也是课堂的主体,应该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把问题留给学生去讨论,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通过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2.提问启发

害怕提问是学生的通病,无论是小学生,还是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害怕被提问。因为提问具有随机性,不仅是问题的随机性,还有就是人员的随机性,教师不会提前告诉提问的内容和人员,因此,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没有认真听讲,就会回答不上来教师的提问,造成尴尬的局面。所以,适当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3.实践启发

理论是教学的基础,实践是对理论的检验。高职教育的学生将来有很大可能在一线进行就业。因此,对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适当引入案例进行教学,或者要增加学生的实践教学,要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丰富的社会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将来的就业。实践过程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了解自己的不足,教师也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今后的教学有积极意义。

4.案例启发

案例教学使学生在接触具体事例的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辅导教学中有目的的布置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教师的教学要基于课本,但是不能依赖于课本,要进行适度的扩展,要培养学生全面、综合、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发展空间。

5.联想启发

联想启发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一件事情联想到与之有关的其他事,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比如说,学科之间的联想,在讲地理知识时可以想到在此地发生的历史事件。联想启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

6.直观启发

高职教育的学生大多学习的是技术,技术就会涉及很多教学器材。但由于经费、空间的限制。很多器材学生只是听说过,是在教师的描述下进行的了解,并没有真正的见过。因此,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新的教学要求下,教师要尽量多的给学生进行直观的教学展示,给学生创造实际操作的机会。直观启发教育可以让W生加深对教学的印象,效果更佳理想。

7.解析式启发

对高职学生而言,就业是最终的学习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按照书本进行知识的讲解,很多时候书面语言过于复杂,会把原本简单的知识复杂化,因此,解析式教学是很好地教学手段,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将书面的知识简单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方便。或者教师亲自进行实践演练,一边操作一边解说,效果更佳理想。

四.结语

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关系到最终的教学结果,在不断地教学过程中,管理者要进行合理的创新和改进,不断吸取优秀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手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研究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手段。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多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多参与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葛伟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研究与探索――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J].中国教育学刊,2016,(08):130.

[2]崔海颖.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改进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3]李奇颖.高职教育西班牙语教学管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3.

[4]鲍建成.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3,(06):144-145.

[5]张秋玲.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历史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03):179-180.

[6]刘进.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93-94.

[7]余少英.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改革的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35-38.

高职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双证制;高职教育;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的专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高职院校已普遍实施了“双证书”制度(即“双证制”)。

“双证制”的实施对高职教师提出了诸如职业鉴定能力、企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指导能力等新的要求,要求教师通过专业教学,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和练就实践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如果高职教师还是用“老皇历”看待今天的高职专业教学,还是以“教书匠”站在今天的高职专业讲台,那就很难达到“双证制”所要求的培养目标。因此,如何科学地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是值得高职教师去思考、去研究的新课题。

一、明确“双证制”的内涵和必要性

“双证制”,简单地说就是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实行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的制度。其目的是在专业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原则下,大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学历文凭证书是指一个人在国民教育系列中所接受的某一层次教育的证明,表明持有者的受教育程度,在职业教育中,它是文化程度和职业能力水平的标志,即“学”过什么。职业资格证书是指国家按照一定的职业规格和标准,对劳动者从事某项职业的学识、技术和能力作出考核和评价后的认定,是一种工作能力的证明,表明持有者能“做”什么。[1]

学历文凭证书强调的是专业理论,职业资格证书突出的是实践技能。两者都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

实行“双证制”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高职教育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机遇。[2]它的实施必将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领会教学方法的内涵、种类和选用依据

据调研,高职的专业教师有60%以上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其“师范性”素质偏低。因此,深刻领会教学方法的内涵、种类和选用依据是教师正确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础。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师生协调活动的方法体系,是教师“教”的方式、手段与学生“学”的方式、手段的总和,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是两者的有机统一。[3]高职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如下三大类:[4]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等。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要素作业复合法、模拟作业法、真实作业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顶岗实习法、实验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教学方法的实质就是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它们的整体功能和作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征、教师素质、教学环境等就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必须考虑的基本依据。

(一)依教学目标而选择

教学目标一般包括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这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又分为若干个层次。实现不同领域或层次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如果教学目标强调知识的接受,则可相应注重采取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如果以学生掌握动作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则可采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二)依教学内容而选择

首先,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有着明显的差异。高职的工科(如数控、模具、汽修等)和文科(如财经、物流、外语等)在知识要求、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教学目标要求都不尽相同。专业性质及其教学内容制约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其次,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同一课程的不同模块或项目等,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的要求也是不相同的,同样要求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其相适应。这就要求教师应把握各种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能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需要,选择所相应的教学方法。

(三)依学生特征而选择

学生特征主要是指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学习动机状态、年龄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认知方式和学习习惯等因素。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特征与教学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到学生特征的制约。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某一种或某几种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可能有很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能科学而准确地分析学生的特征,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形成能力的同时能促进其身心的发展。

(四)依教师素质而选择

教师素质主要表现为表达能力、思维品质、教学风格、个性特长、教学技能、专业技能、组织能力以及教学控制能力等方面。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教师的素质条件,并为教师所理解和把握,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师应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应在专业发展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期适应、丰富和改造现有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五)依教学环境而选择

教学环境主要是指校内教学设备(计算机、实训设备、图书资料等)、教学空间(教室、场地、实训室等)和教学时间等条件,也包括校外实习基地。教学环境状况对教学方法功能的发挥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媒体和信息技术等)的充分运用会进一步拓展教学方法的功能和适用范围。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环境的功能与作用。

三、以教师的“高素质”树立教学“威信”

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可以概括为培养“有教养、有本领”的学生。然而,要培养“有教养、有本领”的学生,教师首先必须做到“有教养、有本领”,树立教学“威信”,这是教师有效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前提。

(一)“身正”才能“为范”

按照培养“有教养”的学生的要求,高职教师必须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和职业道德修养,真正做到热爱职教、关心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教师的“高教养”去赢得学生的尊重。

(二)“学高”才能“为师”

按照培养“有本领”的学生的要求,高职教师必须不断加强专业理论和技能学习,用教师的“高本领”去赢得学生的信服。在这一方面,教师一要破除“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的偏见。因为这种看法仅仅是从获取知识的时间和数量上来要求教师的,对于现代职业教育来说是十分有限和片面的。教师怎样把“一桶水”高效地教给学生,并怎样保持这“一桶水”的新鲜和有用,进而如何教会学生获取和用好“一桶水”的方法等,这些才是值得高职教师去努力学习的。二要认真学习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和技能,以适应实施“双证制”的需要。

四、走出教学误区,凸显高职教育的特性

正确认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从高职教学的误区中走出来,这是教师科学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关键。

(一)“备课”不等于“课前准备”和“编写教案”

“备课”应是“教学设计”,不仅要为教师的“教”而设计,而且要为学生的“学”而设计,不仅要认真钻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而且要深入调研职场和就业,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不等于“教师讲课”和“学生听课”

“上课”应是“教学设计”的全面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突出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性教学。

(三)“课堂”不等于“教室”和“实训室”

“课堂”应是开放性的,应包括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所有“时空”。教师要以“教室”和“实训室”教学为基础,大胆走出校门,充分利用网络、企业和社会这样的大课堂,通过“校企结合”和“工学交替”来搞好专业教学。

五、综合而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适用于高职专业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掌握这些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就更为重要。这是教师自主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灵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素养、学生身心发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动态性,决定了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应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充分发挥由教师、学生和课程构成的教学整体功能,使之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功能。同时,不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及运用中学生的反应等都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变化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时,要灵活机智,随时把握好不同方法的变换使用。例如,在汽车专业教学中,当实施汽车发动机拆装教学时,可以综合讲授法、演示法和作业法施教,并以演示法和作业法为主;当实施汽车发动机大修教学时,可以综合讲授法和项目法施教,并以项目法为主;当实施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教学时,可以综合案例法、讨论法和头脑风暴法施教,并以讨论法和头脑风暴法为主;当实施汽车接车管理教学时,可以综合讲授法和角色扮演法施教,并以角色扮演法为主。

六、坚持启发式教学,杜绝“满堂灌”

启发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是相对于注入式的“满堂灌”而言的。各种教学方法既有启发性质,又有注入性质,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运用。例如讲授法,一味地讲、枯燥地讲……那就是注入式;而以适当的问题或实例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再配以形象、风趣的讲解……那就是启发式了。又如,问题解决法,问题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提得恰到好处,能适合学生的心理,就激发学习动机……那就成为启发式;若问题提得过难或过易,连珠炮式地提一大堆问题,就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生厌……就成了注入式。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必需自始至终地贯彻启发式的指导思想。

七、结语

影响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因素很多,本文仅对几个最基本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诸如怎样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师生互动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思维、设计教学密度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赵耀.对高职学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理性思考及存在问题的探讨[J].四川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10,(4):84-85.

[2]刘天英.“双证制”是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10-111.

高职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环艺设计;情景交替;教学模式

一、高职环艺设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环艺设计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与环艺设计相关的建设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随之而来相应市场也急需大批有实战经验的设计和技术操作及管理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的环艺设计只有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与企业结合、与相关的课程结合,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实践教学新型模式,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出与环艺产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目前旧有模式下培养出的环艺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均离企业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为此如何在环艺设计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企业给我们设计艺术教育提出的一个急待解决而又现实的问题。

2、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

不少院校现存的环艺设计教学都分割了“教育和实践”这一整体。课程设置不合理,公共课比重较大,专业课比重小,设计课程远远多于实践课程,造成专业与实践环节比例的不平衡;由于国内环艺设计产业发展的不均衡,地处不发达地区的院校因其产业背景薄弱的原因,教师本身的市场概念和实践经验也无缘提高,实践基地的建立更是“一筹莫展”难以落实;企业因管理和生产效益的原因不愿意接纳过多的“生手”,所以学生难以集中在一个企业顶岗实习,分散的实习地点让学校和指导教师难以掌控实习的效果,加之学生学习自觉性和自律能力的缺失,缺乏吃苦耐劳服务于人的精神及职业道德的教育,因而导致校外顶岗实习、实训效果也不尽人意。

二、高职环艺设计情景交替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1、真实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

情景交替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导入教学项目的真实性及实践过程的企业化;其次才是现场管理的规范化和工艺技术质量的标准化,首先是校内实训室的规划建设一定要符合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然后才是依托校企合作模式进行项目化的任务设置,也就是在校内实践教学中可引进企业生产的真实项目,也可以承接一些加工任务单,把实践教学步骤与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结合起来,走项目驱动、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之路。学生在完成了一定的技能培训后再到工厂里去进行顶岗实训,从学校到企业、从企业到学校的反复工学交替让学生在完成真实项目任务的同时去体练企业真实场景的生产气氛,把课堂理论与生产实践进行有效的比对、检验和消化,强化学生对职业技能的理论知识的把握和操作能力的实训,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在这种教学思路中去完善“情景交替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同时,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与训练,可大大地缩短学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提高环艺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率。

2、采用协同式的教学方法

环艺设计教学课程整合的精髓就是将以前多门分割独立的课程整合为一门整体的、连续地、知识技能结构相对完整的课程,如一个项目课程可以包含了从项目的市场调研、方案设计、效果图的表达、材料构造、施工与管理等的系统工作内容,这样就保证了知识结构的连贯性和相续性,克服了以往分割性单门课程在授课后由于设计和工艺的脱离,学生无法在实践中验证和消化设计理论,把理论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当然改革后的课程对教师来说也是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上我们可采用协同式的教学方法,由多名教师、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傅共同参与的协同式教学。

3、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

环艺设计专业的理论教学目的: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环艺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设计理论的分析能力;专业知识的表达能力:对实践操作的指导能力及工作实际的应用能力,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讲授环艺设计理论,还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企业项目指导学生完成设计作品,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实践的过程中把环艺的材料知识、环艺的结构知识、环艺的工艺知识、艺术设计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过程教学中做到教学课时、教学内容合理地搭配、科学地穿插,这样既巩固了课程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专业技能的操作能力,使学生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将课堂理论得到亲身的体悟,把理论消化为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对理论知识也加深理解,反过来又科学地去指导实践,最终使理论与实践形成了有机的统一体。这样就会使学生不断产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兴趣感,从而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结束语总的来说,高职环艺设计专业的教育并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个体,它与环境艺术设计产业有着必然的关联,因此需要将教学工作于社会实践完成有效的融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方面要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构建情景交替式教学模式,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开门办学的教学思想,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樊秀娣.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