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安全建设方案

校园安全建设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安全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安全建设方案

校园安全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一、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现状

1、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高校埋头于学校规模的扩大和生源是否优质,而不能充分认识到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管理理念落后。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校园管理的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管理的思路和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对于高校校园安全管理而言,也应坚持和奉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应建立为师生服务,从师生的切身利益出发的安全管理理念。

2、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安全管理经费投入不足

学校安全管理部门虽然存在,但其作为辅助部门很难得到足够重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就给高校安全管理部门工作开展带来诸多障碍。校园安全管理必然要得到人力、物力和技术方面的支持,而目前国内诸多高校都存在安全管理人员短缺、技术防范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多数高校往往在发生一定影响恶劣的校园安全事故后,校园安全问题才会引起足够重视。

3、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保障,目前,多数高校都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但由于职能不明确,政令不畅通等原因致使这些制度无法贯彻执行,大都流于形式。往往多数人认为,校园安全就是学校保卫部门一个机构的责任,在教学单位中得不到广大师生的足够重视,缺乏全面有效的制度措施保障全员重视、全员配合。

4、没有形成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安全文化氛围愈浓厚校园环境愈安全,越发有利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文化氛围的营造主要通过宣传和教育,高校校园安全知识宣传存在渠道少、方式单一的问题,宣传力度不够,尚不足以使校园安全知识人人皆知。现在一些高校管理部门也会在重要时间节点举办一些校园安全宣传的展览、讲座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参与到宣传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寥寥无几,所以宣传的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二、全方位构建高校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对策

高校校园安全绝不是校园内某个管理部门或者某几个管理人员的事情,要做好高校校园安全工作,必须协调好各方力量,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多个角度入手构建一个全方位校园安全防控体系。

1、以人为本,确立系统、和谐的系统化安全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突出人的重要性,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对学校师生的尊重与关心,努力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由“行政命令式”向“服务型”转变。校园安全管理部门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树立服务意识,增加政治安全服务、治安安全服务、安全教育服务、安全防范服务和窗口服务的功能,加强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塑造良好形象,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争取尽可能多的支持。

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进一步降低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校园安全水平。主动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关系,明确职责,使校园安全管理部门内部形成有效合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安全管理部门内部的凝聚力,确保其更好地为校园安全服务。

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建设还应以系统化、精细化为目标。只有确保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系统化、精细化,才能在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切中要点、抓住关键,全面梳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制定全面详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防控体系。

2、有效整合,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

加强队伍建设,创建专业化的安全管理团队。在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人力防范肩负着重要任务和职责,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至关重要。加强安全管理部门人员的素质教育,强化其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安全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增加投入,加强物防设施建设。物防实施是校园安全防控的一道关键防线,高校应该增加投入,在校园内合理配备物防措施,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提升校园安全系数。在建设好物防设施的同时,还应当配套好相关管理制度,保证物防设施充分发挥作用。

引进技术,建立全方位智能化的技术防控体系。技术防控作为人防和物防的重要补充,在校园安全防控中作用日益明显。通过将先进科技引入校园安全管理,建立校园安全监控枢纽,构建一个以防盗报警系统、电子巡逻系统、紧急求助系统、安全防范管理系统为一体的全方位、智能化的技术防控体系,以适应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

3、营造氛围,加强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建立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需要建立完整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明确课程的设置、编排、师资力量的配备和课程的考核等,力求对学生进行系统化、体系化的安全教育。与此同时,还应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将安全教育付诸于实践,通过学生之间线上线下的互动和实践让其更好地领悟和掌握安全知识。

校园安全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 浅析中国特色大学校园安全工作管理模式 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高校建设的根本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专科学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改革初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角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民生思想初探 大学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路径分析 大学校园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华西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婚礼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探析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EB/OL].新华网,2014-04-15.

[3]: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EB/OL].新华社,2013-01-05.

http:///ldhd/2013-01/05/content_2305247.htm.

[4]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以来重要论述选编[EB/OL].

http:///politics/2014-03/26/c_1263183-

53.htm.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Safety Contro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AO Shuang-pi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engdu,Sichuan 610225,China)

校园安全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校园安全文化 和谐校园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190-01

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1.1 造成安全教育缺乏主动性的原因是高校校园文化定义的差异

关于安全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定义还没有统一,所以针对校园安全文化各高校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理论界模糊的定义直接导致各高校在进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时出现如“不一样的理解、不一样的形式、不一样的标准” 等问题。安全文化教育流于形式,没有找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结合点,等到出现了安全事故才有反思和处理。

1.2 多层次的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内容导致评价标准无法量化性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内容包括安全硬件设施、安全制度、安全组织机构保障、安全文化活动、校园安全精神等,涉及物质、精神、制度等多个层面”。而因为制度层面的评价的主观性和复杂性很强,所以要用数据对它进行分析就显得相对困难。最容易衡量的是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东西是比较难以实现的。因此我们不能说这些简单的问题都是由校园安全文化所引发的健全安全保障工作机制,建立高效法律体系保障校园安全文化发展。

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

ISO 9001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满足顾客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其目标管理体系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ISO 14001的目标是企业或组织对社会的环保做出承诺,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环保意识和环保水平的管理体系;GB/T28001-2001的目的是保护企业员工基本权益,不断提高职工健康和生产安全的管理体系。

在安全科学的这片新领域提出一种针对校园安全建设的教学、科研的保证和对师生的关爱是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最新对策。所以,依靠“三标一体” 化的指导,在对高校安全文化体系完善的要求下进行的一次探索和创新是推进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式之一。

3 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文化管理的新机制和新理念

3.1 转变思想理念,使各级领导提高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度

如何处理改革发展和安全稳定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学校领导需高度关注的课题,学校领导需要时刻将“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铭记于心,把高校中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制创造性地纳入“三标一体”化的科学管理工作中,把学校安全工作真正作为依法治校轨道和学校基础性、日常性管理工作,同步于学校的教育、科研管理等重要工作,将重点放在事前预防,杜绝事后补防。

3.2 积极高效的防控并应对危险

一是高校要将重大危险源防控纳入在学校发展战略的总体规划当中。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于危险隐患进行监测、风险评估和方案调整,将校园危险源的风险防控纳入到学校综合治理规划当中,从拟定管理方案开始,从落实安全工作目标出发,从校园饮食安全、重大传染疾病预防、严重防控等多方面进行管理。

二是确保政策实施。高校应组建领导安全稳定工作的管理型小组和防火、防盗等专项综合治理工作的专业型小组,积极开展风险预估工作和实行安全事故问责制、风险调控责任制和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

3.3 实行责任分工制,建立健全安全体系

为建立体系完备、高效健全、操作性强并与法律法规对接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高等院校应该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严格贯彻法治精神,积极开展有关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学校应根据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制定相关法律规章并予以落实。确保在完善的法制体系下建立并健全安全文化体系,形成安全文化的细则清单,使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得到法律法规上的切实保障。学校结合“三标一体”化的科学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管理体系。

4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4.1 加强可靠硬件保障,注重安全基本建设

各种文化的产生都有其一定的经济基础,校园安全文化的产生也有其社会根源。所以,学校应加快物质基础建设,确保硬件设施和硬件环境的安全,为学生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另外,要加快校园安全文化设计的步伐,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是校园安全文化得到更好的贯彻。其次是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扩大教育投入,提高办学条件,为校园安全文化打下坚实的物质保障基础。提高校园的安全保障程度。

4.2 层级抓好制度建设,构建安全文化体系。

高校要努力构建安全责任网络,实行层层贯彻落实的安全责任制,在此基础上要秉承“以人为本,安全为纲”的理念,以安全文化活动为载体,建立起科学的安全评估机制,从政策的层面确保机构建立、组织实施、设备配套、宣传手段的到位,约束危险行为和不安定因素发挥作用,让全体师生形成一个安全先行的思维县官,充分调动师生对于安全的重视,让“平安校园 从我做起”的春风吹进每个人心里,通过一系列外化的行为,贯彻到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当中,构建安全的校园秩序和环境,确保学校的各项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

校园安全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积极心理学最先兴起于美国,它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解读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以此来激发,从而使每个人都能走向积极的心态,培养积极人生。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出发,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构建维护高职院校平安校园的安全机制,着实促进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 

1 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的现状 

1.1 制度建设不完善,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目前在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是在以前的中等专科院校所升上来,由于历史原因,有关校园安全建设的制度都是沿用中专院校的相关制度,这些制度,对于当时的中专院校有一定的促进性和作用性,但随着时间的变迁,招收对象的改变,其难免落后于当前发展的时代,难免不适宜当前高职院的发展。 

1.2 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欠缺 

在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对突发时间的风险性估计不足,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应对准备,当出现突发时间已经,能不往后的推的,就往后推,能推给别人的,就推给别人,解决突发事件的态度消极,方法落后,能力欠缺等,相互推诿,甚者更有者相互扯皮等。 

1.3 学生安全意识薄弱 

良好的安全意识是行为安全的保证。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对于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积极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意义重大。大学生安全教育情况欠缺,遇到事故,可能会手足无措,处理能力不足,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等。 

1.4 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亟待重视 

传统的校园安全主要关注的是校园治安、宿舍安全、饮食安全等方面,因为时代和学生的变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重视,意思,在关注高职校园安全的研究时,必须突破原有的研究范围,强化学生心理安全的重要性和严重性,即拓展了校园安全研究的范围,更抓住了当前高校学生研究的重点。 

2 以积极心理学,提高高职院校“平安校园”建设。 

2.1 创建积极的平安校园氛围 

积极心理学认为,社会环境与他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回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平安校园的氛围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创建积极平安校园氛围,首先要营造有美感的校园,注重校园的清洁与绿化;其次,注重张贴积极的安全标语提示,改变过去以“警示”、“命令”等被动的安全标语和宣传,在校园内张贴积极温馨的安全提示和宣传。 

2.2 构建积极的平安校园预防机制 

积极心理学重视对人和事物的预防,并认为它们在预防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主要来自于个体内部系统的塑造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修正其缺陷。真正促进平安校园的建设,就必须要改变以往对出现问题后修修补补的陋习,必须建立联动、完善的预防机制,培养师生积极应对的心理品质,加强健全安全校园的危机预防机制和应对方案。 

2.3 打造积极的平安校园应对措施 

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人格的特质主要通过个体各种实现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了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在高职院校,一旦出现危机、安全事件,要改变以往相互推诿的消极解决事情的态度,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高效、联动的有效解决危机事件的工作习惯方式。 

2.4 强化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在成功地运用在教育、医学、管理等方面。把积极心理学理念创新到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流。以积极心理学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以“积极心理教育”为出发点,转变传统的病态心理学取向,探索积极心理教育模式。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建立维护心理安全的保障机制,为维护高职学生心理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建立维护心理安全的预防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危害高职学生心理安全的诱因和导火索;建立完善维护心理安全的干预机制,有效、快捷地化解高职学生突发心理危机事件。 

总之,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建构维护高职院校的安全机制,拓展了校园安全研究的工作方式,突破原有的研究范围,强化积极的态度和方式,从而升华了心理安全研究的内涵。 

参考文献 

[1]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 

[2]龚继峰.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D].南昌:南昌大学,2007(06). 

[3]周文斌.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育(学术版),2010(02). 

[4]汪勇萍.福建省部分高职院校安全稳定的调研与思考[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02). 

校园安全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我校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完全中学,地处泛CBD地区,紧邻东长安街延长线―建国门外大街,毗邻建外使馆区,交通便利,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学校分为永安里和建国里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30亩,建筑面积21 277平方米。学校现有六个年级,近千名学生。学校在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后勤工作中的服务育人具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性。近年来,笔者作为学校后勤工作的管理者,牢记“服务育人”的宗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后勤管理的服务育人功能,抓好学校财务管理、财产物资管理、学校生活管理、实验室电教室管理、出租出借管理和总务人员管理等,在校园环境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理性认识和实践结合

1.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学校后勤管理是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采取一系列特定的管理行为和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人、财、物的功能,以实现后勤工作目标的过程。学校把校园环境整治作为关键工作来抓,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首的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总务处、德育处、保卫干部为主要成员的工作小组,分工明确。领导小组主要是对学校环境建设和整治提出具体要求、制订方案,培训工作小组人员不断提高认识。工作小组主要抓落实,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细化有关部门的具体工作。

2.注重学习、提高认识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认为,人的发展和才能的培养是遗传、教育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是不可改变的先天因素,而教育和环境作为影响人成长的后天因素就显得至关重要。人的成长受环境的影响,人也在能动地改变环境。人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改变着自己,也同时影响着对方。如果将学校的教育环境看成是一个系统,那么它可以人为地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我们将学校教育环境划分为自然环境、课程环境、人际环境三个子环境。自然环境主要指学校教育环境中的物质因素,如学校的建筑和布局,学生学习、运动、游戏活动的设施和场所,教育教学设备等。课程环境是学校环境教育的核心。学校的人际环境更多侧重于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主要是指学校中的干部、教职工、学生间、群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间的关系及其总合,是以情感、信仰、传统、共识、氛围、风气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人际间的精神场,人际环境是构成学校教育环境的特定条件。

3.建设精致化校园环境

基于以上对学校环境的理性认识,结合我校地处CBD商业区地域特点,从实践“三个环境”建设入手,整合和开发学校三个环境的教育资源,提出建设精致化校园环境的目标,形成学校自然环境、课程环境、人际环境和谐统一良性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诱发、引导师生对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促进师生持续发展。基本形成了“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发展”的多赢局面。

三、构建师生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把落实校园安全责任放在首位

1.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办学精神,体现在浓郁的政治气氛、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完整严密的规章制度、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等方面。学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场所,也应该是文化氛围很浓、文化品位很高的地方。只有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为实现教育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优越条件和良好环境。我们认识到,校园环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中学校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里奠基。

2.校园安全建设是学校环境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几年来,我校注重抓好两支队伍的建设,不断强化安全意识,从学校特点和实际出发坚持软件硬件两手抓。2009年9月12日教工委领导来我校检查国庆六十周年工作,并进行了指示。2010年全国各地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校园安全无小事,要坚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为此我们十分重视两支队伍的建设:

第一支队伍是保安员队伍,针对保安存在的问题,我们始终坚持协调机制,做到尊重人格、严格要求、认真履职、严守制度、认真站岗、具体负责并做好记录,由德育处、总务处、保安公司齐抓共管,看好学校的门、管好自己的人。

第二支队伍是学校安保小组,由行政干部、总务处、德育处、年级组组成的安保小组和学生值周队伍组成,安保小组除负责日常校园安全工作外,还要负责出租出借的安全检查和督促整改工作。每天有两名行政干部值班,全权负责当日安保工作。德育处、总务处主要负责学生的安全教育、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年级组负责对教师的教育和检查,学生值周班主要负责学生和非机动车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学生自行车每天码放整齐,检查零件齐全有效并监察是否锁好车辆,避免发生自行车丢失等。

校园安全建设有了保障,校园环境建设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因此校园安全建设是学校环境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3.大量资金的投入,保证设备设施安全有效

为了防止发生触电和火灾事故,配合校安工程的进行,同步完成增容800 kV的电力增容工作,彻底解决了因教育设施设备增加,导致用电超负荷易发生火灾的安全隐患,2009年,学校自筹资金10万元用于购置食堂设备,改善了食堂设备落后的局面,减少了能耗,节约了资金,消除了隐患。2010年,在教委的支持下投资10万元更新了西校区供暖主干线,为我校安全供热提供了有力保障。近日我校又投资近3万元更新了具有垃圾分类作用的环保垃圾桶,改善了楼内环境。配合校安工程,学校投资20万元对操场周边步行道进行了改造,适时发挥了资金投入的效益。

4.构建学校人文景观,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校园应当安排得美观,成为一个快意的场所和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地方。”现代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在人的性格的形成过程中,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学生主要活动范围是学校,校园的环境质量跟学生息息相关,并持久地产生影响。从实用到艺术,从绿化、美化、净化、知识化到学府化,可以行“无言之教”,它们都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暗示性、渗透性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2010年,区教委为我校投资60万元,我校自筹20万元,集中进行景观建设和环境文化建设,我们立足学校实际精心设计,以校园景观建设、绿化、教室美化、走廊艺术化的巧妙设计作为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陶冶情感,启迪智慧,激发潜能。使进入学校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向上、向善、向新”的文化氛围。一进校门的背景墙上刻着“和谐、守纪、健康、向上”的校训,东西教学楼外立面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的巨幅浮雕设计以及校园楼道的文化墙,集中国古典文化和现代文化于一体,体现出积淀、传承和创新的特色校园环境建设的主题。“激发师生每一个闪光点,教会每一位学生会学,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彰显着我们求真务实对教育本质的追求。

我们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办公环境,努力做到冬暖夏凉,舒适可人,室内文化设计突出班级特色和年级组文化。可以说,一流的硬件设施,整洁有序、典雅优美的校园环境,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5.挖掘环境建设细节,学校文化形成特色

几年来,我们的校园环境每学期都在改变,月月都有新面貌。实践中,我们最深的体会是,校园硬件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不能一味追求完美,要量力而行,要在原有物质条件的基础上,挖掘环境建设的细节所体现的校园文化内涵。改变学校硬件条件就是要营造一种校园文化,使师生感受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创建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如为了不更多占用学生活动的空间,我们选用的是可移动篮球架,而且外加防护套防止学生在打篮球时被篮球架碰伤。

学校通过文化资源的整合、再生、创新和互动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学校精神文化引领的“软实力”。通过“校旗、校训、校徽、校歌”等学校标识的征集评选、重新修订和广泛宣传,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通过开展建校五十周年校庆活动,挖掘学校文化积淀的内涵;通过学校橱窗、校刊、广播站和网络宣传,树正风,扬正气,形成了“博学、笃行、慎思、明辨”的学风和“博爱、善管、乐教、高效”的教风;通过“十佳中学生”评选和系列德育活动,增强学生自信,促进他们学业进步;通过“最受欢迎的教师”的评选和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表彰,提升了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

学校的硬件环境建设为师生的校园生活营造出高雅和谐的环境氛围,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营养,注入了活力。我们不断打造学校发展的“硬实力”,提升学校竞争的“软实力”,构建起师生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

四、“借力”才会“给力”,综合治理是搞好校园环境建设的保障

1.警校共建、警钟长鸣

在全国新城区建设工作中,我区成为北京市的试点区,这为我们搞好校园环境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机遇。学校立足社区以及社区的丰富资源,坚持发挥社区资源作用,同时关注校园周边环境。我校地处建外大街繁华地段,校园周边环境极其复杂。门前经过车辆密集,加之通惠河北路的施工工程,很多车辆绕行到建外大街,去CBD商业区和国贸办事的东行车辆都要经过学校门口,上下学时段交通环境恶劣。为了确保学生上下学的安全,学校加强与社区、办事处、城管队、派出所和交通队联系,加设了安全交通标志和减速地胶,共同加强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的整治。不断清理游商摊贩,取得阶段效果。学校专门请社区民警来到学校给学生讲安全课。2011年9月27日,我校成功地和朝阳区建国门消防中队进行了以避震逃生和火灾救险为主题的消防演习,同时组织学生参观新式消防设备,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受到了一次身临其境的体验,做到警校共建、警钟长鸣。

2.加强内部管理,及时疏导

学校加强对学生内部的教育管理,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及时沟通和解决学生间问题。通过抓内部管理,杜绝了校园门前的滋扰。每日中午在距校门3米处设置警戒线,由值班干部和保安员值守,确保封闭管理。学校要求学生不得在学校约见同学、朋友,更不允许校内矛盾校外解决,保证了校园门前的安定。

3.形成全方位的监控网络

学校深入学生,深入社区、商场、车站,发现不良现象及时处理。学校与社区居委会建立紧密联系,形成全方位的监控网络。

4.关注网络环境建设,优化网络环境

学校关注网络环境建设,通过规范、引导、教育等方式,优化网络环境,营造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

全方位的环境建设,不仅营造了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也为学校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干净整洁、健康文明、清新优雅的校园环境也为学校品牌建设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为我校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吉君.中小学后勤社会化: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管理,2005,12:9.

[2] 安卿.关于中小学总务后勤工作的理性思考[J].贵州教育,2005,20:19-21.

[3] 冯荣娜.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J].中国教育报,2003,2:50.

[4] 蒋雪峰.浅析中学学校后勤管理的规范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0,12.

[5] 石永超.中学后勤部门育人功能的实践与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