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范文第1篇

一、职业教育体系的影响因素

考虑职业教育体系,首先要对影响职业教育体系的因素进行认真的分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包含的内涵是什么,要做深入的思考。对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边界目前有不同的理解,我参加过若干次讨论会,发现大家对于这个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的理解都不一样。我觉得一个重要的依据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

《纲要》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我参加了《纲要》起草,在起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时,对有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文字表述大家曾认真推敲过。有两个要点需要关注,一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无论外延有多大,它都是整个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终身教育体系涵盖了社会上各级各类教育,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无固定形式的教育。职业教育体系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已成为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理念,也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也的重要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强调要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我们现在要构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因为我们现有的体系还不太完善,不能适应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要进行调整。对职业教育体系,有几个重要影响因素。一是产业结构的变化,目前我国三大产业的结构比例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和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对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在制造业占主导地位的工业化社会中,职业教育的重心是在中等教育层次。随着展业结构的变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重心逐渐向高等教育层次转移。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整个社会从业人员当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产业的就业人口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第三产业、服务经济的发展的发展,从业人员中第三产业从业者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第三产业、服务业主要是对人的服务,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它对人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要求和制造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2000年世界银行曾经对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出过一个建议,其观点引起了国内职业教育界的巨大反响。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应调整职业教育结构,把职业教育从中等教育层次转向高等教育。当时我国正在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很多人认为这个观点不符合中国国情,是错误的。因为中国还处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看,需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世界银行提出这样的建议,主要是依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因为很多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很发达。如美国,第三产业占比很高,职业教育相应地主要在高中后实施。这说明职业教育体系和产业结构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另外一个是职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影响职业结构。在我国,人们分析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变化的时候往往忽视对职业结构的分析。我过去曾研究过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对其产业结构怎么影响职业结构,职业结构怎么影响职业教育结构做过一些探讨。结论是职业结构对职业教育体系的影响非常大。

有关职业结构对职业教育体系的影响,我还可以提供一个案例。过去几十年间,国际劳组织对国际职业分类标准进行过几次修订。1988年修订时,在原有的专门技术职业之下,增加了一个“技术员和准专业人员”职业层次,有人将其称为“灰领”层次。这一调整反映了过去几十年间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兴起的重要社会基础。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在这一职业层次已有很多相对应的职业资格,对从业者有明确的岗位能力、知识技能要求。但目前我国的职业分类中还没有这个层次。这说明我国的职业结构中相应的职业层次还不明显。现在我国高职培养的人才带有很大的可替代性,本科毕业生降低点就业预期,可以做高职毕业生做的工作。高中阶段毕业生提稍微努努力也可以替代他。这可能与高技能职业岗位层次分化不充分有很大关系。

第三,技能的变化也对职业教育体系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技术的发展,即便在同样的专业领域里,同样的职业岗位上,技能本身发生了很多变化。发达国家有关技能变化的研究,比如日本的一些研究认为,过去几十年里,由于技术的发展,技能岗位正在发生分化:有些工作岗位对人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更高,有些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更低了。我国的情况如何?对此需要深入的研究。我们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对这些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这是我想强调的观点。

不同类型的人才其知识技能结构是有所不同的。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包含两大因素,一是智力或知识,二是技能。不同的职业领域或岗位对这两大因素的要求有不同。一般来说,相对于服务业来说,制造业的岗位中技能所占的比重要大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职业岗位,结构比例是不一样的。研究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结构对我们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不同层次和类型教育的衔接沟通关系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在考虑中高职衔接时至少要涉及两个方面的衔接,一个是知识的领域,这更多地反映在学历层次的提升。第二个是技能,主要是职业资格、技能资格的提升。我听说有一些中职毕业升入高职以后,有些在中职中已经学过的课程可以免修,特别是一些技能课程,从积极角度来说,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学习。但反过来说,是不是可以认为高职提供的职业教育在技能培养方面并不比中等职业学校高呢?换句话说,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的价值是否只是学历层次的提高?如果说高职的目的是培养高技能人才,那么,中高职的衔接就需要很好地考虑如何使中职毕业生在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中高职衔接的基本出发点。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特征

我个人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是现代性。就是说我们要构建的新型职业教育体系必须符合国家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需求,满足现代对技能人才的客观需求,满足从业者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职业需求。

二是终身性。《纲要》中强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就是从这点出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包括正规教育全日制教育,还包括非正规教育(非全日制教育)和非固定形式的教育,比如工作场的学习、学徒制培训,就是主要靠在工

作场所的实践来形成和积累技能。我上个星期在上海参加了一个工作场所学习的国际研讨会,有一百多位外国学者来讨论工作场所的学习。工作场所的学习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职业学校都有实训实习,实训实习就是工作场所的学习,对其重要性大家议定比我有更深刻的认识。职业技能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终身教育、通过几类教育综合发挥作用,有效地沟通衔接起来,这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特点。

三是开放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而与其他教育体系有密切的联系。首先,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体系不是分割的,而是紧密相连的。比如说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在教育的不同教育阶段,都融入了职业教育的很多内容,比如基础教育中的职业启蒙教育或者生涯学习。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相互融合的,但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弱点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分离。现在有些地方尝试发展综合高中,探索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虽然目前成功的不多,但是这是一个方向。开放性还体现在学校职业教育与在职培训、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沟通与衔接。技能人才的成长不仅需要职前教育,也需要职后培训。在知识经济、终身学习背景下,任何人都不可能凭借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而享用一生。国际上有专家认为,人一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其中80%左右是在离开学校教育以后,是在生活、生产中掌握的,这说明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要实现职业教育与培训、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衔接和沟通,需要进行制度变革。

三、不同层次类型职业教育的衔接

考虑中职和高职及其以后的教育相互沟通衔接时可以有不同的思路和多样的模式。一种是“直通车”式的模式,即从学校到学校直接升学;另一种是学习、工作实践,再学习的“三明治”模式。后一种对培养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至关重要。在一些职业领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很难单靠学校教育来完成,因为很多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要靠工作实践中的积累。现在企业招聘人员,很多都要求有相关的从业经历和实践经验。社会上很多职业资格也要求一定工作年限,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工作岗位上技能积累的重要性。相比较而言,“直通车式”的衔接模式比较适用于服务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越是技能要求高的职业领域,可能越需要学习、实践反复的过程。

关于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沟通衔接。在座各位都来自职业院校,都是学历教育,是以学校为主的职业教育。还有一类是学校外的职业培训,属于非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也是职业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把两者很好地衔接沟通起来,但现在我国要做到这一点还有体制上的障碍。比如,学校职业教育属于教育部管,职业培训主要是劳动部管,在制度和政策上常常难以统一。因此,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教育部门和劳动人事部门的协调,这是使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衔接沟通的重要前提。

促进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沟通衔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构建新型的国家资格框架。资格是衡量一个人知识、能力和技能水平的重要依据。资格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学历资格、一类是职业资格。职业院校现在强调双证书制度,目的也是使毕业生具备两方面的资格。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学历资格和职业资格制度,但学历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各有各的体系,两者缺乏有机的关联。这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很大的阻碍。为了改变两类资格体系相互分离的状况,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构建新的国家资格框架,目的就是把学历资格与职业资格更好地衔接起来。欧盟近年提出了一套“终身学习资格框架”。国外构建新型资格框架的基本出发点是,无论是学历资格还是职业资格,其本质都是人所具备的能力,学历资格和职业资格所要求的能力存在对应的关系,因此,两类资格是可以相互打通的。构建这样一个新型的国家资格框架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依据。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虽有一些初步研究,但总体来说还比较滞后。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时,我们曾把建设终身学习资格框架的内容写到《纲要》草稿里,但后来《纲要》出台时没有被采纳,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很多人没有理解这个问题的重要意义。当时劳动部门的同志在讨论中提出,提终身教育体系就不必提国家资格框架了,两者是同一个东西。其实它和终身教育体系有关系,但并不是这个体系本身,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劳动部门的同志担心用学历资格来规范职业资格,这是一个误解。其实建立这样一种新型国家资格框架,有助于提高职业资格的地位。这些内容虽然没有写进《纲要》,但这样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有意义的。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包括非常丰富的内容,但是我们的研究视角更多集中在探讨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关系,这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现在有人总结中职到高职的衔接大概有十几种模式,主要的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中高职五年一贯制,现在全国有若干所,尚处于试点阶段。这种形式国外也有,比如日本就有五年制的高等专门学校,社会评价很好。

目前比较多的是中职毕业生对口升高职。就是中职毕业以后经一定考核程序进入高职继续深造。目前对这类升学有人数比例上的限制,应否扩大比例尚存在争议。有些人认为一味扩大比例有可能导致中职学校偏离就业导向。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另一种方式是中职毕业以后先就业然后再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而不是直接升学。这类学生占高职学生的多大比例不太清楚,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也有待深入研究。

还有中职毕业生在职参加电大或其他的成人高等继续教育的方式。可能还有其他的模式。我个人觉得应当鼓励多样的模式,而不是单一的模式,各地和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尝试多种模式,这样才能够培养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因为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特点,在人才培养上有它的独到之处,有它的好处也可能有它的缺点,有了多种模式就可以相互弥补。

关于高职和高职以后教育的衔接,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专升本。专科和本科教育,从教育类型来说是有差别的,尽管也有一些应用型本科。高职毕业生继续教育的途径还需要很好地研究。专升本除了学历层次的提升之外,对专科生技能技术和能力提高的有效性要进行很好的分析。中国是个学历社会,大家都希望获得更高学历,从而使自己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更有利。但是,从人才类型上说,专升本是技能人才的更高层次还是人才类型的转变,也需要研究。还有高职年限的延长,比如说发展四年制高职。为什么要延长年限,延长年限以后高职会发生什么变化,延长后学什么都需要很好斟酌。关键是四年制高职与本科教育有没有本质区别,如果没

有,现有本科院校众多,没有高职升格的必要。如果有区别,区别是什么?变成四年制以后高职还能否保持特色?这些都需要讨论。还有,高职的年限不同国家有很大区别,到底多少年合适?这也需要很好地研究。从各国情况看,高职的年限从一年到四年都有,美国还有半年的。这当中肯定有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日本,高职以两年制为主,占70%多,三年制的占20%左右,还有一些是一年制的,只有很少是四年制的,主要是医疗保健领域,特别是护士专业。可能是护理行业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提高了的缘故。但即便是四年制仍然是培养护士,与医学本科的培养目标有区别。高职如果变成本科可能会导致技能型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丧失掉。

职业教育能不能向本科以上阶段、向研究生阶段发展?这是另外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现实当中存在这样的需求,但在理论上还存在者很大的争议。国外已有职业教育向研究生阶段延伸的案例,如澳大利亚就有职业教育研究生文凭。我们国家现在大力发展专业学位,但专业学位到底是专业型还是技能型的?有人认为高职再往上升,就成为应用型专业教育和技术教育而不再是技能型职业教育了。也有人认为,职业教育可以一直延伸到到博士阶段,认为认为律师、工程师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也是职业教育。我个人的观点是,专业技术人才教育与职业教育还是有类型区别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也有类型上的区别。职业教育内部也是分层次的,这是与职业层次结构相对应的,没有层次就不可能有上下衔接的体系。总之,本科以后阶段的职业教育如何定位,将在从根本上决定将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等,这些需要更深入研究和探讨。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推进策略

我们如何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我个人认为一个基本的原则是深入研究,审慎论证,先行试点,有序推进。首先,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我们要在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上尽可能达成共识,在这个基础上审慎地进行制度设计。体系的构建非一日之功,因此应避免仓促上马,仓促的决策往往不可持续。其实,关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命题很早就提出来过,但始终存在争议。比如,有些人担心搞得不好会影响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导致职业院校的新一轮升格风。这些担心也并非全无道理。因此,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研究、充分论证,需要理论支撑,需要从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变化的角度来深入分析,特别是认真研究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要在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再起步,这样可以减少实施过程中的偏差。

另外一个应遵循的原则就是先行试点。刚才谈到的五年一贯制学校就是一种试点,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纲要》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是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广泛开展试点,鼓励地方和学校进行探索。很多问题我们看不准,但可以通过试点来探索,成功了就可以推广。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来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大胆尝试。

另外还要有序推进。要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注意防止出现不考虑条件、“一窝蜂”式的盲目冒进。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有过冒进的教训。当年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时候,偏重规模的迅速扩张,短时间里建了大量高职院校,很多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有些根本不具备条件,一些大学也办高职,结果是很多成为本科压缩型,没有形成高职的特色,其后遗症至今尚未完全消除。所以,在认真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有序地推进,是需要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范文第2篇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概念

(一)职业教育体系

所谓的体系主要包含的意思即是需要若干的要素构成,并且要求所有的要素具有独立性,但是还需要具有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制约,其中最主要的是要素不能够机械的叠加,最终成为一个整体。职业教育就是说,以人为的技术对人员进行培养,并且保证这种培养能够具有知识、技能和态度上的教育能力。而在另一层面来说职业教育也属于国际上教育的发展趋势,这一点也有利于教育界的开放,因此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定义就是对于各种技术人才的培养,并且最终组成了相互之间具有联系,但是相互之间还存在制约性的统一的整体[1]。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阶段,对于现代的词语主要属于一个时间上的状态,但是在广泛意义上的指的就是现在、今天和未来的名词,指的也是人们在经历的时间段。而在特别的意义上指的就是人类在进步和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具有特别的时期。但是在现阶段在不同的社会领域中,现代所指的时间一般情况是不相同的。在特别的以一种来看,职业教育体系是有一规定的时间划分的,因此现代职业教育还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实践上,还需要观察到其中本质性的区别,这也是现代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2]。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态描述维度

1.内部组成以及其联系

针对于现代的职业教育体系,还需要按照教育层次、教育阶段,以及办学主体进行划分。其中在教育层次上看,职业教育的体系一般有初级、中级和高级单个层次,同时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心也呈现出转移的状态。而在教育阶段能够看出,职业教育中的启蒙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主要阶段,同时也是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这样也能够有效的为学生个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同时在办学主体方面进行划分,主要就是由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也存在着很多种教学体系,这也是职业教育的专业化形态。

2.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

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和普通的教育是两种系统,而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关系,普通的教育一般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而这些教育阶段中,各个等几种都有着相互之间的联系。因此针对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态描述,对于其中的维度分析,能够看出,职业教育体系和社会中各个阶段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这样的维度也表明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出现了很大的变革[3]。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功能分析维度

除了以上描述的内容以外,针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研究,还需要关注到其中的结构和功能,并且在维度方面分析,结构的功能是每一项职业教育研究内容的基础。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现代职业教育中各个体系结构,并且结构中还有这对应的功能性。除此之外,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各个部分的整合,并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整体的功能性。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产教融合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校企合作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职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加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4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并将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2015年5月10日,在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上,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注重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通过对会议精神和相关政策的解读,我们发现产教融合是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现实路径。

一、产教融合理论概述

1、产教融合概念

产教融合是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体来说,产教融合是产业部门与教育部门在社会范围内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以互信和合约为基础,以服务经济转型和满足需求为出发点,以协同育人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合作共赢为动力,以技术转移、项目合作以及共同开发为载体,各个参与主体相互配合的一种经济教育活动方式。

2、产教融合特征

(1)具有“跨界性”。产教融合是教育要素与生产要素有机组合的形式,既是产业性的教育活动,又是教育性的产业活动,是产业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统一,这与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是分不开的,这也是“跨界性”的主要体现。

(2)具备“双主体”。产教融合是院校和产业“双主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体,企业是产品技术开发、生产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二者共同参与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校企合作,互惠互利。

(3)具备“演进性”。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适应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产业经济的发展又会带动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与人才培养标准不断提升。因此,产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动态演进是一种常态,两者从不适应到适应是一种循环变化的过程。

二、产教融合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影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离不开产业的推动,在《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5年)》中就有明确提到“促进经济增长、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要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依靠人才支撑和科技创新,这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必须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1、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持续发展

产教融合使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能够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及时地做出调整。以辽宁省为例,辽宁正处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期,省内各高职院校也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专业结构,改革教学模式,拓宽专业口径,更好地履行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责任。可以说产教融合促进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使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紧密结合到一起,从而更好、更快地发展。

2、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竞争力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人才培养是关键,而产教融合是提升人才质量的关键。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和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只有通过产教的深度融合,实践技能才能真正的提高,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才能不断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3、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资源整合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的新思路和新形式,是高职教育的一种创新形式,产教融合的过程也是对高职院校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产教融合可以将企业、行业、学校、政府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上岗能力和实践水平。此外,产教融合也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还要有扎实的技能素质,这同时也要求教师须定期深入企业、行业,深化自身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要了解行业、企业的动态变化,不断进行课堂知识更新。

三、高职教育在产教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

1、“产”与“教”对接不紧密

目前,“产”与“教”对接不紧密主要表现在学校与专业设置、企业和课程标准、社会需求与职业标准对接不够紧密,对人才的培养针对性不强,直接导致了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严重。一些高职院校存在实训场地不足、实训设备功能落后、实训理念过时等现象,这使得教学环节和产业、行业严重脱节。虽然很多高职院校认识到了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重要性,但是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还严重不足,使得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构性矛盾日趋突出。

2、机制体制不完善

产教融合要以人才培养为主要载体,将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与产业、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对接,让企业深度参与学校职业教育发展过程,校企深度合作,“产”与“教”一体化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样,教育链与产业链、学校与企业才能实现共同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提升,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而现实情况是政府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督职能和主导作用,也不能很好地调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使得产教结合缺乏强有力的外部支撑。另外,大部分高职院校还缺乏与产教融合相适应的长效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这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弊病之一。

3、教师实践技能素质缺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师选拔上还是“重学历、轻技能”,很多刚毕业的教师实际操作技能基本为零,他们本身还达不到“双师”的要求,这就导致了教师在产品技术开发、产业服务等方面的实践能力非常薄弱。此外,很多高职院校教师由于长期在教育岗位,对外界发展了解不足,因此对行业、企业最新的技术动态和管理要求等知识比较匮乏,教学内容滞后的现象比较突出。可见,教师实践技能素质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重大障碍。

四、产教融合视角下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深度

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何解决产教融合“深度“问题呢?首先要从认识角度出发,要保证认识上有深度,要认识到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和融入产业发展才可能有出路,只有保证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激发出活力、挖掘活力,才能把产教融合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其次要由浅入深的进行合作,校企合作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关键所在,由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涉及面比较广,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办学优势,准确地把握学校与企业利益的共同点,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逐步深化,不断提高产教融合的层次,校企合作应该从中小企业开始,从小项目到大项目,逐渐向大企业靠近,不断提高战略合作层面;最后要建立深度融合长效机制,在办学机制上要建立起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制度保障和改革的方向。

2、广度

广度是指内容和范围,产教融合涉及到学校与企业、产业过程与教育过程、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科技开发与教育科研等多方面。对此,校企双方要结合区域和行业的需求,找准定位,依托优势,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实践基地、共享资源、共同管理、合作育人。高职院校要积极发挥主动作用,与企业、行业一起推动教育的发展,其办学的规模要随着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对人才规格的培养也要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要融入企业,教学的方式也要按照企业来管理,教、训也应该结合企业的项目来进行,以多形式、多途径、全方位落实好产教融合政策,实现工学结合,推进校企合作,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力度

力度是指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强度。产教融合既要成为当今高职院校发展的共识,更要将其转化为高职院校的行动和价值的追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高职院校虽然认识到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但其在办学的过程中通常脱离了实际生产的需要,重数量轻质量,很多只是流于形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教融合的力度,因此在构建高职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产教融合力度的把握,要在政策上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形成互动多赢的局面,争取“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注:本文系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5-2016年度教研教改项目“产教融合发展高职教育的创新路径分析”的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葛晶;项目编号:2015jzy02。)

【参考文献】

[1] 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2] 许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分析与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范文第4篇

徐涵,女,1964年6月生。1986-1989年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98-2003年就读于德国不来梅大学职业教育学专业,师从国际著名学者Felix Rauner教授,获德国哲学博士学位。曾担任辽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辽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现任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科研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首批兼职研究员,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特聘客座教授等职。她也是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的“百人层次”入选者、全国首届“黄炎培杰出教师奖”得主。

职业教育体系的制度设计,与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密切相关。不同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定位,决定着不同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设计思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目前正是对我国现有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的最佳时机,因此,在设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制度时,必须首先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为制度设计提供依据。

一、以发展初中后职业教育为主还是发展高中后职业教育为主

是初中后还是高中后职业教育分流,决定着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心。从世界发达国家建设职业教育体系的经验看,一个国家采取初中后还是高中后发展职业教育,与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历史传统密切相关。德国是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的国家,这是由德国的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一方面,德国自然资源比较贫乏,要想在世界经济之林立足,必须走技术立国之路,用高质量的技术产品占领世界市场,因此德国整个社会崇尚技术、重视技术,并不认为职业教育是次等的教育,人们选择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兴趣与能力来决定的;另一方面,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德国企业具有培养自己后备力量的传统,“双元制”就是在这一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因此德国采取了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的战略,这就决定了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设计是以“双元制”为主体,多样化中等职业教育并存为其基本特征。而美国是以发展高中后职业教育为重点的国家,这是由美国政治经济的特点所决定的。由于美国的产业结构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为主,政治上强调民主、自由、平等,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实行单轨制的教育体系,主张为所有人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不主张建立与普通教育相分离的职业教育体系,所以美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通过综合高中的职业科来实施,高等职业教育通过社区学院提供的各类职业课程来实施,这就决定了美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设计是以与普通教育相融合为其基本特征的。

以发展初中后职业教育为主还是以发展高中后职业教育为主,这是由一个国家的国情来决定的。我国发展职业教育采取的是初中后、高中后二次分流的策略,从目前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数和在校生数来看,都已经占据了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这就意味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由原来的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转变为中、高等职业教育并重的格局。这种格局的转变,要求我们在设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时要给予充分的考虑。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不同,设计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模式也不一样。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升学为导向,还是二者兼而有之?这是设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建设职业教育体系的经验看,均有可资借鉴的模式。我国台湾地区职业教育体系是目前世界上层次最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它的中等职业教育是明确以升学为导向的,80%以上的中职毕业生升入科技学院或科技大学,所以台湾地区设计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直接衔接,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主要是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以“双元制”为主体的,其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为企业界输送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因此,绝大多数接受过“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职场,但并不意味着这部分学生没有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是在制度设计上,采取间接衔接的方式,为部分有升学意愿的学生提供继续升入高等学校的通道。具体措施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可以进入专业高中学习两年,获得进入应用科技大学的资格,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

可见,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同,决定着所设计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也不一样。

三、为什么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目前在我国,从中央高层到地方政府,从职业教育理论界到职业教育实践领域,对建立从中级到高级(包括专科层次、本科乃至研究生层次)层次完善、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达成了共识。但至于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体系,更多的是从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需要的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的,而如果单从这样的视角出发,有可能导致建立起来的体系是与社会需求相脱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不能有悖于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即技术技能职业性。[1]职业教育是为经济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驱动力源于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无论是学校职业教育的产生,还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出现,都是经济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类型诉求的结果,这已经为历史所证明。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必须以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为立足点,也就是说,职业教育高移延伸到哪一层次,不应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否则,离开这一点,建立所谓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只能给教育自身、给社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因此,我们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明确两个要点:一是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生源只是其附属功能;二是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领域都需要办专科、本科乃至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在制度设计时,需要科学论证、谨慎对待,否则会导致各个层次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不清、职业面向模糊。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范文第5篇

第二,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至少有两个特征:一是在纵向上上下衔接,要包括中职、高职以至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二是在横向上相互贯通,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贯通,以及正规、正式的职业教育与非正规、非正式的职业教育之间的贯通。现在很多发达国家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第三,要建立起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至少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资格认证框架,标准统一,互相衔接。这关系到整个职教体系的构建,是基础性的工作。因为资格框架里既包括学术性的资格,也包括职业性的资格。如果要做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贯通,就必须把学术性资格和职业性资格贯通起来并相互衔接。现在澳大利亚、英国等国正在完善其资格认证框架,都在做这方面的努力。怎么建立起沟通的机制,怎么建立起衔接的机制,资格认证框架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是建立对非正规、非正式职业教育的认可机制。现在认可的基本上是正规教育,如果要建立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话,就必须对非正规、非正式的职业教育给予认可。在学校以外的场所进行,但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叫做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虽也是在学校以外的场所进行,但不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这种认可包括对学习者以往学习经历、以往学习成果的认可。这方面丹麦、瑞典都做得很不错。

三是要建立起学习世界与工作世界的联系。什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交流,其本质就在于此。如果这种联系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能够建立的话,那么职教体系的建设就水到渠成。终身教育观是一种大教育观,不仅是教育,还涉及其他的部门,其他部门要真正参与进来,齐心协力。假如我们离开外部世界,一味地在教育内部思考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的话,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职业教育必须要思考教育外部世界的问题,理顺教育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从而真正展开合作。

观点链接

张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念解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词组中,两个最核心的关键词是“现代”和“体系”。现代的内涵和边界是什么?体系该怎样界定和厘清?都是需要加以澄明的。

现代的概念应当是一个与古代对应的代际划分概念。它体现了对现时展状况的历史集成以及这种集成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反映了当今社会语境下,职业教育发展、转型、选择及国际互动的现代化过程。具体来说,现代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众化是职业教育现代性的一个标识。它使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精英们的“专利”,而成为趋向普适和面向人人的现实过程。可以说,没有现代性,就没有高等教育的大众性。第二,现代性是一个不断趋近职业教育本质的过程。职业教育由所谓的“奇技巧”,到手工作坊年代师徒相授的“学徒制”过渡,再到现代工业背景下的“现代学徒制”的重视和盛行,体现了人们对职业教育本质认识的不断重视和日益加深。它反映了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与工作世界的联系,“将工作经验作为教育与学习的策略,将工作场所学习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已成为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中最为重要的发展之一”(龚春蕾,2011)。第三,现代性应当张扬主体性自由,关注个体的可持续发展。现代性绝不是单纯的工具理性的膨胀,把人降格为技术世界中的齿轮。“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1996)这样才能避免职业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因矫枉过正、来回折腾而付出更多的成本和代价。

“现代”概念的边界是什么?我们认为:现代是一个框架,现代是一个过程,现代是一种转型。作为框架,它承载着更多文明的要素、先进的成分、正确的理念,能够代表职业教育发展和前进的方向。作为一个过程,它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既承接传统的厚重滋养,又把深邃的目光投向未来,发挥着时代连线、发展过渡、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转型,现代又不单纯是“现在”、“过去”的时间概念,它是非线性的。它是对传统的一种“扬弃”,是对发展的一种创新,是对观念的一种创造性的转换,是一种颠覆式的转型和替代,而不是对过去或异域的东西的简单承袭和移植。

如果说“现代”这一概念赋予职业教育更多的是本质的规定,那么,“体系”就是指结构性内涵。体系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体系是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体系的特点在于它的结构的整体性、功能的优化性和内在的和谐性。任何体系必定是由不同的事物或要素构成的结构化的整体,如果体系不能构成整体,就说明该事物是不成体系的,体系就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功能优化性讲的是体系的要素加合而产生的作用和新质。例如苇篾编制而构成席子,砌块组合而形成建筑。这就是说结构决定功能,体系的结构如果不能产生1+1>2的功能优化效果,就不是优化的或合理的体系,其存在的必要性就值得怀疑。体系既然是一种结构化的存在,就必须重视其内在的和谐性。如果构成体系的要素是混乱冲突、矛盾互斗的,就必然是一种失败的体系、内耗的系统。

庄西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含义

1.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体系,不是别的体系,也不是别的教育类型的体系。这就使它和别的体系、别的教育体系区别开来。

2.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体系。所谓体系就是若干相关的事物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群体。比如说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就是由宪法、法律(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行政法等)和行政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三个层次239部法律构成的一个体系。

照此说来,职业教育体系也应该是由一些机构(相关内容)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3.职业教育体系是“现代”的,以此区别于“现在”的和“过去”的职业教育体系。在这里,“现代”并非“先进”的意思,它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并无价值偏好,也就是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不一定就是好的职业教育体系。

4.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有相对固定意思的,绝不是一个不着边际的东西,它不应该包罗万象,也就是说它应该有比较清晰的边界和相对固定的内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至少包括这样一些小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内容体系、服务体系、评价体系。最核心的是组织和制度体系。

组织体系: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组成体系。

制度体系:由各类协调、约束、保障体系运转的规章组成的体系。

内容体系:专业、教学、课程、实习、训练等。

服务体系:人、财、物、场地等。

评价认证体系:评价体系本身的标准体系。

5.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

纵向上的层次性、横向上的多样性、运转上的灵活性、内容上的合理性、评价上的外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