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职期末总结

高职期末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职期末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职期末总结

高职期末总结范文第1篇

摘 要: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成功开发出不同结构的膜材料,包括非氟离子交换膜、非氟多孔离子传导隔膜及部分含氟隔膜材料等,并对其构效关系、成膜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2013年度围绕离子交换膜氧化稳定性降解机理以及多孔离子传导膜的构效关系和非氟离子传导膜规模放大工艺以及放大过程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展开研究。阐明了非氟离子交换膜的降解机理、掌握了高选择性、高电导率和高稳定性多孔离子传导膜的构效关系,为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在原创性提出多孔离子传导隔膜的基础之上,成功解决了非氟多孔离子传导隔膜离子选择性与传导性地矛盾,开发出高选择性、高稳定性非氟多孔离子传导隔膜。建立了高性能低成本离子传导膜的合成路线和工艺,确立膜材料的规模放大工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商业化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价格昂贵、离子选择透过性差等缺点,加快了液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关键词:非氟离子传导膜 多孔离子传导隔膜 构效关系 离子传输机理

Abstract:Based on our previous studies, membrane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wer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including non-fluorinated ion exchange membrane, non-fluorinated porous ion conducting membranes, partially fluorinated membranes, and a fundamental study on th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and membran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was conducted. In 2013, a series of researches were focused, including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ion exchange membrane, th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of porous ion conducting membrane, scaling technology of non-fluorinated ion transport membrane and basic scientific issues during the scaling process.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non-fluorinated ion exchange membrane was clarified, and th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of porous ion conducting membrane with high selectivity, high conductivity and high stability was mastered, offering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mbranes for flow batter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porous ion conducting membrane we developed, the conflict between ion selectivity and ion conductivity of non-fluorinated porous ion conducting membrane was successfully resolved, and membrane with high selectivity and high stability was developed. The fabrication technology of ion conducting membrane with high performance and low cost was established, which to some extent overcomes the defects of high cost and low ion selectivity of commercially perfluorinated ion exchange membrane and accelerates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flow battery.

Key Words:Non-fluorinate ions exchange membranes;Ions conducting porous membranes;Structure performance relation;Ions transport mechanism

阅读全文链接(需实名注册):http:///xiangxiBG.aspx?id=50590&flag=1

高职期末总结范文第2篇

健康评估是沟通护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桥梁,是一门交叉融合的应用学科,其理论知识丰富,临床实践性强,涉及医学、社会学及行为学等科学领域,在培养护理本科学员的全面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对学生也有较高要求,要求学生具有评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尚未接触临床疾病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传统的单纯式讲授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Seminar教学法是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模式[1]。相关文献也表明seminar教学法能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本研究旨在将Seminar教学法应用在高职《健康评估》中,以探讨其可行性及应用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13级高职护理专业3、4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将3班作为对照组、4班作为试验组,两班学生在一般资料及入学成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两个班级由相同教师进行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试验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方法如下。1)内容设置:因为学生还未学习临床课程,专业知识相对薄弱,故选择《健康评估》部分内容进行Seminar教学。内容有健康史的评估、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中头颈部评估、脊柱及四肢评估等与其他章节内容穿行Seminar教学。2)课前准备:将学生6-7人分为一组,共8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教师提前一周确定研讨的主题、内容以及参考书籍信息发给学生。每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讨论、总结。每次安排一组学生为主要发言者。3)课堂实施:首先教师导入课程内容,即提出本堂课所涉及的重要概念、相关知识;然后,指定发言小组进行汇报研讨结果,其他小组可自由向汇报人提问,进行辩论,辩论不受任何限制,也不确定正、反方,使学生充分展示和发挥。最后,教师进行评价、归纳、总结,并且指出学生在Seminar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1.2.2 评价方法

1)理论考核:学期末统一进行理论考试,试题由课程负责人依据教学目标从试题库选取,并保密。2)问卷调查: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学期末对试验组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对Seminar教学法的效果评价(5??条目)以及存在的问题(5个条目)。集中发放问卷,当场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1.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班学生健康评估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2.2 学生对Seminar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3 讨论

Seminar教学模式将传统单向的讲授式变成了讲授――讨论的二元模式[3],学生与教师都是教学的主体,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更鲜明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和民主性。

高职期末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外合作;中外合作会计专业;课程考核方案

一、课程考核方案的制订原则

(一)体现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考核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是为了完成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所以课程考核方案的制订首先要体现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是进行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形式,就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来说,其核心目的是培养既掌握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专业相关知识,能够适应会计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并具有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和与之相应的方法技巧。因此,会计专业的课程考核要有利于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分析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二)体现课程教学目标

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并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优秀会计人才是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例如,高职会计专业中的核心专业课程财务会计,其教学目标是在基础会计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践操作的能力。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财务会计课程的考核方案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又要注重运用会计核算方法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核。

(三)体现可操作性

考核方案的制订是针对具体的学生制订的,或者说考核方案的实施是对学生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考核方式,所以考核方案的制订需要根据学生特点而定,这样才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中外合作会计专业的学生大多为专二的学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比较弱。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对于中外合作会计专业的课程的考核方案中,除了具有普通会计专业考核方案中的理论集中考核(期末考核)和实际动手能力考核(生产性实训过程和结果考核)以外,还应该增加测验、提问、章节考评等强制性记忆考核方式。

二、中外方课程考核方案比较分析

下面以基础会计为例,对中方的考核方案和外方的考核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一)中方考核方案

1.期末考核(50%)

这部分主要是考核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采用闭卷形式,从试卷库中随机抽取一份试卷,由学院统一组织考试,成绩按50%计入期末总成绩。

2.平时考核(50%)

(1)平时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考核(10%)

这部分主要是考核平时的学习情况,可采用多种形式考核,如课堂讨论、课堂回答问题、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数量、学习态度等,成绩按10%计入期末总成绩。

(2)生产性实训过程与结果考核(40%)

选取各个核算岗位的任务作为考核依据。以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的书写规范程度,以原始凭证的归属正确性高低,以账务资料装订规范化程度为评分标准。各岗位的生产性实训,以该实训的工作任务为评分依据。成绩按40%计入期末总成绩。

(三)中外方考核方案对比分析

1.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分析

通过中外方考核方案的对比,可以看出中方考核方案中的理论知识考核比例为50%,主要体现在期末考核方式上,外方的理论知识考核比例也是50%,但是体现在Tests(测验)20%和Final Exam(期末考试)30%两种考核方式上。中方课程考核方案中对理论知识在期末考试中进行考核,不利于学生对于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并且外方在考核方案的具体实施中,每一章进行一次测验,这样有助于学生平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就能更好地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中方考核方案中实践能力的考核是40%,主要体现在生产性实训过程和结果考核上;外方实践能力的考核大约在30%~35%,主要体现在homework(课后作业)、class activities(课堂任务)、written assignments(写作)上,但在期末考试考核方式里,具有关键理论的应用,中方关于实践能力的考核比较单一,只有一种考核方式,但外方的考核方式比较多样,更重要的是外方的考核方式中对于实践能力的考核具有写作这一方式,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写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实践能力,例如报表分析报告、存货盘点报告,都需要写作实践能力。

2.考核方案的可操作性对比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外方课程考核方案更具有可行性。如前所述,课程考核方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并实施,才具有可操作性。而中外合作专业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比较弱,外方的课程考核方案中考核项目比较多样,并且难易结合。比如,理论考核的课堂发言,课后作业和关键概念和词汇的测试,实践能力考核的课堂任务、课后写作、关键理论的应用都是由易至难,可操作性非常强。

3.考核方案的体现形式的对比分析

考核方式的体现形式即为考核结束后所出具的成绩单。

(2)外方的成绩单

(3)体现形式分析

从中外方的成绩单上可以看出,中方的成绩单过于简单,只有平时和期末考核两项成绩,而成绩的得来方式并未在成绩单上体现;外方的成绩单非常详细,将考核项目详细记载在成绩单上,最终成绩的得来一目了然。另外,从中外方的成绩单分析上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方的考核仍然侧重期末考核,期末考核的成绩低,平时考核成绩较高,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将平时成绩作为期末考核成绩的调整;外方的考核注重平时考核,平时考核成绩较低,而期末考核成绩较高。

三、外方考核方案对中方的借鉴

(一)注重平时考核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由于期末一张卷的考核方式过于片面,不能考核全部的知识,所以增加了平时考核的方式,学生平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加入到考核中来,这样的平时考核加期末考核的方式更具有公平性。中方的课程考核方案中也详细地列出了平时考核的项目,但是由于没有体现在成绩单中,就使得平时考核在实际操作中流于形式,没有认真地对学生进行平时考核,将平时考核成绩打得高一些,这样的最终考核就可以通过了。所以,中方的考核方案不在于制订上,而在于实施上,在实施中应注重平时考核,加强平时考核的管理。

(二)增加测验考核

测验不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唯一方式,但是笔者认为,测验是检查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最好的方式,尤其是对于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考核。会计既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技术专业,同时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术专业。

(三)降低期末考核比例

从中外方考核方案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中方考核方案中的期末考核比重比外方考核方案中的期末考核比重多,这是由于中方考核时,不注重平时考核的原因造成的。如果注重平时考核,并增加测验考核方式,那么完全可以降低期末考核的比例。因为期末考核只是对学生平时所学理论和实践的一个总结,如果平时考核比较注重,期末考核降低就具有可行性了。

参考文献:

[1]王丽娟.合作办学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本土化的教学时间:职业教育研究[J],2010(4).

[2]步光华.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黑龙江教育,2011(7).

[3]宋秀超,王宁斌.中外合作会计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2011(11).

[4]徐田强.中外合作办学视野下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探微[J].职教通讯,2011(8).

高职期末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弊端 形成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

【Abstract】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training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analyzes the disadvantages of current evaluation methods of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and puts forward the new assessment contents and ideas. This article emphasizes the practice examination and students’ studying participation process, combines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 with summative evaluation, promotes students' autonomic learning.

【Key Words】English teaching disadvantage formative assessment summative evaluation

大学英语是高职高专的一门必修课,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和社会交际的日常活动中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高职教学改革中,要加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育意识,必然要改革高职的考试体制,建立健全的学生综合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考核评价这个指挥棒的作用,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学习以及能力的培养。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和考试制度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职现行考核方式的问题与弊端

1.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受传统的升学考试、学位考试的影响,在高职院校的考试中,考核内容多依附于教材和老师课堂上传授的理论知识,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命题,侧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和继承度,在这种考试中,记忆力的考核处于主导地位,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于边缘位置,这样的考试与高职培养学生技能的教学目标相违背。

2.考试重结果轻过程。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考试主要以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考试成绩为准,一锤定音地评价和区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高低。这种考试组织形式缺少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能力吸收的效果,导致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应试教育”倾向。

3.考试时间过于集中。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考试集中安排在期末,平时很少有阶段性的考查或考试,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养成平时懒散的不良习惯,学生觉得平时可以不好好学,只要期末考试前一周突击复习,加强记忆就能过关。

二、改革现行考核方式的必要性

面对以上诸多问题,高职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能力为指导原则,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潜能和学业成就。 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考核的根本目的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能力的提高程度,考核要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不能禁锢学生的思维,也不能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要通过考试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等。

三、改革考核方式的目的

为促使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必须对英语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考核方式分为两部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强化学生学习的参与过程,淡化期末考试的分数。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状况,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四、加强实践考核,改革考试方法

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建议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该考核方式应涵盖学生学习过程的各方面,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其中,学习态度主要指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能力主要指学生选择学习资源、学习媒体、学习方式与方法;学习效果主要指学生独立完成课程学习内容、课程作业、课程实践环节的数量及质量。具体考核形式有:daily report, role-play, discussion, English speech, unit exam, words dictation, team activity, final exam and so on. 此外,课堂评价也不能忽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为学生建立专门的学习档案,通过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学习体会及学习心得。期末考试时,要增加试题的灵活度以重点考核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平时增加单词的听写、英文日记的写作、课堂几分钟英文汇报、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为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奠定基础。

五、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1.形成性考核(40%)。形成性考核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40%,满分100分。考核内容有:考勤,平时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考核,阶段性词汇测试考核,阶段性实践考核。其中①考勤:20分,旷课一次扣2分,迟到一次扣一分,扣完为止。②课堂表现:30分,根据学生学习态度:上课是否认真思考,回答问题是否积极,是否认真做笔记等方面来评定成绩。 ③作业:15分,每学期作业6次,另外要求学生用英文写周记或日记,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数量来评定成绩。④词汇测试:15分,每两个单元进行一次听写,老师要认真批改,根据听写情况评定成绩。⑤实践考核:20分,包括口语秀、课前英文汇报、英文演讲、戏剧表演、角色对话、背书、小组活动、个人才艺展示等,确保每学期每人至少有两次表演的机会,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2.终结性考核(60%)。终结性考核以书本为基础,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要求试题题型涉及面广,能综合考查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具体题型和分值见下表:笔试部分满分100分。

高职英语课程考核改革必须以实用性为依托,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构建适应高职英语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多种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准备性、形成性、诊断性及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考核后的跟踪调查,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高职期末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学习评价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一、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或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并对被评价对象做出某种资格证明。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等职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教学测试与评价机制是制约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瓶颈,评价什么和怎样评价,直接影响到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2009年《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学习评价的改革措施,将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式。“形成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应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为目的,手段与形式可多样化。终结性评价为总结性评价,指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全面考核,应以评价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为目标”。

二、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总结归纳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是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时,了解整体效果、确定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手段,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的终结性评价。主要目的是评定学生学习或发展成就的等级,也用作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合适、教学内容与形式是否有效的参考。终结性评价侧重对知识和技能的检查,侧重学习的结果。在终结性评价中,教师是考官,考试是为了选拔和甄别,师生难以交流,看到的只是学习结果。形成性评价则更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形成性评价旨在反映与培养学生的能力结构,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它将教学过程视作一个整体。对学生而言,形成性评价能让他们随时认识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成绩,从而改进学习方法、修正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从而灵活改变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案、完善教学大纲。

三、高职英语学习评价体系现状

高等职业院校在对英语的考核上主要采取学期、学年测试,并结合高等学校应用能力考试(PRETCO)A级、B级英语能力考试的形式,主要针对英语理论知识进行考察。有的学校还在每个学期中间加入期中考试。考试的模式至今仍然以闭卷笔记为主。在成绩构成方面,以前许多高职院校对英语考试成绩的计算,沿用本科院校的计算方法,皆以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或40%+60%,或30%+70%)计算后得出的总评成绩作为唯一参考。后来,许多院校取消英语期中考试,但在期末总评中,加入平时成绩这一项。随着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目标认识的明确,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成绩的计算又较以前有了一定进步。许多院校陆续加入口语测试,作为总评成绩的一部分(笔者所在的学校,将口语测试划入平时成绩进行考核,每学期测试两次,占总成绩的20%)。

四、学习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较以前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充分体现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比考试的结果更具有现实意义,更应该成为学生考核体系的主要方面。他们在课程学习期间所表现出来的接受能力、进步或退步过程和语言应用于生活和专业学习的情况更有助于对他们做出公正的教学评价。但是这些因素往往在传统的以结果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中受到忽视,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其次,测试内容侧重课本语言知识,而忽视能力方面的测试。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职业能力结合不够,尤其是为专业学习专业发展服务的能力。最后,成绩的构成尤其是平时成绩的构成方面,虽然加入口语成绩等新的内容,但仍然不能全面细致地反映学生学习状况,难以体现学习差异。平时成绩是形成性评价模式在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具体表现。它一般包括平时考勤、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三方面。考勤和课后作业容易计算成绩,但课堂表现一项还需要进一步细化、量化。

五、完善学习评价体系

针对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高等职业院校应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完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同时改变以往评价格局,将重点放到形成性评价上来。

笔者所在的学院,目前英语成绩的评定方法为:学期总评成绩=20%平时成绩+20%英语口语成绩+60%期末笔试成绩。很明显,这一评价方法中,终结性评价占到80%,形成性评价成绩比例太小只有20%,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所以,此评定方法应改为更加偏重形成性评价的格局:学期总评=50%形成性评价+50%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部分(50%)。包括口语测试与笔记两部分:(1)口语测试(20%)分别在学期中、学期末进行两次。测试形式可以是拍摄两人或多人对话、短剧视频;也可以提前给学生一组话题让其准备,考试当天采取抽签形式,抽取话题,给出准备时间,然后进行3到5分钟左右的口语表达,教师当场打分。(2)笔试(30%)在不同的学期按照不同的难度设计考题,题型包括听、读、写、译等方面。

形成性评价部分(50%)。形成性评价重评价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程度。两人结对和小组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部分包括出勤率(10%)、课堂表现(45%)和课后作业(10%)。课堂表现可以细分为课前5分钟演讲(5%)、单词听写(5%)、小组活动(15%)、课堂问答(5%)、课堂纪律(5%)。此外,课堂之外的活动应该纳入形成评价机部分。这些活动有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写作大赛,口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共占5%。

参考文献:

[1]朱姝.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中的形成性评价.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

[2]项晓勤.以应用性为向导的高职英语评价体系研究.科教文汇,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