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职教育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职教育;困境与问题;措施
前言
高职教育至今已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高职教育快速的发展,现今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目前,深化教育改革,办出高职特色,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旋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职教育要培养既有人文素养又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就必须注重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
一、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遇到的困境与问题
1、人们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存在不足的原因。
大部分的高职学校办学时原本设计好了一条独立的有自己特色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办学道路,往往因为政策不明确,再加上受到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思想和管理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不知不觉地走上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所以要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分是有必要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一种高等专业技术教育,按社会上存在的职业开设专业,它的课程设置是以该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而普通高等教育按学科设专业,以该学科的理论体系为框架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善性。
2、我国政府部门对于高职教育缺乏统筹规划工作。
由于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教育是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而通过高职院校的办学为主体化的“一元化”教育体制,许多地方政府无论是对于高职院校教育的整体外部环境的优化工作上还是实现高职院校与多个行业与企业的相互联系上都显得了解认识不到位,投入力度不足,这让许多高职院校出现了占地少,规模较小与资源缺乏等问题,并且难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而这些问题并不能只是通过高职院校的自身调整来得到改善的。许多地区政府会对高职院校的发展与管理缺乏统筹兼顾的考虑,让地区的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呈现出浪费与无序的竞争。
3、师资力量不强是高职发展的瓶颈。
师资力量是高校的软实力,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高职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教师队伍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按照《教师法》的规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是,目前高职许多院校还达不到这个要求。究其原因,基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职院校教师待遇较低,导致师资力量不足,职业教育专业师资缺乏,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紧缺。其次,大部分高职教师是直接从学校走向学校,从课堂走向课堂,很少有既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又具备丰富工作、生产实践经验的师资。因此,高职教师不能适应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
4、教材问题。
高职教育的教材,很多没有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分开,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应该更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质,应该多采用专业教师和该专业的实际工作人员编写的教材。而现在很多出版社的教材都是从本科教材中,删删减减其中的内容,就变成了一本高职的教材,可是教材还是主要在向高职的学生论述理论,并没有教他们实际操作应用需要的知识点。
三、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1、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建设良好的教风
教师聘任制度,一方面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了教师的竞争意识,为教师的开拓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教师的全方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也打破了长久以来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给教师自身的发展造成了无形的压力,教师职业已不再是稳定的“铁饭碗”,教师的本职工作也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把一部分精力转移到完成工作量等行政性工作。
2、充分共享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各种可资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广义也应该涉及到教育政策等内容,在信息产业以其飞快的速度发展的今天,网络多媒体教学成为教育领域新兴的一个重要教育模式,它是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的结合产物,是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传播的一种方式。
3、推广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也叫“人才定做”,就是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根据企事业单位的要求,针对性的招生、设立独立的专业或班级,定做单位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毕业后就进入该单位工作。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注重研究和不断解决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新问题,逐步探索“订单式”职业教育的体制和机制,打造灵活开放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4、政府应强化高职教育。从政府的职能和其特殊的地位来看,只有政府才能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政府的主导作用具有法律规定性,这种主导作用是政府所特有的。其次,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任何一个部门、行业等都不能替代的。这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面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学校面向市场办学,办学主体也呈多元化,部门或行业很难发挥统筹作用。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和社会联系紧密,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特别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才刚刚起步,发展的路子还在探索,社会的认知程度还不高,更需要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也是任何一个部门、行业难以做到的。所以为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应注意政府与学校间、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学校的办学活力,既来源于良好的外部条件,也来源于学校自的发挥。
四、结束语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从初级发展阶段走向逐渐成熟和全面发展的转折关头,通过对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能有利于我们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①汤敏.宏观政策新目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2-13.
关键词:高职教育;发展现状;改革
(一)高职教育面临新形势
1.高职教育有了重要的政策基础,这就是国家新近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其中指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是企业,职业院校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高职教育重要的发展环境;人才培养如何主动适应新目标是时代的新要求;示范性高职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快了高职的改革发展,也凸显了问题的存在,发展越快,问题越多,体制机制跟不上,教师队伍跟不上。因此《纲要》明确了高职发展的重点是质量,高职教育改革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要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
2.高职教育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努力建设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现代高职教育,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战略发展思路,坚持科学的办学定位,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权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发展改革的思路首先是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优化专业、师资,扩大合作,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提高质量。
3.高职面临的新挑战。未来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从目前的24%提高到40%,高等教育资源将不再短缺,受众期待转型,从机会需求转向质量和品牌需求,发展方式转型对高职提出更高、更新要求,知识半衰期缩短,要求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建设要求学会学习最为重要,想象力不能忽视。
4.高职目前的主要问题。体制不适应,院校和企业关系不紧密;机制不适应,评价标准、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按照新模式管理的机构与职能;教师不适应,缺乏有企业经历的老师,缺乏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兼职教学任务;缺乏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评聘;经费投入不适应。
(二)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改革举措
1.进一步了解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历史、现状和优势,关注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积极与发达国家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可采用恰当的措施来树立自己的国际形象,政府应帮助职业教育机构和学校树立这一形象,从发达国家中汲取有利于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校明确办学方向,确立办学目标,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2.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开展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适应国际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致力于为学生扩大国际生存空间,让学生毕业后适应国际劳动力市场需要。为此:一是要通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聘请兼职教师等途径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二是要深化以能力为本的教学计划改革,更新教材,使其更加贴近教学改革和实践发展的需要;三是专业设置坚持市场性、适合性、针对性、可行性原则;四是课程设置要突破学科本位思想,紧紧围绕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目标,课程的开设应适应国际市场化需要;五是实行灵活的学籍和教学管理制度;六是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和职业能力培养;七是增加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投入,争取地方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部门的支持,加大技能型实践基地建设的力度。
3.建立以就业率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科学评价高等职业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关键是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建立以就业率为核心指标的高等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多种因素,从学校发展的不同角度和侧面来评估就业的质量和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部自2003年开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有力地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如“就业工作将与学校的事业发展、专业设置、评估结论适当挂钩。连续几年就业率低的专业将限制招生,就业率低的院校不能被评为良好和优秀。”
4.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建立高职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与劳动保障部等六部委正在联合开展的“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涉及了259所高职院校,这些院校将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数控、汽车维修、计算机与软件技术、护理等四个专业领域的紧缺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实施教学,引入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和德国“项目教学法”以及“行业导向教学法”,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强化能力培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职业证书制度一方面是高等职业教育本身性质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促进就业,提高人才适应性的要求。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强;化职业能力的培训,尽量使更多的毕业生取得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
6.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办学自,充分调动学校办学积极性。鼓励各类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多做尝试,不断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覃章程.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0,(6).
[2]楼一峰.国际职教发展趋势与我国高职院校的改革[J].职教论坛,2002,(21).
【关键词】旅游教育;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现状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旅游业是不容忽视的。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支撑如此庞大的产业,能否培养出一大批专业化、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是关键。
随着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旅游教育也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2006年,全国举办各类旅游教育的院校共有1703所。目前,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了,伴随着旅游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旅游教育层次结构也逐步趋于合理,现有研究生、本科、高职高专和中等职业教育四个层次。在旅游就业人数中高职毕业生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并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认可。适时思考高职旅游教育发展背后的问题,有利于高职旅游教育以及旅游业未来的发展。
一、高职旅游教育现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高职旅游教育明显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对高职层次旅游人才的需求量极大,但从目前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现状来看,高职旅游教育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来自国家旅游局的分析认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人才供给总量、结构和素质方面都将对高职旅游教育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和挑战。
高职旅游教育始终是跟在产业后面向前迈进,但是多年追求“适应”旅游产业导致的结果反而是越来越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缺乏对旅游业发展的跟踪。也就是说,对于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反应迟钝,并且缺乏及时有效的调整,多年不变的人才培养方法、课程设置和内容距离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越来越远了。这导致高职旅游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达不到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旅游企业缺人,但招来的毕业生却无法使旅游企业满意。为此,如何实现高职旅游教育和旅游产业的无缝对接,需要我们进行认真探索,走出一条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的特色之路。
(二)高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旅游管理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根据国外的经验,旅游教育应该是两种导向,即学术导向和职业导向。学术导向的培养目标是毕业生进入旅游管理研究领域;职业导向的培养目标是毕业生深入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在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中发现,目前最受旅游企业欢迎且需求量最大的是大专、高职层次的旅游毕业生。
全国多数高职旅游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存在定位模糊的问题。不少院校开展旅游教育更多注重的是生存因素,考虑发展的因素少,所在院校为旅游业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是服务操作型人才、基层管理人才、中高层管理人才,还是理论研究人才,目标定位并不十分明确,以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针对性差,不少高职旅游院校甚至专科教育“本科化”、职业教育“普教化”,以至于很难区分本科和专科到底有何区别。
(三)高职旅游课程设置与旅游产业实践脱节
高职旅游各院校开办旅游专业较多注重生存因素而忽视发展因素,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想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全才,课程设置面面俱到、缺乏层次性、针对性,甚至有的院校以本科旅游教育内容为模板进行简单删减,对于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变化却缺少关注,教学内容不能紧密贴近旅游业发展实践,导致高职旅游课程设置与旅游业实践脱节,与用人单位要求相背离,严重偏离了高职旅游教育的正确轨道。同时,虽然不少院校的教学正在加大实训课程的比重,但是多数是在实训室内进行训练,实训环境与企业环境相差较大,且教师较少具有企业实践工作经验,无法准确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旅游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
二、关于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高职旅游教育应对旅游产业发展保持敏感度
中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当务之急是加快实施科教兴旅、人才强旅战略,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对旅游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高职旅游教育应对旅游业发展,特别是地方旅游业发展保持敏感度,实时感知地方旅游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最新动态,参与其中,并紧跟旅游建设发展的步伐,进行高职旅游教育的调整和改革,对变化产生反应。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旅游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旅游市场的需求,为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从而为建设旅游强国做出贡献。旅游人才需求错位现象是旅游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无法有效沟通与衔接的病症。这种现象表明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行业企业在高技能型人才标准方面,还存在很大分歧。加强旅游业发展与高职旅游教育之间的衔接与沟通正是解决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的根本。
(二)明确高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
不同的旅游教育层级,其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清晰,定位必须明确,不可以互相混淆,界限模糊,否则培养出来的人才必然不能明确自己能做什么,就业方向混乱,同时因为什么都学习,也造成了什么都不精通,没有自身明显的优势。
高职旅游教育不能简单的将本科旅游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拿来作为自己的目标,或者将本科与中职的人才培养目标简单相加除二作为自己的目标,而应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结合高职旅游教育的优势,制定出符合高职教育实际情况、符合旅游业发展需求、具有一定前瞻性的高职旅游教育培养目标;同时,高职旅游教育应定位为高职专科而非其他;从而做到目标明确、定位准确。
(三)高职旅游教育课程设置贴近旅游产业发展实践需求
目前,我国高职旅游教育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在本院校原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开办起来的,旅游教学计划也因此而各不相同,如有的侧重旅游英语、有的侧重地理资源或历史文化,部分院校还充分考虑到服务地方经济,设置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如开设“黑龙江旅游基础知识”等,应该说从某种程度上都有其合理性。但有一种倾向不容忽视,那就是在课程设置过程中缺乏对旅游业发展实际的关注,缺少与旅游行业企业的沟通。在多年的高职旅游教育实践中,笔者有两点体会:1、高职旅游课程设置应更具有对旅游产业发展实践的针对性、实时性,保持与旅游业发展的关注和沟通,可以请旅游行业相关人士参加到课程设置中,以保证课程开发不脱离旅游业发展实际。2、高职旅游课程设置应更具有高职注重实践能力锻炼的特征,特别是不可将本科旅游教育的课程简单删减拼凑成高职旅游课程。
参考文献
[1]谷胜男.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国旅游网,2011
[2]曾曼琼.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研究.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
[3]黄文.中国旅游迅猛发展 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中国教育报,2008
作者简介
①杨晶 出生于1978.11.20 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 150076;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旅游系 讲师 157011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现状 对策
一、我们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
1、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学校布局日趋合理,办学体制多元化
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在校学生数,毕业生数占普通高校学生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据2006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6 年,全国1867 所普通高校中,高职高专院校为1147 所,占学校总数的61.44%,基本形成了每个地市至少设置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格局。在办学体制方面,打破了单一的政府办学格局,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面向市场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快速健康发展,为高职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2、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方向和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立足高等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以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双师型”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3、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有明显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在逐步提升
尽管因现行高职教育招生办法不尽合理及中国儒家文化“重学术、轻技能”的传统,但是十年来,高职院校全日制培养的毕业生累计超过800 万人,目前在校的学生也已经接近800万人,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丰富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结构,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有了明显增加,也说明了高职教育的地位在提升,越来越被重视。
(二)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招生规模和在校生人数都在逐年增加,学校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一个基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职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但是高职教育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
改革开放后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随处可见。无论在政策还是经费投入上,高职教育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2、办学特色不明显
许多高职院校仍参照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不但办学条件雷同,人才培养模式也缺乏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招聘教师方面仍是唯学历、学科是从,忽视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导致教学无法呈现高职的特色。一些高职院校较多设置“短平快”的专业,缺乏对人力资源市场的超前预测。
3、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高职教育应当把培养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要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淡化学科性教育,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和岗位技能培训。但目前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却存在以下两种倾向:
(1) 沿袭高等教育以学科体系为中心的做法,把学生培养成“本科压缩型”。
(2) 强调现行岗位操作技能的实际需要,把学生培养成“岗位技能型”。
前者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后者则忽略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教学质量不高
(1) 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教育模式仍占主导地位,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没有根本改变;
(2) 教学与市场贴近成都不够,教学内容显得空洞和陈旧,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没有真正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所培养的学生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缺乏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能力;
(3) 专业设置不当,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对社会需求分析不够,致使“产销不对路”,专业设置过细过窄,毕业生缺乏适应性和转岗能力。
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把发展高职教育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政府应采取一定措施,通过调查分析,并与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家进行比较,增强对发展高职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改变目前的教育模式,纠正轻视高职院校的偏见;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广泛宣传,宣传先进,使广大人民群众看到学习职业技术的实惠,提高送子女上职业学校的积极性。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
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应提高实践性环节所占的比重,摒弃传统的以理论课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培养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所处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才能使学生在实际岗位的操作中不但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而且也能从实际工作中体会到岗位的具体特性和课堂理论知识之外的实际工作经验,真正培养出技能型人才。
(三)结合执业资格认定与职业考试,培养社会亟需人才、
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执业资格证书的取得,把行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认证作为衡量学生执业能力的标准之一,将执业资格认定与职业考试紧密结合。学校要研究劳动准则制度、行业职业技能标准等,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课题组于2012年9月抽取了岳阳地区三所职业院校(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石油化工学院)不同专业共800名三年制高职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二年级学生500名,新生300名,涵盖了医卫类专业、工科类专业、财经类专业和语言类专业。调查结果如图(见表1)所示:
岳阳地区三所职业院校共126名英语教师(其中50岁以上9位,40~50岁18位,30~40岁54位,20~30岁45位;职称上,副教授49位,讲师40位,助教37位)的专业发展现状调查显示。具体调查情况如下(见表2、表3):
从上述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扎实,对英语的兴趣不浓厚,课堂参与度不高,对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倾向于演示法和练习法。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所以学生很难流畅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就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情况来看,高职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教学创造性和教学反思方面所取得的效果不够突出。因此,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我们要根据这些问题,研究并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和专业发展模式,从多元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二、促进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的多元策略
1.确立学习主体意识,重视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
要想学好英语,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关键。教学中教师应训练学生实践的技能,要求学生课堂上多思考问题、多动手操作、加强听和说的练习、培养学生自愿策略、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理解学习动机,使其具备学习主体意识。
2.指导学生阅读训练,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在阅读训练中,教师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学生预测结果,这样能够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分析判断能力的提高。学生可根据一些信息词和句来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根据字面意思、语篇的逻辑关系以及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帮助理解文章的寓意,促进学生的分析推测能力。
3.创设良好语言环境,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语言环境对英语学习来说非常重要。教学内容的遴选应涉及跨文化领域,通过文化知识来创设动态化环境,让学生寓情于景,能够积极通过英语口语来表达感情,了解跨国文化知识。
4.适当调整教法学法,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社会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听说训练、演说训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共同讨论中掌握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合作表演课文内容和小组合作练习,在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促进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加快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省几所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够强,包括课堂教学实施、教学创新和教学反思等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不高,社会实践不多,专业发展状况不清晰。因此,作为高职英语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都存在哪些需求,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1.专业发展意识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对个人专业发展没有太强烈的要求,加之被派出进行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就年龄和职称方面来看,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愿望比较强烈,相比之下,年龄结构偏大的教师对个人专业发展的自我需求并不高。另外,鉴于专业的缘故,英语教师在开展科研活动方面不具备优势,研究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高职英语教师已认识到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除了语言技能以外,还需要具备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2.专业发展途径需求
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负担较重,专业发展机会相对较少,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工作压力使得教师无暇顾及自身的专业发展。在提高专业发展能力方面,很多教师认为缺少进修培训的机会。通过交流与合作,青年教师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中年教师能提高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集体备课、集体准备教案的形式就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和合作。上述调查显示,高职英语教师总体上缺乏教学反思的意识,对自我专业发展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自我专业发展的途径缺乏足够的了解。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培训学习,丰富教师的教育内涵
学校应通过定期给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和开展读书交流等活动,有效改进学校内部的阅读氛围,通过这种氛围让教师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取向,从而自主地学习。另外,学校可以让教师通过培训学习,不断向教师宣传教学新理念,多给予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互相学习,开阔视野。
2.采用集体备课与合作科研,促进教师整体水平提高
建立以集体为单位的备课制度和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为教师交叉教学与合作研究提高提供保障。同时,还可在校内举行一些教学竞赛的活动,激发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达到相互学习的结果。
3.提倡教学反思,鼓励教师不断提升
我们应该让教师们认识到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引领教师养成撰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能以研究者的眼光进行反思,并分析与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较量、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共同分享经验。
四、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首先应该从教师的教学上做出重大改革,同时,学生也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努力增强自身学习意识。就教师专业发展来看,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踊跃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寻找自身不足,进行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做到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以科研推进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方 梅.如何培养高职生的英语学习兴趣[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