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为职业教育中心的教师,面对新情况、新任务,应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更好、更多的技能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大的贡献。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学历教育最主要的特点是,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从业能力为重点。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办学方向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企业服务,满足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为学生服务,满足家长学生的就业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按学生职业特点和就业适应能力设计课程,安排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就业,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2、办学模式
在办学模式上,实行产教结合,校企结合和订单教育。学校要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依此确定专业,设计培养目标;按照企业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内容。学校将有关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到企业实习,了解生产情况,提高实践能力。
3、教学安排
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是针对职业学校课程以知识为本位、脱离生产实际的弊端提出的以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的办学理念。我们所说的“以能力为本位”的“能力”,当然不仅仅是指“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说职业学校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与普通学校相比,职业教育是人人成功的教育,不是淘汰选拔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而不是排出名次;倡导的是“全民健身”,而不是“竞技体育”;实施的是成功教育,收获的是教育成功。
二、树立和强化正确的职业教育的理念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目前教师应树立和强化以下教育理念。
1、服务学生的理念
学校产品应当是教育服务,教育服务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质量为支柱,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关注重点,学生本身是对的,需求永远是对的,我们的服务永远有不足,需积极主动征询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学生合理的要求、意见、建议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管理和服务条件。改变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只是进行教育、管理和训斥甚至惩罚,但缺乏平等、民主和服务的现象。
2、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要相信人人能成功,人人会进步。职业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树立“转变一个后进生(后来进步者)和培养一个尖子生一样光荣”的思想。
3、肯定和赞赏学生
赏识是人生最好的雕刻,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他们过去比成绩好的学生经受了过多的训斥、批评、嘲讽、贬斥,进入职业学校后,再对他们采取这些做法,只能引起他们的抵触和逆反,或者已感到麻木。
4、教学讲求实效性
教学应该是使学生知识有所增长,能力有所提高,品德有所发展,并不只是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不只是把教材教完而不管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认知、心理、知识、经验等方面的情况,切实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模式。
5、构建和谐课堂
和谐课堂是指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协调,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听、想、学达成默契;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做学生欢迎的教师
1、调查问卷
如何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一直是大多数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前几年,有关教育研究机构曾做过一些调查:
(1)学生在回答“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教师时”,以下理由是最主要的:①工作认真,严谨求实;②敬业爱岗,责任心强;③为人师表,率先垂范;④和蔼宽容,平易近人;⑤知识渊博,技能熟练;⑥授课胸有成竹,内容熟练,举重若轻,条理清晰;⑦授课形象通俗,浅显易懂,理论联系实际;⑧语言幽默,生动有趣。
(2)学生最不喜欢的老师是:①照本宣科,读念教材或教案,毫无自己的语言和分析加工;②备课不认真、不充分,吃不透教材,内容不熟练,讲解不清楚,分析不透彻,表达不到位,让人感到如雾里看花,模模糊糊,似懂非懂;③重点不突出,难点突不破,让人听后不得要领。
(3)在回答“你希望老师怎样讲课”时,列前几位的是:①多举例,结合实际讲理论,通俗易懂;②多运用模型、挂图、录像等多媒体及计算机辅助教学;③多做实验实习;④多采用启发、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⑤语言精练,条理清楚;学生最厌烦的教学方法是照本宣科,满堂灌;对学习结果的期望:大部分学生希望多上一些实验课,多一些实践课,多一些自己动手的机会,真正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希望考试形式多样,少考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
2、调查分析
根据以上的调查,教师授课要做到受欢迎,应具备以下“五度”:
(1)亲和度。即指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教师有责任感、事业心和人格魅力,关注学生、亲近学生、爱学生,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喜欢哪个教师就愿学哪门课,不喜欢哪个教师就不愿学哪门课。
(2)自由度。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个良好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充满欢乐轻松的环境中听课、对话、交流、学习。
(3)参与度。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组织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不要单向传输、满堂灌、填鸭式,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
一、终生学习,终身教育,现代大学面临的时代背景
在探讨未来大学的发展方向时,我们不能脱离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放眼新世纪,分析文化教育的发展趋向,这样才能使大学的未来更加适应社会进步的挑战。那么,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可以说,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教育方针、政策或构建国民教育体系的框架时,均以终身教育理念为依据,以终身教育提出的各项基本原则为基点,并以实现这些原则为主要目标。还有更多的国家在全面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则把终身教育视为是最重要的战略手段。应该说,高等院校向社会开放,发挥其多种教育形式的功能作用,既是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既指出了当代教育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又指明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按照传统教育的观点,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教育的实现形式局限于单一的学校教育,并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分离隔绝。终身教育则考虑到人格的全部和有机的发展。在纵向上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谋求各种教育实现形式的综合统一。这是对教育外延的崭新思考,使人们充分重视并开发大量的包括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在内的多种教育,发挥各类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及其他设施的教育功能,共同实施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承认个体的多样性,并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机会使每个人个性的多样性得以体现。成人教育专家戴夫认为:终身教育在范围和服务对象上具有总体性和普遍性,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因此,要求教育实现形式必须多样化,这是终身教育突破传统教育时空局限的具体表现,它主要包括:(1)办学模式的多样化;(2)教育内容的多样化;(3)培养模式的多样化;(4)教育评价标准的多样化;(5)教育经费来源的多样化。
终身教育的兴起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高等院校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应该说,终身教育的发展不仅离不开传统院校,相反还迫切需要他们能够积极地向社会开放资源,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这就要求高等院校迅速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与时俱进,大力发展,努力通过自身改革来扩大、丰富和延伸学校的职能,迅速转型为知识社会里的现代型大学,在整个国家的终生学习教育体系中发挥出重要的主导性作用。
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现代大学职能的逻辑演进
传统的大学办学思想认为,学校应该与社会保持一定距离,以维护其学术研究和教学自由的历史传统,在这一历史时期里人们习惯上把大学称誉为“象牙塔”。但是,从二战以后,西方的高等教育就与社会发展一直处于一种互动状态,大学不应再是一个封闭的社会组织,而是一个开放的复合机构。大学应该越来越面向社会,超越传统的“象牙塔”式的封闭模式,不断地满足知识社会中全体民众在终生学习过程中日益增长的对接受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需求。
大学的职能是伴随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而不断演进的。在18世纪以前大学唯一的职能就是培养人才,19世纪初德国的洪堡将科学研究引进了大学,从而使大学在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此后,美国人又成功地将教学科研成果在市场上加以推广和运用,实现了大学的社会经济效益,到了20世纪中后叶,伴随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终身教育成为人类生存的需要,大学又担负起教育终身化、大众化、普及化的社会服务职能。从培养人才单一职能到科学研究职能的产生以及传统职能与社会服务新型职能之间的融合,无疑是现代大学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考察大学职能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大学职能的这种逻辑演进既是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大学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自身内在逻辑的直接表现,并且这种职能的演进依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大学传统的教学科研职能和其社会服务、实施终身教育的新型职能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促进的,缺一不可,大学之间的竞争也从单一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转向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竞争。是否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社会服务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任何一所现代大学都必须思考的命题。
三、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学历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
透过历史,展望未来,大学的功能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历史上大学是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要目标的社会非盈利机构,以追求学术真理为其终极使命。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实社会需要大学延伸发展其原有的功能,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结构和社会知识层次,必须迫使大学越来越多地承载起社会服务功能。所谓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也就是将教学和科研中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通过大学内生的机制迅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这样,大学就成为社会生产力的推进器,成为科研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成为搭载、牵引、连接学术研究领域和社会生产领域的一个重要桥梁和平台。所以现代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做的好与不好,已经成为现代大学是否成功的一项重要标志;同时,在社会服务领域里能不能取得社会的认同和推动社会的进步,已经成为一所大学办学宗旨和目标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当大学以传统的教育、科研职能为中心时,往往偏重发展的是其正规的学历教育,也就是说,通过系统地培养学历人才(所谓的“精英人才”)来作为办学的目的。学历教育指在某一个时点上,某一个时段以内,通过对受教育者系统的知识培训,使得受教育者获得某种程度的学历。而在知识经济里,大学必须适应时代的
要求,大力发展能够满足社会大众终生学习需求的非学历教育,并且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应该看到,非学历教育突破了时间限制和空间局限,成为实现继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有力手段和重要方式。非学历教育不再以学历为导向,更多的以职业为导向,为受教育者提供在某个职业上的核心竞争能力,帮助他在某个职业岗位上获得可持续的发展。非学历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特别是面向各个行业和产业中的中高层管理者及业务技术骨干,在推动整个行业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
学历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或者尖端教育,是一所大学教学力量和科研实力的根本体现,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是判断一所大学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学历教育的发展更加注重基础性和长远性,应该得到学校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大学也应该关注如何为其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增强学历教育的发展后劲。尤其是面对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学历教育不可能独立承担起发展高等教育,提高大学办学水平的重任。只有在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将视野扩展到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上,结合自身优势,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发展现代大学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应有的作用,推动学校实现结构性的均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历教育满足了大学教学科研的传统职能,而非学历教育满足了现代大学社会服务的职业教育新型职能,“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对于一所健康发展的高等院校而言,两者同等重要,相互补充,互为促进。尤其是非学历教育相对于学历教育,有着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指引着未来终身教育的发展方向,因而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前景看好,并且也是将学历教育中形成的成果有效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渠道之一,应该引起高等院校的极大关注。
非学历教育必须建立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如果把教育看作一个价值链,那么学历教育所蕴含的研究开发功能,是整个价值链知识的供应部分。因此学历教育中间的教学、科研工作,做的越深厚,越有效,就越能够对非学历教育形成支持。非学历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将这种研究的成果,通过自有的渠道,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出,而非学历教育在输出的过程中间,必定要形成庞大的学员网络,而学员网络所回馈的资金、教学案例和社会效益,又将极大促进教学科研成果的产生,有力地推动学历教育的发展和深化。因此,在现代大学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是互为依托,互为促进,滚动发展的关系。
四、方兴未艾,竞争激烈,蓬勃发展中的我国教育培训业
高等院校凭借自身的学术优势,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必然会融入到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培训产业,面对其中激烈的市场竞争。世界各国已经普遍意识到,21世纪的国家竞争其焦点将是人才资源,而决定人才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具战略意义的基础产业,据统计,2000年美国教育产业形成高达8000亿美元的庞大市场。而我国政府也已经明确把“科教兴国”战略列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基本国策之一,这无疑是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安排。
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知识社会转化的过程中,教育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作用,并且在这一促变过程中,教育本身也实现了自身内涵的演进,在不断完善传统学校内教育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其社会服务职能。尤其是1972年,以富尔为主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了以《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为主题的报告书,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的理念引导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毕业已不再是个人受教育的终结,而只是另一种学习的开始,教育与学习过程的终身化已经成为新世纪国际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社会的发展,知识日新月异,人类社会在进步过程中,不断碰到需要我们运用新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为了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人类需要不断的创新,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因此,社会迫切需要持续的知识更新和持续有效的学习。人们意识到,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必须学会终生学习,因而终身教育也就成为新经济对教育界的基本要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培训产业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亮点,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以满足人们在知识大爆炸时代终生学习的愿望和需求,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根据预测,全球教育培训产业在21世纪初将有1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被誉为在新的世纪里“永不衰退的光辉产业”。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创新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形成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合力
校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重要基础。通过校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实践,完善自己,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目前,高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各自为政,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同时高校与地方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没有行政隶属关系,而校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主体多元化,缺乏统一组织领导等原因所致。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具体来说,要明确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的责任与权力范围,积极转变管理职能,下放管理权限,重视对高校的管理服务,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制度建设,加强高校与企业合作,推进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等。可见,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的关系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可以有效破解高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各自为政这个难题。一方面,要切实加强高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和高校的重要指标。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党委政府要把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支持当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促使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提高认识,形成制度,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地方各级政府要把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列人政府财政统筹规划,给予具体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社会各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合力。
二、完善和改革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整合校内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
目前,高校内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比较分散,主体多元,具体有学校宣传部、组织部、武装部、学工处、后勤处、校团委、各系部党团委、社科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由于它们是平行的行政部门,没有隶属关系,因而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我们知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或社科部对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没有支配权,因此,课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就很难准确把握和掌控,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
完善和改革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特别需要进一步理顺校内各部门的权力,明确各部门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好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党委权力的关系,处理好决策、行政和监督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校院系三级管理者的责、权、利等关系,要形成和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参与、民主管理”的制度和管理体制。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高校各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和职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既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社科部个人和部门的事,也不是学校某个部门能做好的。因此,通过完善和改革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责权利,可以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合力。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其次,明确各部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责、权、利;最后,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三、树立和践行以人为本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统筹兼顾,促进教育规模、结构、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要在高校内部正确处理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质量与数量的关系,要走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道路,走质量数量兼顾、质量优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现代大学,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教学科研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展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决定了一所大学的质量和声誉。是否站在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上设计和规范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标志。可见,高校树立和实践以人为本理念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根本途径。
首先,要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我们的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倾听和满足学生的呼声和需求,才能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改变“一言堂”式的讲授式教学,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促进师生互动。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采用案例式、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师生互动,增强教学效果。第三,建立健全教学激励机制。教学依然是高校生存的命运线,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整个大学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是提高本科教学,引导教师注重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因此,高校应坚持以师生为根本的理念,以教学为中心的态度,以学科为核心的思想,教学与学术并重的管理方法,健全科学研究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具体来说对教学工作评价要以学生评价为主,定期对教学工作搞得好的老师给予表扬和嘉奖,在评优、评先和评定职称优先考虑,充分调动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弘扬和传承大学精神,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氛围
现代大学制度的实质是“大学精神”的展现,“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其核心是以育人为第一要旨,其大学使命时全面人才教育。首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让学生明白,我国目前离建立创新型国家还很遥远,虽然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不是一个制造强国,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肩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通过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科技文化节等活动,鼓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逐步培养学生良好创新意识。其次,培养学生批判精神。大学批判精神的是对社会现实的理性反思和价值构建。大学是知识和文明产生的摇篮,这里会产生新的思想和理念。组建各种学术社团,定期开展学术探讨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通过学校电台、校园网、辩论赛等平台对社会现实的不正当和丑恶现象等问题进行批判,使学生明辨是非,弘扬正义和正气,为学生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造良好条件。第三,培养学生社会关怀精神。在工业化、信息化的社会里,大学已经被越来越深入地卷进社会机器的运转之中,高校要关注现实、服务社会。因此,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关心天下大事,使自己服从于社会,服从于国家,服务于人民,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大学生既服务了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同时又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切实增强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理念不仅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对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043-0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因此,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的建设与改革,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有效性,是当前广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应当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始终贯彻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发展仍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必须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中央的决策部署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对职业教育的部署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新一轮的职业教育改革也正在全面启动,如何提高和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并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决定》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理论教学适量安排下,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加大课程中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至少要达到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1∶1,有条件的院校甚至可以超过这一比例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实践教学手段,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专家讲座、学生演讲、下基层锻炼等形式,要加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手段,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地运用新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虚拟技术和现实技术、网络视频教学等教学资源,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缺乏深入的认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职业教育需求,形成由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有机衔接,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系统。现代职业教育是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变革,系统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主要包括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社会化、职业教育产业化、职业教育终身化等四个方面。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认识不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和研究深度不够,过于强调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没有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办学特色和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更高的层次来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没有能把握时代信息,对青年学生特点没有很好地掌握,造成工作思路与理念不明确,主观意识上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人为地分离开,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占比例较大,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存在不足。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要性的认识不到位,片面地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还是讲大道理、讲国家政策,实践教学无需太多考虑,教学的课时大多是在课堂上讲授,仍然保持“教师为主体的地位”;没能正确认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学思路不清晰;将实践教学当成独立的教学手段,没有与理论教学相联系起来,一味强调实践教学就是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实践教学的课时只占到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的三分之一,有些院校甚至更少。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对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大部分教师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出现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教学设计落后、课程内容相互重复、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疲于应付等现象,同时,也造成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对课程进行研究与探讨,讲授式教学贯穿教学过程,没有切合有效地开展与实际生活、工作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对参与实践教学热情大减,严重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形势,及时转变教育理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日常多深入学生,聆听学生的呼声,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技术手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要对学生充满信任,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激发大学生的自为意识,严格防止教学过程是“单向灌授”的形式,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二)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一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社会现状和时下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调研,培养学生明辨是非、正确取舍的能力,培养全局观念和辩证思维。二是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的作用,学生的独立思考需要教师的积极鼓励和引导,对实际问题的调研报告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结合当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通过社会实践和到企业锻炼,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企业责任感,同时也能让学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适应社会,增加实践经验。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和创新。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结合时代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有的放矢地采取和运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辩论、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手段,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地运用新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虚拟技术和现实技术、网络视频教学等教学资源,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作用,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以此来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四)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学的任务,开展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环节,其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1.充实和加强课堂内的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要将理论知识与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相结合,灵活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模块化、项目化的教学改革,通过课前的任务布置,让学生先分组进行收集所学内容的资料,教学时采用个体演讲、小组座谈、分组讨论、专题辩论、剧本表演、论文撰写等多种教学手段开展专题教学活动,例如,“诚信与我”、“我的职业生涯规划”等专项模块,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说、谈、讲,有问题及时纠正,从而培养学生理性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丰富和拓展校内实践教学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内实践教学要立足高职院校实际,依托主题活动开展实践教学。例如,让学生开展“校园里不和谐现象”调查,“校园文明你我行”主题活动等。社科部主办,学院团委和学生社团协助,组织学生针对校园内不文明的现象和卫生环境等方面展开调查,组织宣传,让班级召开主题班会,培养与提升学生文明、积极向上的高尚风格与责任意识;开展“宿舍6S管理”主题活动,依托学生工作部门和各系部,针对宿舍“脏乱差”现象,进行宿舍的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学生通过宿舍的文明建设向学院的精神文明迈进。再如,开展“学风建设提升年”活动,通过开展文明班级建设和宿舍文化建设,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使广大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创建优良学风。
3.扩展和延伸社会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课程。因此,社会实践意义重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社会实际,从社会热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研、志愿服务等方式进行,要与政府、企业、街道办事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共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依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参观、访问和学习,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完成所布置的社会调查任务,然后让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对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和完善实践课的组织与领导。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组织领导机构,学院分管教学的领导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院社会科学部在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实践(下转第49页)(上接第44页)课的课时和实践教学人员的安排;学院人事处、教务处、后勤处在人员编制、活动经费、课时待遇、实践场地安排等方面做好保障。这将有助于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圆满完成。
5.注重和加强活动的过程考核。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考核制度,思想政治理念课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教师在进行成绩考核时,要注重过程的考核,加大过程的考核力度,增加演讲、答辩、撰写论文、座谈、现场反馈等多种形式形成学生的最终成绩。
总之,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应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宗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教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4-06-23
[2]刘建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征及其资源配置原则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8)
[3]赵伟.培养目标的新界定和我国职教格局的重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7)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课题(2013LSZ055)
关键词:技术本科;现代职教体系;技术
作者简介:刘文华(1978-),男,河南商丘人,上海电机学院高等技术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技术教育理论。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技术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编号:10JDGC008)成果,主持人:夏建国;上海市重点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编号:79003099)成果,主持人:石伟平。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9-0047-03
现代职教体系是当前我国职教理论界较为热门的议题,也反应了实践领域的真实诉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也提出,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未来十年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可见,现代职教体系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内容。
而现代职教体系,不仅要中高职衔接,而且职业教育要有本科层次,甚至研究生层次。 在中国,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往往与“专升本”联系起来。正因为如此,在第一轮三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教育部要求学校明确在“十一五”期间不升本,在第二轮三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也要求学校在 2020 年前不升本。在 2011 年初,教育部在学校管理体制调整过程中,已把高职高专处、继续教育处划归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司,而大量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则未作调整。由此可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似乎对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还未作明确思考和安排。而作为一种特点鲜明、相对“年轻”的技术本科教育,对于现代职教体系意味着什么?挤压?抑或拉动?[1]
一、现代职教体系析解
现代职教体系由于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纳要》中体现而受到各方重视,“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提法,站在很高的政治高度,必将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但实际上,现代职教体系并不是一个新有名词,早在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把它作为一个重要任务。现代职教体系,由三个意群词汇组成:“现代”,非古代、近代,是“时间”意义。“职教”,即职业教育,而非别的教育类型,是“属性”意义。“体系”,非单一的类型,而是整个职教系统,是“范畴”意义。
(一)现代职教体系蕴含技术教育
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和现实使用中,我们都已习惯使用“职业教育”这一名称,但实际上,这个“职业教育”是一个大职教,既包括学校职业教育,也包括职后培训,既包括狭义的职业教育,也包括技术教育。狭义的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技能型人才主要负责设备操作,动作技能是其能力结构的主要成分。技术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技术型人才主要负责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以及解决一线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智慧技能是其能力结构的主要成分。这两种类型的人才目前主要由职业教育培养,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使用的职业教育,实际上是包括了技术教育的。虽然从国际经验和学理上看,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差异迥然,但由于约定俗成的称谓运用甚广,我们可暂且抛离文字之辩。但我们应该明白,当前所提的现代职教体系是涵盖技术教育的。
(二)现代职教体系应至本科及以上层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现代职教体系提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它还提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要“协调”发展,而当下的状况则是发展不甚协调: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得到重视,而专科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则未获发展空间。而且,仅从职业教育体系的情况来看,目前仅有高中层次的中职教育和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而在广大落后地区,尚未大力发展初中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没有对应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本科层次乃至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很明显,这个职业教育体系也是不完整的。从目前情况看,很多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学生都希望通过一定途径能向更高层次的教育求学,如果基于职业和岗位的职业教育仅到专科层次就不再有上升渠道,那么,高职毕业生只能去基于学科知识体系运行的普通本科院校就学,这既造成了人才培养上的混乱,使高职生难以适应,也是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事实上,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类型:横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而不是一种层次;而高等教育则是一种教育层次,而非教育类型,它既有专科层次,也有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符合高等教育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其层次也理应不仅仅局限于专科层次,可以到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因此,存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只是缺乏比较统一的称谓,有的称为“本科高职”,有的称为应用型本科,有的称为“技术本科”。但不管用何种称谓,职业教育需要发展到本科甚至以上层次,这是毋容置疑的,仅仅是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