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法规政策的现状及思考 浅谈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研究述评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改革策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及优化对策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聋人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对策浅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略 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及对策 浅析职业教育师资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我国已重点建设93个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等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Review on the Situation of Teacher Train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Based on Competence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Beijing

FU Hui-juan1, NIE Wei2

(1.Beijing Business School, Beijing 102209; 2.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Beijing 100088, China)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教育体系;对策

2010年《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府重视建立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发展职业教育能够提高劳动力质量,促进就业,提升我国综合国力。

一、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我国适龄青年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并培养出大量技能型人才,这既缓解了就业压力,又为当前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供大量懂技术的劳动力,支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提升市场竞争力意义重大。表明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加强职业教育改革、优化职业教育结构的重要工作。在传统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转变过程中,需要认清当前发展职业教育困境,当前职业教育体系存在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不协调,职业教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短板”。

二、现代职业教育的困境

(一)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脱节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脱节的主要原因在于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不科学、不系统。中职、高职教育体系的设置均不考虑现代职业教育的连贯性。中职教育讲授哪些课程,讲授哪些知识点、专业技能,要求学生达到何种程度,高职教育如何做到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技能等与中职教育无缝衔接,是解决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脱节的主要问题。

(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落后

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建设农村和为发展农业所需要的懂得经营管理、懂得专业技术的人才。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农村职业教育在人民思想意识中得不到重视,人们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较低,从而使得农村教育职业从根本上得不到长足发展。此外,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农民社会生产的需要。由于缺乏办学资金,缺乏师资力量,使得农村职业教育流于形式,不能适应县域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脱节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需要解决各级职业教育学校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的问题。目前,职业教育体系的就业导向不强,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相脱节,传统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适应岗位工作,出现经济社会需要大量技术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与各级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就业难这种矛盾局面。表明我国传统职业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矛盾。

(四)职业教育师资不能满足需求

传统职业教育师资的主要问题是职业教育教师存在知识与技能单一的困境。造成困境的原因在于,我国很少有专门的师范学校针对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专业教师,职业教育体系缺失研究生等级的高等职业教育部分,导致一线的职业教育教师大都来自于普通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因此,这些教师掌握了系统的教学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社会实践,在专业实践技能方面表现不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职业教育体系吸收一些来自企业一线的专业人员担任职教教师,但他们不熟悉教育体系,对专业理论知识不能熟练掌握等问题。造成目前职业教育教师不能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三、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对策

(一)做好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必须加强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避免中高职教育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教学大纲制定等重要教学环节各自为政,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协调作用,通过加强中高职职业学校的沟通合作,加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确保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难易程度等方面做到科学合理衔接。

(二)准确定位,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目标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职业教育应面向农村,帮助农民提高经济管理和农业各方面专业技能,尊重市场机制,注重时效,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农业职业教育需要强化教育培训环节。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提高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转变人民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偏见,促使农村职业教育成为科教助农的重要知识和技术来源。

(三)合理定位各级职业教育学校培养目标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要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面向经济社会,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从岗位需求出发,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使之具有职业胜任力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具备较强的市场性、功能性和灵活性。各级职业教育学校应动态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之与经济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

(四)打造高水平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国家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应该培养专门针对职业教育的高层次专业教师。职业教育学校应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往硕士、博士更高学位的职教人才发展,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高学历的职教师资,解决目前职教师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单一问题,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高层次职教师资需求。同时,职业教育学校应加强专业教师与企业的联系,通过校企合作,将专业教师安排到企业,以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参加专业教师社会实践,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补足短板,从而解决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中的难题。

四、结束语

传统职业教育到现代职业教育的转变过中,需要解决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脱节问题,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建设,培养技能型、应用型职业人才,使得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到2020年,建立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

参考文献:

[1] 唐智彬 石伟平.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8):63-65.

[2] 高纪元 邱泠坪.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问题的研究[J].科教文汇,2015(02):82-83.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类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直接、最紧密。进行陕西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是提高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突破口,不仅能丰富现有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而且还将为西部其他省份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借鉴。

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义

1.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

《国家教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要形成集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使其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使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成为可能创造条件,并向社会提供更多满足符合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职业性、社会性。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经济增长方式改革,都需要现代职业教育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规律。居民收入和职业教育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职业教育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变化也直接挂钩。因此,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2.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

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转变观念,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根据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要求,在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特色发展模式、区域发展功能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关注人才培养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对接,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出努力,满足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陕西省作为一个教育大省,丝绸之路的起点,更应准确把握“一带一路”战略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带来的新形势、新要求,结合当前陕西的产业发展变化,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大数据、环境保护、医药健康、现代农业等重要科技领域为主攻方向,加强技术革新,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为陕西建设科技创新示范省份和“一带一路”旗舰省份发挥作用。

3.满足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建设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对人们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使人们学习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终身教育理念也就成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指南。教育能满足人生各个阶段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并且只有终身教育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需求。将终身教育理念融入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中来,加快速度培养技术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陕西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陕西省在2015年制定了《陕西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管理归口于不同部门,使协调难度加大

目前,职业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归教育部门,而职业培训机构和技工类学校的管理归人社部门,这和现代職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理念是不符的,致使政出多门、有效资源分散、工作效率低下,致使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比较小,存在政府部门插手管控职业院校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效率和办学自主性。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分配不均衡

陕西省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视,加大了财政投入,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但这种资金的投入大多是针对公办院校,并且优先考虑的是省属高职和地方公办高职,对民办高职院校的投入较少,对各类培训机构及技工学校几乎没有经费预算。部分职业院校办学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3.校企合作动机不同,致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共同发展、合作就业,不断提高办学的质量,增强办学水平和特色,这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1]。目前很多学校在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中,时常发传出校企双方的不谐之音。查其原因,发现企业常常提到的学生职业能力问题只是一个片面的托辞,而真正的原因是各方的利益不同、合作动机不同、价值观不同,导致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的多种价值观的碰撞,多种价值观纠结在一起,而没有形成共同的社会价值观,致使多数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4.教师评聘制度不完善,“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对职业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知识渊博、还要较高的技术技能水平,这样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2]。但是就目前各个院校的情形来看,本学校的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普遍缺乏实践经验,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人才又达不到学校的任教资格。归根结底是现行的教育人事制度的不够灵活,阻碍了行业优秀人才进入职业院校任教,受学历水平和英语水平的影响,行业教师晋升职称也比较难。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又不够充分重视,导致目前我省各个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

5.现行评估指标缺乏针对性

目前实施的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全省的所有院校的评估指标体系都是一样的,不能体现职业院校自身的特色,所以现行的针对职业教育院校办学与教学评估体系存在明显的不足。评估指标的制定者多是大学的管理者或者教授,缺少有深厚企业技术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参与,评估指标参照名牌大学的指标体系,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评估指标侧重学校软硬件建设,对学校特色强调不足。

三.陕西省构建特色现代教育体系的措施

1.实施管办评分离,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由第三方进行质量评价

鼓励职业院校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个性化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对职业院校的评估评价对职业院校的招生、教学、就业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省上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评估中心,专门针对职业院校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现代职业院校特点的指标评估体系,交由第三方进行评估,这样能更为准确的评判出职业院校的真实水平。实施管办评分离,对职业院校适度放权,将机构设置、课程设置、干部任免、人才引进等权利适度下放给职业院校,增加职业院校办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逐步形成政府监管学校,学校自主办学,企业参与办学、第三方监督评价的格局[3]。

2.全面落实职业教育经费保障制度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投入的监督机制,保证教育经费能足额投入到位。除了政府财政投入外,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其他组织或个人向职业教育进行投资。并且要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政府财政支持民办职业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完善各种资助政策,包括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及贫困补助政策,扩大资助范围,让更多贫困人群受益,不再因为贫困而不能参加学习。制定相应对策,逐步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

3.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确保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给予职业院校在办学方面的支持,保证校企合作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第二,政府对合作育人的企业,予以政策上的鼓励,使企业能够站在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对实习生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以及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确保实习生的基本生活保障;政府要用政治手段干预企业,对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能够创造良好就业条件的企业进行表扬和奖励。对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很低,利用實习生这种廉价劳力来盈利的企业,给予适度的警告和惩罚。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各职业院校应积极引进或培养具有“双师型”的教师。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充分利用社会优势资源,创造教师继续学习的机会,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职业教师到国内外著名企业或知名院校去进修学习、鼓励参加各种行业或协会组织的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及各种对口专业培训活动,既能开阔教师的视野,又能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分期分层次派遣教师赴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四.总结

陕西省是西部地区大省,科教资源丰富,构建陕西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其根本目的在于形成适合陕西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力资源结构。构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是提高陕西省职业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为陕西省提供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要,而且还将促进我省“科教兴陕,人才强省”战略的有效实施。

作者:刘学艺

     参考文献 

[1]陈鹏 庞学光.大职教观视野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育研究. 2015(06): 70-74.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策略

若想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就必须要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出一个精准的定位。而对于职业教育的理解,可以从多重的角度去进行研究。那么本文就从多方面的角度出发,来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位。同时也对如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具有科学化的发展策略。

一、职业教育概念的界定

现在还没有权威机构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概念。因此,研究者若想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念制定出一个明确的概念,那么就一定要从两个角度去入手,它们分别是现代职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所有的行业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知识性,因此从业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对相关工作的知识、技能等等都要有一个熟练的掌握,这样才能胜任在工作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所以从业人员在入职之前,一定要经过相关的职业教育培训。而对于一些失业、转岗的员工来讲,同样也需要职业教育的培训来获得重新上岗的机会。因此可以说,职业教育的存在形式非常的丰富多彩。“职业”这两个字在逻辑学里是一个经常会涉及到的概念,它是所有工作类型的总称。因此在逻辑学里,与职业息息相关的职业教育也包含了所有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活动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职业技术、职业知识以及职业价值等等。不过在现实当中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看法,只是单纯的对企业进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而且因为全世界每个国家的文化差异相差比较大、教育理念也不尽相同,因此造成了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形态。就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说: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有着很大的关系。曾经,有很多的术语可以用来表达职业教育的形态。它们主要有:技术职业教学、学徒培训、劳动力教育等等。不过有些术语只能用于固定的领域当中。

二、现代职业教育概念的说明

职业教育并不是说简单的时间概念,它和现代产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的社会由于一些职业的演变,因此让职业活动也成为了人们首选的实践活动。鉴于职业具备技术以及社会性的特点,所以自然而然的就能够映射出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水平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一种情况。目前,很多的社会人士对职业的追求已经有了相当高的要求,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只是将职业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或者只是单纯的掌握好所从事行业的相关技术。而由于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生活以及生产形式也都在发生着改变,这也就造成了产业结构也必须要做出一定的改变,以便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因此再这样的背景下,过往一些旧的职业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能够跟得上时展的新兴职业。所以这就让很多的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要进行多重选择。此外,某些行业的从业人员由于自社会的发展,自身的眼界也得到了一定的开阔,出于对未来能够有更好生活的考虑,也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目前的这个社会,很多的职业都需要相关的职业培训。所以作为社会来讲,一定要为从业人员提供多种能够提升他们业务能力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而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可以实现社会所提倡的终身学习的目标。社会的生产以及实践的诸多元素能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的紧密。某种意义上说,社会生活和生产不只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从业人员获得职业资格同样的重要。通过对整个职业教育的分析能够了解到,职业教育体系当中的最大矛盾在于社会生活与生产的现状目前还无法满足从业人员对于职业的需求。目前来看,职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连续性,而职业教育势必会贯穿于职业发展的整个过程。所以,职业教育要根据各种有效的方式来让从业人员获得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职业教育的宗旨在于要让从业人员都能够接受教育。不管他们之前有没有接受教育培训、也不管他们是什么学历以及职位,社会都有义务为他们提供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而这样的教育是一种沟通与衔接的完美体系,随着它不断地被完善,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再加上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必将在未来受到很多社会人士的青睐,并以此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目前现代职业教育还存在着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其中,将职业技术培训、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就叫做具有广义性的职业教育。而狭义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以培养从业人员的实践生产能力作为主要的目标的教育形式。而现在放眼全世界,侠义的职业教师是呗普遍采用的职业教育。形式。

三、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目前,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上,还明显的存在完备性不足的情况,在管理方面,也存在着教育形态由于没有顺应市场化的发展而及时的进行转型,导致出现教育实践水平落后的情况。而诸如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为了能够尽快的解决这些难题,相关专家在经过充分的研究后,总结出了以下的解决策略:

(一)大力发展初等职业教育

根据调查发现,中国在文盲国家的排行榜上位列第二名。而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明确显示,目前我国有多大五千多万的文盲人口,另外还有非常多的半文盲人口,他们的数量甚至超过了文盲人口。而根据目前的这种形式,发展初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而且,我国现在的待业、转岗的人数也并不占少数,这些也都成为了我国必须要尽快的发展初等职业教育的最大原因。

(二)要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

通过对我国产业以及职业教育的体系的研究发现,若想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每个地区的政府要把教育体系的构建工作安排给市场去进行。并要求市场进一步的发展科学合理的管理以及组织体制,并从中化解掉职业教育体系中所存在的矛盾。目前,我国的经济完成了向市场经济的过度,从而取代了过去的计划经济形式。各行企业的发展也已经迈入到了市场化,在发展上也开始采取具有自主性以及创造性特点的方式,并由此激发出了公司的潜能。同时,我国的职业教育和企业的发展形势一样,也已经迈入到了市场化阶段,并在发展上开始采用能够充分体现职业院校自主性以及创造性特点的方式。因此,若想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应该严格遵循符合社会时代需求的发展趋势,并抓住一切机会去完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向市场进行转型的目标。

(三)全面推动职业教育协同创新

通过对职业教育的实践,才能够逐步的形成职业教育文化。而在形成职业文化以后,它可以很好的对职业教育提供理论上的帮助。通常,所有的职业教育体系都离不开和其相匹配的职业教育文化的有利支持。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根据目前职业教育文化的发展现状,来对职业教育体系进行研究,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并通过这个文化体系,去解决有关文化属性、文化创生以及文化类属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并且还要创立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文化品牌,由此实现用文化去治理职业教育体系的最高目标。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去推行职业教育制度文化、课程文化以及校企文化,以此来充分的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巨大的使用价值。

四、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若想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就必须要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出一个精准的定位,这样才能够创建出一套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还能够帮助准备就业或者正在待业的社会成员掌握更多的与所要从事的行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对于他们提高工作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相关专家要积极努力,不断专研,争取创建出一套更为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而让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李少博.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速读旬刊,2014,16(7):63~63.

[2]孙小娅,徐承萍.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其构建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12(35):23~26.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趋同;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3-0055-05

20世纪末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而今,反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发现,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趋同在过去和现在都有较高普遍性,并在客观上成为束缚其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阻力。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预期和教育发展的大环境来看,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以规避趋同、塑造特色为重要条件。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把打造特色,规避趋同作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高等职业院校规避发展趋同的重要意义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当今社会,高等职业院校能否有强劲的社会吸引力,关键在于自身是否有相对优势,即避同求异。尤其在社会转型发展,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和调整的大背景下,规避趋同将决定其在未来的前途命运。

首先,发展趋同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初衷,也不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实际。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设置的初衷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进而辐射周边乃至更广。在现代科技革命的的强劲推动下,我国经济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纵深发展,但是我国现在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域行业发展不平衡依然比较突出。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趋同既不符合职业教育差异化发展、错位发展的目标宗旨,也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实际不相符合。其次,规避趋同与党和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和期望是一致的。近些年来,党和政府明显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宏观指导,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服务地方”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等,并基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出台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等,如因地制宜规划职业教育布局结构、部分院校试行招生制度改革等。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职业教育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建成“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可以看出,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规避发展趋同提出现实要求,并且将其上升到国家上层建筑的层面。再次,高等职业院校规避发展趋同符合教育消费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现实。在教育买方市场的趋势下,教育的创新发展及其程度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条件[1]。一方面,受教育者对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选择性更强,关注的焦点已不再是过去的“有书读”,而是要“读好书”;另一方面,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更加务实。双方的联合与互动决定,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趋同无异于将自己隔绝于教育市场之外。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旗帜鲜明地规避趋同,并在塑造特色上下工夫,如通过优化实习实训环节、规范职业资格标准认定等形成相对优势。

总之,发展趋同既会弱化高等职业院校的存在价值,也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这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相符合。目前,从政府、高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已认识到高等职业院校打破趋同发展态势的现实意义,并积极探求破解趋同的对策路径。

二、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趋同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成熟的发展理念和充足的创新发展教育合力

高等职业院校的趋同在宏观上表现为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趋同以及高等职业院校相互间的趋同,在微观上则表现为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规划上如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定位等方面的相互学习借鉴,尤其是某些综合实力较弱的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能动性较差。高等职业院校既直接处于教育格局的整体联系之中,又密切联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因此,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关联因素是全方位的。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职业院校发展趋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尚未形成成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体系,具体表现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认识不成熟,职教体制不健全,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尚未就创新发展形成充足的教育合力等。

(一)理论认识不成熟、定位不准确助推高等职业院校盲目效仿的风潮

明确发展定位是高等职业院校科学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2]。但在复杂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具有跃进的冲动,目标定位意识总体较差。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趋同总体上表现为高等职业教育与学术型高教的趋同,以及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趋同。一方面,由于我国自古就有“重学理、轻技艺”的传统观念,加之职业教育自身不成熟,而学术型高教发达,所以效仿学术型高教成为众多高等职业院校的首选;另一方面,在没有前车之路可以借鉴的情况下,部分职业院校把对方的成功案例作为可移植的内容简单加以效仿,尤其是某些整体实力较弱的院校表现更甚。这也是导致近些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局部领域持续微调的重要因素。可以说,高等职业院校在理论认识上不成熟,发展定位不准确必然造成价值导向上的扭曲,趋同是必然结果。

(二)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的职教体制相对不健全,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成本被抬高

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规模上的大扩张,截至2014年,各类高等职业院校超过1300所,在校生近1000万。但是,随着近年来适龄生源数的逐年递减,各职业院校的生存压力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关于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制度未能完全与时俱进,甚至存在不合理情况,如关于职业资格标准和校企合作的法制相对薄弱,民办高教总体上依然处于边缘地位等,而体制上的不健全又必然放大职业教育市场的不平等与不合理。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弱势地位更加突出,创新发展压力更大;另一方面,在政府主导并且缺乏必要保障机制的情况下,高等职业院校“单打独斗”必然抬高发展成本。这在客观上形成一对矛盾关系,即政府大力推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但由于体制上的不健全又对高等职业院校发展造成客观上的束缚,如高招中高等职业院校招生批次相对靠后等。因此,职教体制不健全必然导致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风险成本被抬高,选择趋同成为重要的自保举措。

(三)高等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在创新发展上未能形成足够的教育合力,趋同发展是化解分歧对立的重要选择

高等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泛指与高等职业教育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主体,其主要包括教育管理者、在校师生及行业企业等,他们在客观上既对教育效果有所期待,又会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影响教育实践及其效果[3]。首先,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者是教育的投资主体或受投资主体委托者,是教育方案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其管理水平对院校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但在市场化的背景下,教育管理者需要综合考虑教育发展的整体和长远目标,尤其政府层面还要纵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所以在发展规划上因人因地制宜实属不易。这种职教管理上的泛化为职业院校的趋同化发展提供了可乘之机。其次,高等职业院校的师生对教育目标的认识存在对立和分歧。一方面,双向的不同评价标准推动职业院校教师自发地向学术型教育趋同,即从学校发展定位层面而言,教师应该积极地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有所作为,如把职业性、实践性更好地融入到专业教学中。但是现实中,社会却更习惯于对教师进行学术层面的价值评价,而且由于职业院校教师的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总体较少,所以教师会自发地选择学习借鉴普通高教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从绝大多数学生及其家长角度而言,他们对学术教育具有先天的好感,而对职业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出于以上原因,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某种默契,即为投合学生及其家长的心理需求而倾向于实施学术型教育。再次,行业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索取高于参与,即多数行业企业不愿积极主动地融入高等职业教育,只能由职业院校一家唱“独角戏”。在行业企业未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以及部分高校也未能充分了解人力资源市场实际的情况下,职业院校发展的灵活性也被弱化。因此,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部分职业院校最常见的教育模式是根据学科构架开展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效率总体不高。

总之,在高等职业教育尚未形成成熟的发展理念和充足的教育合力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束缚因素多且大,发展趋同成为较普遍的必然结果。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在理论认识和体制建设上成熟起来,并推动职业教育的关联性因素在创新发展上形成较充足的教育合力,从而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高等职业院校规避发展趋同、彰显特色的应对举措

发展趋同是高等职业院校面临严峻生存压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只有规避趋同并彰显相对优势,才能抵御强大的竞争压力并壮大自己。事实上,“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就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优势,尤其“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决定其必然有区别于普通高校的特殊性。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以发展职业教育为基本立足点,坚持以保障教育的根本目标为底线,同时坚持错位发展,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法律制度层面的保障体制建设,促进第三方监督和评价机制的科学化,从总体上为其创新发展营造宽容、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把尊重市场的导向性建立在坚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基础上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从根本上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尊重市场导向是其生存发展之道。所谓高等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就是高等职业院校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迎合市场对高端职业人才标准的要求,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此,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升级,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实用型技能人才。目前,部分职业院校积极推行各种类型的校企合作,推行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等,这是职业院校坚持正确定位,尊重市场导向的典型案例。但是,强调市场的导向性并不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完全附庸于市场。因为从根本上说,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市场本身却有与生俱来的负面属性,如趋利性、盲目性等。所以,教育必须坚守自己的底线,不应将市场作为最终和最高的指导原则[4]。事实上,市场并不否定差异化发展,相反会对某些有特色的发展刮目相看。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更应自觉地遵守教育的根本宗旨。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规避发展趋同,塑造特色首先必须合理权衡并处理市场与职业教育使命之间的关系,把尊重市场的导向性建立在优先保障高等教育根本目标的基础上。

(二)坚持错位发展,彰显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优势

高等职业院校的错位发展主要表现在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的错位发展,以及职业院校相互间的差异化发展。首先,高等职业院校总体上没有普通高校众多的优势,如学科基础雄厚、文化积淀深等,但是经济社会发展赋予了其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崇高使命,这是普通高校所没有的优势。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坚定从事职业教育的信念,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与普通高教形成错位发展的态势。目前,某些行业企业紧缺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就是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内严峻的竞争压力决定,职业院校彼此之间差异化发展是缓解目前生存压力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职业院校要立足于国内甚至国际大市场,重点了解本区域内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出有地域性、行业性的职业教育办学思路。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在对自身情况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认清自身在体系内的相对优势,并进而合理定位发展方向[5]。当前,某些综合实力较强的“工程学院”“医护学院”就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内规避趋同,塑造办学特色的佼佼者。

(三)加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内涵提升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断头教育”“终结者教育”局面的根源在于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备,高等职业院校发展不成熟。这与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作用是不相符的。因此,一方面,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赋予高等职业院校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从而为其创新发展提供体制上的便利,如高等职业教育投资和管理的多元化、完善第三方监督机制;另一方面,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强化办学特色和增加文化积淀,以特色立校、质量强校[6]。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提升和体系趋于完备是职业院校规避发展趋同并彰显特色的核心环节。

(四)健全法律制度层面的保障性措施,科学化第三方监督和评价机制

多年来,我国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给予了相当多的政策性和法制性支持,如《职业教育法》的出台,高职院校的升格和示范院校的扶植建立等。但是,这些制度措施无法兼顾不同职业院校的发展历史与社会现实等。比较可行的方法是首先在《职业教育法》的基础上,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的基本原则,各地因地制宜地实施不同措施,如在密切联系区域内行业企业发展,以及收集整理有关市场人才需求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既尊重市场,又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通过建立有效的多方联动机制,积极推动职业院校创新发展。其次,在政策上,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发展提供便利。政府应该积极吸取经验教训,并通过优化政府政策的价值取向,为职业院校特色化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如为高等职业教育专门立法,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纳入法制范围内,为院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便利等。政府法制层面的保障是高等职业院校打破趋同、创新发展的坚强后盾。再次,推动政府职能改革,促进职教监督的科学性。适应建设服务型、效能型政府的现代政治体制改革理念,政府应该做好掌舵者、服务者的角色,以服务监督为主,而不必事事躬亲。事实上,政府主导职教一方面能力会有不足,另一方面也会削弱职业教育主体创新的积极性。基于此,为提高政府工作的实际效能,应该优化监督职能,可以把监督权部分转让给某些专业机构,其或是有资质的民间机构,或是受政府委托的某些组织单位等,让其对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全方位不定时的监督,并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状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从而为政府调控和院校补漏查缺提供有效依据[7]。从全面发挥监督职责的社会意义角度而言,监督和评价结果不宜直接决定院校的生和死,而是主要通过政府宏观调控,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导引其命运。监督的常态化和效能化既能降低院校应急敷衍的可能性,又能提高监督评价信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从而为职业院校创新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五)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发展营造宽容、和谐的环境

受“重学理、轻技艺”“崇尚脑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等旧观念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总体上不成熟而形成的负面效应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舆论环境总体上不乐观。而事实上,只有整个社会在总体上树立对职业教育相对积极的舆论态度,高等职业院校才能大胆放开胸襟、开拓创新。因此,职业院校首先要加强自律,并精化教育教学,从而为自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其次,政府层面要加快推进职教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正名。再次,舆论媒体要以积极正面的态度报道职业教育,尤其要对某些职业院校的改革,甚至失败的改革给予宽容。可以说,当整个社会形成对职业院校犹如对综合型大学那般热爱和尊敬的时候,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突破的时候,那时自然也就不存在当下发展趋同的窘境。

实践表明,高等职业院校规避发展趋同、塑造特色是经济社会发展倒逼的必然结果。但是,规避趋同不是否定一切的“同”,打造特色也不是单纯地标新立异,而是通过丰富内涵、提高质量强化相对优势。针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而发展趋同的现状,必须以优先把保障教育根本目标为前提,并坚持错位发展,健全职教机制,通过优化发展环境,从而为其超越同化、开拓创新提供坚实基础。

参 考 文 献

[1]石伟平,唐智彬.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13):20-24.

[2]沈海东,任君庆.高职院校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定位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2(6):88-90.

[3]李名梁,李媛媛.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要素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5):69-74.

[4]丁钢.论高职教育的生态发展[J].高等教育究研,2014(5):55-62.

[5]刘教民.建设应用科技大学培养和造就高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13(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