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普通高职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四川;高职院校;学生特质;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06-01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进程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都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社会需求与高职教育供给之间的错位。社会对于高职教育一直存在着某种偏见,认为干技术活、在生产第一线工作就是低人一等,处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低端的高职生到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他们的能力、性格、爱好等各方面是否适应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应该如何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采取更为有效的培养方式。为了更好地突出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质,区别于本科学生特质,提炼出四川高职学生独特的素质,本文对四川高职院校学生和普通高校学生有针对性地比较分析研究。
1.发展能力比较
1.1自我管理能力。高职学生群体在独立思考、认识自我、统筹分析、与创新改革等能力层面介于本科可中职学生之间,而且自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本科生。
从被调查的对象来看,无论是调查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的部分负责人还是近几年高职高专的毕业生,高职教育的优秀毕业生学习能力通常较强,并始终在进行着高学历的深造,进而为自己未来的职场赢得更多的主动权,因此其学习能力通常比本科生要高。
1.2心理调适能力。总体而言,本科生和高职学生在这一点上都有所欠缺,而这主要是由于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所造成的时代缺陷,但地结合本文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一点上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相对优势,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本科生一直学习很优秀,顺利考上大学,然后参加工作,一直很顺,凡乎不曾有过挫折,内心深处一直较为优越,一旦进入社会,社会就不再像学校老师那样仅仅以分数评价,心理调遣能力与命性心理品质更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磨炼和提高;高职学生在报考大学以前的中学期间,学习成绩一般不如本科学生在中学时的学习成绩,中学期间相对本科学生而言得到老师的肯定要少,加之进入高职乃至参加工作以后来自社会的压力也高于本科学生,因而环境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要高于本科学生。
2.职业能力比较
2.1解决问题能力。在一些理论性的研究层面,受教育程度更高的本科生表现出了自身的优势所在,而在一些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层面则呈现出高职学生的优势。特别是在优化资源配置与形成决策方案比较的过程中,高职学生群体更是凸显出了自身的实践性相对较强的优势。因为高职高专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与本科层次毕业生相比要丰富一些,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应该优于本科毕业生。
2.2团队合作能力。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生相比,由于其具体的工作实践经验相对丰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树立起有效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但在通常情况下,其则从事的职业领域会有一定的限制,因而导致其在对于目标理解的过程当中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在结合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沟通技巧层面,该群体则更能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就业竞争当中形成一定的自身优势。
2.3实践操作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这需要程度和相对较高,而其余外语的应用能力的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而在这一点上则体现出企业对于当前高职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和在聘用过程当中的差别所在,既对于高职群体的需求更加基础。这一点也体现出两种教育体系与层次所带来的巨大差异。
2.4信息处理能力。在对信息的有效整合和传递过程中,高职学生群体呈现出较为平均的调查水平。而这一调查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信息处理能力与受教育程度的和相互关系,即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本科生在其知识体系和认知程度上具有一定优势,而与此同时,对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上,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则略显不足,和进而使得其在整合信息过程当中存在着明显差异。同理,中职层次的学生在这方面就会显得更弱一些。
3.知识结构比较
3.1专业技术知识。在理论知识层面,高职院校学生群体表现出了相对的劣势,而在职业知识和技能层面则体现出自身优势。
在这一点上,充分体现了用人单位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相对较高,而这一点也是教育管理者应当深入研究的方向。
3.2科学文化知识。在自然与人文知识的学习程度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体现出了劣势,但是其社会科学知识则相对丰富。
4.基本素质比较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体现出的个人品质、诚信、社会公德,以及职业素养方面所表现出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服从管理、工作细致以及身心健康程度等方面,上述两个群体则体现出了相互持平的状态。
高职人才具有以下一些独特的素质:人才层次的高级型,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特质的区别和联系见表1。
高职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高级技术教育,专业应定位为直接对应地方经济发展。高职教育的定位直接决定了高职人才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又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汪珊(2007)认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把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本科等同。前者属于职业类教育,以培养专业化人才为目标;后者属于科研类,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标,两者是分工协作、相互补充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郑克才.论高职学生的素质结构及能力培养[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
[2]赵阿华.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及实施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8( 8):59.
[3]楼锡锦.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13).
关键词:普通高校专升本;教育质量;培养计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219-02
一、引言
近年来,为了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优秀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继续深造的渠道,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北京市教委在北京市市属普通高等学校中实行了专升本招生工作。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我校作为北京市市属学校之一,自2009年起,连续4年面向北京市4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招生。目前共有近900名优秀毕业生经过北京市专升本招生考试后到我校11个相关专业继续本科学习。专升本教育工作进一步丰富和体现了我校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特点,满足了北京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需要。本文结合学校实际,分析了普通高校专升本学生特点,并总结了目前高校专升本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我校在改善和提高专升本教育质量的专升本教育中采取的措施,为普通高校专升本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二、普通本科院校中专升本学生的特点
“专升本”学生,在进入普通本科学校后直接进入大学本科三年级学习,需要经过两年的本科学习。与普通本科大三本科生相比,“专升本”学生有以下自己的特点。
1.专升本学生的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与普通本科的大三学生相比,专升本学生入学时,普通本科的大三学生已经经过了两年的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大三年级的专业课程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而“专升本”学生虽然已受过系统的大学专科教育,大都有较为扎实的专业技能,但大学本科低年级本科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比较薄弱甚至缺乏,这使得专升本学生进入本科大三年级学习会感到有些吃力。
2.“专升本”学生都是专科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欲望强烈,学习时比普通本科的学生学习更加认真。但由于专科阶段与本科阶段培养重点的差异,专升本学生在专科阶段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往往不适应本科阶段的学习,会存在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
3.由于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招生专业存在较大差异,专升本后的学习专业与专科所学专业存在差异或完全不同,造成专升本学生中大多专业不对口,同一班级中学生专业基础参差不齐。
4.专升本学生由于经历过大专的生活和学习,生活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强。
三、高校专升本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我校专升本培养措施
由于专升本学生所具有的上述特点,专升本教育作为衔接专科与本科教育的桥梁,在培养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教学培养计划与专升本学生不相适应。培养计划是培养学生的基础,培养计划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培养质量的高低。所以,对于专升本学生的培养,必须根据其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适合专升本学生的培养计划。目前高校专升本教育在培养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设置不合理,学分要求过高、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不适合、教学方法应用不恰当、教材的选用不合适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专升本质量培养的质量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是对专升本学生的管理存在管理方法不当问题。由于专升本学生在思想、生活和学习方面与普通本科生有其特殊性,在对专升本学生各个方面进行管理时,应该考虑到其特点,管理方法与普通本科生有所区别。我校近几年来的专升本培养,虽然学生数量相对普通本科来说很少,教学资源有限,但在培养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使“专升本”教学质量得到了保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适合专升本学生特点的教学培养计划。对于“专升本”学生而言,如果完全按照普通本科培养方案,让其按照大三课程进行修读,就会导致学生的不适应。我校本科教学中多年来实行学分制管理及分层分流分类培养的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专升本的培养中,在实行学分制管理和分层分流培养机制的基础上,根据几年来专升本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特点,2012年专门制定了“专升本”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对课程修读及毕业学分做了具体要求。2013年又对相应内容做了修订。有专升本学生的专业,按照学校的规定制定了专门针对专升本学生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时增加了一些低年级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以补充专升本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减少了普通本科计划中高年级比较难的课程。这种有针对的培养计划既能够补充专升本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课程教学,又注重进一步培养其实践技能课程的开设及提升专升本学生发展及就业的课程。在具体课程教学方面,对一些重要的专业课程,针对专升本学生单独合班上课,在教学内容及难易程度、教材的选用、任课教师的安排、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各个环节都与普通本科有所区别。以我校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每年新入学的专升本学生都单独设置2个自然班级,在课程设置中,为学生单独开设低年级的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还指定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指定选修课程。这种课程设置使得专科阶段不是管理学的学生,通过修读这些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补充了其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空白,再修读大三的专业课程,就不会感觉吃力。同时,普通本科大三年级修读的专业课程《管理信息系统》,由于该课程对综合知识的要求比较高,在专升本计划中就不要求修读。学生在选择课程修读时,能够结合自身专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在保障知识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学校的这种管理体制和培养方案,使得专升本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近几年我校专升本学生的毕业率、学位率都达到了95%以上。
2.加强和细化对专升本学生的管理。专升本学生作为普通本科高校中数量相对比较少的一个群体,在学生管理方面也需要与普通本科有所区别,采取有针对性的学生管理办法。在班级设置上,有的专业人数较多,需要单独成班,并指定专人负责和管理。比如我校的工商管理和会计学专业,近几年都有两个班的学生。在学生日常管理方面,除了有年级辅导员负责学生的一些日常管理工作,学院还为每个班指定了班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进行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细化专升本学生的入学教育。专升本学生从专科到本科,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挑战。往往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所以在学生入学时,学校、学院、专业各个层面都会对学生组织入学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尽快熟悉校园环境、生活作息、专业概况、班级同学及教师等信息。同时从心理上关心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得到新的归属感和对学校的认同,尽快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比如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在专升本学生入学时,除了组织学校规定的入学教育活动外,学院为每位新入学的专升本学生制作并发放《专升本学习指导手册》,对学生入学后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二是加强在校期间的过程管理。一方面是更注重本科阶段专升本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专升本学生与普通本科学生相比往往会有一定的自卑、失衡心理。年级辅导员和班导师会通过找学生谈话、召开主题班会,组织有针对性的班级活动等方式,引导和帮助专升本学生摆正心态,增强信心,以乐观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第二方面是学院和班导师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和各种班级活动,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归属感。第三方面是班导师更注重对专升本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指导。由于专升本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大,要针对每个学生进行专门化指导,如指导学生每学期的选课和学习规划,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我校各个方面细致而有针对性的过程管理方法在专升本培养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是加强专升本毕业生的就业及升学指导,帮助专升本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由于社会的一些偏见等因素,专升本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往往比普通本科毕业生更大。为了帮助专升本学生就业,学校、学院、班导师各个层面都会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就业与考研专题讲座、主题讨论会,经验交流等活动,并为学生出谋划策,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规划好毕业后的职业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按照自己拟定的目标,逐步实现个人理想。比如,对一些学习基础好、有望继续深造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学院和班导师就会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定好考研目标学校,帮助学生制定考研计划等。近几年来,我校专升本学生就业率良好,并有不少学生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
四、结语
总之,专升本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部分,虽然人数相对较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却不容忽视。作为普通高校,应该从培养模式和管理等方面改善和提高专升本学生教育教学的质量,使普通高校中的专升本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特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多层次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江.我国专升本问题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9).
[2]蒋菡.高职教育视角普通高校专升本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J].新西部,2009,(06).
[3]刘娜娜.新形势下普通高校“专升本”问题探悉[J].科教纵横,2012,(03).
关键词: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质量
羽毛球运动是适合每个年龄段人群的一项运动。羽毛球运动可以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塑造优美的体形。在社会上,羽毛球运动已经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了。但是,在普通高校里开设羽毛球课程,需要很大面积的室内场地,很多高校并不具备这个条件。同时,由于场地不足的原因,使得学生不能亲自体验,所以对羽毛球运动也没有很大的热情。本文对提高羽毛球教学质量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到其中的不足,并针对原因寻求对策,使高校能够更好地开展羽毛球课程。
一、普通高校开设羽毛球课的作用
“健康教育、终身体育”是每一个高校都要为学生实现的目标。而羽毛球这项运动正好符合此项目标,因为羽毛球是不分年龄段的一项运动。青少年可以把它作为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机能的有效手段,老人和体弱者可以把它作为保健康复的锻炼方法,从而达到舒展关节、增强心血管等神经系统的功能。
由于羽毛球运动既有健身的作用,又有娱乐的作用,所以比较适合在高校开展,同时也可以实现高校的体育目标。最重要的是,羽毛球这项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羽毛球运动体现了很多方面的礼仪。比如,可以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另外,羽毛球这项运动也能培养运动者的心理素质,参与者不能因为对手水平的高低而自卑或者轻视对手,也不能因为裁判判决的差误而影响情绪。羽毛球这项运动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良好的团队精神。
因此,在高校开设羽毛球这项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体质,磨练意志,提高自身的修养。所以羽毛球这项课程是很有意义的,对体育教育也尤为重要,普通高校都应该创造条件,积极开设羽毛球这项课程。
二、影响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改革观念滞后
虽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深入开展,但很多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仍然按照传统课堂的模式去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尤为突出。有些体育教师并没有掌握教学的主动权,而是一味地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这就导致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停滞不前,学生学起来也没有积极性。
(二)师资力量薄弱
现在的普通高校缺少有专项能力的体育教师,羽毛球教师更是少之又少。现在国内的体育院校,由于羽毛球专业毕业生较少,而且开设羽毛球专业年限也很短。目前,高校招聘人才大部分都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本科生是很难应聘大学教师的。而且我国的羽毛球专业的研究生或以上学历的学生并不具备一定的羽毛球水平。所以高校羽毛球教师短缺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但是,为了在高校开设羽毛球这项课程,各个高校一般是从体育教师中挑选一些有这方面特长的进行短期培训。但是羽毛球这项运动要求技术含量比较高,各方面也比较精细,所以在短期内是无法使体育教师在羽毛球这项运动上达到一定水平的。所以,即使是经过培训的体育教师回去教学生,也很难保证羽毛球教学的质量。
(三)教材不同,器材不足
现在羽毛球课程的教材比较多,普通高校羽毛球课程选择的教材并不是统一的,只是学校自己做的选择。这些教材内容比较多,理论较为复杂,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并不太适用。所以在选择羽毛球教材上应当根据学生和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来定。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还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
普通高校的体育器材并不是很充裕,羽毛球又是比较少的课程,羽毛球和羽毛球拍更缺少。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亲自得以体验。这样,也会降低学生对羽毛球的兴趣。
(四)教学时数不足
羽毛球教学内容比较多,大概分为基本技术动作、基本战术、身体素质训练等几方面。大多数高校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总学时也就是一学期。因此,在学习期间教师只能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理论和基本动作,深入的内容根本就没有时间传授。教师没时间教课,学生学不到课程,所以羽毛球的教学质量就很难提高上去。
(五)羽毛球的场地问题
简单调查一下高校的羽毛球场地条件,我国没有多少高校拥有室内羽毛球场地,室内羽毛球场基本都是与篮、排球场共用,仅仅使用颜色划分一下不同运动项目的不同区域。而且场地的质量并不高,多数都是水泥地,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容易摔倒,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且场地面积都很小,容纳不了多少学生。另外,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找同学做示范讲解,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观察到,而且学生练习的时间和次数都不能得到保证,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一些影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六)羽毛球选项课学生缺乏课外练习
高校开展羽毛球运动的目的就是希望提高学生羽毛球运动的水平,增加学生对羽毛球这项运动的了解。因此,需要学生在课外积极参加这项活动,使课上所学习的东西可以在课外得以运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在课后经常进行羽毛球的练习,大部分学生由于场地不足、没有时间、没有羽毛球器具等客观原因,在课外练习的次数和时间都比较少,参加羽毛球竞技比赛的学生就更少了。因此,学生的羽毛球水平就很难得到提升。
三、提高普通高校羽毛球课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教师教学观念需要改变
按照同一个大纲、教材、模式进行体育教学,已经严重制约了高校在体育方面的发展,羽毛球教学更是如此。所以,高校体育教学必须有所突破,改进教学方法。这就要从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开始改变,体育课程模式不能再单一化,要多元化,使体育教学形成多元化发展趋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二)增强师资力量
羽毛球专业毕业的学生比较少,所以学校还要在招聘教师这方面多费心思,招聘知识和技术水平都比较高的人才,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出更有水平的学生。
(三)增加器材和课时
体育教师要选择内容较为丰富并且适合学生的教材。学校可以多买一些羽毛球器材,让更多的学生能得到体验和锻炼。另外,学校还需要增加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到更多的内容,扩大知识面,提高技术水平。
(四)建设良好的运动场地
高校要在羽毛球场地方面多下功夫,建设一个良好的室内场地,可以让学生有良好的环境和锻炼的条件,羽毛球水平就会很快地提高。
(五)多组织体育活动
高校学生锻炼的时间很少,学校要想方设法,积极组织一些羽毛球的竞技比赛,让学生积极参与,以尽快提高学生的羽毛球技术水平。
总之,羽毛球是一项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技能性的运动,很多普通高校已选择羽毛球作为一项热门课程。为了提高高校的羽毛球教学质量,还需要广大教师对这项运动认真分析,找到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
参考文献:
[1]翟丰.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1).
[2]姜晓宏,张力.羽毛球选项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验[J].辽宁体育科技,2005,(04).
[3]宋永成,翟丰.江苏省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03).
关键词:艺术教育;素质教育;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121-01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对于素质的理解,基本趋于两种解释:素质既指人的先天生理心理禀赋,又指后天习得文化的内化而成的素养,所以素质的第一层含义就是指先天生理心理禀赋与后天获得的文化素养的“合成”结构;第二层含义是指这种“合成”结构达到某种质量水平,具有某种价值指标意义。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劳动技术素质教育等方面,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的全方位的教育。在应试教育中往往侧重于受教育者智力的发展,忽视素质教育,造成个人素质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而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使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素质教育应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而具有独特功能的音乐欣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是充满活力的艺术,可以激发与深化受教育者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音乐教育中审美活动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愉悦性,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记忆,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它通过以情感人、以声动人的方法,来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可以用音乐情感培养出具有音乐情商的人。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音乐教育就是通过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它的教育作用也是其他艺术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我们说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三、高雅艺术进校园
普通高校都很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高校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在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同过程中, 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生理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就中央民族乐团赴河北大学专场演出——高雅艺术进校园,普及民族音乐艺术的音乐会进行介绍高校中如何普及音乐艺术教育。
2011年6月3日下午,高雅艺术进校园之“庆建党,迎校庆”中央民族乐团赴河北大学专场演出在我校多功能馆举行,前来我校的中央民族乐团是由庞大的民族管弦乐队和民族合唱队组成,拥有一批卓越的艺术家盛装出席。乐团团员娴熟的乐器演奏技巧,悠扬动听的曲目,令到场观众如痴如醉。整场演出包括管弦乐、二胡演奏、笛子独奏、琵琶独奏等11个国内外经典曲目,让全场师生观众尽情享受了一场民族音乐的盛宴。演出在民族管弦乐曲《庆典序曲》中拉开帷幕,艺术家们用饱满的热情、精湛的演奏技术诠释着乐曲的内涵。由国家一级演员唐峰领衔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国家一级演员张斌的笛子独奏《牧民新歌》,曲调悠扬,委婉动听,令观众如痴如醉;以西洋乐器大提琴与民族乐器二胡合奏的流行歌曲《台》,新颖又独具风情,引来不少在场大学生的低声合唱; “2009年星光大道无冕之王”陈建强带来的原生态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抑扬顿挫,浓郁的陕北风情使现场气氛一度陷入,高雅艺术以美的形象、美的韵味、美的形式感染了每一位现场观众。一个半小时后,11首歌曲演出完毕,但精彩的演出使到场人员意犹未尽,自发站起热烈鼓掌。曲毕,在观众的邀请下,乐团又加演了《花好月圆》及《拉德斯基进行曲》。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精髓和积淀,蕴涵着深刻的审美内涵和教育内容,这此民族音乐的盛宴正是将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普及与当代大学生,并给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的起到了一个重要的途径。同学们在走进民族音乐殿堂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为进一步丰富审美体验、提升自身修养,从而培养和塑造高尚的人格、纯洁的心灵、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本文在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基础上,对普通高校的艺术素质教育的普及与实施以及教育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与介绍,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生理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教育收益率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自从20世纪6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创立、教育开始被视为一种投资行为以来,教育收益率的估算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教育收益率是对一个人或一个社会因增加其受教育的数量而得到的未来净经济报酬的一种测量。根据获得教育收益的对象的不同,教育收益率又分为个人教育收益率和社会教育收益率。
个人教育收益率的计算和作用都是不同于社会收益率的。个人教育收益率是考虑到个人教育投入的成本和工作后取得的收入之间的关系,来衡量某类教育对于个人家庭来说投资是否划算。社会教育收益率主要是考察社会对各类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的投资和所取得的社会收益的部分,其计量的教育成本包括公共开支、个人收入、机会成本。所取得的收益为所得税和税后工资。对教育收益率的研究有如下意义:(1)教育收益率是评价教育生产力的一个有用的指标,它试图回答社会和个体是否应该在教育上投入资源,或是否应该增加或减少教育上的资源投入。(2)通过对不同群体,不同教育水平收益率的研究,可以判断教育内部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包括教育资源在性别、城乡、区域及各级各类教育上分配的合理性问题。(3)教育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其收益率的高低反映了教育投资对收入分配的作用,研究各级各类教育的收益率,可以为如何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提供依据。(4)教育收益率反映了劳动力配置效率的高低,了解收益率有助于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完善程度以及与之相关的收入政策、教育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得失。
二、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个人教育收益率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有关教育收益率的计算,在西方教育经济学中极为盛行,所用方法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汉森首次提出了美国在1949年的各级教育投资回收率,被公认为最早对教育收益率进行的综合研究。真正开始估计教育的收益率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T.W. schultz以及Becker大大推进了这一课题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详细阐述法”(The Elaborate Method)。第二次研究收益率的高峰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Mincer的NBER书的出版为标志,Mincer认为,今天的潜在收入依赖于昨天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而人力资本取决于所接受的教育。Chiswick在1974年使用明瑟收入法计算出美国普通教育的个人收益率。Rosenzweig进一步指出,教育投资并不是万能的,其收益率依赖于技术革新以及市场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国外关于职业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中,既有认为职业教育可以带来较高个人回报的,但也有认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个人收益和普通教育没有明显区别甚至低于普通教育的。
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于教育收益率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1)对于不同教育阶段收益率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国内学者关于教育收益率的研究成果,90年代中后期形成研究高峰。张车伟估计了不同教育阶段的收益率,得出市场分割因素对中等教育的影响最大。武向荣认为,过度教育导致教育收益率较低。钱智勇认为,对于教育投资者来说,必须忍受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的中等教育阶段,才能够对高等教育进行投资。在影响工资差额的各种因素中,教育占有绝对权重。非教育因素影响了教育,它们是通过教育而对工资差额产生间接作用。(2)对不同类型教育的收益率的研究。陈晓宇、阂维方估计的我国1996年城镇高中和中专教育收益率分别为4.19%和6.76%,后者比前者高2.57个百分点。岳昌君估计的1991年高中和中专教育真实的收益率分别为2.24%和2.64%,后者比前者高0.4个百分点;而2000年各级教育收益率有所提高,但中专教育收益率仅比高中高0.16个百分点。谬柏其采用同时考虑异质性和自选择偏差问题的广义选择修正模型,研究了我国高中毕业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接受高等教育的教育收益率问题。丁小浩、李莹对我国城镇中等教育毕业生的实证研究认为,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起始工资和普通教育没有明显区别。
随着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国内外对于教育收益率的研究已有了相当丰富的成果,对于教育投资收益率的计算方法提出了许多改进措施。但是对于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这样一个让很多家庭很难抉择的教育类型的投资收益率比较研究较少。
三、个人教育收益率常用的计算方法
它能够用于反映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评价教育产出的效率,反映劳动力市场对教育的需求状况,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费水平的确定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明瑟收益率没有直接涉及教育的个人成本,因此是衡量一定量的教育所带来的收益的方法,而不是真正意义模型,是一个劳动力定价模型,揭示了教育和工作经历这些要素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报酬,它代表了教育的收益率,从而可以决定人力资本的最佳投资水平。赖德胜等学者对明瑟函数曾有不同的评论,但由于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成为研究者使用最多的方法。
对于教育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可以将其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比如就业方式、行业、职务、性别、年龄、技能培训、各地区的收入水平等这些因素对于个人教育收益率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外因比较复杂,像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等,尤其是经济因素中的市场理性化程度、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劳动力的失业状况等,每种因素在不同情况对教育收益率的计算结果会有不同的影响。很多学者也根据研究需要对明瑟收益率模型进行了扩展,加入了他们认为也较为重要的解释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