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教育职责

职业教育职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教育职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教育职责

职业教育职责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改革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选择

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呈现了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作为与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职业教育, 其课程设置应该和经济的发展同步。 但实际上,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却存在着缺陷与不足,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无法形成一种动态的融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已是一种必然,而其间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优化课程结构,于是就存在一个课程结构选择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科目之间的结构关系和各科目的学分与学时比重的分配。课程的设置合理与否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及实施过程中。反思一下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必须进行改革。

(一)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缺陷与不足的表现

1、设置课程盲目,没有形成教学活动有机的整体

无论哪一种课程设置模式,都受到本校办学形式的制约。现在的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忽略教学活动是有机的整体,往往随意更改或设置课程。

2、课程之间不衔接,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劳动组织形式也在急剧变革,学科与行业之间的界限被逐渐打破,社会需要宽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课程设置缺乏应有的论证,文化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结构体系,没有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甚至相互脱节,

不利于为学生今后工作奠定一个较为宽厚的基础 。

3、课程设置定位不当,与人才需求标准不符

课程设置在目标取向上,没有把现实和未来对人才需求标准结合起来考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没有以“必需”为纲,以“够用”为度,以实际“应用”为重点。

4、课程设置轻素质教育,急功近利

在课程设置与实施时,为了暂时需要,增减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甚至没有把理论和道德溶化在各种教学内容和过程内,急功近利,不利于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二)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改革的方向

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应立足本校,着眼于本地经济的实际需要,贴近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经济生活服务,这样才有可能为发展着的生产力提供人力资源。

1、立足本校,培养复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是由学校实施的,学校是课程设置的实践者。职业学校应从“学科本位”教育质量观过渡到“社会本位”教育质量观的情况下,开始引入“人才本位”教育质量观,根据本区域、本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职业技术与职业岗位的特点,在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学校允许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自主选择学习,积极开设“辅修专业”、“第二专业”或“双专业”以及系列实用课程等, 以灵活的专业和课程设置, 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以满足未来岗位的能力的要求。

2、依托本地经济发展, 培养应用型人才

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区的资源和主导产业也不尽相同,而且各地区的经济由于诸多原因,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和差异性。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 更主要的是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的。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改革, 必须建立在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基础之上, 使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既具有国家规定的统一性, 又具有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灵活性, 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适应经济发展趋势, 培养先进型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出现。职业课程体系中过时的、陈旧的, 甚至是错误的东西,不能按社会需求剔除、摒弃, 融入新的科技因素,优化课程来培养人才,必然造就一批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无用人才,所以, 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更新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更新教育观念,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灵活的学习制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学会掌握并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体现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根本宗旨。

二、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选择

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势必会引起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变化, 从而就存在一个课程结构选择的问题。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结构选择的探讨应从其特性入手,在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课程开发,从而构建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和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一)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特性

1、讲求课程相对的独立性

职业教育是把已经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通过教育让学生掌握,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毕业后到生产第一线和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直接谋取利益的工作。现行的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来构建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实用性,讲求课程的相对独立。

2、课程存在显著的跳跃性

以满足“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职业教育,由若干个符合大岗位群的课程模块组成,职业岗位的要求不一样,要求其课程也是不系统的, 要突出实用性, 打破学科课程体系条块分割的界限, 把培养目标、专业发展方向、教学内容等融合到课程建设中去,跳跃性的课程结构是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最显著的特色。

3、课程重视实践性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必然决定职业教育要重视实践性课程的教学。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课程包括动手操作的实验、模拟试验、实习、设计、实训等。职业教育也强调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但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体系的理论性,到底传递什么类型的理论知识,传递多少理论知识,什么时机传授为宜,还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也就是适当兼顾一些学科理论知识,是为学生进一步提高、发展作铺垫,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二)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选择的理念

课程理念是指人们对于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管理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思想观念或哲学观点。当前,职业教育课程确立了“做人与做事双维度、社会与职业双向度”的基本理念。

1、做人与做事双维度

职业教育通过课程活动,使教育者自觉地把学生素质提高与能力培养、知识学习的过程融为一体,要让学生树立高尚的精神境界,学会做人,也就是促使学生自主地形成稳定的、基本的、内在的优秀品质的人,养成良好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人,能融入社会、具备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基本素质并成为合格的社会人;要让学生学会做事,也就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娴熟的职业专门技能,形成独特的智能结构 ,具备职业岗位任职需要的就业能力、具备职业岗位任职需要的就业能力和个人发展要求的就业竞争能力并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2、社会与职业双向度

职业教育应十分重视受教育者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训练,它包括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解决问题和判断能力、承受能力、创造性和适应能力、独立性与参与能力、反省能力、思维能力及责任感、以及使用信息的能力,即“通用能力”。通用能力在众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中都受到重视,主要在于它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受教育者生存发展的需要。职业学校应责无旁贷地在学生职业生涯开始以前,有意识、有目标地训练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通用能力”,做到社会与职业双向度。

(三)影响职业教育课程结构选择的现实因素

1、学生的文化基础

近几年来,由于高考制度的改革及高中扩招,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下降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普遍文化基础课差,学习习惯差,在基础教育阶段班集体中是经常受批评的群体。

2、学生学习的时间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职业学校普遍实行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传统学制,学习期限的长短、教学计划的安排基本上由上级教育部门统一制定。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的时间大多为二到三年,在这二到三年时间内既要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 又要发展职业实践能力, 所以相对而言学习时间比较短。

3、职业教育的功能

职业教育的功能就是为职业教育活动提供服务,最终目标就在于促进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和更健康地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4、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走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流动和劳动力市场化步伐加快,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也在不断地向多元化发展。从近几年的毕业生出口看,对口升学、本地就业、外出就业、创业等并存,就业和自谋职业并存。同时,各行业专业就业需求也存在不平衡,非专业对口就业和创业逐年增多,这与现行的教学机制产生了无法回避的矛盾,而且呈加剧趋势;另一方面,非对口就业增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声誉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此外, 学生提高个人素质、品位、充实个人知识的需要等也是选择课程结构应考虑的因素。

(四)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的开发

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是指构建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课程方案的整个过程。无论课程开发过程、还是最后采用的模式,都必须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服务,为学生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打造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和品牌服务。

1、课程开发过程

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要经过课程分析、课程设计和课程编制三个阶段。其中,课程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客观基础;课程设计是在课程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课程观,确定课程的目标、内涵、结构等总体构想和具体课程标准的过程;课程编制是遵循认知规律和循序渐进原则,对形成的课程方案以一定的模板进行选择和组织的过程。经过课程编制,最终开发出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形成的培养方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科技进步、市场需求、教育学与心理学以及教育技术学发展、教育政策导向等进行调整。

2、职业教育课程结构选择的模式

职业教育职责范文第2篇

究竟地市级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如何呢?就这一话题,笔者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第32期全国地市教育局长培训班上,进行了部分访谈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69个,全部来自各地市级的教育局长或副局长,其中来自东部地区28.30%,中部地区33.30%,西部地区38.40%,区域分布较为均匀。

现状:地市级政府职教履职存在缺失

地市级政府的责任,一般包括建规立制、统筹规划、管理监督、信息服务和财政投入,等等。

立法职能发挥不足 在“当地关于职教政策、条例、文件等”的调查中现有50.7%的地市教育局长认为本地职教政策文件较少,这说明政府的立法职能发挥不足;有8.7%的地市教育局长对本地区的职业教育政策、条例、文件等情况不了解,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该局长不主抓职教,且视野较窄;另一种是该地区职教政策、条例、文件太少,没有引起相关管理者的注意。

统筹规划职能缺乏力度 1.政府对职业教育统筹力度较小。调查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地市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力度较大,而大部分地市(69.4%)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力度较小。

2.规划形同虚设,执行力度不大。参与调查的69个地市级的教育局长中,有52个地市有专门的职教规划,占78.8%,但是,只有27个地市教育局的局长认为本地的职教规划力度较大,占55.1%,其中有近一半的局长都认为本地的职教规划是走形式,实效不大。

3.协调机构有设,却如同虚无。有50个地市设置了统筹协调职业教育的机构,占76.9%,但是,只有23个地市的教育局长认为本地协调职业教育的机构发挥协调作用的效果较好,其他局长要么认为效果不好,要么回避了对此问题的回答。

4.政府行政部门内外合作不畅。在对教育部门内外合作现状的调查中发现,教育部门与外部合作不畅,内部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力度也有待加强。53.6%的局长认为本地的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的合作关系一般,也就是说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的沟通协调并不顺畅,政府的作为也不大。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在统筹协调职教作用”的调查中,仅有44.9%的地市教育局长认为本地统筹协调作用较好。

政府财政投入有所增加但尚显不足 58%的地市教育局长认为本地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比以往增幅较大,36.2%的校长认为本地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有所增加,但增幅较小。

对于30%的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实施情况也比较乐观,仅有27.7%的地市没有到位。对于职校学生助学金或免费配套经费执行情况也较好,85.5%的地市都能够很好地落实。

近几年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专项投入也开始增多,7.3%的地市教育局长认为本地政府专项投入非常大,60.30%的政府认为本地的专项投入比较大。

信息服务职能有待提高 调查中发现,地方政府在为学校与企业提供信息等服务上也存在不到位的现象,有待提高。34.8%的局长认为政府信息服务职能发挥得较好,60.60%的局长认为政府信息服务职能发挥得一般,4.60%的局长认为政府信息服务职能发挥得不好。

督导职能不到位 地市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督导职能,目前,在政府是否具有对职业教育的督导工作这一问题上,大部分地市有(80.3%),少部分地市没有(19.7%),但是,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督导效果并不理想,53.7%的人认为效果一般。

思考:地市政府应适当放权,统筹协调才是责任重点

目前,地市级政府负责职业教育发展的立法、统筹规划、财政支持、检查监督、信息服务等多种职能,从目前的调查现状来看,这些职能都有待加强,但逆向思维我们不禁要问,这些职能都是地市级政府应该履行的吗?笔者觉得不尽其然,地市级政府应集中精力发挥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功能,而不能事无巨细,事事管、处处管。应适度放权,加强宏观调控与中职统筹;微观放开,加强学校自我管理。

适当放权 调查中发现,地市级政府承担很多的职责,在国外都是由社会机构或协会等承担,因此,地市级政府应适当放权。

地市级政府的立法职能应淡化。立法或者建章立制应主要是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职责,对于地市级政府主要是配合上一级政府在法律、制度制定过程中的工作,将一线的切实需求反馈给上一级政府,将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政策法规落到实处。

信息服务职能应放权给行业协会。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所需要获取的各种信息与服务,行业组织比政府更有优势,政府应将信息服务职能放权给行业协会。

政府的督导职能放权给行业协会或第三方机构。从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看,行业组织更了解本行业中各企业的发展情况、岗位需求情况、岗位技能标准等,因此在发达国家,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很多都是由行业来制定的,相应的监督、检查、评价职能也相应地由行业来实施。我国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几乎还是政府部门的事情,督导检查也是每级政府的责任。地市政府部门的职员并不是了解每个行业的资格标准及技术更新等,由地市政府承担大量监督、评价职能并不科学。既增加了政府的负担,又起不到督导应有的作用。因此,这部分权利政府也应放权给行业协会或第三方机构。

加强宏观调控与中职统筹 在调查反映的地市政府发展职业教育职能的各种不理想的现象中,如果说有些责任是政府的负累,政府做不好有情可原,甚至可以放权,但是,有些职责,如统筹协调职责,是地市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应集中力量做好。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强化市(地)级人民政府在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责任。市(地)级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促进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要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办学效益,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防止职业教育资源流失。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可以由省级有关部门与职业学校所在市(地)联合共建、共管,增强其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功能。”

国务院的决定中已经指出构建职业教育的政府职能体系,地市级政府应主要负责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具体包括:负责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整合各类与职业教育发展相关的资源,调整中职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落实职业教育发展经费等职能,拓宽经费来源。

1.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职业教育具有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为区域内各行各业培养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地市级政府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本地发展战略目标,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来制定本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使之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协调一致。使职业教育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避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结构相脱节的现象。

这里不乏一些做得较好的地市,例如浙江省嘉兴市,他们在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时候,将产业发展规划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进行统筹协调,使职业教育能够紧紧围绕产业发展、依托产业发展而实施。

2.整合资源。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需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包括政府的教育部门、经济管理部门、企业、行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等。以行业为例,行业是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兴办职业院校的主体之一,行业组织掌握了企业的用人需求数量和结构等信息,掌握着大量的企业资源,能够有效与企业沟通,调动企业的专家能手,因此政府应该整合行业资源,充分发挥行业的作用。

3.调整中职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政府应协调区域内经济发展与增长率结构调整的统一,不仅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还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明天,根据经济发展的明天,也就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预测,来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发展规模,来统筹规划职业教育中学校的布局,调整区域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切实发挥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能力。

仍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2012年,嘉兴市“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主要以汽配机电、电子信息等现代产业集群,以及以金融、旅游为主的国际商务区规划为主。依据产业群的需求,嘉兴市将中职园区两所职业学校合并,优化整合后的五大专业群,分为机械制造、电气工程、信息技术、财经艺术和商贸旅游。这是嘉兴市在对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两个统筹”,即统筹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招生工作,树立全市职业教育对接产业、服务经济“一盘棋”的思想的结果,力图重点培育专门化特色学校和特色专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这种依据经济发展需求统筹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的职能,正是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中对政府职能的真正所需,值得借鉴。

浙江省衢州市在这方面做得也比较出色,尤其是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他们使中职在政府统筹中转型升级,统筹学校布局、创新办学体制,统筹专业设置,形成学校品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落实职教经费。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公益事业,经费保障是各级各类教育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职业教育也不例外,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

目前,政府财政拨款是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地市政府对于上级部门对职业教育的拨款一定要落到实处,本级政府部门应承担的政府拨款也要实额拨付,并积极开拓经费来源渠道,发动社会力量对职业教育进行扶持。

职业教育职责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队伍 政府职能 学院职责

[作者简介]张志平(1951- ),男,陕西富平人,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学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李鲜玲(1968- ),女,陕西武功人,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张大田(1958- ),男,陕西长安人,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陕西 咸阳 712000)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4-0080-01

综观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文献资料可见,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教师年龄断层明显、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教师科研水平不高、来源途径不宽、激励不力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设一支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专业教师队伍,有必要厘清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能、明确高职学院的职责。

一、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政府的职能

1.加快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立法,使队伍建设走向法制化。运用法律手段是各发达国家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有效而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的做法,我国应加快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立法,保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法制化。

首先,尽快制定职教教师法。目前,我国职教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可以依据的法律规范主要散见于《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之中。而这些法律对于职业教育教师和普通教育教师的规定基本上是一样的。但由于职业教育教师职业活动对象的多样性、职业活动目标的多重性、职业活动内容的多变性以及职业活动环境的多元性,必然使职业教育教师的能力、素质、权利义务、培养和培训等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师,因此有必要尽快制定我国的职教教师法。

其次,通过立法构建分级分类的职教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构建分级分类的职教教师资格制度,第一,把职教教师分为中职教师和高职教师两个不同的级别,在每一级别中又分为基础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两大类。第二,规定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教师资格证书获取的条件,并提高高职教师资格取得的条件。第三,使各级各类教师资格取得的条件,满足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并使条件更加的具体化和可操作。第四,实行职教教师资格取得的国家考试,保证教师资格取得的公平性。

再次,在法律层面上,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从国外情况来看,职业院校的教师在法律上具有很高的待遇和地位。虽然近几年高职教师的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普通高校教师及国外高职教师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建议通过法律的直接规定,建立职业教育公务员制度,使高职教师的工资和待遇完全按国家公务员施行,直接由国家财政拨款。

最后,立法上把高职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一项强制性义务。我国《教师法》和《教育法》虽然把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教师的一项权利,但是法律中缺乏学院不安排教师进行培训法律责任的规定,从而使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往往不能落到实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随意性比较大。因此,有必要在法律中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作为一项强制性的义务,以满足高职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2.加强需求预测,制定实施长期的人才规划。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国外发达国家实践表明,培养一名高职教师从进入大学开始,基本上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因此,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就要加强人才需求的预测,制定和实施长期的专业人才规划,平衡和满足高职院校对专业人才需求,防止出现人才断层。

3.建立并逐步完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校外培养培训体系。首先,建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尽管从1999年开始,国家确定了多个高等院校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同时还依托大型企业建立了几个专业教师技能培训示范基地,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培训基地仍然缺乏,需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进一步建立专门的培养培训基地。其次,实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考培分离制度。实行考培分离,也就是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编写培训大纲,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大纲的要求实施培训,而考核则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相关专家建立试题库,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进行考试,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最后,加强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培训的监管。加强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培训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可以依靠行业协会的力量,制定高职教师培训标准,确定培训大纲、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防止培训走过场,保证培训过程按照计划扎实推进。

4.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多支持。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还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如政府可以制定政策,要求企业在项目设计、项目建设等活动中必须包含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一定规模的企业必须每年接纳一定数量的高职专业教师挂职锻炼;给予在高职专业教师培训中做得好的企业一定的培训费用或在税收上给予优惠;等等。

5.建立科学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引导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健康有序推进。职称评定制度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政府应当建立一套适合高职教师,不同于普通高校职称评定的职称评定制度,引导高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健康推进。

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院校的职责

1.高度重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内部制度、组织、人员、费用等方面保证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顺利进行。

2.成立专业委员会,指导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委员会由学院内本专业带头人、学术水平高且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专业委员对本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指导新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对本专业教师校本培训进行计划、组织和实施;对本专业教师的校外培训提出指导性建议;对本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申请提出建议。

3.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首先,实行新教师入职培训计划并减轻新教师的工作量。学院可以制订新教师的培训计划,开发针对新教师的培训课程,筛选优秀教师作为培训教师,组织全体新教师参与培训计划。也可以在学院中设立专门的教师援助日,由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的教师向新教师提供持续的指导和支持。在新教师刚入职的前两年内,适当减轻他们的工作量,以使他们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培训、观摩、讨论、反思和探讨有利于他们提高和发展的教学策略。其次,充分发挥本院学术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使其充当优秀教师的孵化器。学院可以通过内部政策,鼓励学术带头人组建项目团队,在承担技术项目的过程中,提升团队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并逐步将团队的规模和能力进行放大。这样不仅提升项目成员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而且项目成员把自己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效的解决办法再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也提高了其教学效果。

4.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层次合作,对流人才。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深层次合作,把专业教师送到企业去顶岗轮训,被暂时顶替的企业人员可以到高职院校指导学生的实训教学。

[参考文献]

[1]付又良.新加坡教师资格制度及其启示[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2).

[2]刘育峰.论职教教师的职业属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7(4).

[3]王振朋.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地位界定问题及其完善路径[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10(9).

[4]项亚光.美国学区新教师的入门培训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6).

职业教育职责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基本依据;政府责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对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各级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必须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承担相应责任,使其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 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依据

(一)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是由高等教育产品的特性决定的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政府成为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责任主体,这与教育产品本身的属性有关,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排他性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但是考虑到其所产生的外部效益,大部分学者则认为其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属性,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属于准公共产品。由于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受教育者个人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等不仅可以为个人带来收益,而且会外溢到全社会,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最终使其他的社会成员受益。因此,对于这类教育,政府应承担财政支持责任,给予适当补贴以弥补受教育者付费的不足。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基地的投入。

(二)促进高职教育发展是政府回应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

随着科技革命的出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逐步完善,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不仅需要大量的学术型、工程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技术型人才正体现了按需培养的方向。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趋势,更需要依靠高水平的技术型应用人才发挥作用,而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技术型人才正适应了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同时,知识经济社会对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个人需要将技能教育培训作为自己的终身教育,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以适应自己职业的要求。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代表,就应该回应社会的需求,建立相应的职业培训基地,完善相关设施。

(三)促进高职教育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原因,失业现象就会存在,使贫富分化加剧,出现社会秩序混乱,犯罪率提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高等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可以提高下岗人员和农民务工人员的技能,增加个人的发展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就业人员的就业机会创造了条件,可缓解就业压力,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府责任分析

(一)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资力度

据世界银行1988年一项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职业技术学校生均成本通常比普通中学要高153%。严格地讲,高等职业教育在实习基地设置,实习设备购置和实习消耗添置上所需经费要比普通高等教育高得多。 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扩招给国家财政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对高职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其发展需求,资金短缺的状况制约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导致办学条件差,办学质量不高,毕业生就业率偏低,而且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建设新的专业,致使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不合理,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困难性。政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也必须联合企业、行业组织共同办学,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

(二)减少对高校的干预,给予高职办学的自,办出各自的特色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主要责任是加强政策导向、提供服务与保障,政府对高职教育的角色定位应该由管制型转为服务型,给予高职院校办学自,包括扩大专业设置自和扩大人事自。第一,取消繁杂的专业审批程序,学校应有权在全国专业目录范围内设置和调整专业。更重要的是,应允许高等职业院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开设全国专业目录以外的新专业,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即可。这既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办出自身特色。第二,应当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公平竞争机制、有序流动机制、有效激励机制。强化管理、严格考核、评聘分离、竞争上岗,调整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的教师,辞退不合格教师,精简富余人员,这样既能调动高职院校教师积极性,又能促进教师队伍结构整体优化,使高职教育沿着健康、稳步的道路发展。

(三)加强舆论宣传,为高职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文化和观念的影响,社会上形成了“重普教、轻职教”,“重科学、轻技术”,“重知识、轻能力”的不适宜观念,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并无高低之分、贵贱之别,政府应该加强宣传,让公众认识和理解这一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高等职业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终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实施《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重大战略思想、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提高全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四)健全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职业还比较少,至2003年国家共颁布了操作岗位职业标准目录235个。 而英、美等国家每两三年修订的岗位标准就上万个。由于这些国家全面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再加上职业技术教育也有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中毕业生都愿意报考高职院校,增加了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有利于培养更多的适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现阶段我国加快健全就业准入制度,不仅是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此外,政府还要对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进行全面审视,对于既没有严格安全要求又没有较高技能要求的职业,取消进行强制性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此外,尽量降低职业资格认证的费用,甚至对参加认证的人员进行必要的财政补贴,从而激励更多的人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五)建立现代企业学徒制度,鼓励青年接受高职教育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徒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一般的专业技术知识,然后到工作实践中跟随师傅学习专业技能,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学习,掌握了相应的技能以后,出师成为正式技工。 通过这种模式, 可以实现教育供给和企业需求的有机结合,促进学校和企业协同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同时,政府应通过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接受了通才教育的大学生和其他具有较高学历的人员接受高职教育,培养具有知识面广、专长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曹稳:高等职业教育的困境[J],职业技术教育2002(3).

职业教育职责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价值选择

前言:在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下,英语受到了国际化关注,成为了国际化的通用语言。另外,用人单位在衡量人才时,往往离不开对英语语言的考察。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及素质。从而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出坚实的基础。

一、英语教学的文化价值观及终身的发展愿景

语言是一个国家及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丰富的文化背景,是价值观念及风俗习惯的体现者。学习语言是为了能够很好地去了解我们多姿多彩的文化价值。英语语言作为一门国际化的语言,其价值范围较为广泛,包括:世界价值、国家价值、社会价值、民族价值及个人价值。

由于语言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特定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道德观及价值观等方面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在此,对其文化价值的选择与判断就必须具有一定规范性,同时还应附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所以,我们在英语的教育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认识英语的同时,很好的去学习英语,并用一颗包容的心态,让学生能够自然的、轻松地去学习英语,使他们的英语水平能够满足国际化的需要,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认识到英语语言的文化价值。另外,我们的社会还存在着一些基本的价值观,譬如对家庭的认同、渴望自由平等、对友情的追求等等,这些也同样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同时,我们要正确的看待这些价值。其次,我们在英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其长远利益,要培养我国文化的自觉意识,培养文化建设的战略意识,尽可能的让学生用英语来表达自己,介绍我们的国家以及我们的家乡,并且用标准的英语口语来叙说我们的国家,因此,我们在要求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还要对外传播我国的文化,让西方国家了解我国的文化内涵。

语言反映着客观的世界,在词义、句义及意义等现状下,我国文化同西方国家也存在着差异,同时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下,不仅可以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与交流,而且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另外,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先让学生在了解其语言文化的同时来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对该语言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对提高他们的英语言知识及英语语言技能有很大的帮助,使他们能在正确的文化价值及文化意识下,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及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职业教育中英语的发展趋势

1、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老师要尽可能的去激励学生努力的去探索,避免英语教学太过局限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及英语实践能力。

2、在多样性的英语教学方式下实施英语教学。使英语教学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另外,我们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尽量腾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地去感受英语语言及英语知识。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同时为他们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另外,学校也要根据教学额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制度,使教师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教学水平,让教学手段能够拥有多样化的特征,从而达到丰富教学课堂目的。

3、在英语教学课程的设置中,要明确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理念。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是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重点。要利用实践教学理念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学生通过学习专业英语,不仅可以使学生将其很好的应用到专业学习中,同时还能有效的掌握住与专业有关的英语知识。公共英语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及英语听力能力,避免出现不敢开口说英语的现象。另外,我们要尽可能的去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可以通过观看英文电影以及英文学赏析等方式,来激励学生去英语。

三、英语教学的专业化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活动中,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我们要清楚,语言具有人力资本,人们能够通过语言来获取知识,是获取语言知识的工具,职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语言能力的培养,人的终身发展,就像在修筑大厦,语言能力就相当于一块基石,没有稳固强硬的基石,既没有专业的发展空间,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就缩小了自身的发展生涯。另外,在职业教育活动中,要尽可能的与专业学习相融合,充分的发挥出职业教育的优势,要将个性化与特色化融进英语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去。现阶段,大部分职业院校不重视专业英语,只开设公共英语课程,使得学生的英语水平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又由于教师的课程内容不够完善,不够规范,不够标准,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

有的职业院校即使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可在教学内容的编写上,也不能使专业英语获得很好的发展,不能将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没有相互融合的途径及目标,其原因是教师在接受授课任务之后,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及自身的素质,因为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要想将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就必须壮大我们的师资力量,提高我们的师资水平。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是英语教学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并且要密切的结合专业课程,将职业英语教育教学的优势及特色充分的体现出来,其英语教育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要清楚各专业对英语的实际需求,编制出与各职业院校相适应的英语教材,并同专业课老师一起来完成教育任务及活动,另外,我们可以开展口语教学,有利于学生英语语言的流利性,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各类媒介来查找英语资料,在媒体的帮助下实施双语教学,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很好的去了解英语知识。其次,在教育教学情景下,我们要将公共英语课程转化为专业英语教学,也就是说,对于机械专业,我们可以设置机械英语及工程英语;对于数控专业,我们可以设置数控编程英语;对于会计专业,我们可以将英语应用到会计科目、子目中;对于旅游专业,我们可以开展实践旅游会话活动。

结语:理想的英语课堂具备一定的综合性,其运用范围相当广泛,并且适用于多项学科,是信息时代和语言学的焦点,是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沟通渠道。其次,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师能利用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并尽可能的去扩大英语语言学习的范围,通过教学理念,来完善教学课堂,在明确英语教学方向的同时了解其英语教学的实质,并在客观规律下,来实施英语教学,达到丰富英语教学内容的目的,从而才能很好去体现英语教学的价值。另外,随着世界的改革与发展,学生是加速未来世界发展的主体,是实现世界融合发展的主人公。

参考文献

[1] 张娟.浅谈如何提高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实效性[J].成功(教育)2010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