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高职教育现状改革趋势

一、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简称高职,它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特殊的教育层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我国的高职教育是从1999年开始成规模地发展起来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它具有就业率高,就业面广特点,同时,毕业生还可以灵活选择专升本等途径继续深造。现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主力军,是一群“90后”,他们更加注重自我,更加懂得张扬个性,不再对家长言听计从,而高职教育的这些灵活性的特点对于被称为“新新人类”的“90后”们来说,是一个好的选择,选择高职院校,将来毕业了可以选择直接进入社会就业,也可以选择深造,继续升学。可谓是就业、升学两不误。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培养则离不开教育,在我国的各类教育中,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有着最为密切和直接关系的便是高职教育。在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快速。经济结构也得到了战略性调整,现代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高等职业教育是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中转站,学生在学校里通过技能型的专业培训后,在进入工厂后,把高、精、尖的书本理论知识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下实现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便是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同时,这也是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效渠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

二、高职教育教学的现状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数千万的高技能型专门技术人才,发展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的基础和保证。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高职教育规模不断不断增长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调整,高职教育的规模不断增长。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6%,2002年达到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和大众化阶段的临界点15%,到2005年上升至21%,10年间年均递增1.5个百分点。这其中,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与决定性作用。并且,高职毕业生人数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也在比例在不断增加,从前几年的近50%上升到如今的52%,2007年达到258万人。并且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总数将进一步增加。

2.高职教育结构、定位不合理

21世纪的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不容置疑的是,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在发展迅猛,形势喜人的同时,也面临许多困难,不少问题与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已直接困扰到高职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不小的影响,所以必须引起各方高度的关注。比如,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不准,有的办成了本科的“压缩饼干”,有的又成了中专的“发面馒头”。定位尚且不准,特色又如何形成?高职应向何处去;高职应如何办学,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这既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

3.传统思想与市场需求的偏差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但是人们接受新鲜事物和思想的意识有所进步。但是受传统经济模式和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社会上仍存在一部分人对高职教育是轻视的。比如,一些用人单位明明需要应用型的高级人才,但在招聘时却指明“本科以上”,从而将高职生排斥在外;在国家政策方面,则有许多规定人为制造高职生与普通大学生的区别,比如助学贷款、公费医疗、生活补助等,使高职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要转变“重学术、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是困难的需要长期的努力,这也说明了高职教育发展与实践过程的复杂与艰辛。

三、高职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1.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

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在人们的衣食住行解决了以后,家庭日常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期望获得新的适应力。人们开始对现实生活及自我实现的要求进行追求。因而具有终生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等特点的终身教育便运用而生。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高职教育相当于人一生中所接受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终结性教育。因此,建立和完善高职教育的衔接机制,为高职教学生提供继续接受高一级普通教育的机会,是现在高职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之一。

2.结合学徒制度,加强校企合作

学徒制度是一种高度情境性的学习方式,学徒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观察师傅的实际作品,感知和捕捉师傅的知识和技艺,然后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实作,逐渐学会师傅的技能。学徒制曾经是人们学习的最普遍的方式,从语言、绘画、雕刻、复杂的社会交往技能到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都可以通过类似学徒制的方式进行非正式的学习获得。在高职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以及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与日常生活中,在实习基地通过观察、模仿师傅的技艺,在实践中掌握技能,从而受用终身。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在国家社会的发展中的确立重要的地位。而高等职业院校也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同时顺应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趋势,不断深化改革的深度,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积极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从而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大量的优秀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旭,李忠华.把握结合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4,(24).

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区域经济;现状分析

一、潍坊市高职教育概述

我国从1996年就提出: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优先满足第一线和农村地区对高等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按照这个培养目标,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广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类,但一般是指限定在学历教育范围内的狭义的“高等教育”,如潍坊科技学院和潍坊科技职业学院都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通常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界定采用狭义上的定义。

潍坊市职业教育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较大。截止2014年,共有各类高等教育院校14所,其中本科院校为潍坊学院、潍坊医学院、潍坊科技学院三所,全日制在校生14.2万人;职业教育成绩斐然。从2010年开始,连续四年承办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2011年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学科类评价排名中,潍坊职业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在文化教育、轻纺、环保气象、农林牧渔与安全五大类中名列第一,占全省1/4多;职业教育探索突破较多。

二、潍坊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区域经济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在一定区域内,区域经济是由各种地域构成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有机结合、多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区域经济是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按2014年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信息,2014年潍坊市GDP为4786.7亿元,比2013年增长9.1%。按常驻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51826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8470元),实现增长8.9%。到2014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907家,工业增加值10.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02.5亿元,增长8.7%,利润总额695.1亿元,增长9.2%,利税总额

1070.6亿元,增长10.1%。财政收入运行平稳,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0.2亿元,增长12.1%。

三、潍坊市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需求的现状分析

(一)潍坊市高职教育要培养满足各个产业需求的人才。潍坊市高等职业教育要与潍坊地区的经济相适应,培养出适应潍坊市未来发展的专业化人才。按照潍坊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传统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潍坊市的传统产业包括机械、轻工、纺织、建材、化工、盐业等,传统产业走到今天,需要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生产发展水平,需要大量的技术专业人才,特别是科技攻关人才、技术推广及普及人才;第二,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发展规划中,潍坊市的城市职能将重点倾斜海洋化工以及现代制造业;第三,第三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金融保险、商品流通、娱乐、旅游、信息咨询等行业是第三产业中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行业,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具有多种才能、可以独当一面的复合型和竞争型人才。

(二)潍坊市高职教育要符合人才需求的特点。第一,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从潍坊市经济发展定位和产业结构的布局可以看出,人才的需求不仅是要满足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及化工、制造业等各个产业的要求;第二,人才需求的“即用化”。第三,人才需求的“终身教育”理念。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伴随着潍坊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部分企业也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同时也有部分企业面临淘汰的可能,这就对企业员工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方面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自身去不断地学习、提高,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不至于被新技术、新观念所淘汰。另一方面,被淘汰企业的员工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观念才能被新的企业所接受。因此,需要人才具有“忧患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认真践行,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一、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现状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已初步形成了多层级、多形式、多门类的较完善的办学体系,形成了规模大、形式多的继续教育办学格局。具体来说,自学考试报考专业较齐全,合作本科院校选择多,项目如专转本、专接本、小自考等这些自学考试的形式灵活,报考方便,吸引了大批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报考。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生源好,专科层次需求大,网络教育特色专业受青睐,这类学历教育因为学习形式多样,学习时间灵活,受到社会成员因提升学历层次和自身素质需求的欢迎。非学历的教育培训不尽如人意,但市场潜力巨大,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应成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方面。一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收益指标差。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学院会设立学历教育及非学历的教育培训,但两者之间是严重失衡的,培训工作业务量少且收益差,常态项目少,只是作为年底考核用以填充的工作内容而已。目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仍以成人学历教育(成人大专、网络教育和自考教育)为主要业务;二是成人学历教育质量呈现下滑趋势。本科院校在做大做强的理念下,重心放在本科、研究生教育上,高职高专放在全日制大专的教育上,成人教育只是作为创收来源,只重视扩大办学规模,不会投入过多资源来开展教学工作,教学内容上依然是普高全日制式的理论教育,教学质量上不去,与成教生的实际教育需求有很大差距;三是成人教育的学生到课率极低,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差。参加学历教育的学生来自社会各界,在社会上工作多年,很多抱着混文凭的心态,不遵守课堂纪律,消极对待课堂教育。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越来越高,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实力不强,在继续教育及社会培训工作中面临极大的挑战。具体来说,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继续教育的定位不清晰,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职责不明确。继续教育尚未形成市场化的运作机制。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学院是学校下属的二级办学机构,可以自主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的教育培训,进行独立的学生及教学管理,可以自主招生。但是,项目及人员的管理由学校领导负责,运行机制滞后,财务机制、激励机制、用人机制等都与市场脱轨,依然是体制内的理论,难以打开市场局面。非学历的教育培训分散在各个二级学院,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口径,职责不清晰,容易造成很多管理上的疏漏。

(二)高职院校自身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办学理念跟不上市场的发展。虽然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规模逐年在增长,学历教育依然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主体,非学历的教育培训只是一种补充形式。继续教育不应仅仅将提高学历教育作为主要任务,应大力开展促进社会成员个性发展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工作能力和身心素质为目的的培训工作。高职院校要抓住构建学习型社会及终身教育的机遇,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把非学历的教育培训工作当作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重点和未来的突破点。

(三)非学历的教育培训特色不突出,市场开拓途径单一。培训市场的竞争很激烈,专业的社会培训机构机制灵活,宣传手段高,市场挖掘能力强,学院在提供师资、场地方面有优势,其他方面不能与社会培训机构相比。目前,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由于缺乏创新性,忽视广告及媒体的宣传,激励机制不完善,不能调动积极性去开拓新项目,造成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很难形成大的培训规模。

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开展的培训项目还是针对校内学生,如会计资格证培训、专升本培训、计算机等级培训等,即使在针对校内学生的培训项目中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依然抢占了大部分生源。也有部分高职院校能够结合自身的优势开展相关的特色的专业培训,但在开设培训课程时,没有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分析,不能打造本校的特色课程体系和品牌,导致好项目吸引不到足够多的生源,“酒香也怕巷子深”。反观专业的社会培训机构具有很强的灵活自主性,针对需求开发符合市场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并可以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因此占据了大部分的培训市场。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对策

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背景下,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工作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转变高职院校对继续教育的认知。探索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制定落实激励机制,调动人员积极性。高职院校对继续教育的创新进行的积极探索,要充分考虑到学员继续教育的特征,实现管理科学化,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要制定奖励机制并落实到位,以促进继续教育项目优质高效地发展。

(二)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整合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加大投入,把继续教育纳入学校统筹经费规划中,提升继续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三)加快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不能照搬全日制的教育模式,要根据实际结合学员需求制定符合人性化的制度。在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学员的思想教育管理,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让他们学有所获;其次要加强教师的教学质量管理,探索建立适合继续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构建继续教育的教育评估体系,同时还要加强教师的培养力度;最后要加强建设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品牌,吸引更多的社会成员。

(四)利用自身优势,多渠道开拓市场,打造专业化的特色继续教育品牌。在完成每年的常规业务外,还应该充分利用高职院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发掘外部资源,多渠道寻找合作伙伴和生源。一是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学生群体资源,与行业管理协会、考试认证机构合作开展职业和考前培训;二是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如金融、商务、财会、法律、工科类方面的培训,既可以取得经济效益,也有利于提升社会对本校的认知度,扩大品牌效益;三是与企业合作开展培训项目。

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梯度教学 艺术设计

高职教育是培养能力型的专业人才,对学生进行造型、色彩、视觉图形等表现技巧的训练,强调学以致用。随着高职院校数量的剧增和注册入学等政策导向,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生源个体差异增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等参差不齐。因此,传统“一视同仁”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高职院校教育需求。如何使本专业的每位学生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合理搭建知识结构、适应市场需要、符合就业要求,成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必须面对的首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1.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知识背景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招生数量的扩张,注册入学形式应运而生,导致高职院校同专业同班学生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性、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接受力、知识结构的构建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例如部分中职就读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早已学过本专业课程,如素描、色彩、色彩构成、字体设计等课程的学习。高职院校选用的教材基本仍然是基础教材,教材内容大致相同,这些具有专业基础的学生仍然要随大部分零基础学生一起重修这些专业基础,导致此类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同专业学习积极性不高,容易自我满足,影响之后的学习进步。另一些无基础的学生,本身存在高考失利、丧失学习信心的学生,将他们同有基础学生放在一起进行教学、点评,加速他们的厌学情绪,导致他们无法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

2.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同绝大多数专业一样都具有时代特征性,它的发展需要紧跟设计市场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相对而言,高校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的高学历人员,他们的企业实践经验相对较少一些。重视实际的设计师往往相对学历较低,无法进行职称评定和理论研究,因而无法进入教学行列。这样就导致高校课堂无法与市场进行对接。学生学习更多的是理论化的、停滞不前的训练,而并不是紧跟时代、符合市场发展的设计实践。

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弊端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相较于其他专业课程较少,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大量时间进行实践操作。但是由于学生普遍因为高考失利等原因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学习,因此学习兴趣不高,无法积极自主地提问与实践。教师往往利用学生实践时间进行工作,忽视对学生进行时时辅导,积极鼓励。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仅仅通过课堂上教师有限时间的讲解,而忽视了课后多渠道信息的获取。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特性并没有得到很好体现,职业教育的发展植根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教学成果的鉴定应该取决于学校所传授的知识与实践内容是否满足市场需求。目前高职教育的目的性及成果的实践性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造成了学生原有不均等的学习更加明显,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梯度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1.梯度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模式

梯度教学是指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将原有的教学目标适当降低和拔高,做到多个个体,几个目标,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避免传统的多个个体,一个目标,一刀切的教学理念,做到“人人参与、个个自信、体验成功、获得知识”。

通常我们将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松栉中间梯度B,在梯度B的基础上增加知识难度和要求,即增加一个梯度得到目标称为梯度A,在梯度B的基础上降低知识难度和要求即减少一个梯度得到目标称为梯度C。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理解知识能力水平等情况,综合评价得到a(优等生)、b(中等生)、c(较差生)三类学生。当abc三类学生实际对应的ABC梯度目标时,教师需要给予鼓励及表扬,通常情况下,能达到梯度B目标要求才算符合教学大纲目标,才能给予学生及格,通过梯度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学习动力,从而使得大多数同学能够达到梯度B,而基础较好的a类学生也不能够沾沾自喜,满足知识现状,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做到人人进步,人人学有所成。

2.梯度教学的优势和可行性

我国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即要求根据学生各自情况,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曾经提出“掌握学习”的教育理论,此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目标水平,重点在于如何树立学习动机及教师引导。与之类似的理论有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所有学生都存在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两种发展水平,如何提升他们的潜在水平,从而达到目标要求是教育研究的重中之重。梯度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自身条件,为他们设立不同的阶段目标,在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上逐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践的训练中完成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实现从“拔苗助长”到“循序渐进”,“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教学目标。

将学生分为三类群体能够使得个体性的单一思维过渡到群体性的整合思维,能够形成生生互动;小组互相讨论学习的学习模式能够避免因能力、基础不同而变成单一学生的个人秀。整合思维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活跃丰富,并且能够使得每位学生参与组内研讨,自身的能力素质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提高。

3.艺术设计专业梯度教学的必要性

根据本专业相关就业市场的研究,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电脑制作类,就职要求是具有熟练操作电脑设计软件的能力及相关的印刷知识;二是设计创意类,要求就职者具有创意思维和设计操作能力。因此,在毕业时如何让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学有所获,达到大专学历水平并取得相关的职业能力,是艺术设计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评估方式,成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三、艺术设计专业课梯度教学建议

1.设计教学目标梯度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要求,是教师教学设计导向,学生能否有效地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要求,是衡量教学好坏的重要标准,同样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也是学生能否完成向职业生涯过渡的重要依据。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及本专业就业类型要求,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A梯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B梯度――训练学生根据优秀案例举一反三的思维和基本设计能力;C梯度――训练学生设计方案的电脑制作能力,掌握电脑完稿技能。教学设计要求所有学生达到C梯度以后,学生目标梯度则分类别设为B梯度、A梯度,不同类别学生对应完成目标梯度。这要求教师时时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各个时段的教学目标。

另外,在梯度的教学目标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小梯度目标,即在本文所叙的A、B、C三梯度的基础上,在他们各自之间增加跨度较小的渐进梯度。例如为了让学生从C梯度目标达到B梯度目标要求,并且避免跨度过大导致学生产生畏惧、不自信情绪,可以在它们之间设置C1、C2、C3等小梯度,小梯度目标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逐步克服困难,达到目标要求。

2.设计课堂活动梯度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为辅,学生实践训练为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课堂活动重要形式就是学生自我或小组讨论练习模式。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和探讨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课堂活动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基于学生梯度差异的课堂活动,结合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的目标,将学生采用分组式教学,针对各组差异提出不同的小组任务。同时让他们进行组与组的交流,这样让b类学生在与a类学生交流沟通过后,在符合他们基础和现有能力上尝试拓展作业的难度,从而缩小与a类学生之间的差异,即本文之前提出的实现小梯度教学目标。

这样不仅能够避免各类学生完成不符合各自层次的活动而丧失学习兴趣,更能够对整个班风的建设和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3.设计作业和任务梯度

根据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特点和梯度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为学生各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划分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阶段,而所设计的用于巩固课堂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能力的作业,也需要基于梯度化教学分为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作业任务。如果作业一旦超过学生能力范围,他们体现出的状况往往就是应付了事,更有甚者直接逃课;相反,如果作业设计符合同类学生的能力及已知知识,那么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作业还能呈现出优于“一视同仁”的作业设计形式,为学生在学校今后的学习中奠定信心。

4.设计评价考核梯度机制

根据梯度教学的原则,在评价考核上要设计相对应的“评价考核梯度”。打破以往班级横向评价的方式,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和进步程度予以评价。在此评价机制的重点在于学生进步程度,若是一位a类学生实现梯度B教学目标,教师不能表扬反而应该进行批评,而一位c类学生实现梯度B教学目标,教师则应该对其进行大力鼓励和表扬,最终成绩反而会因为c类学生进步程度大于a类学生,而得到高分。只有通过评价考核梯度机制的实施,才能够做到全面激励所有学生,否则,a类学生轻易得到高分反而会限制其进步空间。

这种梯度考核评价机制对于教师掌控全体学生的能力要求颇高,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各个学生的状态,还要随时根据学生实现教学梯度目标调节评价梯度,切记不能忽视实际情况将学生一成不变地放在同一梯度进行课堂活动、作业要求及评价考核。

四、艺术设计专业梯度教学的作用

这种打破班级授课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教学过程、同一教学评价的梯度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未来职业规划入手,根据学生每一门课程、每一个阶段的基础、能力做出综合评估,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得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成,小梯度教学目标的实施更有助于学生缩小差距,逐步达到艺术设计专业的不同就业要求。

艺术设计专业梯度教学的意义在于充分调动每位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满足,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梯度的课堂活动设计,更有针对性、专业性地辅导每位学生学习成长,通过以强带弱,以弱促强的互动模式设计,有助于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氛围和水平,形成相互促进的循环发展之路,最终实现本专业职业培养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要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并归纳整合教学,进行梯度化的教学目标要求,设计丰富的梯度化课堂活动,安排符合目标的梯度化作业和任务,并做好梯度化评价考核机制。只有做到所述,充分发挥梯度化教学优势,才能够使得以培养能力型、符合市场就业要求的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亚生.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市场化办学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5.5.

[2]刘丹.中职生工艺美术专业分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初探[J].现代阅读,2012.12.

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英语教学 教材体系 特色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17-01

1 高职英语教学中教材发展的现状分析

1.1 高职英语教学中教材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因其实用性高、针对性强、学科建设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等特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不但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我国教学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数量明显增加,学科特色也不断得到强化。然而,与本科院校相比,高等职业教学中教材的建设情况却严重滞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相关部门开始认识到高职教材建设的重要性。以高职英语教学为例,2008年,教育部修订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高职英语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以及通过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在强调实践技能与综合能力的新趋势下,教学要求还规定了高职英语教材应以“职业性”作为最基本属性,以满足学生涉外交际与日常职业的应用需要为目标,教学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突出职业学科特色,实现教育与实践的结合。

1.2 高职英语教材体系的开发现状

作为体现大纲要求的载体,高职英语教材是教学思想、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保证,也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现阶段高职英语的教学特点,各大出版社都对相关英语教程进行了难度上和形式上的修订,一些教材在降低难度的同时,还引入了高职教育理念与设计方法,并将教学内容与市场及岗位需求相联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 把握教材 提高职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

2.1 教材选编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材的编写应首先以需求分析为前提,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立体化的设计。需求分析是指通过访谈、问卷、测试等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的教学需求以及职业岗位需求进行的充分调研。在此基础上,应以不同专业或同一专业中不同基础的学生作为基准,选择不同难易程度的内容。针对同一专业内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可以选编同一套教材中不同级别的英语教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避免选编太过简单、偏难或不实用的教材。

编写者应主动到生产、管理、经营一线去调查了解企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倾听行业专家们对英语教材的建议。在编写人员的组成上,要注意行业专家、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与英语教学人员的合理比例,通过多方参与选编教材,做到校企结合,形成一套合理彰显职业特色的高职英语教材体系。此外,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任务来组织编排英语教材时,编写者应注意教材内容要根据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不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岗位工作流程中的情景进行编写,使工作流程项目任务再现,且项目任务要符合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

2.2 教材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材是为教学提供服务的。因此也不能盲目地强调教材的地位而忽略对教学的把握。任何的教材都有落后于教学的时候。要保持教材与教学的相互支撑和相互统一的关系,就必须使教材的内容处于一种动态的更新状态。这不仅要求教材具有前瞻性和拓展性的特点,还需要教师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其他相关的因素,及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作为学生知识的主要传授和输入者,教师应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扩展,在不忽略学生的实践训练环节的前提下,使学生在接触到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自然地习得语言。此外,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虽然给英语教师的备课带来了便利,但其内容并不适合每个院校或每个专业学生的教学。

教学应围绕教材开展任务目标教学设计,以教材内容为主形成富有职业特色的听说环境,任务话题的设计则应围绕整个课程中连续的内容进行综合考虑,并体现出任务的真实性和现场性,激发身处情境中的学生对掌握语言动力的内在需求。应以多样化、立体化的手段进行课件开发,以网络资源,报刊,电影等多层次的辅助材料,完善教材内容,强化背景介绍、案例分析以及任务思路在教学全过程中的作用。此外,还应重视学生对教材的意见反馈,为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这既是源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也与教材的编写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富有趣味性与职业特色、难易程度适当的教材有利于推动职高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并能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兴趣,为其今后的求职和工作提供巨大的帮助。高职英语教师不应尽局限于参与教材的编写和优选,更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亮点,通过生动的教学设计和多样化的辅助手段,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和积累,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阎经娟,刘桂芳,梁燕媚.高职英语教材改革的理性思考[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2] 杜娟.从对教材的评价探讨构建高职英语教材体系[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