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运营内容

互联网运营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运营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联网运营内容

互联网运营内容范文第1篇

从全球发展看,近年来信息通信领域颠覆性的创新大多与移动互联网相关联,如iPhone iOS、Google Android System、Apple Store、Kindle、米聊、飞聊和豌豆荚等。

摩根斯坦利认为,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发展一般以十年为周期,当前已进入下一个重大计算产品发展周期,即“移动互联网”发展周期,这是过去五十年来的第五个发展周期。

从发展速度及规模看,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远快于桌面互联网且规模大得超乎想象(百亿级用户),它代表着几大趋势的融合,如3G、社交、视频、网络电话和智能移动信息设备。目前来看,移动互联网已改写了互联网、移动通信乃至整个信息通信领域的发展图景。

从移动互联网研究成果看,方亮[1](2011年)针对移动产业生态系统竞争展开研究,分析了移动生态系统的内涵,并对主流移动生态系统进行对比,最后结合移动生态系统的体验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力,给出了移动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建议。易振宁[2](2011年)结合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变革的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策略建议。陈志刚、王茜、韩正君[3](2011年)从移动互联网产业管制的角度,分析了管制的现状,并从市场准入、信息不对称管制、垄断行为管制以及虚拟资产管制四个方面出发,提出了移动互联网管制体系的建议。张云勇[4](2011年)针对分布式智能开放运营架构展开研究,提出了DIOS分布式智能开放系统,并重点讨论了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吴钢[5](2011年)从运营商的产业实践和企业基因模型的理论分析两个层面,探讨了电信运营商的产业定位和商业模式选择问题,并就能力开放的商业模式的实施提出了建议。李安民[6](2011年)从运营商角度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及趋势,提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的角色定位和主要对策。姜奇平[7](2011年)从移动互联网对电信运营商转型的要求展开研究,提出了从转型的角度看待运营商如何适应数据核心业务。杜娟[8](2011年)从拓展用户规模、拉动用户流量消费、提升流量价值和完善机制体制等4 个方面,提出了移动互联网流量经营策略建议。总体来看,现有成果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内涵、业务体系、服务特征、商业模式、竞争主体及策略和运营商应对挑战的对策等,未从运营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展开细致的研究。

2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分析

李安民[6](2011年)提出“移动互联网的立足点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创新点是移动性、移动互联网的价值点是社会信息化”的观点,笔者表示认同,但现有成果对移动互联网本质的分析尚不透彻。下面将根据运营商工作实践,对移动互联网的本质进行多角度的阐述。

2.1 移动互联网的内涵

基于运营商工作实践,关于移动互联网的理解如下:

一是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各自独立发展后互相融合的新兴市场,目前呈现出“互联网产品移动化强于移动产品互联网化”的趋势。

二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是互联网,可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桌面互联网的补充和延伸。

三是虽然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共享着互联网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但移动互联网有实时性、隐私性、便携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结合相关研究机构及学者对移动互联网内涵的界定,本文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从自身实际需求出发,通过手机、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等无线终端随时随地通过移动通信网接入互联网并享受服务,它包括四个要素:(1)移动网络,包括2G、3G和E3G等(不含固定无线宽带接入、不含无移动功能的WiFi);(2)面向公众的移动应用及互联网服务(WAP和WWW方式),具有移动性和移动终端适配性等特性;(3)移动终端;(4)需要移动互联网应用及服务的用户。

2.2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体系

吴钢[8](2011年)将移动互联网业务分为内容类、服务类、广告类三大类,未从本质上对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体系进行划分,存在较大的局向性且理论指导意义不强。基于移动互联网内涵的理解,本文认为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体系主要包括三大类:

一是桌面互联网业务向移动终端的复制,从而实现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相似的业务体验,如移动搜索、移动电子邮件等。

二是移动通信业务的互联网化,如移动VoIP、飞信等。

三是结合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功能而进行聚合(包括网络能力聚合、应用聚合及数据聚合)的有别于桌面互联网的业务创新,这是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方向,如移动Web2.0、移动位置类业务等。移动通信功能包括网络能力(网络鉴权、定位能力、Push信道和网络支付等)及用户信息(终端配置、SIM卡、身份、业务订购、通信行为和帐务计费等);互联网功能包括互联网技术(搜索、Widget、Mashup等)、互联网信息及应用(内容、地图、视频和游戏等)。

2.3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服务特征

移动互联网继承了桌面互联网开放、协作、无中心的特征,又继承了移动网的实时性、隐私性、便携性、准确性和可定位的特点,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服务特征:

(1)满足用户需求多样化:时间碎片化,生存方式数字化,信息来源去中心化,信息与应用焦虑化;

(2)移动Web2.0:满足随时、随地、随意的融合信息交互,同时UGC、SNS迅速发展;

(3)应用Widget化:自主化、定制化,简单易用化、可传播化;

(4)设备特性:种类多样化,触摸式交互,多通道交互,屏幕尺寸、终端与服务融合,价格较PC低廉,更新速度快;

(5)平台特性:iPhone OS,Google Android,Windows Phone;

(6)移动媒体属性:移动互联网独特的新属性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四大基本媒体需求(沟通、信息获取、娱乐和交易),同时可精确满足个人的即时需求,这是移动媒体最本质的特征。

2.4 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分析

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入口(即用户第一接触点),主要包括手机浏览器、手机搜索、手机SNS、应用商店、手机门户网站、客户端应用(IM)和手机输入法。

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趋势,IBM认为是“用(实用化)、玩(娱乐化)、看(媒体化)”,如图4所示。

2.5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多样性

从收费模式看:

首先是免费模式,如运营商通常使用的前向收费及包月收费(流量包月、时长包月、业务应用包月)模式。

其次是付费模式,包括四大类别:(1)一是伪免费即直接交叉补贴:1)未来费用贴补当前费用。如1元购机,运营商通过话费补贴手机费用;2)产品贴补相关服务。如微软通过销售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费用,补贴在其上推出的Myphone服务费用;3)相互协同的产业链环节间交叉贴补。如苹果通过App Store打造iPhone应用的生态系统,App Store本身并不盈利但却促进苹果终端销售。(2)二是三方市场模式即广告主付费:1)CPC(Cost-Per-Click)收费。按网络广告点击次数向广告商收费,用户免费;2)多方共赢平台。如Google与免费音乐网站巨鲸网合作,推出音乐搜索,由巨鲸音乐网与正版音乐产业对巨鲸音乐广告收入进行分成,谷歌通过自身搜索技术和用户基础为巨鲸音乐带来新的产品功能、体验和大量用户。(3)三是少数人为多数人付费模式:1)VIP会员收费,如VIP QQ号码收费;2)网游道具收费,如游戏免费、道具收费;3)增值服务收费,如Skype基础通话服务免费、增值服务(向手机打网络电话)收费。(4)四是非货币模式:如UGC、Wiki,上传者赚取的是自己的名誉、关注度等非货币价值,免费上传内容为大家共享。

从业务类别来看,每种移动互联网业务都有适合其发展的商业模式。如移动门户,NTTDoCoMo与合作伙伴共享内容收益并获取高额流量费收入;雅虎以网站广告收入为主,渗透手机业务多领域。

从参与主体看,终端厂商盈利源自终端销售和服务应用费;电信运营商盈利源自通信费、信息服务费、广告费和销售分成;互联网企业源自信息服务费、广告费和分成收入等。

3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3.1 移动互联网用户发展情况

(1)我国移动用户接近10亿户,3G市场格局平衡

2011年底,我国移动用户达到9.86亿户,当年净增用户1.27亿,年增长14.8%。3G用户超1.28亿,渗透率达13.0%,其中TD-SCDMA达到5121万户(无线座机占比30%)、WCDMA达到4002万户、CDMA2000达到3719万户。(数据来源:工信部)

(2)我国手机网民突破3.5亿户,单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接近5500万G

2011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达到3.56亿户,占总体网民的69.3%;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逐月上升,2011年12月当月流量达到5446万G,全年累计同比增长37.4%。(数据来源:工信部)

3.2 移动互联网终端发展情况

2011年我国3G终端出货量超2亿台,超过2009年和2010年的总和。其中3G手机1.74亿台,占比近87%;3G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达60%。2011年10月,我国3G手机出货量占比近53%,首超2G手机。(数据来源:工信部电信研究院)

3.3 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情况

当前移动互联网应用本地化趋势明显,如微博、移动SNS、移动视频、移动电子商务、应用软件商店和移动搜索等业务成绩斐然。随着各方主体积极参与,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逐渐完善,应用商店生态圈成为重点。预计2012年中国手机应用下载达到109.59亿次,年增长199%;中国应用商店市场规模达到17.45亿元,年增长178%。(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3.4 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情况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的创新,网络经济规模持续攀升,年增长率逐年提升且维持高位运行,2012年网络经济规模超过4500亿元,达到4751亿元,年增长77.3%。2011年移动互联网增速首超网络经济规模增速,2012年移动互联网规模达到787亿元,年增长94.5%。

4移动互联网竞争主体及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挑战分析

4.1 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的主体及策略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不断裂变和细化,价值链主体多元化,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不仅来自同质企业,更多来自异质企业。从目前来看,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的主体为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终端厂商,三股力量的发展策略和路径各不相同,但最终竞争的焦点都在于把控用户第一接触点。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进一步深化,未来可能会出现新的主力。

4.2 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挑战

随着移动互联网各价值链主体在价值链上不断进行横向延伸,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数据流量的爆炸性增长对网络承载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2)业务收入增长速度远低于流量增长速度,量收不匹配现象进一步凸显;

(3)移动互联网生态环境和商业模式变化冲击运营商传统运营模式,运营商面临管道化;

(4)多方参与主体跨界融合,移动互联网正形成“云、管、端”立体化竞争局面(“云”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技术;“管”指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平台技术;“端”指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平台技术、移动智能终端硬件平台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原材料元器件技术)。

5电信运营商的对策建议

面对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运营商要赢得竞争,抓住移动互联网这一历史性机遇,必须了解并遵守一定的准则,抓住关键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5.1 应对移动互联网挑战的六大法则

MIT的Michael A.Cusumano教授在STAYING POWER: Six Enduring Principles for Managing Strategy and Innovation in an Uncertain World一书中关于持久力的六条法则,为应对移动互联网挑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实际行动指南,见表3:

5.2 运营商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应抓住的四大关键点

(1)确保通道优势――加强网络能力建设,应对流量激增的挑战

持续加强网络能力建设,为用户提供高效、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是运营商长期的工作重点。

1)要持续建设3G网络,加大承载网研发创新,强化网络覆盖,完善网络质量,优化网络能力;

2)要着力加强P2P、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推动基础网络的低成本高效运营;

3)要加强涵盖2G、3G和下一代通信标准的网络演进策略与系列标准研究,推进下一代网络大规模商用进程,为移动互联网的未来提供更高效的网络基础和服务。

(2)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业务创新,应对其可能带来的威胁

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的必要性:

1)互联网企业创新机制和能力更加符合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的要求;

2)互联网企业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机制较运营商更加适应业务创新需求。其研发人员占比高、研发投入占比大、研发机制灵活,如当前运营商业务部署时间为1年,则互联网企业约为3个月;

3)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是运营商进军移动互联网的主流模式之一。运营商希望借由移动互联网实现由通信运营商向智慧运营商(smart operator)转变。

(注:智慧运营商内涵主要包括通过精细化内容运营,满足用户日益增加的内容需求;挖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贴身业务;利用资本运营方式建立起互联网运营能力。智慧管道(smart pipe)内涵主要包括积极引进知名互联网典型业务,提升用户粘性;为互联网业务开发者开放API,创造更便利的开发环境;打造第三方应用平台,聚集更丰富的应用内容。纯管道(pure pipe)内涵主要包括积极地引进互联网典型的各种应用,为知名的互联网应用提供定制终端。从效果来看,smart operator、smart pipe明显强于pure pipe。)

运营商在竞合中要逐步建立起强大的信息存储和计算能力,把握移动互联网未来竞争的关键。从资源的角度看,与以往一样,在未来的信息社会,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比谁占有更多的(信息)资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海量的资源孕育着巨大的商业机会,以Google为例,其广告业务实质上就是利用用户搜索信息,通过竞价排名的方式获得巨大的收入;Google具有至少45万台服务器和超过美国政府的计算能力,这些服务器上存储着大量的经过处理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挖掘和利用正在进行研究。Google的实力不仅体现在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方面,还体现在全球最为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和信息处理能力。

(3)凝聚终端力量,应对明星手机的挑战

运营商应实施开放的、多样的智能手机合作策略,进一步满足细分高端用户的市场需求,达到整体上与iPhone等明星手机相匹敌的效果。一是iPhone等明星机在吸引与保有高端用户和新增市场方面有较大优势;二是运营商与Apple合作不会给运营商带来明显的财务和资本市场方面的好处;三是运营商与iPhone的排他性合作会给没合作的运营商带来冲击,但冲击没有想象的大。

(4)通过商务模式创新,开创业务增长新蓝海

运营商要选择适合业务发展的商业模式,通过价值共享推动合作共赢。

1)结合移动互联网内容收入占主体的特点,根据各类产品和业务的不同类型,选择或创新商业模式,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盈利:内容使用收费,业务流量收费,专利授权收费,网站会员收费,网络广告收费,游戏点卡收费,支付分成收费,以及平台出租收费等。

2)在商业合作过程中,以价值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产业链广泛、持久的合作。随着对“客户价值”理解的深入,所有使客户带来价值的业务,都由运营商行使绝对主导地位已经不现实。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合作共赢将成为主旋律。

互联网运营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盈利模式 “软件+服务”模式

1 移动互联网特点和发展趋势

1.1 移动互联网特点

移动互联网具备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开放性,包括网络的开放性、应用开发接口的开放性、内容和服务的开放性等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开放性已成为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和服务的基本标准,更多新颖的业务将出现在移动终端上而无需依靠现在的移动运营商;二是分享和协作性,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他人共享各类资源,实现互动参与、协同工作,用户将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更多选择,将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的内容创造者;三是创新性,移动互联网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了无限可能,从而使各种各样的新型业务不断涌现出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1.2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1)移动用户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用户群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就是与互联网的融合。在业务层面,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互联网在内容和应用体验方面融合发展,但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推出速度快于传统互联网;在网络层面,相对于桌面互联网,移动运营商致力于提供廉价的、高速的上网体验。对于用户来说,移动互联网具有终端的移动性和接入的便捷性、业务应用的随时性和私密性等特点;对于运营商和服务、内容提供商来说,移动互联网具有更强的控制力和更大的开放性,能够融合互联网和电信网的商业模式。

推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有三大力量: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终端厂商。运营商以差异化的数据业务为中心,整合产业链做智能管道,互联网企业则将优秀的桌面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移动化,并不断开发出更多的业务服务以满足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而终端厂商围绕着终端致力于提升移动互联网综合服务能力。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移动通信用户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以美国为例,预计到2015年美国智能手机流量占比将达到98%,如表1所示:

另据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12年底,中国移动用户已达13亿,其中有5亿多已经是移动互联网用户。

(2)移动数据业务呈爆炸式增长

随着移动接入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迅速增长和终端接入方式的层出不穷,移动数据流量快速增长,到2010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已超过移动语音流量。据美国思科公司的2011年度报告,2011年全球无线网络连接数增长了一倍多,全球无线数据流量的增长在2011年超过了预期,达到133%,到2015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是2010年的26倍,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2%,到2016年移动数据流量将达到每月10.8EB,60%的移动用户即全球约30亿人口将加入千兆字节俱乐部,即移动用户每月将消费1GB的移动数据,详见图1所示。

我国的移动数据流量也具有同样的增长趋势,2011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移动无线上网业务流量达到2 173亿MB,同比增长了58%,其中移动数据流量1 123亿MB,WLAN数据流量1 050亿MB。

(3)终端接入的多元化且应用渗透到各个领域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其接入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目前的主要接入方式有:移动电视、PDA、智能手机、电子书、iPad、Notebook等。并且移动互联网用户逐渐渗透到互联网业务和应用的各个领域,如电子商务、微博、手机网络新闻、手机搜索、手机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社交网站等,如图2所示。

(4)产业链融合促进移动互联网不断走向纵深

移动互联网走向纵深的推动力是产业链融合,各行各业“互联网化”和“移动互联网化”使移动互联网必定走向合作共赢。在2G时代,移动互联网的主要产业为彩铃精细运营、MMS娱乐、音信互动等;到了3G时代,就涌现了大量的移动产业,如精确定位、健康监控、移动电子钱包、媒体直播、家庭监控、移动卫星电视;到了4G时代,由于有了更大的带宽,将涌现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并且各个产业将不断融合,如传媒行业、金融行业、零售行业、制造行业、教育行业、医疗行业等广泛的行业融合,这将不断创造新的业务存在形式和商业模式,如图3所示。

(5)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多元化

移动互联网业务层出不穷也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除了下载流量、彩铃彩信这些传统的盈利模式外,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也呈现了多元化趋势。其中有广告类盈利模式,是指免费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通过收取广告费来实现盈利,如门户网站和移动搜索;内容类盈利模式,是指通过对用户收取信息和音视频等内容费用盈利,如付费信息类、手机流媒体、移动网游、UGC类应用;服务类盈利模式,是指基本信息和内容免费,用户为相关增值服务付费的盈利方式,如即时通信、移动导航和移动电子商务;共生盈利模式,如以运营商为主导的共生盈利模式。

2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分析

2.1 移动互联网产业合作演进路线

2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的主要是话音和低速率的数据业务,这种服务非常有限,因此产业链也相对简单,运营商能够把控整个价值链,主要是通过价格吸引客户消费,用户的价值都比较低,业务收入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用户的不断增长。到了3G时代,提供给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业务和服务是差异化的多种多样的应用,使产业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运营商不再在价值链中处于绝对控制地位,收入增长的来源也转变为现有用户价值的提升。

以往运营商一家独大,享有大部分价值,其他参与者都居于从属地位,而在3G时代单凭网络运营商已无法完成价值链的主要环节,各环节必须均衡发展。在产业价值链分割后,对价值的重新分配取决于价值链的重新定位和各种力量的对比,网络运营商从产业链中的获利一般不会超过50%,并且不同的定位及力量的对比必将导致不同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产生。

泛行业的合作、清晰的利益分配、合作者的准确定位,这将使移动互联网产业、产业链、盈利模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2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结构

在目前和未来4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终端软件平台和网络应用服务紧密结合,业务和应用平台已成为整个移动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在产业链中处于控制地位,电信运营商的地位在产业链中逐步下降,如图4所示。

同时,终端厂商和应用软件开发商大举进军移动互联网领域,加大了整个产业链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逐渐形成了以服务与应用为主的几大商业模式:“终端与业务”一体化模式、“软件+服务”模式、传统移动增值服务模式、运营商主导的共生盈利模式,而前两种模式在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

终端厂商和应用软件开发商以相对较低的进入成本及合作成本,削弱了原来处于产业链后端的业务/应用平台商在产业链前端环节对用户的控制力度,从而利用其优势业务和特色业务获取更大利润及产业发言权。同时,技术的进步也造成产业链用户控制点向终端厂商和软件开发商靠近,使强势终端厂商利用终端掌控权而获得内容运营优势。

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群的不断扩大、终端制造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终端和应用服务已经直接面向广大用户,如诺基亚、苹果、Google。这些企业凭借自己强大的财力和技术优势,不断整合各种资源,在产业链上已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如苹果公司既具备自己生产智能手机的软、硬件实力,也具备提供各种应用和服务的能力,它首创的手机软件商店概念风靡全球,很多商家都建立自己的手机软件商店,例如诺基亚软件应用商店、谷歌软件应用商店、中国移动软件应用商店等。智能手机制造商将自己的用户吸引在自己的手机平台上,也吸引新用户使用自己的手机,使得其在产业价值链的利益分配占比越来越大。

当然,为争得在产业链中更大的利益,各运营商也在不断地加强与终端厂商的合作。如中国移动和联想公司合作,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好的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与苹果公司合作,通过苹果的iPhone手机来扩大自己的客户群,这种合作和竞争还在不断地演绎。

3 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研究

3.1 日本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

日本是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最好的国家,40%的日本国民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80%移动用户在3G终端上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

在日本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中,从手机制造商到内容提供商,移动运营商控制着整个价值链。运营商好比价值链上各环节的客户,移动运营商为终端制造商、内容提供商、服务平台、广告服务等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并制定产业链上各个参与者的收入分成比例。例如内容提供商(CP)和运营商按照9:1的比例分配收入,而在欧美大部分国家仅仅只有50%,这种收入分配比例就极大地鼓励了CP/SP的创新,并有效地控制了移动数据业务的资费。在这种低资费的市场环境下发展了大量的用户,促进了大量业务、应用和服务的发展,同时极大地扩大了用户规模并培育了市场。日本最成功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中,既有对互联网的继承和发扬,又有手机支付这样的创新模式。搜索、电子商务、社交网络(SNS)和手机支付是日本最成功的商业模式,其中前三者是互联网的延伸和发扬,而手机支付是移动互联网创造出的全新商业模式。

3.2 我国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各利益参与者的地位决定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主要是以下几种:“终端与业务”一体化模式、“软件+服务”模式、运营商传统移动增值服务模式、运营商主导的共生盈利模式。

(1)“终端与业务”一体化模式

手机终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智能化,从原来只能承载话音业务变成既能承载话音又能传送数据、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业务,还能连接互联网,具有收发邮件、移动办公、网上交易等互联网终端的业务特性,成为多媒体信息收发的智能化信息终端。“终端+业务”一体化模式是现在和未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重要盈利模式之一。该模式有以下特点:第一,能够为手机终端厂商带来新的利益增长点。第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移动运营商渠道垄断,手机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可以不使用移动运营商的门户网站,从而在价值链上取得主动权。第三,手机厂商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经验不足,使得其必须加强与价值链其他成员的合作。

(2)“软件+服务”模式

移动互联网业务在用户中的广泛使用,很多都取决于软件以及其提供的服务,软件平台与应用服务的竞争与合作是该产业新的趋势。Google的Desktop和Amazon的AWS就是“软件+服务”盈利模式的典型代表,以手机软件平台为核心的应用服务在产业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运营商的传统移动增值服务模式

即传统的移动增值业务的盈利模式,如运营商按照流量盈利、按照短信条数盈利等。

(4)运营商主导的共生盈利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中,与运营商利益相关的有用户、SP/CP、终端制造商、设备/软件提供商。其中,SP/CP与运营商之间的竞合博弈关系将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在3G时代,移动运营商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竞争和合作的成败将关系到移动互联网能否繁荣,因此运营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共生盈利模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会存在。这包括运营商和终端厂商的合作盈利模式,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iPhone的合作盈利模式;运营商和广电集团的合作盈利模式,如手机电视,电信运营商负责提供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以及计费、客服、收费等工作,而广电则负责提供内容;运营商和移动门户网站的合作盈利模式,运营商向用户收取流量费,按照流量或是包月形式收费,再向门户网站或内容提供商支付信息服务费。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这种合作共生盈利模式还将有更多的表现形式。

4 结束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参与者进入该产业链,并且整个产业链上的参与者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竞争的加剧将使产业链更加复杂。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也不能简单理解为某一种特定的、单一的盈利模式,而应该被理解为一系列构筑在开放融合应用基础上的盈利策略及思路的总和。当前的各种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正是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融合产业所拥有的各方面产业经济特色的综合体现,随着多种盈利思路的不断碰撞,未来还将涌现出更多的创新盈利模式。

参考文献:

[1] 沈拓. 不一样的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R]. 2011.

[3] 魏炜,朱武祥. 发现商业模式[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互联网运营内容范文第3篇

目前,我国互联网电视的发展呈三足鼎立之势,并有着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1)基础通信运营商(如移动、电信、联通),主要提供基础网络管道和接入平台;(2)OTT互联网企业(如乐视、小米、华为、腾讯等),主要提供视频点播内容和增值服务;(3)广电集团(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各地方电视台),主导着直播内容的所有权、视频内容创造和介入版权。

当下,消费者们甚少选择每天静候电视机前观看直播节目,而是通过互联网搜索并观看自己喜欢的视频节目。在这种新消费模式的转变之下,“互联网电视直播+点播+增值应用”的多屏分享新型模式将会成为未来电视发展中的主旋律。近期,不论手持基础网络资源的通信运营商,或是拥有海量视频内容的OTT互联网企业,还是后续发展互联网电视的广电集团都逐渐地加大对互联网电视的投入。

那么,互联网电视的发展现状、机遇、困境和趋向分别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赛立信通信研究部为读者一探究竟。

互联网电视市场发展空间和机遇巨大

依据《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15年年底,我国的有线在网电视用户数激减至2.39亿户,并呈持续下降趋势,且月缴费用户的流失率持续大幅度上升。自2015年第三季度流失率为10.5%以来,经过短短的6个月时间,2016年第一季度流失率已上升至19%。

此外,传统直播电视的观众数量也在不断减少,新型互联网电视的观众数量则不断增加。同时,购买并使用兼容OTT点播功能的智能一体化数字电视用户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呈持续上升趋势。但是,通信运营商的IPTV总用户渗透率仅有22%,尚不到互联网普及率的1/2。Digital TV Research对亚洲17个国家的OTT互联网盒子收入进行统计,我国在2010年~2015年期间有6倍增幅,2016年将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大OTT收入市场。未来直播+OTT点播功能一体化的互联网电视将拥有强大的市场需求,对比较低的互联网电视渗透率,互联网电视业务的发展机遇和潜力是极其巨大的。

我国通信运营商互联网电视业务发展现状与困境

除了OTT互联网企业,我国通信运营商也在发展互联网电视业务。但是,获得工信部颁获互联网电视运营许可牌照的当前通信运营商仅有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如下是二者的发展现状:

(一)电信互联网电视业务发展较成熟:

产品融合模式: 铜宽/光纤宽带/+移动手机套餐/+移动手机终端/+4K电视+ITV套餐

+粤想家+粤TV

其中,粤想家已逐渐实现以电视为主场的多终端跨屏分享,粤TV则成为天翼ITV手机客户端APP的精华版。

合作模式:自建自营网络基础+地方广播电视台+OTT互联网企业合作+终端设备供应商

如:广东电信ITV合作模式=电信自营网络基础+广东广播电视台/央视/卫视标清等+乐视/爱奇艺/芒果TV等点播视频+华为4K机顶盒

(二)联通互联网电视业务发展多样化:

产品融合模式:

1、铜纤/光纤宽带+沃TV套餐

2、智慧沃家+沃TV套餐/+4K电视/+手机端沃TV视频客户端(功能费)/+省内视频定向流量包

合作模式:

1、 自建自营网络+地方广播电视台+OTT互联网企业合作+终端设备供应商(与电信类似)

2、 三化合作网络+地方广播电视台+OTT互联网企业合作+终端设备供应商

如:广东联通沃TV合作模式=自营出租/乡镇广电多元化合作网络基础+广东广播电视台/央视/卫视标清等+乐视/爱奇艺/芒果TV等点播视频+乐视机顶盒

(三)广电获市场准入,后起之秀成威胁

现时,广电集团也开始发力互联网电视业务。除了已有的广电视频业务之外,还联合了央视、各地方电视台、上海大学等多家机构共同构建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以致力于研究互联网电视4K视频的技术革新。 而旗下的另一机构——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线公司(下称:广电国网公司),除了拥有背靠国家的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称:广电总局)和数量庞大的有线电视用户数量的优势之外,还于今年5月获得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获许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互联网国内数据传送和国内通信设施服务。虽然广电国网公司的宽带业务起步较慢,但是其背靠资源众多,加之投入仅4000亿元发展700MHz低频网络和宽带设备,这样便能借助有线电视和轴线融合,发展宽带业务,给广大家庭(特别是宽带基站少,难以覆盖的城郊乡村)用户接入互联网电视,从而抢回流失的有线电视用户。此举将对通信运营商的互联网电视业务发展带来较大的威胁。

未来互联网电视发展的努力方向

网速或为制约用户新增的重要因素,速率及资费优化刻不容缓

当前,我国电视接入互联网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直接用普通高清电视机顶盒连接宽带网线,用户可以通过付费观看少量高清互动视频;(2)购买OTT互联网电视盒子,用户可以通过盒子中已有合作频段和APP来缓冲下载的可观看内容;(3)用户可以直接签约并安装通信运营商的互联网电视(如:电信ITV),通过专属机顶盒观看直播或点播的视频节目。通信运营商的互联网电视业务属于第三种,而这种连接方式是有别于其他两种的。由于建立了IP专网,电视在连接互联网的同时,可通过QOS的控制与电脑等其他设备互不干扰,独享高速宽带,从而避免视像模糊或卡机现象。目前,4K高清技术对带宽速度要求更高,至少需达到200Mbps以上。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通信运营商带宽的普及速率仅在20M~50M左右,100M以上的少之又少。上网速率和资费成为制约新增用户数量的因素。欲更多地新增互联网电视用户数量,带宽的资费和速率必须进一步优化。

内容为王,牌照制约,众筹搭建合作平台或能致胜

对于互联网电视和移动手机OTT客户端而言,赢得客户青睐的关键在于好看的视频内容。如前段时间,爱奇艺购买了风靡中国互联网的《太阳的后裔》中文同步独播版权,并采用VIP会员同步播出模式。结果,在短短三个月的播出时间内便获得近上千万美元的会员费收入。同时,取得正规的播放版权也是未来互联网电视收获用户数量的关键。鉴于我国OTT企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及其视频业务收益的持续上升现状,若通信运营商或广电国网公司想通过收购OTT企业或电视台来参与节目制作,并从中分一杯羹的话,其机会是极其渺茫的。实际上,通信运营商是不得直接参与任何电视节目内容制作的。因此,笔者认为,通信运营商可以联合OTT互联网企业和各电视台开展项目投资或部分业务合作。例如,广东联通与优酷、乐视、芒果TV合作推出的三个月省内视频定向流量包,其中里面包含优酷、乐视、芒果客户端的相关会员权益。结合手机沃TV客户端或家庭沃TV互联网4K电视盒子,消费者可以观看到自己喜欢的互联网电视内容,通信运营商和OTT企业亦能获取新增用户数量和经济收益的双赢。此外,大部分的通信运营商点播内容来源于OTT互联网企业,直播内容则来源于电视台。然而目前,广电总局仅颁发了7张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给央视国际、杭州华数、百视通、南方传媒、湖南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及中央人民电台,只有获得上述牌照的商户才能获得互联网电视直播权利。另外,我国各地有线电视网络仍自成一体,故互联网电视直播是以省级单位划分的。目前,较多互联网电视供应商的主攻合作方仍是各省市的有线电视网点运营商,而广电总集团这类的却甚少接触。所以,打通固有的封闭技术壁垒,众筹资源建设的互通互联才能真正地解决内容贫乏的困境。

创新并提升更多互联网电视周边产品的价值

创新并提升更多互联网电视周边产品的价值不同于传统电视,互联网电视能够接上互联网宽带,双向接收网络信号,互不干扰,逐渐地成为了智慧家庭客厅的主角。消费者们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观看节目外,还能接入教育、娱乐、商务、社交、家庭监控等领域应用。在这方面上,终端制造商似乎比通信运营商更走在前沿。例如,华为新推出的荣耀V8手机。这款手机自带简易的VR眼镜盒子,消费者能够通过这个VR眼镜盒子观看逼真震撼的影片;通过屏幕分享功能把影片传送到电视上,与家人一同观看;通过TCL 4K智能电视的自带微信应用,把影片的截图分享至微信朋友圈。目前,我国VR眼镜、VR视频、VR娱乐游戏等内容仍在起步阶段。广电国网公司和通信运营商可以在不同节目内容的基础上,利用镜头扩展的原理,不断进行优化,聚焦用户喜欢的内容,并且结合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终端产品和周边设备(如:简易VR眼镜、杜比全景音响等)进行广泛领域的创新与融合,从而让简易的视听体验逐步培养成用户的消费习惯,并赢取其好感。让互联网电视从简单的观看功能,逐步优化升级至全景声智能家庭影院、商务办公及社交帮手、智能管家的多元化主角。

或许,未来的互联网电视仍可继续优化。而未来的强者会是OTT互联网企业、互联网电视、广电老大还是基础通信运营商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赛立信通信研究部 陈丽珊)

互联网运营内容范文第4篇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互联网电视已经形成了一条“硬件+牌照+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在目前硬件厂商准备充分且牌照资源完备的情况下,互联网电视要想不重蹈IPTV覆辙,专业化的运营能力是关键,也是互联网电视快速发展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IPTV的前车之鉴

业内人士认为,IPTV发展缓慢,专业化的运营能力是其关键制约因素。由于“交互式”技术特点的存在,IPTV不易实现如传统电视频道一样的播控效果;而另一方面,内容平台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非一个地区或单独一个单位能够胜任,这严重制约了IPTV业务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2012年2月1日中国网络电视台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在北京签署IPTV集成播控平台合并协议,上海广播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原建设的IPTV集成播控平台合并为中国唯一的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以提升IPTV业务的播控与运营能力。

互联网电视与IPTV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根据广电总局181号文,互联网电视一体机及机顶盒,必须接入牌照持有者的播控平台,才能向用户提供互联网电视服务。牌照持有者由于其媒体特性,同样在运营能力上存在先天缺陷。目前,牌照持有者普遍采取了与第三方运营平台合作的方式提升播控平台的专业化运营能力。

最早采取这一模式的是南方传媒和优朋普乐,双方2011年3月成立合资公司南广影视,面向用户推出云视听互联网电视平台。随后,云视听平台被创维、海尔、TCL等公司嵌入,并向用户提供包括电影、电视剧、综艺、漫画、纪录片等节目。

专业化运营初具规模

互联网电视运营服务提供商优朋普乐副总裁甘辛认为,平台播控、内容服务、技术支持、网络支撑和硬件终端五个环节的通力合作将是互联网电视产业发展的关键。内容是互联网电视的核心资源,而技术和网络的支持将是连接内容平台和终端与最终消费者的桥梁,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应用体验,也直接决定着产业发展的进度和方向。

目前唯一一家具备互联网电视平台运营服务大规模实施能力的商业互联网公司优朋普乐,已基本完成了与主流电视机产品和机顶盒产品的适配工作,其中机顶盒适配率高达95%。同时,在内容平台的建设上。优朋普乐也将通过购买版权和投资自制影视剧等方式,加强互联网电视内容储备。

优朋普乐自主研发的基于电视机互联网的高清视频编解码技术,使用户得以在2-4M主流带宽的基础上流畅观看720P和1080P的高清视频,并已实现大规模商用。在内容上,优朋普乐已拥有电影4000余部、电视剧25000余集,2012年还将加大在自制剧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满足个性化的市场需求。

互联网运营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产业;定位

本文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构成及发展出发,仔细分析了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中主体转换的现况,对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中新的定位提出了建议。

一、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构成及发展

(一)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构成

移动互联网产业是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而新兴的产业,是指用户通过移动高速网络利用智能便携式终端访问互联网上的内容和资源,而形成的上下游产业链。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包括移动网络、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软件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几个主要模块,也为移动互联网产业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基础。

(二)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发展

互联网产业链是随着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在2G时代,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是一条依托用户为中心,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终端和服务提供商共同参与的产业链。随着4G时代的到来,平台提供商打破了运营商的垄断模式。而到了现在内容、服务提供商、平台提供商、终端厂商、电信运营商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一条复杂的产业链。

二、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中的主体转换

(一)终端厂商由附属到主导地位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电信运营商的主要业务增加率持续下跌,尤其是语音业务和客户总数增长缓慢。但是终端厂商,尤其是智能手机厂商的市场规模和营业额不断增长。尤其是明星智能终端,例如苹果、小米、华为等等通过把握客户群体的体验和需求分析,直接面对用户,在互联网产业链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以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同苹果公司的合作谈判来看,运营商面对终端厂商已经沦为弱势地位。终端厂商不仅在产业链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开始分享电信业务的利润。

(二)服务、内容提供商涉足终端

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初期,运营商占据着产业链的主导地位,提供用户所需的增值业务的销售与推广,随着增值业务在运营商营业额中的占比逐渐增大,以及平台的不断开放,各种内容、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增值业务开始抢占用户并且占有一定话语权。例如最近火爆的乐视手机,就是服务、内容提供商涉足终端的最明显案例,通过终端搭载乐视视频服务,形成自己独有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其它一些拥有固定用户的强大内容、服务提供商也开始开发自身的平台与硬件。例如米键、360智能按键等等都是通过外接设备涉足移动互联网产业。

(三)电信运营商的主体地位丧失

在传统的通信业务时代,语言业务和短信业务作为运营商主要营收手段时,运营商通过成熟的技术体系和客户偏好的把握,在移动产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便携式移动终端的不断升级,整个移动产业链中上下游之间的关系不再那么简单清晰。无论是终端厂商还是内容、服务提供商都在产业链之内开始纵向和横向的渗透发展,用户群体和利润被严重分流。虽然目前依然需要通过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渠道接触客户,但是电信运营商的绝对主体地位已经丧失。需要创新商业模式,并且寻求新的与终端厂商、内容、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合作模式。

三、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在移动互联网市场,国内现有的三家电信运营商都是积极参与竞争,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细分,三家运营商与竞争者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逐渐丧失在互联网市场中的份额。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首先提供的网络服务不够智能和精确化。例如目前大部分应用和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智能APP,想要实现其商业功能,就必须提供定位和支付功能等等。但是电信运营商并没有重视这方面的开发和管理。如果能够将定位服务和支付功能封装成为独立的模块,一定可以从中发展处一个产业来。其次开发的应用商店缺乏规模。登录三家运营商提供的应用商店发现,其中大部分APP都是功能单一或过时的,用户体验不够。最后是开发的应用缺乏市场。从推出的时间来说,飞信远远早于微信,但是因为推广力度和智能APP的开发等等原因,导致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市场连连失守。

(二)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

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国内三家电信运营商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将自己的优势进行相应的模块化封装输出,打造出依靠自身独有优势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例如SIM卡认证与安全、计费能力、移动基础网络、客户数据、用户关系与积分、互操作性这六种能力是电信运营商的核心能力,也是其它竞争者无法替代的功能。但是国内三家电信运营商都忽视了在这些功能方面的业务开发。

(三)原因分析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几乎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下,国内电信运营商由于自身的管理和技术问题,导致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失去其主导地位。第一是技术原因。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实现了CT行业和IT行业的互相渗透。但是电信运营商在IT方面的技术储备和人才不足导致了竞争失利。第二个是割裂的行政管理体系,在移动业务开展初期,三家电信运营商为了抢占市场,给各省市公司给予了极大的自,导致现在各自为政,难以统一发力。第三个是固定的思维模式。在落后于其他互联网公司的情况下,没有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产业创新,而是顺从别人的发展方向开展追赶。

四、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中的定位及措施

(一)由管道管理升级为平台构建

从国际电信运营商的发展趋势来看,是由管道管理到管道管理加平台建设,最后发展为管道管理加平台建设再加业务提供,这三种是依次升高的。目前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产业链中基本处于被动趋势,一是在主流的服务和应用提供方面,缺乏竞争力。二是在电信运营商传统的网络提供业务上,也缺乏精细化的管理,没有挖掘出自身优势来开展业务。而且从互联网企业的平台构建能力来看,电信运营商作为基础网络提供商,有着成为平台供应的最佳条件,无论是容纳能力还是业务依托技术。可以结合前文提到的六大核心能力打造平台构建。

(二)开放能力,制造新的行业壁垒

开放能力是指开放电信能力,这样做不但能够扩电信运营商的业务使用量,还能够提高产业链中其他模块对电信运营商的依赖程度,从而打造新的行业壁垒。作为电信运营商独有的核心能力,如果通过相应的技术标准开放,允许应用和服务提供商进行开发调用,将进一步增强电信运营商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程度。以定位能力举例来说。目前大部分智能应用在开发时都使用GPS定位服务,而不是基站定位服务。如果电信运营商提高基站的定位能力,并供第三方开发使用,会大大增强电信供应商的竞争力。还可以利用现有成熟度的计费收缴模式,开展网购、费用代缴等商业模式,构建核心竞争力。

结语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新的创新、新的商机的不断涌现,移动互联网产业不断发生着变化,产业链格局也在不断变化。国内电信运营商目前存在着网络服务、客户流失、计费流量等多方面的问题和压力,要不断调整结构、优化管道、开放平台、多方面提升,尤其是在自身的核心领域进行深入挖掘,在互联网产业链中形成精准定位,才能应对来自产业链中各方面的挑战。(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忻州分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