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归纳教学法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故事教学法;现状;问题
所谓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来完成教学和教学目标,以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从可查的文献显示,把故事当做一种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受到一些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和探索的,对故事教学法做了一些有意的研究和探索,使故事教学法研究获得较为丰富的成果。本文对故事教学法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其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故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一)故事教学法的价值研究
关于故事教学法价值的研究成果相对来说比较丰富,由于观察的视角不同,学者关注故事教学法的价值也不同,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师生关系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2002年卡洛琳从故事角色角度提出故事教学法是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个人角色和感受生活机会的一种方法。米查勒·戴文德森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角度,用解释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本科生的妇女健康课堂进行了研究,发现故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参与性学习、安全的群体信任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贝丝·凯西等人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角度通过故事文本分析及实验研究,证明了故事教学法是儿童学习数学的有效媒介,尤其在故事教学情境中有利于提高女童的几何技能。史晓华、王妙芝等人在研究儿童英语学习后,认为运用故事教学法可以促进幼儿的英语语言发展,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成熟。蒋雪红在研究学生听说英语后,认为故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积极性,发展师生的创造性。
2.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纪玉华等人从语言学习中的语言重复行为的分类,以及不同类型的语言重复与语言记忆之间的关系论证了三文治故事教学法在我国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实践价值。认为以故事人物、情节为支柱,充分调动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联想活动,使英语课堂学习由难变易,由死变活,由苦变乐。除了英语课堂教学,故事教学法对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李永会在对故事教学法实施构想中认为,故事教学法能够激活课堂,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文学性;能够应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于丽岿、周琳等一线教师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进一步表明故事教学法在绘画、拼音等教学课堂中,增强了绘画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享受到学习拼音的乐趣。陈亚夫研究思想品德课中的故事教学法时,提出运用故事教学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价值观念,解放人性,创建快乐课堂。
3.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国内学者对此探讨得相对比较少,而国外学者的研究也散见于一些学术论文中,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强调了师生关系的建立。米查勒·戴温德森认为故事教学法有助于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玛丽·弗兰西丝·拉索等人以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根据对7名儿童心理辅导的案例分析,认为运用沙盘游戏+讲故事的方法更加有利于指导者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使指导者和儿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谢莉尔等人认为,讲戏剧化的故事能使幼儿自由地参与到活动中,利于教师洞察幼儿的心灵,使师幼之间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
(二)故事教学法的教学策略研究
最早探讨故事教学法策略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纪玉华、许其潮等人根据语言重复的六种类型,从故事选择的角度,认为选择有意识有意义有乐趣类型的故事,可以比较好地促进英语学习的长时记忆。王妙芝进一步在对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的个案研究基础上,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实施故事教学策略,认为实施故事教学策略时要满足以下条件:(1)英语故事教学首先应成为教师的一种教育理念;(2)尊重学生,故事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3)故事教学要涵盖或者要包括重点学习的内容;(4)教学过程的情境化;(5)故事教学活动要多样化。吴宁生则从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角度更为具体地总结了实施故事教学法的策略:一是课前自述或表演;二是课中创编并朗读;三是课后互相交流与欣赏。蒋雪红根据培养学生听说英语的教学经验也总结了实施故事教学法的具体做法:一是讲故事前介绍学习生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二是鼓励学生猜测故事的发展,让学生用某种行为来表示理解和参与的活动;三是讲故事后表示理解并复述故事活动。
在幼儿园教学领域中,马萨·霍瑞以个案研究,发现故事教学法可以作为幼儿写作的一种方式,教师用自然、真诚、微笑等回应策略鼓励幼儿讲述他们的故事,成为教学的中心。随后,谢莉尔等人进一步发现开放式的激励、持续的激励、引导回答等策略有助于指导幼儿戏剧化地讲故事。国内学者王林锋和靳玉乐则将“故事中心课程”迁移到幼儿园教学领域,尝试探索课程与教学的二元互联,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故事中心课程”教学策略,包括四种教学策略:探寻共生故事策略、情境体验故事策略、言语传递故事策略、角色表演故事策略。于丽岿则从自身教学实践的角度根据总结了幼儿园绘画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策略:(1)根据绘画内容编故事的语言和情节;(2)边讲故事边绘画相应的部分;(3)鼓励幼儿想象或创编故事来绘画。李蓉讨论了故事教学法与幼儿教育有效融合,提出故事教学法运用的技巧:(1)尽量真实且带有童趣性地模仿角色的声音;(2)通过情节的润色来丰富故事内容;(3)让幼儿参与故事中角色进行互动;(4)在适当的时候设计一些提问。
综上所述,故事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研究的时间比较短,但它对学生和教学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这些研究结果显示了故事教学法对教学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要求,对其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回顾故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故事教学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丰硕的成果,教学效果也比较显著。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进一步认真思考,且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的依据和方向。现将故事教学法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归纳如下。
(一)在整体研究水平方面
在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搜索论文共78篇,其中学术论文75篇,硕士学位论文3篇,博士学位论文没有。在阅读这些文献资料之后,发现经验性的论文占67%,具有学术性的论文仅占33%。在发表期刊类型方面,发表在普通期刊的论文多于发表在权威的核心期刊的论文。在研究主体方面,主要来自中小学和幼儿园的一线教师,他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经验总结或自我反思的。因此,国内关于故事教学法的研究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作为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它的学术研究比较贫乏,还需要后续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使故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得到有效的融合。
(二)在研究内容方面
根据整理和分析故事教学法的文献资料,故事教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故事教学法的价值和各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教学策略两大方面。其中价值研究体现在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教学策略研究主要是实施策略、教学原则等。显而易见,这些研究主要是从故事教学法本身及其理性层面进行了研究,而教师在特定的情景中如何运用故事教学法,以及使用故事教学法时的所思所想等深层次的内心世界缺乏一定的研究。为此,这将是我们需要继续探讨的新问题,研究教师运用故事教学法的情况和真实的感受。
(三)在研究方法方面
国内学者对故事教学法的研究方法大部分采用的是教育经验总结法和思辨法,这两种方法也主要是从研究者主观的角度总结和分析的,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国外学者大多数是采用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一种量的研究,用大量的研究数据为研究结果提供了科学依据,得出的研究结论具有普遍性和推广价值。相对来说,使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比较少,即对故事教学法的微观层面缺少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着重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故事教学法的真实感受和看法。因此,质性研究是继续研究故事教学法的一种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KOENING J.M,ZORN C R. Using storytelling as an approach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diverse students[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2,41:393-399.
[2]史晓华.幼儿园英语故事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3]纪玉华,许其潮,蔡寒松.从重复和记忆的关系看“三文治故事教学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99-104.
[4]MICHELE R,DAVIDSON.A Phenomenological Evaluation:Using Storytelling as a Primary Teaching Method[J].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2004,4:184-189.
关键词: 写作教学 写作研究 发展趋势 发展特点
英语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语言技能相辅相成,而写作是实用性和综合性最强但训练难度最大的一种技能。为了解英语写作研究的现状和发展特点,促进写作研究和提高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笔者展开关于写作的文献研究。
一、关于写作的文献研究
笔者对当前十一种外语类核心期刊自2002至2011年发表的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专业检索,共检索出92篇(表1),并将其按内容进行初步分类(表2)。
表1 过去十年中十一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写作研究论文情况
表2 过去十年中写作研究论文的分类情况
由表3可以清楚地知道:第1类和第2类论文最多,占了将近总数的二分之一,其次是第3类和第6类论文,其他三类所占比例最少。由此可见:(1)研究涉及范围更广,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并用,呈逐渐深化完善的特点,跨学科和多学科综合的研究趋于明显;(2)研究对象从教学主体转向学习主体,关注写作认知心理过程和影响写作和写作教学的因素等;(3)写作评价的研究重点由量性评价转向质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4)计算机和网络等手段更广泛应用于写作研究,重视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的整合。
二、国内外写作教学理论研究
Hyland归纳了二语写作理论研究的三大流派,即写作文本研究、写作对象研究和写作主体研究。笔者从文本、作者和读者三个维度对国内外写作教学法的研究进行梳理。
1.“文本中心”的写作教学。
以写作的文本作为研究的重点的教学法,代表为结果教学法,强调语言的正确性及文章的结构和质量。由教师提供范文,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最后教师评改、打分。
教学方法有其缺陷:(1)教师严格控制,学生毫无自由创作的空间;(2)重语言形式,忽视写作内容、作者观点,表达平淡无力;(3)只看结果,不管过程,忽视对学习者思维能力和读者意识的培养;(5)教师精批细改费时费力,评语式反馈流于形式,而学生只关心分数,不得写作要领。
2.“作者中心”的写作教学。
此写作教学将写作过程视为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和语言交际过程。其代表是过程教学法,设计了输入阶段、写初稿、同学互评、写二稿、教师批阅、师生交流和定稿七个步骤。评价时遵循以下原则:(1)以读者的身份进行阅读;(2)避免标出我们发现的所有错误;(3)授予学生正确的修改观。
过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提倡学生合作,写作过程的及时反馈有助于作者精确的自我表达,学员既是读者,又是作者;既是审稿者,又是被审稿者;既是反馈者,又是被反馈者。
3.“读者中心”的写作教学。
Weigle认为,在写作中,尽管读者不在场,但作者也有责任帮助读者产生连贯的信息思路,考虑读者已有的知识、兴趣和阅读。其代表是体裁教学法,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建构对目标语体裁在语篇层面的宏观理解和读者意识,注意目标群体普遍承认的写作规则。其不足有:(1)教学易倾向于以语篇为中心,忽视写作技巧和学生主动性的培养。(2)难以在课堂上穷尽所有体裁,教学活动呆板。
以上三个维度分别关注了“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写”或“为谁写”等问题。三者各有利弊,只有将其整合统构,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写作教学中的问题。
三、写作教学发展的评述及启示
课堂教学实践复杂变化,没有一种教学方法适合不同课堂的需要。写作教学研究不断深入,呈现出了新特点。
1.从宏观上讲,写作教学走向实用化和课程化。
B.Kumaravadivelu提出,外语教学法研究已进入后方法时期,具有“寻求用什么来取代方法”“教师自主”和“合理的实用主义”三个特征。外语写作教师因地制宜地对各种方法进行理性取舍。如Badger和White将写作教学中的结果法、过程法和体裁法取长补短,提出“过程体裁教学法”。国内学者也提出了具体方法,如“写长法”“综合写作教学法”和“体验性英语写作”等。
课程设计者们认为,教学方法只是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课程设计过程中还需研究课程目标、课程原则、课程体系与设置、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重要环节。因此,构建独立的写作教学课程已是写作教学的一个必然趋势和关注课题。
2.从微观上讲,写作教学越来越关注人文素养,重视教学多元整合。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效度研究
传统的英语语法课堂通常采用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底下听的教学模式,虽然老师要传达的知识学生都能掌握,也能应付考试,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缺乏语言的交流与实践,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语法知识,所以传统的语法教学并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传统的英语语法课堂不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忽视了语言应用情境的教学。在大学英语的语法课堂中引入任务教学就能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语法能力。
一、大学语法教学的现状及常出现的原因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学英语的语法课堂同初中、高中的语法课堂一样,老师往往只重视传授语法的规则和记忆,而不重视在实际中的应用,导致语法错误经常出现。这与学生原来认为的自己语法很好的观点相违背。
这种现象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原因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对语法知识的机械性的背诵和记忆,没有与实际的句子相结合,缺少在实际中的应用,使语法课枯燥、古板,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对任务教学法的了解
任务教学法是西方的语言学家在二语习得的基础上研究出来的,在20世纪90年代的后期正式引入我国,任务教学法的的教学原理和交际语言的教学方法大致相同,主要通过完成各种不同的任务来锻炼英语交际能力,最终提升英语语法的水平。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任务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完成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要把英语语法的学习当成一项任务,而不是当成一门语言。这种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在完成不同的语言交际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英语语法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任务教学法的特点
中外不同学者对任务教学法的特点有不同的看法,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
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任务教学法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且这些任务目标是多样的,可以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分析能力或是语言表达技巧能力,任务教学主要是为了解决学习中需要解答的问题,从而保证实际交流中语法知识的正确应用。
2、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英语语法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英语语法知识的简单学习,而是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尽量的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相联系,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尽量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境和语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这样做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记忆。
3、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任务教学法中的任务大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交际的再现,所以在英语语法的教学中引入任务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每项任务的完成都能不断的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交际素养,使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
4、重视学生间的合作。
因为任务教学法多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的,所以每项任务的完成能很好的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组员也能进行互相之间学习和帮助,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还弥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使老师能更加轻松的进行教学。
5、任务的生活性。
英语语法的任务设定多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来设定的,所以能更多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语法的能力。
四、任务的设计
老师为了能够设计出完整、高效的教学任务就必须要考虑各方面的要素,这些要素一般包括:(1)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的培养。老师在设计任务时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重点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以及读写的能力,重视语言的语法、语汇和语音的学习。让学生一步步地完成任务,并且设计的任务应该是能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能够提高学生的读、写、听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的。(2)老师的任务设计要重视学生的需求。老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根据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目前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来进行设计,不能出现所设计的任务枯燥、呆板,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难度过大,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五、任务教学的基本步骤
根据Willis的三阶段模式,可以将任务教学法分为:
1、任务前阶段。老师进行任务的介绍,并引导学生进行任务的讨论,鼓励学生多收集与任务有关的语言材料,并进行阅读,在头脑中形成对这一任务的指示图。
2、任务中阶段。学生主要进行任务的执行工作,并需要做好详细的报告,对全班同学进行介绍。在这一阶段老师不需要参与意见的表达,需要小组成员间进行相互的交流,并共同协商完成任务。
3、任务后阶段。小组间进行相互之间的评价并指出对方的不足,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修正,然后再进行难点的练习。并对上一阶段的任务执行者在行为的表现上及时进行意见反馈。
六、实验研究
为了验证任务教学法在语法教学中的作用,对这一理论进行实验验证。探讨的问题是任务教学法能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发挥作用及是否比传统的语法教学效果显著。
实验假设任务教学法在语法的学习中要比传统的语法教学显著。实验的对象是某理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大二学生,共50人,班级人员的英语水平在方差范围内,将班级分为实验组和自然组各班25人。实验内容主要是用不同的方法来考察学生对定语从句的正确使用程度,采用作文写作的方式对文章中的定语从句进行分析,对各组学生作文中的定语从句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
实验步骤为在实验前对两组成员进行英语作文写作的测验并分析归纳统计出学生定语从句的情况。然后对两个组分别进行约5个周的任务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有关定语从句这一语法的讲授。5个周后再进行一次英语作文写作的测试并记录学生对定语从句的使用情况。
实验结果分析发现在进行测验前实验组与自然组在作文中定语从句总的使用量分别为53句与51句,其中实验组使用正确的定语从句有25句,自然组使用正确的定语从句有24句,两者在数量统计学中无显著差异(p>0.05)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从实验后所得的数据可以看出两组在英语从句的使用上都有了提高,实验组使用了84句定语从句,正确的定语从句有50句,自然组使用了63句定语从句,正确的定语从句有32句,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定语从句的使用总数上还是正确的定语从句数量上,实验组的数据都比自然组的提高幅度显著,也证实了原来的假设。
七、总结
通过以上对任务教学方法的介绍和说明,可以看出这种新颖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的极大创新,能高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了原来的学生只会写不会说的现象,使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能很好的运用英语语法,不会出现中国式英语的笑话。也能帮助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真正提高英语水平,以后能更好地走出国门在国际的舞台上发光发亮。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 论大学英语语法教材的创新与应用――兼述《高职英语语法学习指南》的编写特点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8)
[2]期刊论文 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3]期刊论文 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再思考 -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4)
一、考核方法改革
综合性全程跟踪考核法,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量化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现考核方式全程化,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从量变的积累达到质变的飞跃。学生在每一节课,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表现都与学习成绩的考核有关。综合性全程跟踪考核法用考试这个杠杆来制约、调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何把考核量化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首先需要缜密地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使考核方案既能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考核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基本素质的提高程度。我在物理专业三个课堂、两门课程中改革了考核方法,实行了综合性全程跟踪考核,收到了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1.转变了学风,改善了考风
考核方案结束了只凭期末一张试卷定高低的状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了过去学生平时不努力,靠期末临时突击通过考试的现象,转变了学风。时刻督促学生把学习时间放在平时,在一点一滴中下功夫,在知识的积累过程中,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同时也减少了平时不努力,到期末靠投机取巧通过考试的概率,改善了考风。
2.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考核方案中的创意分旨在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考核方案中对课程论文的考核,也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创意分和课程论文的成绩上不封顶的方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一个学期的教学改革的实践印证了这一考核方案的设计初衷。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他们敢于对教材、对习题提出质疑;他们写出了有自己见地的论文;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大自然。 他们被十几年的应试教育磨灭了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又重新焕发出来。
3.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概括能力和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了整合知识、升华知识
考核方案中的5次章总结和1次课程总结,虽然分值不高,1次章总结满分为2分,1次课程总结满分为5分,但这个考核环节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概括能力和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整合知识,升华知识,大有益处。学生由不会写总结、不得不写总结到写出了有自己见解的总结、爱上了写总结,是一章章的总结的量的积累,使学生发生了这样的质的变化。学生在写总结过程得到的锻炼与提高是其他教学环节所无法替代的。
4.提高了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
考核方案将平时成绩与学生的课堂表现联系起来,这使得学生更加重视课堂的听课状态,学生上课听课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听、主动地想,思维一直跟着老师,与老师的思路共进退,甚至超前老师的思维。大大减少了学生上课走神,人在课堂,心不在课堂的现象。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基本上在课堂解决当堂所学习的内容,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
二、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与学的目的而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切方式方法的总和。对传统的考试方式作出了改革,相应地也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课堂要求学生积极发言,首先要求教师能提出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先给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知识载体。教学方法要与考核方法相适应。
1.研究型教学法
高水平的教学是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以创新的教学理念调动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既是研究型教学法的出发点,又是研究型教学法的落脚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又可以运用不同方式的研究型教学法,如回归式研究型教学法、融入式研究型教学法、辐射式研究型教学法。
(1)融入式研究型教学法
融入式研究型教学法是将研究性课题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挖掘传统教学内容蕴涵的创新性思维的知识载体,将学科的热点、有争议点的研究课题,将教师的科研课题适时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哪些问题是值得去思考,容易产生新观点的问题,为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埋下伏笔,为学生产生创新思维提供研究课题。
(2)辐射式研究型教学法
科学是发展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会发现传统内容的错误或陈旧部分,提出或补充正确的、新的内容,使教材更好地符合科学发展的真实过程,是教师的职责,有机地加入新内容是必须的。对于新内容的加入,必须首先经历“寻根”的过程,即要找到前沿内容在基础层次上的“根”。在讲授有关基础内容时,把前沿内容辐射出去。这就是辐射式研究型教学法的内涵。
2.整合教学法
知识点可分为孤立知识点和可整合知识点。整合教学法的要点是对可整合知识点进行整合,打破章与章、节与节的界限,以整合后的知识点为载体,表达一定的思想,特别是研究者的思想、语言和方法,也包括教师的理解。
3.师生互动教学法
师生互动教学法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把结论直截了当地呈现给学生,启发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实验数据、实验曲线、已知的理论等把结论归纳、总结、概括出来。这种教学方法我几乎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运用。师生互动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对基于任务的录像反馈教学法应用于排球技能教学进行研究,发现:基于任务的录像反馈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技术动作的认知,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错误动作及时得到纠正,有利于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关键词:任务;录像反馈;教法学;排球技能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3.007
1 前言
体育技能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准确、娴熟、大方的示范动作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视觉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最终为帮助学生建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打下基础。因此,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排球技能对其将来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中,将录像反馈教学法与体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下,最大限度的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不足,力求丰富和完善体育教学组织方法和理论,调动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进一步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排球技能的学习,进而促进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基于任务的录像反馈教学法在排球技能教学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方向,查阅有关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模式、教育学、球类教学法、体育心理学等相关书籍,并结合在中国期刊网上检索的相关科研论文,进行研究,为论文的撰写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2.2 实验法
实验采用组间对比法,随机抽取广州体育学院2012级体育教育系两个班(每班22人)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运用任务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时数为12周共48学时。
2.2.3 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
对本研究所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5.0数理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对得到的数据、资料与事实进行逻辑分析,并结合其他学科关于任务式教学的研究成果,运用演绎推理与归纳的方法得出本研究的结论。
3 基于任务的录像反馈教学法的教学原则及教学设计
3.1 教学遵循的原则
3.1.1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教学是指以培养与发挥人的主体性为价值取向,以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师生主动参与,主体性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观,它强调师生作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使二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一种互为主体的教学,也是一种双向互动、学创结合的教学。[1]体育教学活动是在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统一体。主体性教学理论有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建立和睦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
3.1.2 激励性原则
激励是指引导和推动人朝着一定方向和水平从事某种活动,并在工作中持续努力,形成动力的过程。[2]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进行评价,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教师和同学的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形成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性判断,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进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有助于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并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使其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3.1.3 合作学习原则
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任务式教学法重视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合作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合作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的互动,通过互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形成积极互动的良好教学局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1.4 及时反馈原则
“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3]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从泛化阶段到分化阶段、巩固阶段再到动作自动化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学生练习,在学生的技能练习过程对学生进行录像,然后及时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并通过与教学视频的对比、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自己在技术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使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能够有意识的对动作练习中的错误环节进行改正,最终达到快速掌握动作的目的。
3.2 教学设计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技术测试情况
注:各项技术测试总成绩为100分。
由表1数据可知:经T检验,实验前,两个班学生的四项基本技术的达标、测试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因此,可以认为实验对象的选择和分组符合教学实验设计的要求,可以继续进行教学实验。
4.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技术测试情况
注:各项技术测试总成绩为100分。
由表2可知:经T检验,实验后两班学生的发球、垫球的测试成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传球和扣球的测试成绩也都有差异(0.01﹤P﹤0.05)。两个班各项基本技术的平均分数也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因此,任务式教学法应用体育院系排球教学是可行的。
5 结论
5.1基于任务的录像反馈教学法做为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注重学生参与、合作,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相互间的互动、倡导真实情境与任务完成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借鉴了合作学习、成功体育教学、小群体教学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优点,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5.2通过研究得知,基于任务的录像反馈教学法应用在排球技能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生生间的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学习排球技术主动性和教学参与度。
5.3基于任务的录像反馈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录像反馈,提高了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知,学生的学习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错误动作及时得到纠正,有利于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5.4教学视频和录像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竞赛制度的引入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刻苦和认真,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同学间的合作。
参考文献:
[1] 蒋新国.体育教学原则新论[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2] 杜德栎. 教学激励性原则探析[J]. 教育探索,2004.3.
[3]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