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职业教育特点

现代职业教育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职业教育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职业教育特点

现代职业教育特点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本质;发展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还能走多远?是否还能够满足时代的需求和未来职业的发展? 

仿佛是在一夜之间,不计其数的“职业院校”在各地纷纷兴起。表面上看,这是件好事,是中国职业走向振兴的曙光;但是仔细了解就会发现这些大大小小的“职业院校”大都不具备应有的资源条件,大都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科学论证的教学体系。这样的教育现状如何能撑起中国职业的未来? 

面对“职业”概念的不断延伸与发展,“职业院校”作为现代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应对这一变革呢?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而高等教育的目的则更是为社会输送精英人才。作为高等技能教育基地的“职业院校”,如果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为社会不断输送适应时代的技能精英,那么它的前途就不免令人担忧。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改变原有的被动教育模式,建立现代创新教育体系是其必然选择。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差异就在于传统教育是以书本为主的应试教育,而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同样强调学生的个性发挥,主张因势利导,注重理论但又决不闭门造车。 

现代职业教育是包罗广泛的教育体系,多元化、综合性是它的特征。随着现代职业涉及的领域日益广阔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应用,职业教育必然要建立相适应的体系。以往单一的教育模式已不可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现代职业教育决不等于放弃传统,放弃已有的好东西。传统的职业教育也有可取之处,例如,它可以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阶段不至于盲从于流行趋向。因此,用“继往开来”形容现代职业教育是比较确切的。职业教育关系到未来职业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未来中国职业的振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现代职业的发展建立在对于新技术的不断探索与对于技能水平的不断追求的基础之上。技术的不断革新不但使职业表现的可能性大大增强,而且还大大降低职业制作的劳动强度。但是仅拥有先进的技术,不太可能制造出优异产品。一件完美的产品是需要工作者拥有足够的修养。因此,现代职业教育的着眼点应该放在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上。 

 

1 从职业的本质与发展看现代职业教育 

 

研究职业教育首先应当研究“职业”。职业教育的内容核心是“职业”,不了解“职业”又如何能搞好职业教育?因此在探讨完一些有关“职业”的问题之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 

现代职业教育应当是以科学方法建立职业教育体系。这里的科学方法是指对于职业本质与发展的正确认识与展望。抓住本质是研究问题的关键。用发展的眼光看代问题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局。而“体系”的建立则是完成教育目的必要途径。 

从事职业教育首先要了解“职业”的本质,也就是要明白“职业”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职业教育不同于其它内容的教育,它有自身的特点。搞不清“职业”的本质就等于在黑暗中行走而没有方向。因此,了解职业的本质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研究职业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对本质有足够的了解,才能使职业教育的内容更加清晰、明确。传统的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就十分注重对于职业本质的研究。如果说传统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研究职业的“本质”与“形成”。那么对于“现代职业发展”的研究就应当是现代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同时也应注意现代职业教育来源于传统职业教育,是对于后者的继承与发展。因此,现代职业教育同样需要研究传统职业教育的优点和经验。 

如前所述,进入21世纪以来,时代的进步使职业的概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职业”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与应用领域也越加广阔……于是,对于“现代职业发展”的研究,培养和塑造出适应时代的职业人才自然成为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方向。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是基于对职业“本质”与“发展”的系统研究,从而形成了科学的教育体系,既是注重传统基础的教育体系,同时也是面对未来的教育体系,是传统与现代相互结合的产物。同时由于对于现代职业发展与现代教育发展的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更加系统地体现出现代职业发展的“多元化”与“素质化”。 

 

2 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 

现代职业教育特点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技术本科;现代职教体系;技术

现代职教体系是当前我国职教理论界较为热门的议题,也反应了实践领域的真实诉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也提出,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未来十年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可见,现代职教体系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内容。

而现代职教体系,不仅要中高职衔接,而且职业教育要有本科层次,甚至研究生层次。 在中国,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往往与“专升本”联系起来。正因为如此,在第一轮三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教育部要求学校明确在“十一五”期间不升本,在第二轮三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也要求学校在 2020 年前不升本。在 2011 年初,教育部在学校管理体制调整过程中,已把高职高专处、继续教育处划归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司,而大量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则未作调整。由此可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似乎对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还未作明确思考和安排。而作为一种特点鲜明、相对“年轻”的技术本科教育,对于现代职教体系意味着什么?挤压?抑或拉动?

一、现代职教体系析解

现代职教体系由于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纳要》中体现而受到各方重视,“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提法,站在很高的政治高度,必将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但实际上,现代职教体系并不是一个新有名词,早在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把它作为一个重要任务。现代职教体系,由三个意群词汇组成:“现代”,非古代、近代,是“时间”意义。“职教”,即职业教育,而非别的教育类型,是“属性”意义。“体系”,非单一的类型,而是整个职教系统,是“范畴”意义。

(一)现代职教体系蕴含技术教育

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和现实使用中,我们都已习惯使用“职业教育”这一名称,但实际上,这个“职业教育”是一个大职教,既包括学校职业教育,也包括职后培训,既包括狭义的职业教育,也包括技术教育。狭义的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技能型人才主要负责设备操作,动作技能是其能力结构的主要成分。技术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技术型人才主要负责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以及解决一线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智慧技能是其能力结构的主要成分。这两种类型的人才目前主要由职业教育培养,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使用的职业教育,实际上是包括了技术教育的。虽然从国际经验和学理上看,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差异迥然,但由于约定俗成的称谓运用甚广,我们可暂且抛离文字之辩。但我们应该明白,当前所提的现代职教体系是涵盖技术教育的。

(二)现代职教体系应至本科及以上层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现代职教体系提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它还提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要“协调”发展,而当下的状况则是发展不甚协调: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得到重视,而专科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则未获发展空间。而且,仅从职业教育体系的情况来看,目前仅有高中层次的中职教育和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而在广大落后地区,尚未大力发展初中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没有对应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本科层次乃至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很明显,这个职业教育体系也是不完整的。从目前情况看,很多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学生都希望通过一定途径能向更高层次的教育求学,如果基于职业和岗位的职业教育仅到专科层次就不再有上升渠道,那么,高职毕业生只能去基于学科知识体系运行的普通本科院校就学,这既造成了人才培养上的混乱,使高职生难以适应,也是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事实上,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类型:横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而不是一种层次;而高等教育则是一种教育层次,而非教育类型,它既有专科层次,也有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符合高等教育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其层次也理应不仅仅局限于专科层次,可以到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因此,存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只是缺乏比较统一的称谓,有的称为“本科高职”,有的称为应用型本科,有的称为“技术本科”。但不管用何种称谓,职业教育需要发展到本科甚至以上层次,这是毋容置疑的,仅仅是时间的问题。

二、技术本科教育之基本内涵、特征

技术本科,即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简称之为技术本科,它既包含了教育类型,也包含了教育层次,是以培养具有较强技术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并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亦可称之为“技术师”或“技术工程师”)为主要目标。技术本科教育是和传统本科教育中的科学教育与工程教育同“级”但有“类”差、与专业技术教育同“类”但有“级”差的教育。

技术本科教育的高等性,这是相对于专科层次的技术教育而言。在价值取向上,虽然二者都具有明显的职业性、技术性特点,但作为本科层次的教育形态,技术本科教育还要具备一定的学术性。只是技术本科教育强调的学术性,在研究方向上不同于传统本科教育强调的对高深学问的探求,它更注重培养学生对技术应用问题的研究,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技术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复杂、先进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技术本科教育的技术性,这是相对于工程教育而言。二者的差异主要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前者培养技术师,后者培养工程师。在智能结构要求上,工程师需要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但最主要的需具备专深的应用科学知识。这类人才主要由学科教育(传统本科教育中的工科专业)来培养。这类人才最擅长的是筹划能力,它作为设计“做”的“想”的能力,介于理论与做之间,也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中的“制定行动”。而技术师则相对集中于技术领域的知识,主体知识形态为技术知识,也要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知识和基础科学知识,其知识要求上需要宽泛而不是专深,侧重于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技术本科教育的应用性,这是相对于学术教育而言。学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是学术性。它在性质上以学术性教育为主,其核心是按学科设专业,以该学科的理论体系为框架设置课程、组织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能力,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善性,要求培养的学生须有“后劲”,对工作有较宽的适应性。而技术本科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是应用性。它在性质上属于职业性教育,教育类型为技术教育,它着重于培养学生对世界的改造能力,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不太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更强调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有一定的理论应用能力和技术实践能力。

三、技术本科教育之于现代职教体系

技术本科教育对于现代职教体系的意义何在?技术本科教育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中该如何作为?

(一)技术本科教育可作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突破口

目前,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还存在一个突破口或者“刺激点”。中高职衔接的问题在学术界多年前已有较多涉及,而在实践中,中高职之间的衔接也早已有之,譬如“三校生高考”,虽然参加此项考试的学生比例不高,录取数量也比较有限,且招生、考试过程中存在较大问题,但有胜于无。由此可见,中高职衔接不是新鲜事物。故而,中高职衔接不适宜作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突破口。

由于国家层面的重视和强调,当下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声音响,认可度高,但苦于缺乏一个比较“热门”的刺激点和突破口。在这种情况下,可重点探索技术本科教育的学制创新,既可与高职教育学制自然衔接,也可搭建一站式立交桥,连通职业学校。此突破口一开,将会打通现代职教体系的一条重要上升通道。技术本科教育也会成为现代职教体系的亮点,有助于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偏见,给予职校生以升学空间和希望,成为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新的增长点。

(二)技术本科教育可成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范例

美国、德国、日本都是举世公认的教育发达国家,三个国家虽然国情和体制不同,但其举办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和路径则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三国都举办了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已走过了数十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发达国家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不仅造就了一大批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也极大地提升了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竞争力和地位,实现了既满足社会人才需要,又推动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双赢。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目前情况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大体有三类:独立型,即本科层次高职由独立建制的高职大学承担,比如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FH)、日本科学技术大学;混合型,即本科层次高职由专科高职院校及其他院校承担,如美国社区学院办的职业教育、日本专门学校的专攻科以及美国普通大学的本科职业教育;合作型,即专科层次高职与其他类型院校合作培养本科高职,如美国社区学院与大学合办的本科高职[4]。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断头”的,即止于专科层次,实际上这是不完整的。而从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强职教吸引力以及国际经验等方面而言,都需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需要有较明确的发展定位和取向。我们认为,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模版是技术本科。首先,从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看,主要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因而,高职教育主要实施的是技术教育。而目前的技术本科院校大多有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故此,技术本科与职业教育有着一定的历史沿承,二者衔接也就会相对较为顺畅。

在发展路径上,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可参照技术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也可由技术本科院校对口招生高职院校的学生,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向上求学的定点单位,使之就读于本科院校成为常态。因此,技术本科教育就会成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范例,技术本科教育对现代职教体系也将起到引领作用。

(三)将技术本科教育作为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桥梁

现代职业教育特点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体系构建;若干问题

构建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是广东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也是建设广东职教强省的显著标志。名义上广东虽已是职教大省,处处“敢为人先”,但在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却难尽如人意,存在着定位不突出的问题,没有凸显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区域性特色;体制机制缺少突破的问题,影响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进程;行政部门既得利益冲突导致的体系构建障碍问题,影响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反思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遇到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突出广东特色的定位问题和缺少大胆改革,敢于突破的创新意识。文章结合广东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需求,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提高哲学意识,打破传统僵化的思维模式,减少简单的行政指令,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新时期广东精神的统领作用,组建广东职教研究院,尝试完善“3+2”,发展5年制高职,建立普职学历互认的立交桥和拓展教学内容相互衔接融通渠道的多元衔接模式,以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建立富有岭南文化内涵,能解决广东特色定位问题,体现新时期广东精神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毋庸讳言,广东的职教改革一度走在全国的前列,广东省已然是名副其实的职业教育大省,但离职业教育强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未形成。体系未形成,问题在于定位不突出、体制机制缺少突破、行政部门利益冲突导致的体系构建障碍。

(一)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定位不明确,没有凸显广东的区域性特色

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是服务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诉求,也是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存在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影响广东区域性特色的彰显。主要表现在服务于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识不明确,推动广州新型化城市建设的定位不突出,行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度不高。

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服务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识还不够明确。现代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的关系通过人才供需结构得以反映。产业结构对职业教育的规模、教育层次、专业结构等方面产生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又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调整。因此,广东现代产业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的对接,重点是要按照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要求,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针对性,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

构建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推动广州新型化城市建设的定位不突出。事实上,体系的构建能促进新型化城市的建设。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需要新型技能人才;新型技能人才培养需要新型职业教育;新型职教需要新的职教制度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可以为广州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提供技能人才的人力支撑。

构建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行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度不高。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致命弱点就在校企合作,而行业参与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行业对职业教育参与度不高主要是由于行业自身的认识观念上缺少内驱力,没有认识到现代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人力资源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另外,行业无法从职业教育活动中获得利益,缺少营利的内驱力。这是导致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的另一重要因素。

(二)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缺少体制机制的突破,影响体系构建的进程

体制机制缺乏大胆突破,是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顶层设计和层次衔接的主要障碍,直接影响了体系构建的进程。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职业教育的改革也“敢为人先”,但在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中还存在不尽人意之处。作为广东的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之顶层设计要注重在目标上服务于现代产业体系,在类型特征上有层次衔接的保障机制,在评价方面有个性化的类型评价体系。这样的顶层设计才有利于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体制机制不敢突破表现在计划经济模式的阴影依然存在。事实上,有计划的招生是可取的,但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招生机制则是不可取的,因为构建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集中的招生制度,但高度集权的招生机制,灵活性不够,则会影响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虽然广东职业教育类的招生有单独招生、自主招生、高职院校与本科联合招生,职业院校招收专业硕士等多种形式,但这些招生形式都没有政府正式的行政指令,也没有形成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所以招生的改革力度不大,而且大多都无法落实和执行。因此,体制机制不敢突破的问题,导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层次不完善,尤其是技术本科教育,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层次结构衔接中的突出问题。

(三)行政部门既得利益冲突导致的体系构建障碍问题,不利于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

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整体,不能被政府行政部门的管理权限所割裂。而政府职责的越位和缺位,导致行政部门之间相互既得利益产生冲突,影响了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政府的越位是由于在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职业教育管理应该归属于教育主管部门,而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应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但实际上却是相互独立分散的体系。政府职责的缺位在于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重视不够,缺乏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体现在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是由于政府职责的越位和缺位导致各行政部门的既得利益有了冲突,例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可的学历却不被社会公开认可,而教育部门管辖下的中高职教育虽然具备学历被社会公开认可的优势,却缺少技能考证的便利条件。

中国的行政管理是一种高度集权化的管理模式,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体制痕迹,特别是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的部门管理职责和权限,形成了一定的部门既得利益,有时就会影响职教管理的科学性。譬如教育厅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在管理职业教育上的矛盾就是典型例子,谁都不愿意失去曾经有的管理领域。诸如此类的行政部门既得利益冲突导致的问题,很不利于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

二、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需要提高哲学意识,运用科学辩证的发展观念,促进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提高哲学意识。哲学讲究的是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要运用辩证的发展观念,处理好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促进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因此,要在发扬、继承已有的职业教育体系优势的基础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兼顾职业教育的层次、类型、阶段、形式和分布,既要注重纵向衔接也要考虑横向融通。

强调辩证的发展观念就是要按照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整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同时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各个方面关系,统筹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充分调动各个领域的积极性。从而确立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正确方向。

(二)要敢于打破传统僵化的思维模式,推动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要敢于打破传统僵化的思维模式。广东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计划经济时代的阴影尚存,职业教育发展一直跟随着国家教育部的步伐,中规中矩,亦步亦趋,缺少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计划经济时代的阴影,即高度集权的体制机制,阻碍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民主思路,从而使改革举措遭遇一定的阻力,影响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方面,政府部门延续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将学校举办权、教学管理权、教学评价权集于一身,不仅有很大的行政权力,而且有很大的经济权力,混淆了政府与办学者的角色,加剧了教学领域的行政化[2]。另一方面,在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想法,总是要经过层层行政部门审核,最终还不一定能通过审批。这种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阴影,影响了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三)减少简单的行政指令,加强科学决策引领,加快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要减少简单的行政指令,加强科学决策的引领。“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层次、类别、阶段、形式和分布等要素组成的具有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结构和功能的整体。”[3]目前,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广东省政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虽然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在内的职业教育体系。但在构建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还存在仅服从于简单的行政指令,缺少科学决策的引领。这种现象从社会学层面来看,缺少社会关系与社会行为之间的联系;从文化学层面来看,没有注意人的发展需求,缺少以人为本的意识,影响了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进程。

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缺少社会关系与社会行为之间的联系。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社会关系是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称。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天然存在着某种关系。简单的行政指令则只注重社会个体行为,没有注意到社会关系与社会行为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其次,从文化学的角度出发,没有注意人的发展需求,缺少以人为本的意识。文化学是一门研究文化现象、体系和规律的基础性、综合性学科。人是文化性的存在。从根本上来说,文化就是人化,在文化当中,处于核心层面的是人的存在,对文化的存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乃是人的生存方式。所以从文化学的角度出发,要坚持以人为本,践行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也就是说构建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主旨。构建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丰富岭南文化的深刻内涵。因此,注重人的个体发展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在构建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程中不可或缺。

三、 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

(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新时期广东精神的统领作用,为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定好位

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定位在服务于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于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定位问题的明确,更有利于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新时期的广东精神。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为了满足人的可持续发展。正因为此,要特别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渗透在职业教育主体的言行举止中;渗透在职业教育内容等基本环节中,渗透在职业教育方法的选择运用上。把以岭南文化特征为指向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体现在构建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结合广东经济发展的需求,探索构建以服务我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技能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统筹整合资源,调整优化结构,加快建立起政府主导、企业行业支持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有序规范、协调发展,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终身教育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组建广东职教研究院,实现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端引领

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要敢于突破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藩篱。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平台来实现高端引领,使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成为一个可操作的教育实体,而组建广东职教研究院正是突破体制机制束缚,实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端引领的重要举措。《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要求“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4],进一步明确了广东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有高端人才培养的机构标志,所以,可以考虑组建一个广东职教研究院,以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为依托,以全省高职院校为基础,以培养专业硕士为目标,实行统一招生,统一标准,分散培养的模式。研究生成绩合格,颁发硕士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通过这个平台,起到高端引领作用,从顶层设计入手,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努力完善高端技能人才通过应用型本科教育对口培养制度,把高职院校从升不升本的怪圈中解脱出来,而在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

(三)以多层次衔接的机制为基础,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其关键是要尝试多元化的培养形式,实现教育的多层次衔接。这是体制机制突破的又一重要举措。当中包括探索建立从中职向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纵向衔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链条。如中高职衔接可以通过扩大高职面向中职招生试点范围,完善“3+2”,发展5年制高职的途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可以通过建立普职学历互认的立交桥和拓展教学内容相互衔接融通的渠道。普职学历互认可以让所有的学生互相沟通与学习。教学内容相互衔接融通可以增强学生与社会实际需要的联系,学校可以以此为基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所依赖的基础能力[5]。通过多元化的培养形式,实现教育的多层次衔接,全面推进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四)以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运行机制

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运行机制构建,需要以自主招生、注册入学、技能高考等等招生制度的改革为支撑,给学校以应有的自主招生权利,促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运行机制更富有生命力。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要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弊端,逐步形成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由学校封闭式招生,创新为开放式招生;由以应届生为主,创新为应届生与往届生并重;由单一知识考试,创新为考试与注册相结合。例如技能高考是一种实质性的教育制度创新。这种以技能考核为主,文化考核为辅的考试模式,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是一种实质性的教育制度创新,它对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运行机制的建立具有示范性意义。只要解决好生源问题,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才是以人为本,才有生机和活力。

现代职业教育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整合路径

[作者简介]张健(1955-),男,山东郯城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研究所所长、《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主编,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整合及课程论。(安徽滁州239000)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005-03

一、整合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核心的逻辑因由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构必须把职业教育的本质作为逻辑起点和根本抓手,这样才能将其奠定在职教的而非错位的、科学的而非臆造的基础之上,准确把握体系的根基与核心。关于职业教育的本质以及内涵,人们一般喜欢从培养目标层面加以界定,而且这种界定至今也还处于不断嬗变的过程中。以高职教育为例,1995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上,首次比较明确地提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人才。”1999年底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又作出新的界定:“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把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人才。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指出:“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2011年鲁昕副部长首次提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概念,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职成教[2011]12号)明确提出:“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姜大源从职业教育性质的角度独辟蹊径,提出了“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的观点。他认为,普通中等与高等教育是定界的教育,而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类型,跨越了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域,是一种跨界的教育。①跨界是对职业教育性质的客观描述,这一定位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但是,这种观点缺乏对跨界以后“行动路径”的揭示与澄明,不能消除人们面对实际的“怎么办”时的疑虑。换句话说,跨界是“观念对事物”的一种哲学思考,而教育应该是“观念对实践”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教育之间的对话和行动过程。跨界重在指导人们认识事物,却难以指导人们变革实践,而整合却能突破这种局限。整合是将两个以上的异质事物、现象或主体归并、融合为一体的过程。这一概念既包孕了跨界的意蕴和内涵(或者说理论品格),又构成一种实践方式,是职业教育的必然归依。因此,整合是职业教育的理论根基、核心范式和逻辑起点,由此出发进行的逻辑推理与演绎,可以生成整个职业教育的完整体系和实践方式。放,可以一生万,衍生出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个理论体系;收,可以万归一,回归到整合这个理论原点之上。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这个“道”就是整合。既然职业教育是整合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应该以整合为思维方式和方法,以整合为基准和核心。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理性思考(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概念解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词组中,两个最核心的关键词是“现代”和“体系”。现代的内涵和边界是什么,体系该怎样界定和厘清,都需要加以澄明。

现代是一个与古代相对应的代际划分概念,体现了对现代以前的时间节点上的事物的发展和超越,体现了对现时展状况的历史集成以及这种集成对发展的根本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现代”反映了当今社会语境下,职业教育发展、转型、选择及国际互动的现代化过程。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众化是职业教育现代性的一个标志。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精英们的“专利”,而成为趋向普适和面向人人的教育。可以说,没有现代性,就没有高等教育的大众性。第二,现代性是一个不断趋近职业教育本质的过程。由原始的备受鄙夷的“奇技巧”,到手工作坊年代师徒相授的“学徒制”,再到现代工业背景下“现代学徒制”的盛行,人们对职业教育本质的认识不断更新并日益加深。这反映了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与工作世界的联系,“将工作经验作为教育与学习的策略,将工作场所学习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已成为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中最为重要的发展之一”。②第三,现代性应当张扬主体性自由,关注个体的可持续发展。现代性绝不是单纯的工具理性的膨胀,把人降格为技术世界中的齿轮。“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③这样才能避免职业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因矫枉过正、回环往复而付出更多的成本和代价。

现代是一个框架,现代是一个过程,现代是一种转型。作为一个框架,它承载着更多文明的要素、先进的成分、正确的理念,能够代表职业教育发展和前进的方向。作为一个过程,它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既承接传统的厚重滋养,又把深邃的目光投向未来,发挥着与时代连线、发展过渡、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转型,它不是单纯的时间概念,而是非线性的,是对传统的一种“扬弃”,是对发展的一种创新,是一种颠覆式的转型。

如果说“现代”这一概念对职业教育更多的是本质的规定,那么“体系”就是指结构性内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体系是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其特点在于结构的整体性、功能的优化性和内在的和谐性。任何体系必定是由不同的事物或要素构成的结构化的整体,如果体系不能构成整体,就说明该事物是不成体系的,体系就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功能优化性指的是体系的要素加合而产生的作用和性质。例如,苇篾编制而构成席子,砌块组合而形成建筑。这就是说,结构决定功能,体系的构建如果不能产生“1+1>2”的功能优化效果,就不是优化的或合理的体系,其存在的必要性就值得怀疑。体系既然是一种结构化的存在,就必须重视其内在的和谐性。如果构成体系的要素是混乱冲突的、矛盾互斗的,就必然是一个失败的体系、内耗的系统。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意义

国家层面的文件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念有过三次重要表述。第一次在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 [2006]16号)提出,要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第二次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第三次在2011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三次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表述,堪称最顶层的设计、最权威的描述。其意义在于,一是反映了国家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高度重视,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构作为衡量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而努力探索追求。二是体现了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诉求和根本意志,意在引导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走向,实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国策目标。三是确立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念和基本框架,为我国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和政策支撑。四是彰显了我国自上而下理性追问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决心,目的在于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和本土化超越,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特征

范唯等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表述,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特征概括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④。这三个方面只是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目标的规定,将其视为特征,似有不妥。马成荣则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当与现代产业相匹配,与职业岗位相对接,与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特征是事物的特性和表征,应该是由概念的内涵所赋予并规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然标举现代,又声称体系,就必须是开放的,而不能是封闭的;就必须是多元的,而不能是单一的;就必须是系统的,而不是断裂的;就必须是“以人为本”的,而不是以人为敌的。由此可以提炼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四大特征:开放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灵魂;多元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内涵;系统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核心;人本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旨归。这四大特征以整合为逻辑主轴相互贯穿:开放性是对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整合;多元性是在适应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构背景下,对教育形式和类别的多样化需求的整合;系统性是对教育自身的内在优化和完善需要的整合;人本性是对教育功能目标及其实现路径的整合。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整合路径

如果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核心或者手段是整合,那么适应就是它的目标或本质。整合是教育现代性的趋势,没有整合就没有现代性的生成;整合又是体系建构的基础,没有整合,就没有体系的成型和完善。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构需要介入整合的观点,平衡“现代”与“体系”的关系,在整合中生成现代性、完善体系性。同时,一切形式的教育都需要适应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教育自身以及学生的发展,所以只有体现适应性才能真正构建起合理有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体系的开放性,要求进行外适性整合建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体系的建构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构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进行外适性整合。所谓外适性整合,是指职业教育与影响其发展的外在环境和要素相互整合、彼此适应、协调发展的过程。进行外适性整合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求教育与之进行外适性整合。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直接也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动力。职业教育如果弱化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功能,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姜大源曾指出,“类型是职业教育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对职业教育生存权的张扬”⑤,而类型是在与经济的互动和适应中凸显的。第二,职业教育的服务职能要求进行外适性整合。服务社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能,如果不与外界进行适应性整合,就不能在人力资源的培养与供给、技术改造与创新、职业培训与就业等方面有所担当,就无法实现服务社会的职能。第三,职业教育办学本身需要进行外适性整合。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必须进行跨界的思考和整合,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才能形成“合作办学求发展、合作育人促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这既是职业教育办学规律使然,也是国际经验的成功昭示。

职业教育进行外适性整合,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主动与经济发展适应、对接。经济、社会、企业不会主动迁就或适应教育。它们好比是码头、岛屿和海岸,只能是职业教育的“船”来适应停靠的“码头”,而不能是海岸来适应“船”,否则船就永远找不到停靠的码头。第二,要强化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的对接、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和谐对应。要高度重视与区域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对接,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唱好服务地方经济这出“戏”。同时还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使专业结构始终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相融合。总之,要努力“推动职业学校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而走,围绕企业人才需求而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而变”⑥。第三,要努力提升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力和贡献度,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一方面,“以服务为宗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之一,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状况和能力决定了一所学校生存发展的空间和后劲,职业院校只有面向区域经济树立服务社会和企业的理念,打好“服务牌”,才能赢得发展和支持;另一方面,没有贡献,只求索取,“守株”无为,办学的路子只能越走越窄。第四,要重视与就业结构的外适性整合,防止学生的能力或知识结构与社会需要发生错位而导致结构性失业。

(二)体系的多元性,要求进行内适性整合建构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系统中各种教育形式、类别、要素的有序整合,这样的体系必然是一种多元架构的“立交桥”式的内在整合。有学者强调,所谓立交桥式教育整合体系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类型的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人对教育的不同需要;二是教育层次的完善,满足人们对不同教育层次的追求;三是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满足人们不同时期的教育选择;四是弹性化教育制度,满足人们对教育与工作的不同选择。”⑦姜大源也指出:“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构建就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架设不同教育层次,即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纵向维度上的立交桥,而且还要架设横向维度的,也就是在不同教育类型,例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立交桥。”⑧只有架构起这样一种层级和类别上都能顺畅沟通、有效衔接、交互转换、立交整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且将之有效地延伸到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层面以及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层面,才能真正“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适应学习型社会要求,实现对人的终身造就,“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在体系内不受年龄、时间、空间限制,为达到各自职业发展目标而自主选择和有针对性学习”⑨。

(三)体系的系统性,要求进行自适性整合建构

自适性是指在职业教育自身框架体系下的自我适应、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整合过程。当前,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体系残缺、层次不全颇多微词,噱称之为“断头教育”。这种现状既是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极大伤害,也是对体系建设的显在挑战。也就是说,从纵向的层级体系来看,无论是中职升高职,还是高职升本科,其体系和渠道都还没有真正打通和完善。所幸的是,在目前生源萎缩和人力资源要求高移的背景下,中高职衔接问题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由高而本、由本而研的层次上移还缺乏根基,体系建构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我们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自适性整合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更新观念。不要把职教本科看得太高,不愿轻易松绑,不愿放学生迈过这道“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本科学历内涵或规格的衡量尺度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反而更切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要更新办学理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第二,要加快探索和推进的步伐。体系的建构与完善,循序渐进固然重要,但如果跟不上发展的节奏和步点,就会迟滞发展、错失良机。所以,要加快探索和推进系统化建构、自适性整合的步伐,在中高职衔接全面推开的基础上,尽快启动专本职衔接的试点,探索建立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合作办学模式、技术性本科连读模式、国家示范型高职直接升本模式等,稳步推开,梯度渐进,为职业教育体系向更高层次的过渡、建构、完善与整合提前做好铺垫和准备。

(四)体系的人本性,要求进行个适性整合建构

个适性整合是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导、为本位的整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务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所以要把学生放在根本的位置上来考虑和解决各种问题,将他们塑造成能够立身处世的社会化的人、可持续的自主发展的人。这就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关注并引导学生的个适性整合。具体来说,一要重视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的整合。现实关怀,就是指对人的当下需要的关怀,即“为个人谋生之准备”的就业需要的关怀,赋予他们职业能力,教会他们生存本领,使他们获得融入社会的资格。终极关怀是对“谋个性之发展”的需要的关怀,是对人生更高意义和价值的超越、向往和追求。个适性整合,只有既面向现实的生活向度,又面向未来的发展向度,才能真正体现体系建构的人本性。二要注意职业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素质和能力双向提升的过程。职业能力是学生未来从业所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技术能力、岗位能力。人文素养是人的文化素养所建构的精神底蕴,是心灵之香、知性之媚、智慧之光的源泉。离开素养的能力是失范的能力,离开能力的素养会沦为空洞的素养,只有将二者有机整合,才能既赋予学生“谋生”的职业技能,又奠定学生“谋道”的精神格局,实现二者的价值整合。

[注释]

①姜大源.职业教育要跳出“围城”办学[N].中国教育报,2010-03-03.

②龚春蕾.现代语境下的职业教育解读[J].现代教育管理,2011(3):10.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0-71.

④⑥⑨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2(3):16,21,21.

现代职业教育特点范文第5篇

1.区域职教资源整合是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1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上强调,职业教育要重点做好包括“教学资源”在内的“十个衔接”,目标是“力争十年内建成完整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开放性系统,其构建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职业教育学制体系、职业教育教学体系、职业教育实习实训体系、职业教育管理体系和职业教育资源体系等。其中,职业教育资源体系是一个大的范畴,其关键是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它以空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为基础,包括区域内的各类软硬件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等,是现代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要素。

2.区域职教资源整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均衡与优化发展的必然路径

职业教育要用优质的教学和服务来赢得社会的公认,就必须通过教育资源的整合来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要求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发展。现阶段,区域职业教育面临着内涵提升速度缓慢、职教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发展失衡、办学效率低下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通过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优化资源配置,使得职教资源能够及时、平等地在各资源需求者之间高效的流通,使得职教城内、同一地区或地域内的各类职教机构都能够有效共享资源。职教资源整合是职业教育资源优化和共享的前提,是进一步建立大职业教育观和大职业教育体系,拓展职业教育的资源功能与社会功能,实现职业教育的均衡、优化发展的必然路径。

3.区域职教资源整合有利于全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区域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单元,职业教育资源是发展区域职业教育的基础,整合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有利于加快区域职业教育的均衡和全面发展。首先,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有利于缓解当前职教资源短缺问题,创造出规模效益。当前职教资源分布零散、不均,在追加职教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整合一定区域的教育资源能集中人、财、物等资源,形成集成优势,从而发挥更大的人才培养效益。其次,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有利于区域职业教育的校际协同发展。一定地区的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互相开放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实训实习基地、开展师资交流等实现资源共享,构建区域职业教育校际协同发展联盟,从而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率,形成区域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二、整合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

1.解放思想,树立现代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理念

理念决定出路。从十七大报告中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十报告中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和“现代”两词赋予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目标和内涵,要求各级职业教育工作者树立起与时俱进的职教理念。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各类职业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但这种发展多带有粗放发展的影子,如在职业教育资源体系建设方面,过多注重“买”和“建”,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现象严重,缺乏资源整合的意识和理念。根据区域经济学理论,资源总是稀缺的,决策者应该做的是根据区域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资源整合途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相应的,区域职教资源同样具有稀缺属性,资源建设不能单靠追加投入,况且在现阶段,教育投入相对有限,摆在决策者面前的命题是,如何在资源约束下寻求其效益的最大化。由是,职教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战略目标。因此,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就要有资源稀缺意识,增强对资源整合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树立起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也是发展,资源整合力也是发展力的思想理念。

2.探索创新符合区域实际的职教资源整合途径

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是一项系统的创新工程。首先,我们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做好区域教育资源整合的宏观布局与调控工作。只有充分摸清了区域内职教资源的现状和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实事求是地分析出问题之成因,研究出解决方案。第二,要建立健全职教资源管理体制。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管理体制的规范与引导,健全的职教资源管理体制有助于从制度上保证工作的有序性和规范性,有助于从宏观上审视职教资源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全局性问题,有助于职教资源整合中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的顺利实现。第三,合理规划学校、企业和产业空间布局。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学校、企业和产业的合理布局不但能够充分整合利用学校、企业、产业的各类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同时还有利于学校、企业和产业形成紧密联动,实现三方共赢。第四,要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资源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核心资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就必须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发展,努力提升教师的立德树人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专业素质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建立因地制宜的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在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开展职教资源的共建共享,不仅有利于节约教育投资,而且可以让教育资源过剩的区域分担起教育资源紧张区域的压力,闲置的教育资源得以有效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共建可以形成资源的集聚合力,共享可以缩小资源丰裕地区与贫乏地区的差距,促进区域职业教育的均衡与公平发展。现阶段,建立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应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和完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制度,保证区域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经常化与高效化。其次,学校一级应把加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作为一项长期的和基本的工作来落实,把职教资源的共建共享纳入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体系当中。第三,各地产业园区、各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与团体应承担起加快本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责任,为区域职教资源共建共享出谋、出策、出力。第四,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应建立起科学的激励机制。如把职教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纳入其政绩评价范围;把学校各级部门和人员的工作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园区、企业和行业协会应建立起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

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关键做好职教资源的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立足于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城乡差异很大的实际,立足于职教资源区域配置不均的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配置职教资源,做好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工作。

一是要加强政府的教育统筹,完善以省级政府为主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促进省域内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争取国家下放、授权教育方面的审批核准等权力。一方面必须加强省级政府对省域内高职教育资源的统筹管理协调的决策权;另一方面,省级政府应树立起适度宏观控制的职教管理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对教育大包大揽的做法,将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做适当转变,做到“抓大放小”,实现从直接干预到间接管理、从微观操控到宏观管理的根本转变。

二是以地市为主统筹整合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做好区域内中职、高职教育的衔接与协调发展。地市是职业教育的直接承担者和受益者,地市一级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在职教资源整合与推动中高职衔接上起着关键作用。地市统筹区域职业教育资源主要是要解决好区域职教资源缺乏规划、布局分散、效率低下和重复建设等问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是一个关键点,当前需重点做好中高职教育资源整合与衔接工作,即适应区域产业布局与转型升级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中高职专业结构优化布局,整合与衔接中高职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整合与衔接师资队伍建设和实习实训体系。

三是优先做好城乡职教资源的配置均衡,加快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逐步开展职业农民教育。农业农村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对农民职业教育以及职业农民的需求旺盛,并且潜力巨大。农民职业教育是针对农民开展的职业技术教育,而职业农民则是一种新的职业类型,即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它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新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了县乡一级农村职教资源短缺和职教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往往面临着“无米之炊”的窘境。十提出要“办人民满意教育”,这就要求把教育公平置于首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就现阶段来说,重点就是要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让农民职业教育有活水之源。

四是要整合信息化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远程职业教育。大数据、云计算与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大大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信息化教育资源是现代教育资源的重要表现形式,信息时代数字教育资源具有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存储高效、传输快捷、使用方便等优势,非常适合开展远程网络教育。随着国家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应积极开办社区网络职教中心,实现职教资源的“登门入户”;各县、乡也可以通过就地设点开班和数字虚拟课堂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和农村短期职业技术培训。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