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观环境规划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景观环境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校园环境规划的目标

(一)生态系统完善

1、加强生态优势

从整体上把握校园现状的生态优势,进行适当改造和引导后,形成一个功能合理、景观优美的新的生态构架,原有地形地貌尽可能保持,减少土方量;原有水系要有序引导疏通;原有植物,尤其是大树,尽可能保留并养护好,避免施工时的伤害。绿化的比例须达到规范要求,方能强化原有校园生态所具有之优势。

除了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和山水态势外,随着对生态研究的扩展,天空这一元素亦被引入,“缺乏天空的生态系统是不完善的。”人们视平线前上方45度的视野内若无法看到天空,是不符合自然的生态设计。因此设计师需精心考虑教学楼及宿舍楼前方的景观生态环境。国内外著名大学的主要教学楼与宿舍区都重视室内采光与楼间距的控制,尽可能保证在主要教学楼的正南方有大面积的宽广地带,保证充足的日照及开阔的天空视野。

2、创造人工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校园

校园建设中所创造的人工景观必须与保留、改造的自然景观相呼应、协调,形成完整的大景观构架,即天人合一。

校园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不应是繁复的人工堆砌,清新的空气比人工景观造型本身更有实用价值,大量供氧植物的配置令空气清新,使学生不易因缺氧而贪睡和疲惫,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校园四周应尽可能以高大植物加以围合,以植物墙遮挡校园外喧哗的社会环境,以利于内外空间的划分,适当在校园入口处点缀爬藤月季、蔷薇等开花的攀爬植物和花灌木,以色彩强化校园重点部位。坐在校园内部小游园座椅上晨读是学生的最爱,如果所看到的是广阔天空自然为最佳选择。复习疲惫时凝望天空少顷是眼科专家一致推荐的舒目良方,广阔的天空对疏解疲劳的确有神奇的妙用。小游园如坐落于高地或视野广阔之处为最佳,设计者在规划时需详细考察地形。若地形受限,小游园前方有遮挡建筑,仅能“以遮回遮”,整齐的绿篱可收束散乱的心续,但绿篱至少距离座椅三米以上,以免产生压抑。学生在自修疲惫时以凝望绿篱调节身心。绿篱若过于密实,仍会产生压抑感,在修剪上齐中有透,虚实呼应最为上乘。

(二)功能组织合理

校园的功能分区一般分为:校前区、教学区、行政区、文体区、学生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生态林区、湖泊水体区、科研生产区、后勤区等。

其构成形式可分为全集中型、主集中型、分散型等。校园的外部环境空间包括校前区、入口大门、功能各异的广场、庭园、人行道与车行道、山地、水面、绿地、运动场、展示场、试验场、露天剧场、屋顶平台、屋顶花园等等,其中广场、庭园、露天剧场、展示场等是流线中的“亮点”,吸引学生停留、驻足,并由点带线,引导整个流线。通过道路、广场、绿地等环境元素组织、协调、沟通、运作,对各种功能进行梳理,供学生学习、交流、生活、运动、游戏、种植、饲养、劳动。线、点、面的结合讲求丰富、变化,避免横平竖直式布局,而由各种美观多变的曲线、直线相结合,正向、斜向相搭配,产生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需求。

景观的设计完全可以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调整对同学之内心世界产生引导。在教学楼旁的景观设计必定是全校园最有序的设计,整齐修剪的林荫道,带有竖向拉伸感的植物,厚重的植物色彩,易使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受到场所精神的约束,快速进入严谨认真的学习氛围中。

(三)景观特色明显

校园应充分利用本校地形、水面的优势,并巧妙运用校园外的景观造景、借景,做到崇尚自然,独特,同时,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一定的艺术水平,具有较高思想内涵,优先人文、张扬传统文脉,并融入现代精神。

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山水地形富于变化,至今仍不失其名园风采,是学生散步读书、锻炼身体、修身养性的场所。清华大学的清华园和近春园,其中的“水木清华”和“荷塘月色”等景点,由于利用地形优势,植物配置得当,加上朱自清先生所写的“荷塘月色”名篇,成为吸引万千学子、具有无穷魅力之校园景观。

每个校园都有自己的人文历史,新建校园有自己新的奋斗目标,在景观设计上应充分彰显这些个性特色,突出校园精神。可通过景观造景如雕塑、碑刻、小品、标志物等来表现校园人文。校园小品宜简炼含蓄,留给学生多一些思索,多一些想象空间。

校园环境规划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生态是环境景观设计永远的主题,尊重、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校园自然景观资源,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相互补充,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校园生态环境是最根本的原则。经济合理地利用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实现向自然适度索取与最优回报间的平衡,共生、共荣、共存、共乐、共雅。

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中国的清华、北大,几乎所有的名校都有着令无数莘莘学子骄傲的校园环境,以校园中固有的山坡、河流、湖泊、凹地、绿地、树林等自然景观作为校园景观环境格局的构架,是建成优美校园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尽量利用原有地形和植被,少动土方,也是减少投入,获取高效益的有力手段,从而营造出一个山青水绿、天蓝云卷、草木迭翠的生态校园。校园景点宜以植物造景为主,且以乔、灌、草复层绿化为佳。

(二)延续性原则

1、与校园总体规划相吻合景观环境规划应在校园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设计,应是校园总体规划的延伸和拓展,必须强化校园总规的原则和特色。

2、与校园建筑应有机结合,融成一体,追求建筑“长”在自然环境中的意境。

(1)内外空间交流,绿地可局部伸入室内,延伸至室内空间。

(2)制造一些通透性好的半开敞的“灰空间”,如门厅、门廊、廊架、亭阁、平台等。

(3)在硬质景观(广场、硬地、铺装等)中采用与建筑物相同或类似的建筑材料,作为建筑的延伸处理。

3、原有山林坡地、水面应尽量让其自然融入校园环境中,使绿色楔入校园环境,自然景观延伸到人工景观中。

4、与校园的历史文脉相延续,相拓展。

(三)人本化原则

校园的特点是学生相对单纯一一年龄、文化背景大致相同;使用规律比较简单一一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为主;组成的元素较为完整——象个小城市,五脏俱全。

校园的建筑、景观环境都必须以使用者为中心,以他们的行为作为模数和参照,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供师生学习、交流、聚散、步行休闲、文化娱乐、夜间照明及生活的系统。

1、空间分割合理

中心区轮廊明显,方位标志突出,道路直达便捷,色彩对比强烈,视线走廊通透、聚焦。

户外学习空间幽雅、安静,用植物围合成半封闭空间,有可停可歇的坐凳、亭廊、花架等设施,夜晚照明好。

2、尺度舒适、安全、方便管理

教学楼教室边南北向的植物应以低矮为主,形成宽敞明亮的采光环境。所有室外家具和设施必须符合大、中、小学生尺度和行为模式。

主、次干道分明,休闲步道1.5-2.0M左右即可。水边宜建生态性驳岸,可设缓坡草地深入水中,水深处的平台、桥梁一定要设防护栏杆(高1.10M)。如人造水池,水深宜少于0.6M为宜,水中步石为安全起见,在中、小学不宜设置。喷泉水景不宜多设,过于喧哗,且难以养护管理,运行成本也高。

3、可识别性强

由于使用者定期更换(每年都有新生入学),来访者众多,建立识别特征(易于辨认、找路)、结构特征(方向、主次等)、景观特征(主楼、雕塑、主广场等)、标识系统(指示路牌、建筑物标牌、公厕等公共设施标牌)也是必需的。

(四)人文性原则

校园景观环境应能体现各种人文精神,能最大限度地强化激励学生、教师职工的内在精神特质,潜移默化,感染人的情绪,提高人的道德品质、艺术修养,完善人格,保持学校蓬勃向上、清新、净美的气质。一般可运用以下方法将校园精神渗透到物化的环境之中。

1、环境风格的建立

充分利用校区内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建筑环境,创建风格浓郁的环境特色,是建立富有精神内涵的校园环境的重要方法。

2、历史环境的保护与纪念环境的创造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将这些历史反映到校园环境中,利用反映校史的建筑、雕塑、碑刻、纪念林地等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校园精神。在学校扩建和改建中,尤要注意保留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场所和建筑实体,并让新的空间和实体与原有空间和实体相呼应,可设置一些纪念性环境,如杰出人物、教育家的雕像、纪念园、纪念林、壁画、纪念亭、展示廊、小品等来突出文化内涵和传统精神,激励学生。

3、现代精神的融入

在设计中加入能反映现代学校教学宗旨、鼓励学生向科学高峰勇敢攀登的现代精神,体现学校前进的朝气是必不可少的,可用一些抽象的、现代感较强、质朴或现代的材料制作雕塑或标志物。

(五)景观性原则

景观是一种物质和精神的展示,运用视廊、节点、边界、路径、地标、景区、开放、半开放、闭合的空间、主要视点等相关设计元素,运用借景、组景、透景、隔景等设计手法,将天、水、气、山、地、绿引入校园,形成布局紧凑,张驰有致,富于节奏感、韵律感,简洁大方而又丰富多变、引人入胜的校园空间效果。

景观环境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1.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现状分析

(1)过于强调软件操作

高职教育需培育高学术,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固然要重视技能,但技能不单单是软件的操作,因为软件只是一种工具而已。设计能力、施工能力本身就是一种技能,是不同于单纯理论的实际操作。就目前高职景观规划课程来看,大多偏重于CAD,PS,SU等软件的实际操作,忽略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态意识及社会意识。学生们往往软件操作能力很强,但是设计的实际项目缺乏分析,不够合理。

(2)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不够系统

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交叉性很强,涉及内容广泛,需要植物学,生态学,社会学,城市规划等相关学科辅助。首先,就课程体系而言,学生除了基本的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及CAD,PS,SU等基础软件课程之外,还应了解RS,GIS等信息技术及参数化设计软件课程,景观技术课程,植物搭配课程,景观生态课程等。其次,就课程内容而言,涵盖范围较小,内容不够系统。目前的课程内容除了讲解基本原理之外,主要包含公园规划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道路广场景观规划和园林植物4个知识模块,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除此之外,还应包含哪些内容?这些都是值得探究和改进的。比如,将知识模块设置为广场规划设计,带状空间场所规划设计,滨水带规划设计,面状景观规划设计,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等内容的话,学生掌握起来会更直接,更系统。

2.发展方向

(1)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的教学内容基本分为公园规划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道路广场景观规划和园林植物4个知识模块。而目前景观规划设计岗位多分布在建筑设计公司,园林设计公司,以及小型的设计工作室,涉及到的实际项目主要是以以上4个模块为主,分方案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具体岗位。因此新的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除了讲解以上4个模块的基本原理及相应案例外,还应掌握景观项目方案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等专业技能,能完成各阶段全套图纸设计与文本制作并熟悉相关设计规范。具体体现为①景观设计原理部分,学生应掌握4大模块的设计原理;对气候影响,地形改造,土地利用,植物配置,水资源的了解与掌握。②设计前期工作阶段,学生应了解任务书;会实地测量;能够对实地资料与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并作出综合分析与评价。③方案设计阶段,学生应会分析并绘制总体平面图及各类分析图,透视效果图等。④扩初设计阶段,学生应会使用CAD表达相关图纸:总平图,道路设计、植物配置、景观节点的平、立(剖)面图等。

(2)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经过基础理论,专业理论,顶岗实习,最后到职场的过程,每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必须加强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虽然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实践,但基础课程是提高职业技能的奠基石,是学生的职业道德及行业规范的重要体现。其次,专业理论应实行项目化教学。教师必须是有实际项目操作的经验和能力,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到实际项目中来,在做项目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意创新的能力,软件操作能力。再次,顶岗实习环节是强化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顶岗实习要鼓励学生走出去,到国外,到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实习锻炼,了解新锐的设计理念及先进的设计技术,开阔设计视野。

(3)积极推进师资建设

培养高技能学生的前提是教师必须专业,推进师资建设包含两方面含义:首先,在校教师需走出去,一是到企业中,接受锻炼,了解最现实的行业需求;二是参加相关培训,接触新观点,新理念。比如,自去年起,景观行业兴起了一股“海绵城市”的建设,“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被应用到很多景观设计中。可是什么叫“海绵城市”?它是如何应用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该用到什么样的环境中?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流程及技术是什么?对于教师来讲,如果没在企业中接触实际项目或参加相关专题培训,很难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带给学生。其次,尽可能聘请企业员工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企业员工来自生产,实践一线,熟悉各种类型的景观规划设计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方法,他们会用实际工作的角度给学生讲解现实而直观的实际案例。

(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目前教学方式主要有讲授法、案例讨论法、参观考察、点评作业等方法。这几种教学方法在应用时要协调统一,灵活运用。比如,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可能对单一的讲授法不敢兴趣,因此可以将案例讨论法作为知识传达的重要方式,对某个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讨论,会比讲授法的效果更好。除此之外,应以教师工作室为教学平台,形成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学生跟着老师做项目,讨论方案,学习软件的灵活运用等;与此同时,老师也可以将某些设计理念及原理告知学生,并让其学会使用。

结语

景观环境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风水;风水环境观;居住区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B992.4文献标识码: A

一.什么是风水?

“风水”只是名称,而非风和水,实则是一种客观存在,如,天、地、山川、土、木等,即包括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历史上最先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他在《葬书》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清人范宜宾为《葬书》作注云:“无水则风到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可见,风水之术也即相地之术,核心是人们对居住或埋葬环境进行的选择和处理,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二.风水的环境观

老子《易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可见,古人的大地方向定位观念是源于对太阳运行的实际观测,在此基础上很自然地形成“喜东南厌西北”和“背山面水”的自然观及尊“左”习俗。”

“风水”以《易经》为理论基础,产生于古代农耕社会,是人们渴望把自身和谐地统一于自然界之间,而采取的一种自我完善手段,本来没有丝毫神秘之处。可以说风水凝聚着中国古代哲学、科学、美学的智慧,它引入建筑,充当了中国古老哲学、科学、美学与建筑的中介,因而风水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和作用。风水始终强调一种整体意向模式:“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这一意向的理想模式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即玄武方向的山峰垂头下顾,朱雀方向的山脉要来朝歌舞,左之青龙的山势要起伏连绵,右之白虎的山形要卧俯柔顺。“靠山起伏,高低错落,曲曲如话,中心出脉,穴位突起,龙砂虎砂,重重环抱,外山外水,层层护卫的发福发贵之地。”北面有蜿蜒而来的群山峻岭,南面有远近呼应的低山,小丘左右两侧则护山环抱,重重护卫。中间地势宽敞,有屈曲之流水环抱。三面环山,水口紧缩,中间微凹,山水相伴,坐北面南位居中央,这种环境就是所谓“藏风得水”的理想宝地。可见,风水环境观注重自然界山水风树木等要素的方位、形状特征,并体现了对其组合方式的把握。同时,它还包括对环境气候的太阳辐射、气温、湿度、气流、日照诸要素的直观感受和综合体验,可以说风水环境观具有典型的地域综合体的综合意识。

《易经》又云:“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天人合一”思想把天时、地利、人和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调天道、人道相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取得一种和谐的关系。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指出:“在希腊人和印度人发展机械原子论的时候,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的宇宙哲学。”与其说中国人在缺乏现代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建筑学知识的时代,只能根据当时知识水平来认识环境,解释自然,“气”、阴阳、五行、八卦、星象等中国古代解释宇宙和自然的观念,以及罗盘指南针就自然而然地成了风水术的主要理论依据和操作工具,还不如说中国人追求的是整体的效果,不需要现代的科学理论,用自己对自然的整体认识就可以找到合适的景观,找到适合居住的地方。”可见,这正是对风水环境观的客观评价。

三.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绿化的配植、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现代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文化性和艺术性。

四.风水的环境观在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风水术又称相地术,因此,风水的环境观旨在通过对建筑环境的选择和改造来创造适宜人居的生存环境,其宗旨就是理气,即寻找生气。具有生气的地方应该具备的条件有:避风向阳,山环水抱,流水淙淙,草木欣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之地。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旨在通过对居住区规划用地合理地组织、布局和设计创造适宜人居住的理想生活环境,这一理念与风水环境观不谋而合。因此,可以说风水的环境观正是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具体体现在园区道路分布走向;植物选择与配植、植物五行相生;水景方位、大小、流势走向;山景培砂等。现以居住区小游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居住区内的小游园,包括小区绿地、老年、成人活动休息场地,运动场地,花木草坪、花坛水面、雕塑和铺装地面等。在基于风水环境观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注意如下原则:

1.选址要适当。小游园位置力求适中,居民使用都方便,力求体现均好性原则。小游园设计注重以人为本,结合地形,因地制宜:应考虑无障碍设计;充分利用原有绿地、水面;如果布置在小区中心,其服务半径不超过三百米为宜;如果沿街布置,应尽量利用街角、街边,特别是道路弯转处的两侧或反弓的外侧,可兼顾化解因道路反弓带来的风水煞气。此外,应充分利用不宜建筑的地段,如冲沟、回填地、坟场、废庙址等。

2.布置要合理。居住区小游园应讲求功能分区合理,应按主要服务对象布置。儿童活动区与成人活动区应当分开布置,中间可用植物分隔,避免干扰。在不佳景观(形煞)方向(如烟囱、远处可见的墓碑、医院存尸房、对面大楼尖角等处)应植密林或置假山石加以屏障(障景)。在优美景观方向(远处山林、水面、亭阁等处)应适当留出视廊或置园林小品加以框景(借景)。

3.通过景观设计营造理想居住之地。《阳宅十书》曰:“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汗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 现代小区可以通过道路,水景和绿化设计营造此理想的居住环境,高低起伏的草坪上隆起较高的丘可以看作是朝山,它要尖圆秀芳,离房屋较远;隆起较矮的丘可以看作是案山,它要小巧灵秀,离房屋较近,迎着朝山的房屋格局是最好的,两水夹一山(朝山)主大吉。

4.水景.风水的宗旨是理气,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气之来有水以导之,气之止有水以界之,气之聚无水以散之,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可见,水景在居住区景观规划中是非常重要的。风水学讲求好水的形态应该是:1)弯曲有情,柔和,山水刚柔相济,所谓“静水流深”,表面平静,但深层却潜藏着激流;2)水来处开阔,去处闭锁,去外山石掩映,为了防止水流得太快,建风水塔;3)水流的方向意味着气的聚集方式,水抱边(环绕)可取。据此,水流的禁忌有: 1)水流得太快,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聚财;2)笔直冲向房屋的水,冲煞;3)水外弯、水反边不可取(地基不牢固,不聚气。)

5.设施配置力求齐全、美观。游园内的花坛、水池宜以曲线为宜,因为曲线主吉,尽量避免转角尖射,在转角处应以弯曲圆转为宜。花墙、花架、坐凳设施,均应考虑亲切的尺度,拉近与人的亲切感,同时,兼有屏蔽,间隔作用。混凝土等现代材料亦可仿竹,仿木细作,增添自然的韵味。亭、廊、桥、榭等园林四宝宜与环境配合得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假山假石在于避煞;曲路幽径意为趋吉。儿童器械稚佻,老人坐椅逍遥,各顺其道。

五.结语

风水的核心思想是探求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通过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感应来指导选址乃至建造,不论是选址,平面布局,还是空间关系无不遵从——天、地、人的秩序,人于其中便能获得心理上的平衡。由此,基于此理论基础之上的居住区景观规划势必能创造出适宜人居住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余易.实用建筑风水.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孟东篱.景观谭之宅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与运用.

[4]小区的风水知识.

[5]关伯仁.环境科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景观环境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Yaodian industry zone, in full consideration of the existing natural conditions, the paper dredges up the local history and culture, creates the green space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system which adapts to the ecology, laying material and cultural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zone.

关键词: 园林;绿地系统;环境景观;工业区;规划设计

Key words: garden;green space system;environmental landscape;industrial zone;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073-03

1 项目背景与概况

1.1 项目背景 延安市位于陕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介于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北接榆林市,南连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全市总面积37037Km2,共辖1区12县,196个乡镇,3426个行政村。

延安地属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无霜期170天,年均气温7.7℃~10.6℃,年均日照数2300~2700小时,年均降水量500mm左右。地貌类型以黄土塬、梁、卯、沟壑等特有黄土地形为主,平均海拔高度1200米左右。

1.2 项目概况 延安姚店工业园区位于延安市宝塔区东郊,西起宝塔区李渠镇崖里坪,东至宝塔区姚店镇杨家砭,北起210国道北山脊线,南至延河南岸山脊线,控制面积18Km2,其中一期规划面积4.04 Km2。园区距延安机场10Km,210国道、西包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地势开阔,是延安发展工业经济的理想区域。区块规划分为石油机械制造及生产技术服务园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园区、轻工业园等区块。园区鼓励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占地数量少、耗水量低、无环境污染的工业企业入园建设发展。园区产业方向为石油机械加工生产及技术服务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轻工产业等。如图1。

2 规划依据

①延安市姚店工业区总体规划。②《城市绿化条例》。③《城市绿地分类标准》。④《环境保护法》。⑤《湿地公约》。

3 规划目标

姚店工业区地处宝塔区李渠镇崖里坪至姚店镇杨家砭之间的川道地区。在西部开发和新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面对人口转移的压力、稀缺的空间资源以及脆弱的生态环境,适时提出新区绿地规划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对工业区可持续发展、改善生产环境、提升新区品质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本次规划,营造适应当地条件的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使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相适应;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相适应;生产水平与环境质量相适应;成为本次规划的总目标。

4 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4.1 指导思想 依托现有自然条件,结合新区总体规划,营建与新区发展相适应的、具有良性发展、循环、利用的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为工业区可持续发展打造坚实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4.2 规划原则 ①营造具有多样性的工业区生态系统,为新区可持续发展建立物质和精神保障。②尊重新区总体规划的要求,保护和利用依托的自然山川地貌,形成一体化的良好环境。③突出工业历史和文化,形成独有的自然风貌和特色。

5 总体规划

依托工业园区现有的自然条件,结合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设计,本次绿地系统规划主要包括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规划,结合园区用地情况公共绿地包括石油花园、天工花园、雁翔广场、犀照广场等内容。如图2所示。

5.1 公园绿地

5.1.1 “石油花园”:位于西一路以西、延河路以北、延安石油机械厂东南角,总占地面积1600m2。

文脉背景:延安境内有石油“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沈括曾于1080-1082年任延安路经略使,对延安、延长县一带的石油资源亲自作了考察并给出以上结论,还第一次用石油制成石油炭黑(黑色颜料),并建议用石油炭黑取代过去用松木、桐木炭黑制墨,以节省林业资源。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著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在所著《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规划立意:以“石油”为主题,延伸演绎为“财富之匙”。如图3所示。

景观环境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景区;景观绿化设计;村庄整治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5-0106-03

1

引言

南山竹海景区的现有村落里,具有一定的江南自然村落形态肌理,但建筑风貌不统一,景观品质较差,依托景区旅游自发形成的商业街,缺乏整体性,风格杂乱,功能单一;在入口商业服务区,景观视觉敏感区域,建筑布局凌乱。项目远期拟规划汽车露营地,近期规划为生态停车场,现在保持景观生态功能,以茶林地和田园景观为主,生态环境保持较为良好。文章将结合景区入口处的李家园村庄规划与景观设计展开分析探讨。

2 项目概况

溧阳横涧镇李家园村庄山里乡村民俗旅游区、生态停车配套服务区、温泉度假休闲区及生态景观保护控制区,规划总面积为115.9hm2(图1)。规划的李家园村地处南山竹海景区的入口,是外未游客进入景区的必经之路,目前承担了景区基本的旅游接待服务功能;目前村内一千余户,常住人口3000佘人,属比较大的自然村,建筑相对分散,居民建筑周边有一定的自留地,绿化空间较大;李家园村是南山竹海景区的景观门户,她的形象直接关系到景区的整体景观面貌;目前的村庄在景观质量和功能上相对于景区发展的需要已经滞后,因此急需的进行整体的规划整治和提升改造。

2 总体规划部分分析

2.1温泉度假区

温泉度假休闲区规划共分为两期,其中,一期已经实施,主要包括度假酒店区,入口商业区,度假温泉区及停车配套等内容;二期规划有单栋式酒店、康体诊疗、运动休闲等项目内容。

2.2山里乡村

该区域规划总面积为12.89hm2,通过对现有村落的综合整治,形成具有山村格调的乡村民俗旅游区;同事,规划实施具有山村街区的风味的南山小寨,从而形成融地方风土、乡村民俗、文化观光休闲与一体的特色旅游区。

2.3停车区

生态停车配套服务区,规划总面积109664m2,规划结合地形高差设置生态跌落式停车场,其中大车位170个,小车位2800个。规划停车场区域旅游大巴可以容纳乘客9350人小汽车可容纳乘客11200人,总共可容纳游客人数约为20550人。结合温泉度假休闲的停车位,已基本能满足2.5万人的景区旅游接待容量。

2.4生态景观保护区

位于规划区范围北部,是进入旅游景区的前景区域。规划中,对该区域内的茶果绿化区进行严格的保护控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景观品质,大量种植观赏性较强的观花,观果植物,如梅、桃、李、杏、樱等乡土花果,丰富主通道沿线的景观效果。

3

李家园村庄整治设计

3.1村庄整治要点

注重标志性景观的营建,对于主要景观节点处的建筑和环境进行重点体现和处理;主要的景观节点有:1)李家园村入口;2)李家园路与主要现状和规划道路的交叉口节点;3)南山竹海景区大门前广场;

主要的整治措施有:1)主景建筑的整体改造和整饰美化;2)增加节点地段的绿地和绿化覆盖率;3)广告牌标志牌等小品设施的改造和美化;4)夜景灯光环境的整理和体现;5)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

对现村委会建筑进行立面整饰,去除影响景观广告牌,另行设计指示牌等小品设施,丰富道路两侧绿化种植;结合建筑整饰,重点对李家园路道路两侧绿化进行美化设计,增加灌木和色叶植物的比重,体现季相变化。

3.2建筑整体立面整饰设计

李家园路全长近2.8km,目前道路两侧基本为民宅(图2),部分路段(从温泉宾馆至景区大门入口段)为商业用途,建筑质量整体中等,且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建筑墙面屋顶檐口等也存在色彩不协调统一等问题,这些与一个传统而且优美的旅游景区是不协调的,因此对这条主要道路的整治设计十分重要。

3.3村庄拆除与补充建筑

村庄新增建筑167幢,占地面积18370m2,建筑面积32000m2;原有建筑占地面积18.29hm2;整治中改造与建设并重,注重提高用地的经济效益。对村庄内的绿地和居民的自留地进行梳理整治,建设形式多样宜人的公共绿化空间。

拆除改造的建筑包括:1)与村庄旅游发展不协调的工厂类建筑;2)建筑质量低下的民房简棚;3)影响观景视线和环境面貌的建筑4)远期规划中规划道路或新建场地内的建筑。

补充的建筑有:1)特色住宅楼(主要针对拆迁安置和村庄发展的需要);2)满足村民使用的相关配套公建;3)公共厕所休息亭廊等建筑小品;4)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站等。

4 涧沟景观设计

规划的涧沟沿线约2.9km,四季有水且水质良好,量变化较大,目前的涧沟是村庄居民户外用水的主要来源,同时兼顾泄洪的功能,涧沟两侧绿化条件较好,但绿化品种杂乱,疏密不够协调,绿地的游客容纳力不足,急需要调整和提高。因地制宜,从功能和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周边用地和村庄的布局设计涧沟两侧的景观环境,涧沟主要景观风貌段的划分:竹海问源——景区入口特色风貌段;绿苑缤纷——山里乡村特色景观风貌段;碧野流香——郊野生态湿地风貌段。

4.1竹海问源——景区入口特色风貌段

此段为景区的门户位置,绿化较好,且水体的高差变化较大,适宜设计景观跌水瀑布等设置,同时对河沟两侧的绿地也应重点设计,为游人提供丰富而多样的滨水步行休闲空间。

1)结合建筑改造,对原有水体进行河沟断面整治,增加二层平台和亲水台阶汀步栏杆等景观设施,对两侧铺装场地进行整体设计,增加林下休息空间和小品设施,改变目前杂乱无序的情况。对原有驳岸和绿地进行绿化调整设计,增加连续的自然快石驳岸,清理原有杂乱的植物,代之以休闲草坪和疏林草坡,增加木桥景石等设施,并丰富林下花灌木,打造优美的自然景观。

2)对建筑周边的场地进行美化和整饰,增加水车滨水平台瀑布等景观设施,水边设计成片水生植物色也植物和花灌木,形成自然优美的休闲空间(图3)。

3)在靠近李家园路的河沟一侧面结合地形设计滨水休息廊,可以有效地起到疏散人流,引导景观游览的作用,同时本身也是良好的景点。对原有跌水进行适当改造,修缮驳岸,整理两岸的植被,改造和调整桥体,形成自然优美的观赏空间。在停车场附近的滨水空间进行整体设计,提高绿地的人流疏散能力和容纳力,高差的处理采用多层的跌落平台解决。

4)结合场地的高差变化,合理设计景观平台和休息设施,完善现有的水体驳岸和两岸环境。此处的重点是调整两侧的绿化植物配置。在靠李家园路的一侧设计休息廊和景亭等设施,可以方便游人观景和休息,将菜地作为绿地进行改造和美化,建设大片的疏林草地空间,有效地扩大了游人的活动范围。

5)规划道路拓宽,对桥体进行更新设计,桥体栏杆及铺地以木材石材为主,自然的水位高差以瀑布跌水处理,桥头设计一定的亲水平台和台阶,河道内应适当围挡并提高水位。西侧的滨水道路增加绿带,道路也采用青砖铺地,亲切自然。

4.2绿苑缤纷——山里乡村特色景观风貌段

此段水体主要位于村庄内,与居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应着重体现于村庄和李家园道路的联系和沟通,同时对存在的绿地不足,绿化量不够的情况也应重点改造。

1)图4桥体处,沟通河道两侧的人行,规划对场地进行了重点地景观改造设计,设计了较多的铺装场地和设施,在建筑的风格上也以传统的古典建筑为主,体现古典和安静的村庄环境。

2)对两岸的绿化调整设计,增加林下的灌木植物,增补沿河的行道树,将原有的果树和不佳的植物换成景观较好的垂柳和园林植物,水沟内侧墙壁设计种植槽,种植悬垂植物。

3)图5的河道水位较高,已接近河道内道路的标高,规划将河堤的休闲景观和高差合理结合,适当设计亲水和观赏空间,利用地形丰富种植。对水体的高差采用跌水台阶的处理手法,既有水声,又有层次,在河沟内侧的种植上也应以体现自然生态为主。

4.3碧野流香——郊野生态湿地风貌段

图6中景观接近村口,居民较少,应以体现生态自然的河谷景观为主,重点处理好驳岸和村庄的关系,两侧则配以休闲步道,和疏林草地,清理杂乱的植被,成片种植优美的林下花灌木。并结合道路设计服务场所和观景空间,体现浓郁的风土人情和水乡特色。对村口的环境进行建筑改造和绿化整饰、美化和丰富,拆除不良的影响景观的广告牌等设施,着重体现竹海的景观特色。

4.4丰富多样的水景设计形式

涧沟的水系设计必须充分结合高差和现有的堤坝水景,创造丰富而有特色的竖向景观;梳理清理沟道,调节水生植物的量和度,保持水体流动的通畅和自然和谐;针对沟道不同界面进行各自的断面设计,提高水体的观赏价值和利用率;水体设计必须充分人的使用和旅游游览线路的梳理,最大限度的创造优雅安静的休闲空间(图7)。

4.5涧沟景观营造性设计

对一个旅游生态村落来说,景观营造设计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要求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植物种类的科学种植、因地选择植物品种等。它在配置上遵循一定的原则:(1)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适地适树,适地适草,分类指导原则。(2)科学的植物群落,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3)植物多样性: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名贵树种与经济树种合理搭配。利于湿地的节水和可持续发展。(4)根据地方差异选择植物品种。水生植物可选荷花、睡莲、花叶芦苇、黄菖蒲、萍蓬草等。草坪植物可选马尼拉、早熟禾、狗牙根、高羊茅、剪股颖等。乔灌木可选香樟、广玉兰、桂花、女贞、石楠、杜英、海桐、珊瑚树、构骨、凤尾兰、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十大功劳、八角金盘、金桔、龟甲冬青、洒金桃叶珊瑚、栀子花、小叶栀子花、报春、木芙蓉、垂丝海棠、贴梗海棠、紫玉兰、茶花、毛鹃、夏鹃、含笑、等。(5)植物时间性:注重植物景观随年龄、季节、时间的逐渐变化效果,强调植物群落的自然生长和自我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