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范文第1篇

根据国家、省、市级总体预案的修订要求,修订全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完善各类专项预案、部门预案,突出衔接配套,推动建立多层次、全覆盖、针对性较强的应急预案体系。推进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确保镇乡(街道)、村(社区)、学校和规模以上企业的预案制订率实现“四个100%”。对照国务院应急办《应急演练指南》的要求,年内至少组织两次演练。推行预案规范化管理,从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批、、备案、修订、宣教培训和演练等各个环节强化措施。

二、进一步强化管理机制建设

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设,进一步健全镇乡、部门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力量,确保编制、机构、人员、经费、制度的“五到位”。推动应急管理触角向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延伸,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进一步提升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水平

加强信息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范围、核报要求、报送方式、督查反馈等制度。打造市级预警信息权威平台,进一步建立健全预警信息机制。加大信息报告报力度,严格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考核,对迟报、轻报、漏报、谎报、瞒报的单位,及时给予报,限期整改。

强化信息研判。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突发事件隐患评估与防范对策会商机制,及时研判形势,掌握苗头动向,把各类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事态控制在初始阶段。

加强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和壮大基层信息员队伍,不断拓宽信息源和报送渠道。

四、进一步完善应急队伍建设

认真落实〔〕59号、政办发〔〕3号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以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海上搜救、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医疗救护、动植物疫情处置、公用事业保障等队伍为基本力量的专业队伍建设,加快企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专兼职队伍建设步伐,形成专兼并存、优势互补、协调有序、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依托共青团和红十字会组织,创新应急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和管理形式,全力打造训练有素、服务专业、反应迅速、覆盖全市的应急志愿者队伍。

五、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保障体系

加强物资保障。以市级应急物资保障系统为枢纽,以分区域建设应急储备仓库为目标,以镇乡级应急物资保障系统为支撑,建立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加强平台建设。依托市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安信息网,切实加大信息系统资源整合的力度。力争满足突发事件现场图像报送需要。开展应急资源大普查,为市建立预案法规库、救援队伍库、专家数据库、物资数据库、风险隐患数据库、典型案例库等6大数据库提供数据资料。

六、进一步夯实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推进基层开展“三个一”示范工程建设。过召开现场会推进、申报验收、公开挂牌等形式,每个镇乡确定一个村(社区)、一家企业、一所学校为示范单位,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推进基层做好“十个抓”。以抓宣传、抓信息、抓排查、抓保障、抓培训、抓演练、抓联动等“十个抓”为突破口,明确基层应急管理工作重点。

推进基层做到“五个早”。建立健全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等“五个早”为重点的工作机制,确保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建设,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发展。

七、进一步提升防范处置水平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坚持预防与应急、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把各项防范措施落到实处,促进应急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源头管理。加强对危险源、危险因素和危险区域的排查登记,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确保风险隐患处于可控状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建立应急处置机制。着力推进处置流程的制度化,制定完善详细的应急响应流程图,规范处置力量调度方式,确保无论发生何种突发事件,都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开展工作。着力提升应对措施的科学性,过实战演练、案例分析、结果评估等形式,把握规律,积累经验,逐步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应急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共享,提高镇乡间、部门间联合作战、协同应对的能力。

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健全“行政专家”和“业内专家”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机制,为科学防范和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智力支持。

八、进一步提高应急宣教工作实效

加强干部培训。将《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内容纳入全市领导干部学习范围。建立以实际需要为导向,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注重实效、充满活力的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格局。

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范文第2篇

一、组织体系

1.成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

2.成立应急管理办事机构;

3.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兼信息员)。

二、预案体系

1.结合本辖区存在的风险隐患及发生几率较高的突发公共事件,制订各类应急预案;

2.预案以先期处置、转移安置群众为重点,内容包括应急领导机构及职责、现场应急救援队伍及职责、应急救援工作程序、应急救援物资及装备、善后工作等,预案中明确转移路线、细化处置流程,每个处置流程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人;

3.预案操作性强、管用,单个预案适用本辖区所有发生此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所有预案汇总装订成册;

三、应急队伍

1.对现有的灭火、防汛、民兵预备役等应急队伍资源进行整合,成立1支队伍人数20人左右的兼职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统一着装;

2.建立应急队伍人员档案,登记队伍人员的名单、基本情况、联系方式等;

3.每半年定期开展一次应急救援集中训练,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如发现应急队伍人员有流动,及时补充。

四、预警监测、信息报告系统

1.建立隐患排查台帐,登记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及影响范围;

2.每个风险隐患处设有风险隐患图标和警示标志;

3.配备铜锣、广播、高音喇叭等报警设备;

4.固定一部应急工作电话,向外公布,保持24小时联络畅通。

五、应急保障

1.固定办公地点,配备办公设备,安排专项工作经费;

2.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村镇规划,加强抗御本地易发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基础设备、设施建设;

3.设立避难场所。安排房屋结构坚固、抗灾避险能力强、交通便利、有卫生设施的学校、敬老院,广场,空旷地等作为避难场所,避难场所设置明显标志;

4.建立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储备仓库。储备一些必要、实用的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如应急灯、雨衣、雨鞋、铁锹、扫把、沙袋、灭火器材等,应急救援设备数量至少达到配备应急队伍的要求。大宗的应急物资(如砂石等)与相关企业签订应急物资供应合同,大型应急救援设备登记供应使用的数量和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5.动态储备应急生活物资。对矿泉水、饼干、方便面、毯子、毛巾、牙刷等食品、生活用品与相关商店签订应急物资供应合同,如遇突发公共事件,在规定时间将所需应急物资送达。

六、相关制度

1.领导机构职责

2.办事机构职责

3.应急管理工作相关岗位职责

4.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5.应急物资保管和领用制度

6.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图

7.辖区风险隐患分布图

8.应急队伍组成人员的名单、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

9.以上相关制度上墙,应急管理所有工作有记录、有资料,年终汇总、存档。

七、应急宣传和培训

1.向辖区每个企业、学校、家庭编印发放应急知识宣传单,在公共聚集场所和行政办公场所悬挂横幅、开辟宣传专栏、办黑板报等,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应急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2.每年定期组织人员走家串户进行1次应急预案等方面应急知识宣讲;

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审计工作 财政管理 制度改革

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对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审计工作必须积极作出调整,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服务改革发展、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

一、以部门预算改革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充实审计内容

部门预算与传统预算编制方法的不同点是:一是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二是编制预算方式不同,要求从基层单位逐级编制、层层汇总;三是编制预算的范围不同,部门预算既包括一般收支预算,也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既包括基本支出预算,也包括项目支出预算;四是预算批复方式不同,由财政部门统一、按时批复。实行部门预算要达到的目标包括:集中财力、统筹安排;预算支出细化、透明度高;改变部门间“苦乐不均”等不合理状况。

实行部门预算是对预算资源的一种重新配置,涉及到有关部门预算管理职权的调整,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入推行,对部门预算的审计内容要进一步拓展:一是要通过着重审查部门预算编制是否细化、合理、准确,是否有效保障了部门开展各项工作的需要,同时督促各部门提高对全面、真实编制部门预算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审查各部门的人员和资产等“家底”是否真实,预算编制是否真实合法、科学完整地反映收支状况,促进各部门将组织的各项收入及安排的各项支出全部纳入综合财政预算。三是审查部门项目预算编制是否真实,有无虚假立项、重复立项、多头申请套取财政资金、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四是审查预算批复和资金到位是否及时,有无影响工作开展和项目进度。五是审查资金使用效果和效益如何,是否充分体现统筹兼顾、保证重点、达到预期等原则。六是审查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分析、研究产生差异的主、客观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促进部门预算逐步细化,并日趋合理、真实。

二、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依托,进一步发现查找违规线索

财政部门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制定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其职责发挥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执行效果。审计机关对其进行审计的重点应当包括:一是检查其组织制定的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是否真正推广实施到位,是否健全完善。二是检查其是否根据年度财政预算、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及财政库款情况,合理调度、安排资金,确保资金供应。三是检查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擅自开设银行账户的行为,造成财政性资金体外循环。四是检查其办理的财政直接支付业务监督是否严格,支付手续是否齐全,支付内容是否合法,是否存在应当拒付但仍然支付的行为。五是检查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在实施资金支付管理工作与检查监督中有否、、,进而造成损失等重大问题。

预算单位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执行主体,是决定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力量,也是审计监督的重点对象。审计机关对其进行审计的重点应当包括:一是检查部门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和严肃性。看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使用资金的问题;是否存在伪造、变造信息骗取财政资金的问题。二是检查资金支付管理和财务核算的规范性。看是否对本单位的项目经费及使用进度进行严格的组织管理;是否及时提供有关资金支付的凭证资料,并切实做好相关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三是检查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看其财政财务收支是否合法有效,是否真实完整;重点审查是否存在账外设账、体外循环等、私设“小金库”等行为。四是检查资金使用的效益性。重点对部门经费支出的合法性、效益性及结构进行审查和评价,分析各项支出是否适当,有无铺张浪费、扩大行政成本、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对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的重点资金和专项经费进行效益审查和评价,重点揭示因资金管理不善、决策失误而造成投资重大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问题。

三、以政府集中采购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绩效审计

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范文第4篇

为进一步落实省市“应急体系规范建设年”活动要求,切实把握应急管理的内在规律特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基础性工作和系统化建设,切实做好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以建立健全我市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和应急管理有效运行机制、体制为目标,贯彻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方针,理顺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机制,促进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大力推进我市应急体系规范化建设取得全面进步。

二、主要内容和目标

各镇、各街道,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围绕以下内容和目标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

(一)进一步规范应急领导和指挥机制。市应急委统一领导、协调指挥全市突发事件防范应对工作。各专项应急指挥部为应急委的工作机构,市政府办公室是应急委的办事机构,应急办承担市应急委的日常工作。市政府成立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市应急指挥中心),市长任市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各分管副市长任副总指挥,同时按分工分别在相应专项应急指挥部兼任总指挥。应急办综合协调全市各级各部门(包括安监、防汛防旱、公安消防、森林防火、水上搜救中心、环保等专项应急指挥部),按照其法定职责明确在应急管理体系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的分工,落实应急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办事机构、指挥场所。各级行政主要负责人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第一责任人,各分管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各镇、各街道、各专项应急指挥部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保持机构、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二)进一步规范应急值守机制。严格应急值守制度,进一步规范应急值守信息记录、值班台账、岗位要求等,确保应急值守工作规范有效运行。各镇、各街道、各专项应急指挥部要进一步健全领导带班、机关工作人员值守的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重点地区、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实行主副班或双人双岗制度,配足配强值班人员和装备,提高值班人员的综合素质。各镇、各街道和各有关部门要将每月的应急值班名单在上月底提前报市应急办备案,市应急办要对值班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

(三)进一步规范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信息报送机制。建立应急信息十分钟报告制度。各镇(街道)、公安110、卫生120、消防119、12345和安监、环保、气象、海事等各有关部门信息平台必须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十分钟(最迟不超过半小时)内,同时直报市各条线分管领导和市应急办,市应急办接到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后10分钟之内报两办主任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市应急办负责对上级政府信息报送工作的扎口,其他各有关部门按审定的统一口径分别报上级主管部门,各条线部门向上报告信息必须经市分管领导同意。建立健全应急办和12345、网络舆情、110、119、120、安监、环保、气象、海事等部门信息平台的信息互通会商机制,定期(每季度)研究会商预警信息,对全市公共安全趋势作出分析和评估。

(四)进一步规范应急预案动态管理机制。各镇、各街道、各学校、各村(社区)、各相关部门、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运、经营单位、各国有企业预案制定率要保持100%。建立应急预案响应、启动、执行、终止台账记录制度,对预案执行全程跟踪,保证应急预案执行的严肃性,提高预案的执行力。市每年组织1-2次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的综合性演练活动。各镇、各街道、各专项应急指挥部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应急演练,要及时将应急演练计划和规模较大的演练方案、脚本及演练的评估情况报告市应急办。要针对演练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对预案进行修订、完善,不断增强其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做到职责明晰、简明易行、一目了然,明确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该由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形势变化和实践经验,抓紧对现有预案全部进行修订完善,并将修订完善后的预案报市应急办审核后重新。

(五)进一步规范应急物资保障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去年应急物资普查建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在应急物资生产和储备方面的作用,逐步建立配备合理、储备适量、管理有序、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要结合自身实际及时补充和更新应急物资数据库,做到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准确,质量可靠,数量充足。对已确定的社会应急物资储备数量进行动态管理,做到关键时刻可以拿得出,用得上。

(六)进一步规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健全应急办、各镇(街道)和各应急专项指挥部参加的应急联席会议制度,对突发事件防范和应对处置工作定期(半年)研究。要“重心下移,重点前移”,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处置、早解决的原则,建立健全社会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1)第一时间预警事件。充分发挥12345、网络舆情、110、119、120和安监、环保、气象、海事等部门信息平台的作用,与应急办形成联动机制,第一时间发现和预警突发公共事件。(2)第一时间报告情况。接到突发事件预警或报警后,事发地镇(街道)和各部门信息平台必须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十分钟内,最迟不超过半小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市应急办,如遇特殊情况来不及形成文字材料的,必须通过电话口头报告后及时以《专报信息》形式报送文字材料。(3)第一时间汇报领导。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市应急办要立即对收到信息进行梳理汇总,按标准对突发事件分级分类,达到一般以上级别的,在10分钟内向市党政主要领导或其他相关市领导报告,同时通知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4)第一时间启动预案。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分级分类标准,立即启动相应预案,并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及时向上级请示调整响应级别。(5)第一时间控制局势。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镇(街道)和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根据预案立即组织应急队伍,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及时开展人身救援、组织群众疏散、转移和安置等先期处置工作,全力控制事态发生。(6)第一时间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应急办和有关专项应急指挥部要在第一时间组织协调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专家进行现场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

(七)进一步规范突发事件分析评估机制。各镇、各街道、各专项应急指挥部要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评估分析报告工作,分析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总体情况,主要包括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与往年同期比较情况、发展趋势,并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各镇、各街道每半年分析评估一次,各专项应急指挥部每季度分析评估一次,年底形成年度分析评估报告,定期及时报送市应急办。

(八)进一步规范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机制。根据《江苏省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和《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标准(试行)》要求,确保年底前完成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挂牌,切实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装备、制度“五落实”。要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基层警务人员、保安员、医务人员等具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的经验人员的作用,加快建设镇(街道)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结合具体实际,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建设专业应急队伍,重点加强防汛抗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卫生应急、水上搜救、公共事业保障、森林消防、重大动物疫情应急以及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建设。鼓励现有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提供渠道。有关专业应急管理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纳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发挥共青团和红十字会作用,开展科普宣教和辅助救援工作。年内建立应急专家库,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做好突发事件分析研判工作,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调查评估。

(九)进一步规范应急宣传教育机制。提高全民的忧患意识,普及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减少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造成损失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办法。要充分运用各种传播手段,深入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教育部门要开设有关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的课程;有关部门要在各种招考和资格认证考试中逐步增加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内容;新闻媒体应无偿开展应急知识公益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公众整体参与度,进一步宣传普及公共安全知识、灾害知识和公众自救互救知识,广泛提高市民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

(十)进一步规范应急管理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要强化督查,全面落实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主体责任,严格实行行政首长责任制,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分工协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负责,推进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严格情况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日常应急管理、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通过适当的形式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在日常应急管理、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工作中有失职、渎职、行为,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突发事件,或者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导致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造成后果的;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或者处置不当,造成后果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三、考评办法

为了检验活动开展的效果,市政府办公室将对各镇、各街道、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比。考核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江阴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江阴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文件为依据。考核对象是:各镇、各街道,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名单附后)。

考核办法采用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由市应急办组织实施。日常考核主要考核信息报送工作,以《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信息报告工作并进行量化考核的通知》为依据;年度考核由市应急办组织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采取统一组织、分组互查、现场抽查、量化打分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评分细则附后)。考核成绩由市应急办负责汇总,考核结果分别纳入年度镇(街道)机关工作综合考核和市级机关工作目标绩效考核。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和单位要及时将活动内容传达到基层各单位和有关人员,各有关负责人要切实加强领导,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研究制定落实措施和行动方案。

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职业学校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弃之荒野的树根,很难说有多大的价值,一般人甚至会把它当做废品。但是经过艺术家之手,它可以变成一个根雕作品,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就是教育的功能。首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已经受伤和容易受伤的自尊心,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才,我们看学生应该像根雕艺术家看树根一样,寻找其优势和特点,发现并欣赏他,及时用肯定性评价语言和行为,发展他的优势资源,帮助他获得自我满足的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提升他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

二、注重班风建设

班风是一个班级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表现。良好的班风是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它能感染熏陶这个班级全体学生,对学生健康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建设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呢?笔者着重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

要想使班干部真正成为班级工作的骨干力量和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就要对班干部进行大胆的使用和严格的管理,并做好他们的坚强后盾,及时给予他们引导。如:某同学虽然学习一般,但具有做事细心、任劳任怨、条理分明的特点,尤其擅长工作的分配和检查监督,我就安排他当卫生委员。一个学期下来,该学生把班级的卫生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与肯定,也使她对自己有了信心,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某同学在课堂上经常乱讲话,我就让他当纪律委员,可谓是“反才正用”,促使他提高自控能力。当然,班干部的使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他们的能力和表现不断吐故纳新,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激励机制,保持班干部的纯洁性和带头作用。

2、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

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除了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外,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既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又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我们知道,学生的兴趣各不相同,有的喜欢学习,有的喜欢打球,有的喜欢跳舞,学校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正好给不同爱好的同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他们可以从各种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如开展“我是班级,班级是我”的形象创建活动,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一言一行都代表班级形象,增强爱班意识;开展“学雷锋,见行动”活动、书法比赛、讲故事比赛等。这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密切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相互理解、相互关怀,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合作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

三、要合理处事

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有时会遇到学生上课看课外书、玩手机、睡觉甚至顶撞老师的情况,这时班主任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切忌动辄发火,应及时捕捉教育契机,熟练地把握教育规律,机智地变换教育方式,灵活、巧妙地做出处理,使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

1、投其所好

我们班有个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但喜欢做手工,经常在上课的时候做。看到学生精美的作品,我表扬了她,并告诉她作品可以拿到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参加比赛,也可以参加学校的义卖活动,资助贫困同学,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但是,在课堂上做手工会影响学习,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做。听了我们教导,该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各种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各得其所的舞台,使他们的所长有释放的空问,教师在其能力释放中加以引导,让他们有正确的方向。

2、“追一进三”

我们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此谓“退一进三”。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点,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通过它挖掘出埋藏在她们身上的大金矿。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

3、语言的魅力

语言表达是班主任能力结构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运用广为流传的笑话、典故来调节、刺激学生的思维,能收到较好效果。为解决上课时手机响的问题,我若无其事地请大家猜个“脑筋急转弯”:“现代人为什么都言而无信?”同学们都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最后举着手机用略带夸张的语气说:“那是因为有我!”同学们领会到意思后“轰”的一声笑了,那个学生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4、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