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学素养的好处

文学素养的好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学素养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学素养的好处

文学素养的好处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家庭因素;中学生;语文素养

对于中学生而言,良好的语文素养不仅仅是学习的基础,还是道德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核心的指导作用。良好的语文素养塑造不仅仅在于学校,许多时候家庭因素也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家庭不良因素会直接导致学生的语文思想观念出现走偏的现象,与当前的语文素养教育相脱轨,严重地会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产生十分坏的影响。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文化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关注孩子的成长,对于孩子出现的不良状况要进行及时地完善和引导,确保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逐步形成最为核心的语文素养。同时,虽说中学生已经有着较为成熟的认知,但是其行为习惯还是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的各个方面状况对孩子而言,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如果不注重这一层教育,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家长应当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状况,加强家庭教育,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完善的人格魅力促进孩子的成长。

一、良好的语文素养与家庭因素的联系

良好的语文素养,指的并不都是语文文化素养,还包括语文道德修养、思想教育。很多良好语文素养的源头都不是书本,而主要是家庭,而且良好的语文素养形成对家庭有着较高的依赖性。语文素养首先包括文化素养,指的是中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方法,以及本身所拥有的文化基础。这一层语文素养的实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校教育,但是学校教育只起到入门的作用,想要深造和改善,还需要家庭对其进行有效地辅导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督促学生进行学习,积极有效地完成作业,并将家长拥有的秀文化知识传授给孩子,逐步强化其文化素养。语文素养还包括语文道德修养,指的是通过学习语文课文中的各种优秀品质,使学生找到成长的方向,进而逐步打造而延续自身优良的品格素养。语文道德修养主要体现在家庭的引导中,学生只能在语文课本上初步加以了解,比如,在学习《背影》后,学生应当感受到父母的爱,学会感恩,而这一思想观念的实现就需要在家庭中得以落实。在这时,如果家庭因素不和谐往往会导致孩子感到伤心难过,不利于语文道德素养的培育。最后,语文素养还包括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孩子的主导教育,全面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通过各个家庭因素引导着孩子得到健全的思想教育。

二、良好的语文素养形成需要家长的金玉良言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家长在斥责自己的孩子,而且话语十分难听,这样的教育即使孩子当时不敢说话,但是内心却是不认可的,也会逐渐造成生活中的阴影。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其心理还是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的,为此,家长应对孩子进行理性地教育,以己及人,让孩子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进行改正。中学生的常识与教育已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时候的教育绝对不应该是硬性教育,而应该加强语文道德教育,把各种道德思想贯穿入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各个方面中,许多时候不用家长开口,孩子就会受到间接的影响和教育,理性地培育自身的语文道德修养。中学生有着严重的逆反心理,他们喜欢强调自己的思想,为此,家长可以认真揣摩孩子的内心想法,在适当地时候对孩子进行激励,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成长方向。对于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家长要给予充分地关注,让孩子感受到爱,感受到父母在乎他的学习。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自尊心和表现心理十分强,他们会为了父母的嘉奖和在乎努力实现学习的目标,并逐步完善自身的语文素养。

三、良好的语文素养形成需要家庭教育的道德思想贯穿

在中学生的语文课本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道德教育内容,如诚心、感恩、孝顺等,每一项都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道德素质思想,都来源于语文课本,但是却是对孩子核心的教育,需要切实地让其在家庭教育中开花结果。中学生阶段正是塑造孩子性格的主要阶段,要想进一步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将道德思想教育贯穿于家庭中。通过父母合理的行为表现切实地影响孩子的内心,比如,父母要以自己为表率,积极完善自身优良品质,对于答应孩子的事儿,一定要做到。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健全地打造和谐家庭,语言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不使用不文明的话语,孝顺父母,给予孩子良好和谐的家庭基础,进而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全面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因素对于中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必须配合学校的教育,对自身的人格品质进行完善,打造良好的家庭基础,帮助孩子获得逐步地成长,进而高效培育中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林华.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与对策[D].延安大学,2014

[2]成晓景.中学古代诗歌教学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D].首都师范大学,2014

文学素养的好处范文第2篇

1.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情感互动。就是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始终灌注着情感,以情感沟通和融洽师生关系;并且,教师要以充沛的情感引领着学生进入教学内容的情感世界,而教学内容丰富的情感又不断熏陶、感染师生,这样使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2.教学技艺、辅助手段具有美感。就是指教师有过硬的学科专业技能,教学语言(包括语音、动作、姿态、手势、表情、态度等)运用准确、明白、流畅、生动、形象,与整个教学活动协调、和谐。各种教具操作准确且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与其他教学部分浑然一体。教学场景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一致,能与教学活动完美统一。

3.探索和完善作文评改。语言通顺是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语言流畅是学生作文的较高要求,而语言生动是作文的高级要求。语言的生动性是解决作品文采的关键。生动的语言,是作者运用修辞的结果,是一种富有灵性的创造,它包含着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思考、分析、综合和概括,包容着丰富多彩的思想,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语言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生动的语言是学生语言基本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高度融合,是学生语文素质高的一种重要体现。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引导学生的同时,积极撰写生动的作文,身体力行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然而,快速作文教学的重要意义还远远不止如此。这只是在课堂上的表现,它的重要的思想基础是大量阅读和深厚的生活体验。它把语文学习和语文素质的习得有意无意地推向课堂之外。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语文素质在课外这个无比广阔的时空中进一步得到锤炼和提高。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开辟人文教育园地

文学素养的好处范文第3篇

在中国,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这句话的含义是在语言学习中,只要不断地进行阅读,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了解其中的含义。在英语学习中这个方法其实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通过不断诵读,确实能够有效地稳固学生对于单词、句子结构、整体语感的掌握,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英语并不是中国学生的母语,就是阅读再多遍,也不可能达到“其义自见”的程度。这种情况下,英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是语言文字的集大成者,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但是涵盖面极广的语言的精炼和巧妙的运用。文学作品对于语言文字的驾驭和使用只会高出一般语言文字的使用要求而不会比这个要求更低,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是不是可以引入英美文学这一元素,以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这一教学目标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呢?答案是肯定的,经过教学实践,教师们发现,将大量的英美文学作品引入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确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并且学生的英语驾驭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升,达到了兼具考试和实用两个层次的价值,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深刻了解西方文化

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文化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决定着语言的所有要素。任何一种语言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都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文明的精炼。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一种语言的学习,其实就是对于该国家或者地区文化的学习。对于母语的学习和本国文化的学习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为即便是再小的国家,也最少有数百年的历史,这数百年的历史积淀是极为深厚的,想要在短短十数年中精通是绝不可能的。这也就是中国学生每个人的语文成绩都不会太差,但是未必每个人的成绩都会很好的原因所在。本国语言的学习尚且如此,更遑论拒自己国家千里万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完全不同的,文化差异特别巨大的国家的语言的学习。而每一个国家都有具备极强文字驾驭能力的人,他们的文学作品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语言的精炼与巧妙组合,不仅对语言文字的解析十分有帮助,还直接体现了本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文化这种元素是无法进行教育的,只能自己去感悟,通过对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就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英美文化的敏感程度。

2、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英语能力

中国当前高校英语教育的主要要点就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但是其实我们从这几点就可以看出这个层次是非常低的。举例来说,对于非文学专业的语文教学来说,听和说不必考核,因为这是每一个中国人进行交流的前提,但是对于语文的考察却不会仅仅停留在能读懂和能写出两个层次,语文的考核会考核学生对于古文、现代文深刻的理解,要体会隐藏在纸面上的语言背后深层次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元素。但是对于英语的考核就没有这么深入。当然,对母语的考核和对外语的考核肯定是要有所区别的,但是当前的英语教学是为了培养更多能够适应国际化的优秀人才,是要让这些学生将来能够在国际上与英语母语的人流畅沟通的,所以要求必须要提高。但是又因为英语不是中国人的母语,所以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来提升中国学生的英语能力,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并且体会其中的感情和文化就是不错的方法。

3、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关于“兼听”和“偏听”的讨论。在语言的学习中亦是如此。尽管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坚定不移地信仰才是正确的道路,但是如果能够对全世界范围内各种意识形态都有一种较为深刻的认识,会让学生的这种信仰更加坚定。并且刨除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念的碰撞这些直接的元素来考虑的话,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会讴歌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在情感的表达上,这种人文的思潮是任何国家都一致的。并且当前的时代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学生如果全面了解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对其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文学作品在提升审美和价值观念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其中的人文性也是其他任何活动都望尘莫及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现实路径解析

1、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

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绝不仅仅是多看基本英美文学名著就能达到目的的,还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和改革。第一,要进行教育体制上的必要革新。教育改革在我国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了,但是似乎整个教育体制变动较大的只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似乎并不大。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高等教育承担着直接为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任务,其改革的成效将直接关乎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那么具体到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这一目标上,自然不可以免地要谈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天平倾斜。想要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必然要做的是加大学生对于英美文学的阅读量。并且为了由于英语这门学科并不会吸引大多数的学生,所以有必要用相对的考核对敦促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努力。当然,本身这种模式都是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考核自然也不能够仅仅是考试。可以适当举办一些活动和比赛,既增加趣味性,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于英美文学素养的理解,一举多得。第二,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有必要了。既然要求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有一定的提升,那么相应的,教师的英美文学素养必须也有所保障,并且教师在教学思想和观念上也应当有相应的提升。也就是说,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应当转变思想,正确认识到英美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英美文学在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刻的领会,并且主动地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必要的创新。教师在这种情况下的要求比传统的英语教师要高得多。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牢固的英语基础知识、对西方文化较为深刻的了解、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较好的整体把握、对世界各国的一些文化知识都有涉猎。这样能力全面的教师才能够真正担负起培养学生优秀的英美文学素养。第三,当前的英语教材亟需改编。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仅凭课上的部分讲解和课下的学生自觉是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的,要做到将英美文学素养作为评价高校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重要要素之一,就需要对现有的英语教材进行改编。当前的英语教材是中国的相关专家和一些国外的相关专家联合编写的,这些教材的确更适合中国学生学习,但是却在文学性上有些许的不足之处。未来英语教材应当在保有现有的模式下,加入大篇幅的英美文学作品,使学生学习的不再是专门为他们设置的英语教材,而是原汁原味的英语作品,这样对培养他们真正的语感和适应未来的国际化社会是更加有利的。当然,英美文学作品加入教材中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产生了一些困难的,因为文学作品中往往存在大量俚语、修辞和非常规的英语用法,不过对于适应了这些困难以后的英美文学作品赏析就会变得更加简单。

2、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现实路径

在解决了基本的教育体制、教材、教师三方面的前提条件以后,就完全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文学素养的培养了。第一,要设置多元化的师生互动活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不是靠学生读写和教师讲解就能够完全实现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首先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讲解之前自己先通读设定的篇章,找出自己完全无法理解的地方,用师生交流或者同学间的交流形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多采取一些活动,例如文学作品的演绎、文学作品读后感的诵读等等,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熟悉和敏感,也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外要进行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活动,组织相关的社团组织,定期举办活动等等。第二,多利用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当前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和网络的时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从网络中获取英美文学作品的相关资讯,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了解作者的背景、文学作品的整体逻辑和脉络等等,并且借助于多媒体的设备,用各种声光影结合的形式改变以往仅仅给学生视觉刺激的教师模式。其实这种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文学作品的信息,还能够真正地将传统英语教学中的被动地“教”为主体向现在的主动地“学”而转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变得更有成效。第三,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鼓励学生说和写。每一个人阅读文学作品以后,或多或少地心中一定会有感悟,教师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这种感受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让学生将自己心中模糊的感受在说和写的过程中不断清晰和深化,将这些在不断阅读中积攒的一点一滴逐渐融合成为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成果比传统的模式更上一层楼。

四、结语

文学素养的好处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兴趣;抑制因素;建议

1.高中生语文科目学习兴趣的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学科的定义是:“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反观现阶段高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却相对缺乏,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1.1个人自主意识欠缺

语文知识博大精深,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实用性,可以说具有相当的趣味性,但是在现实学习过程中,高中生往往表现出的状态却是对语文寄以厌恶、反感等不良情绪。对语文科目,仅仅局限于一般学习任务的完成、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和惯性运用,缺少必要的专研精神和创新能力。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功利性过强,掌握语文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高考,作为升学的筹码,对语文知识真正蕴含的一些深远意境和文化精髓难以真正把握。

1.2集体学习氛围不足

我国高中阶段的教学状况曾被形容为“万马齐喑”的局面,所讲述的便是一种高中教学过程中的不良从众状态。以语文科目教学为例,学生由于对语文知识的惧怕,羞于提及语文知识的深度问题。而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学生过多地是注重“更加容易拉分的科目”,即数学、英语等,对语文科目的重视程度不够。概括地讲,即是学生群体包括教师群体集体缺乏对语文的注重,而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在集体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有意回避语文知识研讨的过程,负面的思想情绪导致集体学习语文的氛围不够浓厚,削减了学生的兴趣。

2.抑制高中生语文兴趣的几点因素

2.1高中生语文学习的主观目的性不够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高中生在经过小学到初中这九年的语文学习过后,对语文的学习态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本应该在高度的兴趣和热情下的语文学习过程,转变成了纯功利性的语文学习,把应付考试、顺利升学当成学习语文的唯一动力和目的,没有看到学好语文的其他好处。在功利性学习过程中,高中生把目光和心思全部集中到了期末考和升学考上,完全不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真正乐趣,从而渐渐对语文学习失掉兴趣。

2.2教师的个人魅力不足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以及其授课水平、综合素质、语文素养等,都能集中体现出教师的个人魅力。在对当代高中语文教师的抽样调查中可以看出,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极度欠缺,且不能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以至于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为学生带来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不愿意参加语文课。如果教师具有足够的个人魅力,对高中生不断的加以熏陶和感染,久而久之,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能得到明显提升。

3.提高和引导高中生语文兴趣的具体建议

3.1转变高中生的语文学习目标

要让高中生从扭曲的语文学习状态中抽离出来,不要一味的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应该让高中生看到,学习语文除了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取好成绩,提高升学成功率,更重要的是,学好语文可以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思考能力和社交能力等,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把高中生语文学习的目的放宽,使其从中去享受语文科目所带来的各种乐趣。

3.2全面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

学校和教师都应该致力于教师的个人素养问题,通过教学研讨、学习深造、参观调研、他校听课等多种渠道,全面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和专业技能,让教师具备开展高效课堂的素质和能力。只有教师的个人素养得到了有效提高,才能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素养的展现来吸引高中生的眼球,抓住他们的心思,感染并引导学生参加到语文学习中,激活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3.3丰富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形式

基于高中生语文学习兴趣普遍下降的教学现状,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不足以激发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在提高自我教学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多形式的课堂教学。具体做法有:转变师生角色,让学生独立的站在讲台上向其他同学谈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体验一把为人师表的感觉和责任;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特殊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采用网络教学模式,让本校学生与其他一些高等学校的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结合更多的教学实践活动,将原本固定的教学场地移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亲身体验语文功效的强大等。通过以上系列科学措施的有机引导,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能日积月累的增强。

4.总结

综上所述,对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有机的引导是非常的重要和必要的。随着高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逐渐下降,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明显降低,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越来越欠缺,为尽快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亟需学校和教师对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加以科学的、有机的指引和领导。有机引导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必须首先对抑制高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各种因素展开分析,找准问题的根源所在,才能准确的把握住激活高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途径。高中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有效的引导和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动力才会明显增强,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才能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恪诚.高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群文天地.2013(02)

文学素养的好处范文第5篇

1.引言

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认为,大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大量英美文学作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西方文化和价值体系,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拓宽自己的思维与眼界,也有助于形成科学、全面、积极、开放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英美文学课如何导入是人们长期争论的一个话题。由于文学本身复杂的结构和独特的语言以及所反映的特定的历史、文化、政治等背景的不同,对学生乃至教师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学英语课堂一直将文学排斥在外。目前,我国正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都把英美文学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但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美文学课却一直处于缺失的状态。我国现行的大学英语教育过于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更多的是针对四、六级考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不少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有着急功近利的思想,认为文学课对于我们市场经济来说根本没有什么用处,对英美文学文化知之甚少。

早在二十世纪中期,著名语言学家Povey就提出了“文学通过广泛的微妙的词汇运用,复杂精确的句法来拓宽学生的语言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各种语言技能”。由于多年来我国大学英语应试教育的影响,该理论一直未得到大学英语教学界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大学生英语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国内大学英语改革的逐步发展,许多外语教学研究者又重新提出了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导入文学作品、培养学生英美文学意识与能力的观点(蔡国华,2002;段国重,2005;薛玉秀,2006;周晓,2007)。与此同时国内两大外语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近年来也纷纷出版专为提升大学生文学阅读与欣赏能力的各种书籍。随着当前外语界对该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意识与能力必将成为大学英语新一轮改革的重点。文学作为人文学科中重要的一个分支,文学素养作为人才重要的素质之一,在高等教育中,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英美文学教学也应纳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体系中来,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然而,面对文学意识与能力十分薄弱的非英语专业,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英美文学素养,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素质,关于此项研究目前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尚未得到开展。

2.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必要性

为了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日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其中提到的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向大学英语教师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仅仅关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是不够的,因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并不等同于这五种技能简单地相加。从一定程度上讲,较好的综合语言能力应该非常接近于某种语言的包含读写能力在内的文化教养或文化素养。

2.1学习英美文学可以增强我们对其文化的感知。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离不开语言,而语言也不可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的学习也是文化的学习,而文学学习是文化学习的一种有效而直接的途径。学生通过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研读接触到西方文化中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评判视角等特定的意识形态,从而对他国文化理解、包容、尊重,有助于培养具有文化意识的国际化人才。

2.2学习英美文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语言学习需要有大量的输入才可能有正确的输出,文学语言是语言的精华和语言的多样性的体现,涉及到最高雅的书面语和最通俗的口头语,从而为语言学习提供可以效仿的语言环境和模仿样本。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充词汇量,学习具体语境下真实的语言,增强语感,提高自己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2.3学习英美文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品位不同作家的不同文体、不同语言风格,学生可以从表层学习深入到深层次的语言学习、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水平。大学英语不同于其它社会学科的最显著特征就在于它蕴涵的人文性,其教材中的大多数课文,无论是词的选择、句的结构、篇章的布局还是修辞方法、韵律节奏的使用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许多课文都是反映人类真善美情感的美文。因此,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文学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使其智能与身心得到和谐全面发展。鉴于此,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应该向学生展示英美文学的魅力,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鼓励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文学作品,积极探索文学学习的方式方法,以拓宽大学生的思维与眼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学素养,使他们在未来的国际交往中做到游刃有余。

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方法及途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内容,要明确教学目标,宏观把握微观入手,采用基于网络的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3.1充分利用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学性

为了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学能力,为他们开设英美文学课固然是最好的方法,但在现阶段,想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全体学生开设这样的必修课显然也不现实。其实,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课文,无论体裁和题材,都具有很好的文学性,我们不妨充分地利用。教学以阅读和欣赏为主,不必强求学生英美文学知识方面的系统性、连贯性以及文学批评的理论性。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和感悟英美文学的内涵和美感。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3.2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式教学模式

传统英美文学教学多采用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作为认知过程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式教学模式除了传统的粉笔、黑板外,主要依托现代化的多媒体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系统。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指定的教材,而是包括了当前学习主题有关的所有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和音像资料等。通过视、听、说,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技能,而且这种有声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生动的画面使他们对文学作品印象深刻。该教学模式提倡教学的重心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为以“学”为中心,注重让学生亲身感受、亲身体验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肯定学生对文本的再创造作用,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文学的浓厚兴趣,促进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

3.3课内外师生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能力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文学课程的学习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大学英语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所以课堂上学生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对课堂的提问策略、内容、形式等问题进行改变。上述提到的都可以以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文学性,也可以要求他们课外讨论、收集素材,再到课内交流展示,这就将学生文学能力的培养延伸到了课外。课外文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具有更大的空间,如放映由英语原著改编的电影电视;收听或播放各种英语文学作品的广播;组织英语文学社、英语戏剧社、英语诗歌俱乐部等;进行诗歌、散文朗诵会;排演英语短剧等。学生会在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