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 安全监督集成管理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167-02

因为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不同的法律法规与准则作为引导,进行监督的同时也构成了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部门,各个部门分别针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进行落实。因为组织分离、技术屏蔽以及流程分离的诸多原因也间接导致了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二者在工作上的分离,进而构成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双轨制的现象[1]。将二者进行集成管理,即将二者共同拥有的属性要素进行集合,并且将各单元中元素互相联系。也就是说建设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监督二者务必要具备其中一种公共性质,否则该元素则不会被集成体容纳,这样也阻碍了集成体的形成。对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基层管理进行分析,事先要对二者是否存在共通属性进行了解,也就是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容性,同时这也是集成管理的基本要求。文章中针对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的集成管理,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1 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制度存在相容性

1.1 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发展目标相同

所谓发展目标一般是形成制度的必要前提,发展目标部件决定了制度本身的既有属性,同时也限制了制度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同时这也是制度的灵魂。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主要是针对工程日后使用的安全性而言,以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导致安全事故。安全监督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中的生产安全性,其根本目的是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以免出现生产事故。尽管二者在工作时关注内容有所不同,然而其服务对象却是相同的,为此,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的发展目标,均是为了对社会公共利益与安全提供保证。

1.2 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基本准则相同

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在处理问题时,方法体现了一致性,一般情况下,我国在工程责任主体处罚时,分别设置了行政处罚与行政措施两种不同的形式,其中行政处罚主要包含了罚款、警告、责令停业整顿、没收非法所得财物以及吊销相关证书等一些形式[2];而行政措施则主要是责令改正,也就是通过下达相关命令使当事人终止违法行为,限期将其改正的行政教育的具体行为。一般情况下,行政执法部门会针对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情节严重程度,决定处以行政措施或是行政处罚。

2 质量实体构成与安全生产之间存在相容性

2.1 质量实体构成与安全生产时间相同

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过程即工程实体生产的流程,所谓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主要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生产的安全性,其主要关注的内容是在质量实体构成阶段中如何运用有效措施提升建设工程质量,以免出现安全事故。为此,只要发生于施工现场中的安全问题,均可被视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生产问题贯穿施工的全过程,所以建设工程实体质量与安全生产二者均开始于工程开工,结束于工程竣工。

2.2 质量实体构成与安全生产空间相同

为了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扰民现象进行合理有效的解决,同时为美化环境、文明施工发挥积极作用,可以在施工现场全面落实封闭式管理。在施工现场封闭管理的期间内,也可以将现场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施工区与办公区。施工区和办公区之间要有极为明确的隔离带,同时在该隔离带上设置防护措施,使其能够保持安全距离。结合住建部之前所统计的数据,建设施工过程中,多数施工人员均是因为安全事故的原因导致死亡,施工人员极易在施工现场由于高处物体坠落、触电等原因造成人身伤害,而这一现象均发生于施工区域内。在施工区实体质量的构成与安全生产在空间上体现了相同的特点,尤其是生人员操作的过程中,对于机械设备的正确操作,不仅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机械本身造成极大的伤害,在这一方面,二者也存在一致性。相关人员可以在洞口以及缘地带设置防护,以此为施工人员创造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使其可以在施工的同时保证人身安全,进而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保证,这也体现了二者在操作方面的相同性。在施工现场四周设置防护网等一系列防护措施,对于操作人员而言,是保护其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以免因为高出物体坠落造成人身伤害,同时这也是二者在空间方面的相同性。

2.3 质量实体构成流程与安全生产措施呈现相对性

建设工程质量实体的形成,一般是在施工现场的操作与安装过程中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安全操作与安全管理者其主要是针对生产的安全性以及施工过程安全而言。其一,在实际操作与施工的过程中,工程质量与安全性,二者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要用到基本的机械设备,对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等进行保障。从人机环系统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导致出现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员自身不安全行为以及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合理运用相应的机械设备等一些生产工具进行工程施工,准确地使用机械设备,或是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均会造成建设工程安全事故。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对于机械设备的准确操作以及设备的正常运转,也是保证实体质量的重要前提。在该形式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与施工过程均具有一致性,且造成的事故也极有可能造成质量安全隐患。为此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二者在过程上具有一致性。其二,安全施工人员也为建设工程施工的现场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这便是施工过程中的文明施工环节,这一环节中的基本内容包含了建筑施工的现场围挡、工程的封闭式管理、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的住宿情况以及生活中所需的基本设备等。

3 结语

文章中针对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局尝试管理的可行性,分别从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制度存在相容性、质量实体构成与安全生产之间存在相容性两方面都起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通过文章中的分析,全面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以此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金灿,李国臣.论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集成管理的可行性[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9(Z1):48-51.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顶层设计;建设监理;监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4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278-01

1“顶层设计”的概念及内涵

顶层设计是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顶层设计就是一个总体规划的具体化。换句话说,顶层设计指的是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蓝图”,总的特点是具有“整体的明确性”和“具体的可操作性”,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按图施工”,避免各自为政从而造成工程建设的混乱无序。

顶层设计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全局战略,在对研究对象进行改革时,不能像瞎子摸象那样只针对其中一部分进行研究,要站在全局角度,使研究对象的各个子系统都能够紧紧的围绕核心目标,用宏观战略眼光分析问题,应该跳出框框,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当每一个子系统都能够协调的发挥作用时,就能产生顶层设计所预期的整体效应;其次是协调发展,“顶层设计”是自高层开始的“自上而下”的设计,是对每个子系统按照统一原则进行统一规划,使研究对象的整个系统、各个要素、结构、功能等各个方面之间形成相互协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实现顶层设计预期效果;第三是强调执行力,有效利用资源,贯彻战略意图,注重细节,情调执行,注重各环节之间的互动与衔接,使之完成预定目标。

2 我国工程监理制度的现状

2.1 实施工程监理制度的初步成效

自1988年我国建设监理制实施以来,经过不断的健全与完善,建设监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建设监理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随着《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管理试行办法》、《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与注册试行办法》、《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建筑法》等重要监理法规的出台,不断的促使着监理工作的依法进行;(2)监理队伍逐渐得到强大,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监理单位成立,越来越多的监理培训机构也随之增多,监理队伍也逐渐在强大;(3)建设监理制度已经覆盖所有大中型工程项目,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工程项目都基本实施建设监理制度,电力、铁道、高速公路、国际机场等工程的建设以及市政工程、民用工程等都基本上实行了监理制度;(4)实施监理的工程效果显著,实施监理制度后减少了管理人员和管理费,工程的造价和进度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同时工程的质量普遍得到了保障,例如上海杨浦、南浦大桥工程在监理监督下工程的优良率达到98%;(5)积累了优秀的监理工作经验,经过二十多年的锻炼和积累,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对各类复杂工程监理的能力。

2.2 我国工程监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自实施工程监理制度以来,我国工程监理业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是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其监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明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业主对监理工作的不支持,大部分的业主仍认为实施监理制度是花钱找罪受,导致在一些工程项目中,监理作用弱化;(2)工程监理制度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也有部分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对监理单位资质要求较低,对培养和选拔高级人才也需要完善等;(3)建筑行业行为不规范,主要是指政府职能部门行为的不规范、业主行为的不规范、施工单位行为不规范、监理单位行为不规范;(4)工程监理水平不高,目前的监理工作主要是针对施工阶段的监理,监理的内容大部分停留在现场的质量监控,对投资和进度等领域的监理还处于较低水平;(5)监理工作职责不明,部分总监理工程师兼任过多项目,部分监理工程师却出现挂空职,同时部分监理工程师开展工作随意性大,往往凭认识和经验开展,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2.3 工程监理制度存在问题的根源

对于我国工程监理行业来说,存在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和我国建筑市场发育不成熟息息相关,由于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建设监理是运作在逐步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之相应的一些法规、制度还不健全,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在推行工程监理制方面的力度不足,尤其是还没有制定出一套具体、完善、可行的措施、制度来约束、规范业主的行为,同时也缺少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规范各监理企业的经营行为。同时对工程监理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与我国监理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造成业主观念滞后,对监理企业存在偏见。监理企业综合素质过低也是导致问题的原因,企业管理体系、管理水平不适应客观要求;监理人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人员老化问题严重,不适应深层次监理要求;监理公司内部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理制度、监理程序和管理细则;监理管理手段落后,大部分监理公司没有试验室,缺乏现代化先进设备等原因都是导致存在问题的根源。

3 我国工程监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3.1 健全与完善监理制度的目标

健全与完善建设监理制度的主要目标:第一,监理工作实现三个拓展,即从质量监理为主向“三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全方位监理拓展:由少数工程监理向法规规定的各类工程都实行监理拓展:由施工阶段监理向工程建设的其它阶段拓展。第二,监理工作达到“三化”,即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第三,监理行业达到“三化”,即产业化、规范化、国际化。

3.2 健全与完善监理制度的具体措施

3.2.1 加大对工程监理制度的宣传力度

积极宣传国家对监理制度的重视、监理制度对监理和建筑等行业的重要作用,增加社会对工程监理制度的认识;通过各种宣传媒介,从广度和深度等层面进行大力宣传,不断推出典型的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不断组织相关部门领导和企业老板参加各种培训班和交流班,促进个主管部门和工程市场业主积极参与到监理事业中来。

3.2.2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规范建筑市场

进一步理顺政府建设管理部门职能,明确分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首先要规范政府行为,促进建筑市场不断得到规范;全面实施监理工程招、投标制,打破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彻底清理并废除各地区、各部门制定的带有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内容的规章;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好工程建设各方面的行为,一切按规定执行;监理企业一定要做好自我规范,把好质量关,对工程各个阶段的监理一定要严格进行审查,对不合要求的一定要果断重修。

3.2.3 促进监理改制,完善现代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国有监理企业改制,选择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关键。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一方面要符合我国的社会性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能充分体现行业特点。笔者认为我国监理企业体制改革应分二步进行。第一,将国有独资的监理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第二步,结合国际惯例,鼓励监理工程师以合伙制和个人控般的模式组成新的监理企业,使监理企业组织形式多元化,逐步发展和规范我国的监理企业制度。

3.2.4 注重企业监理形象,提高公信力

树立监理企业的形象,取决于政府的重视和业主的授权,更重要的是监理人员的自身的形象,不断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严格监理制度、热情服务,做到廉洁、正派,对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反腐败和职业道德教育,制订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规范,建立监督机制,以保障监理队伍的廉洁形象与权威,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公信力。

3.2.5促进监理规范和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

不断的加快我国工程监理制度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促使工程项目的监理按照制度进行,而不是按照个人的认识和经验进行,杜绝随意性。首先在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带领下,寻找有经验的高级监理人才编写工程项目监理规范国家标准,制定工程通用的监理管理办法,以及相关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等文件,使监理工作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建设工程监理概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1-9.

[2] 刘廷彦.关于工程建设监理人才问题的思考[J].建设监理,2013 (1) .7-11.

[3] 贾福辉,李建军.现阶段监理行业发展的争议热点及政策建议[J].建设监理,2012(10).3-7.

[4] 丁以河.关于监理企业发展方向的探讨[J].建设监理,2012 (9) .7-9.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范文第3篇

**年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也是全流通市场条件下证券营业部帐户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取得突破性成绩的一年。我营业部按照证券公司统一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发挥证券营业部的重要作用,狠抓帐户管理工作,并制定了具体的证券营业部帐户管理长效机制,在完善帐户管理机制的过程中,我营业部取得了明显成绩。详细汇报如下:

一、帐户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存在问题

虽然证券管理层积极制定帐户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一些投机者难免会“下有对策”。在全面清理规范不合格账户之际,一些“拖拉机”账户仍难绝迹,部分短视的证券营业部受利益驱动,同一些庄家联手操纵账户,或为投机者违法开户开方便之门。这些存在的问题,正是需要正视和改善的地方。

二、帐户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资本市场转折性变化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对证券交易所帐户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为提高我营业部帐户管理水平,更好地履行证券交易所的营业部的职责,维护客户的帐户安全,我营业部着力加强了帐户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积极采取措施,推进账户规范清理工作。

不合格账户的产生有三个原因,账户资料过去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由券商自行制定;有的证券公司经过几次转手,相关资料遗失;有的券商审核开户人资料时把关不严。

所以营业部建立对不合格账户的定期统计、跟踪机制,并将其全部纳入实时监控中,防范新的违规行为发生。同时积极有效推进不合格账户的规范工作,对证券客户帐户进行调查、对出现疑问的帐户作到,及时摸清原因,制定解决方案。

自去年10月8日起,对所有小额休眠账户实施交易中止,并督促员工加强账户管理和客户服务,确保休眠账户另库存放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营业部着手长效规范机制的导入。

去年底对股民开户审核系统重新设计,引入客户账户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设立重点客户资料总部联(纸质),由总部专柜保管;设立账户复核岗,对每个新开账户进行电话回访与复核。我营业部在业内首创了新型账户管理系统,

该系统的特点是:1、建立与公安部身份信息认证系统及中登公司中登公司账户查询系统联网的功能,确保客户身份真实性;2、有效建立客户身份认证的基础数据库,统一管理客户姓名、身份证编号等关键信息;3、与客户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相连,实现开户复核与电话回访。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范文第4篇

一、加强综治基础建设,推进新一轮平安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一)深入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结合灾后农村永久性建房,以平安村(社区)创建为重点,在家庭、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区等广泛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达到新一轮平安创建标准。

(二)切实加强综治机构建设。加强综治机构自身建设,充实力量,健全制度。调查研究,明察暗访,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狠抓各项综治措施的落实。

(三)大力推进综治工作中心平台建设。在有条件的村要健全综治办或综治工作站,有效整合公安、、民政、国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工作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稳定、社会治安、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四)健全农村平安建设长效机制。统筹规划,加大投入,确保年内基本完成村(社区)为核心,警务室或调解室为支撑,治安巡逻队为基础的农村平安建设工作体系的目标要求。

二、着力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体系,维护社会持续稳定

(一)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组织领导和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组织领导,实现矛盾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健全社会协调机制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和,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二)健全预警机制。密切关注金融危机可能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及时排查梳理涉及遇难、伤残学生、灾后重建、农民工返乡、农民工资、引发的矛盾纠纷,掌握社情民意,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加大信息汇总、形势研判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反馈和预警机制,积极做好应对因地震、金融危机引发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工作。

三、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着力健全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控体系

(一)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等多发财犯罪。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斗争,统一执法思想,加大打击力度。认真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提高打击能力,减少社会对抗,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切实维护国家安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宗教极端势力和组织的渗透与分裂、破坏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城乡治安整治专项活动。加强对旅游环线的整治,深入开展“打黄打非”、盗窃破坏“三电”设施专项整治,非法安装使用电视接收机设施、传销和“黑网吧”等专项整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四)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控体系。把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控体系建设纳入建设规划,构建以巡逻员为骨干,其它群防群治队伍为重要力量。切实加强灾区治安防控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保持灾区社会治安平稳。

四、创新重点群体管控措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

(一)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建立健全村(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组织网络,全力做好返乡农民工的服务管理工作。认真落实流动人口流入地、流出地双向服务管理措施,形成服务管理合力。

(二)加强重点人头,重点领域排查管控。推进重点群体信息库建设,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落实违法犯罪人员及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分子。加强对闲散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因灾孤残儿童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救助工作。

(三)加强安全监管工作。抓好企业安全的监管,保障企业的良性发展势头,做好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和改进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管理和交通运输,消除安全隐患。

五、加强和改进宣传教育工作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范文第5篇

以加强体系规范建设、完善审批规范管理、深入推进法制教育、强化落实监督检查为重点,全面推进,创新发展,确保全区卫生监督工作有新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卫生监督协管和信息报告体系建立健全,区卫生监督局办公楼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全区卫生监督体系规范建设基本完成;卫生监督队伍监督检查能力进一步提升,卫生监督文书质量全面提高;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

(二)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卫生行政审批规范管理进一步理顺,卫生监督检查与案件查处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卫生法制教育成效有新提高。医疗卫生人员依法从业进一步规范。

(四)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医疗市场、学校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实现全覆盖。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卫生监督体系规范建设

1.完善工作体系。全面实施村卫生室卫生监督信息报告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乡、村工作职责和程序;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卫生监督协管体系达标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和工作制度;认真实施区卫生监督局办公楼建设项目,加强基本设备配备。

2.提升队伍能力。进一步完善首席监督员和责任监督员制度并坚持实行,坚持实施卫生监督员“条块结合、分片包干”工作制度;采取理论培训和技能比武及演练相结合形式,积极开展各项相关法规和制度培训;加强工作稽查,强化卫生监督协管员执法行为管理;加强卫生监督员综合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综合素养。

3.强化工作指导。加强卫生监督局卫生监督协管项目指导办规范建设,完善设施,健全制度,规范程序。

(二)不断完善卫生监督工作机制

1.健全工作机制。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建立量化分级管理评定办法,个体诊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60%,学校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50%;建立卫生监督检查工作规范,明确监督检查频次、内容,提高监督检查质量;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建设。

2.完善审批管理。加强卫生行政审批窗口规范管理,落实卫生行政审批“三集中”。规范卫生行政审批层级管理,进一步明确卫生监督局和龙泉卫生院卫生行政审批事项及范围,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审批登记程序。医疗机构校验率要达到100%。

3.规范行政处罚。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规定,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行政处罚程序、职责权限,确保依法行政。全年办理案件要达到80件以上,结案率要达到80%以上。

4.强化监管质量。制定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规范和督导考核细则,完善卫生监督协管稽查和工作考核规范管理;加强卫生监督文书管理,卫生许可、卫生监督检查和卫生行政处罚文书合格率均要达到95%以上,乡镇卫生监督协管文书合格率要达到95%以上。进一步强化投诉举报案件的查处及回复机制,群众投诉案件查处回复率100%。

(三)深入推进卫生法制宣传教育

一是深入推进依法治卫。坚持按照“六五”普法计划安排和省市区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卫生系统法制教育活动,突出加强民营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及相关法规培训。

二是加强卫生法制教育。积极完善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充分利用“12.4”法制教育日等,组织开展卫生法律法规进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等教育活动,大力普及《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侵权责任法》、《职业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饮用水卫生管理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三是加强卫生法制宣传。充分利用宣传媒介,大力开展卫生监督工作和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宣传,加大违法行为曝光力度,积极营造卫生执法良好社会氛围。

(四)强化医疗卫生监督执法检查

1.强化医疗机构监管。医疗机构信息登记率要达到100%;政府办和民营医疗机构监督检查覆盖率要达到100%,村卫生室监督检查覆盖率要达到100%;医疗机构感染监测要全面落实;认真组织开展医疗广告监测管理,加强社会保健机构非法涉医行为监督检查及查处。

2.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治监管。学校和托幼机构登记率要达到100%;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措施监督检查,各级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覆盖率要达到100%。

3.强化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登记率要达到100%;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要达到98%以上,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持有率要达到95%以上;监督检查覆盖率要达到100%;公共场所消毒监测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