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英语的复数

大学英语的复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英语的复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英语的复数

大学英语的复数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博客 互动式大语教学 多媒体环境 多元化英语教学模式

一、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整个教育系统都处在一个反思改革期。目前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许多学校扩招导致师资紧缺,师生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致使师生缺乏交流;2.缺少良好的交流环境和交流习惯;3.传统的外语教材保持着内容的经典,却在数量和广度上缺乏应有的拓展,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时代特征;4.在外语教学方法上大多传统而单一,以课堂教师单一教授为主,课堂缺乏互动,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二、博客辅助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现代英语教学理念改革十分迅速,已经从传统的以教学为中心(teacher-centered)的以单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发展到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式。由此引出的交际型教学、任务驱动式的自主性学习、教师反思性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等倍受外语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博客(weblog或blog),是一种简单易用的网络交际工具,它产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在本世纪初,尤其是2002年下半年以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与此同时,也为现代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1.博客是学生有效的英语学习辅助工具。

博客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巨大的学习资料库,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料,弥补传统教材的局限性。通过教师精心选择和分析建立起来的具有深入学习和研究价值的资料库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的学习空间。此外,教师的评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向,提供导向性任务,注重学习潜能的自主发挥,让学生真正实现自我激励学习。

2.博客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互动式的学习交流模式,创建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博客的机制让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变成一个开放式的沟通社区,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心得可以在这个系统中自由地分享交流。通过即时的关注交流,教师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反馈,从而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多种不足,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降低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焦虑、消极等负面心理,从而改善外语学习效果。此外,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自由合作,也为协作式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博客可以成为教师有效的评价反思工具。

博客具有知识积累性特点,内容可按时间及主题类别等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这样便可形成有效的学习档案,使得博客成为外语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博客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完善教学方法,讨论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对考试的厌倦和恐惧心理。

三、博客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应用的分析

教师可以以某一具体问题为切入点进行探索学习,这种方式使得学习更具有目标性,通过解决一个问题能够运用多种知识和能力。例如,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在互联网上收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历史文化等英文资料,进行评述,并把所得到的内容放于个人的博客之上。这样的学习任务很明确,但每个学生的解决途径都不一样,他们对材料的评述也不尽相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出乎意料的有关文化背景、语言特点等问题。在学生一一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达到课堂学习的目的,同时学生自主运用外语的能力也能从多层面得到提高。

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课内的学习任务,自主搜索相关进一步学习的资料,并分门别类地将这些材料添加到自己的博客之中。材料内容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资源网站的链接,目前“图片博客”及“播客”的出现使得图片、语音等多媒体资源的积累也很容易实现。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在自己的博客中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教师还可以到学生的博客中进行专门指导答疑,这种指导更具有针对性,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四、结语

博客可以针对目前中国外语教学存在实际问题,提供良好的交流环境,拓展师生外语教学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热情,可以有效地辅助大学英语教学,因此积极探索以博客技术为基础的互动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林阳,祝智庭.Blog与信息化教育范式转换[J].电化教育研究,2004,(3):49-51.

[2]付先军.博客与现代教育的整合初探[J].教育信息化,2005.01.

[3]胡三华,汪晓东.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远程教育杂志,2004,(1):10-12.

大学英语的复数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噪声

【Abstract】 AIM: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ombined stress of noise and moderate +Gz on learning and memory in rats. METHODS: Thirtytwo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four groups with 8 rat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6 Gz/3 min group, 90 dB(A)/30 min noise group, +6 Gz/3 min and 90 dB(A)/30 min noise combined stress group and the changes of learning and memory after stress were measured by Ymaze test and stepthrough test. RESULTS: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percentage of right reac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and the reaction tim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in +Gz group at 2 d, 4 d and 6 d after +Gz exposure.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in control and noise group, the percentage of right reac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and the reaction tim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at all time points in combined stress group, but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observed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in +Gz group.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time and number of erro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while latent tim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mmediately and 6 days after stress (P0.05) in combined stress group.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combined stress of +6 Gz/30 min and 90 dB(A)/30 min noise may cause sustained impairment of learning and memory in rats.

【Keywords】 stress; +Gz; noise; learning and memory; rats

【摘要】 目的: 探讨中等强度正加速度和噪声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 Gz/3 min组、90 dB(A)/30 min噪声组、+6 Gz/3 min和90 dB(A)/30 min噪声复合应激组4组,每组8只. 采用Y型迷宫实验和避暗实验观察应激后不同时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 结果: +Gz组大鼠正确率在暴露后2, 4和6 d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

【关键词】 应激;正加速度;噪声;学习记忆;大鼠

0引言

军事飞行特殊的工作环境,使战斗机飞行员不可避免地暴露于各种应激源,其中两种较为常见的航空应激源为正加速度(+Gz)和噪声,已成为威胁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 故探讨其复合应激作用对飞行人员工作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以往的研究工作表明, 高G(+10 Gz/3 min)和90 dB(A)/30 min噪声复合应激可引起大鼠持续性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其中以高G为主要影响因素[1]. 然而在实际飞行过程中,战斗机飞行员可以通过自身对飞行动作及飞机姿态的调整,得以部分地避免过高G值的产生,因此实际通常暴露于中等强度(+6 Gz左右)的正加速度之下. 但有关中等G值的+Gz和噪声复合应激作用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报道较少. 本研究我们旨在探讨+6 Gz/3 min和90 dB(A)/30 min噪声复合应激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规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雄性SD大鼠32只(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165±10) g. 实验前先在实验环境下饲养1 wk,使其适应实验环境,排除惊吓、环境等因素对大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噪声组、+Gz组和复合应激组4组,每组8只.

1.2方法

1.2.1加速度和噪声作用方式采用动物离心机进行+Gz暴露,动物离心机的半径为2 m,可模拟的正加速度范围为+1~+12 Gz,由计算机进行加速度程序控制. 利用自制的有机玻璃盒(容积为15 cm×5 cm×3 cm)承载大鼠,并水平固定于离心机的转臂上,大鼠头部朝向离心机旋转轴心. 噪声由UZ3型白噪声发生器(北京长城无线电厂)产生. +Gz组大鼠G值暴露水平为+6 Gz,峰值作用时间为3 min,加速度增长率为1 G/s. 噪声组大鼠噪声暴露水平为90 dB(A),频率1000 Hz,作用时间为30 min. 复合应激组大鼠噪声作用条件同噪声组,从噪声作用的第27分钟开始复合+6 Gz暴露3 min,加速度作用条件和+Gz组相同. 对照组大鼠仅放置于有机玻璃盒中3 min,不进行+Gz和噪声暴露.

1.2.2Y型迷宫实验Y型迷宫即三等分辐射式迷路箱,由三个支臂和一个连接区组成,三臂相互间夹角为120°,每臂长40 cm,宽15 cm,底部铺以直径为5 mm、间距为6 mm的铜棒[2]. 各臂末端装有信号灯,信号灯打开指示该臂为安全区,即该臂底部不通电. 安全区的方位按照ACB变换,当某臂为安全区时,另两臂和连接区均带有刺激电压. 实验在安静、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实验开始时,将大鼠放入迷宫的B臂中,使其适应环境1 min,然后通电,A灯亮,经过5 s的延时后,不亮灯的两臂及连接区开始通电,电击电压为40 V. 此时灯光仍持续60 s,然后熄灯,即完成一次测试. 每次实验进行15次测试,记录大鼠的正确率和反应时. 反应时为安全臂亮灯开始到大鼠到达安全臂所用时间. 分别记录不同应激后即刻、2, 4和6 d的成绩.

1.2.3避暗实验实验箱由明、暗两个箱子组成,箱底铺以铜网,暗箱通以40 V交流电. 暗箱与明箱相连的壁中央有洞,大鼠可以自由通过[3]. 首先将大鼠放入明箱中,由于其钻洞及趋黑本性,则钻入暗箱中,大鼠因遭受电击而逃回明箱中,此即为一次学习. 以大鼠在明箱中停留时间超过5 min为学会. 记录大鼠在应激后即刻及6 d时学会所用的总时间、潜伏期和错误数.

所有实验时间为每日上午8:00~12:00,在同一环境相似的条件下进行.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 10.0 for windows对Y型迷宫实验结果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避暗实验结果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

2结果

2.1正确率和反应时的变化+Gz组大鼠正确率在暴露后2,4和6 d时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

+Gz组大鼠反应时在暴露后2 ,4和6 d时较对照组均显著延长(P

2.2总时间、潜伏期和错误数的变化在暴露后即刻,+Gz组和噪声组大鼠的总时间、潜伏期及错误数较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复合应激组大鼠总时间和错误数均显著增加(P

3讨论

随着新一代高性能战斗机的装备,飞行员已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的暴露于各种不良的航空应激因素之下,其中最为常见且危害较大的就是正加速度和噪声. 其对飞行人员智力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不利影响已逐渐引起航空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本研究我们采用Y型迷宫、避暗实验等行为学实验方法,观察了中等强度的正加速度和噪声复合应激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情况,发现+6 Gz/3 min和90 dB(A)/30 min噪声复合应激可引起大鼠持续性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正加速度对脑的影响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围绕高G值暴露后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开展了大量实验工作,观察了高G值后脑组织形态的变化,系统地揭示了高G暴露致脑损伤的性质、时程及其机制[4,5]. 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探讨了正加速度对脑功能的影响[1,6]. 韦应波等[6]采用Y型迷宫、旷场分析实验和避暗实验等行为学试验方法,观察了不同强度和作用时间的+Gz暴露后,大鼠的记忆功能和行为学的变化情况,发现+10 Gz/3 min暴露可引起大鼠暂时性记忆保持功能障碍,但+6 Gz/3 min暴露后大鼠的记忆功能无明显变化. 本实验结果显示,+6 Gz/3 min组大鼠正确率在暴露后2, 4及6 d均显著降低,反应时均显著延长,表明+6 Gz/3 min暴露可引起大鼠学习功能持续性降低. 以上结果提示,虽然学习功能与记忆功能是密切相关的两个脑功能,但是在+Gz暴露后,学习和记忆两个功能的变化可能存在某种差异,学习能力的改变较之记忆功能可能对缺血缺氧改变更敏感,即学习功能更易受到+Gz暴露的影响.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会程度需要形成长期记忆,而长期记忆需要有新的蛋白质分子的合成,这可能与脑内某些永久性的功能和结构变化有关,+Gz暴露导致的暂时性脑缺血缺氧变化抑制了大鼠的神经细胞的正常活动,从而可能使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的转化过程受阻,从而表现为大鼠学习能力的减退. 而经过训练达到学会程度的大鼠,已经形成了相应的长期记忆,即脑部相关脑区已经发生了某种结构变化,所以大鼠的记忆能力在其后的+ Gz暴露后得到了较好保持.

噪声暴露对人工作能力的影响,一直是公共卫生医学和职业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国内外学者曾采用多种行为学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噪声暴露强度和暴露时间下人和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发现80~96 dB的噪声暴露30 min可引起人和动物学习记忆功能障碍[7,8]. 多数学者认为噪声主要影响学习能力和短时记忆,而对长时性记忆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 本实验结果表明,噪声组大鼠正确率仅在暴露后即刻显著降低,暴露后2 d时已基本恢复,提示90 dB(A)噪声暴露30 min可引起大鼠暂时性学习记忆功能降低. 实验结果与以往的报道相一致[7,8]. 其机制可能为,在噪声作用下,噪声信息被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并使其超过正常兴奋程度,从而使电击造成的痛觉信息不能或减弱与控制产生回避反应的有关皮层建立暂时性联系,致使动物学习能力降低[9].

战斗机飞行员在飞行中常常暴露于正加速度和噪声等多种不良环境因素之下,但有关正加速度和噪声复合应激对学习记忆的影响鲜有报道. 本实验结果表明,正加速度和噪声复合应激组大鼠在暴露后各时间点正确率均显著降低,反应时均显著延长,总时间和错误数显著增加,潜伏期显著缩短,提示+6 Gz/30 min和90 dB(A)/30 min复合应激可以引起大鼠严重的持续性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在正加速度和噪声同时作用下,两种应激因素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复合应激较之单纯正加速度或噪声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在损害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加强.

参考文献

[1] 刘挺松,孙喜庆,曹新生,等. 高+Gz和噪声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J].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4;17(1):20-23.

Liu TS, Sun XQ, Cao XS, et al. Effects of combined stress of high +Gz and noise on learning and memory in rats[J]. Space Med Med Eng, 2004;17(1):20-23.

[2] 任榕娜, 陈新民, 孔祥英, 等. 锌缺乏及锌过量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6;5(4):182-184.

Ren RN, Chen XM, Kong XY, et al. Effect of the zinc deficiency and zinc excess on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of rat[J]. Chin J Behavioral Sci, 1996;5(4):182-184.

[3] 韦应波, 孙喜庆, 曹新生, 等. 推拉动作对大鼠记忆功能和行为的影响[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2;23(16):1525-1529.

Wei YB, Sun XQ, Cao XS, et al. Effect of pushpull maneuver on rat’s memory and behavior[J]. J Fourth Mil Med Univ, 2002;23(16):1525-1529.

[4] 孙喜庆,吴兴裕,张立藩,等. +Gz重复暴露致脑损伤及其机理[J].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00;11(3):188-191.

Sun XQ, Wu XY, Zhang LF, et al. Repeated +Gz exposures induced brain injury and its mechanism[J]. Chin J Aerospace Med, 2000; 11(3): 188-191.

[5] Sun XQ, Zhang LF, Wu XY, et al. Effect of repeated +Gz exposures on energy metabolism and some ions contents in brain tissues of rats[J]. Aviat Space Environ Med, 2001; 72(5): 422-426.

[6] 韦应波, 孙喜庆, 曹新生, 等. +Gz暴露对大鼠记忆功能和行为的影响[J].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3;14(1):26-30.

Wei YB, Sun XQ, Cao XS, et al. Effect of +Gz exposure on memory and behavior in rats [J]. Chin J Aerospace Med, 2003; 14(1):26-30.

[7] 刘美莲, 区英琦,许世彤, 等. 噪声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 中国环境科学,1985;5(3)37-41.

Liu ML, Ou YQ, Xu ST, et al. Effect of exposure to noise on learning and its mechanism[J]. Environ Sci Chin, 1985;5(3):37-41.

[8] 黎东民,许世彤,区英琦, 等. 噪声对海马CA3区神经元电活动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1989;5(1):71-76.

大学英语的复数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认知负荷 环境塑造 学习行为投入 语言核心价值

认知负荷理论是由澳大利亚认知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于1988年首先提出,是指学习者在处理具体任务时,加在其认知系统上的负荷的多维结构。其中,任务特征表现为具体的任务形式,任务复杂程度,教学步骤,多媒体的使用及时间压力。相关学习者特征由专业知识水平,年龄,空间及能力组成。学习者认知系统上的负荷多维结构也正是由反映学习者特征与任务之间交互的原因维度和反映心理负荷,心理努力和绩效等可测性概念的评估维度所组成。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主要涉及人在知觉、注意、言语、记忆、表象、思维、想象力及问题解决等方面种种功能的发展变化。不同于儿童和青少年,大学生能将其获取的客观文化与个人知识经验进行不断整合,跳出自我的、当前的、物质的及现实的局限,能更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其对事物的矛盾性和相对性的认识。

一、适宜的学习环境唤醒学生的语言认知

为了唤醒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学习兴趣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首先要做的是给学生塑造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模拟真实的物质及社会环境,让学生理解语言的本质及感受到语言的功能。学生的认知并不是中心化的,抽象的,而是分布式的,具体化的,它弥散于身体、心理与环境之中。也正是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认知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个体与各种文化工具进行交互,通过感知与行动的循环,产生出思想与行为。

因而,只有构建了适应性的学习环境,才能满足学习者的生态特征,初步唤醒学生语言学习认知,使其逐步成长为自主学习者。当然自主并非意味着独自一个人完成学习活动,而是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其他学员的合作来实现。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努力构建一个共同体的学习环境,从而为学习者成长为自主学习者提供了广泛的可利用的社会资源。

二、行为投入促进了语言认知的发展

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是一种共生关系。单纯地说是环境创造了人或人创造了环境都是不完整的,因为环境在成就人时,人也在改造环境,他们之间相互依赖,共同生存。因而,对于学习主体来说,即使创造再适宜其学习的环境,如果学习者没有在该环境中充分发挥应有的效能,没能采取积极的行动力,这样只会让学习环境失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学习者参与的学习环境严格说来并不是学习环境。

为了让学生在适宜的教学环境中,最大化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会努力引用各种新的科学技术,变换各种教学手段,尝试各种教学模式。从开放式教学,高效课堂,以学定做,翻转课堂到微课,慕课,各种教学改革和新思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浸泡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从语言和画面上,构建各种心智模型,让学生最大化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加强学生的学习行为投入。

在英语语言教学的课堂上,语言的意义与功能更需要在学生们的交互行为,社交能力,自我管理,多元评价,整体规划等与合作相关的能力中来体现。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就某个话题,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和经验。同时,教师会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特质和需求,对随时随地出现的变化做出及时而恰当的判断,并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协助同学们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当然,行为的投入是学生积极性的表现之一,为了能够高度促进有意义的学习结果,还需要高度的认知水平来推动。如果学生自我意识不成熟,自我监控能力差,仅仅依赖于教师外在的引导,是很难做到主动更新知识结构并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从而实现不了学习的意义和学习终极目标――创造与创新。

三、正确的学价值理念激发内在于学习者的强烈认知

如何培养内在于学习者的强烈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认知,如何使学生凭借其认知结构,通过适应和组织这两种机能,使主体与客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外部世界,适应外部环境,从而实现认知发展,成为了个体知识构建的关键和高校提升育人质量根本所在。

在大数据网络化时代,新技术推动教育服务新模式的变革,除了前文提到的各种教学模式及理念的更新以外,“移动课堂”,“数字公民”,“知识外储化”等等, 也都成为了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词汇。当然,不排除有些教师盲目跟风,在形式上做文章,从而陷入了教条机械的误区。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曾观摩一位教师的英语精读课文的讲解,该教师首先对文章中心思想进行大致介绍,接着让学生划分段落层次,并轮流概括各部分段落大意并找出中心句,最后腾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文章中出现的生难词汇进行讲解并列举例句说明其用法,整节课丝毫没有涉及文章内容的讲解。整个流程下来,学生感觉课堂教学内容空洞,找不到课堂教学的意义、教师存在的意义、教材的价值、作为学生自身存在的价值,也更加感受不到语言的功能及魅力,也感受不到文章主题对学生思想的启发及触动,整个课堂似乎就是一个形式不断变换的空架子。同样,在英语听说课堂上,听课的评估教师曾传授道:“比方说,对于学生的听力如遇听不懂的内容,就应该针对该部分反复听,一直到听懂为止,不需要对听力文章内容进行讲解。”这位教师似乎没有意识到,听、说、读、写是语言不可分割的四个部分,听力出现问题,并不意味着听力功能出现问题,或出现听力障碍。而是,该篇文章的文化背景,学生的词汇储备,阅读水平,写作水平,口语表达能力,发音标准与否都会影响到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反复听,我想,即便听无数遍,也无济于事。

现在的高校课堂,给人一种很浮躁的感觉,教师们都在积极研究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技巧,很少还有教师去静心去了解自己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如何使学生通过教学内容这个载体,去更大程度地丰富个人知识,增长个人技能,提高个人修养。很多课堂,出现了各种翻转,而教学内容不充实,唯恐讲解得明白只怕被误认为是对知识强制灌输。有时,课堂气氛的活跃仅仅就是一片聒噪的状态,教师们仅仅为了活跃气氛而去活跃气氛,殊不知气氛的活跃并非指的是课堂的一种闹哄哄的状态,而是思维的活跃。然而,学生思维的活跃,并非建立在一堆空洞的教学框架之上,而是要有实质性的教学内容的存在。教师们为了快速跟上时代的步伐,似乎忘了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向过程。在评价一堂课是否有成效,我们常常会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忽视了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以及教育的核心价值。

四、结束语

因而,只有树立正确的语言学习价值理念,加强学生与教师的多维互动,适应大数据网络时代不断移动的课堂,培养内在于学习者的强烈意识,促进学生语言认知发展,才能有效减轻学生语言认知负荷,促进学习意义的生成。

参考文献:

[1]陈丽,郑勤华,林世员.“互联网+”时代中国开放大学的机遇和挑战[J].开放教育研究,2017.

[2]刘哲雨,王志军.行为投入影响深度学习的实证探究――以虚拟现实(VR)环境下的视频学习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7.(1).

大学英语的复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 伏隔核 β-内啡肽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in withdrawal signs and plasma β-EP after ablating the NAc in heroin-dependent rats. Methods SD rats were pided into four groups of 10. TestⅠ and testⅡ groups were made addicts by starting with heroin 3 mg/kg hypo bid and increasing the dosage every day for a total of 9 days, while the controlⅠ and Ⅱ groups were given equivalent volumes of NS. Electric ablation of the NAc nucleus was performed in testⅡ and controlⅡ groups. The withdrawal sig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test groups following the naloxone therapy. Finally,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β-EP for comparison between the four groups. Results The withdrawal signs were less marked in testⅡ group than in testⅠ group(after NAc ablation, P

Key words: heroin dependence; nucleus accumbens; β-EP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一切药物成瘾的心理依赖基础[1]。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包括多巴胺(dopamine,DA )神经元集中的中脑腹侧背盖区(ventraltegmental area, VTA)及其主要投射区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和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ntex,PFC)等边缘前脑区域。NAc是产生奖赏效应的关键核团,在阿片类药物依赖形成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有关NAc毁损后戒断症状报道甚少,尤其海洛因依赖后毁损大鼠NAc对戒断症状及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影响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实验采用毁损电极通直流电毁损海洛因依赖大鼠NAc,观察毁损海洛因依赖大鼠NAc对戒断症状及血浆β-EP的影响,探讨海洛因成瘾机制,为戒毒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和分组 健康SD大鼠40只,雌雄不拘,体重180~220 g,由贵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批号:SCXK(黔)2003-0001〕。取海洛因依赖模型建立成功后的大鼠20只作为实验组,用于戒断实验。其中实验Ⅰ组10只(海洛因依赖未毁损NAc),实验Ⅱ组10只(海洛因依赖毁损NAc)。正常对照组20只。对照Ⅰ组10只(未毁损NAc);对照Ⅱ组10只(毁损NAc),与实验组共同用于β-EP的检测。各组大鼠分笼饲养,自由饮水、进食。海洛因由贵州省公安厅提供。

1.2 实验方法

1.2.1 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的建立 根据文献[2]建立海洛因依赖模型。按逐日递增原则, 首日每次剂量3 mg/kg,2次/d(上午9:00,下午4:00),连续皮下注射9天(第9天每次剂量达27 mg/kg)。对照组按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10天用5 mg/kg纳洛酮腹腔注射,诱发戒断症状并与已建立的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戒断标准比较,确定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取依赖模型成功后的大鼠进行实验。戒断症状包括湿狗样抖、扭体、伸展、理毛、齿颤、吞咽、直立,记录它们的次数。以上症状观察30 min,并根据文献[2]进行评分,确定海洛因依赖模型的建立。成瘾后大鼠从第10日起,每天注射1次维持剂量的海洛因(27 mg/kg)。对照组按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1.2.2 毁损NAc 给药后的第12天,将实验Ⅱ组大鼠用25%氨基甲酸乙酯和0.5% α-氯醛糖混合液(25%氨基甲酸乙酯0.2 ml/100 g + 0.5% α-氯醛糖1 ml/100 g)经腹腔注射麻醉后,固定在DGY-79A型脑立体定位仪上。毁损使用自制的毁损电极(直径0.6 mm,尖端裸露0.5 mm,电阻15 kΩ左右), 毁损坐标按文献[3]进行;前囟前(AP):1.7 mm,旁开(L、R):1.5 mm,硬膜表面以下(DV):7.5 mm;毁损电流/时间为1 mA/30 s。术后使用抗生素3天预防感染,海洛因、生理盐水继续按维持量注射。毁损10天后进行戒断实验。

1.2.3 戒断实验 在安静、自然光条件下进行。给2组大鼠腹腔注射纳洛酮(5 mg/kg),观察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大鼠戒断症状:湿狗样抖、伸展、扭体、理毛、齿颤、吞咽、直立。记录每只大鼠30 min内戒断症状发生的次数。

1.2.4 β-EP测定 ①标本制备:取躯干血1.5 ml加入装有0.3 mol EDTA-Na2 30 μl和抑肽酶(每ml全血500 KIU)的试管中,混匀离心,3 000 r/min,20 min,取血浆放入-20℃冰箱保存。②放射免疫测定:按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β-EP试剂盒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提供,放射免疫分析法,顺序饱和加样程序测定血浆β-EP的含量。

1.3 组织学定位 全部实验完成后NAc毁损大鼠麻醉后用生理盐水心脏灌流,1%亚铁氰化钾甲醛溶液(每1 g亚铁氰化钾加10%多聚甲醛100 ml配制而成)内固定后取脑,外固定1周,然后做脑组织冠状面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毁损部位的毁损情况,NAc毁损正确者进行统计学处理。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组间比较t检验,P

2 结 果

2.1 海洛因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变化 毁损大鼠NAc后,除湿狗样抖症状外,其他戒断症状均较毁损前减轻(P

2.2 4 4组大鼠血浆β-EP含量测定结果 与对照Ⅰ组比较,实验Ⅰ组血浆β- EP水平下降,对照Ⅱ组血浆β- EP水平上升(P均

3 讨 论

戒断症状为阿片类药物成瘾生理依赖表现,是由于体内已形成耐受的情况下,突然中断阿片类药物的供给,机体由适应状态突然变为不适应,便产生强烈的戒断反应。

NAc是脑内DA细胞群VTA主要投射部位,大量研究资料显示,阿片类药物长期应用可使DA释放增加[4]。有文献表明,海洛因作用于DA 递质系统,最终导致DA 过度释放,而产生奖赏效应[5]。Ikemoto等[6]研究发现, NAc内注射DA和DA受体激动剂表现出大鼠运动增多,动物出现激励、准备反应。相反,如果NAc内注射DA受体拮抗剂则能减少动物的活动[7]。因而有研究者认为,NAc中DA水平的升高是产生奖赏效应所必须的条件[8]。资料表明, DA参与奖赏效应,通过两条路线实现[9]:VTA-NAc 是一条DA能通路,VTA 中有抑制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该神经元上存在μ受体。阿片类药物通过与μ受体结合,降低GABA能神经元活性,减少GABA的释放,取消了对DA能神经元的紧张性抑制,进而增强DA能神经元的功能活动,最终导致NAc内DA释放增加,产生奖赏效应。另外,NAc的DA能神经元上有μ受体,阿片类药物还可以直接作用于该受体,使NAc内DA增加,直接产生奖赏效应[10]。可见,DA在产生药物奖赏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实验毁损大鼠NAc后,除湿狗样抖症状外,其他戒断症状均较毁损前减轻(P

脑内存在内源性阿片样物质,β-EP是三大内源性阿片肽(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的一种, 其前体为阿片黑素皮质素原,由31个氨基酸组成, 主要分布在下丘脑弓状核和垂体,其作用的受体为μ受体。正常情况下, μ受体处在一定基础水平的内源性配体β- EP的作用下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靶腺组织,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μ受体同时被公认为与成瘾相关的阿片受体。外源性阿片类物质反复进入体内结合μ受体产生奖赏效应,导致欣、满足感,从而产生药物依赖。有资料表明:海洛因成瘾者血浆中β-E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下降显著[11]。本实验结果与此一致。其机制可能为:海洛因有类似于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功能,可竞争地与β-EP受体结合,大剂量的海洛因进入机体,抑制机体内部的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分泌,导致整个机体内源性阿片肽系统水平降低,以适应人为产生的进入体内的大量的外源性阿片样物质。

研究表明:海洛因成瘾患者停用海洛因戒毒后随着戒断症状的减轻,血浆β- EP水平逐渐上升[11];这表明海洛因成瘾和戒断症状与β- EP水平改变有密切关系。本实验海洛因成瘾大鼠NAc毁损后,戒断症状减轻的同时,大鼠血浆β- EP水平较海洛因成瘾时明显上升,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一致。而且,对照组大鼠NAc毁损后较毁损前血浆β- EP水平也明显上升。这提示毁损NAc可引起大鼠血浆β- EP水平上升。表明NAc参与β- EP水平的调节,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Koob GF.Drugs of abuse: anatomy, pharmacology and function of reward pathways [J].Trends Pharmacol Sci,1992,13(5):177-184. [2] 潘贵书,徐国强,李淑芳,等.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的建立[J].贵阳医学院学报,1997,22(增刊):46.

[3] 梁青川,高国栋,贺世明,等.伏隔核毁损对应激诱导吗啡大鼠觅药行为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31): 4224-4225.

[4] 周 燕,叶 峻,韦献良,等.海洛因成瘾复吸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伏隔核神经元超微结构和全脑多巴胺递质含量变化的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2):185-188.

[5] 谭北平,李勇辉,隋 南. 药物依赖过程中多巴胺受体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3,12(2):81-85.

[6] Ikemoto S, Panksepp J . The role of nucleus accumbens dopamine in motivated behavior: a unifying interpretatio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reward-seeking. [J] Brain Res Brain Res Rev,1999,31(1):6-41.

[7] Bardo MT, Donohew RL, Harrington NG. Psychobiology of novelty-seeking and drug seeking behavior [J]. Behav Brain Res,1996,77(1-2):23-43.

[8] Phillips PE, Stuber GD, Heien ML. Subsecond dopamine release promotes cocaine seeking [J]. Nature,2003,422(6932):614-618.

[9] Paxinos G, Watson C. The rat brain in sterotaxic coordinates [M]. 2nd ed. Sydney:Academic Press,1986:F23-F26.

大学英语的复数范文第5篇

【关键词】错误分析;大学英语作文;英语B级;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31-01

写作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重点内容,分值占到了四级总分的15%。由于带着中文思维以及英文水平有限,学生的作文往往错误百出,严重影响文章的质量。为此,笔者以作文“How to deal with peer pressure”为例,分析了大学英语B级一年级学生在作文中所犯错误类型和原因,以期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大学英语B级学生英语作文常见错误

笔者作为三个大学英语B级班(高考英语分数68-100分)的任课教师,对三个班共136名学生布置了“How to deal with peer pressure”话题写作。作文提交后,笔者就三个班的写作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学生在文章中所犯的错误大体可分为词汇错误、语法错误、句法错误和语篇错误四大类。

词汇错误主要包括:单词拼写错误、词语类型用错、缺词漏词;语法错误主要包括:主谓词不一致、滥用定冠词、动词原形开头做主语、不定冠词a/an或this/that后接复数名词;句法错误包括:中式英语、从句单独成句或碎片化句子;语篇错误主要包括:偏题和衔接错误。

二、大学英语B级学生英语写作错误分析及错误产生原因分析

(一)词汇错误

1.单词拼写错误。单词拼写错误主要有漏字母、字母顺序弄混以及大小写错误三种,多是由于粗心造成。

2.词性用错。由于母语汉语词性不通过词形变化来体现,所以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经常混淆英语词汇的词性。

3.漏词、缺词。该类错误产生原因除了粗心外,还有一些学生是因为记忆不牢,导致遗漏一些be动词或者短语中的介词。

(二)语法错误

1.主谓语不一致。该问题主要由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导致。在汉语中,数和时态主要通过诸如“许多,今天”等词来体现,而在英语中,则是通过谓语动词的变化来体现。

2.滥用定冠词。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喜欢在名词前面添加the,如:We can go to the parks and lakes to relax ourselves。根据上下文,该句中parks只是一个泛指概念,指公园这样一个去处,无须the特指。

3.动词原形开头做主语。根据英文语法知识可知,动词原形是不能充当主语的,应添ing变为动名词或添to变为动词不定式做主语。但部分学生语法知识掌握不牢,直接根据中文意思进行翻译写作,犯下使用动词原形做主语的错误。

4.不定冠词a/an或this/that后接复数名词。 这类错误看起来很不可思议,笔者通过此次作文批改发现,犯这类错误的学生不在少数,大概占到了10%。

(三)句法错误

1.中式英语。由于大学英语B级学生水平起点不高,学生基础较差,有一大部分学生还未能形成英语思维,常常用母语规则来表达英语句子,而这种句子往往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大部分学生写作文还处在翻译作文阶段,往往是想出汉语句子,然后根据此翻译成英语。

2.从句单独成句或碎片化句子。学生对主从句理解不够透彻,常犯从句独立成句的错误,主要是because和if木洌立成句。除此之外,学生作文中还常出现碎片化句子,如“For example, my academic performace.”

(四)语篇错误

语篇错误主要是偏题和衔接错误。偏题主要是学生对题目理解不透,导致作文时对文章内容把握不准,如在该篇文章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将peer pressure扩大化到pressure,也有个别学生侧重写了peer pressure所带来的影响,导致了偏题。衔接错误主要是对两种语言特点不清楚。汉语意合,逻辑关系内隐,而英语形合,逻辑关系外现于逻辑词,若无逻辑词,无法称之为篇章。如:“Peer pressure is a big problem in our daily life, it brings a lot of trouble to us.”该句中,前后半句均为完整句子却无任何逻辑词连接,逻辑关系不明。

三、结语

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出现错误,纠正错误,再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无需畏惧错误,但有错必改。本文即通过错误分析法,以“how to deal with peer pressure”为例,详细总结了大学英语B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及原因。教师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词汇、语法、句式和语篇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需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错误并改正。

参考文献:

[1]魏晓红.大学英语四级作文的困境与对策[J].外语教育与教学,2008,(4):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