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果提高文学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古典;诗词;文学修养
古典诗词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趣味,充满了诗意,所以,我们必须学会阅读古典诗词,学会在阅读中欣赏古典诗词,学会在欣赏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教育就是诗词教育,可见诗词对每个人的影响有多么重要。直至今日,我国的语文教育中还收录了几十首古诗供学生欣赏和解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和欣赏古典诗词呢?如何在阅读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提高文学修养呢?接下来,我将对于这个问题给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一、阅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学修养的几个关键环节
1.注重古典诗词的积累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积累。文学修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不断积累的。我们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进行古典诗词的积累。比如说,在进行语文学习时,我们可以开展“每日诗词”“每日名句”等活动来进行诗词积累。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多买古诗文书籍,多阅读古典诗词,我们还可以利用每日的早晨进行古典诗词的晨读。只有当我们的古典诗词和文化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理解古典诗词的含义,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我们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文学修养的目的。
2.注重古典诗词的朗读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朗读。古典诗词的朗读是理解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的一个关键因素。古典诗词不同于现代白话文,每一首古诗词都像诗歌一样有节奏、有韵律。古典诗词讲究的是音韵和谐,所以古典诗词朗读起来是朗朗上口,非常押韵的。如果能够配合着音乐对古典诗歌进行朗读,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古典诗歌的节奏,可以更好地感知诗歌的意境和诗歌的情感,可以进一步地帮助我们提高文学修养。
3.注重古典诗词的理解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理解。古典诗词不同于白话文,它的文字精练,每一个字和每一句话都有着深刻的含义,如果不注重古典诗词的理解,很难真正地领会古典诗词的内容和情感。例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诗中本来是“僧推月下门”,但是诗人经过反复推敲炼字之后,改成了“僧敲月下门”,在万物入睡,没有一点声音的时候,一个“敲”字更加地衬托出了夜深人静。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古典诗词基础知识的掌握,我们要掌握古汉语的意思,要掌握古典诗词中出现的典故,要掌握古典诗词写作的文化背景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达到透彻地理解古典诗词,提高文学修养的目的。
4.注重古典诗词的背诵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背诵。古典诗词的背诵应该从小开始,在小的时候就接受古典诗词的熏陶,加强古典诗词的积累,对于日后提高文学修养有着重要的帮助。在初读一首古典诗词时,我们可能并不能完全理解诗词的意思和意境,如果我们能将这首古典诗词进行背诵,当日后我们的人生阅历增多,我们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时,我们在头脑中再回味起这首古诗词时就可以有更深层次的解读,这对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5.注重古典诗词的内化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内化。阅读古典诗词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内化古典诗词,让古典诗词真正地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提高文学修养。如果我们阅读古典诗词只是流于表面,而不是真正地进行深入理解,那就与我们的目标背道而驰了。为了更好地内化古典诗词的内容,我们要加强对古典诗词的阅读、积累、理解和背诵,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就一定会使我们的文学素养有质的提升。
二、阅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学修养的方法归纳
为了更好地阅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化修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古典诗词的探究与学习。这几种方法可以引导我们学会去糟取精,提高自己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
1.通过诗人和背景进行赏析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的方法对古典诗词进行赏析。要想真正地读懂一首诗,只是理解古诗词的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首先要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诗人杜甫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坎坷,诗人李白一生郁郁不得志,诗人李煜一生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诗人孟郊一生穷困潦倒,这些诗人的生活状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他们的诗词作品。我们可以通过诗人的人生经历更好地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要结合古典诗词的写作背景进行赏析,《忆昔》写的是繁华盛世,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对盛世盛况的描写和赞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战争乱世,诗词中描写了战乱之苦以及思乡之情;《相见欢》写于李煜亡国之后,诗词中就多多少少会带一些对故国的哀思。所以说,只有透过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我们才能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2.抓住关键字、词、句进行赏析
我们可以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句的方法对古典诗词进行赏析。古典诗词的创作讲究锻字炼词,诗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诗人经过无数次推敲才最终确定下来的,可以说只要换掉诗词中的一个字就会影响到古诗词的整体感觉。所以,我们要抓住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和每一句话进行推敲和赏析,只有这样才能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
3.根据诗词意象赏析渔家傲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词意象的方法对古典诗词进行赏析。古典诗词的意象是指在诗词中出现的能表达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我们在阅读古典诗词时,一定要抓住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和理解。我们要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意象寄托的诗人的情感。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就用“衡阳雁”“长烟落日”“孤城”“羌管”“霜满地”等意象来描写塞下秋景,寄托了想要建功立业却郁郁不得志的心情。“杜鹃鸟”这个意象多数情况下是表达悲痛的情感,“子规夜半有啼血,不信东风换不回”这句诗就通过子规(杜鹃鸟)这个意象表达了哀伤、凄切的思想感情。所以说只有对古诗词中的意象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真正地了解诗词的含义,才能真正地理解诗词要表达的情感。
4.根据诗词意境进行赏析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词意境的方法对古典诗词进行赏析。多个意象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就是我们常说的古诗词的意境。之所以有的古诗词让人能够沉溺其中就是因为古诗词中拥有优美的意境。比如说“暮日残柳落影长,冷月寒池落红妆”这句诗就写出了黄昏时刻残柳的落影和冷月寒池印映着红妆的意境美,通过凄凉景色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凄凉。所以说我们在阅读古典诗词时,不只要流于表面意思,还要将古诗词中意象进行串联,要学会仔细地体会古诗词中的意境美,这样才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
5.尝试延伸和创造诗词
我们可以通过尝试延伸和创造诗词的方法来阅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化素养。阅读和鉴赏古诗词可以帮助我们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但是我们不单单要学会鉴赏诗词,我们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能够学以致用,能够充分地运用自身掌握的古诗词知识以及自身丰富的想象力自己创作诗词。我们可以对古诗词进行延伸创造,我们可以对古诗文进行续写、扩写和改写,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综上所述,我国的古典诗词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古典诗词的风格多变,有的婉约,有的豪放,无论是哪一种风格都是诗中有画,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阅读古典诗词,仿佛是在与诗人促膝长谈;我们阅读古典诗词,仿佛是在感受壮阔的塞外风光;我们阅读古典诗词,仿佛是在浏览祖国的大好山河;我们尽情地在古典文学的海洋中徜徉。在阅读古典诗词时,我们要注意古典诗词的积累和朗读,我们要注意古典诗词的理解和背诵,我们要注意将古典诗词进行内化和运用。在阅读古诗词时有一些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可以通过诗人和背景进行赏析、可以抓住关键字、词、句进行赏析、可以根据诗词意象进行赏析、可以根据诗词意境进行赏析,还可以尝试延伸和创造诗词。相信通过这些有效方法,我们一定能够提升自己的鉴赏品味,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赵菲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析[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2-0136-02
文言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提高人文素养,继往开来等方面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文言文教学由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多种原因,导致文言文教学形成费时费力却低效的现象。笔者就此问题展开研究,发现文言文教学的关键问题在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此问题,笔者通过查阅资料,访谈一线教师,与学生交流并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研究分析,在充分认识文言文教学现时意义基础上,剖析了如今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不高的原因,总结归纳了目前社会上普遍认可的提高文言文学习兴趣的策略、方法,并结合案例进行了细致分析,从而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1.文言文教学现状——学习兴趣不高。目前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文言文自身的特点;教师的原因,这主要包括教学思想观念、教学实践方式、教学测评手段等;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综上三方面主要原因,笔者认为要改变文言文教学现状,主要还应从第二方面原因入手,语文教师应采取应对策略,改革教学方法。
2.学习文言文的现实意义。文言文充分体现了汉语本身的魅力:简洁、优雅、内涵丰富,它具有记载和传承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的主要工具的职能,是与中华文明共存的,其本身的价值不可估量。对学生而言,只有当他确实认识到文言文学习与他的成长有益,能帮助他获得生存智慧的时候,他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笔者认为新课标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特点角度对文言文教学做了阐述。落实到文言文教学中就是既要注意对字、词、义及语法知识的讲解,又不忽略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得以充实和发展。
3.提高文言文学习兴趣的作用。做事有了兴趣,就会挤时间去做,遇到困难就会去问、去研究、去想办法解决,学习也是这样,带着兴趣而非任务去学习,就具有最大的收获空间。学习文言文同样需要我们不断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刻使学生保持一种学习的最佳状态,即有一种学习的轻松感、愉悦感、新奇感和成功感。因此,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二、提高文言文学习兴趣策略探究
1.科学有效地实施“诵读教学法”。诵读学习法就是以熟读和背诵为主要方式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它是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中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之一。相沿千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诵读教学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然而到高中阶段则课堂很难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了,而代之以机械化的听录音,跟伴奏,教师自身的诵读魅力体现不出来,学生不易被感染,因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再者教师忽视学生作为人的个性感受与心理体验,因此学生读不出个人的情感,也影响了学习兴趣的培养。
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诵读教学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加以重视,并且要不局限于形式,而是真正理解诵读教学法的深刻内容。其次,要在文言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切实落实诵读教学法,科学而有效的进行诵读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②保证给学生以充分的诵读时间。③教授学生基本诵读技巧,加强朗读指导和测评。④学会优化诵读情境。甚至可以带领同学亲临文本提及的古迹名胜,去感悟作者当年的心绪、情怀等。
2.“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编演课本剧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中要使这种编演训练能从表演上升到理论寻因的高度,将剧本表演看成载体,“功夫”在演外,不局限于丰富多彩、热闹纷呈的表现形式,而真正走进文本,进行切身体验与感悟、思考,真正发挥文言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
情境教学法的其他具体操作方法:情境教学除编演课本剧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来展开,如:仿写简易文言文,训练古文写作;教师和学生齐头并进找文言文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文学常识或与文本有关的古迹、资料来加深理解,拓展知识面,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另外,将古文教学引向日常生活也不失为一剂良方。另外,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习文言文学习兴趣还需要教师搭建桥梁,让学生学会与古文对话,体悟文言文中体现出来的古人的情感,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感。
三、教师对提高文言文学习兴趣的作用
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最为关键的还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实践的影响作用。这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和组织课堂教学的手段,还有正确、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观,这也涉及到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问题。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时间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利的条件,充分关注学生学习态度的主动性、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学习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他们发表不同见解。教师要注重教学实践经验的多渠道积累,灵活、多样的设置教学环节、开展课堂教学。另外教师还要有科学评价观,既中肯指出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并加以及时纠正、指导,让学生心悦诚服,又能恰当、贴切地评点出学生的优势、长处,激励学生再创出“辉煌”的表现。
四、结语
高职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不仅是课堂的主人,也是主动建构知识的主人。”这就明确指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由于受到种种原因所限,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他们在教师的指挥下学习课文,有时候教师组织的教学内容偏离了文本主题,导致学生所学有限,还有些学生误认为语文教育等同于理解词语,缺乏深层次的思考,这明显不利于他们真正领悟课文语言的魅力,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策略
目前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时高职生落入“一叶障目”的尴尬境地中。要想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进行文学常识传授
单从文学常识的内容来讲,这部分内容略显枯燥和单调,主要是一些作家的姓名、出生年月和主要作品等。但如果高职语文教师在这部分内容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就会使文学常识教学变得十分出彩。比如在讲授郭沫若《炉中煤》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告诉学生郭老先生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前期,那时候郭沫若还远在日本,但是国内的革命形势仍旧激荡着他的内心,使他在激动之下写下了这首诗。这种爱国精神对即将走上社会,开始人生新征程的高职生而言不无启示。如果实现“中国梦”,如何实现自身价值,是值得高职生深入思考的问题。
2、开展文学诵读活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重视文学诵读过程的知识化,即一味强调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要咬字清晰、注意断句。这种僵化的诵读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甚至引发他们对语文的厌烦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诵读文学作品,促使学生徜徉在文字语言的魅力中,使学生日积月累,欣赏语文课文的独特之处,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以泰戈尔的《春天的遐想》为例,该文饱含希望与喜悦的情感,表达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舒缓、轻柔的语气诵读,抓住“芊芊嫩梢”、“妙龄少女”、“亲姐姐”等重点词语,读出感情、读出节奏。若是在文章层次间遇到停顿之处,也要竭力做到语断意不断、音停情不停,带领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春天美丽的景色,体会作者看到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愉快之情。
3、实施文学欣赏教学
高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或是赞美具有雄心壮志的英雄,或是描写秀美壮丽的风光,还有一些文章抒发人间的美好情感,这些都是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的良好素材。在讲解完基本课文知识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就文章的某一段进行鉴赏,让学生就文章情感、文章内涵等问题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提升文学素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比如巴金的《怀念萧珊》、高尔基的《鹰之歌》等课文都是值得学生用心鉴赏的好文章。文学是抒感、表达命运的特殊形式,学生可以不用囿于文章作者所搭建的框架,就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不论对错,只要有独到之处,教师就应该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文学潜力。
三、结语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诵读能力;对策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是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学生接触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背诵文言文,实际上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热情,又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为学生的作文写作积累素材。如果语文教师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将会直接打击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文言文、作文、阅读、基本词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荣皆荣、一损皆损。因此,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重轻的地位。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中学教材选取的文言文都是精挑细选、文质兼美的名篇,是精华中的精华。所以,中学语文教师要好好利用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学,充分发掘文言文独特的人文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传统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依然存在,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依然将串讲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这样的讲解,既枯燥无味,又本末倒置,使本该是课堂主体的学生处于被动者的位置。又因课程任务紧,学生记诵负担重,所以,大多数初中生讨厌甚至是害怕文言文。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还会影响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不用说,对我国经典的古典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了。新课改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依然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这个要求很难实现。由于文言文距离今天时间久远,语言尽管简约精练,却深奥难懂、佶屈聱牙。学生既感到陌生,又觉得吃力,极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文言文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教师教学的重难点。针对目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我认为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诵读能力。
二、学生文言文诵读能力提高的对策探讨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话的意思是说通过反复诵读能使我们领会文章的主旨,理解字句的含义。我们在观看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私塾先生摇头晃脑地朗读一句,书生也随之摇头晃脑地诵读一句。在晨读的时候,中学生出于好奇,也竞相模仿这种读书方法,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却不能通其情,意却不能会其理。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真正朗读的意义?什么才是朗读的真正意义?朗读的意义就是通过朗读,对文章进行全面感知,从字、词、句、段、篇、章,从文字、语音、语义到修辞、语用,从表层意思到深层的潜在情趣,使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先疏通文意,再揣摩个别词汇的词类活用等。诵读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主要手段之一。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性学科。谈工具性,就是强调语文的实用性和生活化,谈人文性,就是强调语文学科的情感体验,这两点要始终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在朗读上,教师也要着重强调这两点,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节奏地朗读。文言文是古代文学与语言的一种呈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表现文言文的文学性,还要以语言的标准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文学魅力的同时,也掌握古代书面语的规律和特点,所以,文言文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文学教学为辅,二者相辅相成。而语言以语音为外壳,不诵读是难以掌握的。一般来讲,教师的讲解和分析,是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文言文的领悟和体验的。因此,学生学文言文,不能光靠教师的课堂讲解,还要自己诵读,朗读体会,反复吟咏,最终熟读成诵。如果学生在课下不能做好朗诵和复习,那么,即使教师讲得再透彻,学生听得再明白,也还是容易对这种陌生的语言遗忘,也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对学生学习习惯的特殊要求。文言文较之于当代作品更有韵律,却又不同于现当代诗歌,它的语言和汉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迥然不同,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随着时间的流逝,知识经济时代的我们已经不清楚“吟唱”为何,但“书读百遍”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诵读在学生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意境、提高文言文感悟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益处。尤其是有些特殊句、长难句、有特殊含义的词汇,都一时领会不透,在教师点悟之后,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步理解、温习,并最终掌握。学习之后的诵读,学生就能对文章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的朗读”,这也是朗读真正意义之所在。如在诵读《岳阳楼记》时,学生通过诵读不仅折服于欧阳修的文字功底,更能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诵读中,舒展胸怀,心系祖国。
一、广泛阅读,重视识记背诵
这里所说的阅读指的是阅读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优秀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大量的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积淀。当语文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自然就会在其身上形成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才能培养出一种语感,即对语言的一种感知能力。
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如文学大家茅盾就能够把《红楼梦》背下来。在学生反复阅读直至背诵的过程中,文章的风格、语言的逻辑、表达的方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着学生。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了理解,轻视识记背诵。为了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我要求学生在背诵课本上要求的文章和古诗词的同时还给学生抄录了许多名家大家的诗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的名诗,坡,李清照的词等等,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也增强了学生的文化底蕴。而且学生在背诵的同时还能将这些诗句应用到写作中来润色自己的文章,我个人认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提高文学审美能力,提升文学欣赏品位和情趣
我们都知道认识的一般规律都是从认识现象到认识本质。文学欣赏也遵循了这一认知规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的认识。同时它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由感觉器官对作品进行感知,再调动生活积累,产生共鸣,再经过丰富的想像、联想和分析,进而领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内涵和真谛。通过理解、思考,得到赏心悦目的、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情感的培养和运用,激感,增强感知能力。 这里所说的情感它包括教师的教学情感、作品的创作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要用饱满地热情,真挚地情感,牵引着学生步入文学殿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创设一种和谐美好的课堂氛围,领着他们登堂入室,去发现美、认识美和感悟美。掌握并遵循这一规律,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去领悟文学作品中最精华的思想和理念,去感悟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分析作品美的结构、美的语言,分析文学形象的社会意义和得到的思想启迪,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品位。
三、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