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英语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 要: 作者结合本校多媒体网络学习中心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情况,为了更有效地让学生利用外语资源,根据大学外语教学过程中的特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将资源总体分为文本资源模块、音频资源模块、视频资源模块、交互监控信息模块和网络化考试资源模块等,对这些资源进行整体规划。经过教学改革实践,学生近两年在各类大型考试中成绩明显提高。教学资源应用充分,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1.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在我国,人们对自主学习的研究领域日益拓展,从最初的概念研究到相关的理论基础探讨,再到现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学习,在实际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被教育界普遍接受[1]而且,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高教司,2007)所倡导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为先导,语言教学研究掀起了新热潮。
1.1传统教学的特点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粉笔加黑板或者利用计算机,在有限的教学媒体辅助下,基本模式围绕电子课件展开,教师几乎参与了教学的全部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教师主导性的作用,教师能提供一个结构完整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快速接触一个全新的领域或认知一个全新的事物,但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无法让学生获取足够的信息源,更无法让学生参与到真正的语言交际活动中。 现代多媒体网络的信息表达形式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信息的传递能够突破时间或空间的局限,而且能够延伸与拓宽信息通道,调动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功能,以情境的程序方式反映语言信息的全部内容,符合人的认识规律,这是教学中直观性的生动体现[3]。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但学生不是独立的个体,师生间或学生间能充分进行沟通与互动。
2.基于多媒体网络学习中心的自主学习的推广
大学生在课堂内外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不容乐观,据相关调查显示,学生自主运用参考资料的比例超过50%,上课听老师课讲解的不到30%,反馈表明依赖教师讲解的比例不高, 而参考学习资料的比例较高,这似乎说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4],但学生能够充分加以研究和利用的并不多,自主学习的效率并不高。随着多媒体网络学习中心的应用与推广,指导学生在“虚拟空间”里进行听、说、读、写、译的互动,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是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如何推广这种自主学习方式?一是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去搜寻并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从而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二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实时交互式学习,这有利于能力不同的学生吸收的知识点不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三是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高效测试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效率?因为不能经常组织全校或全年级的效果测试,所以按班级或者班内分组性测试就很有必要,要充分应用现在的网络化考试系统,这样快速测试就很方便,有利于教师在不同阶段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
3.整体资源的规划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资源的运用是核心,从资源的保存形式上分类,整体资源主为有文本类、音频类和视频类资源,这三类主体资源为资源库的核心,根据大学外语教学过程中的特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将资源总体分为如下几类。
3.1文本资源
主要涉及诗歌、名著、幽默笑语、奇闻故事、专业文化知识、专业教学研究(教学理论方法、技巧和学术论文研究)、PPT在线园地(以老师上课PPT为主),专业外语小说等文本类资源。另外,名类外语语种学习方法的介绍,各类考试辅导,包括:英语四六级、英语考研、专业四八级、托福、雅思等文本性资源,对指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2音频资源
包括英语歌曲、各大著名外语电视台音频精选的MP3、各类外语教材的音频MP3在线听说与练习,其中外语类教材包括大学公共英语教材、专业外语教材和职业类教材文本与音频综合性教材学习(例如旅游、法律、计算机科学、医院卫生、生物化学、管理和金融等),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口语能力,以及在相关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 "
3.3视频资源
该部资源是比较重要的资源媒介,由于现在这类资源因特网上相当多,因此正确获取和组织这类资源就显得尤其重要。第一类是直播性视频(卫星直播),以CNN、BBC或VOA等知名国际电视直播台为首选,另外,结合外语的类别进行专业性选择,如日语可选择日本NHK或富士电视台等。第二类是一般视频资源,如精品课程视频、课堂教学视频节选等。第三类是精选视频资源和配套字幕,如果学生需要字幕可以将其显示,否则可以隐藏。且在显示时,可以一次全部显示,也可播放时同步显示。第四类是英美文化纪录片精选,这部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第五是电影精选,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提高外语水平。
3.4 交互监控信息模块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为主导,教师引导?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进度如何监控?充分运用网络进行交互是有效的。操作方式有如下几种:一种是作业控制系统,主要从布置作业—做作业—互评作业—作业辅导—成绩查询,该流程在网络上的可操作性很强。二是班级分组讨论,教师针对每个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在班级内再分小组,小组内可以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资源,讨论不同的教学主题。三种是校级讨论区,例如设置“专业四级讨论区”、“专业八级讨论区”、“日语学习语音讨论区”和“同声传译讨论区”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记录、在线答疑情况、使用各类资源记录和作业回答情况,在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给予学生总评,比较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5网络化考试资源模块
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在平时监控与评测中反映出来,但不能全院或全校全面了解大部分学生的效果。网络化考试是一种比较便捷的测试方式。在网络化考试资源中,题库是核心,按考试的类型不同分类,主要有公共题库(各类大学外语教材题精选集)、专业题库集、大学英语四六级仿真题库集和其他类型题库集。题库资源要充分反映资料库类型、适合用户层次、技能类型和适合专业等。在组织题库的过程中,要利用各类题型进行分类,例如:听力、阅读、语法、词汇、改错、完形填空、翻译、跟读和写作等。具体组合电子试卷方面可以从现有题库中随机抽题,即机选,也可以从各类自定义题库中单独抽选,还可以整体导入已有的整套电子版试卷,生成一套现成的试卷,减少传统考试的各种复杂环节,这样就可以快速高效地检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有利于老师下一步更有效地实施教学计划。
一、大学生面临的专业困扰
经过高考的洗礼进入到大学之后,很多大学生发现大学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般美好。很多本以为大学可以松口气的学生不得不调整观念,面对紧张的专业学习安排。而一些认为只要考上大学就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学生在经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后,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非常低,认为自己在填报志愿过程中,或冲动或慎重所选择的专业并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专业学习过程中相当痛苦,试图寻找自己学习的意义。虽然有些学生能够重新在专业学习中寻找到自己学习的支点,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在苦闷中失去前进的方向,茫茫然不知所为,最终只能在网络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大学生所面临的专业学习困惑,严重地阻碍了其成长、成才道路,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所以,为了降低上述情况的发生概率,在中学阶段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尤为重要。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中学生的长期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在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教育理念,是个人对自我职业发展的规划。它通过人的自我认识,制订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和途径,并将之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从而明确自己进入社会的起点。
职业生涯规划大体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其中早期包括尝试期(15-17岁)、过渡期(18-21岁)和初步试验承诺期(22-24岁),中学生就处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尝试期。在中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让中学生对未来职业开始进行现实思考,并能够对自己的特定职业能力进行客观评价,以主动探索个人的发展目标。这个任务如果不在中学阶段完成,势必顺延到大学阶段,而进入大学后再进行个人发展方向的探索往往为时已晚,因为高校内的专业调换存在很多政策限制,很多人难以进入心仪的专业学习。因此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完成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尝试,是教育资源的最优化选择。
三、中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涵就是对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态度进行探索,明确其兴趣爱好,培养其职业知识和技能,形成职业取向。因此,中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第一,学校要提高教师的职业规划意识。提高教师的职业规划意识,就是对教师开展培训活动,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
第二,学校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或讲座。这方面的课程或讲座能够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内容,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和步骤,提高其职业规划的意识,引导其进行自我规划。
第三,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通过课余活动,探索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达到自我认识和自我探索的目的。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所存缺失
(一)大学生对自我定位及认知方面的缺失
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与内容随着人生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改变。大学生在校期间所进行的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初级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只有认真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对于自身的能力与天赋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才能为今后的职业选择做好铺垫。可是,目前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定位过高,不能正确看待自身,导致其在择业时眼睛一味地朝着大的(大机关、大企业)、强的(百强企业)、高的(高薪水、福利)看,对小的(小地方)、弱的(弱基础)、低的(低保障)不予理睬。这无疑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阻碍与压力。因此,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目标、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唯一途径。
(二)大学生无法正确看待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一些人认为时展的步伐太快,很多事情都无法事先预料,所以提前规划也是徒劳无功。事实恰好相反,正是因为我们处于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才需要未雨绸缪,把即将可能发生的事情规划好,以有备而来应万变之势。
目前,部分大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认定为就是找工作,所以等到临毕业之时再进行规划也来得及。毋庸置疑,这些人误将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定义为就业前的短暂培训,颇有临时抱佛脚的意味。殊不知,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系统工程,它贯穿于人的整个职业生涯,并且随着人生发展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由此可知,职业生涯规划并非随心制定,而是具有科学性和动态性的,因此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临时抱佛脚,需根据自身的情况、社会的需求与人生的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进行合理地制定。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和滞后
职业生涯规划最早在西方出现,直至20世纪末期才传入我国。如今,虽然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得了小小的成绩,但呈现更多的是问题。首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滞后,对于国外的一些最新理论,如职业锚理论、职业匹配理论等难以很快地消化和吸收。其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性不够。目前,多数高校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仅仅停滞在口头上,实际指导的工作力度不够,且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等机构几近摆设,并没有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最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单一,职业生涯规划导师的专业性不强。
(四)职业生涯规划社会氛围不够
因为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所以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还不充分。与此同时,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日趋严重,所以基本不会考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此外,国家、企业和学校三者之间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所以即便是一些想要进行职业规划的大学生在考虑到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无法得到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后,也逐渐打消了这一念头。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职业职业生涯规划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该科学规划,不要让光阴虚度。
1、职业生涯规划与人的全方面发展有密切关系。职业生涯规划是在确立人生职业目标的基础上,挖掘人的潜能,实现职业蓬勃发展,并取得人生成功的。
2、职业生涯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生的需求。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需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来满足,只有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多为社会创造财富,多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够受到他人的尊敬,才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国家教育体系所存缺陷需要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补充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渐实施与深入,高等教育事业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就目前情势看,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观念、管理体制、教学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其教育制度依然存在多方面的缺陷。其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我国的高等教育只注重做事教育,而忽视做人教育。无疑,这种教育观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企业的人才质量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截止到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欲改善和解决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身为当代大学生绝对不能认为事不关己,相反,我们更应从以上弊端中进行反思,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其次,我国的高等教育依然遵循传统的教育理念,导致教育方式单一、枯燥,基本上是只重视知识记忆、模仿和重复性练习,忽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
再次,我国的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智力。通常,这种教育方式是只注重学生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忽视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生存能力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最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一般只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割性教学,忽视知识的整体化教学。科学证明,这种学科教育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面性,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构建模式
后半句是为了强调,但句中并未出现表示强调的词语,须加上就是意义才能完整。
二、就是偏误的形成原因
(一)就是本身的复杂性。根据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就是可作为为副词、连词和助词,其中光副词的用法就分为三大类、十小类,而且就是有时候并不是词,而是一个就+是的短语。这对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
(二)其他用法相似词语的干扰。通过对语料库中偏误类型的分析我们也发现,就是与而是、只是、就、是等词语误用的现象比较严重,不是而是不是就是句式的偏误率更高,因此留学生只有准确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方能避免偏误的发生。
(三)学习者母语背景的影响。101条语料分别是来自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奥地利等13个国家的留学生HSK 的作文,受其母语的影响,在使用汉语时出现偏误是无法避免的。
三、教学策略
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就是的学习难度和教学难度。偏误类型的复杂,在教学方面更需要有所针对。
(一)注重就是的功能教学。强化就是在充当不同的词性或短语时的不同功能的教学,并加强与其配合使用的一些词语的应用和练习,如就是也不是就是等。
(二)注重就是与其相似词语的对比教学。通过对语料库的分析可知就是与而是只是误代的偏误率较高,因此教学中应适当地加入与它相似词语的比较,并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
(三)注重教学的连续性。教学的过程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一样,应是一个连续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基础知识教学多集中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因此强化知识的关联性,将就是的用法贯穿到汉语学习的各个阶段也十分必要。
关键词 大学生学业规划 职业心理素质 全程化指导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Vocational Psychology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 Student Study Planning
YANG Bo
(Science School,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212013)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ly difficul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colleges begins to give students guidance on employ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llege students study planning from vocational psychology education. It can help them improve the psychology quality and vocational self-awareness and provide theory guidance to perfect their study planning.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 study planning; vocational psychology; totally guidance
早在上世纪初,西方国家就已认识到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与指导的作用,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方法。随着国家教育形势和大学生就业形势以及供需关系的变化,国内高校已经逐渐注意到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纵观我国职业心理教育的发展,已经从注重学生毕业时期的指导转移到注重促进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和发展上,这是个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工作起步比较晚,高校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还处于安置就业的阶段,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因此,有效地把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合理应用到大学生学业规划中来,全方位切入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合理地实施职业规划,已经迫在眉睫。
1 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在大学生学业规划实践中的应用的意义
(1)科学合理实施大学生学业规划的需要。学业规划,对大学生而言,就是在自己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及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目前的职业规划教育往往是泛泛而谈,很少结合专业知识或者社会需要来进行指导。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学校期间被迷茫所笼罩,在即将进入职场时被不安所困扰,笔者认为,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学业规划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方法途径,必须把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与学业规划相结合,实现大学生学业规划的无缝对接。(2)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根据职业生涯选择的发展理论,职业选择不是个人面临就业时的单独事件,而是贯穿于个体生命的全过程。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体制的影响以及必要的职业知识和职业心理素质的缺失,导致大量毕业生面临就业和职业选择时不知所措。当然绝大多数的高校就业指导在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下,仍然停留在做一些事务性,为学生提供浅层次的服务上,随着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攀升和高校的扩招,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单纯的就业指导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就业模式。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开展可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学业规划,使就业指导更具有系统性和协调性,以适应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3)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大城市心态、过高的期望值、自负、自卑、攀比、依赖、以考验回避竞争等,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们严重地阻碍着大学生的正确择业。由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就业的关键,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找准自己的定位,扬长避短,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与社会的需要,合理地进行大学生学业规划,同时树立用于竞争的信心,积极争取各种机会,不断积累实践经验,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2 当前高校职业心理教育在大学生学业规划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大学生学业规划中心理素质教育起到的作用认识不够
纵观我国职业心理教育的发展,已经从注重学生毕业时期的指导转移到注重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和发展上,这是个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高等院校的职业心理教育还处于安置就业的阶段。即谋职指导,缺乏实质性的内容。特别是对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缺乏深入系统的辅导。在大学生学业规划方面,大多数研究虽然对就业指导中大学生学业规划的作用有一定认识,但缺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里全面深入地分析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作用的研究。
2.2 缺乏将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与学业规划结合在一起的整体
既缺乏将大学生生涯规划和职业心理教(下转第247页)(上接第236页)育结合在一起的研究,也没有从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相一致、相结合的高度来提出将生涯规划和职业心理整合的系统研究。目前,很多高校的职业心理教育把职业选择当作个人在就业时出现的单一事件,没有认识到人的职业选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职业心理教育的对象仅限于毕业班学生,只局限在就业这一个环节,而对非毕业生、对就业之外的环节包括学业、职业和事业发展问题,则缺乏指导与帮助;职业心理教育缺少全程,全方位切人;缺乏专业的职业心理教育队伍。
3 职业心理教育与大学生学业规划结合的内容与形式
3.1 通过大学生学业规划加强职业兴趣教育
职业兴趣是以一定的素质为前提,在学业生涯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与个人的个性、自身能力、实践活动、客观环境和所处的历史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职业规划对兴趣的探讨不能孤立进行,应当结合个人的、家庭的、社会的因素来考虑。了解这些因素,有利于深入认识自己,进行职业规划。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教育时,就要根据他们职业心理特点,对不同人格类型,不同职业兴趣加以帮助指导,才能收到有益的效果。
3.2 注意分析学生择业时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健康的职业心态
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确立适合的择业抱负,增强职业适应性;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我,了解自己在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能力特长等各方面的优缺点,积极主动地发觉个人潜能;要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积极投身人才市场竞争,能正确对待挫折。
3.3 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现在很多学校还缺乏科学严谨的职业规划体系,无法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服务。一般来说,完整的职业规划应包括目标确立、环境评估、职业选择、职业生涯策略以及反馈和再评估五个步骤。学校应在大一新生入学时即开展相关教育,指导他们自主制定从大一到大四每个阶段的“生涯规划”,并最终转换为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对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职业测评,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然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规划指导,根据每个人以后所从事的职业特点,科学制定个人发展的计划。
大学生很多职业心理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业生涯规划的欠缺,其中包括自我认识、职业定位、实现个人价值、成功感等。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与学业生涯规划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应该是通过学业规划贯穿大学四年的一门重要课程,不同阶段任务不同,每个年级都从不同方面开展职业心理教育。让学生认识了解社会相关职业的性质、要求、信息,并根据自身专业情况、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并结合社会需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职业初步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的主要是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完成大学生向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参考文献
[1]冷青峰.美、英、日的大学生就业及其启示.学习月刊,2005(4).
[2]陈德明.生涯辅导的理念认识与机制建构.深圳大学学报,2004(9).
[3]张晓文,王洪洲.大学生职业心理和职业价值观的调查和分析.理工高教研究,2005.
[4]王小侠.当代大学生择业与职业心理教育.教育探索,2006.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世纪之交,我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革,让广大在校生感受最深刻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由过去的“计划分配”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配置模式。一方面,自主择业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天地和择业自;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在最近几年连年扩招,毕业生人数大量增加,根据《钱江晚报》提供的统计数字,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413万,2007年将要毕业的高校学生为495万,毕业生人数的增多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但是在我国高校,众多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才。因此,纠正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理智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而且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缓解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1. 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
一系列研究表明,当前的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早在2004年,罗桂芳[1]对当时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认为在大学阶段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时尚早,误认为毕业后踏入社会就自然而然地会找到工作。由于在大学期间没有对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因而缺乏相应的经验,当他们面临毕业的时候,面对激烈的求职竞争,往往不知所措。2006年,张生妹、吕京宝等人在上海市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所做的调查显示,在2321位被访的学生中,只有176位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非常了解,这个比例还不到总数的10%,有34%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过[2]。这些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之所以找工作难,就业压力大,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很多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没有对职业生涯规划给予足够的重视,总是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而真正到了毕业的时候,他们面对以后的职业生涯却无从选择,这时才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已经贻误了最佳的就业时机。
2. 对自己缺乏充分的了解
由新浪网、北森测评网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实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显示,只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的人只占16%[3]。另外,在2004年研究者在广州随机抽取了14所大学(包括本科学校和专科学校四个年级)的705位学生进行调查显示,只有6.7%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52.3%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各面能力,兴趣等持含糊态度,41.0%的被调查者完全不了解自己。这两组调查研究说明,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普遍对自己缺乏了解。由于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点,因而工作的选择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关键是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因此,客观冷静地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对自己不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不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智商、情商、能力等个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即使盲目地找到了工作,也会因为工作不适合自身的特点,不能激发自己对工作的兴趣,从而导致自己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也会阻碍个人的发展与成才。
3. 职业目标的定位不切合实际
随着就业形势的发展越来越严峻,很多学校为了帮助大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纷纷开设了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也成立了就业咨询与指导中心等相应的就业机构,众多大学生已经树立了职业规划意识,但是有些大学生的职业目标的定位不切合实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自我评价过高,过于自信、好高骛远。辽宁省的人才市场测评结果显示,89%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两年之内要做主管,5年后成为部门总监;71%的同学说,35岁之前要成为年薪50―100万元的企业经理,做一名叱咤风云的“金领”。当然职业的目标定位高,可以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但是如果目标过高,不切合实际,往往会带来心理与现实之间的极大落差,致使对自己的工作前景感到暗淡。还有一些大学生为钱是瞻,倾向于去一些收入高、福利好的大企业、大公司,很少有人主动提出去祖国最需要人才的西部和农村。另一方面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目光短浅。有些大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往往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做事畏首畏尾,不愿展示自己的才华,这些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定位往往偏低,这样会埋没了自己的才能,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
4. 理论与实际存在严重脱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当前的大学生中也是非常严重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只有理论,不见行动。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对职业生涯规划很感兴趣,通过老师的讲授和自学也了解到了不少关于职业生涯辅导的相关理论,许多人甚至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是他们缺乏实践的勇气,没有把自己的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而是规划完就了事,把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束之高阁。我们知道,即使理论非常完美、非常有用,如果个体不把其付诸实施,它只能停留在理论上而不能对实践产生任何积极的作用。因此,只有理论没有行动,那只是空想。另一方面,只有行动,没有理论指导。有些大学生可能是“行动主义者”,他们的行动来自于内心的冲动,例如,有的同学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工作;有些人可能是从众心理,见到别人找到一份好工作,自己也千方百计地从事同样的工作。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对自身的条件和工作本身的性质进行科学的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学习科学的职业规划理论,并把这些理论付诸实际。因此,只有行动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那是蛮干。
5. 误认为学历高就能找到好工作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企业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人把高学历看作是能否找到好工作的“敲门砖”,没有高学历可能就没有与招聘者面谈的机会,因而会被拒之门外。因此,很多大学生认为,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必须拥有高学历。高学历意味着学到的知识多,但是不一定具有良好的综合能力,在很多公司和企业里,他们更希望雇佣那些能力强,脚踏实地做事的人,而不愿意让所谓的“书呆子”,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留在自己的单位。有些大学生为什么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呢?就是因为他们是高分低能的人。他们中的很多人就像是新时代的“孔乙己”,认为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就自命清高,他们往往“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于其它各种基本的社会和生活技能漠不关心,有的大学生甚至在生活自理方面就存在很大问题,怎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呢?另一方面,知识渊博的人不一定个人的道德品质就好,人的职业素养在任何公司和企业里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只有知识而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同样也不会为公司和企业做出重大的贡献。
6. 在校学习时间的规划不够合理
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很有限的,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必须合理的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从大一到大四,每一年、每个学期都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但是,很多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普遍认为找工作、就业是大四毕业生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他们基本上对四年的学习时间,哪一年应该做哪些就业或升学的准备,没有做出合理的规划。这种现象除了与大学生个人的认识有关以外,也受到一些高校指导偏向的影响。在很多高校,一些职业指导与咨询机构只为大四的毕业生做一些突击性就业咨询与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也只在大四才开设。这样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误导,职业生涯规划只是毕业生的事情,致使大一到大三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为此,大学生自己要对在校的学习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哪一年应该做哪些准备,应当有一个详细的安排,学校也应该给予科学合理的引导。
二、应对策略
要解决当前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产生的这些问题,必须从多方面着手。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大学生个人和学校两个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具体如下:
(一)个人方面
1. 要客观地认识自我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首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各种特点,如基本能力、工作风格、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找到自己最适合做的,最能做出成绩的行业[4]。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不能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能认为自己最适合做的职业也未必能做出成绩,因为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也许与别人相比就是劣势;不被你看好的职业也不一定是不好的职业,因为自己的某些特点跟他人相比,也许就成了显著的优势。因此,要客观地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给自己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一方面听听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或许自己对自己过于了解的缘故,往往对自己的评价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另一方面,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可以认清自己是一个较为外向开朗的人,还是内向稳重的人,对哪些问题较为感兴趣,通过分析自己的优势,可以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职业。也可分析出自己的一些弱点,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深刻的剖析,这样可以避免从事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2. 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觉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而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样,人的发展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当一个人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自我的积极努力时,他会很愿意为自己所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遇到一些挫折和障碍,也会全力以赴。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积极主动,不要对外界的力量过于依赖。当制定了行动方案后,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不断地勉励自己,持之以恒,加强自我管理,把职业生涯规划落到实处。很多研究表明,职业规划越早越对自身的发展有利,大学生从踏进学校的那一天起,就要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积极主动地规划自己的职业,这样有利于毕业后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3. 合理规划四年的学习时间
一般认为,一年级为试探期,在这一年要对职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特别是自己感兴趣或者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二年级为定向期,这一时期对自己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要提前进行初步的选择,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锻炼相应的能力,为毕业后深造或者是就业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三年级为冲刺期,如果在毕业后继续选择深造,这时候要进行相应的知识储备,如果有条件的话也要和已经考上研究生或者是已出国的师哥师姐学习相应的考试经验,了解相应的考试资讯;如果是选择毕业后就业,这时候就要提高求职技能、搜集招聘单位的信息,同时也要学习写简历、求职信等基本应聘技能,向已经毕业的校友、师哥师姐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四年级为分化期:在这一时期对自己毕业后是深造还是就业不能再犹豫不决,要有一个明确的抉择,如果毕业后选择深造,这时候就要系统地对自己要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在学习时要突出重点,做好升学考试的准备。如果毕业后选择就业,就要开始准备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为就业做最充分的准备。
(二)学校方面
1. 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规划理念
最近几年,国家对大学招生连年扩招,毕业生的数量增长迅猛,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大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已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思想,要让大学生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和职业理想的树立一定要切合实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自己的择业,一定要认真分析、了解自身,对外部环境做出科学评估。要培养他们科学地分析自己和分析职业的技能,使自己的特点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匹配。
2.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活动,促进学生职业适应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涯辅导活动,使学生能够适时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观念、态度和行为习惯,不断优化智能结构,培养广泛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塑造良好形象,为生涯认知、准备、规划和决策等提供智力支持和强大动力[5]。当前大学生毕业都要面临很激烈的竞争,一个职业岗位可能有很多人去角逐,要在竞争中取胜,只有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开展大学生生涯辅导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这些能力。
3. 建立和完善高校的职业咨询机构
如果单纯地依靠职业测评工具来指导学生的就业,这样会缺乏灵活性和人性化,职业测评是必要的依据,但不能机械地照搬,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更需要有丰富经验的咨询教师的指导。因此,建立和完善高校的职业咨询机构,就显得特别重要。但是,从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校还不具备开展职业咨询的条件,因此,高校应当加强职业生涯规划队伍的培养,逐步提高职业咨询人员的职业测评和咨询技能,聘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的职业咨询教师队伍,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
4. 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训练,开发他们的潜能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各种能力和素养的综合体,其中职业生涯发展能力,例如,合作能力、自我激励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人际交往和处世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规划与行动能力等,是大学生有效进行职业规划的必备能力。因此,应培养竞争合作意识、角色转换意识和敬业奉献精神,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全方位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职业发展和社会需要,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6]。
5. 要多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一方面,学生可以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升他们对所学知识的领悟;另一方面,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还可以学到教材中学不到的经验和能力,这些经验和能力是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形成的,这正是大学生所缺乏的。通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了解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所具有的特点,不仅使他们在心理上更容易接纳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为此,学校应当建立相应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可以锻炼自己的舞台。
参考文献:
[1]罗桂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分析[J].龙岩师专学报,2004.22,(6):117-119.
[2]张生妹,吕京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成因浅析[J].人才开发,2006.6:13-15.
[3]新浪网,北森测评网.调查报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EB/OL].,2004-08-10.
[4]卢荣远,李凌,唐宁玉.职业心理与职业辅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