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学素养如何培养

文学素养如何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学素养如何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学素养如何培养

文学素养如何培养范文第1篇

一、清楚认识,学科素养,提高自己

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文件,2014年3月30日)谈过学习,我认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就是所谓的素养。

其实可以表达为:素养 =(知识 + 能力)态度。那么作为工具性学科的语文学科它的学科素养必然就是重中之重。其实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框架的建构上是有借鉴的,比如:

国际语文课程改革认为语文学科素养有:

(1)阅读、理解、评论多种文本;

(2)掌握写作过程和策略,理解写作的功能指向;

(3)在研讨、评论、演讲中,运用信息表达创新观点。

然而我们国家则是: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性语言体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所以语文教师要树立核心素养理念。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是语文课程的评价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求语文教师树立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课程改革的第一阶段完成了教育价值观的转变,课程改革的“再出发”的标志是教育知识观的转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把核心素养放在基础地位,广大的语文教师必须响应政府的决策,以核心素养标准为指导,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实施正确的教学行为。语文老师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任,其专业水准是他们能否完成此项重任的关键。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还需继续深入研究,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树立却是刻不容缓。广大的语文教师必?深刻的认识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他们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基本任务。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事先了解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内容及其价值,并用它来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树立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首要环节。

二、改变自己,转换角色,做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是语文课程的评价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求语文教师树立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实施正确的教学行为。语文老师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任,其专业水准是他们能否完成此项重任的关键。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还需继续深入研究,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树立却是刻不容缓。要从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到着力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态度、情感、习惯、方法和文化底蕴等基础语文素养的培养;要从高要求、高效益到适当降低要求,留有发展空间;要从思想道德教育到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能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传统的“一讲到底”的师者形象。

三、善于观察,学会创新,改进教学方法

文学素养如何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智慧生成 表达策略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课程标准的要求给我们以启迪, 小学语文教学需求生成学生智慧,如何生成?需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 生成学生语文学习课堂智慧需求学生表达真实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从人云亦云开始的,一般说来教师说什么,他们也会跟着说什么。但这不利于小学生的发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是需要通过初步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 要让学生通过自己智慧的渐渐发展达到较能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需要和目的。我们又必须看到的现实是, 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也已经逐步开阔起来, 见识的广泛致使部分学生不愿意自己进行思维, 所以学生的表达也还是那样的人云他云。这样的课堂虽然流程比较畅通无阻, 但不能体现学生智慧的真实流露。因此,教学的课堂应当是学生诸多自我真实表达的课堂, 要想让小学生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感悟, 作为教师在具体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要有个鼻子眼上插葱装象的样子。要装的那样的一筹莫展,然后再和学生一起奋力探究,这个时候学生的探究兴趣是浓烈的, 积极性也是相当高亢的。应当说大脑皮层处于极度兴奋状态的探究最能获取成果, 这个时候学生的表达也显得最为真实。小学生的真实表达也极易引起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譬如让学生学习一些文学作品, 尤其是古诗词的文字、文学、文化的感受和感悟, 无论是表层结构还是内层结构甚至于深层结构,其表达都应力求学生的真实表达, 即使小学生的表达与作品的真谛有距离, 但没有远距离的不恰切就不可能有今后的理解感悟的独到和正确。

2 生成学生语文学习课堂智慧需求学生表达自主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是绝大部分学生不希望或者说也是缺乏能力自主表达的, 他们总是等待捡拾落地之桃。这样的现象虽然我们也知道不好, 但它毕竟没有影响我们课堂教学流程的推进。但事实又是如何呢?火烧眉毛还算可以,但从长计议就不行了,为什么我们诸多的小测,绝大部分学生就失在那些十分灵活的题型上?就是学生中的绝大部分未曾能够养成自主表达的习惯,不寄希望于自主表达,也就懒着探究,缺乏探究习惯的人是极不能去生成出智慧的。因此,于情于理的诸多课堂教学,笔者善于思考如何凝聚集体的力量, 使得所有学生都去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这样的课堂我们便可以凝聚大家的智慧, 使得所有的思维能够在课堂中溅起浪花甚至绽放出生成学生智慧的亮丽奇葩。我们所使用的语文课本所入选的篇目中,有的就是文言文,而有的优美词语的运用中就有着不少的含有文言色彩的现象。应当说白话文和文言文的表达有着许许多多的异同, 如果处理的不好, 小学生对诸多文本的感悟性的表达是完全不可能达到正确、准确之效果的。

所以, 在文言色彩强烈的一些词汇和语句的教学中, 笔者力求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前瞻性的学习, 也多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充分而又自主表达, 这样学生和学生或者就是学生和我们老师则完全可以进行辩论。事实上文言词汇及语句理解的辩论过程就是我们学生智慧生成的有效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前置性学习后,在与大家的交流中, 小学生也较好的挖掘出文言文里蕴含着的丰富文化瑰宝, 在学生面前也较好地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魅力。譬如现代词汇中的一些双音合成词就有不少名词直接作状语且含有比喻色彩的词语, 通过学生搜集、交流、表达就可以生成出学生探究词汇的丰富智慧。

3 生成学生语文学习课堂智慧需求学生表达创新

实际的课堂教学, 不少的教师总有这样的认为: 小学生是体现不出多少语文学习的阅读鉴赏感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出来的,因为小学生的创造潜能有限。事实真是这样吗?回答应当是否定的,因为语文课堂学生生成智慧的实践告诉我们: 小学生也有属于小学生的创造潜能, 如果我们设法让学生创新鉴赏, 那么学生也就完全可以形成表达的创新。如果学生都在力求自身表达的创新, 所有学生的表达则完全可以形成十分激烈的碰撞,碰撞得越是激烈,学生的思维火花则越发显得十分的灿烂。生成学生语文学习课堂智慧的实践告诉我:让学生表达创新或者说是创新表达, 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为学生打好扎实母语基础的教学任务的根本, 要想培养和发展我们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就要培养学生创新表达直至生成智慧的能力。应当说学生表达创新的途径是广泛和多元的, 读文的声情并茂可以使得学生去浮想联翩, 因为学生的读而且是多种形式的读可以改变我们注重繁琐分析的现象, 因为学生的读可以避免以繁重的重复训练代替读的有效积累。平时学生的读总让我清醒地看到: 当学生真正到文章中去走个来回时, 当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个性到文章中遨游时, 他们与同伴以及老师的交流则极富个性和创造色彩。譬如曾听一位教师教《第一场雪》, 围绕着有没有感到自己真正走进“雪”, 让学生进行感悟和比照性的多次朗读, 直至学生们感到已是批文入境的读, 直至学生真正感受到雪的很大很大,雪的很静很静,雪的很美很美才为止。而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也就凸现出颇深的感受, 其创新创造应当也是我们所预料当中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S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文学素养如何培养范文第3篇

一、更新观念,创设民主的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做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习被动,个性发展受到压抑。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人文关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断唤醒学生蛰伏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师生的交往活动也应当充满尊重、宽容与关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去欣赏课文,领略课文中作者流露的真情实感。摆脱了传统的师道尊严,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和课文说“我不理解”“我认为应当这样”,还学生质疑权和商榷权,让学生有更多的勇气和胆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根据课文进行二度创作,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体悟人文精神。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要让学生变为被灌输的容器,而应该让学生以生活体验来理解文章。建立平等对话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中,才能与教师、与作者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精神共鸣,而原来机械式的学习也才能回归到诗意的、审美的语文教育。

二、利用好语文教材,仔细品味,透悟课文的人文内涵

语文课本中佳作连篇,几乎每篇中都包含着人文精神,如果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发挥,把人文精神挖掘出来,对学生进行有意的熏陶。日积月累,无疑会逐步形成学生的人文意识,养成良好的人文习惯。

1.反复品味,激活情感体验,透悟课文的人文内涵。

叶圣陶说过:“辞的情味,可从好几个方面去辨认,有的应从字面去推敲……”可见语言蕴含的情味。教材中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只有在反复品味中才能体验。

课堂上对美文佳作进行讲析时,抓住精彩段落、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人文内涵,只有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别是人文性有了感同身受的认识后,才会油然而生认同心理,进而被其中的人文精神所感染。

2.多读、熟读,在联系延伸中培养人文素养。

佳作美文,往往渗透着作者不可遏止的感情:或者热爱祖国;或者热爱人类;或者热爱大自然;或者热爱人类文化与文明……;虽然语言风格各不相同,但人文性却是明晓的。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懂得了什么是爱,怎样善待生命,如何关心他人他物以后,再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谈感想,然后形成书面文字,使人文精神深留学生的脑海中。如学习了《藏羚羊的跪拜》后,教者启发学生思考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结果学生们所叙述的都是母羚羊对自己孩子的母爱,这时,教者就为学生揭示了课文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对“爱”的渴望,不光是母爱,还有对一切自然生命的热爱。这样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就会意识到自己认识上的欠缺。

三、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在扩展阅读中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充分把握好课堂资源外,更要开发课外语文学习资源。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因此学习资源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我们应该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拓宽学习渠道,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课外资源,如课外书籍、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等,以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以让学生充分地受到文化的熏陶与启迪。

1.引导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要建立一个开放的,以语文课本为扩散点,开展扩展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用心去欣赏语言文字运用之妙,丰富学生的知识。在扩展性阅读中,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的感受能力,人文精神也必将厚积而薄发。这样的学习既是我们语文课堂的延伸,又是孩子们培养阅读习惯、感受文学魅力的契机,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在大量阅读中获得了发展。看的东西多了,积累在“肚子”里,能慢慢地发酵。在适当的时候,它会自然地通过言语倾吐出来。

文学素养如何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课程设置;人文素养

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全面职业素养的优秀人才。在这个过程中,中职学校由于过于关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增强。为了能够使中职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人才,提高中职生的人文素养是必行之策。

一、什么是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个人对人文科学的理解和掌握,以及由此而体现出的个人品质。人文素养是一种精神内涵,对生存意义的追求和对价值的关怀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它还包含了道德精神、科学精神和艺术精神。

二、中职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问题

1.文化基础差

中职学生大都是没有考上高中的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一方面,由于他们在中小学时期的学习基础不扎实,以至于他们在中职学校也不能有很好的文化课表现。另一方面,中职学校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忽略了对人文学科的重视,以至于中职学生也不把人文学科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2.精神追求不高

中职学生很少会去追求一些提升自我、陶冶情操的事物,他

们往往会追求一些比较庸俗的东西,如网络言情小说,上网玩游戏等。对于那些能够提高他们人文素养的事物要么是不理解,要么是不去追求。

3.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些中职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以至于他们会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会形成一些坏毛病,如随地吐痰,旷课,抄别人作业,不团结等。与此同时,有些中职学生道德意识差,会做出一些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如考试作弊,对老师不尊重,大声喧哗等。

4.心理素质低

在中职教育重视专业知识,忽略素质培养的情况下,中职生往往存在着心理素质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如不自信,经不起挫折,不善与人交往等。这些情况容易给中职生走上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他们容易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也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以至于不能迅速地适应职场环境。

三、如何通过课程设置培养中职生的人文素养

专业能力是中职学生未来的就业之本,必须重视,但人文素养也影响着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未来发展,也必须重视才行。

为了能够在增强中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中职学校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重视人文学科的教育。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调节课程设置,以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推动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一些人文必修课

在中职课程设置中,除了专业必修课还应给学生设置一些人文学科的必修课,如语文、英语、德育、体育、健康等。这些课程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着很多人文内容。这些课程的设置能够弥补专业课的不足,为中职学生提供一定的人文教育,使其人文素养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师在进行这些课程的教育时可以采用一些极富感染力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这些人文学科的积极性。

2.根据相应专业科学地增设人文课程

在进行人文学科课程设置时,中职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习的专业需要设置相应的人文课程,这样可以让这些人文课程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保障了人文学科与专业课程的联系性,也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每个专业的学生所学习的人文课程也应该有所限制,不能太少,也不能过多,要与专业课程形成很好的协调,以实现在以专业课为主的基础上重视人文学科教育。

3.开设相应的人文选修课程或讲座

人文必修课的开设是为了保证中职学生能够接受到应有的人文课程学习。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一些选修课或者人文讲座,则可以在开拓学生人文视野的基础上满足不同学生的人文追求。中职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门开设一些人文选修课或者定期举办一些人文讲座,以锻炼学生更多方面的能力,弥补人文必修课的不足。

4.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

文学素养如何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文素养 语文阅读 培养

人文素养的语义不很确定,人们通常把它和人文精神等同起来。普遍的理解是,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的统一,简单说是指做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态度。人文素养最典型的标志是人文精神。它追求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人的理想的人格,是对人的关怀及人的和谐发展。语课标明确规定: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说明语文教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拥有开创事业、发展自己、实现自我的知识能力;另一方面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传授、熏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达到性情和心灵的陶冶塑造,形成个体人的精神面貌,获得理想人格的全面发展。故人文素养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但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渗透性、感染性、发展性。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那么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以教材为本,鼓励学生探究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美文,具有人文成分,教学中教师对此要加以点化,使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特别是一些展现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篇章,引导学生深入地探究感悟人的内心世界,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如表现亲情的《背影》《我的母亲》《父母的心》。关于生命价值和感悟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把牢底坐穿》,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松鼠》《国宝-大熊猫》等等,教师要从这些课文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言语中传达出来的对亲情的依恋,对生命价值的追问,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同类型作文的写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人类生活中美好的感情,崇高的感情。这是人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的立身之本。

二、诵读名家名篇,感受人文精神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大家之作,历来为人所传诵。不仅在于作者写作的一种“大家”风范,更在于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教学中除了细细品味文词的艺术效果,还要深入揣摩深藏文中的人文蕴味,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本文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用词准确、鲜明、生动,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如作者用“扫开、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三、注重传统文化,吸纳人文精髓

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两千多年前的儒家思想经过不断的完善,成为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的人文素质。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宣言”中说:“人类想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向孔子吸取智慧”。世界尚且如此,我们孔孟之后岂能与传统文化相背离?未来的社会需要科技的发展,更需要思想道德的进步。我们要通过孔子语录、孟子文章的阅读,批判地吸收儒家文化的精髓,古为今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品德。如儒家的“天下为公”、“大公无私”、“舍生取义”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以及为正义事业献身的精神。

四、缅怀英雄人物,培养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崇高美德。语文教学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实质上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如四大发明、长城、赵州桥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献身的使命感;更要让学生学习历史上的仁人志士、民族英雄,树立誓死捍卫祖国领土、尊严,建设伟大祖国的雄心壮志。学习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对理想执着的追求,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的情操。学习杜甫“终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大庇“天下寒士”要求变革现实的理想。学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德。学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热情。学习民族英雄文天祥历尽磨难而矢志不移的炽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捍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精忠报国,为振兴中华甘洒热血。

五、关注时文阅读,培养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