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宏现调控;市场价格;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宏观调控,许多人认为那是国家考虑的问题,与己无关。实际上,它距离百姓生活又是如此之近,或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宏观调控是为防止市场经济自发过度波动的缺陷,通过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去调控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避免经济大起大落,通过对货币、财政、外汇等收支总量的调节与控制,实现经济宏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第一,它是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市场对资源配置一般是按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灵敏的价格信号和经常的竞争压力,协调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然而,在对保证经济总体平衡,防止经济剧烈波动,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对于维护公平竞争,防止贫富分化;对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或者勉为其难,或者无能为力。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缺陷,使得政府的宏观调控尤为必要,纠正市场缺陷造成的种种损失和偏离,就成为政府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的直接理由。

第二,社会化大生产和分工协作关系的发展要求统一的宏观经济调控。生产社会化,是指由分散的、小规模的个体生产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过程。生产社会化的推进,把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在全社会范围内联结起来,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成为一个有机体。在这种条件下,社会生产若处于无政府状态,单靠各经济单位自发行为,就难以达到稳定、协调、持续地发展。所以,生产社会化要求,社会必须自觉地、有计划地指导和调控国民经济总体的发展。

第三,经济转型期的特殊要求。我国仍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不成熟、不完善,受市场机制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经济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过热或偏冷趋势,必须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来加以调整,从而使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均衡,处理好速度、比例、效益三者的关系。

二、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

现时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三大挑战:一是如何继续以稳妥措施巩固宏观经济调整成果,使特定时期的宏观经济调控平滑转入正常时期的宏观经济调节;二是如何促进消费合理增长,缓解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压力,避免非理性的投资反弹;三是经济结构调整问题。针对经济局部过热的宏观调控暴露了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体制和资源瓶颈问题,通过简单填平补齐方式解决容易留下弊端,应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推进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增长方式转变从根本上解决。

今后一段时期,建议宏观管理部门提高调控的前瞻性,发挥三大作用:一是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既要看到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取得的明显成效,又要看到宏观调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避免反弹加重调控,又要及早发现新的倾向性苗头和问题,及时调控,创造正常发展的良好宏观环境;二是改善调控机制,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掌握好出台的力度时机和节奏。宏观调控尚需努力,不能放松,当然宏观调控也需改善,不能僵化;三是抓住改革投资融资体制的根本,继续重点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粗放经营问题,同时要尽快出台投资调整目录和支持国内民营经济投资的政策措施,实现有限制、有扶持、区别对待,培育经济的自主增长力量。

三、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措施

第一,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含地方政府),那么加强宏观调控前提之一就是政府行为的理性化。现在,宏观经济调控之所以存在各种障碍,各级地方政府行为的非理性化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诸如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市场,造成竞争的不公正、不充分。鉴于此,转换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就成为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有效性依赖于健全的微观基础。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如果没有完善和健全的微观机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再完善、再健全也就没有了对应的着力点。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将政企分开,将企业塑造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它才可能对各种市场信号有敏锐的反应,宏观调控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宏观调控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功能的正常释放,要求计划、财政、金融体制的改革配套,协调地运行。由于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经济体制的整体改革推进,必将制约和影响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程度,也从某种程度上加速和延缓经济体制整体改革的进程。所以,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必须放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背景之上进行。

总之,宏观经济调控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局限性。宏观调控必须在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之上才能进行。宏观调控从某种意义上的对市场和市场机制的管理,但管理绝非是代替,宏观调控不可能也绝不能代替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它只是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基础之上的二次作用。

(作者单位:1.大连市旅顺口区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大队;2.石河子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师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李书琴,刘卓良.关于宏观经济调控的几点思考[J].理论探索,1995.2.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宏观经济管理;企业

一、引言

我国在进行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和创新时,要紧跟当下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相关时代背景。对于宏观经济进行全方面的管理和调控。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指明了企业市场进行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企业在进行市场经济的改革中,要以宏观经济的调控和管理作为依据。以市场的需要作为发展的动力,提升企业发展的持久性和高效性。

二、宏观经济管理阐述

对于管理理论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经济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宏观经济管理强调政府和相关部门利用各种宏观调控的方法和手段,对于市场经济进行全方位的把控,以达到对于市场经济出现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各个方面的弥补和调整。在进行市场经济的发展时,进行经济调控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化大生产的因素,促进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经济管理通常被划分出宏观、微观、中观等三个层次。而宏观层次上的经济管控主要强调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经济、政治、法律等政策对于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期达到某种目的。这样能够通过管理人员制定出相关的计划和规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通过上述的描述,经济管理也可以理解为通过各种活动从而获得利益的行为。目前,市场经济逐渐向深入化发展,国家对于市场经济不光进行调控和改进,其运作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还在采用计划经济体制这种方式进行国家经济的管理。政府在进行相关工作时,对于企业的销售和生产通常进行硬性指标的管理,这对于经济的整体管理有很多不利的影响。随着市场的竞争急剧激烈化,企业若想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屹立不倒,就应该积极地对于自身进行发展和壮大,切实加强经济效益的提高。从宏观角度充分对于自身的发展进行经济上的管控,从而使企业自身的发展得到良好的促进,因此,应立足于现代宏观经济调控理念之下,对于市场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在企业内部做出相对应的调整措施,这样才能够推动市场经济得到良性的发展,国家经济得到长足的进步并且平稳地继续运行下去。

三、宏观经济管理重要性分析

1.完善市场经济

对于市场的调控出现异常情况对于市场的发展十分不利,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市场中的产品与社会需求脱节,社会需求从市场上的产品中得不到满足,这就会出现市场经济在分配的过程中出现异常,还有可能出现垄断的情况。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市场的自行调节和取消将会无法正常进行,社会经济无法进行平均分配,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经济问题无法得到协调和解决。如果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对于企业的生产力一味地进行盲目的追求,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在管理思想中出现问题,例如,企业很有可能会出现思想膨胀的问题。这种情况就急需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进行及时的调整,对于企业的生产情况进行良好的控制。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对于经济发展的模式还在不断地进行探索之中,这也从侧面上反映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够健全,在进行市场经济的管理中,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相关的问题。因受到外界的影响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这不管是对于国家的影响,还是企业的影响,都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问题。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完善是极为必要的,这对于整个市场和企业的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2.进行宏观调控

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建设的阶段,对于市场的运行和政府的体制还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健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造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市场在进行调节时,对于进行经济把控的相关调节手段还不够健全,对于市场秩序的恢复极为不利。这就从根本上造成了宏观调控对于经济把控难以应用进来,同时,在经济把控中的作用也不甚明显。通过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系统的分析,就目前而言,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所以政府应对宏观调控的手段加以重视,通过运用有效的宏观调控来弥补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对于公有制经济体制进行切实的加强,通过公有制的经济体制对于市场的自我调控功能进行良好的改善。同时,政府应对宏观调控制度进行切实的加强和完善,从根本上促进国家和企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四、宏观市场经济的目标

1.经济性和综合性

对于开展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要达到某种目的,进行宏观经济的管理也同样是这样。而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中的目标之一的经济性目标就是对于某种经济性质的达到。比如,平衡供给与需求的目的,推动国家经济能够得以稳步、良好地发展。而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综合性目标就是通过进行宏观经济的调节和管理,对于国家的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2.最终目标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但是其根本目的都是希望达到国家经济平衡、稳步的发展。宏观经济的中介目标就是具有中介性质的目标,强调工作人员设立的带有这种性质的目标以便对于某种目标进行实现的目的。对于中介目标应强调相关部门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对于中介目标能够有着清晰的认知,才能从根本上对于最终目标进行实现。

3.总体目标

在进行总体目标的分析中,可以发现总体目标与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存在着一些相似性。但是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通常要先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设立出一个经济方面的总体目标,同时再对于多个具体目标进行设立,这样可以分阶段、有步骤地对于工作进行开展,使经济的管理得到阶段性的良好成果。对于相关手段与政策的出台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和实施。具体目标能够使整体目标在进行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使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工作时更具有方向性。

五、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的体现

1.从市场背景趋势进行分析

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对于社会化的生产支持是离不开的,通过市场经济的不断进行调节和社会的分工进行中,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逐渐向共同竞争以及相互依存的良性竞争中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而言,能够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行发展,将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积极意义。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使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使其在进行一些解决措施的设立时能够得到充分的探讨。对于按劳分配制要进行严格的贯彻实施,使市场的竞争更具有积极性和有序性。为了能够使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长足地发展,就不能仅仅对于市场经济和价值的规律方面入手进行控制和约束,这样是完全不够的。很多企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只以自己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在管理中存在很多漏洞,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会造成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出现,还会出现企业违规操作的情况,这会导致企业生产出的产品的合格率相对较低,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导致质量与国家规定要求的标准不相符合。这就强调政府要通过宏观经济管理有效地调控国民经济的命脉,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更为协调。在这其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是,对于资本的管理不应只着眼于单个行业,要加强由单个企业之间所建立出的联系,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应充分从大局出发,以免造成调控时出现进行混乱的情况。

2.促进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进行分析

经济体制的建设对于整个市场建设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经济职能也在逐步发生改变,很多经济进行市场经济方向的变革。比如。国有企业采用职权分化的手段进行市场的竞争,这种手段能够促进经营活动和市场进行有效的对接,使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与现代市场的管理方式更为贴近。从政府方面进行考虑,对于国计民生的相关经济行业和经济体制进行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这对于我国经济保持持续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是,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特殊性,在进行资源配置时,要选择相对合适的方案。这就需要对于市场经济的供应和分配进行有效的决定。市场经济也就从中体现出来。当市场竞争处于良性状态的不断发展之中,市场经济就能在这种情况之下得到极为良好的发展,并且在管理中不断进行调整并且进行不断的完善。如果政府赋予市场竞争情况缺乏切实的管控,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市场竞争呈现恶性循环发展。这时再进行市场方面的调节,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强调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对于市场经济中存在的缺陷一定要得到及时的认知,并且能够对于干预措施的提出较为及时,这样才能确保市场的平稳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3.从对市场缺陷的完善进行分析

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中,政府进行职能上的控制是十分常见的。但是政府对于市场经济进行控制,应强调其不能够对于市场的状况直接进行干预,对于经济发展的调控要采用相应的政策进行,对于调控方案的出台一定要极为慎重,一旦调控方案不够完善,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市场经济出现紊乱的情况,甚至还会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市场缺陷进行完善时,要着重对于经济危机进行有效的预防,这样才能对于因市场缺陷出现的重要危害得到极大程度上的降低。通过宏观层面对于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市场经济得到更为有序的调控。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之中,在市场上竞争中经常会出现恶性竞争下的商业垄断的情况出现,这就需要政府在进行管理时应在商业垄断尚在可控的范围内就进行及时的宏观经济上的管控处理,对于经济垄断和市场混乱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市场的竞争得以恢复正常,这已说明了恶性竞争所造成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要对于恶性竞争尽可能地进行避免。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和不可预见性,市场调节对于这些状况的调节效果不甚明显,所以就需要政府对于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强有力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使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以免出现了市场经济混乱的情况。对于市场经济加强管理,能够使社会发展的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对于市场内部出现的各种状况得到有效的解决,全面推动了市场经济保持良好状态的进展。

六、结论

从上文中的思路进行综合分析,可得出进行宏观经济上的调控是市场经济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具有极为强力的效果。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要充分对于我国的国情进行有效的总结和考虑,制定出相对应的、量身定做的措施方案,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够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同时,也能给我国的经济贴上新时代的标签,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之路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范文第3篇

一是金融调控主体多为各国中央银行。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主体几乎都是各国的中央银行,即使在多元制中央银行国家也不例外。

二是金融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都是促进经济增长。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说明,经济增长是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最终目标。

三是金融调控日益成为解决金融配置资源过程中的“市场失效”问题的重要途径。为解决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主张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干预国民经济活动的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思想。后来经济发展的实践反复证明了,适宜的政府干预在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正处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和改善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有效解决市场在调节金融运行和配置金融资源中出现的“市场失灵”问题。

四是金融调控日益注重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运用。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十分注重依靠政策综合部门的协调。德国的宏观调控体系中,除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银行以外,经济部、财政部也担当各自的宏观调控职能,三大调控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也包括计划、财政与金融调控的分工协作与密切协调配合,并且不断走向协调运作。

中外金融宏观调控的差异

一是金融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存在差异

一国宏观调控的目标,大多是在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之间进行权衡。实际上要同时实现四个目标是非常困难的。因而各个国家在实行宏观调控时一般以一个目标为主,使其他目标尽可能达到较好水平;而且在不同时期,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选择不同的目标作为主要目标。在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重心已逐步倾向于抑制通货膨胀。德国政府认为,稳定的宏观经济的核心内容,是通过保持马克币值的稳定,实现“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美国政府和经济界也认识到“必须把通货膨胀限制在低水平上”,认为“低通货膨胀不仅有利于经济,而且有助于建立经济持久扩张的阶段”。我国目前是实行赶超战略的发展中国家,更应以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作为主要目标,同时努力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人们能够承受的水平以下。

二是金融宏观调控手段存在差异

发达国家多年的金融调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宏观调控手段体系。美国联邦储备体系通过制定货币金融政策,充分利用公开市场业务、调整贴现率、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利率调控等手段调控宏观经济金融运行,还通过一些由政府建立和担保的金融机构对特定的经济领域进行干预,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等,收到较好的调控效果。自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我国金融调控也不断取得长足的进展,货币政策调控逐步趋于完善。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金融调控的形式也是由直接信贷控制演化而来,“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情况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由于我们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总体上利率还是以国家统一控制为主,行政色彩依然浓厚。

三是金融宏观调控的环境存在差异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宏观调控面对的是比较成熟的经济环境:一是利率市场化运作。二是拥有一个发达高效的金融市场,包括一个市场容量大、信息传递灵敏、交易成本低、交易活跃的货币市场和一个具有较大规模、竞争充分、市场化程度和运作效率较高的资本市场,并且这两个市场之间联系紧密。而我国的情况是,商业性金融机构改革远未达到预定目标;“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使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天然联系被人为割裂;企业和社会公众等调控客体活力严重不足,金融信用意识较差,对金融调控反应能力较差,从而使央行对宏观经济进行金融调控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主要是单纯依靠大量货币供应推动的结果,而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推动了物价的快速提升。

四是金融宏观调控决策程序差异

在经济发达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决策权基本上集中在中央银行而不是中央政府。在美国,负责发行货币和提出货币供应量增长指标的是美联储,它是美国货币与金融事务的决策机构,享有较强的决策独立性。总统无权干预其业务工作,联储的工作直接向国会负责。德国《联邦银行法》规定,联邦银行可不受议会管辖。中央银行委员会是联邦银行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货币政策、信贷业务政策和管理制度。如果单纯从中央银行独立性考察,中国人民银行尚不具备美联储以及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央行的独立地位。当前的制度安排是,央行隶属于国务院,与财政部、发改委等部委并列,这将在一段时间内决定央行的性质和作用。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宏观经济;经济管理;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逐步加快。宏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管理,唯有通过适当的调节,及时地对经济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应对才能真正保障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但是,在进行具体的管理和调节时,务必要对几个问题进行注意和解决,从而消除阻碍经济增长的不良因素,科学的认识经济管理的本质,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氛围,实现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1宏观经济管理概述

宏观经济管理在绝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工作中都属于重点部分,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在不同程度的使用着宏观调控手段,从而最大可能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事实证明,适量的宏观经济调控可对市场有较好的引导作用,而缺乏宏观管理措施的经济是不成熟的,也会经常遇到诸多问题。具体来说,宏观经济调控对于市场有以下几点作用:减少垄断行为,使市场趋于公平;平衡宏观总量,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保障市场经济的公正;适当提供公共物品,调节经济发展;减少收入差距,避免两极分化。但是,以上所列的宏观经济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唯有通过科学恰当的管理理论的指导,再加上严格的执行过程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因此,有必要对宏观经济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重视,从而使宏观经济管理的优势得以发挥。宏观经济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一个国家为了在某个时期使经济达到一定的目标,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来对目前的经济进行影响的活动,其主要包括了决策、预警、调控、组织以及监督等活动。另外,宏观经济管理的含义还可用三点来叙述:第一,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使某个时期的经济发展达到预期,具体来说就是尽可能达到优化经济结构的目的、经济快速增长的目的、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的目的、人民生活得到较好改善的目的以及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目的;第二,宏观经济管理在本质上是国家或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和管理,其管理的主体也是国家本身,该种管理与政府管理有所差异,后者属于前者的一部分,在具体形式上,国家管理还包括了司法机构和立法机构的管理;第三,从管理的具体内容上来看,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活动主要包括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宏观收入的分配以及经济总量的平衡等,可以看出宏观经济管理主要是相对于微观经济管理来设定的,其管理不等于国家管理,后者主要是相对于市场调节而言的。

2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理论体系的问题。

在宏观经济出现之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对于经济的调控力度比较大,政府相关部门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由国家来对经济进行统一的决策。该种体质虽然具有一定好处,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反而会对经济的前行造成阻碍,例如对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影响,降低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因此,在改革开放后,政府对于经济的管理趋向于采用宏观调控的措施,也因此产生了宏观经济管理的范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关于宏观经济的理论也在不断地被完善。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国外的先进经验,并与国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出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在这些理论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所研究的对象较为模糊。由于研究对象关系到研究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同时还对研究的最终目标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研究对象进行仔细合理的确定。而目前的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的各个版本中,大多没有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最终对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第二,理论体系不够合理。在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中,有太多的内容是关于具体管理措施方面的,而在管理职能的方面的内容较少,宏观经济管理本身属于方法论的科学,务必要以管理方法论来进行体系的建设。另外,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只能作为管理活动的基础,而不能成为其主体部分,若不能对其进行合理适当的安排,将大大影响学习人员的学习效果。

2.2管理目标和内容不明确的问题。

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管理目标的设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关系到所采用的具体管理手段的选择,还对管理中的资源配置等造成影响,另外,管理内容的确定也是十分重要,这会对管理工作的效率造成较大影响,对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也有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管理目标和内容进行明确,从而保证宏观经济管理的科学有序进行。但是,在目前的经济管理中,管理目标较为模糊的情况普遍存在,管理内容也不是十分正确,这就导致管理过程出现较大的混乱,进一步降低宏观经济管理的效益,对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3部分相关的建议

3.1完善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的完善是宏观经济管理能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因此,有必要对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的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完善,从而保证经济管理方法所依据的各种基础理论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对理论重点进行提炼和突出。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较为繁多,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复杂,这使得相关人员在使用时极为不便,通过对理论重点进行有效提炼,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是理论体系的脉络更加清晰;第二,改进宏观经济管理的理论框架。要对理论的框架进行改进,使其更加符合一般管理理论体系的相关要求,从而使宏观经济管理更加偏向于管理职能而不是管理内容;第三,进行定量分析。通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式,可进一步发挥宏观经济管理的应用优势,所以,有必要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的建设和阐述时,运用定量分析的方式加以辅助,利用多种决策和调控模型来帮助分析具体理论。

3.2明确管理目标和内容。

通过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科学的考察和学习,从而保证宏观经济管理目标设定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管理目标:保证经济的稳定;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对国际收支进行平衡;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通过对宏观经济管理目标进行准确设定,便于进行之后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保证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通过参考国外先进理论,来对目前的管理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修改,从而确保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提升工作的效率,保证工作的效果。宏观经济管理质量的高低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具有很大影响,较好的管理工作可大幅提升经济的发展速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国力的显著增强,确保社会更加公平公正。因此,有必要对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问题进行重视,设定合理的管理目标,完善管理的理论体系,最终保证宏观经济管理的优势得以发挥,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对目前的宏观经济管理进行了仔细分析,对其概念及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最后给出了一些建议,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张金才.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系统[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5):63.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范文第5篇

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工具选择对调控的结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产业群的调控,忽视产业统筹和理性预期是危险的。

关键词:宏观调控理性预期产业统筹

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工具选择对宏观调控的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条件是这些工具赖以发挥作用的资源能够被国家有效掌握。

从目前的理论看,主要依赖于货币、税收、政府对公共产品的投资和消费以及资源价格的确定,但基本目标都是着眼于市场的恢复和经济、政治的稳定,而理性预期产业政策工具没有受到特别重视,即使运用了市场准入行政手段也都是事后行为。好在目前我国的货币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如果货币市场完全进入市场竞争状态,土地市场进一步放开,宏观调控的政策性工具便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而价格选择将是主导市场的主要工具,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格局亦将重新定位,这在中国的经济运行中是很难把握的。从潜在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来看,中国的社会和行政配套改革已经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诉求,继续推进完全的市场化经济机制,而没有做好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预案准备和工具选择准备,加之市场机制细节的不完善,一系列问题将不客气的会摆在决策者的面前!

本人认为,产业统筹政策应当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得到重视并且发挥重要作用。何为产业统筹呢?本人的观点就是政府的经济政策工具和硬性产业行会信息管理的有机结合,在理性预期判断的基础上所做出的调控和产业资源整合,从而有效保护一个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选择。比如:依赖自然资源深加工的支柱型产业群一旦形成,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必须随时收集到准确、充分的动态市场信息,在新增项目和资本投资总量扩张上进行科学的总量控制,积极为私人经济部门的良性竞争创造整体的“不饱合”空间发展秩序,否则很可能会导致一个产业群因市场博弈而损失殆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投资的目标都是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投资的选择并非都是理性的,缺少对资源和产品风险的完全预测。谷贱伤农和谷贵伤工说明了同样的道理:过度的短缺和过度的过剩是同样可怕的!黑龙江的大豆问题和吉林的玉米问题可以作为一个产业统筹课题来分析,值得政府和经济学家们深入研究——热火朝天大上农产品工业深加工项目是否保持了一个产业群的预期增长?这个结论同样适合于钢铁、煤炭、重工业制造等不可再生资源依赖型企业项目。之所以特别关注资源依赖型项目的产业统筹能效,是因为这些资源也是国民经济的长期和短期能源,直接关乎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产业群出现问题时影响的可绝不仅仅是金融业和区域经济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