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习大学英语的建议

学习大学英语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习大学英语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习大学英语的建议

学习大学英语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其次,是学习“目的”的不统一。 学生的学习愿望不强烈,目标不明确。 由于我国大学公共英语是必修课,任何专业的学生都要进行英语学习。 有的学生会认为英语和自己的专业无关,学习英语只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好拿毕业证,毕业后就职,在工作中也不会用到它。 这种想法的具体表现就是:学生上课逃课、考试作弊,甚至是在四、六级的考试中采取各种手段只为过级。 这种学习愿望不强烈和目标的不确定性的产生是由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

对提高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工作的建议

1.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按照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培养人才

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目的。 这就要求大学的英语课堂, 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增强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此满足我国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要。

2.优化大学公共英语的课程设置,组建优秀的英语教师队伍

关于大学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优化,有两个基本要求。 第一,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基础课的学习,以保证大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第二,学校应给出选修的自由,使那些正真想学习英语的学生得到更加专业的学习, 如此来提高高校英语教学的质量。 因此可在保证一定基础性课程的同时,增设选修课的门数。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与组建一支优秀的英语教师队伍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说,高校教师要教好英语,首要条件是自身有较高的英语能力,只有自己的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向学生传授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拥有较高的教学能力,不满足于现在的教学经验,对英语教学模式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只有教师能将自身所学按照教学规律教给学生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 其次,从学校的角度来说,高校应给教师提供更多进修、在职的学习机会,并进一步做好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工作;为促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与实施工作中去, 应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考核的参考标准, 对公共英语教学质量实行定时或临时的考核工作;组建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互帮互助,逐步提高公共英语的教学质量。

3.改进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每门学科的教学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方法, 英语是一门语言,也有它自身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但是对老师来说,在进行一门外语的教学过程时,不仅要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还要结合我国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 首先,应明确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即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 高校教师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教师应以督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主, 同时也应给与一定的专业指导, 以免学生进入学习的误区。 让学生充分理解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并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此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结束语

学习大学英语的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移动学习平台 构建

移动学习主要是无线电通讯技术和信息化学习技术相结合而诞生的一种学习模式,运用移动学习模式在学学英语过程中可以更好的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料以及一些课外的外文读摘,移动学习相比传统的学习方式对于学习地点和场所不会受到约束,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大学英语移动平台如何更好的构建是我们所要关注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的现状

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为主,教师在讲课中主要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动,学生在被动的接受知识,使学生不能够独立自主的去思考问题,课堂学习效率也比较低。移动学习方法的提出,不少家长开始担心学生的学习会不会受到移动通讯设备和电子产品的诱惑,使得学习适得其反。移动学习的适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的去思考和选择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的运用在教学中还是受到许多约束,移动学习的监管的制度和措施还没有制定,学校的学习任务无法得到具体的体现,移动教学的适用群体,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也导致移动出现局限性。大学学习中,学生有很多自主选择的权利,部分高校对移动学习也作了一些推广,和对移动学习的选择作了大量的市场调查,移动学习还是有很大的可行性的,主要解决一些干扰性的问题。

二、大学英语移动学习平台构建对策

1.完善大学教育的相关政策。移动学习在我国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部分制度还不完善。大学学习中主要还是以老师讲课为主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以及课后的学习巩固的教育方式。在大学英语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上有关部门针对现在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推动移动学习方式的进行,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提升自己的英语学习水平。如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对移动学习平台进行构建,鼓励老师和学生加入这个平台,让老师和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实现知识的传递,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学生不懂的地方,或者需要学习的地方老师都可以教导学生,这种模式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有关部门针对一些院校可以派出调研组进行考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在对其进行适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对学生进行案卷调查以及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对移动教学制度的实行效果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学校鼓励学生对移动学习的看法和意见及时的提出,学校根据学生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制定与学生相适应的移动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更有效的使学生能够对大学英语产生积极性,从而提升大学英语的学习成绩和相关的英语综合能力。

2.树立移动学习观念。目前,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干扰,还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学和学习方法上,对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都抱有迟疑的态度,不确定是否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单一使得学习效率低下。对于这种现状,应该加强对移动学习的推广和宣传,让大学生认识到移动学习能够给自己的成绩带来相应的提高,从而使得他们能够自主的去学习和运用这种方式。移动学习平台的建立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只要学生行动起来,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将会更加的顺利。大学英语的学习主要是词汇的记忆和语态的理解,移动平台的构建能够使得学生阅读到更多的英语读本,在本台上加入的教师群体,能够为学生在日常中的语法问题进行解答,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的涉及面和英语的综合水平。如学校开展对移动学习的宣传,让学生能够了解到移动学习能够给学习带来好处,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加入这个平台和推广这个平台,鼓励老师对大学英语平台的构建和加入,改善教学方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课堂教学无法开展时,选择运用移动教学的形式,使得学生能够对移动学习进行尝试,体验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树立移动学习观念,让学生能够在移动学习中找到提升自我英语水平的方法。

3.教科书电子化。目前,我们国家学生英语学习手段主要是以课本为主,从课本中学习固定知识点,这种模式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的知识有限,英语的水平提升缓慢。大学英语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也可以针对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挑选课程,从而人性化的教学。运用科技的手段将教科书电子化,使用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来进行讲课。如国家政府根据部分院校的实际情况推出电子化的教科书,观察学习的效果,进而对全国分批次的进行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电子版作业,不仅节约了时间,改变了作业性质,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对学习作业和课题的完成,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的水平。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是有一定的效果的,更好的推广大学英语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是有必要的。移动学习不受地点的约束,更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郑炜,齐幼菊,厉毅.移动学习系统在远程教育中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2,02(12):13-15.

学习大学英语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统阅读课堂;阅读教学;建构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6-0110-01

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以积极的心态来适应和调整。那么作为我们高校工作者来说,如何才能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很好的组织教学以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呢?很明显传统课堂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能够满足这样的双向需要。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我们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建构主义又成为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60年代到70年代一种盛行的哲学思潮,其最早的提出者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他在《发生认知论原理》(1981年)一书导言中曾指出:“认识既不能看作是在主体内部结构中预先决定了的――它们起因于有效的和不断的建构;也不能看作是在客体的预先存在着的特性中预先决定了的,因为客体只是通过这些内部结构的中介作用才被认识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所谓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从而丰富和加强主体的结构体系;顺应,是在进行同化时,主体的结构也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以进一步适应环境。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顺应是认知结构性质的变化。这样机体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个机能过程达到机体和环境的平衡。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二、建构理论下的阅读课堂活动

(一)教师的课堂角色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中心,但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学生自由和让学生摆脱教师的束缚而获得完全的自主,教师仍然是学生完成生成性学习过程的向导和助手,教师的引导和完善作用非常重要。

(二)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获得信息的过程,英语阅读理解就是在英语语境下获得相关知识。因此语境在英语阅读课堂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阅读课堂里我们尽量的为学生设立有一定语境的课堂互动活动,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和学生乐于参与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课前引入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该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这样阅读者在阅读时主要利用先前存入的背景知识重建信息。阅读者的背景知识越丰富,对篇章的理解和联想能力就越强。

2、提出问题

这个环节是建构主义认为的协作环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已经了解到的文化背景知识来思考,并利用已有的阅读技巧在自我阅读中完成相应练习。

3、分组讨论

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进行分组,就作者的思想,观点,态度,目的,意义和相应的社会现象进行讨论。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语言自信心,消除语言表达上的心理自卑和障碍。

4、课堂辩论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主题或内容拟定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请小组和小组之间自由组合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积极克服自己的语言障碍。

5、联系实际

学习大学英语的建议范文第4篇

改革开放20余年来,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越来越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仅仅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忽视听、说、写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满足教学需要,我们不但需要改革教学模式,同时还需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期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一、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一直遵循以教师为主的原则,教师备课认真、讲课内容丰富、讲课逻辑条理性强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仍以传授知识为主,课堂教学中的交际活动很少。调查表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的学习文化根深蒂固,教学指导思想观念陈旧;英语教学目的与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背道而驰:教材、教学内容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实际运用要求;教学模式单调,教学方法陈旧,缺乏交际所需的环境;学习方法被动、机械。首先,传统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课堂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机会很少,束缚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其次,传统模式下的英语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略了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知识性教学造成的严重后果受到不少专家学者的批判。于是在高教司的倡导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展开。

二、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特点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然会引起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等一系列的变革。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开展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网络学习系统及教学软件的开发帮助师生实现情景教学,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构建英语知识。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将教材与教学软件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实现了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互动模式,重在培养综合应用能力,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改革抛开了传统教学中以阅读为主的教学思想,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教学重点放在强化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上。现代教学模式主要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是教育心理学理论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现代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是瑞士学者皮亚杰(Jean.Piaget),他最先提出了以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之后,这一观点用于解释和探讨语言的学习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获得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过程;知识的学习和传授重点在于个体的转换、加工和处理;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内容、能力等不能被训练或被吸收,而只能被建构。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于现代英语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只对学生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学生是自主学习的知识建构者。学习在本质上是个人化、个性化的,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是认知主体通过主动建构获得的。建构主义教育学家认为,教育具有两种主要目的:一是赋予学习者独立思考的能力;二是使一代人认为最佳的思维方式在下一代中永久地保留。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在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多媒体及教学软件时会使他们深刻意识到他们是学习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主动建构知识。笔者通过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调查得知:对于“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支持率都在72.4%以上,这说明学生对“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理论的知识构建是认可的,态度是积极的。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会逐渐认识和具备“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大学英语教学观念,并且运用到学习当中,为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奠定良好基础。

学习大学英语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汉语时间表达 对比分析 漏用

“时间”和“时”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时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存在的。“时”是人们为了学习语言,人为规定用来表示时间区别的动词形式。语言使用者通过动词词形变化来获取或传达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信息。“时”是表达“时间”的语法形式,“时间”是语法形式所涉及的内容。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间表达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汉语和英语的语言形式是截然不同的。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就动词而言,汉语中词形没有形式的变化,英语则有动词词形变化。因此,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肯定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使用汉语表达时间的时候会产生偏误。本文选取HSK动态语料库中,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时间表达的语料进行分析,以期将复杂的汉语知识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漏用”指在句子中缺少了一个在语法上必需的成分。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的表达方式时,这样的错误很普遍。漏用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动态助词“着”的漏用

(1)而且随()这个变化,男女间最理想的相识方式也有所改变。①

(2)可是在我国也许可以说广播台、录音机平常放的歌曲就是流行音乐,因为它代表()当天老百姓在购买什么唱片。

(3)当然母亲影响孩子是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一般我们都从小跟母亲有()最亲密的关系。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着”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汉语中的“着”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还可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从汉语表“时”方式的角度来看,留学生之所以出现这些错误,是因为“着”不能简单等同于英语里的“be+doing”形式,而且其使用范围很广,它既可以用在绝对时制里,又可以用在相对时制里;可后附“着”的动词既可以是动态动词,又可以是静态动词,所以“着”表示现在或相对现在的时候,它的使用规则对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来说就很复杂、很模糊。因而,他们在使用的时候会采取回避的原则。

陆俭明(1999)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使“着”的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最好采用“‘着’表示行为动作持续的说法”。肖奚强将“动态动词和静态动词后面的‘着’看作一个”,也将“着”归为表示动作持续。我们赞同这样的说法,可后附“着”的静态动词加上“着”以后表示静态的持续,比如:“有着、爱着、体会着、注意着”等。动态动词又可以再划分为持续性动态动词和瞬间性动态动词。持续性动态动词加上“着”以后表示动态的持续,比如:“插着、盖着、挂着、种着”等。瞬间性动态动词加上“着”以后表示动作结束后留下的状态的持续,比如:“开着、扔着、停着”等。在教学中,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告知他们绝对不能后附“着”的特殊动词有哪些,比如像表示生死之类的动词。记住不能后附“着”的特殊动词应该是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对高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让他们了解可后附“着”的动词的分类及用法。

二、动态助词“过”的漏用

(4)我的父亲是政府交通部门官员,在我很小的时候已经带我去()巴士厂……

(5)婴儿就像一张白纸那么单纯和洁白,没有受()任何的污染。

动态助词“过”表示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或经历时,可以用在绝对时制里,也可以用在相对时制里。例(4)和例(5)中动词后附的“过”都被漏用了。

汉语中的助词“过”不能与英语中的一般过去时态“V+ed”形式简单等同。例(4)中“在我很小的时候已经带我去巴士厂”中的“在我很小的时候”已经指明了该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在说话时间之前,是小时候的经历。但是该句子是由连动短语作谓语,这样便造成了留学生漏用“过”。我们不妨从留学生的母语中来找寻原因。例(4)连动谓语“带我去”中,“已经”放在第一个表动作的动词“带”前面,表明该动作发生在过去,这和英语里连动结构的表达方式相似。并且“带”和“去”两个动作发生的先后关系并不十分清晰和突出,前一动词“带”属于持续性动词,它的动作时间包含后一动词表示的动作时间,我们把这种连动关系归为“同时”关系。汉语连动句在英语中有很多种对等的表达形式。英语在这一类连动意义的表达中,往往由前一动作的动词发生词形变化,承担表“时”功能,后一动作可以用不定式短语,或者介词短语表示。“带我去过巴士厂”可以说成“brought me to go to the bus factory”,或者“brought me to the bus factory”。留学生母语的语法体系中不定式短语和介词短语没有词形变化,所以遇到汉语中类似的表达,留学生会把母语和汉语对应,在表示第二个动作的动词后漏用表示经历的动态助词“过”。

“过”表示曾经有过的经历,用在动词之后,句子里可以不用时间词。其否定式“没有+动+‘过’”表示未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例(5)中“就像一张白纸那么单纯和洁白”是因为“没有受过任何污染”。前一句是“结果”,后一句是“原因”。前一句中的事件是作为参照时间,后一句中的“过”呈现出相对时制的功能,表示相对过去时。

例(4)、例(5)两个句子,从整个句子的时制来看,都是以说话时间为参照点,属于绝对时制。两个句子中,相对时制不受绝对时制的支配,我们可以看出汉语的相对时制比英语的相对时制灵活。因此留学生受母语的影响,不能把握在没有过去时或将来时标记的句子中,使用具有相对时制功能的“过”,所以才会漏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强调“过”表示经历的含义,以及“过”的否定搭配形式,安排阅读一些回忆性的文章,以增强学生的语感。

三、动态助词“了”的漏用

(6)我现在也总算理解()他为什么对我那么严厉。

(7)报纸上,有登夫妻因为离婚,而杀()对方,这不是令人伤心吗?这样的家庭破裂了。

“了1”作为动词后缀,用在动词后宾语前,表示动作的完成。例(6)表示到“现在”这一时刻为止,“理解”这一动作已经完成,所以在“理解”后应该用“了1”。此类偏误是由于英语为母语者对助词“了1”的作用以及“了1”可以在一般现在时的句子中呈现相对时制功能不熟悉造成的。另一种是因为“动+‘了1’+宾”结构不独立成句,必须要和小句结合使用。当前一小句叙述原因,并且导致了后一小句中“动+‘了1’+宾”结构表示的某种结果时,助词“了1”不能省略。例(7)中位于后一小句的“杀”一词表示“离婚”所造成该动作的完成,所以其后应使用助词“了1”。

四、“从……起/开始”中“起/开始”漏用

(8)绝对认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小孩一张眼睛(),父母便担起了这份责任。

(9)从那时候(),我爸爸的思想有了一些变化。

(10)原因是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父母就是他们最亲近的人。

时间短语“从……起/开始”结构中,“从”是介词,后面接续时间短语、动词短语或小句组合,指明时间起点,并且表明状态从那一刻开始延续的时候,必须要和“起”“开始”连用,否则语义不完整。英语中可以用介词“from”,连词“since”指明时间的起点。比如:from now on(从现在开始),from that day on(从那天开始),或者“since they met”(自从他们相识)。留学生出现以上错误,是因为受母语的影响,介词“from”指明时间起点,本身就含有“从……开始”之意,后面接续介词“on”则是强调动作或状态的开始,“on”可以省略掉。“since”连接句子来表明时间起点,后面无须再接续任何表示开始的单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汉语和英语在时间表达上的差异。如何纠正留学生在时间表述方面的漏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重视学生正确的汉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一门语言并不是单纯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学习,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极大地体现出了语言学习者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二)适当运用对比方法讲述汉语时间表达方式的特点。两种语言中所传达出的时间观念是不一样的,形成这样的时间观,与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有关。在进行时间表达的教学时,可以从文化背景、语义对比辨析、语法等方面着手。通过对比,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有关时间表达的内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互相补充,互相印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学习。

注 释:

①“()”表示该用而没有用,下同。

参考文献:

[1]肖奚强.现代汉语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2.

[2]陆俭明.着(zhe)字补义[J].中国语文,1999,(5).

[3]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

[4]房玉清.动态助词“了”“着”“过”的语义特征及其用法比较

[J].汉语学习,1992,(1).

[5]刘勋宁.现代汉语的句子构造与词尾了的语法位置[J].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