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营销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校园新媒体;高校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43-02
新媒体是基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全新动态性概念,主要是借助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在网络上传播信息的途径与方式,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伴随着新媒体的到来,高校校园中新媒体逐渐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因为网络信息的不可控性,新媒体之下许多负面的信息传播于高校校园,这也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质量。对此,研究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的影响及对策有着显著的教育意义。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的影响
1.新媒体传播更加开阔的信息,既丰富了思想教育资源也提高了教育难度。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其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所存在的空间、时间等约束,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及时传播[1]。对此,一方面,新媒体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素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收集更多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及时选取社会中代表性事件或典型人物故事等,并借助专题讨论或主体座谈等方式更加全面、细致的为学生讲解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多方面的教育,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具备较高的不可控性,其中大量的信息并不是所有都符合教育的需求,这也间接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难度[2]。大量的、开放性的信息资源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传播媒体对传播内容的筛选有效性,导致学生在全新的媒体当中所获得的信息量非常庞大,并且杂乱无章,可能不具备任何教育作用,甚至是影响学生的道德底线,呈现负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网络中关于潮流的话题一直较热,受到时尚潮流的影响,部分学生盲目追求时尚,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将夸张的图案、涂鸦以及文字等放在服饰上,怪异的发型以及绚丽的首饰出现在校园当中,导致学生之间形成不良的对比、攀比、模仿行为[3]。除此之外,因为新媒体信息的开拓性,许多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充斥着我国的高校校园,尤其是一些极端主义分子,借助网络中大量的网站传播反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这对于一些思想、政治观念尚未完成成熟的高校学生而言有着严重的引导作用,很容易导致学生发生思想观念的偏差,从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难度。
2.新媒体迅速发展,既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标准。长时间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采用社会实践、课堂教授等方式进行教学。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者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借助视频、图像等教育资源展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并借助动静结合的方式活化理论教育内容,通过网络平台无时间、空间限制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新媒体在大学生当中的快速传播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育实施者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人文修养等,并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的能力,从而更好的应对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伴随着手机上网功能的快速完善与校园网等发展,大学生即从新媒体中获得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成为主要的受益者。但是,相对而言,教师这一方面从新媒体当中获取的成长和利益并不多,仍然存在教育积水较差、缺乏新鲜事物洞察力以及观念落后等问题。对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观念,提升新媒体的教育质量。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影响的相应对策
针对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所呈现的各方面影响,教育者绝对不能观望或等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应用针对措施进行优化改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育质量,不断完善校园的正确思想文化,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新媒体中所存在的各种负面观念、思想,构建健康、积极、具备正确政治理念的高校环境,进而展现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1.借助新媒体优势,在巩固思想政治教育主途径时有效开拓新渠道。目前,新媒体逐渐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社会参与以及生活讨论等行为的主要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必须认识新媒体力量,充分借助新媒体对高校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在有效强化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途径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基于新媒体的全新教育途径与渠道。首先,需要化信息环境之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网路化与信息化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需要正确认识传媒机构与企业,采用各种措施,体现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与及时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借助数字报纸、论坛、微信等多种途径,将社会主义建设、党的执政理念等传播到每一个网络终端中,并为大学生创建及时性的网络教育。其次,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教育需求,开创各种教育资源,例如在高校校园网中建设相应的信息资源库,并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丰富资源库当中的教育内容,从而强化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有效性。
2.借助新媒体负面因素,将其作为负面案例进行教育。新媒体是当代社会的衍生物,同样也是消除不良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教育中,不能直接对新媒体中的不良信息、负面信息进行强制性的排斥或压制,应当借助传统的教育方式,以积极地应对态度去面对。首先,应当调整并充实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并按照学校的实际办学特点,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特征,努力体现积极内容,着重展现有教育意义、人生引导作用的文化内容。其次,有计划性、目的性的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体现学生会以及各种学生社团等以组织为形式的思想政治文化传播、参与主体的应用,组织各种教育类活动,将学校的主流文化贯穿到每一个宿舍和社团当中。最后,有效抑制负面思想文化的影响。对于一部分负面思想、文化的出现,不能简单的杜绝和否定,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引导,将不良文化的影响明显化,让学生了解不良文化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影响,并采取讨论、座谈等方式讨论不良新媒体与良好新媒体之间的差异和影响的不同,并对于个别典型的案例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自己正确应用新媒体,构建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
3.努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创新教育质量。新媒体技术的快速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者而言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须持续提升自己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并创新新媒体教育能力,努力强化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途径、教育手段、教育内容必然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和创新,新媒体必然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成带来更多的挑战与创新。新媒体在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教育途径与提高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教育难度,加大了教育风险。对此,需要广大高校教育者有效应用新媒体教育特点,针对新媒体中所存在的负面内容,扬长避短,将挑战转变为机遇,将负面转变为教育工具,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参考文献:
[1]陈慧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络阵地拓展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3(11):62-65.
1.从4p理论发展到4c理论4p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的专家学者提出来的,主要观点是市场营销活动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组合的形式展开的,是一个全面协调的经营管理过程,包括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这个理论认为,完整的市场营销活动需要以上四个方面的全面配合,只有每个环节都操作得当,才能使营销手段取得成功。美国学者舒尔茨曾提出,4p营销的理念是整合营销,这种营销手段不仅是一种管理方式,保证产品向市场推出的流程顺畅,更加是一种增加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忠诚度的方法。在4p理论的基础上,舒尔茨从顾客需求的角度重新定义了营销过程中的组合要素,包括顾客(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他认为企业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应该把消费者的满意度放在首位,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产品价格、销售方式,都需要充分考虑顾客需求:产品要满足顾客的使用需求,产品价格的制定要充分考虑顾客的购买能力,销售方式要考虑目标客户的消费习惯。自从4p理论被提出以来,全球的营销方式和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对恢复和促进全球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如今的市场环境,是“以科技为指引,网络为载体”的新环境,所以企业需要对市场进行科学化的重新细分,不能再以传统的持续经营为目标,要摒弃销售量和利润最大化的观念。以往的4p营销理论的弊端逐渐显现:现代网络的发达使得信息越来越公开透明,企业的产品差异越来越小,产品优势不能充分展现。另外,产品价格会因无商标产品的速销而受到很大影响。产品的渠道也会因为成本无法合理控制而无法降低单价。所以,传统的营销手段与现在的市场环境不再匹配,使得企业无法提出确切的经营方案,面临着新的经营危机。企业要建立成功的营销方式、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不仅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的便利条件,更要与各利益相关者建立长久的、良好的关系,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活动期间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期望,把以往各自为战的市场活动进行整合,即在战略上把广告宣传、公共关系活动和企业的市场理念等紧密的联合起来,这样就能够保证各活动都能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要求相一致,同时都能反映顾客的意愿。这就形成了新的营销———4c理论。
2.4p和4c的关系与4p不同的是,4c不再侧重于策略和手段,而是把重点放在了理念和标准上。4p是把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以组合的形式展开进行营销的,是一个全面协调的营销策略和手段,而4c把消费者需求放在了第一位,为顾客的消费过程建立便利条件,尽量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这些都是有关营销的理念和标准。4c的实现是建立在4p的基础之上的,例如,为了提高消费者购物的便利性就要从渠道入手,要减少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就需要合理安排产品价格。所以4p和4c不仅不是矛盾对立的,反而是相辅相成的,4c只是在4p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消费者的重要性。现在很多专家学者对4p和4c理论有着不同的见解,有的学者认为4c的出现是对4p理论的升级,也有学者认为前者已经衰落,后者取代了前者。
二、营销理论对广告策划的影响
广告是以报纸、电视、网络等为媒介向消费者传达某种特定信息的工作。广告策划就是对广告的策略和运行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包括实施、检验等方面的决策。广告策划的几要素包括:广告的对象解决了“对谁说”的问题,广告的目标解决了“说的效果”的问题,广告的计划解决了“说些什么”的问题,广告的策略解决了“如何说”的问题。广告策划为营销策划服务,营销策划的理念和意图都需要通过广告以生动形象、准确无误、适时适地的形式表达和传播出来。著名学者奥格威提出,广告是创意的体现,企业要想广告达到良好的效果,首先要解决“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广告不能太注重艺术而忽视了科学性,其要传达的信息比表现形式要更重要,从营销理论来看,顾客决定购买的是广告内容而不是其形式。所以,企业在进行广告的设计和策划时,非常有必要将市场营销学考虑在内,市场营销学原理有助于策划者弄清广告所要传达的信息,以及广告在市场营销中的位置。
1.广告策划关键在广告创意所谓广告创意就是能够让广告在传播主题的同时富有创造性,即新颖、独特的构思。要想全面而准确的认识广告创意,就需要掌握营销理论的内涵,营销理论是广告创意能否有效传播的关键。广告创意贯穿广告策划的全过程,目的是通过富有吸引力的广告内容,使大众在了解产品特性的同时加深对产品的印象,激发大众的购买欲望。广告与一般的艺术作品不同,它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和目的性。传统艺术都遵循着“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在现代广告策划中,产品、市场、顾客需求等就是广告创意的“内容”,而广告独特性的表现手段就是其“表现形式”,表现形式能够反映内容。广告创意是建立在对产品、市场、顾客、外部环境的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些元素构成了广告创意的主体,形式必须服从这些主体元素,否则会导致广告效果偏离目标。好丽友推出的木糖醇和花香口香糖系列因其广告创意而获得了中国长城创意奖银奖。该作品把香烟、大蒜、大葱作为创意元素,分别作为每幅广告宣传图片中牙齿的构成,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去除口气的难度,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身临其境,仿佛闻到了图片中的特殊味道,也感受到口气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甚至影响个人的良好形象。这个广告富有创意和趣味,抓住了消费者的需求。
2.广告策划应符合营销理论的要求
第一,遵循4p向4c理论的转移,广告策划的中心也应由商品逐级向顾客需求转移。以往的4p营销理论认为,广告策划是从商品本身出发,由内而外的满足消费者需求,但是现在的4c营销理论更倾向于从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出发,由外而内的进行广告策划,这是根本性的改变,顾客才是目标和中心,要把“顾客想要什么”作为广告策划的理念。广告策划要在商品生产前就开始着手,充分分析目标客户的需求,结合时代的发展,填补以往产品所不能满足的功能,同时要观察竞争对手的动态,如产品特征、竞争性利益点等。碧柔推出的花王男士碧柔网络视频广告获得了中国艾菲媒体实效奖银奖。市场上的男士护肤品花样繁多,各大品牌都加入了竞争的行列,如妮维雅、大宝、高夫、吉列、东洋之花等等。该作品以释放自我“肌”发活力的广告语把目标消费者迅速锁定在了男士人群,其“深层净透、活能焕采”的品牌精神充分考虑了男性消费者的需求,这都是建立在深入分析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网络推广,增加了产品和顾客之间的互动,在目标人群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第二,现代广告形式不再是广而告之,而是实现生产商与消费者的全方位沟通,包括产品性能、价格、渠道和促销方式等等。以往的沟通是单一的,是生产商与大众媒体的沟通,而现在依据4c理论,需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就要实现与消费者的全面沟通。以往的广告创意是广告本身单向传播,而在如今发达的网络技术下,媒体也加入到创新的运作中,形成了全新的广告策划形式。在广告策划的运作顺序上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顺序是先做出广告创意分析,确定广告主题,再安排媒体,而现在的顺序是先安排媒体,确定传播模式,再进行广告创意策划,可见现如今媒体运作的重要性。传统的媒体包括电视、报纸、户外广告,现代社会新媒体层出不穷,包括微信、微博、邮箱、聊天工具、手机软件,任何网络形式都能成为广告的载体,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方式的改变,接触到的新媒体广告也越来越多,所以,运营商通过新媒体引导来提高广告投资回报率成为了必然。土豆网推出的马应龙老字号的新视频营销获得了中国互动网络广告创意奖。马应龙是在治疗痔疮方面知名度颇高的中药品牌,在当今较大的社会压力下,年轻群体逐渐也成为了该品牌的目标消费人群,但是如何通过有吸引力的广告策划,来增加品牌活力,调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成为了马应龙的当务之急。该作品通过土豆网推出,通过六段幽默诙谐的广告视频吸引消费者,以趣味性、娱乐性的方式与年轻群体进行互动。经过两个月的宣传,使得老字号马应龙脱离了俗套的中药广告形式,以创新性的新媒体方式获得了近百万的点击率,成功吸引了广泛关注。
关键词:电子营销 背景 现状 趋势
中图分类号:F22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276-02
一、引言
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体,其在全球范围类的发展势头极其迅猛,其对世界经济格局、消费习惯甚至社会文化都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数据显示,如果网络是一个国家的话,那么它将在2016年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与印度,位于德国之前。届时全球将有30亿网民,而2010年仅有19亿。到那时,G20国家范围内的网络经济收入将超过4.2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5万亿元)。在中国、德国、法国、土耳其等国家,与网民有着良好互动的中小型企业销售额上涨速度较快,可高出那些没有利用网络的企业22%①。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电子营销(E-marketing)应运而生。电子营销是指借助互联网,利用电子通信技术、数字交互式媒体,以及现代通讯技术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电子营销的特点是以客户为中心,互动性针对性强、定位准确,独具时空优势,传播范围广阔,具有传统营销无可比拟的优势。从广义上来讲,一切借助互联网、电子媒介、移动媒介等各种手段进行的营销行为都属于电子营销,但这其中份额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无疑是互联网上的电子营销。
二、电子营销发展理论背景
当前,理论界认为电子营销发展的理论基础包括直复营销、关系营销、软营销和网络整合营销等四个方面。
1.直复营销理论。直复营销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直复营销协会(ADMA)将其定义为:一种为了在任何地方产生可度量的反应和(或)达成交易所使用的一种或多种广告媒体的相互作用的市场营销体系,其最大特色是不经过中间商而直接与最终消费者沟通。邮购活动被认为是最早的直复营销活动,1498年,阿尔定出版社创始人Aldus出版了第一个印有价目表的邮购目录,这被认为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邮购活动,也是现代意义上直复营销的起源。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电子营销是一种典型的直复营销。“直”指不通过中介商而直接把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而电子营销中顾客通过网络直接向销售商下订单付款;“复”指销售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互、讨价还价和确认,从而达到双方满意并完成交易,这也正是电子营销的主要过程。
2.关系营销理论。关系营销(Relationship Marketing)是从大市场营销理论发展演变而来的。关系营销与交易营销是对称的,该理论主要为了解决传统交易营销品牌忠诚度不高,回头客太少等问题,为扩大品牌忠诚者的比例而提出的。在网络消费中,买卖双方可能根本不会有现实中的接触,如果要想保持长期的、可重复的购买和合作关系只能通过良好的服务来维系,因此,电子营销中利用关系营销理论维护买卖双方的关系至关重要。
3.网络软营销理论。网络软营销理论是对应于强势营销提出的新理论,它强调企业进行营销活动时必须尊重受众的主观感受和体念,让消费者不反感企业的营销活动。
从本质上来说,网络软营销是采用一种不侵扰消费者的、润物细无声的营销方式。互联网上的主体是自由平等的,特别强调相互之间尊重和沟通,同时他们也比较注重个人感受和隐私保护。因此,企业采用传统的强势营销手段很可能适得其反,网络软营销则恰好从消费者的体验出发,在不影响消费者感受的前提下采取植入式策略向消费者传达营销理念。
4.网络整合营销理论。网络整合营销理论(Network Integrated Marketing)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是指营销者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和市场行为,综合使用各种互联网传播渠道,以统一的目标和形象,传播一致的企业或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从而迅速树立起品牌形象,有效地达到品牌传播和产品行销的目的。与传统市场营销以产品为中心的理念相比,网络整合营销更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强调传播,强调与客户的多渠道沟通,强调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品牌关系。
网络整合营销的优势在于能以最恰当的投入获取理想的回报,但这都要建立在传播者对营销策略的准确把握上,立足于对客户营销需求与受众关注热点的分析研究,对客户信息进行整合推广,使其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我国电子营销发展现状
据艾瑞咨询公司(iResearch)的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达到1513.2亿元,同比增长53.9%。据统计网络购物、电子支付和网络旅游预订是网络经济发展前三位的消费模式。
“互联网+”与汽车行业的结合,主要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体现出来。通过创新汽车营销理念,进而提升营销管理水平,最终才能更好地开展各种生产活动和管理活动。所谓“互联网+汽车行业”,指的是在传统汽车生产、管理、库存、营销等各个环节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技术与汽车行业各个环节结合在一起,实现汽车行业的信息化。“互联网+”的出现为汽车制造商与客户的直接沟通提供了可能,有助于改善交流和反馈效果。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许多新技术,如大数据技术等。营销人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做出分析,从而引导消费者产生真正的消费行为。另外,新媒体的出现,使营销者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更加畅通,“互联网+”的出现摆脱了传统营销理论的束缚。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互联网+”之前,营销者普遍感到最难的问题是如何与客户维持良好关系,而对客户来说最不好的问题是无法真正参与产品设计。“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在于,将客户反馈信息收集起来,与客户进行互动交流,使供应链管理水平实现大幅提升。
2汽车营销管理模式创新
在4P营销理论中,“4P”策略由产品、价格、渠道、宣传四种要素组成,由于四种要素的英文首字母都是“P”,因此将其称之为“4P”策略。该营销理论曾经在营销领域产生很大影响力,很多汽车企业在该营销理论的指导下顺利走过了大众化营销时代,可是尽管精准化、小众化、个性化营销时代已经到来,但该营销理论与“互联网+”理念相结合,仍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在“互联网+”的时代条件下,营销人员面对的客户市场具有扁平化特征,通过准确计算客户成本,从而有效控制营销成本,由于准确了解客户心理,因此往往能取得更显著的营销效果。对顾客来说,利用新媒体技术以及畅通的舆论沟通机制将自己的反馈意见传递给汽车企业,帮助汽车企业进一步改进产品。显然,汽车企业利用“互联网+”,有效延伸了营销管理的目标。
2.1“互联网+”产品策略创新
“互联网+”与汽车营销管理的结合最先体现在理念的结合上。“互联网+”模式创新主要通过产品创新体现出来,互联网汽车就是模式创新的主要成果。当前,汽车行业变动很大,有些企业形成了新的“互联网+”理念,表现出飞快的发展速度。互联网汽车并不意味着互联网与汽车的简单结合,而是赋予汽车人工智能技术,帮助驾驶员做出正确的驾驶决策。互联网汽车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智能系统汽车。互联网公司将新型车载系统提供给汽车制造商,将汽车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在一起,使电脑、手机等电子终端与汽车实现了良好的沟通。汽车搭载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后,驾驶员与汽车之间可以进行各种交互活动,从而更好地操控汽车,获得良好的驾驶体验。不少互联网公司认识到“互联网+”为汽车行业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传统汽车企业的优势日益减弱,甚至陷于被动发展状态。一些互联网公司与汽车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车载系统提供给汽车企业,可是谷歌、苹果等拥有雄厚实力的企业,由于自身具备先进的技术优势,掌握着雄厚的资金,因此直接参与到智能汽车的设计与生产领域。二是新能源汽车。能源危机为互联网汽车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特斯拉是新能源汽车的代表,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传统汽车企业。特斯拉电动车不仅创新了汽车营销理论,而且创新了供应链管理,国内很多企业受特斯拉电动车启发,开始重视创新,而比亚迪汽车则是其中的代表。比亚迪汽车的前身是一家笔记本电池生产企业,后来开始生产传统汽车、油电混合汽车,如今开始投身于电动汽车的研发与生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不再过于依赖国家提供的生产补贴,开始直接参与互联网汽车市场竞争。三是无人驾驶汽车。不仅如此,无人驾驶汽车近些年来发展很快,汽车与外部环境之间利用传感器网络进行交流,汽车行驶过程中一旦出现行人或障碍物,能够准确进行避让,而且还能辅助驾驶员安全操控汽车,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人驾驶汽车真正实现了不需要驾驶员。
2.2“互联网+”价格策略创新
价格策略指的是以不同汽车产品的市场定位为依据,面向各消费群体而形成的不同价格。“互联网+”下的价格策略创新指的是利用互联网手段创新价格策略。不少汽车企业利用拍卖平台、销售平台以及交易平台来控制汽车价格,很多汽车企业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站,比较大的汽车销售网站有拍拍网、淘宝网、团购网以及瓜子二手车网等。汽车企业确定网上价格时要考虑汽车实际价格,线上价格与线下价格可能会因为服务、配置的不同而并不完全一致。汽车拍卖平台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汽车销售企业,主要通过竞价拍卖的方式实现汽车的销售。竞拍低价与汽车线下价格相联系,专业的评估师会对汽车产品进行股价。网上拍卖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拍卖资质,正确把握拍卖节奏。与汽车销售商或汽车企业相比,二手交易平台仅仅为营销者和消费者搭建一个沟通、交易的平台,因此二手车交易平台应该注意鉴定交易双方的资质和信息真实性,提高交易双方的诚信度。
3结论
随着“互联网+”的到来,汽车行业不仅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而且也不得不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汽车企业必须创新营销管理。“互联网+”营销以传统的4P理论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汽车营销管理创新主要通过价格、产品、渠道、促销等体现出来。汽车企业创新营销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创新互联网汽车设计与生产、借助于多种营销平台确定汽车价格、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以及建立线上线下互动营销体系等。
参考文献
[1]伍彩军.基于“互联网+电力营销”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通讯世界,2018(06):189-190.
中国式营销体系
中国营销是一个世界性的命题,一个世界性的命题一定催生一个独特的营销价值体系,侧重一套独特的营销理论体系。
一个超过欧洲的拥有巨量人口的大国,一个连续30年经济增速9.9%的巨大经济体,一个GDP世界排名第三的经济体,一个丛林化的市场环境,一个传承数千年与西方差异巨大的文化传统,必然催生自成一体的营销体系。
西方营销学的背景是西方商业文明,中国式营销的文化背景是东方文明。中国独特的东方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消费文化,独特的消费文化造就独特的商业文化,独特的商业文化造就了独特的营销文化。当营销基本原理与中国独特的文化结合,就形成了迥异于西方的中国式营销。
中国营销的本质是“创造性适应”。很多中国企业选择了“通路导向”而不是“品牌导向”,这就是创造性适应的结果。因为中国的通路经常使品牌无用武之地。中国企业逐步靠通路积累了品牌,而跨国公司并没有靠品牌打通通路。这就是中国营销的智慧,而这种智慧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营销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商业文明的表现。一名美国人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称:美国的特点是创新,日本的特点是品质,德国的特点是严谨,中国的特点是学习。以这名美国人的眼光看,整个中国都是一个学习的社会,学习以后马上就拿来使用。
中国没有涌现科特勒、特劳特、舒尔茨那样的营销专家,也没有韦尔奇那样伟大的企业家,还缺乏受到公认的营销理论体系。因此,中国式营销是否成立,经常受到质疑。
营销学本来就不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它不像经济学那样有假设作基础,不像数学那样有公理作基础。4P、4C、4R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理论,它更像中医的处方,因为这种处方有效,所以广为传播。西方营销界是“理论的丛林”,每个营销理论都只能解决某个领域的问题。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其实就是营销理论的“百货商店”,其之所以被中国营销人选为教科书,就是因为“它为每个营销理论找到了一个货架”。
中国式营销的理论体系是源于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些概念和理论体系对其进行系统总结,但长期的实践不断在强化中国式营销这种价值体系。中国营销不是缺乏理论体系的问题,而是如何看待理论体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也遇到过。那时不仅说没有理论,而且说他是“狭隘经验主义”,予以讥讽、挖苦和批判。如果不是搞了,都几乎不敢到中央党校作报告,那里是一些留苏学生的天下,甚至1938年《新华日报》还拒绝发表的《》。
说:“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现在有些糊涂观点,在许多人中间流行着,例如关于什么是理论家,什么是知识分子,什么是理论和实际联系等等问题的糊涂观点。”
提出的这些问题,用于解释什么是营销理论,什么是中国式营销理论体系,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中国式营销的源泉是军事思想,因为中国营销的环境与革命时所面临的环境相似,还因为中国企业同样面临着“以小搏大”的任务。中国很多企业家从军事思想中接受的战略战术比从西方营销学中接受的战略战术要有效得多。
像营销理论这样高度实践化的理论体系的传播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先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同,然后向非主流社会传播。发端于美国的众多营销理论就是这种传播形式。第二种是发端于非主流社会的营销理论,因为无法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同,但由于良好的社会实践效果,最后被追认为伟大的理论。而且这种追认经常出现“出口返内销”的情况,即先在国外获得认同,然后才被国内所认同。美国专家戴明也是因为协助日本质量管理成功,才被美国人认知。
中国制造的低价之本
“中国制造”立足于世界,本来应该是中国营销最大的成就,却屡遭质疑。说什么这是“牺牲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为代价的”,是产业链前端对后端的“剥削”。这样的讨论完全脱离了说理的范畴,进入了情绪化的发泄。
看待一个国家在世界产业分工价值链中的位置,不应该仅仅看它是处在高端还是低端,而应该看它是否有足够延伸的战略纵深。中国经济从世界最不愿做的“世界工厂”起步,金融危机恰恰是中国企业走向更广阔的上游空间的机遇。中国解决金融危机的标志并不是“世界工厂”的重新繁荣,而是成功启动了向产业链上游的延伸,即成功地拓展了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回旋空间。
“以廉价劳动力占领世界市场”、“价格战是低水平的竞争”、“中国企业之间的价格战,获利的是外国人”,对中国企业以价格为武器参与世界竞争,充满了怀疑。其实,这仍然是情绪化的语言。
中国低价的劳动力成本是世界共享资源,但只有中国成功地把“要素低价”变成了“能力低价”。世界上比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多得很,为什么只有中国把劳动力成本变成了产品竞争力?劳动力成本低只是要素低价,要素低价还包括原料低价,能够做到要素低价的国家很多。中国低价的劳动力成本是世界共享资源,跨国公司也可以把工厂搬到中国来。所以,劳动力成本低是中国经济的优势,并非中国企业的优势。中国企业的优势是能力低价,同样的人力成本,中国企业的成本比跨国公司低。建议大家好好研究格兰仕是如何进行成本降低的,它的成本降低是战略性降低,不是战术性的。一般的战术性不超过5%,它的降低远远超过了5%,那是因为它有战略性成本。所以中国企业提供的是廉价的智力资源,而不是廉价的肢体人力资源。
价格战是追赶型国家崛起的必由之路。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亚洲四小龙,都经历了一个通过价格战扩大规模,然后实现产业升级的发展路径。
价格战在中国备受质疑,主要是因为人们只是简单看待中国式价格战。如果深入了解中国式价格战的原理和背景,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论。
中国企业价格战的意义不是简单的低价问题,而是改变了价格比较体系,从而形成了“中国价格”。中国价格的战略意义就在于它改变了价格比较体系,使中国价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那些产业没有集中的行业一定要打价格战,把没有生存能力的企业打下去,甚至要打得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都没有生存空间,这样市场才能净化。价格战是产业快速集中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一个行业的成熟过程伴随着90%、99%甚至99.9%的企业集体死亡的过程,这个过程
被称为产业集中,价格战是产业集中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现象。国外多数产业已经实现了产业集中,已经打过价格战了。中国多数产业还没有实现产业集中,所以还得继续打价格战。
跨国公司之间之所以很少打价格战,恰恰是他们曾经打过价格战后的结果。正是通过价格战,淘汰了大量中小企业,实现了产业集中,跨国公司之间形成了“恐怖平衡”,谁也不敢贸然发动价格战,价格战才逐渐减少。其实,在没有实现产业集中的行业,发达国家的价格战仍然很频繁,如零售行业。50年前,沃尔玛小店开业的第一天,挂出了“天天平价”的招牌,普通商品比同行便宜20%,名牌商品比同行便宜50%。沃尔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难道这种做法不对吗?当然,只关注沃尔玛的价格是不够的,还要关注支持沃尔玛价格体系背后的要素是什么。中国商业文明的崛起
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商业文明正在被世界主流社会所接受。中国在“与世界接轨”时,世界也在缓慢地“与中国接轨”,“中国营销模式”正在成为西方财经媒体不断发问的问题。
“中国营销模式”与跨国公司营销圣经
由于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巨大差异,中国营销模式一直被怀疑,对中国营销模式持否定态度的人居多。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的成就有目共睹,中国经济的成就就是中国企业的成就和中国营销的成就,因为企业是国家经济的细胞。这是一个悖论。难道可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是成功的,而企业却是失败的?很多对中国营销模式持负面态度的人拿的是跨国公司的“营销圣经”来判断中国企业。
因为对比才有鉴别,所以,跨国公司的营销圣经在与中国企业的对比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它们是:
价值标准――“统治”消费者;
技术标准――“统治”产业链;
附加值――营造崇高感;
品牌――占据消费者心智,
复杂流程能力――被隐藏的核心能力;
结构模式――用结构创造战略;
创造顾客――培养消费者的消费偏好;
创造式创新――拉开与挑战者的差距,
经典――用经典让对手相形见绌;
IP营销――用简单要素设置高门槛。
因为微观领域的营销比宏观制度层面更有对抗性,所以微观营销领域的中国模式比跨国公司营销圣经也更有对抗性,甚至是与跨国公司遵循相反的理念。中国营销模式的营销智慧是:
不对称营销――让强大对手的优势消失于无形;
速度――抗击规模;
机遇之窗――弥补中国企业的资源匮乏;
战略机动――对抗跨国公司的稳扎稳打;
战略性战术――对抗经典战略思维;
集中原则――以局部优势对抗对手全局优势;
边缘原则――以边缘市场颠覆中心市场;
超越规则――对抗既定的游戏规则;
创造性模仿――发挥创新的后发优势;
极致化分工――以外部交易替代跨国公司的内部管理;
隐身战略――在隐身中成为巨头;
渠道――用渠道阻挡品牌;
性价比――打掉名牌的附加值;
能力低价――抵消规模经济优势;
消费者洞察――替代高成本的消费者调查;
产业品牌――用一个产业对抗一个企业;
销量为王――用销量破解强大品牌,用销量托起强大品牌;
产品丰富化――用丰富化的产品选择抵消经典;
单要素极致化――对抗跨国公司的系统化;
产业营销――以产业对抗巨型企业;
国家营销――以宏观对抗微观。
中国商业文明的普世价值
现代商业文明必须在全世界具备普世价值,必须被掌握了话语权的世界主流社会所接受。也就是说,中国商业文明只有被主流世界所接受,才有价值、有意义。
对于欧美而言,任何新商业文明的崛起之初都呈现异类的特征。在日本崛起过程中,日本特色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企业工会”等是与欧美价值体系相悖的。这些价值体系在日本崛起过程中一直不被承认。只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遭受重创,而日本经济达到繁荣的顶峰,美国人才开始正视和研究日本,《日本能,为什么我们不能》、《Z理论》等研究成果的出现,一些日本特色的东西,如JIT和TQC才被欧美所接受。
中国商业文明同样是以异类出现的。中国商业文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而受到关注。但世界主流对待中国经济和中国商业文明的态度却是:承认中国经济的成就,不承认成就背后的逻辑。表现为对不得不正视的结果的承认,却无视成功的原因。
成功一定有原因,持续的成功一定遵循逻辑。中国30年经济的成就,已经证明了一种新商业文明的崛起。我们目前所见的比较系统研究的是《世界是新的》,该书从微观层面研究了新兴市场国家营销成功的逻辑。中国营销模式要得到世界的认同,还需要下列领域的成功作为“证据认同”。
第一,中国商品持续融入主流世界的生活。商品是传播商业夜以继日的载体,商品是商业文明的力量延伸。当世界消费者每天都在消费中国产品时,他们自然感受到了中国商业文明的力量。一家美国人一年不用中国货的试验,最后证明“没有中国货的日子不好过”。
第二,中国巨型企业的崛起。企业是在全世界传播商业文明的媒介,中国企业取得了整体成就,但却没有代表中国营销模式的标杆企业。营销模式不是抽象的而是具象的,跨国公司的营销圣经融入了跨国公司的每个营销行为。因为跨国公司是媒体和专家们研究的焦点,所以每个人都能够从跨国公司身上体验到西方商业文明的体现。中国企业单体规模太小,西方主流世界还无法感受中国营销模式的社会影响。
第三,对中国商业成就的理论描述。没有《Z理论》等理论研究成果,就没有对日本成就打心眼里的认同,而只是对结果的承认。中国的营销成就,目前甚至还没有得到中国人自己的承认,何况得到世界主流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