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我们的实践主题是“ic计划”,就是走访杭州湾新区的企业,了解周边的情况,收集有用的信息,为我们学院提供有用的资源。这次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社会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将为我们以后走出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能否不辜负他人的期望,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走访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在这次实践中我学到了许许多的东西,它教我要善于与人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让我认识了更多的人;它教我吃苦,教我要学会苦中作乐,时时刻刻都要有一种敢于吃苦的心态;他叫我要自信,一分自信一分成功,十分自信十分成功。总而言之,这次实践,使我终身受益!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而随之而来的竞争也非常严峻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型人才。时代赋予人才新的定义:不仅能够驾驭新科技,具有创新意识,更要有将科技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我们要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让人生无憾。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

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2010年6月6号——2010年6月10号

二调查目的

随着国际经济的持续发展,国际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对从事国际商务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特此,我们做了关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报告。

三调查对象及方式

为了了解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我们对外贸管理人员以及本专业从事外贸的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初步的调查。调查采取问卷的方式,包括邮寄问卷和直接到用人单位发放问卷并与管理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

四调查人员

xxxxxxxxxxxxxx

五关于调查的分析

(一)对企业调查问卷的分析

1.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理论的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业务操作的能力,同时应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

2.英语为商务服务,优秀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企业选拔人才的关键,此外,还应掌握一定的通用词汇,商务英语写作及英汉互译能力。

3.当问及资格证书情况时,公司普遍认为资格证书不是很重要,但是基本的证书还是要有的,比如英语6级证书和报关,报检资格证书等。

4.对于从事外贸行业的人员,学习第二外语有一定的必要性。

5.企业还特别要求计算机的使用能力,至少要懂一门编程语言或会使用图片处理软件。

(二)对毕业生调查问卷的分析

1.涉及到找工作的问题,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只要努力,有准备,总有机会的。由此可以表明: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就业前景十分广泛。

2.开始从事外贸行业的大学生,不要过分追求工资的高低,先给自己创造实践机会,获得经验。

3.伴随着国际经济的好转,本专业未来的发展和应用会更广阔,实用主义是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高校会选择开设此专业。

六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1.课程设置有一定的缺陷,教育的主体内容偏窄,需要进一步拓宽。企业认为学校的专业教育除了要学习坚实的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学习一定的财会,信息管理和现代通信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外贸知识的实际应用背景和主要应用领域,这样人才才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2.实务操作能力底下,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学校提供专业的实践机会如参加交易会,到外贸公司实习等。而老师的选择最好有实际外贸或涉外商务经验,老师应更多的考虑在实践中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学生的总结能力差,对事件和问题的表述不过关,甚至词不达意。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特别是商务信函的写作能力。

4.英语语言技能使用不过关,口语表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建议学校最好每学期都有外教上课,而专业授课方式应以中英结合,英文为主。

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在办学方针上虽然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但不少课程却依然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尤为如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方针下,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改革。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

1.与专业技能课程相比较,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甚至质疑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必要性。不少学生认为自己上高职就是为了学习一门谋生的技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没有直接的影响,学不学关系不大。甚至有的同学认为,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类似的政治课,所讲的道理大家都熟悉,上不上课无所谓,学了也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是白白浪费时间。

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陈旧,不能与高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大纲基本上是全国统一的,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差别不大,未能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高职学生缺乏吸引力。更何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部分内容还与中学课程存在着交叉与重叠,课程缺乏时代感、超前性。另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往往存在课时少、内容多、大班上课等客观因素,不仅增加了教师的上课难度,也进一步削弱了课程本身的吸引力。

二、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上述挑战使得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为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恢复应有的功能,对课程本身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就势在必行。作为一位在高职院校从事多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我认为应该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人才培养模式及学生的特点,改革和修订新的教学大纲和内容,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课程中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以适应新变化、解决新问题,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改革不仅是一个迫切的问题,也是一个有学术意义的课题。

1.根据教学大纲和高职教育的特点,重新设计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专题性地进行教学,甚至有必要重新编写教材。目前使用的教材是全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编撰的材,它比较符合普通高等院校的体系和教学,但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针对性不强。高职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传统的社会精英,而是培植新型的专门技术人才。针对这一培养目标,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现状,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深化教学内容,而且要根据时代要求进行专题性教育,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1)将人生观、世界观与学生的职业规划结合起来。大多数高职生的人生目标都比较现实,没有太多的理想化,踏踏实实为其所长。对此,教师应针对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引导,对其进行立志教育,从而帮助学生作好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鼓励他们脚踏实地地去实现人生理想。(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由于学生的职业操守与职业精神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成败,因此职业道德是企业特别重视的人才基本素质要求之一。对此,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并可以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3)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体现,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把它作为凝聚职工的重要思想武器,要求职工融于企业的文化氛围中。因此把企业文化纳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非常必要的。  2.在教学方法上,突破传统教学方式,采取开放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往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是教师满堂灌,特别是大课教学,一个教室超过上百名学生,师生互动极少。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辛苦,效果微乎其微。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呢?其重要手段就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1)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组织教学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在讲授“基层民主建设”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到附近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进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并由小组写调查报告分别对村民自治、大学生村官等问题进行探讨。(2)要运用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课堂专题讨论、辩论、演讲、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这些教学形式可以将当下的各种新闻热点、社会热点,以及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作为教学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辩论,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想,动嘴讲,动手做,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时代感。比如在讲解“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这一章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我介绍高中学习生活情况,教师则介绍大学生活学习特点,并比较大学与高中的不同,使学生对大学生活和学习有更全面的了解。之后,让学生观看《考霸张非》的视频,并让学生就视频进行讨论:“为什么一个能连续两次考入北大和清华的学生,却会多门挂科,两次被退学?”从中使学生认识到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转换角色的重要性,从而为顺利地进行大学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又如2011年11月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也是非常典型的事例,完全可以作为讲解道德诚信内容时课堂讨论的案例。(3)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是三节课连上,中途虽有休息,但如果一直由教师讲授学生听,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按照心理学的原理,如学生一直听教师讲授,其注意力一般只能集中25分钟。因而,教师必须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根据笔者在教学中的经验,一般第一节课由教师进行20分钟的课程导入和案例讲解,以生动又带有思考性的案例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之后,由学生带着讨论题进行分组讨论25分钟;第二节课由学生进行主题发言和自由辩论,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并适时点评;第三节课由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对本课程内容进行展开讲解25分钟,最后布置课堂作业,学生当堂完成。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了整个教学过程。

三、建立新的考评体系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考评体系多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三七开或四六开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过分注重以考试为中心来考查学生,忽视了学生课内外实践的表现。实质上,高职院校应该更加重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所以必须对传统的考评体系进行改革,丰富评价内容,增加评价主体,注重多样化和及时化的考评。

1.丰富评价内容。教学质量评价不仅要考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精神纳入评价指标;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品质,以及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非智力方面的发展。

2.多主体评价。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很多课程都是在企业、实训基地等进行,因此来自企业和社会对学生职业道德和思想修养的评价也很重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考试成绩不仅要由担任该课的老师来评价,还要由企业和社会其他群体来评价,这样才能全面展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使职业教育跟社会贴的更近。

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就业;对口率;高职

一、高职院校就业对口率的现状分析

在目前,即使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各高职院校的初次就业率依然能保持95%及以上的水平,但是就业的质量却是让各院校头痛的问题。

中央电视台有关部门和“智联招聘”发起的“就业力――2006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曾经遭遇就业陷阱,专业对口情况不容乐观,只有17%的人选择了“完全对口”。从相关资料获悉在28所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单位的分析中发现:专业基本对口率都在80%以上,而专业完全对口率则很低,一般不超过30%。鉴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严肃性,可以确定学校上报的这个数据比较真实可信。

专科专业对口就业作为大学生多年教育投资向职业化转移的重要过渡是衡量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有效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保障大学生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重要途径。

二、部分专业对口率低的主要原因

首先,部分学生专业技能不突出,这是由于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很多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只是片面地从名称上去理解专业的方向,对专业的了解不够深入,直接导致入学以后无法融入专业的学习中,也就没有办法提高职业技能,最后只能放弃选择本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其次,学生们被动地在学校等企业来招聘,可是每个学校都有它专业发展的侧重,所以并不是所有对口的企业都会到学校来进行招聘,这样学生就不得不考虑相近专业;最重要的还是社会招聘时“有相关工作经验”成了学生的“硬伤”,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招人的想法非常实际,都是能够直接上岗,学生所有的实训项目在企业眼中都不能作为工作经历而论!

三、采取的措施

为了解决就业对口率低的问题,在教育部、学院教学精神的指导下,专业教师们经过调研、总结,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体系方面

1.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指导课程设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举办两届,其中,高职组赛项力求通过校企合作、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建设。由于校企合作,使比赛更彰显企业对院校培养人才的技能要求,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就会有意识地加入所缺乏的技能学习,更贴进实际工作。如,在通信类专业中,很容易忽视的一门课程就是CAD,我院原来给学生讲的都是机械制图,而通信设计中需要的是绘制工程图的能力。根据这样的现实,在进行课程安排的时候,有意识地引入一线高级技师以及设计师来为学生讲学。所以职业技能大赛在课程的改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开设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开设,努力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职业环境,指导学生确定职业生涯目标。虽然不是所有学生学习之后就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但是必然能让部分学生开始正视自己未来的发展。这些课程的设置,改变了学生被动地去听、去看的状态,让他们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主动思考,将自己的所学转化为生产力。这样,即使不能期望所有的学生都出色,但是,最起码他们不会再像入学前那样懵懂,对自己的将来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基于这样的情况,学生对职业的分析更加清晰,目的更明确。

3.进行职业教育:根据我院“职业化三级递进”的规划,让学生从“职业认知”、“职业认同”到“职业熟练”的三个过程,完整体会在本专业所需的各项技能是在何时、发挥何作用的。在新生入学第二个学期就有机会进入企业体会职业要求的岗位设置,让今后的学习对各个阶段技能的掌握能够更有方向性、目标更明确。这样的教育环节使得学生对今后课程的学习更有目的性,也会提供一个学习动力,让他们切实觉得是为自己的就业而在努力。

4.加强校企合作力度,直接聘请企业专家任课:我院先后与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广西润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更在学院电气工程系大二、大三各建立了一个润建班,这样与企业形成优势互补,达到资源共享,学院为企业提供场地培训职工、企业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同时企业还派出总工程师、项目经理等为我院学生授课,丰富了学生的工程知识,提高了解决设备问题、处理故障的能力。

5.在学院各专业立项研究:为了更好地完成专业定位、就业岗位,学院为每个专业设立了专门立项进行研究。立项后,各专业的建设都取得了明显的转变。为了通信专业女生就业,根据企业调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女生一般从事的是通信产品销售、后台监控、服务以及会计,于是开设了相应的选修课以满足就业的需要,拓宽了就业的渠道,让学生具备更多的工作技能。

(二)学生方面

1.努力使学生抛弃“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主动去适应市场需要,多形式、多渠道推销自己,努力寻求发挥自己才能的理想职业和工作。有部分学生会一直在学校等,希望直到等到一个满意的单位来校招聘为止,特别是在第五个学期,他们认为过了年再去找单位也不迟,这样的想法同时也令他们错失了很多的机会。针对这样的情况,学院从负责学生工作的系主任、专业负责人、班主任到辅导员都反复地在就业会议、就业指导以及班会上、课堂上通过历年的事例来引导同学们,希望大家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只有去面对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回避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2.放弃“我不是民工”的想法:很多学生认为“我读了三年的书,我是大学生,怎么可以跟民工干同样的事情”,给学生讲道理、摆事实,让他们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脚踏实地地工作,要求学生一定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挖掘自身的潜力,充分认识到“是金子总会发光”、同样的起点并不是同样的终点的道理,“相信人人都有才,相信人人能成才”!

3.组织优秀毕业生座谈: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对前途的茫然,主要表现在不知道自己将来可以作怎样的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院各专业每年都会请优秀毕业生回来与在校生进行座谈,让未毕业的各年级学生自由的与学长、学姐们交流,对行业、工作岗位有更深刻、更具体的了解。由于刚毕业的学生大家都不陌生,交流更亲切,对在校生也更有说服力。无形间也给他们树立了一个奋斗的目标以及学习的意义。

据2010年统计结果,我院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并获得了“2009年全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同时2010届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已100%联系到实习单位。但是,专业老师经过后期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学生们对工作条件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质量,使得在毕业后半年换工作岗位的同学有一部分已经选择了非对口的工作,这对院校及专业老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俭.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分析[EB/OL],2008-12-10.

[2]贺伟,龙立荣.大学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1):87-91.

[3]朱汝武.浅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多种渠道[J].教育与职业,2009,(9):98-100.

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财经类院校 “产学研”模式 实施途径

1.引言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教务长赫尔曼·施奈德开创的,他于1906年在辛辛那提大学推行了第一个合作教育计划。1983年成立世界合作教育协会,标志着合作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潮流。麻省理工学院实施本科生科学研究计划,明确规定大学生的学习内容除了课程学习之外,还有科学研究方面的学习任务;德国所谓的大学教育的第,就是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过程;英国大学实行工读交替制,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到与本专业有关的企业部门工作一年或两年,这已经成了制度。实践证明,它是国际公认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

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引进合作教育。1991年4月在上海成立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1997年10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九·五”期间在全国28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试点工作。由于认识上的偏差,长期以来产学研合作教育一直被作为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推广,而在本科教学实践特别是重点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应用,这是一个误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两次提到产学研战略联盟,强调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十二五”规划提到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本文就“十二五”期间财经类院校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2.“产学研”模式在财经类院校的实施途径

2.1“产学研”模式的特点。

“产学研”模式是以市场和就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和产学合作为途径,以学生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书本知识和以应用能力为主的生产、实际经验、科研实践结合的教育形式。其主要特点如下:

2.1.1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013年更是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不可否认,受国际和国内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各行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普遍减少,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部分地区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结构性失衡现象更加凸显。通过对一些招聘会的走访发现,很多企业提出的专业方向、动手能力、顶岗作业等方面的用人标准,有90%的应聘者不符,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毕业生发现,经过四年的学习,竟然很难找到能和自己所学知识完全对口的工作,而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用人单位提出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产学研”模式正是针对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失衡提出的解决方案之一,其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及目标、教学内容、培养规模都是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为第一要务。

2.1.2以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为途径。“产学研”模式就是通过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的途径,利用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三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把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和科研有机结合,提高应用性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缩短毕业生的适应期,实现“零距离上岗”,同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学生多方共赢的目标。这从根本上是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2.1.3以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根据行业差异、企业特色、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要求、职业素质和市场动态,针对市场调研、市场分析、营销策划、促销、公关等主要岗位进行课程设置,整合相关管理课程内容,动态调整与优化专业教学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为核心,构建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同时,该课程体系应实时更新、与时俱进,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各种变化。

2.2“产学研”模式的实施途径——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产学研”模式对财经类学生应用能力的导向一般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是企业需求拉动,第二是学校教学实施,第三是科研院所项目支持。

企业需求拉动主要体现在企业只选择满足符合能力要求的人才,学生只有具备企业所需要的能力和特质,才能找到心仪的工作,不用担心会被企业淘汰。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就应该主动积极地提供营销专业就业市场和企业用人的实时信息,并鼓励学生主动与企业进行亲密接触。企业应该主动深入到高校中,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相关的营销岗位上岗学习。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对营销专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顺利且低成本地进行学生和职场人的角色转换。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企业可以深入课堂,通过营销案例的分享、营销专业相关岗位的专题讲座,切实给学生提供真实零距离的职场经验。

学校教学实施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模拟实验中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产学研”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环节更注重营造以学生为主的互动式氛围。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教学过程往往以小组模拟营销情景、经典营销案例讨论、营销策划的制定、视频学习的形式展开。学生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听课者,而是营销情景的参与者、案例分析的讨论者、营销策划的制定者。课堂上,学生自主进行营销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利用多媒体课堂,以现实生活中的企业为案例,结合课本内容和课外调查资料,以团队形式制作PPT进行讲解。老师更多的是引导者、评论者和总结者,而不是以往单纯的授课者、讲解者、布置任务者。比起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产学研”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更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项职业方向技术能力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沟通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

科研院所项目支持主要体现在一系列的科创活动中。学校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相关的科研项目和营销策划大赛,并能和相关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将科研成果如营销策划方案转化为实际产出,并对方案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后续的跟踪和改进,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产学研”模式在财经类专业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建议

3.1提高教师实践能力,鼓励实践教学。

教师在整个“产学研”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作为整个教育过程的引导者,首先自身必须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现实的情况是,很多高校教师是直接由高校进入高校,或者进入高校之后,就与企业长时间没有接触,这就造成很多高校教师本身就缺乏相应的企业经验,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自然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高校应积极鼓励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切身感受企业工作环境中的种种情景,才能在日常的教学中做到紧密联系实际,才能更有说服力、更透彻、更生动地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同时,鼓励学生运用实践教学法,自主选择真实生活中的企业、情景、案例和任务,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情景模拟,完成任务,并纳入最终的成绩考核体系,提高学生的应用、协作和沟通的能力。

3.2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竞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产学研”模式教学的主体,也是主要组织者,营造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事实上,进入大学学习后,一部分学生仍然延续高中时候的学习模式,将全部精力依旧放在书本知识上,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竞赛如果得不到名次就没有用。这些做法都过于片面,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该积极组建学生团队,邀请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作为团队指导参与学生团队的竞赛。通过定期安排适量的竞赛活动,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加强学生和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联系。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和学生合作,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使学生主动参与各项设计,全面提高各种能力。例如,各个级别的营销策划大赛,对参赛学生的营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竞争环境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团队的沟通和协调、人际关系的处理都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

3.3校企联合培养,实现校企双赢局面。

学生的最终归宿是企业,企业在教育过程中的深度参与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有效手段。然而在现阶段的校企联合培养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动力不足,雷声大雨点小,即使校企双方有一定的合作意向,但其整个过程需要双方长时间地紧密配合,需要有足够的动力去推动,最终有可能会出现后继乏力、流于形式等情况;大多数企业现在仍然延续直接到人才市场招聘的传统方式,并不愿花费很多精力在基础培养的阶段;小部分愿意进行联合培养的企业并不一定能满足学生的所有期望,造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

因此,校企联合培养必须涵盖以下五点:一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把企业的需求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尽量减少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二是学校应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所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相一致;三是学校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为在职职工提供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四是企业强化办学意识,为学校的教学与实习就业提供方便,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少毕业生就业后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和不适应,减少企业用人成本,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企业和高校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李勇,邹安全,宁晓枫.产学研模式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影响,科技管理研究,2012(3).

[2]李明.“十二五”期间高校产学研模式下复合型人才培养问题探析.理论导刊,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