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上医学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使用计算机系统来模拟人类的思维活动。人工智能技术己应用于医学领域中,例如IB M机器人医生" WATSON”在10分钟时间诊断出很难诊断的自I.病类型,且诊断准确率比初级医生的临床准确率高出4倍2017年7月初,阿里也了“DoctorYou" AI系统来进行医学影像诊断,同年8月,腾讯“觅影”来诊断早期癌症,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医学领域有更广阔的应用,其对医学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中也应跟随科技发展的步伐。现阶段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下列问题:1现阶段医学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基础课,其内容是理沦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融合,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医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
从生源分布上看,来自城市的学生平时接触过计算机,并且在以前的学习中己经学习过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而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没有机会接触过计算机,且教学设备落后,起点较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时安排不够,且学生不够重视
由于医学高职院校主要开设的专业是医学类专业,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学校安排的学时不够,如本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64个学时,64个学时中不仅包括了理沦讲解,也包括了学生实践。同时,大多数学生没有购买计算机,课后也没有硬件条件来复习相关的知识内容,因此仅仅靠着上课的讲解实践难以保障教学的质量,同时,大多数学生重视医学类专业课程,往往忽略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学生没有摆正心态,因此出现上课玩手机,睡觉,讲话等不良现象
1. 3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医学专业难以结合起来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使用的是统一的教材,统一的知识点,没有专门的针对医学专业出版的计算机基础教材,难以针对不同的专业来安排授课知识,使得学生毕业时与就业单位要求的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度不符合,使得他们在后续的工作中带来很多困难2提升计算机教学的几个建议
2. 1完善课程体系,采取课堂教授和线上自学的方法相结合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堂教授和线上自学的方法,课堂上教授的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INTERNET操作以及计算机网络六大模块,主要目的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达到国家计算机一级水平,线上教学平台可以通过微课、慕课等方式上传MS OFFICE高级应用课程,提升学生的办公软件应用能力,达到计算机二级水平,与此同时,还应包括医学专业软件的内容,如药学专业加入SPASS. SAS医学统计软件,影像专业加入DISC. OSIRIS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软件,护理、临床专业加入3DBody解剖学习软件、医院信息系统等内容2. 2增强学校和医院等企业的合作,掌握实践知识,输出技能型入才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下,医院等医疗机构己从国外引进或者自主研发导诊机器人、肿瘤诊断专家系统、胃癌诊断专家系统等智能诊断系统,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将对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和公立医院、私立医疗机构应搭建起合作桥梁,输出优秀的学生为医疗机构培养后备力量,同时医疗机构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医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达到合作互赢的局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应用素质,加强师资培训
学校应提供给教师业务培训的机会,如到医院参观学习医疗机构目前研发或引进各类辅助医疗系统的使用,各类大型医疗器械的操作,使得教师在授课时能够注重计算机基础和临床的学科知识相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21世纪的医学生思维活跃,对职业的关注力较弱,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并不把职业作为自己求生的唯一手段和重要的生活来源,当工作中遭遇挫折时,更多的选择了放弃或者跳槽。对此,各临床医院如何搞好毕业后医学生的教育是共同面临的新课题。我们需要适时调整工作模式,为培养高层次的临床医学人才提供最合适的教育和培养方法。
2因人因材施教的培养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医院、科室特点,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适宜的周期[1],因人因材施教,培养儿科人才。
(1)认真做好岗前培训:应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为基础,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各科室制定有特色的培养计划,参考国外同行的经验,不同的专业,住院医师培训的时间3~7年不等[2]。在住院医师入职时,做好岗前培训,首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医学伦理教育,学习如何面对和解决工作中的困扰与挫折,学会与周围的同事融洽相处,互相关爱,逐渐培养爱院、爱患、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提升住院医师的工作成就感和职业荣誉感,使其在工作中逐渐确立自己的专业努力方向。
(2)明确待遇,抓好福利:应根据不同学历人员的特点,明确各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的待遇,避免由于经济利益使他们成为变相的劳动力,甚至产生对职业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怀疑,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而影响医疗质量。
(3)抓好师资,因材施教:通过长期的针对性培养和短期的集中强化训练相结合,造就优秀的儿科住院医师。针对年轻住院医师存在的基础理论不扎实和基本功不牢的现象,应对每一批轮转医师制定全面、细致、可操作的轮转和考核方案,使他们将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升年轻住院医师的基本工作技能,使其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以适应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各项教学措施的落实,科室必须挑选专业知识最好并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医师担任带教老师,从生活、思想、工作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根据不同人员的特点,因材施教,并注意与年轻医师交流沟通,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正确引导,逐渐提升:充分发挥年轻住院医师的信息系统使用能力,合理应用网络信息解决学习和医疗中的问题。结合临床案例,注意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学会带着问题去学习,去验证书本知识,去总结经验教训,同时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科研素质,不断开拓创新。
关键词:虚拟仿真 医学形态学 教学改革
一、前言
众所周知,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是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创新意识与科学思维方法的有效途径[1]。但受实验教学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形态学实验教学方式主要为组织切片观察,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当前教育部“互联网+”战略全面实施的新时代背景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探索和应用已成为现代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内容。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运算的综合集成技术[2],利用虚拟现实手段模拟仿真实验环境,使学生在近似真实环境中运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各类体验和训练[3]。在这个虚拟实验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开放性、交互性及共享性的特点,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体系,通过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与线下实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思维,从而真正提高形态学实验教学效果。故本项目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通过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医学形态学实验课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二、医学形态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一)打破传统实验时间、空间、人数上的局限,促使新的学习及教学模式的形成
一方面,虚拟实验平台可摆脱传统的贵重设备和昂贵耗损费用的限制,很大程度上解决当前师资和实训资源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该平台的建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做中教”,加快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变[4]。
(二)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实验教学时空
虚拟计算机技术通过创造出一个真实、形象、生动的实验操作环境,不仅突破了现实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5],还很好地改善了以往受限于实验设备而导致学生无法亲自动手操作或仅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实验的问题,提高了学生课堂的活跃度和参与感。
(三)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虚拟仿真平台实验教学实现了紧张医疗环境下的自主实验,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不需要反复对相同的内容进行重复示教,可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指导学生,通过“理论指导+虚拟实验平台实验教学”,双管齐下,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的重难点,从而达到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双提高[6]。
(四)节约实验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在形态学实验中,尤其在解剖学实验中,人体标本资源较为稀缺,且消耗量大、重复使用率低,该问题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学生。此外,某些动物标本或者实验器械可能存在着环境污染和病原体感染的风险,需要通过专门途径回收或焚烧、掩埋处理[5];而虚拟仿真平台正以其“清洁、高效、长期使用”的优势完美地避免了以上问题。
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在医学形态学中的实践
我校在虚拟仿真实验环境建设方面起步较晚,但为有效应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发展的问题,我校引入了“医学魔课MOEC”平台的医学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目前我校一共16名教师使用了该平台,参与学生人数达到1313人。该平台包括24门学科类别,覆盖学科范围广,正初步应用于我校医学专业的实验学习中,如机能学、形态学、免疫学等。本实验重点讲述“形态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应用”,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和调查问卷结果,多方面对比分析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优劣势,从而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医学形态学的教学改革。
(一)我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应用
选取本校本科新生班同年级同一录取方式且入学平均成绩相近的护理学的两个班级,分别设置为对照班和实验班,保证两个班级教材、授课内容、进度、学时及任课老师均一致。
对照班: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即“实验课切片观察-实验试卷考核”。
实验班:在对照班级的基础上融入线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虚拟实验平台上建有形态学等多个实验,如大鼠手术操作实验、大鼠心肌缺血组织HE染色、人体组织切片制作等实验操作等。学生可事先进行虚拟仿真实验,在线上学习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视频及实验注意事项,清楚原理后,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操作,实验结束后,平台会根据操作步骤进行打分并提醒某些错误事项。以“鼠手术基本操作虚拟实验”为例,学生通过提前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学习鼠手术的基本操作,在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使其熟悉了整个实验操作。之后增设动物解剖实验,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学习,亲自动手麻醉沙鼠、解剖沙鼠,并对解剖下的胃、肾、肺等不同系统的器官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比较。通过在与大体老师尸体标本的比较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整合能力的提高和专业解剖知识的深化理解。
(二)结果对比分析
通过对两个班的期末考核成绩综合分析(表1),并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处理,发现实验班期末成绩总体高于对照班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考试结束后,又对实验班发放50份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应用调查问卷(表2),全部回收。问卷结果显示,几乎全体学生都对虚拟仿真实验的应用给予了高度肯定的评价。此外,在交流心得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表示,与传统实验授课相比,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积极调动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期末成绩比较(x±s)
表2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应用调查问卷结果n/(%)
四、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一)不足之处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虽然在辅助实验操作教学上颇有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1)过多的以虚拟替代现实的操作将会造成学生避实就虚、眼高手低等弊端。(2)教师队伍的建设仍待加强,实验专职人员信息技能的培训有待提高,故增加青年教师技能培训机会是改革医学实验教学建设的关键。(3)实体实验与虚拟仿真实验尚未深度融合:虚拟实验受到线上平台如实验素材缺乏、视频质量欠佳、虚拟实验操作不可控性等问题的制约;一些高端、精细的实验设计模块较为局限。这些导致学生容易存在知识盲点,从而不利于高层次精密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二)改进之处
(1)遵循“以实为主”“虚实结合”“相互补充”的原则,完善运行制度、优化实验体系,从而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7]。(2)对实验技术人员实行量化考核,充分调动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设一支理论知识丰富、专业实践能力过硬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8],加快实验教学信息化进程。(3)建立课前、课后一体化学习体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完成程度进行打分,从而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五、总结
综上所述,尽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完善之处,但不可否认其对于辅助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的重大意义。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形态学等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将有效推动实验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寓教于学、寓学于练、寓练于做,为医学生实践操作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为传统的形态学实验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培养具有优秀科研素质和积极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莹.互联网视域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技展望,2016,26(6):341.
[2]羊牧,姜玉峰,胡晓松,等.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医学形态学实验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8(28).
[3]廖洁丹,娄华,冼琼珍,等.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促进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7(35):276-278.
[4]陈波,徐燕菊.护理技能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中心的建设与思考[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61(1):32-34.
[5]胡晓松,潘克俭,张晓,等.依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促进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6-8.
[6]谌新兴,龚兴牡,石慧娟,等.医学虚拟实验平台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4(2):45-46.
【关键词】医学模拟教育;临床技能教育;教学空间;空间功能设计
1引言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作为主要指导思想,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设,在高等学校附属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一批集医学生实践教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为一体的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1]。对于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目前普遍认为医学模拟的教学环境是有效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手段。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国内有大量临床技能教学中心投入建设中,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医学模拟教学空间,这种教学模式对硬件设施的依赖尤其高,同时对设计提出了新的需求,但目前并无相关设计依据,笔者通过对多所临床技能教学中心的调研,尝试从空间功能需求角度,通过数据的量化分析研究,对其功能需求提出建议,供设计者参考。
2研究背景
20世纪70年代,医学界开始了医学模拟的萌芽,20世纪90年代,美国医学教育家米勒教授勾画出了一个培养和评估临床能力标准的金字塔式的框架结构[2],这是在临床医学教育界所著名的米勒金字塔,它形象的说明了学生由理论知识积累到实际操作的各个阶段的目标。近20年来,在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医学模拟技术趋紧成熟,医学模拟目前是公认有效提升学生临床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理论上最好的学习对象是病患,或真实的人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对临床诊疗活动执行者的资格进行了明确限定,由于对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活动缺乏法律保障,临床技能教学处境尴尬。随着患者法制意识的增强,愿意接受并能配合医学生进行技能操作的病人越来越少[3],在真实病人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求下,医学模拟的各类教具设施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对临床技能教学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也进一步推进了现代医学模拟的发展。
3医学模拟教学理念的概述
医学模拟教学是指借助各种仿真模型和现代化、智能型的模拟技术,参照各种医学学科的教务和考务内容的要求,模仿医学的空间布局,创设出模拟病房、模拟重症病房、模拟手术室等[4]。医学模拟教学是指利用模拟技术创设出模拟患者和模拟临床场景,代替真实患者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的教育方法[5]。当前医学模拟教学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改革热点,从近几年的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结果看,临床实践技能是现行教育培养结果下最为缺乏的一项,医学模拟中心的落地,能在硬件设施上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医学教学模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支持性的教育环境。它允许学生从新手到专家,通过不断的练习在不伤害病人的前提下,了解到错误的技能所带来的后果,并能激发对自我表现的反思。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和个人发展制定学习方式,并且可选择自己可以适应的学习速度,同时可以模拟按需学习,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创建场景。此外,通过模拟训练有助于将技能转移到临床的真实环境中,它也可以成为一个有价值的评估工具。[6]
4医学模拟教学的功能需求与规模研究
4.1现状
笔者调研考察了国内多所顶尖临床医学高校,目前医学模拟教学空间一般设置在临床技术教学中心内,建设水平较为参差不齐,早期建设设施简陋,未能考虑到长远的学科需求发展,已较难满足现有的教学需求。近年新建的医学模拟基地绝大多数以医学模拟为建设指导思想,在空间布局和流线上以医院为参照标准,尽可能和医院布局一致或类似,以达到医学模拟的需求。
4.2功能需求建议
笔者根据需求将功能分为三个主要模块:医学模拟区、办公区、服务区。较为典型的模拟教学功能空间有:模拟诊室、模拟重症病房(模拟ICU室)、模拟手术室、模拟病房、模拟产房等。根据各医学院的特色学科教学,自行设置了更细分的功能,如汕头大学医学院每年招收儿科特色专业,与此对应设置了模拟幼儿病房,南京医科大学将护理专业设置为特色学科,对应设置了护理模拟房等。根据调研结果对4所医学院医学模拟医学区进行了功能和面积的统计梳理,详见表1。
4.3功能规模建议
1)在临床技术教学中心中的面积占比和人均面积对调研国内四所临床技能教学中心的统计数据看,医学模拟教学空间在临床教学空间的总建筑面积占比平均为12%,人均医学模拟面积为0.55㎡。根据已得数据可知,年代建设越久远的临教中心人均医学模拟面积越小;通过笔者的实地体会,国内临床医学排名越高的学院,越重视医学模拟的空间建设和教学氛围的营造,同时面积占比越高。通过数据对比和实地观察,建议建设面积比例在10~20%之间为宜,人均医学模拟面积在0.6~1.0㎡为宜。2)功能空间整体规模控制医学模拟的功能需求规模主要依据两点:①学生人数;②是否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下列数据,是笔者实地调研后得出的数据基础,统计了4所医学模拟教学中心各自功能的面积数据,并得出平均值,可在将来为任务书的制定及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逐渐成为了支撑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创新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大力改善医药卫生人才发展政策环境是卫生人才建设长期发展目标。而有效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人力资源的合理规划与组织。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管理实际,对人才规划的现状以及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从人才队伍结构、人才选拔机制、人才发展环境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医院 人才规划 措施
一、医院人力资源规划的现状
1.医院人才的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的成功推行,全民健康意识日益增长,医院病员量也呈逐年直线上升趋势,更突显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普遍存在滞后,高水平医务人员以及专科人才、特殊人才数量不足,人才队伍思想不稳定,特别是边远及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引不来、留不住、养不起”,特殊专业人才匮乏、一人多岗、无资质人员偏多的现象。
2.对人力资源规划的认识。目前,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规划仅仅局限于狭窄的薪酬、考勤方面的管理,至于人员补充规划、晋升规划、教育培训规划、人员补充规划、晋升规划、教育培训规划等方面并没有多少涉及,没有充分发挥人力资源规划应有的权限。也因为医院管理层对人力资源规划认识的不足,导致人力资源规划在体制上也无法得到保证。
3.人力资源规划体制。公立医院受到政府部门的干预,无法成为独立的社会角色。导致医院的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人事管理部门的权限无法得到扩展,加之,管理部门的内部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许多医院的卫生人才规划均存在“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尴尬现象。
4.绩效评估体系。当前作为事业单位的医院依旧沿用事业单位中所使用的传统考核制度。医院中分工不同的员工使用的考核标准却是政府机关中统一的考核标准,考核的内容对不同类别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具体的针对性,无法反映工作人员具体的能力程度。
二、加强医院人才规划的必要性
1.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现代医学已经渐渐地向精细化发展,分工总类愈加繁多,这使得医院这个复杂系统的各个部门发生隔阂,给病人的全程治疗带来诸多不便。而人力资源规划恰恰能够增进各部门的合作,为病人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
2.医院员工具有的特性的需要。掌握高精尖现代医学知识的医学人才对现代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位优秀的医学人才除了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储备,还得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以及熟练的操作技术,这些都需要医院花费大量的人力资本。鉴于医院员工具有以上的特性,合理地规划人才,减少医院对于医学人才培养所投入的成本,才能保证医院在日趋激烈的现代医院竞争中获胜。
三、医院促进人才培养的方法及措施
1.建立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重视人才队伍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同层次人员过密,在发展上出现相互排挤的现象,可以通过自然减员、成立二级科室等方式,将人才合理分流,给予每个人发展的机会,以利于人才队伍的稳定。
2.创建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是人才规划的前提。在选拔人才时,首先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让每个人才都有应聘的机会。其次,要扩宽引进人才的渠道,通过网络、电台、招聘网站、宣传资料等方式让更多的人才了解医院。
3.为人才资源提供良好的事业环境。卫生部对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制定非常重视,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人才是卫生发展的根本问题”。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四梁八柱”,人才支撑是八柱之一,可见人才在医院的重要性。医院要想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应该要注重医学人才事业环境的建设,医院要为人才发展积极搭建平台,根据科室的规划培养专门人才,提供员工专业培训机会,并在员工学成后给予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让青年业务骨干主持或参与新项目、新技术,让更多的优秀青年医务人员承担更大的责任。
四、结束语
目前,卫生人才规划正处于“十二五”收关、“十三五”开局的特殊时期,将卫生人才规划纳入卫生发展规划,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必要因素之一。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不仅有利于调动医院现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更能够广泛地吸引社会上的优秀人才投入到医院的建设中,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石,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 陶代兰.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J ] .中国医药导报,2007,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