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生素质教育总结

学生素质教育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生素质教育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生素质教育总结

学生素质教育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校 传统文化教育 综合素质教育 结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1 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

(1)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的大学生正处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时期,不免存在一些人生态度和价值取舍的问题,如个人主义等。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如果没有很好的修养,将在社会上寸步难行。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资源,比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对为人之道提出了标准,“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都是为人处事的方法,我们可以借此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内在精神动力。当代的大学生即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对于国家应该有着深厚情感。但是在当今大学生中,激动人心的“民族”、“国家”、“理想”等信念渐渐失去了本应具有的光彩,更多地崇尚个人主义,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与无节制的自由。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关键,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3)传统文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富有价值导向作用。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价值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广泛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形成良好校园氛围的基本条件。它引导着学生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正确地辨别是非、真伪,提高大学生的鉴赏能力,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其次,传统文化教育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供行为参照,如:古代君子风范就能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模范标杆形象,引导约束自我行为,敢于为信念牺牲自我利益。

2 传统文化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

在一定文化环境中就会受一定文化环境的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质就是以文化熏陶来达到育人的目的。综合素质教育是以大学生为中心,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根本目的。同样都是育人,传统文化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之间就存在密切关系。

(1)传统文化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源泉。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吸收各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形成的,呈现出稳定的共同心理状态、精神意志、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是历代传承积淀下来的具有深厚历史感和民族认同感的精神资源。一方面,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综合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教育为综合素质教育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

(2)综合素质教育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继承和创新。我们知道,虽然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也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我们不仅要传承这些内容,而且要让它成为我们进行综合素质教育课直接利用的内容。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也必须以现代生活和文化为基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础,结合当今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不断发掘传统文化新内涵,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传统文化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传统文化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它为综合素质教育提供物质与精神基础;另一方面,进行综合素质教育而产生的理论、使用的内容以及所达到的成果,都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3 传统文化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结合的实践路径

3.1 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全方位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的校园活动

在日常生活环境营造方面,张贴历史名人画像及经典名句在教室、图书馆、宿舍楼等大学生们学习、生活的场所;利用书法艺术搭配诗词歌赋装点校园建筑物;给建筑物、道路配以有传统文化意味与内涵的名字等等。因为这些丰富的思想不盲从流行,经过历史的淘洗,不会流于浅薄,而且丰富多样。构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外部氛围,引导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式的转变。

在校园活动开展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结合传统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包括:在辩论、朗诵、演讲、书法等活动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节日组织民俗活动,展现民族风俗与心理,感受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2)图书馆中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馆藏丰富,供广大学生阅读学习。(3)高研院定期推出传统文化相关研究的报告讲座,为深入了解文化内涵提供便捷之门。(4)不定期的名家讲座为学校增添了传统文化氛围。切实做到大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3.2 营造传统文化的社会环境

随着各种思潮涌入高校,带来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对内教书育人,对外有足够的影响力影响社会风潮。高校毕业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促进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形成,然后影响在校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3.3 扩大选修范围,积极编写适合大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读本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选修课程建设,选修课发挥起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作用。在重庆大学的人文素质选修课中,和传统文化相关的的课程所占比例为三分之一左右。

如何充分发挥选修课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呢?首先,在选修课的制定上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选修范围,用文学欣赏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用传统文化通识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其次,在选修课的课程制定上,力求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并让更多的大学生有时间学习。与此同时,编写适合现代大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读本。例如:用传统文化解读当今社会热点,以古喻今;适当运用时兴语言,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将传统文化与广大学生喜爱的形式(如动漫)相结合,换一个视角解读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新的阅读方式(如微博)进行教育与宣传。勇于尝试,力求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来吸引大学生,并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中汲取营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资助项目:——重庆大学“党的十精神研究”专项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长胜.高校传统文化传播平台构建研究[J].语文学刊,2013.

[2] 刘彦力,李鑫慧,孔敏.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

[3] 吴维娜.我国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4] 王菲,李雪,高天阳,李彩红.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

学生素质教育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教育改革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滚滚洪流,但是,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之中,难免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在素质教育这曲交响乐中,出现了种种不合谐的因素。素质教育被严重误解和扭曲,给教育教学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谈对素质教育曲解和错误的认识:素质教育不是不要知识的传承;不是不要双基教学;师生互动不是“满堂问”; 自我探究不是放任自流;课堂活动不是乱动。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知识的传承: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和应当掌握的知识,都是最基础的知识,这些基础的知识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工作和生活准备最必要的知识准备。对汉字的认识,词汇掌握,对课文背诵,对数学、物理基本公式的掌握应用,对历史、地理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这些知识都是人类几千年文明遗留下来的精髓。无论进一步深造还是工作生活,都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对于这些基础知识,不但应当掌握,而且应当牢固掌握,系统地掌握。某些教师只是让学生自己看,自己思考,让学生集体讨论,没有计划,没有措施,没有步骤,没有目的。学生自己看过、讨论过以后,教师没有归纳,没有总结。整个一堂课云里雾里,教师不知道自己教了些什么,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教师学生都是一头雾水。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双基教学: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小学阶段是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基础的阶段,识字、汉语词汇、英语单词和词汇、对语文英语背诵、对一些常用文体写作方式掌握、一些数学物理公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都需要牢固地认识、理解、掌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打着素质教育旗号,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严重匮乏。例如,一位语文教师讲的《背影》一课,没有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更无从谈起: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学习《背影》,同学们先朗读课文(朗读结束以后)

教师:这篇课文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现在分组讨论,这篇课文好在什么地方?

(几分钟以后)老师对若干个学生提问。

学生甲:课文中塑造的父亲的形象很好,父亲是一个很爱儿子的父亲,亲自为儿子买橘子。

学生乙:本篇课文前后照应,结构严紧。

学生丙:课文中的描写很精彩…

语文课上,在让学生自我阅读自我探究的同时,忽视了对字词的认读理解和记忆,忽视了文章的前后逻辑结构,忽视了对精彩段落的分析欣赏,忽视了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师生互动不是“满堂问”:有些教师片面追求课堂提问这一形式,对提问的动机目的没有进行认真的准备设计,不管是否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提问。传统的“满堂灌”变为现在的“满堂问”。“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怎么样”之类毫无启发性、毫无信息含量的对话充斥课堂。在这种“满堂问”的教学中,一方面把整体性的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知识的完整性、整体性、逻辑性、智力价值在“满堂问”这种形式支配下,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一方面把对话庸俗为问答。课堂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互动,实质上是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去“灌”。直到让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套子里才罢休。这样的素质教育与其说是素质教育,倒不如说是白话连篇的教育。

自我探究不是放任自流:有些教师片面追求自我探究,而对整个探究活动,教师没计划、没目的、没步骤、没要求,活动以后教师没总结。在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的同时,有的教师一上课就让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提示、没有指导、没有具体的要求,没有信息的反馈,让学生一看到底,“满堂看”变成“自流看”。有的教师一味强调自我探究:书上的内容自己看,学习的问题自己提,学习的方式自己选,学习的伙伴自己找,学习的结果自己总结。这样做,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自主。自我探究变成了放任自流。自我探究变成了教师无所事事,学生一脸茫然。

课堂活动不是乱动: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个,一会儿忙活那个,自始至终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把这种混乱教学称为“课堂活动”。这样的活动,外在多于内在,形式多于内容,外表多于理性。

为活动而活动,为表演而活动,为应付而活动,情感与理智分离,动手与动脑脱节,过程与体验分离,有活动没体验,有活动没总结,有活动没反思,活动价值丧失殆尽。有的课堂活动,对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又没有计划,没有针对性,没有科学的合理的时间安排,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小组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课堂小组活动处于随意状态,偏重于形式,缺乏其内在的认识和反思,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讨论的问题都是一些皮毛问题,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只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整个活动可以说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形成探究的“异化”,先看下边的案例:

在一节地理公开课课上,教师讲的是海陆分布,在上课一开始教师首先开展了一个活动:(教师拿着一个地球仪,通过活动来说明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同学们,现在我们做一个小游戏,把这个地球仪依次传过去,传到第十位同学。

同学们开始传地球仪,传到第十位同学以后,老师说:停。在传递过程中,手摸到陆地的举手,结果有五个人举起了手。我们再来一次,又是十个人依次传递过去。这一次手摸到陆地是四个人…接下来教师又让学生传递2次,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学生素质教育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含义;根本目标;实践策略

一、高中语文素质教育含义

自从全国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很多学校对其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开展了很多诸如情感教育,教育整体改革等,但事实上,很大一部分人对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并没有深刻且清醒的认识,这才使得高中语文素质教育陷入教学误区。

我们首先要明确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含义。语文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其根本宗旨是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的特征是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全面生动的发展能力。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是要积累所学知识,去理解语言,形成自身的语文素质,并很好的运用在学习生活中。

推行素质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使得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更高了。因此,除了了解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含义外,还要有两点需要明确。一是语文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冲突,不是对其的否定,也不是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忽略。意识到这一点后,近些年的语文考试中,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全面能力的考察,以考试的形式,让老师更明确教学方法,学生更了解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标准更高,不是对所有人的平均教育,可也不是一种选择性的或者说淘汰式的教育。而是将重点放在每个人能力的发展上,让学生打好基础,广泛的接受新知识,从而更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单纯的重视教育方法改变成重视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从而掌握到语文的学习方法,形成一种能够自己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熟练地掌握自己所获取的信息,提高对于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语文素质教育是教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实践结果证明, 学生一旦有了自主的学习意识,并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就会大大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和运用能力。可是,教师也不应该忘记协调好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在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下实施应试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家长及校方对于分数的关注,也能使学生的能力提高,更好的适应社会。

三、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在阅读教材时,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自己创造形象,那么面对的只能是枯燥无味的文字,理解的也只是抽象的概念,也就无法进入到作者所建构的意境中去,进而无法深刻的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韵味。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置身于作品之中去体会和领悟。

2.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现行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使得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主体,产生积极的表现欲望,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重视意志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直接的影响着学习的效果,教师应该学会用语文教材中的人和事来激励鼓舞学生,培养他们的意志,增强学生的信息和积极性,让学生开始主动去了解世界,适应社会,思考自己的人生。

(二)优秀可行的教学模式实例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构想,这里提出一个具体的教学模式实例――四部教学模式,即是将教学分为阅读、讨论、模拟、总结四个部分。

(1)阅读。高中生对于新生物比较敏感,但是对于世界观价值观的概念还比较模糊,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理性与感性认识都得到提高。在阅读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融入到文章的环境中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讨论。讨论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互助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沟通与交流,既能改变自己错误的理解,也能从其他方面去认识问题。这样的讨论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并且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案例模拟。案例模拟这种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运用和发展,已经很成熟。高中语文素质教育恰恰欠缺的就是这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应该将其和日常教学相结合。这种方法主要注重的是情境,将文章中的内容重现,让学生能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去体验和想象,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也能令学生更加贴近作者的创作,从而能更深刻的理解文章。

(4)总结。对前面的实施内容进行总结。找出其中的优缺点,扬长避短,探索一条能切实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途径,真正实现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学生素质教育总结范文第4篇

职业教育同样也要积极落实素质教育。语文作为中职教育的一门必修文化课,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是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进行交往素质和交际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总之,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占重要地位,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

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谈几点想法和体会。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意识

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去认识和落实素质教育。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深刻的总结和反思,坚决摒弃与素质教育相悖的观念和习俗,积极承担起语文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重任。不要再闹出“什么教不了教语文,语文教不了上后勤”的笑话,千万不能忽视语文教学。

二、确定教学目标,循序渐进

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以中职语文的教学大纲、课程内容为依据,明确具体地制定出各学期、各年级、各单元的素质教育目标,并使之成为有序有机的整体。还应围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好教学各环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注重学生的积累、感悟和品读,注重目标与方法的和谐统一。

三、知识能力并重,导学自学融合

应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将重心放在启发指导上,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不是“教”而是“导”,是导学、导练、导思、甚至导感,使教的过程真正变成学的过程,进而达到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把心思放在鼓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感悟领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训练过程中,应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在强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更应强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上。

目前,中职学校为突出专业课教学,一般是“简化文化课”。语文课课时就相对较少了,而其实语文学科承担的任务并不轻,这是一对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除了教师课堂上精心导学外,还应加大指导自学的力度,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学最好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有明确的自学要求,绝对不能“放羊”。二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学时间,否则,便是一句空话,因为很多学生对语文是比较轻视的,而语文的自学程度深浅又不太容易衡量。三要重视激发自学兴趣,注意教会自学方法,重视培养自学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良好习惯养成者更易成功,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不教”。四要有恰当的检查评估办法作保障。

四、改革评估考核办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考试办法和评估机制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学全过程。我们一定要改进现行考试办法,建立新的适合素质教育需要和中职学生实际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考核评价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质水平,应坚持平时过程与最后结果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结合,卷面与实践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基础技能与个人特长相结合,做到多层次、多渠道、个性化、综合化、全方位地评价学生。

五、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注重学生社会实践

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最根本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接受教育,二是自身实践。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应使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与课内教学一样,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多样化的良好机制。学校一定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第二课堂活动的环境,教师应精心备课,认真组织指导学生策划和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念,生活化语文观念,构建开放性的语文课程结构体系,将语文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语文教学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实践,使学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学生素质教育总结范文第5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渐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激烈的竞争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更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素质教育日渐深入使传统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不能够适应实际的发展需求,音乐教学则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作为美育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钢琴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本文对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钢琴教学改革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钢琴教学效率打下基础。

【关键词】

素质教育;钢琴教育;改革;对策

素质教育理念的日渐深入,使得钢琴教育要求不断提高,钢琴教育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发展。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钢琴能够陶冶情操,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文化品位。钢琴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条件,为提升青年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教育发展来看,钢琴教育模式不断进行转变,总体上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实际上,传统教育模式依然严重影响钢琴教育,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学生更加重视音乐技巧,但是却没有认识到音乐作品的灵魂感悟,使得钢琴教育陷入了程式化的发展。素质教育改革使得钢琴教学,仍然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非常不理想,实际的学习缺乏完整性以及系统性,音乐文化需求无法充分满足。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钢琴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注重教学方式多样性

钢琴教学效率直接关系钢琴教育效果,素质教育理念使得钢琴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多样化,注重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以及创造能力。素质教育理念使得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主体,发掘学生参与积极性。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转变过去单一性教学方式。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教学方式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倾向,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来提升教学形象性以及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能够在小组内进行钢琴音乐作品的讨论,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总结学生的讨论经过,利用文字来进行讨论结果的整理与记录,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与总结,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激发学生钢琴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钢琴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实际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明确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责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正确而科学的引导学生,及时发展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学习中的不良现象,帮助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提升敬业态度,树立榜样力量来影响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技能,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学习积极性。在进行钢琴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体现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位置,转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现钢琴音乐中的力量,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在钢琴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开拓的胸怀,让学生更好的欣赏音乐,把握钢琴音乐技能,发掘传统文化精髓,提升学生钢琴音乐的鉴赏能力以及音乐表达能力。

三、注重多学科内容的融合

在进行钢琴音乐作品的表现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钢琴作品中所蕴含的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钢琴作品的了解,提升学生感悟能力和综合能力。进行音乐作品解读过程中,在理解基础上,需要综合音乐作品的多学科内容,实现音乐作品的全方位理解,理解实际的思想内涵。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音乐发展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作品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以及价值观念,不断的加深作品理解。音乐作品实际上具有社会性发展特点,因此,音乐作品实际上都体现出时展特点,通过历史意义音乐作品来了解社会发展特点,增加对当时历史的了解,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时代经济的日渐发展使得音乐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实际的钢琴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倾向。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实际的教学质量。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不断增加相关知识的了解,更好的把握音乐作品的实际内涵,实现精髓的生动演绎。钢琴教学需要坚持素质教育发展理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时展要求以及学生的总体特点来进行不断的总结,提升学生的钢琴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作者:梅洁 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