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思维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 有效培养
一、创设宽松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大多数学生是听众的旧有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开发。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发散学生思维为根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其次,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差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开展讨论。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最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二、采取多种训练形式,有效培养发散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一题多想、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编等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一题多想。
巴甫洛夫说过,一切教学都是各种联想的形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可以提高思维的流畅性,发展学生的智能。比如,在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教学中,给出这样的句子:“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提问:看谁想到的数量关系多!学生纷纷举手,思维异常活跃,他们联想到: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5:4,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4男生占总人数的5/9,男生比女生多总人数的1/9,总人数比男生人数多4/5,等等;又如,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可让学生回忆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可让学生联想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一题多解。
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找出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作出各种解答。如: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前3天修了20%,照这样计算,余下的还要多少天修完?学生一般都能根据题意列式为(1-20%)÷(20%÷3),此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会悟出以下求异性的解答:3÷20%-3、3÷2%×(1-20%)、3×[(1-20%)÷20%、3÷[20%÷(1-20%)]、3×(1÷20%-1)、3×(5-1)以及方程解法、比例解法等。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思维的变通性。
3.一题多变。
“一题多变”是题目结构的变式,改变题目的条件、问题,将一题演变为多题,而题目实质不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数量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改变条件
甲仓存粮120吨, 。乙仓存粮多少吨?
(1)甲仓存粮数是乙仓的1/4
(2)乙仓存粮数是甲仓的75%
(3)乙仓比甲仓多存粮1/4吨
(4)甲仓存粮比乙仓少25%
(5)乙仓存粮比甲仓的1/4多15吨
(6)甲仓存粮比乙仓的75%少15吨
……
改变问题 小明读一本18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1/4,第二天读了全书的25%,
(1)第一天读了多少页?
(2)还剩下多少页没有读?
(3)两天共读了多少页?
(4)第二天比第一天少读多少页?
(5)第三天应从第几页读起? ……
4.一题多编。
提供题材,引导学生调用多种知识从不同角度灵活编题,实现思维的发散,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如:给出问句“六(一)班男生有多少人”,让学生补充条件进行编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但编出了简单的减法问题,而且能够突破常规模式,向其他思路发散,编出了如下的问题:
(1)六(一)班女生20人,男生比女生多5人,男生有多少人?
(2)六(一)班女生20人,是男生人数的1/4,男生有多少人?
(3)六年级三个班共有男生80人,六(二)、六(三)班男生共55人,六(一) 班男生有多少人?
(4)六(一)班有4个小组,平均每组有男生6人,六(一)班男生有多少人?
(5)六(一)男生共植树100棵,平均每人植树4棵,六(一)班男生有多少人?
三、发散与聚合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一、在作文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和道德修养。
小学生的作文经历由观察到的事物到凭借思维确定中心,再到运用语言文字,再现客观事物的过程,其间无不渗透着思想感情和道德修养。小学生作文要反映自己的生活实践、真情实感,以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不说假话、空话,对事物、对人都要实事求是,把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统一起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小学生表达欲望向语言文字表现进行转化时,是将他们广泛接触自然 、接触社会、熟悉生活、关心生活,留心观察的人、事、景物,通过自我情绪的体验,发现有意义的题材写出来,这是小学生自我思想教育的过程。
指导学生作文,引导学生把观察同独立思考结合起来,对生活、对社会、对客观事物有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新的感受,这样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敢于创新,以适应新时展的需要,正确树立远大的理想。
从立意选材到修改成文,从观察分析事物到客观反映事物,无不渗透着辨别是非、实事求是的人生哲理,无不暗含着做人的道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正确地对待人生、理想、道德、前途,即作文活动一定要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修养统一起来。
二、在作文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作文需要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作文训练能使人的这两种思维能力和谐发展,使人越来越准确、灵活、敏捷,逐步具备深刻性、思辨性和创造性。
在作文活动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使学生的主题思想得到升华。
同题反作和开辩论会是训练思维思辨性的良好途径,而且学生兴致高,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我布置学生开辩论会,先向学生征集辩题,仅一天时间便收集二十多个题目,选取四个可辨性强的题目,把学生分成四组,一个星期准备,结果活动开展得很成功,学生的作文兴趣被激发起来,语言表达能力在准备和辩论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作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独创性,有利于精选材料,写出自己对事物的独特认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作文训练时,注重引导学生提出质疑,赋予新意,使学生从与众不同的角度精选材料,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
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因素,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探究、追求。这样训练下去,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写起文章就不愁“文无新意”。
三、在作文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些学生习作时,总是苦于“无米下炊”、无话可写,从美学的角度分析,这是审美经验匮乏的缘故,造成审美经验匮乏的原因不是世界缺少美,而是学生对美的存在熟视无睹,客观事物无法转化为学生眼中的表象,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训练,在不断提高学生感知美的灵敏度、诱发学生审美指向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小学教育;心理特点;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小学生都一直潜在的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发展,而这些问题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存在忽视的和不重视的现象,造成问题堆积,扩大事态的严重性,甚至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在现代社会,只有身与心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才能成为健康的人,因此,小学教育中必须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小学生的主要特点
1.记忆和注意力方面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笼统的感知事物的整体到可以感知事物的每个部分,他们的记忆力最初是无意识的,以机械记忆为主,注意力方面还不能很好实现自我控制,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而且是和自己的兴趣相关的。
2.思维方面
小学生最初没有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从模糊向清晰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简单直观的特点,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模仿性会逐渐降低,开始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形成简单的想象。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的形象向抽象形象发展的,但这种抽象思维仍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3.感情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感情特征变得更加稳定和丰富,低年级学生经常出现感情不稳定现象,如哭闹等,但是到了高年级,这种现象就有所改善,感情更加稳定,自尊心更加强烈,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道德感情也逐步确立。
4.意志力方面
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很快,精力旺盛,同时也暴露出他们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较差的特点,容易感情用事,处理事情的耐力较差,而且大都是靠外在压力的催促,而不是自觉执行。
5.性格个性方面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在不断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已经可以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判断自己,而是可以把自己的行为和别人进行对照,做出独立的评价。所以,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使他们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非常重要。
二、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其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心里矛盾、冲突、烦恼等不能适应学生和生活的状态,这些心理问题是在人格完善和心理成熟过程中产生的。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产生,当他们凭借自己的主观能力得不到调节,或者得不到他人的帮助时,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影响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1.依赖问题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造成孩子自理能力较差,遇到一丁点困难就伸手向别人求助,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依赖心理,如果这样的情况继续持续下去的话,小学生的意志力将会变得越来越薄弱。
2.适应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以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有些学生会出现不适应现象,如忧郁、烦躁、恐惧、厌学、不遵守纪律等,不适应问题给小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障碍。
3.厌学问题
厌学心理是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由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遇到困难后不知如何排解导致学习障碍,缺乏艰苦学习的毅力,教师和家长没能及时鼓励,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他们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说话,看课外书,打瞌睡,甚至逃学等。有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有人超越自己就会挫伤自己的自尊心,产生厌学心理。
4.人际交往问题
因为当前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都是和成人在交往,生活的环境比较顺利,因此就养成了他们固执、人性的特点,进入小学校园这一集体之后,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放生了变化,如果他们仍以这种心理去交往的话,就会造成以自我为中心,遇到困难缺乏克服的信心,交往中障碍重重,从而造成过于严重的防范他人,把自己封闭起来,出现交往困惑。
三、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对策
1.构建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构建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帮助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要引起学校领导足够的重视,形成以校领导、教研处、班主任为主的教育体系,制定完善的教育计划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每个层次的心理教育工作制定具体的执行标准,保障心理教育工作的秩序性,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的教育网络,实现全面教育,使心理教育不留死角。
2.建设完善的心理配套设施
构建完善全面的心理配套设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是帮助小学生消除心理困惑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心理辅导机构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并应用到实践当中,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完善的心理教育设施,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心理服务,确保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3.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
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因此,要加强对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通过专家讲座、课题讨论、实践学习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培训,扩宽教师获取知识的渠道,使他们掌握全面详实的心理知识,更好的为学生服务。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正确的对待工作,而且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找到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方法,利用科学民主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建设性问题,所以,要正确对待这一现状,针对其中出现的困难,找到积极应对的措施,确保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小学教育的顺利。
参考文献:
[1]曹小娟:《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0-12-16.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由于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加上教师教学理念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部分教师喜欢教授,却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思考的能力,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拓展,不能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使很多喜欢直观的、感性的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一定的兴趣。小学生宁可多看动画片,或者看图画本,也不喜欢观察或者思考。小学生的语文平均成绩普遍高于数学成绩,尤其大多数女生不喜欢数学课。因此,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一方面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数学课程自身的逻辑性,与小学生直观、形象化的身心发展特点有一定的矛盾。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如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让学生不知疲倦、兴致勃勃地学习数学知识。信息技术既可以播放音乐,又可以呈现形象生动的画面,因而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对改善教学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并且也有利于小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师的指引下,应用信息技术富有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为小学生讲解数学知识。
(二)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浅,不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促进小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在讲解“圆的面积”的时候,应用信息教学课件设计“推导”“转化”和“猜想”等模块,启发小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这时,教师能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把重点放在组织、启发和指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上,为小学生的顺利学习创造了条件,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来,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状。这样就拓展了小学生的思维,可以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三)方便小学生的练习
课堂结构是非常关键的,倘若课堂的结构比较单调和松散,那么小学生就不能够牢固地学习知识,不能够实现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信息技术具有交互及时灵活与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在小学数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方便了小学生的练习。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策略
(一)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
在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方面,首先,教师要转变“升学率为目标”的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其次,要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从以往的单纯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以及协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建构者。再次,教师要改变教育思想,从传统的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成师生互动式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最后,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数学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自主性。
(二)加强师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技能
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要加强培训,主要针对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比如,对几何画板、图形计算器、Word、Excel、Powerpoint以及网络的基本应用等。在教师熟练了这些基本技术以后,可以通过信息检索和师生交流以及信息的演示等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和课程整合。这样,还能使教师搜索资料的能力提高,从而顺利从网络上寻找教学辅助资料和优质的教学资源。
(三)制定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评价体系
评价的方法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以及诊断性评价等,这样质化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就可以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进行总体评价,使学生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认知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都能有一定的提高。这时的教学评价量规,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设置、课程资源的建设和课程环境创建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制定评价指标和体系是从会话评价、情境评价、意义建构评价和协作评价等构建主义理论的教学环境的四个基本要素。
(四)转变学生角色,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学生发挥着主要作用。要想提高整合的效果和水平,这要求学习者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改变基本的学习理念,接受新型的学习模式。学生要渐渐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协作、建构的学习者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小学数学的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 创造性思维 培养
我国媒体和公众对应试教育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应试教育模式注重背诵记忆和教条式的思维,阻碍了创新文化的形成。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进程中的第一道“工序”,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鉴于小学作文教学的特殊性,作文写作往往不会受到标准答案的限制,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创造性,因此我们可以着重研究以作文教学为抓手,全面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容
对小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应该是在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提出不同见解,找到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的一种思考过程。具体来讲,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逆向思维,这是一种辩证思维,是指善于从反面来认识事物,因为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老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在作文中突破传统思维,提出不同于主流观点的见解。特别是在科学研究领域,逆向思维是突破学术瓶颈的重要思维方式,很多创造性的科研成果都与研究人员的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有重要关联。
2.发散思维,这是一种善于使用不同学科知识分析问题的思维,例如能够使用历史课程的知识来解读语文课程中的人物。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发散思维,他们在未来的实践工作中便能拥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对一些复杂的综合性较强的问题。
3.逻辑思维,这是利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方法来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比如小学生在作文中通过对《半夜鸡叫》《闪闪红星》等文章中的地主人物角色进行归纳,认识到地主阶级的一些特质,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
4.感性思维,与逻辑思维不同,一些学生善于利用感性的认知来分析事物,例如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来看待问题,又如通过对一些事物、作品的独特感受来认识问题等等,教育者应当充分考虑到小学生思维的特殊性,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
二、小学作文课程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作用
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它没有标准答案,能给予学生自我创造的空间,对文字能力、思维模式的培训很全面,又非常贴近生活,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平台。
1.语言与思维具有密切关系
人类为思维的活动其实就是将一项事物转化为语言,然后进行整合加工,最终输出的结果。所以语言是思维的必须媒介,作文教学则是关于语言文字学习的重要环节,所以很多老师都发现,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其他科目的成绩,特别是文科方面的成绩通常都不错。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须以语言文字学习作为基础,作文教学能够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分析问题、表达观点,当然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平台。
2.作文教学有助于丰富阅读量
作文教学的一大优势在于更够不局限于学科的限制,作文的内容可以十分丰富,通常涉及了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议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了解一些历史典故并用来作为论据,又如说明文的撰写需要学生对某一些科学自然知识有所认识,再如散文的撰写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一些优秀的文字作品并发展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这些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兼顾的。
因此作文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们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当学生不断积累知识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在思维模式上就更有可能产生质的变化,为构建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
3.作文教学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作文写作的特点就是主观性较强,不要求严密的数理分析,更不要求得出唯一结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解读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最终提出的观点也可以是大相径庭的。因此作文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本来就比较活泼,他们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想,只要文字优良、思路通顺、观点鲜明,就可以得到较高的分数和老师的表扬。所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得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必担心“标准答案”带来的限制,可以更加自如的体会和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方法进行写作。
综上所述,作文教育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好小学作文这一教学平台,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相对弹性的教学标准来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当然我们也需要注意,在制定具体培养方案时,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较为直观、通俗、包容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结论
小学作文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平台,我们必须善用作文教学的特殊性,利用通俗、易懂、直观、有趣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活力和思考兴趣。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更加重视文章的立意,并且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灵活运用作文题目、叙事角度、写作体裁等内容,综合搭配,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符合小学生特点的作文教学内容。只要能够在作文教学中长期坚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成果,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汪刘生,创造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79
[2]卞平、罗伟涛,创造性思维的原理和方法[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18
[3]何克抗,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上)――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