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运营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产业链
随着国内全面加快3G的商用进程,基于3G网络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得到了全面提升。并且随着移动终端设备处理能力的持续提高,搜索、博客、电子商务、VoIP、定位、邮箱、下载等以往在互联网上出现的业务,正在移动终端普及和应用,一个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方便接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悄然来临。
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带来的通信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融合的同时也使通信产业的业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通信行业中,运营商的垄断地位和价值链的角色价值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移动互联网对行业价值链的冲击,成为运营商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现状分析
1.1 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弱化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给原有的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通信行业价值链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服务在整个价值链中的收入比重越来越大,传统的语音和短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基础网络对业务的影响作用正在减弱,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开始降低对电信运营商的依赖,直接与终端客户进行接触。而新浪、腾讯百度等传统互联网领域的巨头,基于在传统互联网领域累计的经验和技术优势,也加速向移动互联网领域渗透,它们开发的手机QQ、网络电话、米聊等更是直接对运营商原有的语音和短信业务带来的挑战。
1.2 产业链创新的主体和方式在变化
在通信行业中,电信运营商已经不是技术进步和业务重组的核心力量了。不管是设备制造商,还是服务提供商都能够通过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行业的重要竞争主体。以往的通信行业中,运营商处于主导地位,各种服务提供者必须通过运营商才能够提供给终端用户,创新方式主要是通过基于对运营商的应用服务进行创新,而当今的创新已经超越了移动运营商,更多体现在对具体的商业应用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例如你可以定制手机地图软件,就可以即时了解自己的出行路线和位置。针对这一服务,你只要付很少的流量费,而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向运营商支持较高的服务费。
1.3 运营商被管道化的形势越来越严重
最早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是作为电信运行商的增值业务来运营。在这种体系下,网络是由电信运营商来提供,标准和管理都是由运营商来执行,由此运营商也同时主导了整个产业链。符合运营商要求的服务商和内容商,才能够通过运营商的网络传达给用户,然后从用户那里获得分成。现在以苹果、谷歌等为代表的内容和服务的提供者逐渐参与到价值链中,他们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在获得价值增值的同时,也打破了原有的生态。许多内容提供和服务提供商通过硬件的形式提供内容和服务,电信运营商和服务商沦为服务和内容提供商的管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1.4 原有的业务模式受到了冲击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也使原有的通信运营商的基础业务收到了很大冲击,原有的业务模式和业务体系均遭到破坏性创新的威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传统移动通信产业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基本的业务体系、业务模式、商业模式和资源发展模式受到巨大冲击。移动智能终端的融合使移动实时信息、移动VoIP与互联网服务融为一体。很多低价格的服务应用正在不断替代运营商的原有的最基本的通信服务。例如现有运营商最基本的语音业务正在面临着QQ视频、米聊、微信等创新性业务的挑战。原有的最大的增值业务如短信、彩信等正在受到各种服务应用的替代。
2 运营商发展移动互联网的策略
2.1 做好角色定位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应该抛弃以往以我为中心的根深蒂固的观念,运营商应该及时调整心态,直面挑战,选择自己最优出路。首先,电信运营商要能够了解移动互联网产业内在的发展规律和成长趋势,并认清自己的劣势和优势,能够明晰自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角色定位。只有找到了自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好的角色,才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壮大自己,以及促进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该扮演好下列三个角色:移动信息化的引领者,平台运营的主导者,职能管道的提供者。
2.2 担当平台运营的主导者
平台运营是构建移动互联网应用所需的最基础的能力,并能够利用该平台为价值链上的企业提供服务。作为电信运营商应该针对价值链上各个企业的需求和自身的资源进行分析,并结合价值链各企业进行合作,不断开发创新服务和产品。针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终端用户和产业链各方的需求,电信运营商应该聚焦以下几类平台并形成核心优势;一是核心能力开放平台,包含定位、短信等基本网络功能的开放;二是内容和应用聚合平台包含打造服务门户、应用客户端、应用商店等;三是终端管理平台,把握与用户交流的第一界面,降低终端门槛,让终端更容易接触到聚合的服务。
2.3 以用户为核心发挥接触面优势
管道资源是运营商在2G时代最重要的资产,当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管道的重要性依然能够体现出来。电信运营商应该发挥自己在用户基础面的优势,充分利用自己具备的用户资源。由于在以往的运营中,电信运行商都有大量的客户,并保留了客户的基本信息资料,利用这些数据,可以挖掘用户的爱好兴趣和需求,并且能够根据需要为客户推荐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为此电信运营商要尽快改进传统业务与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整合,建立强劲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实现基于整个产业链的自动化营销和数据化营销。
2.4 做好智能管道
智能管道是相对普通管道提出的概念,智能管道就是提高管道的价值和网络的承载能力,对于用户而言就是能为用户提供无线、有线的一体化融合的最优接入。第二就是能够基于流量、业务和用户实行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就是对用户的消费习惯和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能够更有效地调度电信运营商的资源。
伴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及服务提供商和硬件制造商对移动互联业务的蚕食,电信运营商要能够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上获得持续优势,就必须在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上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并且发挥自己传统优势,才能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与相关企业的博弈中取胜。
参考文献:
[关键词]运营商 移动互联网 产业链变革 博弈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296-01
[正文]
当前,全球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移动互联网”时代。自2007 年苹果公司推出第一代iPhone 以来,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其发展速度远快于桌面互联网。就全球而言,用户数从2000万增加到1 亿,桌面互联网用了6 年时间,而移动互联网仅仅用了2 年就达到这一目标。
快速增长的用户数据证明了,随着3G网络与智能手机等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逐步成为互联网与3G移动通信整合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正在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我国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同时,这也带来了产业链的一场新的变革。
一、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正迎来变革
在传统通信产业链中,运营商居于绝对主导地位,使得运营商拥有足够话语权。随着产业链各环节各企业间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利润率水平逐步趋于下降。在此背景下,新兴移动互联网市场,以其迅猛发展势头和巨大市场潜力,必然成为各企业竞相争夺的新的利润增长点。运营商、终端商、服务提供商纷纷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企业的角色界限变的模糊,各企业均试图通过采取“服务+终端”的模式成为整个产业链的主导者,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通信产业链正在迎来一场全新的变革,由原来的运营商“一家独大”演变为一个“多方博弈”的竞争格局,产业链“去中心化”趋势明显。随着融合的进一步深化,上下游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产业链条集合交叉,服务提供商和终端制造商不断向电信运营渗透,运营商产业链控制能力逐渐削弱,电信产业生态系统正发生革命性变化。
二、运营商竞争能力分析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服务的收入占比越来越大,基础网络对业务的影响能力正在弱化,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业务模式、商业模式使运营商面临着管道化的危机。在该新兴市场,服务商、终端商开始挑战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就运营商而言,又具备怎样的核心能力,使其能够避免被单纯管道化的威胁。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的核心能力在于网络、信息业务、渠道、客户、终端的“一体化运营能力”。具体释义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基础网络运营能力是运营商所独有的能力,是构建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全业务运营导致运营商间竞争加剧,基础网络能力的竞争更为激烈。运用基于基础网络运营而衍生的一系列能力开展异质化竞争成为重要竞争方式。
同时,在基础网络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控制力减弱趋势下,渠道成了运营商的重要核心资源。运营商所具有渠道的营销、认证、支付能力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运营商已有覆盖范围广、服务质量高的渠道资源,成为产业链中所独有的资源。
此外,运营商在客户、信息业务、终端方面具备的既有优势,也是其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对策研究
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应对策略,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包括前端策略(如用户、渠道、产品、营销、终端、客服)、后端策略(如网络、平台、IT支撑),下面主要就其中的几项策略进行重点分析。
1、加强产业链掌控力度,提升盈利潜力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业链去中心化趋势明显,对试图加强产业链掌控的各方均提出了挑战。就盈利潜力来说,对产业链管理的复杂度与盈利潜力呈正比关系。因此,运营商若想避免被“通道化”的尴尬局面,就应该在进一步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加强对产业链各环节的渗透和全方位掌控。
2、开放电信能力,创造新商业壁垒
开放电信能力不仅可以扩大电信业务的使用场景,还可以增加产业链对运营商的依赖性,从而创造出新的商业壁垒。运营商诸多得天独厚的电信能力可以通过标准API开放出去,允许互联网应用开发者调用。互联网应用提供商在Web上直接调用电信能力,比如在Web上直接点击呼叫、点击发送消息、查看好友当前位置等等,将增进电信与互联网的融合,扩大电信业务的使用场景。
a)突出应用特色,吸引客户群资源
对产业链的掌控,核心是对客户群的掌控。根据Metcalfe(梅特卡夫)准则:信息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通过扩大用户数能够实现价值的平方级别的提升。因此,培养客户忠诚度,牢牢把握用户群资源,对运营商获取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主动权,是至关重要的。
而要获取和稳固客户群资源,最为重要的是业务应用。优质的内容和应用是吸引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前提。移动互联网时代仍然遵行“应用为王”的准则。电信运营商要将应用与设备、平台充分融合,整合上下游资源,创造出更多符合用户需求的优质内容,提高移动互联网用户访问体验。
可以预见,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将成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重要价值掘金点。国外典型运营商常常具备其他运营商难以超越的王牌业务,如KDDI的移动音乐服务、NTTDoCoMo的移动支付服务均在日本市场首屈一指,在行业资源整合、服务特色等方面形成了较高的竞争门槛。这些均可为国内电信运营商提供有益借鉴。
b)促进自身业务耦合,进一步提升用户掌控能力
从全球发展看,近年来信息通信领域颠覆性的创新大多与移动互联网相关联,如iPhone iOS、Google Android System、Apple Store、Kindle、米聊、飞聊和豌豆荚等。
摩根斯坦利认为,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发展一般以十年为周期,当前已进入下一个重大计算产品发展周期,即“移动互联网”发展周期,这是过去五十年来的第五个发展周期。
从发展速度及规模看,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远快于桌面互联网且规模大得超乎想象(百亿级用户),它代表着几大趋势的融合,如3G、社交、视频、网络电话和智能移动信息设备。目前来看,移动互联网已改写了互联网、移动通信乃至整个信息通信领域的发展图景。
从移动互联网研究成果看,方亮[1](2011年)针对移动产业生态系统竞争展开研究,分析了移动生态系统的内涵,并对主流移动生态系统进行对比,最后结合移动生态系统的体验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力,给出了移动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建议。易振宁[2](2011年)结合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变革的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策略建议。陈志刚、王茜、韩正君[3](2011年)从移动互联网产业管制的角度,分析了管制的现状,并从市场准入、信息不对称管制、垄断行为管制以及虚拟资产管制四个方面出发,提出了移动互联网管制体系的建议。张云勇[4](2011年)针对分布式智能开放运营架构展开研究,提出了DIOS分布式智能开放系统,并重点讨论了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吴钢[5](2011年)从运营商的产业实践和企业基因模型的理论分析两个层面,探讨了电信运营商的产业定位和商业模式选择问题,并就能力开放的商业模式的实施提出了建议。李安民[6](2011年)从运营商角度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及趋势,提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的角色定位和主要对策。姜奇平[7](2011年)从移动互联网对电信运营商转型的要求展开研究,提出了从转型的角度看待运营商如何适应数据核心业务。杜娟[8](2011年)从拓展用户规模、拉动用户流量消费、提升流量价值和完善机制体制等4 个方面,提出了移动互联网流量经营策略建议。总体来看,现有成果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内涵、业务体系、服务特征、商业模式、竞争主体及策略和运营商应对挑战的对策等,未从运营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展开细致的研究。
2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分析
李安民[6](2011年)提出“移动互联网的立足点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创新点是移动性、移动互联网的价值点是社会信息化”的观点,笔者表示认同,但现有成果对移动互联网本质的分析尚不透彻。下面将根据运营商工作实践,对移动互联网的本质进行多角度的阐述。
2.1 移动互联网的内涵
基于运营商工作实践,关于移动互联网的理解如下:
一是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各自独立发展后互相融合的新兴市场,目前呈现出“互联网产品移动化强于移动产品互联网化”的趋势。
二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是互联网,可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桌面互联网的补充和延伸。
三是虽然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共享着互联网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但移动互联网有实时性、隐私性、便携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结合相关研究机构及学者对移动互联网内涵的界定,本文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从自身实际需求出发,通过手机、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等无线终端随时随地通过移动通信网接入互联网并享受服务,它包括四个要素:(1)移动网络,包括2G、3G和E3G等(不含固定无线宽带接入、不含无移动功能的WiFi);(2)面向公众的移动应用及互联网服务(WAP和WWW方式),具有移动性和移动终端适配性等特性;(3)移动终端;(4)需要移动互联网应用及服务的用户。
2.2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体系
吴钢[8](2011年)将移动互联网业务分为内容类、服务类、广告类三大类,未从本质上对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体系进行划分,存在较大的局向性且理论指导意义不强。基于移动互联网内涵的理解,本文认为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体系主要包括三大类:
一是桌面互联网业务向移动终端的复制,从而实现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相似的业务体验,如移动搜索、移动电子邮件等。
二是移动通信业务的互联网化,如移动VoIP、飞信等。
三是结合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功能而进行聚合(包括网络能力聚合、应用聚合及数据聚合)的有别于桌面互联网的业务创新,这是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方向,如移动Web2.0、移动位置类业务等。移动通信功能包括网络能力(网络鉴权、定位能力、Push信道和网络支付等)及用户信息(终端配置、SIM卡、身份、业务订购、通信行为和帐务计费等);互联网功能包括互联网技术(搜索、Widget、Mashup等)、互联网信息及应用(内容、地图、视频和游戏等)。
2.3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服务特征
移动互联网继承了桌面互联网开放、协作、无中心的特征,又继承了移动网的实时性、隐私性、便携性、准确性和可定位的特点,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服务特征:
(1)满足用户需求多样化:时间碎片化,生存方式数字化,信息来源去中心化,信息与应用焦虑化;
(2)移动Web2.0:满足随时、随地、随意的融合信息交互,同时UGC、SNS迅速发展;
(3)应用Widget化:自主化、定制化,简单易用化、可传播化;
(4)设备特性:种类多样化,触摸式交互,多通道交互,屏幕尺寸、终端与服务融合,价格较PC低廉,更新速度快;
(5)平台特性:iPhone OS,Google Android,Windows Phone;
(6)移动媒体属性:移动互联网独特的新属性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四大基本媒体需求(沟通、信息获取、娱乐和交易),同时可精确满足个人的即时需求,这是移动媒体最本质的特征。
2.4 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分析
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入口(即用户第一接触点),主要包括手机浏览器、手机搜索、手机SNS、应用商店、手机门户网站、客户端应用(IM)和手机输入法。
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趋势,IBM认为是“用(实用化)、玩(娱乐化)、看(媒体化)”,如图4所示。
2.5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多样性
从收费模式看:
首先是免费模式,如运营商通常使用的前向收费及包月收费(流量包月、时长包月、业务应用包月)模式。
其次是付费模式,包括四大类别:(1)一是伪免费即直接交叉补贴:1)未来费用贴补当前费用。如1元购机,运营商通过话费补贴手机费用;2)产品贴补相关服务。如微软通过销售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费用,补贴在其上推出的Myphone服务费用;3)相互协同的产业链环节间交叉贴补。如苹果通过App Store打造iPhone应用的生态系统,App Store本身并不盈利但却促进苹果终端销售。(2)二是三方市场模式即广告主付费:1)CPC(Cost-Per-Click)收费。按网络广告点击次数向广告商收费,用户免费;2)多方共赢平台。如Google与免费音乐网站巨鲸网合作,推出音乐搜索,由巨鲸音乐网与正版音乐产业对巨鲸音乐广告收入进行分成,谷歌通过自身搜索技术和用户基础为巨鲸音乐带来新的产品功能、体验和大量用户。(3)三是少数人为多数人付费模式:1)VIP会员收费,如VIP QQ号码收费;2)网游道具收费,如游戏免费、道具收费;3)增值服务收费,如Skype基础通话服务免费、增值服务(向手机打网络电话)收费。(4)四是非货币模式:如UGC、Wiki,上传者赚取的是自己的名誉、关注度等非货币价值,免费上传内容为大家共享。
从业务类别来看,每种移动互联网业务都有适合其发展的商业模式。如移动门户,NTTDoCoMo与合作伙伴共享内容收益并获取高额流量费收入;雅虎以网站广告收入为主,渗透手机业务多领域。
从参与主体看,终端厂商盈利源自终端销售和服务应用费;电信运营商盈利源自通信费、信息服务费、广告费和销售分成;互联网企业源自信息服务费、广告费和分成收入等。
3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3.1 移动互联网用户发展情况
(1)我国移动用户接近10亿户,3G市场格局平衡
2011年底,我国移动用户达到9.86亿户,当年净增用户1.27亿,年增长14.8%。3G用户超1.28亿,渗透率达13.0%,其中TD-SCDMA达到5121万户(无线座机占比30%)、WCDMA达到4002万户、CDMA2000达到3719万户。(数据来源:工信部)
(2)我国手机网民突破3.5亿户,单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接近5500万G
2011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达到3.56亿户,占总体网民的69.3%;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逐月上升,2011年12月当月流量达到5446万G,全年累计同比增长37.4%。(数据来源:工信部)
3.2 移动互联网终端发展情况
2011年我国3G终端出货量超2亿台,超过2009年和2010年的总和。其中3G手机1.74亿台,占比近87%;3G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达60%。2011年10月,我国3G手机出货量占比近53%,首超2G手机。(数据来源:工信部电信研究院)
3.3 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情况
当前移动互联网应用本地化趋势明显,如微博、移动SNS、移动视频、移动电子商务、应用软件商店和移动搜索等业务成绩斐然。随着各方主体积极参与,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逐渐完善,应用商店生态圈成为重点。预计2012年中国手机应用下载达到109.59亿次,年增长199%;中国应用商店市场规模达到17.45亿元,年增长178%。(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3.4 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情况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的创新,网络经济规模持续攀升,年增长率逐年提升且维持高位运行,2012年网络经济规模超过4500亿元,达到4751亿元,年增长77.3%。2011年移动互联网增速首超网络经济规模增速,2012年移动互联网规模达到787亿元,年增长94.5%。
4移动互联网竞争主体及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挑战分析
4.1 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的主体及策略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不断裂变和细化,价值链主体多元化,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不仅来自同质企业,更多来自异质企业。从目前来看,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的主体为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终端厂商,三股力量的发展策略和路径各不相同,但最终竞争的焦点都在于把控用户第一接触点。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进一步深化,未来可能会出现新的主力。
4.2 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挑战
随着移动互联网各价值链主体在价值链上不断进行横向延伸,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数据流量的爆炸性增长对网络承载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2)业务收入增长速度远低于流量增长速度,量收不匹配现象进一步凸显;
(3)移动互联网生态环境和商业模式变化冲击运营商传统运营模式,运营商面临管道化;
(4)多方参与主体跨界融合,移动互联网正形成“云、管、端”立体化竞争局面(“云”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技术;“管”指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平台技术;“端”指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平台技术、移动智能终端硬件平台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原材料元器件技术)。
5电信运营商的对策建议
面对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运营商要赢得竞争,抓住移动互联网这一历史性机遇,必须了解并遵守一定的准则,抓住关键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5.1 应对移动互联网挑战的六大法则
MIT的Michael A.Cusumano教授在STAYING POWER: Six Enduring Principles for Managing Strategy and Innovation in an Uncertain World一书中关于持久力的六条法则,为应对移动互联网挑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实际行动指南,见表3:
5.2 运营商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应抓住的四大关键点
(1)确保通道优势――加强网络能力建设,应对流量激增的挑战
持续加强网络能力建设,为用户提供高效、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是运营商长期的工作重点。
1)要持续建设3G网络,加大承载网研发创新,强化网络覆盖,完善网络质量,优化网络能力;
2)要着力加强P2P、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推动基础网络的低成本高效运营;
3)要加强涵盖2G、3G和下一代通信标准的网络演进策略与系列标准研究,推进下一代网络大规模商用进程,为移动互联网的未来提供更高效的网络基础和服务。
(2)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业务创新,应对其可能带来的威胁
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的必要性:
1)互联网企业创新机制和能力更加符合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的要求;
2)互联网企业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机制较运营商更加适应业务创新需求。其研发人员占比高、研发投入占比大、研发机制灵活,如当前运营商业务部署时间为1年,则互联网企业约为3个月;
3)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是运营商进军移动互联网的主流模式之一。运营商希望借由移动互联网实现由通信运营商向智慧运营商(smart operator)转变。
(注:智慧运营商内涵主要包括通过精细化内容运营,满足用户日益增加的内容需求;挖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贴身业务;利用资本运营方式建立起互联网运营能力。智慧管道(smart pipe)内涵主要包括积极引进知名互联网典型业务,提升用户粘性;为互联网业务开发者开放API,创造更便利的开发环境;打造第三方应用平台,聚集更丰富的应用内容。纯管道(pure pipe)内涵主要包括积极地引进互联网典型的各种应用,为知名的互联网应用提供定制终端。从效果来看,smart operator、smart pipe明显强于pure pipe。)
运营商在竞合中要逐步建立起强大的信息存储和计算能力,把握移动互联网未来竞争的关键。从资源的角度看,与以往一样,在未来的信息社会,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比谁占有更多的(信息)资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海量的资源孕育着巨大的商业机会,以Google为例,其广告业务实质上就是利用用户搜索信息,通过竞价排名的方式获得巨大的收入;Google具有至少45万台服务器和超过美国政府的计算能力,这些服务器上存储着大量的经过处理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挖掘和利用正在进行研究。Google的实力不仅体现在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方面,还体现在全球最为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和信息处理能力。
(3)凝聚终端力量,应对明星手机的挑战
运营商应实施开放的、多样的智能手机合作策略,进一步满足细分高端用户的市场需求,达到整体上与iPhone等明星手机相匹敌的效果。一是iPhone等明星机在吸引与保有高端用户和新增市场方面有较大优势;二是运营商与Apple合作不会给运营商带来明显的财务和资本市场方面的好处;三是运营商与iPhone的排他性合作会给没合作的运营商带来冲击,但冲击没有想象的大。
(4)通过商务模式创新,开创业务增长新蓝海
运营商要选择适合业务发展的商业模式,通过价值共享推动合作共赢。
1)结合移动互联网内容收入占主体的特点,根据各类产品和业务的不同类型,选择或创新商业模式,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盈利:内容使用收费,业务流量收费,专利授权收费,网站会员收费,网络广告收费,游戏点卡收费,支付分成收费,以及平台出租收费等。
2)在商业合作过程中,以价值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产业链广泛、持久的合作。随着对“客户价值”理解的深入,所有使客户带来价值的业务,都由运营商行使绝对主导地位已经不现实。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合作共赢将成为主旋律。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电信运营商 流量经营 智能管道 综合平台
Study on Traffic operation of Telecom Operators in Mobile Internet Era
Abstract:Mobile Internet has not only brought us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 experience, but also altered industrial chain from organized and clear division to integrate. Lots of industry chains separate from the tradi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mode and gradually to support more services. Meanwhile, the operator's business model is chang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voice management" to "traffic management". Operators should make some appropriate changes to adapt to new requirements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this paper proposes a differentiated business model for Telecom operators by analyzing the operator changes the status in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Keywords: Mobile Internet; Telecom Operator; Traffic Management; Intelligent Pipe; Integrated Platform
一、引言
近几年,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一个业务和应用爆发式增长阶段,而OTT业务作为一种典型的业务模式正在成为新的发展手段和增长点,并对运营商传统业务造成明显的冲击,运营商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为了应对移动互联网OTT模式发展,避免自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沦为哑管道,电信运营商近几年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发展思路,基本思想均是通过强化其自身作为管道提供者的管控能力,提升流量价值,并在平台建设方面通过与IT的融合,以集中化、开放化思路获得广大互联网开发者的拥护,产生更为丰富的应用,达到构建一个新的生态圈目的,在移动互联网发展格局中赢得一席之地。
本文以运营商为视角,探讨移动互联网新产业链对运营商所产生的影响,重点聚焦OTT模式对运营商智能管道、综合平台等网络建设发展思路进行探讨。
二、移动互联网对电信运营商影响分析
随着智能手机应用的快速增加和普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传统的通信服务和已经较为成熟的互联网服务价值日趋下降,运营商面对的竞争对手已经不仅限于同质竞争,融合产业竞争链上来自互联网的异质竞争替代作用凸显,并且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比传统通信领域的竞争更激烈、更严峻。本文将移动互联网对运营商主要影响因素概况为以下三点。
2.1传统业务分流和替代趋势明显
OTT业务的快速发展是移动互联网对传统通信业务发挥替代作用的一种表现,给整个电信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引发整个电信产业链的大变革。移动OTT业务类型非常多,现阶段对电信行业带来的冲击最大的是移动OTT语音业务、移动OTT视频业务和移动OTT消息业务。 据统计,OTT业务对运营商数据流量增长的推动作用远低于对运营商传统业务的分流,特别是语音、短彩信,其业务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运营商数据流量的增长,为运营商带来了新增收入,但OTT业务对运营商收入的分流作用更加明显,比如微信业务每分钟话音仅能带来70KB左右的流量,每一千条短信仅能带来1MB左右的流量。就以OTT消息类为例,截止2013年,日均活跃用户数突破百万的的OTT应用已经达到8个。
表1
序号 App 日均活跃人数(万人) 增长率
10 Line 40.10 357.8%
9 阿里旺旺卖家版 63.83 317.2%
8 YY语音 109.65 22.3%
7 飞聊 166.40 -4.6%
6 翼聊 176.61 115.1%
5 米聊 241.13 -20.2%
4 FACEBOOK MESSENGER 285.42 576.8%
3 旺信-阿里旺旺手机版 732.17 381.5%
2 微信 6770.55 61.8%
1 QQ 7811.07 42.7%
2.2 流量业务成为运营商的基础性业务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信行业已从语音时代步入流量时代,众多产业链环节开始脱离原有的分工体系,逐步融合更多的业务,流量业务将成为运营商的基础性业务。(图1)
从逻辑上解构,流量时代运营商只负责底层流量,SP负责上层流量。运营商生产的是纯流量产品,用户并不认为这能给他带来什么价值。而SP生产的产品,如微博、QQ,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也愿意为此付费;另一方面,流量用户不再和话音一样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属于运营商,而是被SP等其他上层业务网络割裂,他既是运营商的用户,也是这些SP用户,流量的总价值在SP和运营商之间进行分配,其中SP获得的是上层流量价值,如业务使用费、会员费、广告费,而运营商目前仅能获取的是底层流量价值,即网络接入费用。
2.3产业链位置发生变化
从产业链的竞争情况看,运营商面临终端厂商和互联网公司在整个产业链上的激烈竞争。由于原有的服务领域和范围逐步被打破,整个互联网生态模式出现多元化趋势,参与者由原来的运营商一家独大演变为运营商、终端厂商、互联网厂商三足鼎立态势,现实中,三方均可主导整个生态链,
分别为运营商主导型、终端厂商主导型、互联网厂商主导型三种模式,见表2。
类别 主要切入点 具体举措 典型案例
终端厂商
模式 多元化合作
应用聚集 通过集成分发平台,免费引入合作方或赞助方的内容及应用来吸引用户访问与下载; 苹果的AppStore
互联网厂商
模式 产品优势
资源积累 在独立开放的免费平台基础上,通过深挖用户需求,免费用户上传的内容来吸引更多用户访问与分享 百度、Google、腾讯等
运营商
模式 自身产品
服务提供 以自身平台及产品的开放能力提供建设”; 通过集成聚合门户,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发挥计费系统能力,深挖用户需求 法国电信、Vodafone等
运营商
表2
三、电信运营商发展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在流量时代,运营商已经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来提供服务,满足用户不断延伸和变化的需求,上节中提到的运营商主导模式,说明国外先进运营商已经从传统话音经营向流量经营进行转型尝试,在通信运营商完全控制和纯管道之间,运营商试图找到一条中间路线,既不能以一己之力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也不能满足于单纯做业务的管道。 通过剖析流量时代的相关特征,运营商对不同层次的流量应区别经营,对于传统的BIT流量,即网络侧流量,可侧重管道视角,以字节流为观察对象, 以提升字节流量的总体规模和总体价值为经营目标;对于API流量,即平台流量,可侧重开放视角,集中搭建业务与用户之间桥梁,通过API调用提供差异化服务能力, 从而促进OTT流量和Bit流量的发展。
从网络和平台角度考虑,运营商可通过智能管道、能力开放、综合平台等方式,逐步实现“逻辑上升,业务下沉”的传统电信运营商业务运营、网络建设应对模式。
3.1智能管道作为流量经营的能力基石
运营商拥有网络资源,管道依旧是金饭碗,连接型业务仍是运营商的主业,因此把智能管道业务“做大、做强、做精”是大势所趋。但智能管道不仅仅只针对网络能力,应包括面向用户、面向网络和面向合作伙伴三方面内涵,支持基于网络、用户和应用的QoS动态管控和业务策略管理,打造具有融合、创新合作的智能管道。在实际部署中,可关注以下几个建设要点:
1、将智能管道架构分解为承载控制层和承载网络层,实现承载和控制有机分离,通过承载控制层构建感知分析、策略制定、流量调度和自助指配等能力,与综合平台交互,上传网络状态等多维信息,并承接上层应用对承载资源的需求;承载网络层在现有网络基础上,通过提升多维感知、按需保障等能力,完善网络智能化基础,并与承载控制层、IT支撑系统、终端等配合最终达到服务的高效提供和资源的智能管控。
2、对网络侧“感知、分析、配置、执行”的能力进行增强;通过部署2G/3G/4G融合的PCC统一策略管控、优化及内容计费,提升用户体验。强化用户的多维度策略控制,通过提升策略控制分析系统能力,打通系统与周边PCRF、IT系统等接口,实现忙时忙区自动导入、感知评估自动输出的自动化闭环体系。
3、智能管道向用户侧延生, 通过网络侧、IT侧、终端侧的合作跟进,推进云管端协同的智能管道产品实施,提升IT系统对接智能管道的能力,开通系统支持提供用户签约信息,完善CRM能力,提升计费系统能力。终端侧提供终端软件实现流量智能管理和业务订购,通过终端和智能管道协同,实现客户感知显性化,包括流量智能管理与提醒,积木式套餐示图,显示差异化元素,自主订购,自助调速等,实现通过终端呈现智能管道能力。
4、智能管道向应用测延生,与能力开放平台协同,将智能调度能力通过标准接口开放给外部业务系统,将管道能力与应用结合,丰富业务形式,支撑前端业务推广及流量经营。
利用能力开放平台寻求第三方业务合作方,探索新的业务形式和增长点;通过对用户行为、时间、位置等多维分析数据,提供合作业务、自有业务的精确营销。 (图2)
3.2通过综合平台连接双边市场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业务开展,更多是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建设,而传统运营商的运营模式更多地是从平台技术规划出发,以自身网络为基础,这已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通过总结,笔者认为现阶段运营商在平台架构上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3.2.1能力开放
现阶段大多数运营商在能力开放上只是做了部分通信能力、管理能力的开放,并且各个能力需通过多个接口一一调测。而开发者往往希望通过一个综合开放平台,一站式进行业务开发,一个接口可以调用各种能力,缩短开发周期;并可以对产品的资源进行快速申请释放,降低开发成本。
3.2.2能力提供
经过几十年的运营积累,运营商拥有相当丰富的平台能力、用户行为分析能力,但缺少一个综合平台对能力进行整体封装管理并统一开放,各能力平台相对比较独立和封闭,众多业务能力无法进行模块化调用,能力开放仍然停留在个别平台上,不存在统一的开放渠道。
3.2.3用户需求
移动互联网时代,业务类型琳琅满目,用户的体验放到了业务开发者首要位置,但运营商仍然基于传统的业务开发方式,业务需求狭窄,业务流程框架,且业务规范众多,灵活度较差,无法满足网络发展需求,用户体验的丰富性要求运营商需要一个综合平台对各种业务进行灵活组合、快速开发。
综上,笔者认为运营商应通过“能力聚合”打造综合平台架构,并通过能力开放引入新的供给方,快速生成业务能力;通过后向合作满足前向用户需求,并依托海量用户为后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并逐步推广至行业应用以及整个生态圈,运营商扮演双边市场组织者的角色,满足各方需求。综合平台功能架构上,应满足一站式的总体解决方案,所有资源通过能力模块呈现,用户只需要通过综合平台开放的一个接口就能建立和各个能力平台的之间的关系。(图3)
四、总结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电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电信网络单方面已无法提供业务,需要通过电信能力切入互联网业务,与内容/信息打包提供才能满足用户需求 面向合作伙伴与面向用户几乎同等重要,运营商的主要工作是“协调”,在用户信息统一化、对外合作平台化、供需匹配智能化的前提下,以用户信息为核心杠杆,通过综合平台和智能管道,汇聚产业力量,扮演双边市场的组织者。
参 考 文 献
[1] 林少芬, 熊有军. 我国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策略研究[J]. 移动通信, 20l3(7):27―36.
关键词 上网行为;精准营销;流量营销;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3-0130-02
The Fine Development of Traffic Operation in The Mobile Internet Function
Gao Shan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Limited Tianjing branch,Tianjing,300000,China)
Abstract:The current flow of 3G business operation is vulgar, flow package forms of marketing. So the customer behavior data analysis online became a pull flow, improve the accuracy, the corresponding necessary data, based on thi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behavior analysis system become an imminent telecom company.So the telecom operators to set up their own sophisticated marketing system as soon as possible, to carry out the fine opera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passive marketing era as soon as possible into the new era of active operations, is this article key content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network;behavior;accurate;flow of marketing
1 运营商中营销分析
1.1 移动互联网的现状
随着通信市场开发、移动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在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上都出现的较大的增幅,迫切需要移动运营商通过战略性规划,并指导对移动互联网用户访问行为记录并进行有效清洗,使之掌握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轨迹。并通过多种营销手段对移动用户提升活动度和流量提升,使移动运营商移动数据业务逐渐提升带来收入。
由于增值业务产品众多,资费复杂,又与各业务套餐相互交叉,很不容易对资费及收费方式有清晰的了解,有些业务资费分为流量通信费和信息费,流量信息费与以往用户感知的按时间长短计费不同,是按业务收发信息的流量进行计费,与用户的认知差距较大。业务特点与生命周期又各不相同,所以各种营销方式要针对的用于合适的增值业务,而不能一概而论。联通公司增值业务的营销策略有其共性特征,而且各类增值业务也都各有其特点与发展方法,根据联通公司增值业务的业务特点和发展趋势,各业务的目标用户群以及产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得出适合联通公司增值业务各主要业务的组合营销策略。
1.2 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中的营销
移动互联网一飞冲天!中国智能手机设备的市场保有量前半年快速突破5亿,运营商的网络流量价格进一步下调。像以往一样,新的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不管是从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还是从生意人的眼里都是如此,电信行业的机会也面临着从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迁移。
这些变化需要运营 商有效整合全业务优势、调整为全业务运营思维和营销策略。运营商在增量市场有限的情况下,就需要深入推进细分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全面落实客户细分基础上差异化发展策略,准确定位中高端市场,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全业务精细化流量运营。
为充分发挥运营商全业务经营的优势,需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通过价值提升等重点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营销工作,达到增强客户感知与黏性、降低用户的离网率、减少中高端客户流失、提高客户价值的目的。
2 准化营销在运营商的应用
2.1 精准化营销的意义
根据天津联通实际业务需求,新建精细化运营平台,进行手机上网行为分析,展开精细化流量运营。通过分析用户手机上网具体行为,包括WAP、客户端使用情况,建立用户上网行为画像,输出用户TOP喜好;分析各应用的流量消耗、各终端的流量消耗、分析各移动互联网网站点击情况和流量消耗,结合用户套餐、流量使用情况策划针对不同用户的营销活动,并评估活动效果。最终加强流量经营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流量经营的精确度和针对性。
为了实现天津联通用户行为喜好分析及构建于其上的精细化营销支撑,需采集用户上网数据、用户终端数据、基地运营数据、数据仓库数据等。并对以上数据进行网页内容分析,文本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操作,生成客户视图、客户标签库等功能。业务部门并针对用户行为喜好,提取目标用户群,配置营销策略、业务推荐、营销执行、营销跟踪和评估等闭环流程。以精细化运营为手段激活用户流量、提升流量、提升收入、推荐业务等为目标。
依托经分系统沉淀和分析,建立精准把握营销时机的业务流程,发挥多渠道协同的优势、提高营销的效率和效能以及服务的一致性,从流程、配套IT系统等方面打造营销闭环,增强执行反馈对分析的良性优化。
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客户的基础细分框架、使用产品聚合分析、访问互联网热点聚合分析、终端支撑分析等维度细分,掌握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行为知识分类。针对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信息出现“不知道”的用户如何营销?针对移动用户因为终端故障或服务未开通,出现“不能用”的用户如何营销?针对想使用移动互联网提高知识应用出现“不会用”的用户如何营销?针对移动互联网用户能够使用互联网资源,出现“不想用”的用户如何营销?针对移动互联网在对资费的了解或互联网认识不够,出现“不敢用”用户群如何营销?通过对用户各维度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精细化运营策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来提升流量。
2.2 电信运营商需要的工作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联通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3G用户的快速增值,为中国联通带来了新的一轮业务增长点;另一方面,随着科技不端的进步,智能手机日益普及,用户通过手机上网浏览网页、聊天交友、观看视频、收听音乐越来越方便。如何发现中国联通庞大用户上网行为和喜好,并根据这些行为和喜好结合其他相关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业务和服务是中国联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根据集团公司2012年“流量运营”工作部署,抓流量、增收入为我公司流量经营工作重点,但目前我公司对用户在使用业务时具体使用情况和习惯分布并不了解,流量经营还是粗放式、流量包形式的营销。精细化运营平台是我们拉动流量、提高针对性的必要手段。以用户行为分析来支撑流量运营工作已经成为公司迫在眉睫的工作。将在未来指导公司推出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
3 开展精细化流量运营的方法
3.1 搭建具备支撑能力的平台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用营业厅、客服、电子渠道等与用户一对一接触,进行双向沟通的一线精准营销成为新的手段。 但这些一线增值业务营销渠道存在一些瓶颈。传统的营销模式已不能满足现有的营销需求。
粗放的支撑管理下,一线营销也呈现出粗放性。要转变的是营销支撑体系和营销管理流程。
1)客户细分框架。
用户群体细分以用户的历史数据为基础,通过适当的统计分析手段,综合考察用户在价值、风险、背景、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建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操作和评估的群体细分模型,为提供关键用户群体列表和相关评估指标,以便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合理分配市场和服务资源,按照不同群体的特征制定有效策略,通过提高细分群体的关键运作指标来提升用户总体的关键运作指标。
2)产品聚合分析。
针对增值业务产品进行统一考核的重点业务进行实时的监控和分析。对关键业务的运行状况包括渗透率、活跃率等指标;能够灵活的定义不同的指标,以便针对不同的使用人员展示不同层次和视角的图表。指标信息展示方式的设置:支持折线、柱形等展示方式设置。产品聚合分析包括自有增值业务和合作增值业务分析。为战略分群矩阵执行提供有效支撑,完成精细化运营的目标。
3)互联网热点聚合分析。
分析移动互联网用户通过手机上网访问的内容及应用,针对不用的时间点、访问消耗的流量、访问内容的点击量、消费能力等不同维度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形成互联网网热点聚合分析、时间聚合分析、流量聚合分析、消费聚合分析、点击量聚合分析的细分指标。为战略分群矩阵执行提供有效支撑,完成精细化运营的目标。
4)终端支撑分析。
针对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的终端进行分析,依据终端型号、终端支撑能力、终端操作系统、终端上网接入方式等终端属性,提升用户的上网的渗透率。为精细化运营提供支撑,为战略分群矩阵执行提供有效支撑,完成精细化运营的目标。
3.2 制定精细化运营策略
建立精细化运营平台,对用户,经分信息沉淀和分析,建立精准把握营销时机的业务流程,发挥多渠道协同的优势、提高营销的效率和效能以及服务的一致性,从流程、配套IT系统等方面打造营销闭环,增强执行反馈对分析的良性优化。
基于精细化运营平台的进行多渠道营销管理:
1)用户基本特征分析、业务使用分析、流量分析、上网行为分析、终端分析。
2)对业务运营进行重点评估监控。
3)建立用户的精准画像,形成用户的特征式营销。
4)形成用户与业务、内容、时间、渠道的精准匹配模型,形成精准化业务推荐体系。
5)实现对移动互联网新闻内容热点、热门应用软件、热门应用游戏、热门小说、动漫平台等为业务人员提供丰富的营销知识库。
6)与市场营销管理相结合,通过营销策划、策略配置、营销前评估、营销渠道、营销审批、营销执行、营销跟踪、营销评估、营销优化等全流程管控营销的过程。
7)实现多渠道协同营销,建立业务辅导营销机制,拓展新业务营销渠道。
3.3 实施精细化运营功能
1)客户画像。
是基于客户细分分析结果,构建生成客户标签库,包括人文特征、客户价值、产品需求、终端属性、行为特征、客户服务、客户喜好、客户生活轨迹、客户关系圈、渠道接触偏好等10大类一级架构,400多个标签;基于一级架构保持业务框架的稳定性,保证标签扩展有理可依、有序进行。
2)智能推荐。
通过梳理业务产品分类和属性,建立产品适配模型,结合互联网关键词库定位用户的内容喜好,适配合适的产品,有效的支撑营销产品推荐;
3)精细化运营。
通过汇集用户数据,分析每一个用户的消费能力、交往圈、习惯喜好等,在用户的每一个接触点,包括在应用接触点、服务接触点和社交接触点,提供消费引导、评价推荐和智能化服务。即对用户进行深入了解,把合适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合适的渠道提供给用户。
参考文献
[1]王方.精细化流量运营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