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卫生健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年度全市学校健康教育与卫生安全管理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对这次培训班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各位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下面,我就加强学校公共卫生管理,提高学校卫生安全水平,并就如何办好这期培训班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强做好学校卫生工作的使命感
学校教育健康第一。学校卫生工作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工作,关系到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受学校性质、地位、功能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制约,作为公共卫生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卫生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保障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卫生工作一直是学校工作的薄弱环节。自03年“非典”事件以来,这一状况已明显改观。近两年来,在市、县教育、卫生部门和各学校共同努力下,全市学校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学校卫生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六有”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基础卫生设施和基本条件,为改进和加强学校卫生管理,进一步提高学校卫生工作水平奠定了物质基础。学校卫生安全意识显著增强,学校卫生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各地通过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组织执法检查,进行不定期巡查等手段,加强对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指导、督查与管理;多数学校能认真落实学校卫生工作责任制,卫生管理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全市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公共卫生事件,为维护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教育教学秩序,作出了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全市学校卫生安全工作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学校未能把学校卫生工作真正摆上位置,表现为工作措施要求不落实,相关制度流于形式。二是学校食品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学校卫生管理规范化、常态化程度不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适应工作要求,具体操作不规范、工作流程不合理,卫生设施设备使用效益低下;校园商店出售的多是劣质食品。三是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比较薄弱,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率上升,体能水平下降,已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部分学校体检工作流于形式,学生体检表上医生不签名、无结论,体检结果不反馈、数据不分析,资料保存不全、利用率不高等现象普遍存在;健康教育工作无人过问,对学生群体性不良行为不能实施有效的行为干预。今年春学期开学不到一个月,射阳、东台、盐都等地的少数学校相继发生肺结核传播、感冒流行事件,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危害,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给教育教学秩序带来了很大干扰。事实一再告诉我们,学校卫生安全工作马虎不得,麻痹不得,松懈不得。各位校长、主任、校医都是学校卫生管理者和具体的指导者,一定要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思想,从关爱学生身心健康、维护教育教学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做好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指导,提高学校卫生安全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卫生防病能力。
学校人员集中,开展健康教育,投入少,见效快,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控减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发生和扩散,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人口素质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学校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学校健康教育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重视和加强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要向学生宣传常见病防治知识,并结合不同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季节特点,面向全体师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二要重视和加强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从最基本、最细微的小事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逐步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三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青春期健康教育。针对儿童青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生理、心理变化发展状况,主动适应,正确面对,提高自我调适能力,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四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由于中小学生年龄小,辨别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较差,因而中小学生是意外伤害事故的易发群体。学校有责任有义务防止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要把预防意外伤害事故作为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五要教育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把增强体质与抵御疾病有机统一起来。六要开展健康促进行动。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校卫生工作实际,普及健康知识,对学生行为实施积极的卫生干预,促进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行为。
三、进一步强化管理与督查,认真落实学校卫生工作各项措施和要求。
要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和要求,有效落实地方和学校制定的学校卫生管理各项制度。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要加强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管理:食堂内外环境要保持整洁;及时清理过期变质食品及原料;采购食品及原料必须索证,并保存好进货单,严禁购买无厂名、无产地、无检疫证、价格明显偏低的食品及原料;制作食品必须符合规定的流程和要求;加强安全保卫,防止发生投毒事件;加强学生生活饮用水管理,等等。在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方面,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切实将学生晨检工作落到实处,切忌流于形式。一旦发现传染源,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在学校的传播途径。在学生常见病防治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学生体检工作,统一体检项目、体检标准和工作要求;要对体检机构的资质进行审查把关;体检结果要及时进行分析并反馈给学生,对检查出的共性健康问题,要实施群体行为干预,对个性问题,要提出指导性建议。要重视和加强学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应急预案要具有可操作性,预案的内容和工作要求要宣传到每一个责任人,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立即启动,有效实施。强化督查工作,加强对食堂、校园商店、教学场所、宿舍及其他生活设施的检查,加强对食品及原料采购、贮存、加工、销售等重点环节的检查。
四、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学校卫生从业人员素质
我市学校卫生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学校卫生工作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般卫生从业人员,主要指学校食堂、校园商店的从业人员,这部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卫生知识比较贫乏,责任感不强,个人卫生意识淡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普遍低下。校医、保健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现有的校医、保健教师存在着年龄偏大、水平不高、业务不精、专业意识不强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内部的卫生管理人员多是教育出身,普遍没有卫生背景,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公共卫生管理学习与培训。
对一般卫生从业人员,着重加强学校内部的岗位培训。各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实施,着力培养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卫生习惯、行为规范和操作能力。
对学校卫生管理人员和校医(保健教师),一方面,我们要求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和岗位要求,主动学习,熟悉学校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熟悉业务知识,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和具体的管理方法。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市、县联动,自训和送培相结合,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将全市学校卫生管理人员和校医(保健教师)轮训一遍。通过短期集中培训,帮助学校卫生管理人员和校医(保健教师)迅速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我们举行本次培训班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同志们丰富学校卫生管理知识,增强学校卫生管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提高学校卫生管理水平。本次培训班时间两天,共设立了三个专题,分别是:学校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学生体检与常见病防治,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讲授。
为保证培训质量,我提几点要求,希望各位积极主动,参与培训:一要遵守作息时间。按照培训日程表上的作息时间安排,准时参加听课,特别是驻盐学校的参训人员,一定要统筹安排好学习和工作,保证所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二要严守培训纪律。要注意安全,特别是交通安全。三要坚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注意联系工作实际,把培训内容与自身工作特点结合起来,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四要坚持自学与互学相结合。提倡相互讨论,交互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交流,既可以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增进学员之间的友谊。五要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把培训班上学到的知识、观念和方法,切实运用到学校卫生管理实践中去,对培训中提出的规范性、操作性要求,要结合实际,在今后学校卫生管理中认真加以落实。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c)-110-02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时代对医护工作者的要求是不但要有精湛的业务水平,更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 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保障。在中等卫生学校中,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据有关部门进行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医护工作者素质要求的需要。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
1卫校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原因
1.1生理与心理成熟度不一致的矛盾
卫校学生正处于通常所说的“心理断乳期”,年龄一般在15~20岁,生理发育已趋于成熟,而心理上的成熟度却远未跟上。这个时期充满了活力,也蕴育着矛盾,容易带来智慧,但也带来迷惑,容易偏离心理正常状态而导致不适应的行为。于是出现了学生情绪的忽高忽低不稳定,易感情用事,冲动,行为过激,早恋等。
1.2独立意识与依赖性的冲突
现在卫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离开父母,学习独立生活。一方面对“自由”充满了欣喜,另一方面又欠缺独立生活、自我约束的能力。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无所适从。崇尚自主意识,却又离不开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独立意识与依赖性的冲突常常困扰着学生,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混乱或退缩,容易产生偏执、敌对情绪。
1.3现代意识与传统价值观的冲突
当今的社会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意识的冲突常常困扰着学生。大多数学生在理智上赞同社会中曾经倡导和仍在倡导的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另一方面,在面对现实生活时,随波逐流,对传统观念不屑一顾。他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社会环境,受社会变革中产生的各种消极现象的影响。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虽然很关注,但又往往感到困惑。这些矛盾心理,常使学生感到痛苦和迷惘。
1.4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卫校学生学历偏低,就业压力大,这种压力自入学第一天就开始了。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顺利就业的职业心理,如依赖心理(认为找工作是家长的事)、自卑心理(认为中专生没有什么前途,努力也没有用)、职业定势心理(认为自己只能在医院找工作)和勉强心理(反正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学校推荐的工作即使不满意也接受)。某些学生因为成绩不好,对学业、前途、未来感到没有希望,情绪低落,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
2开展积极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是“助自助者”。作为教育者,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受到教育后要积极主动地正确看待自己和外界事物,培养积极乐观态度,控制不良情绪。
2.1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培养正确的自我观念
实践证明,许多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与其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而世界观和人生观又处于人心理的最高层次,在心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个人的世界观、认知模式影响着他的意志、需要、动机、兴趣等心理活动。因此,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才会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正确的认识,才不会陷入心理误区。要通过各种教育方式达到用世界观、人生观武装学生头脑的目的,使其自觉主动地应用辩证法看待和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
自我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朱智贤指出,青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其心理变化是迅速而充满矛盾的。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观念,使其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状况和承受能力,熟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特点,为学习和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2.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心理教育环境
环境对人具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调节情绪等功能。健康向上的氛围、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能够增强集体凝聚力,磨炼意志,健全人格品质,深化自我认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2.3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
课程应从符合卫校生青春期身心发展年龄特征出发,应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如青年期心理卫生知识,新生适应问题,人际交往技巧等内容。
2.4建立心理咎询和心理辅导专门机构
应在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专门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等个性特征,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筛选,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
2.5心理教育与课堂活动相结合
作为学生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蕴育着丰富的心理教育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安排适当的教学形式等活动,达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情感等一系列改善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使心理教育走进课堂,渗透到学科课程活动中。
[参考文献]
一 研究背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以心理学、教育学和卫生学等学科理论为依据,研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教育部2011年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明确提出: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建立或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学校应开设必修课或必选课,给予相应学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
蚌埠学院是一所省属以工为主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截至2017年9月,共开设了47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科专业25个,占53.2%。2013年9月面向普通本科全部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科性质为公共必修课程。
二 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蚌埠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和开设此课程的2016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2016年蚌埠学院共招收普通本科学生2906人,其中理工类2325人、文史类361人、艺术类220人。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分别从任课教师、学生的角度了解课程的教学实施情况。
(一)访谈的组织和实施
访谈对象包括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包括专业负责人、承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5名一线教师,了解不同教师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上的教学现状,以及对教学效果和教学开展情况的看法;学生主要包括2016级水利水电、机制(对口)、环境设计、电子信息工程、工业设计、制药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安全工程等8个专业的部分同学。
(二)问卷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编制了《蚌埠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现状调查问卷》,于2017年6月课程最后一次课,对2016级水利水电、机制(对口)、环境设计、电子信息工程、工业设计、制药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安全工程等8个专业401名大一新生实施测量。
三 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关于教学目标的相关规定,结合蚌埠学院的实际情况,从知识、技能、自我认知三个层面确定课程目标。
1 知识层面
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心理发展特征及可能出现的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础理论知识。
2 技能层面
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等。
3 自我认知层面
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状态。
(二)师资情况
承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工作的主要有名位教师,其中专职教师4名、兼职教师1名。师资情况如表2所示(2017年6月统计数据)。从性别上看,以女性为主;从年龄层次上看,30-40岁教师有3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从学历、职称层次上看,本科生2名,研究生3名,其中2名本科生职称均为副教授,3名研究生中2名讲师1名助教;从课程发展建设的角度来看,教师职称分布比较合理;从教龄上看,3名教师教龄超过10年,其中1名超过30年;从总体上看,本课程的授课教师教龄较长、教学经验丰富。
(三)课时安排
根据蚌埠学院2014年修订的本科教学大纲规定,本课程共28课时,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教学时间分别为一年级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每学期14课时。
从课程实际开设时间来看:本课程从2013年9月首次开设,至今为止,只有 2013~2014学年度、2014~2015学年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分两学期开展教学;2015~2016学年度、2016~2017学年度由于阶梯教室不够用等原因,均为第二学期集中教学,2017~2018学年度截至目前尚未开课。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如表2所示)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大学新生的生活适应、自我意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大学生的生涯规划8个部分。主要涵盖三大类,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二是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三是大学生常见适应性与发展性心理问题的调适。
(五)课堂规模与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的是大班授课,人数为200人左右,班额较大。通过教师访谈得知,现有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讲授式,即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少量的教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属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教学互动主要包括配合相关教学内容的案例分析、心理故事短片和心理测试。
(六)教学考核
本课程教学考核类型为考查,采用理论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理论考核包括期末考查(开卷笔试)与平时成绩。最终成绩以五级制计分,成绩的构成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查成绩占70%。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给出。期末考查由任课教师自行出试题。根据?L谈得知,期末考查主要包括课程论文和试卷答题两种形式。
四 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高
2011年,教育部分别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两个重要文件。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现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没有受到学校和学生应有的重视。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 学校方面
从总课时量来看,少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关于课程课时的相关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主干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设置2个学分,32~36学时。
从课程实际开设时间来看,由于第一学期需要使用阶梯教室的课程较多,所以随意变更课程教学时间,并未按照教学大纲规定开课。教学时间的变更对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和教学效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 学生方面
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学习积极性是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通过与任课教师的访谈发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整体偏低,自觉到课率不高、课堂气氛沉闷。课堂上存在各种问题行为,具体表现为:说话、玩手机、听音乐、做其他课程作业、吃零食、发呆、睡觉等。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表3所示),55.9%的学生认为本课程没有和非常没有必要开设。由此可见,学生对课程较为排斥、不重视。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表4所示),出现超过三次的问题行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玩手机、做其他课程作业和说话,其中玩手机的占86.5%、做其他课程作业的占52.1%。
进一步的学生访谈发现,学生不重视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认为自己是理工科的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是第一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是浪费时间;二是,理工科课程多、作业多,学业负担较重,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上,还不如抓紧写作业;三是,自己心理很健康,所以没有必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有需要了解的问题直接上网搜索答案即可;四是,考查课开卷考试,可以直接上网搜索答案,不需要太过于重视。
(二)教学内容时效性不够强
教学内容是为人的,是帮助主体认识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和促进心理发展的客体条件和工具,应适应和满足主体的需要。伴随着互联网“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信息多元化、快速传递使得大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便捷、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可以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了解典型案例,降低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时效性。同时,社会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需求随之发展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相对稳定,无法适应学生对课程的实际需求。在调查中发现,67.1%的同学认为教学内容具有滞后性,太过于传统和笼统,指导性不强。
此外,教学时间的调整也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如“大学新生的生活适应”,按照课程原有时间安排,这一内容授课时间为大一第一学期第四周,此时学生正处于大学生活适应磨合期,教学内容对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具有指导意义。但是,这一内容授课时间变更为第二学期,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教学内容基本无效。
(三)班额过大,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内容是静态的,只有通过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其变得鲜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的选择尤为重要。
讲授式教学模式以知识传递为主,可以达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传授心理健康调节方法的作用,即能够实现知识层面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难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无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因而无法实现技能目标和自我认知目标。
通过教师访谈发现,教师们对于讲授式教学模式的弊端有清晰的认识。教学过程中,会尽可能通过广泛搜集案例,尤其是大学生身边的案例,将基础理论知识和生动的生活实例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以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虽然喜欢案例,却仅限于听故事,不能认真剖析案例和反思,课后容易遗忘,很难在自己遇到相应的实际问题时加以运用。
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们努力尝试使用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如:教师讲授、团体辅导、案例分析、自由表达、角色扮演、音乐欣赏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相比讲授式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好地实现技能和自我认知层面的目标。但是,由于班级人数众多、工科学生上课氛围相对沉闷、学生配合度不高等原因,使得教师无法完全把控课堂、限制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新的教?W模式无法顺利实施。
(四)教学考核缺少统筹规划
无数教育事例告诉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法宝并不是教师自身扎实的教学技能,其实是最简单的微笑。这是一种毫不吝惜的会心微笑,它就像是学生前进中的“加油站”,可以激发学生无穷的动力和热情,让学生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教师适时地微笑,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那是锦上添花,而对于那些后进的学生来说就是雪中送炭。在学生进步的时候,老师给予的微笑,是赞许;在学生受挫折或犯错误时,仍要给予微笑,这微笑是理解、是信任。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另外,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也响亮地提出“愉快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
微笑,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其中包含的是人们的友善和真诚,沟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生,不是死板的木偶,他们是一个个活蹦乱跳且富有个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思绪和想法。培根说过: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永远的介绍信。当你对学生微笑时,能增强亲和力,能消除孩子们对你的防范意识,增进师生间的情感。特别是在孩子们遇到困难和遭受挫折时,老师的微笑能带给他们克服并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因此,对于那些和学生打交道的老师来说,对自己和学生来说,微笑非常重要。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第一堂课仍让我记忆犹新。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一下子转换角色让我很不适应,一下子要面对那么多陌生的学生心中不免有些紧张。我尽量镇定,用微笑掩饰紧张,当我带着微笑走进教室,看到的是全班学生灿烂的笑脸。此刻,心中的紧张感一下子尽然消除了,我知道那帮孩子在热烈地欢迎我,强烈的自信油然而生。接着,我开始了第一堂课。这堂课虽不算完美,但有重要的意义,它增强了我的教学信心。
微笑对于每个老师来说真的很重要,我们应该让微笑先行。对于学生来说,微笑更是必不可少。教师自然亲切的微笑使学生感到平易近人,让师生间的鸿沟慢慢消除,让师生间的情感距离缩短,让学生对你这个人有好感,进而喜欢听你讲授知识,这是一种“爱屋及乌”的表现。教师的声音在学生耳里变得悦耳动听,讲授的内容变得生动而有趣,结果自然是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课,最终掌握和牢固记忆知识。教师应该很好地运用微笑,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微笑必须是出自教师内心的,真诚的笑,不然就是假笑,会有反效果。微笑对于教育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教师应采用微笑的表情,激发学生的笑声,营造欢乐、和谐的教育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主张把运用声调、表情、姿态等作为师范教育的必修课,他说:“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师。”并具体指出:“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做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才能成为出色的教师。”教师要有认知表情和运用表情的技能,教师的真诚微笑是营造宽松、活跃、民主、平等气氛的基本功。
优秀的教师总是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情感信息。济南市历下区5万余名中小学生“海选”出了“我眼中的校园十大陋习”,记者看到,“抄作业”“说脏话”等陋习入选。同时,在“老师我喜欢您……”项目中,调查显示:
老师的微笑在学生眼中最具魅力。学生最喜欢教师的微笑,最不喜欢没有笑脸的教师,最讨厌教师的干笑,最惧怕教师的冷笑。一个严厉不苟言笑的老师去上课,即课堂纪律十分严肃、井然,学生个个正襟危坐,只有老师单调的滔滔不绝的讲课声,老师严厉的目光切断了学生的思维,冰冷的面孔熄灭了学生心中的激情。死板、肃穆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十分厌倦,专心听讲成了一句空话。
二、教师要善于用真挚的微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教师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与学生发展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教师的个体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还可以作为环境因素和学校因素的中介变量影响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而且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受学生发展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作为一个主导者、支配者,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学生产生害怕、说谎、违抗等心理失调,这和教师的心理不健康有关。适时的微笑教育可以对各个年级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更强的学习动机和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出现较少的不端行为。同时,微笑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就业为导向 健康人格 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宗旨在于“大爱育人、为了残疾学子尊严生活、体面工作”,其实质在于“以就业为导向,以残疾学生为本,促进残疾学生独立、健全人格的养成”。
在特殊教育学校,结合工作实际与职责要求,我们应该怎样诠释这个办学宗旨呢?
一、特教教师要狠抓思想认识,加强大爱育人理念的实施。
爱是对残疾学生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爱的教育就是教会残疾学生付出爱,爱自然、爱社会、爱别人,并且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在特殊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以大爱为魂,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把特殊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广大特教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遵循“为了学生、依靠学生、服务学生”的基本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做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
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特教教师首先要充满爱心,尊重、关爱、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把传播知识、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要关爱、关注每一名残疾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残疾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残疾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塑造残疾学生和谐大爱的心灵。
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知识的更新换代与工作要求。要想给残疾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广大特教教师都要严谨笃学,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重视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要以身作则,行为示范。教育是心灵的沟通,灵魂的交融,人格的对话。对于残疾学生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教师个人的范例作用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唯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可能有残疾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我们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特教教师要提高师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高尚情操和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残疾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整个社会的尊重。
二、加强自身,狠抓招生就业队伍建设,为残疾学生“尊严生活,体面工作”,提供组织基础。
在一个学校,招生就业工作是一个学校的基础,一个学校的就业工作做好了,残疾学生没有了后顾之忧,社会随之稳定,所以,通过在招生就业工作过程的“大爱育人”,最终让残疾学子“尊严生活、体面工作”至关重要。要发扬为了残疾学生的就业“说尽千言万语,走进千家万户,踏遍千山万水”的“三千精神”,把残疾学生当做我们的兄弟姐妹,大家集思广益为他们找出路。
就业工作一定要从教育思想、理念,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等的教育改革创新入手,使培养的人才成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
三、狠抓工作环节,以积极参与的姿态实践“大爱育人”理念。
第一,在招生工作中,践行“以就业为导向,以残疾学生为本,促进残疾学生独立、健全人格的养成”理念。
招生的工作,琐碎而单调,主要是编写招生资料;策划招生活动;拓展招生渠道;完成预定的招生任务。面对学校的招收对象――聋哑人、盲人、肢残人、智残人的时候,要求负责招生的人员必须善于与人交流,表达清晰、吃苦耐劳,勇于挑战,要做到“大爱之育人小爱之行动”。其实,这正是“大爱育人”的集中体现,没有对残疾人工作的一份热爱,没有对残疾人学子的一份耐心,这个工作就不会很好地完成。
第二,关注残疾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践行“尊严生活,体面工作”理念。
同志曾说:“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到尊严。”秉承这种观念,招生就业办首先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对残疾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开展先进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使广大毕业生对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技巧等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转变了就业观念,树立和增强了就业信心和就业能力。同时积极与用人单位建立平台,通过这些就业指导活动的开展,使广大根据学科特点,鼓励“先就业后创业”,让毕业生先积累经验,熟悉市场,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就业后再创业已经成为毕业生职业发展的重要选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