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品运营实习

产品运营实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品运营实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品运营实习

产品运营实习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宜昌柑桔;生产模式;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4-0109-02

最大最难的问题便是“三农”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有限的资金资源来解决农产品的生产和消售以及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途径之一。为此,我课题组2007年10月携当地两名学生深入到宜昌做实地调查,并走访了湖北省农业局、宜昌市农业局、统计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土肥站、国土资源局等单位以及部分加工企业,加之对近两年的市场跟踪调研,宜昌市柑桔的运营模式逐渐掀开了面纱。

1 宜昌柑桔的运营模式

1.1 规模化大生产。形成集成效益模式

1.1.1 政策激励,逐年提高种植面积

宜昌柑桔通过长期的自然和历史选择,现已形成了三大种植板块。一是三峡库区种植板块,以脐橙为主,另有锦橙、夏橙、桃叶橙等;二是清江河谷种植板块,以柑和蜜柑为主;三是宜东地区种植板块,以温州蜜柑和槛柑为主,有少量的杂柑和甜柚。至2008年全市拥有柑桔产业村260个,种植户31.7万户。“宜昌密桔”生产范围除宜昌市行政区另外,还涵盖到荆门的东宝、荆州的松滋和恩施的巴东。2007年,全市柑桔面积142万亩,产量136万吨,产值18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16.8%、22.7%和30%。宜昌市柑桔面积占全省的55%,占全国的6%,占全世界的1%;产量,占全省的62%,占全国的9%。

宜昌市柑桔生产面积逐年扩大与政策激励是分不开的。课题组深入到近110户农民家中,取得了107份调查问卷资料,走访遍及柑桔主产区的4个区县9个乡镇(街道)12个村。随访中,我们发现许多村民家中甚至都有政府发放的农业补贴记录本,宜昌市有一项补贴是新苗补贴费,改种柑桔的农户可获得该项补贴,这项补贴极大地鼓励了农民种植柑桔、改良柑桔品种的热情。

1.1.2 科技扶持,加强田间户头管理

从调查来看,宜昌柑桔的科技扶持深入细致,农户们反映,他们接受过施肥、打农药等专项指导,科技人员对村技术骨干(多半是村干部)指导,技术骨干在田间地头生产时随时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农户们清楚地知道每亩地施多少肥,什么时候打什么药,用多少量,并且很清楚绿色种植的概念,这与长期以来各种科技普及工作是密切相关的。在柑桔主产区,基本上形成了一户一本科技册,一村一科技骨干,一片一科技专业人员指导的局面。

1.1.3 柑桔加工,外延生产环节

全市至2008年有罐头加工企业10家,年加工能力20万吨,产品主要出口美德西日泰和阿联酋等国家,为全国三大柑桔罐头生产基地之一。另有汇源、椰风等果汁加工企业,年消化柑桔万吨左右。全市有柑桔选果打蜡生产线227条,分布12个县市区的50多个乡镇,年加工能力70万吨以上。每年早熟柑桔的销售,都基本上在产地进行选果分级打蜡包装后,才运往全国各地市场销售。

1.1.4 打造品牌,扩大商品销售影响

宜昌的柑桔分为内销和外销两个市场,内销以东北、华北和西北市场为主,全为鲜果销售,在全国的各大中城市,基本上都能看到宜昌柑桔。全市柑桔出口每年近10万吨,约占总产量的7%,出口市场主要是俄罗斯、东南亚和中东等国家,港澳地区和部分欧盟国家。鲜果的出口,基本上为转口贸易。用于罐头加工的柑桔每年在20万吨左右,占总产量的15%。用于果汁加工的柑桔每年在0.8~1.0万吨。占总产量的0.6%多一点。

全市有水果商标20多个,其中,桔颂牌纽荷尔脐橙、泄滩奥林达夏橙、清江牌柑、金银岗牌龙泉蜜桔、双红蜜桔,花园柑、秭归脐橙、沙镇溪桠柑、晓曦红牌蜜柑、小溪塔牌蜜桔、宜都蜜柑等柑桔品牌获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秭归脐橙、科恩牌金水柑先后被全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秭归县桔颂牌脐橙、兴山县昭君牌脐橙、夷陵区晓曦红牌柑、宜都市横碛牌蜜桔、宜昌蜜桔被评为“湖北省十大名果”。2006年6月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交“宜昌蜜桔”集体商标注册申请,8月份正式受理获批。

1.2 统一观念。齐心协力促发展

经调研,宜昌市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培训400多场次,受训人数达3万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万多份。宜昌上至市政府,中有柑桔协会,下到农户,都极为重视生产绿色标准的执行和落实,政府农业服务工作着眼大局,注重细节,这种在农业生产领域的观念高度一致。也是宜昌柑桔产业蓬勃发展内在动力。

2 宜昌柑桔的运营模式的sWOT分析

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这里我们不妨借签过来分析一下宜昌柑桔的运营模式。

2.1 宜昌柑桔的运营模式竞争优势

2.1.1 良好农业规范优势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GAP)指应用现有知识来处理现在农场生产和生产后过程的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GAP鼓励减少农用化学品和药品的使用,主要针对未加工和最简单加工(生的)出售给消费者和加工企业的大多数果蔬的种植,采收、清洗、摆放、包装和运输过程中常见的微生物的危害控制,其关注的是新鲜果蔬的生产和包装。宜昌市于2006年正式了《无公害食品――宜昌蜜桔》、《无公害食品――宜昌蜜桔生产技术规程》两个地方标准。柑桔在生产环节严格控制农药的用量以及时间,且在打蜡包装过程中贯有高温熏蒸的过程,使产品在食用时真正达到绿色标准,成为放心食品。

2.1.2 规模效益优势

2007年1~6月宜昌农产品出口价值为3098万美元。比同期增长30.9个百分点,占全省20851.2万美元的14.86个百分点,而宜昌柑桔及其罐头等加工品是这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显示出规模效益的优势。

在我们调研的107户里2004年外出务工人员为95人,2005年为102人,2006年为105人,且在附近打短工的人次也是逐年递增的;107户农民家中2006年比2005年柑桔种植面积增加31.8亩,收入增加16.8万余元。规模种植,规范管理为农村节约了相对较多的人力,更多地节约了成本,回馈了更多的收益。

2.1.3 品牌竞争优势

宜昌柑桔已正式以“宜昌蜜桔”申请为集体品牌进行打造,并且开辟了专门的网站,保持常年更新信息、丰富内容、维护管理。2007年新华社、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湖北经视台和宜昌的主流媒体三峡电视台、三峡日报、三峡晚报、宜昌人民广播电台多次报道“宜昌蜜桔”品牌的整合创建工作,并刊播“宜昌蜜桔”广告240次之多,这些都可以广泛扩大其市场竞争力以及国际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品牌竞争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2.2 宜昌柑桔的运营模式竞争劣势

2.2.1 柑桔上市季节与水果的特性不相适应

柑桔早熟品种上市在秋初,好保健的人们都知道秋燥期不宜吃上火的食物,而柑桔中的桔类性燥,吃多了易上火;柑桔中晚熟品种下市差不多入冬了,冬天恰是水果销售的淡季,这些都成为柑桔销售的障碍。

2.2.2 地处腹地与成本控制不相适应

宜昌地处三峡库区,与大中城市距离较远,就连与省会城市武汉的路程距离都有334公里,长距离意味着运输成本的增加,柑桔的价格优势就难以显现。

2.2.3 加工_形式仍然单一与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不相适应

“宜昌密桔”的加工还停留在罐头制品以及“打蜡包装”上。前者现在很少成为人们选用食品品种,现在水果种类繁多,罐头食品在制作过程中难免加一些添加剂,不如新鲜水果健康,所以销量不会很大;后者制作过程中有加热环节,改变了蜜桔的口感,虽然看起来光鲜,口味却不好,反而降低了品牌质量。

2.3 宜昌柑桔的运营模式竞争机会

国家农业部2003年农计发1号文《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柑桔品种,并拨付了相应的经费,为宜昌柑桔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另外,西式餐点业的兴起,也为宜昌蜜桔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水果沙拉、水果拼盘、生日蛋糕中,蜜桔是既经济又开胃的水果,有相当大的市场前景。

2.4 宜昌柑桔的运营模式竞争危胁

目前宜昌柑桔的运营模式还存在着不少脆弱的因素,特别是在宜昌柑桔整个生产运营体系的各环节中,我们始终没见到象样的仓储设施,也就是说,果子一下市,就得销售出去,这给销售环节带来了太大的压力,且应季水果价格也卖不高。突发事件的影响,也会带来至命伤,尤其是碰到象2008年四川广元“蛆柑”事件影响,没有出现疫情的湖北柑橘外销曾一度全面停滞,经有关有关部门“救市”后,销售量虽恢复蓟正常水平的85%,但柑橘收购价较往年暴跌。而且收购商对柑橘的大小、品相等要求严格,导致大量“等外品”柑橘被当成垃圾倒掉,果农的经济损失惨重。

3 宜昌柑桔的运营模式改良的建议

3.1 运用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发展策略

水果强国美国柑橘的品种有一个特点是,注重成熟期的合理搭配,基本做到了一年四季都有鲜果供应,如在佛州,从9月到次年6月均有柑橘成熟上市。从而有效地利用了加工设备,柑橘汁加工期可以长达180天。因此改良宜昌蜜桔品种,使其改变成熟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柑桔的销售矛盾自然而然得到了改善。

3.2 完备的市场销售网络

充分发展各种方式,做好销售网络的构筑。例如在新形式下开辟全英文板的网站,可以更有效地扩大海外市场。

产品运营实习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云模式;农产品全供应链;供应链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6.015

0引言

纵观国内外对农产品全供应链体系构建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较为早期的国内外学者研究多是通过构建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第三方物流平台来解决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链条中生产、加工、流通、消费、配送及售后服务各环节上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然而,基于云理念的创新管理视角的农产品全供应链体系构建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方法较为传统。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已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创新变革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势在必行,重点是对供应链服务内容和运作模式的创新优化,实现资源虚拟化集成和一体化调度的全新管理模式。如今,供应链管理已经从以往针对供应链节点的管理,发展到供应链信息集成化管理。信息集成必然离不开云,云计算互联网相关的前沿技术理念正悄然声息映入眼前。近年来,一部分学者开始将研究重点转移到以云计算为技术支撑,对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变革创新。云计算的技术还在发展当中,一旦成熟后,信息的集成将会变得庞大。云计算模式下的信息集成并非是有益无害的。如果不能有一个安全的保护方式集成将会造成数据的泄漏。这意味着,对云计算与信息集成的有效融合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希望基于云模式理论,将供应链集成与云模式完美融合,完善农产品全供应链体系构建,对云模式下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研究做更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1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主要的运作模式可分为四类:一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却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虽然以数量庞大占据主流,但其存在本身的设施简陋、交易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等缺陷,急需建立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该模式是以集体的方式销售农产品,由主导农产品供应链的农产品零售商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中采购农产品,然后经由农产品加工商或批发商在农产品零售商处销售。三是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供应链模式。以龙头企业作为驱动力,整合供应链上下游的利益相关者,解决农产品供应链的内部利益分配、合作伙伴选择、供应链绩效评价、激励约束等至关重要的问题。四是以“直销直供”为中心的供应链模式。直销直供是指生产厂商不经过中间环节,直接将产品或服务出售给消费者的营销方式,常见的如网上销售,采摘直销、众筹预订等。

2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现存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现存的主要三大问题是农产品生产信息化水平偏低,集约化、联盟化的渠道链条缺失以及渠道成员间关系不稳定,农产品全程可跟踪链条尚未形成。具体表现为:我国养殖类农产品和种植类中的大多数经济作物类农产品,它们仍以小农经济生产经营模式为主。这种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模式存在网络化、标准化程度较低的特点,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流通优势;农产品流通渠道主体参与成员各自为政,成员之间大多数以分散的农户、发展不完善的农协合作组织以及规模小、数量少的龙头企业为主,其组织化程度较低,流通渠道呈现产销分离状态、协同协作关系弱、缺乏整合集成,导致难以形成集约化、联盟化的渠道链条;目前,我国农产品全程可跟踪链条尚未形成,对链条不同环节的关键节点上依然存在较多的监督监控漏洞,缺乏统一的可追溯标准体系,且现有的追溯体系建设和使用成本高,导致消费者查询农产品的相关信息较为困难,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3基于云模式的农产品全供应链体系构建

3.1基于云模式的农产品全供应链体系的构建目标

基于云模式的农产品全供应链体系旨在利用云计算为技术支撑,对农产品整个供应链链条各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对信息进行集成化处理,实现全供应链信息化系统的动态联盟,协调各环节及各环节的关键节点的资源运行,按需提取用户所需的信息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通过搭建云模式农产品全供应链服务运作平台,融合各类云资源,智能化管理操作,形成有效信息云资源,它们之间可以有效地进行信息交互,协调合作统一调度,能够实现以下目标:生产信息集成可满足许多用户不同的需求;用户需求信息集成可满足生产商规模化运作;物流、金融、供给和其他各类信息集成能够向供应链生产、分销及用户提供有效的需求服务;最终实现全供应链链条各主体之间信息的有效对接及协同协作。

3.2农产品全供应链云服务平台的构成

农产品全供应链云服务平台的云资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是服务平台的用户利用各类终端设备农产品的相关信息资源,比如:农产品需求信息、物流信息、销售信息等。第二部分是云管理服掌骼用云计算大数据挖掘技术对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后并反馈给云服务平台,有效向各类云主体提供需求服务。

3.3基于“云”的农产品全供应链体系构建思路

第一,建设基于云模式的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平台。第二,供应链服务集成商汇集分散各地的生产主体,组建生产供给网;对多种生产供给信息进行虚拟化处理后寄存在云服务器中,形成生产供给云;各类生产商可通过云服务平台与销售商有效地达成产销不分离,协同发展的合作关系。第三,供应链服务集成商采用联盟协作方式整合线下服务终端资源,搭建终端服务网,形成终端服务云,统一调度协同地进行终端销售、配送等一系列的终端服务工作。其四,融合金融信息、物流信息和其他信息,对它们进行虚拟化集成处理,形成对应的金融云、物流云和其他服务云。最终,供应链服务集成商将农产品生产供给云,物流云、金融云以及终端服务云融合起来,形成线上线下业务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化的集成体系,对供应链各主体用户提供质优价廉、标准透明的云服务,来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四流”的准时化、规模化、协同化。

3.4基于“云”的农产品全供应链运作流程

第一,供应链服务集成商建立基于云计算的供应链云服务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技术不断地增强优化云平台各模块功能,以此形成服务于供应链各主体的一个虚拟化资源集成于一体的生态及动态联盟的云服务平台系统。

第二,供应链服务集成商集中挖掘目标市场,以联盟集约合作等方式构建终端集成服务网,并与集成服务网中的各服务站点达成契约合作关系,同时与各生产主体签订契约,构建农产品生产供给网。

第三,针对供应链各环节涉及的物流活动,全面整合自有物流资源、第三方物流及第四方物流资源,形成“农村个体运输+城乡干线货运公司+终端配送+产销两地集散货中心+社会仓储中心+供应链生产及供应链服务集成商自有物流资源”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服务资源网。

第四,供应链服务集成商与供应链覆盖范围内的多家银行建立合作关系,构建金融服务资源网。

第五,云服务平台的农产品生产供给主体用户登录连接实时农产品供给信息,形成农产品供给云;云服务平台的各终端集成服务站点的用户登录连接其服务范围、服务内容等相关信息。供应链服务集成商通过对两者的协同调度下,有目的有规划地进行线上线下营销,为目标用户提供供给、销售和其他等相关服务。

第六,云服务平台的各物流主体用户登录连接,形成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服务云,依据消费者下单信息,有效地进行信息集中化管理,合理分配调度物流资源,使得整个供应链物流能够有效的同步协作;云服务平台的各金融服务主体用户登录连接,构成金融服务云,方便供应链各主体享受优质快捷的金融服务,使得他们之间的资金流通变得更迅速更通畅。

第七,云服务平台的目标需求用户群体登录连接,构成农产品用户需求云,可随时通过各种途径查询农产品生产、经营及相应的信息资源。

第八,用户根据自身需求,登录连接云服务平台,准确无误的提交订单信息。

第九,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智能化处理庞大的订单信息,云服务平台通过云计算处理反馈回来的订单信息对应生产主体、物流主体、终端集成服务主体的位置,相关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顺序协同智能化生产相应的作业计划传送给对应的主体对象。

第十,供应链生产主体依据作业计划要求的产品数量、产品质量、产品包装等信息进行产品采购、加工、归类、包装等相关生产任务。

第十一,供应链各物流服务主体与终端配送主体依据供应链农产品物流配送方案,并行、同步、协同、有序地开展农产品运输与配送任务。

第十二,用户通过终端配送服务站点运送收到所买的农产品,根据可追溯链条系统查询匹配,若所收到的货品与系统信息匹配时,用户即可签收并可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支付商品金额:一是直接线下支付现金给配送服务员,再转由终端服务站点代替用户登录链接云服务平台在线支付给供应链金融服务主体;二是用户收到货后直接采用在线支付方式直接支付给金融主体或者用户下单时就直接支付货款。若所收到的货品与系统信息不匹配时,用户可通过云服务平台申请退换服务。最后配送交易完成后,用户可通过登录连接服务平台对服务做出评价并可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十三,如果交易成功,金融服务主体按照契约约定的分配方案将消费者支付的供应链价值转移给供应链的各主体。

第十四,若用户发生退换货行为,那么云服务平台会及时做出反应将用户退换货相关信息传送给农产品供给主体。

第十五,作为全供应链的核心主导的供应链服务集成商对于退换货行为的处理,要么会主动及时和生产供应主体商量退换货处理方法,要么按照契约对应的规则实时调度安排终端服务站点折价处理或者退换。

第十六,基于云模式的农产品全供应链体系旨在建立一个良性生态的动态联盟系统,作为农产品全供应链运作流程核心驱动力的供应链服务集成商,主导着农产品全供应链信息资源的融合,作业协同协作,计划并行。这就意味着需要供应链服务集成商根据供应链内外部环境变化,对供应链各服务主体做出合理的评价,优选新增优秀的供应链服务主体,剔除摈弃拙劣的。在宏观上,建立云服务平台,为供应链各主体提供云服务,制定供应链运行规则,与各主体订立框架协议并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微观上,在目标市场海量订单驱动下,通过运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整个供应链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同优化。

4结语

将云模式思想引入到农产品全供应链管理中,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对供应链各分布式资源进行虚拟化集成,以此构建基于云模式的农产品全供应链体系。这种体系可以为供应链各主体提供服务,对虚拟资源集中管理,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产销不分离的一体化运作,消除供应链各主体之间固有的经营障碍,消除供应链各环节及环节的各节点的监控盲区,形成全程可跟踪链条。最终,提升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信息应用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系统成本以及提高用户服务的满意度。因此,应用云模式思想来解决农产品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未来农产品全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SUSAN COHEN KULP,HAU L LEE,ELIE OFEK.Manufacturer benefits from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with retail customers[J].Management Science,2004,50(4):431444.

[2]P BERNARDI,C DEMARTINI,F GANDINO,et.al.Agri-foodtraceability management using a RFID system with privacy protection[J].Advanced Information Networking and Applications,2007,(5):6875.

[3]LI CHEN,HAU L LEE.Information sharing and order variability control under a generalized demand model[J].Management Science,2009,55(5):781797.

[4]王建疆,佬牵李繁.基于B/S结构的农产品信息系统[J].安徽农业科学,2011,(28):1759617598.

产品运营实习范文第3篇

光阴似箭,转眼间,实习生活结束了。在实习过程中,我始终保持了积极、主动、严谨的工作态度,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虚心学习,也有幸得到部门领导的教诲与指导以及同事的帮助,采用了看、问、学等方式,初步了解了网站运营中的具体知识,拓展了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以后正常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个人发展方面说,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工作作风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专业知识对工作的重要作用,因为这些都是我在校学习中不曾接触过的方面,所以我将在报告中讲述我在实习期间积累的这方面的认识和经验。

实习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实习工作概括

去年1月份我与北京华联广州分公司签订实习协议后,来到北京华联广州分公司实习。担任公司基于对传统超市行业与新型互联网企业特性的深入了解与北京华联广州分公司合作建立并运营具有综合型的中国超市网站的运营专员。从20xx年1月17日到20xx年5月31日,为期5个月。在这次实习中,我充分利用了在校所学知识和北京华联广州分公司平台技术。在网站运营经理的指导下独立负责公司网站的内容建设、页面完善、内容优化、关键词筛选、搜索引擎优化、各种网站推广方法的实施、网站广告友情链接的互换、网站流量监控分析、网站会员包装及后期日常更新维护等有关网站运营的工作。在这段时间内,网站的流量稳定,运营正常。我们的工作时间是从上午9点到下午6点,中午有一个半小时的午餐时间。

二、实习工作内容

1.负责网站的内容建设、设计、优化、推广、追踪等运营和维护工作;

2.负责网站内容的采集、撰写、编辑、扩充、等日常维护工作;

3.负责网站搜索引擎优化工作的制定及执行,实现网站在百度等各大搜索引擎上的良好排名;

4.依照网站运行流程和规范,确保网站良好运行,对网站频道内容的日常检查、更新、信息的收集、整合与编辑;

三、实习工作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实现了由理论到实际的转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己与真正专业人士的差距。我们做的这些内容在我看来已经受益匪浅,但是在专业电子商务人士眼中却只是SEO技术的皮毛,并没有深入核心,这些工作只是之后真正工作的铺垫,是必经过程。在这六个月的实习中,我看到了自己专业知识的欠缺,也获得了经历和体会,对于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都有很大的帮助。经过这次实习,也提高了我的专业水平。在以后的工作上我会有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这次实习工作中我总结了几点经验教训,这将会在我以后的人生道理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态度决定一切,工作时一定要一丝不苟积极主动,按时上下班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当然作为新人就要不断学习,遇到自己不懂或不会的地方及时向经理同事请教;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勤于思考,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公司的日常工作都会比较繁琐,而且几天下来也会比较枯燥,就是需要你多动脑筋,不断地想方设法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所需时间。

以下我将我的实习工作分为内容建设、页面完善、搜索引擎优化、日常更新和网站推广五个方面进行总结。

1、内容建设

网站内容建设不仅是一次灵感创造的行为,更是一种理性思维的程序。每个行业有自己特定的产品/服务,网站的内容理应围绕行业的核心业务设置。根据本公司的自身特点和相关的行业特点和用户的实际需求,在中搜平台上和网站运营经理的指导下,首先对中国超市网站中所有内容进行外链转内链,然后根据网站的不足之处进行内容填充,在网站页面添加产品展示 、产品分类、图文信息等。最后对网站现有内容进行优化使内容实质中能够反映出相关知识,让用户从中能学到什么、体会到什么。

2、页面完善

网站内容完善就是给网站随时添加相关信息,只有不断的完善门户提供的服务,用户的需求才能不断的被满足。根据网站运营流程主要做的就是参考行业成熟网站进行网站的页眉页脚设置及底部导航的制作、网站其它页面的完善、网站结构的布局与调整、网站的视觉形象设计、添加交互性和广告位等操作来引导用户访问和提高用户体验度,使达到让客户快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或让新来网站的用户能够马上找到所需要的。

3、搜索引擎优化

搜索引擎优化(即SEO)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网站推广工作可以提高搜索引擎对网页的收录及一系列关键词的排名,从而提升网站访问量。在SEO方面我主要做的是关键词的选取确定网站核心关键词与布局,首先根据关键词筛选工具、用户习惯及对旅游客运相关行业的了解在网站运营经理的指导下进行中国旅游客运网站关键词和长尾关键词的筛选,然后按照搜索引擎优化规则对网站首页、栏目页等进行筛选的关键词和长尾关键词布局。

4、日常更新

一个网站,只有不断更新才会有生命力,人们上网无非是要获取所需。只有不断地提供人们所需要的内容,网站才能有吸引力。还有一个就是经常进行网站内容更新,能够讨好蜘蛛进行页面内容的爬行,从而抓取页面进行收录。这样能够充实网站的内容,对于浏览者来说也增加了可读性。因此,日常更新也是我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因为网站运营有人力方面的限制,所以网站内容以转载别的网站内容为主。网站每日更新的位置包括主页中的头条,行业的资讯,时事新闻。由于独立负责网站,我实际上承担的是频道主编的职责,因此我既要保证频道内容的专业性,又要兼顾频道的流量。不过要吸引更多的人来网站,单单从别人网站转载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写出一些原创的东西才能吸引别人眼球。去了解更多的行业网站相关新闻,经常去看同行业的相关网站,吸收别人好的东西,巧妙地用到自己的网站上来。只有坚持去写原创,才能超越同行业网站,关键字排名才会有所提高。

产品运营实习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电子商务孵化器

由于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近年来全国各高校( 包括本科、大专) 及中职等院校纷纷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中职学校也在大量地培训这方面人才。但在近年的社会各类招聘中,企业发出了“招不到电子商务人才”的声音。在电子商务人才供求上出现矛盾的原因并不是国家、学校不重视, 而是培养模式的不对接,就是说,W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适合企业,出现了企业招不到人才、学校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的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学校要创建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了对电子商务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做一个探索,找寻具有创新性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通过对现有校企合作模式以及先期很多工作所得出结果的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一、企业参与学校实验室建设,探索企业参与课程结构改革的可能性

如果企业能够参与到学校实验室的建设,首先就能够从物理布局上打破原有机房的格局。电子商务涉及银行、厂家、商场、物流公司、消费者等多个角色,每种角色本身的运作又需要多个不同的部门协作。将部门与部门间,角色与角色间进行物理上的划分,更符合企业实际环境,无论对于电子商务实验的理解还是学生身份的转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在硬件的基础上,企业如果能参与到软件平台的开发,则实验的真实性将大大地提高。

另外,学校都非常重视课程改革工作。如果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企业能够参与到学校的课程改革,从编写校本教材到参与课程结构设置甚至是课标的制定,难道不是学校课程改革工作的一条捷径吗?

二、根据企业人才技能需要,建立电子商务孵化器服务中心

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技能与学校的培养重点是存在明显偏差的。如果学校希望能够成为企业高素质人才的孵化器,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人才技能需要,建立有针对性的按需培养模式。

“电子商务孵化器服务中心”主要两个功能:一是孵化人才;二是孵化产品。前者是指大中专职业学员通过实训孵化成为具备适应自身发展的技能人才,输送到企业,实现早期满足企业岗位素质要求,实现高薪待遇。后者是指把企业产品引进来,进行实训孵化推向市场,为企业拓展更大的销售渠道,打破产品营销瓶颈。以“多方资源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服务品质、降低运营成本”为经营宗旨。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互为推动”的运营机制。

(一)孵化人才

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企业的竞争更大程度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并且伴随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企业经营模式的变革过程中,对人才选择的标准,也有了比较大提高。如:更注重综合素质要求、工作经验等。

就目前大中专院校的教育环境,也伴随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意识的进行创新教育模式,实现“走出去,引进来”,把企业用人需求与院校教学相结合。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局限在于部分企业,而针对中小型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往往毕业生就业与企业岗位要求,偏差较大,在心理素质,职业生涯规划上,更是呈现很大空白,因此很大程度上,造就企业寻求“有经验的求职者”,求职者很难在就业道理上找到更适合发展的就业环境,往往在短期内更换工作,或频繁跳槽,造成了浮躁的就业心态。所以在企业求才与人才求职之间,造成了很大的差异化。这种差异,主要是在校学员毕业教育环境,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带来企业就业岗位需求的变化。

(二)孵化产品

企业的竞争命脉在于企业产品占领市场份额的竞争。在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日趋成熟并普遍应用的今天,企业商务电子化、网络化也是企业现在和将来必备的一个先决条件。

企业面临这新型竞争模式,逐步重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模式取得市场,经过近两年的网络营销应用,相互之间进行新一领域的竞争过程中,又呈现出新的矛盾与不足:一是进行传统的网络营销推广(同行竞争、竞价排名)成本很大;而目前网络营销的方式很多,针对适应企业产品特征的营销模式,是综合多元化的组合。针对企业自身条件,不具备这样的营销条件建设。因此,通过传统的网络营销方式,很难实现预期的经济效果。二是通过应聘专业网络营销人才进行网络营销业务,往往是缺乏实际的营销经验,企业自身也不具备专业网络营销培训的经验,大多数应聘者从头摸索学习,经过一段时间推广营销取得经验的时候,往往会面临就业者离职跳槽,从而往往给企业带来资源的流失,造成很大损失。

(三)第三方服务机构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以上分析,实现第三方服务机构,将以上资源合理的配置整合,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综合效益。主要实现以下几点优化配置:

1.将人才培养与实训结合,从源头做起。

就电子商务人才实训一年多经验来看,短期的培训很难实现人才素质与企业需求标准达到一致。所以,将人才培训环境打造成一个模拟公司的环境,让学员在校期间,进行长期的实践体验,将能给予综合性的素质锻炼。学习三年时间,等于实训三四年时间,这样求职就业就如同“三四年的工作经验”。

2.技能培训与团队管理环境相结合

现在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人才的竞争,更是团队的竞争,集体智慧的竞争。在传统的培训课程中,及大学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均缺乏团队素质的锻炼与环境培养。

往往在一个团队组建,跨越了不同专业范围,所以,需要培训第三方组织挑选,具备不同岗位素质的人组建成为一个团队。如一个产品的电子商务销售,包括:营销推广、客服销售、促成交易(谈判签订合同)、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统计分析等等环节。所以,组建这样的销售团队,需要各自有互补性的成员组建成为一个销售团队。

而单一的专业班级不一定合适具备这样的团队成员条件,往往需要多个专业,院系范围内,进行团队的组建。

当然,不同专业的学员不一定适应本专业方向的就业岗位,很多就业者不是从事本专业的岗位也是这样的现象(这也是教育环境选择专业方向,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空白造成的)。这些也可以通过团队环境实训环境的培训,体现出来更适应学员发展的方向,帮助确定发展方向,更有利于就业选择。

根据调查显示,真正开展全面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数量并不是很多,校企合作完全可以利用学校的知识优势,利用企业的商务优势,帮助企业全面开拓电子商务业务。例如校企双方可以分别出资入股,对学校来说建立运营性实习基地;对企业来讲建立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分公司。

从实习基地的角度来看,学校在安排学生或者教师进行实习的时候将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与更强的主动性。而全真实的运营环境,将会给实习生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运营情况良好的话,除了可以直接解决实习生的薪资以外,还能为学校带来创收。

从电子商务分公司的角度来看,拓展了企业原有的业务范围,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企业进入全新领域的风险,同时又极大地降低了投入的成本。

如果说学校与已经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展开合作,建立股份合作运营性实习基地,也是具有非常大的意义的。对企业来说,新的分公司的成立,业务上可以尽可能与总公司分开,进行独立运营。这样电子商务活动中涉及的商业机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无论对学校还是企业来讲,这种实习基地或者说是分公司的管理层,都是具有两项职能的机构:一方面它要对自身业务的运营进行全面管理;另一方面,它完全可以成为企业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沟通的桥梁企业本身不再需要成立专门的部门来处理校企合作的事务,这些工作完全可以交给该管理层来完成。而对学校来说,有专门的机构来处理校企合作事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知道,由于自身利益的区别,对于企业是否能够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部门,学校与企业的观点往往是不同的。

当然,我们承认,校企股份合作建立运营性实习基地在实际的操作中是会碰到很多实际问题的。但是,这种模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一些学校开始在这方面做初步的尝试。如果得以成功,校企合作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层面。

3.企业销售成本的最大化降低,具备持续的营销团队建设

将比较好的产品资源引进到实训培训中,让学员有了具体的实物产品营销过程,真枪实弹的演练,更有学习欲望,和提升自己能力的表现。而通过第三方培训及网络营销服务商的整体策划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全面、持续的服务。这些服务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销售,更在于人才的无条件培养、市场的分析和持续的销售团队建设。

在@样的环境下,企业再进行传统网络营销推广,就有了事半功倍、推波助澜的价值效果。

“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结合,实现内、外市场的融合并进、相辅相成、互为推动的新机制;企业实体产品的营销推广与企业品牌文化塑造渗透相结合,帮助企业快速实现企业的业绩提升与无形价值的提升!

“静态+动态”教学模式:传统的理论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实训相结合,完整的模拟公司环境下,全方位多层次的岗位技能训练,锻炼学员的技能素质与综合素质双向提升。打破目前毕业生的实际经验不足与企业紧缺人才需求的壁垒,颠覆传统教育与企业技能培训的时间差,实现“动、静”知识体系(适用性、理论性)的双轨并进、相辅相成、互为推动的培训体系。紧密迎合适用新经济竞争环境下的紧缺型人才、与企业战略发展人才储备的双向需求。

“1+1”创业模式:这是电子商务孵化器的终端目标,将企业服务与人才培训结合运营过程中,挖掘和发现具备创业潜力的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科学的组建成创业团队,与企业产品或创业项目实现对接;并扶持引导成功创业走向社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型人才培养带动企业发展内在驱动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师资队伍培训

就专业技能知识而言,学生获取知识最为直接的途径就是教师的上课。然而深居校园内的教师,缺乏与外界的接触,几年后,自身知识会出现与社会实际明显脱节的现象。为了保持教师知识的先进性,就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方式,由企业负责师资队伍的培训。

具体可以表现在定期分批次有组织的安排教师顶岗实习,通过在第一线的实际工作,弥补自身在实践教学上的不足。也可以组织教师参加企业的资格认证培训考试,通过学习的方式保持知识的与时俱进。

四、项目实习制探索

如果学校能打破原有的实习制度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分批次安排实习生根据企业的实际项目进行实习安排,完成一个项目后再进行人员的调换。这样就能够打消企业的顾虑,乐于接纳实习生;同时对实习生来说,在一个完整的项目下实习,所获得的经验更为全面。

此外,利用学校内部的沟通优势,做好实习生的交接工作,尽可能做到不同批次的实习生之间工作的无缝交接,那么对于企业来讲,顶岗实习也就不再有后顾之忧,避免了工作交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

五、名企文化以及就业指导培养

对于一些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企业来说,其企业文化与产品具有等同的魅力。

产品运营实习范文第5篇

一、校企合作中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企业与学校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学校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学校以育人为第一目标,企业则以赢利为第一目标。

1.双方缺乏磨合。校企合作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才能实现,由于企业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因此校企合作还普遍处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简单协作阶段。目前,由于大多数学校已经意识到只有与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密切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规划及人才培养方案中往往有相对详尽的内容。但是,企业接收的顶岗实习学生往往没有生产经验,需要进行岗前培训或者一定的适应期,不能很快上手工作,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对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缺乏了解,相关制度不完善,因此在为学校提供实训实习机会时往往需要临时调整生产运营安排,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另外,作为常规教学规划中的一部分,学校安排实习学生时通常不会按照企业招聘的标准进行选拔,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存在管理困难。

2.合作缺乏保障。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校企合作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政府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来约束校企双方的行为,对双方的义务、资格、程序等做了相当具体的规定。 在我国,长期以来都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参与高校的实习与培训,也没有相关的规定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更没有设立相关的奖项来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协议也不够详尽,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不够明确。

3.校企文化冲突。随着校企合作的增多和发展,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的冲突日益突显,两者之间的冲突并不仅仅表现在利益层面,还表现在文化层面,即双方的价值取向、制度安排、行为规程等往往存在差异。在现实的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优质实习实训资源短缺、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整体较低以及竞争压力,企业往往占据主导位置,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学校的教育教学文化往往被弱化。两种文化的冲突会对校企合作造成伤害,也妨碍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二、通过校企合作增强企业活力的途径

1.利用学校技术和人才优势,服务企业长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企业增加了竞争的压力,企业必须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加速产品开发,优化产品组合,降低成本、储备人才,着眼长远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可见,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校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要及时、有效地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来维持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在校企合作中,企业能够收获一定的项目任务和技术支持,实现科技的产业化。

企业的发展,人才是根本,特别是高职教育培养的应用性技术人才。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可以按照正式员工的标准,同时可以派专人带领和指导学生的工作,对其考勤、工作学习态度、实际应用能力、职业精神、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优先选拔优秀毕业生,为企业储备人才。同时,企业可以与学校积极协调,借助学校的场地、师资、信息等资源,开展员工的岗位培训,既保证了培训质量,又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转,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

2.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获得经济效益。产品开发方面,院校的研究人员能完成企业产品开发的部分任务,同时,院校购置的实训设备有时候甚至比企业设备更先进,共享职业院校的资源,可以为企业降低研发成本。

人员培训方面,校企双方通过对经济发展政策、产业结构总体规划以及技术人才需求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按照人才需求进行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联合创办“定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实现“零对接”上岗,缩短新员工的适应期,可以为企业节省可观的培训费用。

生产成本方面,实习生经过短期培训能部分承担企业的生产任务,而且定岗实习学生的工资比正式员工要低,校企合作对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3.促进校企文化融合,增强企业活力。虽然校企双方存在文化冲突,但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具有培养人、塑造人、引导人、感染人的功能,也正是因为双方存在差异性和共同点,所以才可以取长补短,相互衔接与融和。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追求责任,崇尚价值,企业可以吸收校园文化中理性、品味、高雅的元素,与企业的现代生产经营管理理念相结合,重视人的发展,塑造企业员工高尚的价值观,形成创业奋斗、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活力。

企业可以借鉴院校的某些方式,关爱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比如,为一线员工工作、生活和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大基层生活点建设和文化体育设施投入;保证职工必要的休息时间和正常的家庭生活;开展特困职工帮扶活动;建立沟通平台,定期与员工座谈;开展文体活动,建立兴趣小组等。

4.完善企业内部配套机制,解决管理难题。校企合作直接关系到院校、实习生、企业三者各自的角色定位与职能分工,合作机制的建立健全是校企合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信息方面,企业可联合学校获取学生的资料并由专人管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特点特长、实习阶段的表现、心理状态、情绪状况、个人从业意愿等,以便进行岗位分配、科学管理和人才选拔。

日常管理方面,由于实习学生的双重身份,企业应与学校结合,建立完善的实习学生管理和考核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并明确实习期间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注重平等,体现按劳分配,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