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职教师培训

高职教师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职教师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职教师培训

高职教师培训范文第1篇

1、教师培训制度保障不健全。

首先,从一系列颁布的关于这方面的政策来看,虽然我国一直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但是其对中小学教师的关注较多,这些法律法规为中小学教师接受一系列的培训提供了比较好的制度保障,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质量,但是却没有非常重视高职教师的培训。在高职教师培训这方面来看,由于现在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群体也在逐步壮大。但是,因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又与一般的教师有一定程度上的区别,高职教师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即属于职业教育的部分,也属于高等教育的部分,在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这方面来说,专门针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权利、义务、条件、待遇、时间、经费来源等在目前都还没有提出比较明确的规定。

2、教师培训的基础不好。

由于高职教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对于他们的培训不可避免的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对高职教师培训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根据调查分析,可能是这几点的影响:高职教师培训的起点比较低,高职师资队伍存在先天不足,许多高职教师的学历普遍在比较低的水平。

3、教师的培训体系缺失,不够完善。

在目前,在我国的许多高校都开展了一系列的高职教师培训,但是这些渠道比较狭窄,没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专业性不够强,最终仍然不能够保证教师培训的质量。一方面,一些企业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也缺乏积极性,不愿意到企业中去参加。最后就是教师在本校内接受培训,由于各个院校都比较重视学校经济效益的产生,因此对本校培训大多数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培训。

4、教师培训方面的经费不够。

就目前来说,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面临着经费短缺的问题,没有足够的资金做后盾,就没有办法开展有质量保证的教师培训内容,经费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特色的表现。由于高职教师群体的庞大,地方各级财政对于教师培训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仅仅是杯水车薪,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经费问题在目前仍然是制约高职教师在职培训的关键。

二、关于提高高职教师培训质量的具体措施

1、政府要加强对教师培训质量问题的重视,尽可能的去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建设

第一,政府要制定与教师培训相应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对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和重点做出规定,政府要做到一个引领的位置,从总体上为高职教师培训的道路指明方向。第二,在教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方面要进行非常严格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职教师大多数都没有经过比较正规的、系统非常全面的培训。

2、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树立比较正确的在职培训理念。

首先,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当今社会,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学会的一个基本的技能。随着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地位的不断提升,终身教育的价值渐趋彰显,其思想也日益拓宽与深化。现在人们更要突出个体主动学习的作用,强调学习的价值,终身学习的理念正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高职教师也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从高等职业教师这个职业而言,作为社会教育体系中负担重要责任的一个群体,由于社会各个行业的变化和更新,需要对这个群体不断地进行培训,使他们自身的素质得到不断提高,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

3、合理构建基地-企业-学校三级培训体系。

从表面上看,我国已经建立了高职师资培训的网络,但是,从实际的运作情况看,还不尽如人意。既有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又有培训覆盖面的问题;既有培训课程的针对性的问题,又有培训内容超前性的问题等等,因此,必须构建合理的师资培训体系。根据当前我国高职教师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构建基地-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三级培训体系。基地培训,也就是在当前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去进行教师培训的教育内容,根据不同的高职教师自身所需的不同和高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变化趋势,学校或政府等要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合理确定教师培训的项目。企业培训是加强高职教师自身素质的一个主要途径,是我们现在最需要,但恰恰也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4、提供高职教师培训的经费保障。

高职教师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兼职教师;培训需求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training need of part-time nursing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and specialized college.Methods The training need and attitude of 65 nursing part-time teacher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self-made questionnaire.Results The part-time teachers’ training need was urgent,the training way adopted generally by part-time teachers were reading reports,example discuss,observing teaching,cooperative teaching and participat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The general factors about taking part in training were short of training program,attention from hospital and(or)school,time and training funds investment.Conclusion The access system and terms of part-time teachers should be stricter and the range of employment should be extended properly.The training of part-time teachers should be taken seriously and involved in the training system of the college faculty.The investigation and prediction of the training need should be enhanced.Higher quality resources should be integrated and more training patterns should be adopte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and specialized college;part-time teacher;training need

高职兼职教师特指学校正式聘任的,能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或实践教学任务的企业或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及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的快速推进,以“双师”为骨干,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队伍结构的一个显著特征[1]。由于高职护理兼职教师发展较晚,以中专为起点的护理人员居多,素质参差不齐,还不能适应高等护理教育的需求,基于教师需求开展的培训工作是有效培训的保证[2]。本研究拟对高职高专兼职护理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以便为全面保证教学质量,对兼职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抽取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受聘兼职教师65名,其中硕士学历4人,本科学历45人,大专学历16人,主管护师22人,副主任/主任护师37人,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6人,护士长20人,护理部主任/分管副院长5人,医师6人,均为临床或社区工作者,无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兼职任教时间均不足3年。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包括(1)兼职教师培训需求问卷该问卷根据文献资料、专家咨询、访谈等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包括教学任务需求、教学发展需求、个人需求等3个方面11项培训内容。各项内容采用Likert 5分法量化记分,其中5表示“非常需要”、4表示“比较需要”、3表示“不确定”、2表示“比较不需要”、1表示“非常不需要”。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克伦巴赫系数为0.87,重测信度r系数为0.81,达到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2)兼职教师培训态度相关问卷,包括希望的培训方式、途径、时间安排以及影响参加培训的因素等,采用单项/多项选择的方式完成。问卷由学院在教学工作会议后组织调查对象统一发放,采用不记名的方式逐一填写,10 min内完成,现场收回,共发放问卷65份,回收份6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Windows Office 2003双人双份录入,保证输入资料准确性达100%,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兼职教师培训需求结果 资料显示兼职教师的总体培训需求较高,平均分为(4.88±0.35)分,最需要培训的三项内容依次是现代教学技术、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与手段,得分分别为(4.78±0.67)分、(4.76±0.71)分、(4.56±0.56)分。得分较低的三项培训内容依次是新专业知识、教师职业道德、人际沟通,得分分别为(3.97±0.76)分、(3.89±0.92)分、(3.77±1.24)分,见表1。表1 兼职教师培训需求结果培训内容 总分 平均分

2.2 培训方法与途径 采用多项选择的方式,包括读书报告、专题研讨、专家讲座、电视教学、参与或进行教育科研、系统讲授、实例讨论、教师经验交流、观摩教学、合作教学等。其中较多被兼职教师采纳的培训方法为读书报告占92.31%、实例讨论占75.38%、观摩教学占73.85%、合作教学占70.77%、参与或进行教育科研占69.23%。表2 兼职教师选择培训方法及途径

2.3 影响参加培训的原因 采用多项选择的方式,93.84%的兼职教师认为缺少相关的培训,86.15%认为医院不重视,87.69%认为没有时间、81.54%认为学校不重视,80%认为培训经费不足。

2.4 希望培训的组织形式 29.23%希望采取集中培训方式、70%希望采取分学段培训方式、83.08%希望采取分学科培训方式、76.92%希望采取专家个别指导、33.75%希望采取全脱产的学习方式,66.25%希望采取半脱产的学习方式。

3 讨论

3.1 严格兼职教师聘用准入机制,拓展聘用范围 目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来源有两种:(1)在课程安排之后,视课程空缺情况找熟人介绍教师;(2)为应急,补漏采用人托人的方法聘用教师[3]。我院自2005年以来,为适应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及扩招的教学需求开始引进临床一线优秀护理人才作为学院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均需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并具备临床带教经验,由护理部推荐及学校面试,相关教研室试讲引入,已形成规范的聘用准入机制。鉴于护理学科学历教育发展较晚,我市临床上具有中高级职称的高学历护理人才尚不多见,目前在聘的65名在聘的兼职教师均来源于宁波市各级医院及社区临床工作者,其中仅有4名为硕士以上学历,且均为临床医师。在我国,教育部明文规定,高等院校教师原则上应为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有高校相关教学经验或中级以上职称,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等。目前在高校职业与继续教育任职的教师,无论是专职的教师,还是外聘的教师都应具有教育部规定的相关条件才能上岗任教。本调查显示:在聘的兼职教师均未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且自评接触过教育教学理论及高等职业教学相关知识的人数不足20%。研究者认为我院在引进兼职教师人才虽具备一定的准入机制和管理途径但是尚缺乏严格的准入标准,教师的基本素质应作为一项考核的重要指标,外兼职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学术或技能水平,而且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此外在招聘兼职教师的途径上除了向医院引进一线的医疗卫生人员,也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兄弟院校的优秀师资和专家教授,师资共享,真正做到聘请兼职教师优化教学团队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功能实效。

3.2 重视兼职教师的培养、切实纳入本校师资培养建设范畴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教师培训作为高职师资建设的重心已受到广泛重视,然而目前尚少见高校专门针对兼职教师的培训计划。兼职教师不仅仅在数量上补充高职院校师资的缺乏,保证教学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校人力成本。此外,作为专业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载体,多为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能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也能更新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被认可。我院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的比例已达1∶1,资料显示:多数兼职教师在教学环节的把握上体现不足,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4]。在影响参加培训的原因的调查中显93.84%的兼职教师认为缺少相关的培训,86.15%认为医院不重视,87.69%认为没有时间、81.54%认为学校不重视,80%认为培训经费不足,可以看出兼职教师并不认为自己的角色被相关部门足够重视。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兼职教师的培养,将培养计划切实纳入本校师资培养建设的范畴,做好职前教育和继续教育,帮助兼职教师完成角色定位,做到学校、兼职教师和医院三赢,致力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及教研水平,保证教学效果。

3.3 加强培训需求的研究和预测 只有准确地掌握了培训教师的需求信息,才能保证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调查所形成需求问卷不仅包括兼职教师的个人需求方面、也广泛收集教育专家,培训专家,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等有关教师基本素质及高职院校教学教研发展等方面的客观需求,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广泛性。本调查显示:兼职教师均具备较高的培训需求,说明兼职教师在承担教师角色时有较高的敬业精神,作为高职院校应努力帮助兼职教师完成角色转换。其中,最需要培训的三项内容依次是现代教学技术、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与手段,这些均是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实用的教学工具与手段,兼职教师多为高级以上职称,且护理教师学历起点较低,可能在计算机应用水平上相对欠缺有关,得分较低的三项培训内容依次是新专业知识、教师职业道德、人际沟通,可能与兼职教师认为在平时的工作中均有不断接触相关知识有关。这些调查结果可能与教育培训专家认为在高校教师基本素质和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等培训必要性更高具备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置培训内容和计划时应充分结合多方面的调研结果进行统筹安排,既充分满足兼职教师的个体培训需求,又符合实际教学发展要求。

3.4 整合优质培训资源、培养方式多样化 调查显示:在希望参加培训的组织方面,其中较多被兼职教师采纳的培训方法为读书报告、实例讨论、观摩教学、合作教学及参与或进行教育科研。29.23%兼职教师希望采取集中培训方式、70%希望采取分学段培训方式、83.08%希望采取分学科培训方式、76.92%希望采取专家个别指导。33.75%希望采取全脱产的学习方式,66.25%希望采取半脱产的学习方式。兼职教师普遍不倾向于系统讲授及集中学习,可能与成人教育在接受继续培训时候更多倾向于能充分利用既往的学习经验,希望有较多的参与度有关。此外兼职教师多来自医疗卫生单位的中间力量,培训存在工学时间冲突,因此应充分尊重兼职教师的培训需求,整合优质培训资源,如依托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宁波大学等师资,并根据学科差异进行分类培训。

4 小结

兼职教师的培训需求较高,应严格兼职教师聘用准入机制,拓展聘用范围;重视兼职教师的培养、切实纳入本校师资培养建设范畴;加强培训需求的研究和预测;整合优质培训资源、培养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 张尧学.正确定位促进高职高专教育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0-31.

2 王金涛.湖北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培训策略.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24(3):54-56.

高职教师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培训途径;培训内容;高职院校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一线人才,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教师是高职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高职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本科教育不同的是,高职教师是“双师型”的、一专多能的,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背景,又要具备行业经验和实践技能,唯有如此,才能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就对高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高职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培训内容脱节。目前,对高职教师的培训大多是上级部门统一安排的,培训内容也是统一规定的,主要包括计算机和外语等基础知识。事实上,高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职称和不同学科的教师对培训的需求是相差迥异的,单一的教师培训内容并不能适应高职教师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另外,当前的高职教师培训内容大多以教育理论培训为主,缺乏实践技能的培训,这样的培训内容并不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师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薄弱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1]。第二,培训途径有限。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方式大多分为以下几种:脱产进修、企业挂职和培训基地学习。所谓脱产进修就是高职院校选派教师到师范学院或者综合性大学进行系统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但高职教师普遍教学任务繁重,有的还要当班主任或者兼任行政工作,很难拿出一学期的时间进行系统学习;企业挂职是高职教师联系与本专业对口的企业,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到企业定岗学习,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动手操作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但由于缺乏激励措施,教师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再加上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不成熟,企业往往不愿意配合,导致教师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高职教师有参加省培和国培的机会,但这种培训模式往往是大班集体授课,教学方法单一,很难满足每一位教师的培训需求。第三,培训评价机制不完善。培训评价是衡量高职教师培训有效性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往往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的重要指标。现实中,有的培训机构评价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只要教师参与培训都可以拿到证书,至于培训效果如何则无人关心[2]。这种培训模式只重视学历达标培训,而轻视其他目标的实现,比如教学技艺的增长,互相协作精神的培养,专业知识的更新,思想素质的进步等都鲜有涉及。

三、完善高职教师培训的对策

第一,恰当选择职后培训的内容。首先,在选择培训内容时要经过认真的调研,根据高职院校发展状况、教师的个性化培训需求以及本地区人才需求的特点等,确定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培训内容。其次,培训过程中应该加大实践培训的比重,适度缩减理论培训的内容。高职教师大多是研究生学历,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背景,但在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方面比较欠缺,应该加强实践内容的培训。最后,分层次进行培训。职称不同、专业不同、学历不同的高职教师理应有着不同的培训需求,因此应该实行差异化和分层次的培训内容,例如对青年教师而言,重点培训教学能力、基础知识和教材教法等方面内容,对高级职称教师而言,应重点培训精品课建设、专业诊断、科研能力等会内容,使其成为专业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第二,合理选择教师培训途径。高职教师工作繁重,时间和精力有限,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培训途径,除了传统的培训途径之外,还应该合理选择如下几种培训模式。一是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的优点就是教师在本院校接受职后培训,不仅可以节约培训的成本,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实践资源,有利于促进教师共同进步。二是远程培训学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远程培训学习,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三是“导师制”的形式。所谓“导师制”就是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采取以老带新,以师带徒的形式,以教研室为基本单位,帮助新年轻教师形成教学基本功,以便促进年轻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岗位。第三,完善教师培训评价机制。通过培训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培训机构了解教师对培训的感受,查找培训过程中的不足,为日后的教师培训优化奠定基础。而且培训评价也可以高职教师查找自身的不足。建立有效的培训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选择恰当有效的评价方法,建立与评价相关的反馈机制,建立合理的评价内容,以及构建科学的评价主体等[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各种新知识、新工艺不断涌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不断更新,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大对高职教师培训的重视,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铁岩,吴兴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3.

[2]陈久青,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

高职教师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发展策略

[作者简介]程文燕(1986―),女,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老区建设》杂志社编辑,实习研究员。(江西南昌 330000)

一、从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属性出发进行培训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属性的具体内涵

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从事的是学术教育而高职院校教师从事的是职业教育,一个从属于学术体系而另一个从属于工作体系,高职教师一方面具有普通高校教师所共有的职业属性和特征,但是由于高职教师在教学环境、对象、内容和目标上与普通高校教师存在较大的不同,使得高职教师素质与能力结构等方面都表现其独有的职业属性。

首先从两类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活动目标来看,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富于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则是高素质的应用型和专业型的高技术人才。从两类教育的活动目标来看,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活动目标是对应学生的就业方向,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设计、创新和研究能力,从而尽可能的扩大和增加可供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幅度和数量,而高职院校的教育活动目标是针对不同的行业领域和不同的工作岗位或岗位群,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将来从事一线工作的相关技能。

其次从两类院校的教师定位上来看,普通高等院校教师的定位是以学术为导向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起的是主导性的作用,而学生是主动性的学习,教师所扮演的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的角色,而高职教师的定位是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师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咨询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重心。

再次普通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遵循着不同的教学原则,由于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属于不同的分支,虽然两类教师都承担着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任务,但是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以学科内容为基础多为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调查法和实习法为主,他们更重视的是理论性的教学,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而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进行选择,主要以案例、项目、仿真、情景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为主,强调的是知识与技能并重以及手脑并用,这是高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

最后两类教育的教学环境和对象也有显著不同,普通院校教师的教学环境主要是课堂或实验室,而高职教师教学环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实验室还包括实训基地和实习单位等。普通高等院校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其智力结构主要以逻辑抽象思维为主,学习的类型多为推理、分析和理解学习,而高职院校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群体的智力结构主要是形象思维,学习类型主要是行动、互动、听觉和视觉学习。

(二)基于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属性培训的途径

1.培训内容的设计

从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结合高职院校教师工作性质与其在专业化发展上的要求,综合考虑,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内容应该由下面三个部分组成?押一是学习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职业教学论和职业教育学等教育理论的学习,可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在教育理论水平上的提高,加强教师对高职教育特征和规律的把握,尤其是对高职教育中遇到的专业、对象、课程三要素与教学过程性质的把握,进一步拓展职业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二是企业职业实践的具体经验的积累。要求教师掌握并熟悉具有普遍意义的职业工作性质和流程,具体方法有组织教师深入基层学习和短期考察多种方式。三是高职教学的具体实践。在熟练掌握职业工作性质和职业工作流程的前提下,通过运用职业教学论和职业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参与具体的高职教育领域的教学活动,积极开展高职教育,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教学研究和同事之间的交流,从而让职教教师在行动能力上有新的提高。

2.培训策略的选择

(1)根据具体的培训需求,进行个性化培训方案的设计

把高职教师仅仅视为普通教师群体是以往的高职教师培训的一个通病,目标过于空泛?鸦而为了每位教师都能“因地制宜”地得到专业发展的机会,教师的培训需求是一个具体的切入点,按照个性化、具体化的设计方针,高职教师的不同专业种类和不同专业发展阶段都应该要有针对性的设计相互不同且个性化的培训方案。这是做到充分激发每个高职教师的潜能、并满足其专业上发展需求的唯一途径。

(2)建立并完善培训体系,创造层次化、结构化培训的方案

高职院校教师在现有的体制下从职前培训到在职进修的每个阶段似乎都忽视了在企业的实践经历。有关职业属性的培训纵然可以稍微弥补这个环节,但解决培训体系中的诸多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例如?押从教育规章制度上入手,把教师的企业培训与教师的增薪、评聘、晋级等关系到其切身利益的问题相挂钩?鸦从管理制度上寻找突破口,把企业实训基地的资源充分发掘出来,共同搭建学校和企业在教师培训问题上的合作的平台?鸦设立独立的培训部门,按部就班地实施层次化、结构化的培训方案等等。

(3)借鉴“双元制”教育理念,建立和发展“二元”学习型的培训体系

来自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双元制”体系,其核心就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强化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政府引导下的“企业与学校”两方面密切合作的行为方式也是“双元制”体系的一种具体形态。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素质具有“双师”结构的特点,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一元”组织的培训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为了高职院校教师始终保持对职教理论最新发展的学习热情,能够始终紧跟企业中最新职业属性,始终坚持对教学实践中最新改革进行反思,始终恪守对自身专业素养的高要求、严要求;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建立一个从企业实践到教育理论的学习,再到教学实践一体化的“二元”学习培训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构建完整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

(一)高职教师培训体系的组成

1.新教师岗前培训

新教师到任后,需要马上担当起高职教育教学岗位的相关工作,同时肩负着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责任。为了使新教师更快的适应学校环境以及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和相关的教学与管理制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应根据各高职院校对于专职教师的具体要求和培训的具体内容设置如下“六课”:院校现状及发展前景、高职教师职业道德和基本要求、人事管理制度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规范、学生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规范和科研工作规范。

2.教学理论与实践技能培训

与教师的教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培训的相关内容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高等院校教师教育理论和方法、语言文字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若干个方面,由于以上几个方面在教学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又可称之为在教学中必要的辅助措施。开展以上提到的这几方面内容的培训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教师能够圆满的完成本岗位的教育教学任务而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新教师试图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因此以上提到的培训内容又可称作为教学基本功的一种锻炼。

3.专业理论与实践培训

专业理论与实践培训所指代的方面包括:学术交流活动的参与、“双师”考证培训、参加行业以及企业社会实践、进修硕士学位、科研能力培训、参编教材、访问学者进修、派出“访问工程师”、出国进修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实施有助于巩固高职教师的职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包括提高他们的专业学术水平,进一步锻炼他们的专业实践技能,并且开拓教师们的国际视野,从而为提高高职教师的职业水平提供良好的条件。除了巩固和加强教师的基本理论知识培训、专业知识培训与实践技能的培训之外,无疑还应对他们的专业外知识的培训加以重视,像市场经济、法律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将教育的新理念落到实处,必须注重培养每一个教师的敬业归属感和责任感,同时要重视对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和递进方面的培训。如此才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技术应用技能的有效办法。

(二)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

1.应长远规划与专项计划相结合

教师培训工作应以高职院校的长远规划与高职教师整体队伍构建规划为依据,各高职院校在以构建一支符合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需要、具有较高能力素质和实践技能、师资结构合理并且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师梯队为目标时,必须根据以上目标制定出高职教师队伍构建和培训的总体计划。除此之外,学院每年都会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对教师培训计划做出及时的具有针对性调整,使其教师培训工作在具有长期的持续性的同时也不断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进步。

2.转变培训观念,实现培训目标

高职院校作为教师培训的主要组织者应当对于当前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及时的转变固有和陈旧的观念,牢牢的抓住高职院校的发展机遇,做到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为教师培训树立符合时展的全新的时教师培训观。在设立高职教师的培训目标时应致力于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和进取精神,特别需要重视的是高职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才能保证高职教师能够更好的肩负起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批高素质的有竞争力的劳动者这个重要使命。

3.强化教师培训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针对教师培训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和鼓励政策。首先结合本院实际为使教师培训工作更规范和制度化,学院可以在制定培训制度和政策方面向教学人员做出适度的倾斜,一方面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同时将专职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实验员、科研人员和图书管理员的培训等都涵盖到这个培训制度当中加以规范化,另一方面通过明确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培训。其次,在贯彻培训制度方面要坚持统一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与用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再次,对于参加各项培训的教师所应具备的资历必须做出明确和具体的规定。第四,对教师参与各类培训的费用如何分摊做出明确规定。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培训,培训期间的费用由学校全部承担或承担一部分,并对培训成绩优秀的教师给与并予补贴或奖励。最后,将教师培训的表现与考核相挂钩,依据所在院系的培训工作计划把教师参与培训的成绩和表现与教师聘任、费用报销、年度考核相挂钩,体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4.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增加教师培训经费

巩固培训成果的重要方法师将受训教师“学以致用”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与考核。对于教师培训的成绩和表现要建立公平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对每一位教师进行分门别类的考核,定期对学术情况和业务水平进行评价,对考核结果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合理的利用和管理。同时,在经济上提供保障。学院每年在预算里设置专门款项,作为教师培训工作的固定经费。这样持续的政策为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国家相关部门根据高职院校对教师规模与结构目标的要求以及教师队伍建设计划,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

综上所述,在让高职院校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高技术人才这个系统工程里,教师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对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践教学水平的加强来说,继续进行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更显得愈发必要,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勇于创新,制定出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的教师培训体系。

三、形成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模式

(一)校本培训模式的涵义

校本培训模式是以教师所任职的学校为培训基地,充分利用所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以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遇见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的教学经验为培训内容,以本校在职教师为培训对象,以提高教师自身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开发科研项目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的一种继续教育模式。校本模式是以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遇见实际的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继续教育模式,它不仅能够通过教师现有的实践经验来完善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还可以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狠下功夫,促进教师的在岗学习,而不是单纯的以科学研究和理论研究为培训内容进行学习。

高职院校教师的“校本培训”应该是从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教师本人的培训需求为宗旨,充分顾及本专业的学科特色,以满足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教师教育理念与培训模式。高职教师的校本培训主要有如下特点:首先,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是针对本院校和教师的改革开展需要而组织实施的一种教师在职继续教育,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都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所以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校本培训的对象存在差异性;再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构成来看,有些教师毕业于高校,有些教师来自于工厂企业的实践性部门,他们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上都各有所长,因此他们在接受校本培训时就可以起到能力互补的效果。其次,高职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通常是根据所设定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的特殊属性来决定的,而高职教师培训目标绝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复合性的,这就使得培训的内容必须将大量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相融合,而作为培训对象的高职教师其培训需求更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培训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必须符合受训教师的特色适应教师的需求,才能真正激发受训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后虽然校本培训是基于高职教师所在院校开展和实施的,但其组织形式可以不必固定于一种生搬硬套的模式上,而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虽然高职教师校本培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但必须仅仅关注于“高等职业教育”这一主题,这是它不同于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独有特征。

(二)构建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方法

1.确定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的目标

培养具有完善的理论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的最终目标。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提升四种能力和转变三种理念。

首先,四种能力主要是指专业技术能力、科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教学能力。第一,专业技术能力包含教师能够及时的掌握所教专业领域的最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第二,高职院校最大的办学特色就是将产、学、研相结合,因此高职教师在具备相应的教育科研的能力的同时应该具备将最新的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科研能力,这对于高职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第三,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和互联网技术被广泛的应用,这就缩短了在地域和时空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延伸和扩展了人们的知识面,使得人们的思想更具有多面性,这就对高职教师在与学生、家长和同事进行沟通交流时所需要的能力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四,高职教师应尽可能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更新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空间中加大向学生所传授的新信息、知识和技术的含有量,从而以科学的手段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其次,三种理念是指终身学习理念、热爱职业教育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第一,高职教师应具有终身学习和终身培训的理念,这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前提,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二,高职院校教师要培养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热爱高职教育,不仅仅将自己所从事的高职教育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将其看作自己梦寐以求的事业,竭尽全力的谋求自身和高职教育共同发展。第三,高职教师的培训过程应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和以能力为本的“三本”精神。培训当中应根据高职教师的不同能力水平以及培训需要选择不同的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注重教学与技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充分考虑教师之间的差异性,鼓励教师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做到尊重和了解培训对象,突出教师在培训当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职业生涯的递进。

2.做好教师校本培训的方案设计

成功的校本培训方案,要根据高职教师的职业需求以及专业发展需要确定培训的目标、内容、对象、步骤和时间等,这是成功的实施教师校本培训的前提;科学的校本培训设计,是实施教师校本培训的关键;完整的校本培训框架,是实施教师校本培训的指南。将校本培训的基本理念内化为开展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践,其中最关键和直接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建一个合理完善的可实际操作的校本培训方案框架,而教师校本培训方案的设计与执行则是将校本培训的理论贯彻到教师实践培训活动中最关键的环节。科学的教师校本培训方案可以将培训内容和要求自然地融入到整个高职院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使培训成为一个为全体教师所接受的有计划的活动。校本培训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师校本培训效果的检测,只有通过有效的检测才能确定是否达到了最初预计的培训效果,一般来说,检测的方法有如下几种:检查教师所写的教学体会、翻阅教师的培训笔记、运用小组评议对培训的结果进行检测以及现场观察教师的培训表现等等,都是较为常见的方法。

3.教师校本培训内容的确定

教师校本培训内容的必须紧密联系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需求,要广泛征求教师和专家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首先,在制定校本培训内容是应做到从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往的教师培训主要是从国家和学校的角度出发制定培训的内容,通常都是采用上级布置任务下级负责执行的方法,内容、要求和进度都是同一的,这自然就不能满足不同教师之间不同的发展需要,从而忽视了高职教师的个性发展和职业生涯的递进。而校本培训则打破常规,突破原有的统一标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以教师的实际培训需要为准则,将高职教师的创造精神放和主体意识放在首要的位置。其次,教师校本培训关注教师的现有能力。已有的高职教师培训往往更注重的是对学科理论和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忽视了培养高职教师的综合能力。而校本培训改变了原有的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的培训模式,改用在提高知识理论水平的基础上将高职教师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作为培训的关键。第三,校本培训以教师的发展为最终目的。以往的教师培训偏重于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将教师获得更好学历最为培训的终极目标。校本培训则不同,它所希望达到的培训结果是教师个体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校本培训师从教师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水平出发,充分考虑不同教师之间的不同需要,选择最适合教师的培训方法和内容,从而实现教师职业生涯的递进和发展。

4.教师校本培训的方法

校本培训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培训的目标、对象、学校的规模等因素来确定,做到形式为最终结果服务。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中可采取的培训方法主要有:第一,可以借助课题的开发和研究来实现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这种方法可是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既可以帮助学校实现变革和发展,又能够培养出一批反思型和研究型的教师。第二,可以通过高职院校教师之间的彼此学习实现共同进步,达到培训的效果,这是成本最低的校本培训模式。在高职院校中有些教师在系统的知识理论方面更具优势,有的老师则更精通于实际操作,因此在开展校本培训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由于教师熟悉彼此的优势,理论型教师和技术型教师可以通过彼此学习,吸收对方的优势实现共同进步。第三,借助于远程网络教育和互联网课堂的形式,使得高职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的最新信息,真正将个别化教学落到实处,满足高职教师个性化的需求。第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聘请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专家或本院校在该专业方向有优势的教师负责教师培训。这种模式是让高职教师跟随某方面或领域的专家和名师学习或担任其助手,培训者与受训者的直接交流与沟通,对于提高和丰富教师知识和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5.关于校本培训模式的探讨

校本培训模式可根据院校和教师间的不同状况做出灵活的调整,以适应不同的需求,但是必须始终关注高等职业教育这一主题,以下提供了三种校本培训模式可供参考:

首先,知识-人性模式,见图1。本模式的特点是将教师培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模仿阶段。第二阶段:尝试――再造阶段。第三阶段:迁移――创新阶段。

其次,教师成长模式,见图2。本模式的特点是青年教师的发展有两种路径,第一,新教师-适应型教师-知识型教师-准学者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第二,新教师-适应型教师-技能型教师-准学者型教师-学者型教师。

最后,教学-科研模式,见图3。本模式从教学与科研两个维度对教师的成长模式进行了划分,分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和名师。

四、向“双师型”教师培训迈进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在教育部2003年下发的《关于开展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的文件中首次提出了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做出了解释。工科类专职教师具有双师型资质的条件是?押第一,至少主要参与或主持过两项实践性工程项目的发开与研究工作,或至少主要参与或主持两项实践性实验室的开发和改善项目;第二,具有工程实践经验至少两年以上,具有指导和辅助本专业的实践性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第三,“双师型”教师应至少有校级及以上刊物发表的科技性论文两篇。文科和其他科类“双师型”教师的界定可参照此条件。而教育部办公厅在2004年下发的《通知》的附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于什么“双师型”教师做出了更为明确的概括,并对其内涵做了进一步的扩大。“双师型”教师具体是指拥有讲师或以上职称的专职教师同时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押第一,在五年内累计有两年以上在企业第一线从事与本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实践性工作经验,或取得由教育部或相关部门组织的高职教师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并具有全面开展学生实训活动和指导学生技术实践的能力;第二,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包括专业资格、行业特许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第三,在五年内主主要参与或主持过校内两项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的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与安装活动或实践性教学设施建设,并且最终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的;第四,在五年内主要参与或主持过两项实践性技术开发与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为企业所使用且使用效果良好的。由此可见,在教育部先后下发的这两个文件中已经为双师型的高职教师设定了可供参照的具体标准。

(二)“双师型”教师培训的手段

1.积极创造条件,选送教师到生产第一线锻炼

在安排教师到第一线锻炼时,高职院校应结合本校对于教师培训的总体计划安排,与工厂或企业积极联系,再与教师的培训需要与现有状况想结合,实现教师培训的校企合作,让教师有机会真正深入工厂企业,观察和了解企业和工厂的现有生产需要和状况,对工厂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对企业的用人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等,以起到增加青年教师实践经验的作用,同时帮助高职院校对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培养线索,从而解决教师讲授的内容、如何讲授才科学、怎么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等问题,使青年教师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其站在学生、学校和社会的角度来思考和权衡教育教学当中的问题。

2.积极开拓教师实践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应依托行业现有优势,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开拓和完善教师实践基地。高职院校可以选择与企业或工厂签订科技创新协议或产品开发合同,这不仅可以让教师通过在实践基地的锻炼增加实践经验,还可以获得一定意义上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高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实训,可以积累实践经验学习最新技术,加快教学改革和教学内容更新,丰富实践教学经验。高职院校在取得与相关企业或者生产部门的联系后,力争获得与专业有关的企业或生产部门的培训支持,积极选派需要培训的教师到专业对口或相关的部门进行短期或中期的挂职锻炼和培训,特别是要将一些较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师定期送往与学校达成共建实践基地意向的行业和部门,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以此来拓宽高职教师的视野,充分掌握和了解市场需求并加以分析和应用,并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水平。另一种重要的教师实践形式是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要为教师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高职教师参与或主持校内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设施、和专业实验室的筹划和构建,高职教师在参与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过程得到了加强专业技能和自身的动手能力方面的锻炼。高职院校还可以根据自身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方向创办校办企业,这能够给高职教师提供更为便利的实践平台。

3.适当引进企业技术人员

在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从企业或生产部门引进一定数量的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通常都有多年从事一线技术工作的经历并且具有工程中级或者高级技术职称,另外还可以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丰富、专业基础扎实和操作技能娴熟,并且拥有担任高职教师基本条件的工程和技术类的骨干作为高职院校的专职或兼职教师。采用这种将企业和生产部门的精英请进来的方法,不仅可以优化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增加实习指导教师的数量,提高高职院校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还可以帮助提高在校专职教师的实践与技术能力,从而节约了培训成本,积极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实践证明,通过适当的引进企业技术人员对于有效地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作用非常明显。

4.制定激励机制,正确引导教师自我提高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内部管理体系,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对现有的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进行改革与调整,实行优胜劣汰,将教师管理工作量化和科学化,从而使得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体系更具有激励性和导向性。高职院校可以把“双师型”教师单列为一个教师群体,在校园广泛宣传对于“双师型”教师的重视以及相关的优惠政策,形成一个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迈进的良好工作氛围。在确定了“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后,学校在实施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应积极的贯彻向“双师型”教师倾斜的原则,给予“双师型”教师更为优厚的待遇和物质奖励等,使“双师型”教师成为高职院校教师认同和追求的目标,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具体做法包括:第一,高职院校可从本校教师培训费用中拨付一定数额的经费作为对“双师型”教师的奖励。第二,学校在评定优秀业务骨干和教师职称时应向取得“双师型”资格以及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倾斜。第三,高职院校各系和教研室要优先安排“双师型”教师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的开发、技术问题的解决、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修、专业范围内的实验装置的设计以及培养年轻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等。

5.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并将其制度化。

首先,采用让本校的优秀“双师型”教师“以老带新培训”的方式培训新教师,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缩短新教师对教育教学常规过程、岗位的熟悉与适应期,而且对于新老师和老教师之间对于教育教学过程的换为思考和研究有极大的帮助。这种模式对有一定教学理论功底的教师是一条效果显著且有针对性的捷径,有帮助其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提高其专业技术与实践能力的作用。明确老教师作为“师傅”的权力、利益和责任,这样不单有利于作为新教师的“徒弟”产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动机,而且也能加强老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这使得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带新”的效果。这对新、老教师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各级各类高职院校出台关于对青年教师和新教师培养工作的各项具体规定,是使这项工作制度化的必由之路。在规定中应对指导教师的职责和对青年教师的具体要求做出详尽的界定同时明确指导的具体周期。通过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以及“传、帮、带”的手段,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传带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加速新教师的成长,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对新教师在教学技巧与专业技术方面的最好的言传身教。

再次,“双师型”教师的成长不是单靠外部知识的灌输和必要的培养与训练就能完成的,还要依靠学校内部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使得老师具有强烈的成长动力和意识以及不断发展自我能力的愿望,才能使教师自觉的将外部要求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应从“内外结合,多管齐下”的角度出发,才能使我国的高职教育获得长足的发展,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得以保持。

综上所述,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培训模式可以将优秀老教师的大量隐性知识及专业实践技能传授给新一代的年轻教师,这样既不会因为优秀教师的退休使得大量实践性知识随之流失,也可以使新教师在“传、帮、带”的实践中体会个人实践理论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福州?押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2]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押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

[4]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11).

[5]石芬芳.基于职业属性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 (6).

[6]贺丽娜,陈义雅.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5,(4).

[7]周明星,焦燕灵.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反思与校本教育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19).

[8]朱晓红.引入“校本培训”模式强化高职教师素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

高职教师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教师; 培训; 高职院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6. 066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6- 0108- 01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同志说:“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同志说:“有好的老师,才有好的教育” ,可见教师的重要性。但就目前发展而言,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现状却不容乐观,自1999年高职院校扩招以来,专任教师的数量大幅上升,截止到2010年底,高等教育各类机构教师队伍比例结构研究显示:35岁以下占46.1%,45岁以下占77.05%;新教师比例高,缺乏必备的教学能力;研究生以下学历占半数,专业知识不够,学历总体偏低;高级职称仅占39.15%,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有待加强。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成为当今高职院校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1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为:随意化、经验化、职业化和专业化阶段。其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些问题也逐渐体现出来。

(1) 在政策导向及执行方面。大多院校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注重引进高学历、高标准人才,但轻视对其进行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了新进教师不能上台讲课,或者没有能力进行科学研究等现象频繁出现。

(2) 在教师评价制度方面。院校由于管理手段与评价机制的行政化和量化指标体系不合理,导致教师评价方面存在不科学现象,影响了教师的正常发展和职业道路。

(3) 在教师培训与发展方面。培训体制不完善,供需关系不平衡,针对性不强;对教师发展普遍缺乏关注、服务和支撑。

(4) 在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方面。很多年轻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不足;老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固化,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5) 在职业道德方面。目前学术腐败和为人师表及育人责任意识下降问题比较严重。

鉴于以上问题,2012年9月,通过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研讨,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明确指出教师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政策及履行的职责。其中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做了具体要求,强调需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并培养和造就高端教育人才。

2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主要形式(项目)

(1) 基础性培训。包括单科(课程)进修、短期研讨班和讲习班、骨干教师进修班、助教进修班、岗前培训。

(2) 学历补偿。包括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3) 高层次研修。包括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高级研讨班。

(4) 网络性培训。包括基于网络视频的“混合式同步课堂”集中培训、基于“教师发展在线”平台的自主性在线培训、基于个性化需求和专题内容的面授培训。如教育部全国高职院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各个领域与学科的网络课程,并开设论坛和竞赛模块供大家学习研讨。

3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主要内容

(1) 专业知识与能力。有学科知识更新、学科教学发展、专业科研能力等。

(2)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有教育教学理论及方法、教育技术、教学研究等。

(3) 教师职业道德。有思想观念、学术规范、职业精神等。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运行机制主要采取行政驱动和项目驱动,很好地实现了规模和效益,促进了资源的辐射和共享。但没有突出高职院校作为办学主体的积极性,教师的自主性和需求被忽视,从方式到内容都是培训机构依据政府部门的要求设定的,模式趋同、结构单一,不适合高职院校教师在职学习的特点,在培训内容上未能体现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科、不同职务教师的实际需要和差异性,教师选择上缺少自主性。

4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问题与思考

4.1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现阶段培训内容随机性大,缺乏科学体系与指导;经过培训的教师满意度不高,培训效果不明显。应该注意培训内容需结合学科、分群体和阶段有针对性的深入,且能够结合实践,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4.2 培训组织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参加过培训的老师大都表示,培训期间管理混乱,相关领导重视不够,参培教师活动自由、组织纪律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各培训组织机构应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手段和措施提高培训质量。

4.3 培训方式单一、模式趋同

大部分培训均以讲座式研修为主,不注重与参培教师的交流和实践技能的传递,知识实用性欠缺,应针对学员和所在单位的性质,挑选授课内容和形式。

4.4 培训理念需要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