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入学教育笔记

入学教育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入学教育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入学教育笔记

入学教育笔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学生 英语教学 两极分化现象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英语已成为人们生活众多领域中使用广泛的语言之一,许多英语教师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做着不懈努力,但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所有的教师不可避免地发现,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很严重,部分学生已有厌学情绪。

一、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1.学科的自身特点。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对英语感到好奇,受社会上英语热的影响,加上初学时难度不大,要求掌握的内容比较简单,因此兴趣较浓,学习效果普遍较好。随着英语教材难度增大,要求提高了。词汇量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更新,信息不断加大,部分学生开始掉队,信心大减。尽管教师尽了最大的努力,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产生两极分化现象。

2.学生的心理变化迅速。

学生情绪波动大,畏惧困难。中学生从生理和心理都处在不稳定时期,情绪波动大。现在的独生子女性格上弱点越来越凸显: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人生目标不明确,学习凭兴趣、凭好恶,害怕困难,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更不利于英语学习。

3.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章兼中教授曾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或者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在不同的班级,对待不同的学生都用一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结果使水平较低的学生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进而形成了两极分化。

4.部分学生重视英语程度不够。

有些学生可能受社会、家庭等因素影响,对英语学习重要性存在较模糊的认识,有些学生可能是记忆力不好,记忆方法欠妥当,理解能力不强,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吃苦的思想准备,一看到有那么多单词、词组要背、要记,就退避三舍,宁可把时间花在其他功课上面,而不愿下苦功、花时间记忆基础的词汇、句法,随着时间推移,没掌握的词汇越来越多,形成了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

二、防止两极分化的措施

1.提高自身水平,促进课堂教学。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一名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时刻学习的思想。在英语课堂上,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之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争取使每一节英语课都有火花出现,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英语充满热爱,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

2.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使学生养成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是关键所在。学困生之所以落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掌握学习活动的基本规律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如:作业和练习是巩固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它是主动学习的保障。每当我走进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努力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放下老师的架子,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说英语、唱歌谣,让他们充分感受英语的魅力。尤其是对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由于紧张和害怕,不敢参与其中,因此我在教学中格外关注他们,让这些学生同样感受到:我的爱在他们身上也同样存在。

4.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耐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注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首先,必须因材施教,分类推进,让所有的学生在不同层次中都学有所得,其次,英语分层教学是目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缩小英语教学长期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5.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一种负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愿意学,想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尽可能地多使用英语,让他们在应用中尝到乐趣,感到成功的喜悦。

6.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价值。

英语是世界使用广泛的语言之一,学生学好了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使自己与世界联系得更为密切,增加今后成功的机遇。另外,在中学课程安排上,英语已经成为中学三大主科之一,被列为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学生如果英语这科学得不好,就会大大影响考试总成绩,大大减弱在学习上的竞争能力。

总之,对于当前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只要教师善于认真分析,正确对待,两极分化就可以防止。然而“认真分析,正确对待”做起来要比说出来困难得多,但我们深信,只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定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参考文献:

入学教育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英语课堂笔记 认识 功能

1.树立正确的认识观

1.1教师对英语课堂笔记的认识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记好笔记,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听懂及用来课后复习。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会走极端。有的教师过于强调学生记笔记,认为笔记是考查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的唯一途径,他们会通过检查学生的笔记判断学生是否认真听课,这使学生不得不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无时间精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而有的英语教师认为外语教学更应注重听说方面的训练,认为只要学生上课积极参与其中,就能掌握所教知识,记笔记对学生而言没有太大意义。显然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教师的教学行为严重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和学生对课堂笔记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2学生对英语课堂笔记的认识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记笔记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有的学生上课时总是埋头记笔记,恨不得把教师说的每一句都记下。他们认为记好笔记就可以证明自己在认真听讲,但总是埋头记笔记会严重影响听课效果。有的学生上课不动手记笔记,只听教师讲课。有的是因为自己听懂了觉得没有必要记,有的学生是懒得动手,觉得自己有很多辅导书,没有记笔记的必要。

1.3师生培养对英语课堂笔记正确的认识

教师的教学行为严重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对课堂笔记的正确认识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重视学生记笔记这一学习行为,让学生清楚该记什么、怎么记、怎么使用笔记。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教给学生记笔记的方法,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认识到记笔记的重要性。

2.笔记的功能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研究者认为笔记有编码和外部贮藏功能,著名学者Kiewra(1991)将笔记功能全面系统地分为编码功能、外部贮藏功能、编码和外部贮藏功能。

2.1编码功能

编码功能是指记笔记的过程会促进学习。在不允许复习笔记的情况下,比较只听课不做笔记和既听课又做笔记的学生的不同表现会发现大部分既听课又记笔记的学生比只听课不记笔记的学生的表现要好。由此不难看出,编码功能强调了记笔记对信息编码的影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编码功就是指学生记笔记的过程,即对英语教师所讲的知识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是学生领悟教师所讲内容的过程,这完全不同于学生像录音机一样记录教师的一字一句。

2.2外部贮藏功能

外部贮藏功能是指学习者复习笔记但不对笔记进行编码。Kiewra的外部贮藏功能不同于过去的学者对外部贮藏功能的定义,它代表了那些没有听演讲或听课的学习者复习他人的笔记。但这种复习“借来”的笔记对学习者产生的影响并未被研究过。在英语教学中,是指没有听课的学生借用其他听课学生的笔记复习教师所讲的内容。

2.3编码和外部贮藏功能

Kiewra的编码和外部贮藏功能实质上是传统的外部贮藏功能。学习者既要记录笔记又要复习笔记,这使学习者会有更好的表现。通过复习笔记、回顾知识,学习者对知识有更深的记忆。在英语教学中,编码和外部贮藏功能是指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进行编码,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且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反复复习文本和演讲会带来更深层次的学习(Bromage&Mayer,1986;Kiewra,Mayer,Christensen,Kim&Risch,1991),这是较之编码功能与外部贮藏功能,编码和外部贮藏功能的优势,因为它有两次处理信息的机会,换言之,既能编码又能贮藏。

3.如何发挥英语课堂笔记的功能

发挥英语课堂笔记的编码功能实质上是让学生记好英语课堂笔记。记好笔记不仅是学生的事,更需要教师做出努力。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教他们怎样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及如何更加有效地记笔记。

3.1恰当处理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

作为语言类学科,英语学科的知识量很大、系统性不强,因此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所以学生普遍认为记课堂笔记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教学基础知识,如单词、短语、句型及语法,如果学生不及时记笔记,那么他们很快就会忘记。但是对很多学生来说在记笔记的同时做到认真听讲很难,记笔记会影响他们听课和思考。如何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能力分配是学生最需解决的难题。王云秀(2006)在其课堂笔记现状研究中指出:听讲、笔记与理解这三者中,理解是听讲的最终目的,听讲与笔记都是为理解服务。听讲与记笔记都是手段。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学生才能更好地听课和记笔记。

3.2学生要明确记什么

在英语课堂上,学生不能把教师所讲的都记下,也不能什么都不记。学生要明确知道该记录什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学生要提前预习。只有提前预习课文,学生才能知道教师讲的重点及自己不懂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听课时才会知道什么时候该记下笔记,解决自己的困惑。第二,记录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自己薄弱的知识点。通常教师的板书和反复强调的语言点、句法结构等就是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记录下它们就能把握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听课时,难免有听不懂的地方,这时学生应把自己的困惑记下,课后再询问教师或者同学。

3.3掌握记英语课堂笔记的方法

除了要知道记录什么外,学生掌握一定的记课堂笔记的方法也是提高课堂笔记质量的保证之一。首先,有层次、有条理地记录笔记。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必须掌握教师讲课的思路,理清教师所讲内容的内在联系。每个单元内的各语言点看似分散,但学生应把握它们的内部联系,才能有条理地记笔记,而不是分散地、毫无逻辑地记笔记。其次,笔记应言简意赅。这要建立在学生理解了教师所讲的知识点的基础上。只有理解了,学生才能内化知识点,把教师讲授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最后,养成快速记笔记的习惯。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将这节课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信息量很大。学生在认真听课的同时还要记好笔记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所以养成快速记笔记的习惯才能确保不影响听课效率。

3.4学会课后复习和整理笔记

很多学生课堂上记了笔记,但是并没有充分利用笔记,发挥它的价值。Hartley和Kiewra(1991)在实验中发现复习笔记的学生比不复习笔记的学生在测试中有更好的表现,因此复习英语课堂笔记非常重要。学生上课时要快速地记笔记,所以难免笔记记得仓促,因此课后整理笔记是有必要的。之所以强调复习笔记的重要性,是因为英语作为外语需要学生记忆的东西太多,如果不能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点会很快忘记。复习笔记能巩固所学知识,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特别是新的语法知识,更需要通过课后复习体会它的用法、感受它的语境。

4.结语

教师和学生对英语课堂笔记应树立正确的认识观,持正确的态度。从笔记的功能出发让师生意识到英语课堂笔记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从笔记的功能出发探讨如何才能发挥笔记的编码和外部贮藏功能,即探讨英语课堂笔记的最大价值,最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顾媛.课程改革背景下充分发挥课堂笔记的生成作用[J].教学论坛,2007(1):19-22.

[2]韩雪.教师如何辅导学生记英语课堂笔记[J].现代教学,2009(2):120-121.

[3]何列明.课堂笔记对英语学习的作用[J].外语教研,2009(10):69-70.

[4]孙彩霞.学生英语课堂笔记策略研究[J].语数外学习,2012(12):31.

[5]王云秀.课堂笔记现状的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6(1):71-73.

[6]杨昭宁.改进课堂笔记方法的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1):66-90.

入学教育笔记范文第3篇

一、英国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特点

1.以生为本,“每个孩子都重要”是英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根本信念

(1)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体现在对学生个体的尊重、理解与支持。“为明天而学习,为今天而生活”“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个个合格”是英国很多学校的共同目标。

(2)张扬个性,鼓励创造的课程设置。国家只统一核心课程,学校设置了许多培养创造能力和生活技能的选修课程,学校有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比传授知识更重视的是培养能力。

(3)充满人文关怀、润物无声的学校文化。英国学校走廊墙面上以及教室墙壁上,张贴的是学生的各种作品和成果图片,一张张彩色的纸条上面写着自我勉励增强自信心的话语,成为无声的教育资源。

2.体现学生主体、师生民主、寓教于乐、充满效益、洋溢青春活力的课堂教学

从班级教学组织结构看:小班化教学是我们考察各校的共同点。轻松愉快的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结构的特色。一般每班20~30人,分为若干组,每组3~5人,开展比较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老师穿插在小组之间回答学生的问题。从教学认知结构看,一般是先体验后结论,按照整体讲授、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几个环节推进。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给予我们的借鉴和启示

考察和观摩中,我不时地对照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可喜进步,但由于千年文化传统和特定国情的影响,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从微观上看,个人认为课堂教学还存在如下缺失: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高,不少学生在课堂上被忽略;传统的讲授与灌输多于有效的“引导”,学生被动地接受多于主动的“探究”;教师精心设计和系统反思还比较欠缺;缺少课堂中智慧的生成。英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给我的启示是,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增强教学的人文关怀

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英国官方对教师考核的核心标准、学生以及家长、社会对一个好教师的评价标准的关键一条:是否使全体学生能够进步和提高。这也是英国中小学教师在实践中坚守得很好的准则,是“每个孩子都很重要”理念的具体体现。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长期以来强调得最多却坚持得不够的一点。我不敢说回国后有把握改变其他老师,但我自己将会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把每个学生的进步作为一生不变的教育信念之一坚持下去。要做到这一点,我个人认为,首先就要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所有学生进行主动、深层、实质性的参与,尤其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拘一格,因材施教,要为优秀的学生锦上添花,为弱势学生雪中送炭。

2.要增强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实践表明,教学整体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例如:

(1)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吻合。教师确定的知识目标相对降低,要突出能力目标,能够使学生像打篮球灌篮一样,跳一跳就能够得到,使学生的信心得到激发,并且要与千差万别的校情和学情结合。

(2)精选教学内容,把核心知识传授给学生。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从教材中精选出教学内容,体现科学性、目标性、启发性、思想性,围绕教学目标,把“博”与“精”有机结合起来,把核心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然后进行个别辅导,这就是有效教学。

3.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优化时间结构,即合理分配时间。通过观察和反思,我认为:一般而言有效课堂的时间分配,教师讲授的时间应该控制在60%以内,其他时间应该留给学生思考、消化、练习和巩固。

(2)优化认知结构。即按人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组织学生的认知活动,力求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3)优化训练结构。训练要有效,必须摒弃练习多多益善的陈腐观念。尤其是针对学困学生,应该降低训练层次,使其逐步培养兴趣。

入学教育笔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外侧裂入路;颞中回入路;脑出血;基底节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030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 出血部位多以基底节区为主, 其中较大一部分该病症患者发病后会呈递增的形式加重[1], 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2]。开颅手术是目前治疗该病症最有效的手术之一, 此手术分为经外侧裂入路与经颞中回入路两种[3, 4]。本研究比较经外侧裂入路与经颞中回入路手术治疗进展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进展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0例, 纳入标准:发病后短期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经过CT检查出血量均>30 ml;无脑动静脉畸形或颅内动脉瘤出血;无脑室内大量积血等特殊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观察组中男17例, 女18例;年龄48~75岁, 平均年龄(56.36±6.22)岁。

对照组中男16例, 女19例;年龄47~73岁, 平均年龄(56.10±

5.6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实施经外侧裂入路术后, 经外侧裂进入患者的血肿腔, 依据患者的血肿位置, 选择经外侧裂-中央沟下点入路/岛叶入路。暴露出患者的侧裂后, 对侧裂管进行干扰, 尽量减小干扰程度。选择经额侧解剖患者的外侧裂, 分离侧裂蛛网膜, 用显微剪刀仔细剪开连接额颞叶的蛛网膜小梁, 避免损伤软脑膜。仔细保护好侧裂内血管, 特别是侧裂静脉, 暴露出岛叶皮质后, 切开皮质长约1 cm, 于无血管区域, 向下1 cm左右便可以进入血肿腔。对照组实施经颞中回入路手术, 经颞中回进入患者的血肿腔, 露出患者颞叶于开颅后, 以穿刺血肿腔进行经颞中回定位, 以穿刺点为中心, 切开颞中回皮质长约1~2 cm, 依据穿刺方向, 进行分离造瘘于脑压板向深部的方向, 递增式进入患者的血肿腔。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术中情况包括脑组织塌陷情况、找出出血点及止血是否顺利、是否需要去骨瓣减压;术后包括术后48 h CT血肿清除、再出血情况、术后1周脑水肿体积(水肿体积=血肿中心至周边低密度区域体积-残留血肿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术中情况

2. 1. 1 找出出血点及止血是否顺利 观察组中能准确找到出血点并彻底止血32例(91.43%), 对照组能准确找到出血点并彻底止血21例(60.00%), 剩余患者需辅助应用止血纱或反复电凝烧灼、明胶海绵压迫才能止血, 但止血效果不理想, 观察组中能准确找到出血点并彻底止血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1, P

2. 1. 2 脑组织塌陷情况、是否需要去骨瓣减压 如术前未发生脑疝, 血肿清除后脑组织塌陷≥1 cm, 便可回置骨瓣, 如血肿清除后脑组织塌陷

2. 2 术后情况

2. 2. 1 血肿清除、再出血情况 观察组残留血肿

2. 2. 2 术后1周脑水肿体积 对照组平均水肿体积为(30.23±2.46)ml, 明显大于观察组的(20.14±2.42)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98, P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脑血管疾病[5]。目前治疗该病症中开颅手术应用最为广泛, 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开颅手术具有快速清除血块、减少因血肿代谢物作用于脑组织毒性等优势。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可以进行去骨瓣减压, 但是选择经外侧裂入路还是经颞中回入路, 医师持有不同的观念[6, 7]。研究表明, 患者手术中顺利找出出血点, 能有效降低因手术操作过久造成对脑组织的损伤, 并降低术后再出血的几率[8]。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中能准确找到出血点并彻底止血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残留血肿

综上所述, 与经颞中回入路相比, 经外侧裂入路具有创伤小、血肿清除更彻底等优点, 同时患者术后脑水肿更轻, 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夏为民, 邵耐远, 唐科, 等.内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血肿.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4, 35(10):449-450.

[2] 王东.经外侧裂-岛叶手术入路清除基底节血肿的显微解剖. 江苏医药, 2014, 40(10):1178-1180.

[3] 袁磊, 张保中, 王飞, 等.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治疗方式预后的比较.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 20(3):248-249.

[4] 耿炯, 吴志峰, 吴一平.超早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江苏医药, 2014, 40(22):2741-2742.

[5] 黄怀忠, 杜军, 吕胜青, 等.小骨窗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 24(5):508-510.

[6] 刘永, 张玉海, 何升学, 等.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清除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 12(5):375-378.

[7] 汪雷, 苏传平, 范新娟, 等.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12(2):93-95.

入学教育笔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 中职新生 学习习惯 学习计划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171-01

从目前中职院校新生来源情况看,绝大多数为初中学校中成绩相对较为靠后的学生,以及外来农村务工人员的子女居多,生源的基本情况也决定了中职新生较易出现问题行为,给中职新生教育增加了新的困难。从年龄阶段上看,中职新生的年龄普遍集中在十五六岁,正值青春期和叛逆期。从心理学理论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学习的欲望和诉求并不强烈,并且结合其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与习惯,可能会对中职教学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中职新生专业学习习惯的转变与良好习惯的培养成为老师教学的重要工作。

1 中职新生学习习惯存在普遍问题

1.1 学习计划及预习习惯方面

通过对近几期新生的调查发现,在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和课程预习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几乎很少有学生制定完整的学习计划,即使有新生制定了学习计划,但计划也不科学完整,无法体现清晰的学习目标。另外,在预习的学习习惯方面,有预习习惯的学生越占新生总数的不足三分之一,有预习习惯的学生预习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学生坚持长期预习,有的学生有时预习一下,也仅限于课前几分钟翻翻书。很少有学生会细致地研读和思考下一节课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然后制定学习的重点。缺乏必要的学习计划和预习习惯,使得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产生脱钩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1.2 课前准备阶段

通常,课前准备分为直至准备和心理准备两种,对于新生而言,心理准备较为重要。但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新生在这两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课前准备不足的情况。集体表现为学习用具、教材没准备,踩着铃声到教室或者迟到,上课铃响后还在做其他事情等,这些都是准备不足的表现。另外部分学生存在心绪不宁、思绪飘渺等现象,这些都是心理准备不足的现象。

1.3 课堂学习习惯

课堂学习习惯通常包括课堂学习过程和课堂笔记整理等习惯。课堂学习中的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课堂学习认真情况上,比如对于有疑问的知识点做记录,老师强调的重点和难点做记录等;对于课堂笔记的整理,多数学生很少记笔记,即使有笔记也很少能将精彩处或者重点知识记录下来。另外,多数同学缺乏记笔记的意识,并没有认识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和作用,导致他们没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1.4 课后复习方面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后复习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后复习有助于使老师课堂上零散的、分段的知识进行汇总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但是中职新生在进行专业学习时,多数学生缺乏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导致学得多,忘得多。

2 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

2.1 从教师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必须从老师开始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从观念上树立全新的学生观,用发展和可造就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新生,多以鼓励和鼓舞的形式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善于发觉学生身上的优点,让学生能在老师的鼓励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对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巨大帮助的。与新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接受老师,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尊重、民主公平的关系,有助于老师自身在学生中榜样作用的发挥,给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抓好开局,给新生确立规范

新生入学时,对学校的一切都是新鲜好奇的,同样道理,新生对于学校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学生,他们都有重塑自我的愿望,因此学校应该抓住这一优势,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从新生一入学开始就重点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新生入学的军训,重点培养学生坚强意识和集体生活习惯;通过各种新生习惯和意识讲座,培养他们的进取意识和优良的学习、生活习惯。在专业学习中,老师在教学开始前,集中进行学习习惯教育,教导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从意识上做出改变才能在行动上做出改变。

2.3 正面激励,催促奋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是有自我实现和受尊重的需求,这种心理特点在中职新生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这种自我实现意识与受尊重的需求一旦被满足,学生就会爆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前进的动力,这就是正面激励所产生的效果。具体操作来说,要求老师多对学生进行表扬,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亮点,多组织相关活动来发挥学生的优势,给他们建立强大的自信心,鼓励集体团结共同进取。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要过于严厉的惩罚和责骂,要给予宽容和帮助,鼓励学生自主改正和自主走出困境。这些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

2.4 营造一个良好的新生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学校方面,应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校园氛围,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认真学习的强烈氛围,这对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新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中,能够从周边随时发现自身的不良学习习惯,结合科学合理的教学和宣传,能够及时改正,并在学习环境的引导下,逐渐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杨佳.创新大学生导师指导策略 提升学前新生专业学习适应力[J].教育探究,2014(4):93-97.

[2] 张宇鹏.浅谈中职新生学习专业兴趣的培养[J].教师,2011(2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