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入学教育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中学生 英语教学 两极分化现象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英语已成为人们生活众多领域中使用广泛的语言之一,许多英语教师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做着不懈努力,但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所有的教师不可避免地发现,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很严重,部分学生已有厌学情绪。
一、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1.学科的自身特点。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对英语感到好奇,受社会上英语热的影响,加上初学时难度不大,要求掌握的内容比较简单,因此兴趣较浓,学习效果普遍较好。随着英语教材难度增大,要求提高了。词汇量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更新,信息不断加大,部分学生开始掉队,信心大减。尽管教师尽了最大的努力,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产生两极分化现象。
2.学生的心理变化迅速。
学生情绪波动大,畏惧困难。中学生从生理和心理都处在不稳定时期,情绪波动大。现在的独生子女性格上弱点越来越凸显: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人生目标不明确,学习凭兴趣、凭好恶,害怕困难,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更不利于英语学习。
3.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章兼中教授曾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或者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在不同的班级,对待不同的学生都用一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结果使水平较低的学生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进而形成了两极分化。
4.部分学生重视英语程度不够。
有些学生可能受社会、家庭等因素影响,对英语学习重要性存在较模糊的认识,有些学生可能是记忆力不好,记忆方法欠妥当,理解能力不强,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吃苦的思想准备,一看到有那么多单词、词组要背、要记,就退避三舍,宁可把时间花在其他功课上面,而不愿下苦功、花时间记忆基础的词汇、句法,随着时间推移,没掌握的词汇越来越多,形成了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
二、防止两极分化的措施
1.提高自身水平,促进课堂教学。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一名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时刻学习的思想。在英语课堂上,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之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争取使每一节英语课都有火花出现,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英语充满热爱,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
2.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使学生养成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是关键所在。学困生之所以落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掌握学习活动的基本规律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如:作业和练习是巩固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它是主动学习的保障。每当我走进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努力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放下老师的架子,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说英语、唱歌谣,让他们充分感受英语的魅力。尤其是对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由于紧张和害怕,不敢参与其中,因此我在教学中格外关注他们,让这些学生同样感受到:我的爱在他们身上也同样存在。
4.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耐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注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首先,必须因材施教,分类推进,让所有的学生在不同层次中都学有所得,其次,英语分层教学是目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缩小英语教学长期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5.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一种负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愿意学,想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尽可能地多使用英语,让他们在应用中尝到乐趣,感到成功的喜悦。
6.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价值。
英语是世界使用广泛的语言之一,学生学好了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使自己与世界联系得更为密切,增加今后成功的机遇。另外,在中学课程安排上,英语已经成为中学三大主科之一,被列为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学生如果英语这科学得不好,就会大大影响考试总成绩,大大减弱在学习上的竞争能力。
总之,对于当前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只要教师善于认真分析,正确对待,两极分化就可以防止。然而“认真分析,正确对待”做起来要比说出来困难得多,但我们深信,只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定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多媒体技术 应用
在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具主要是场地与器材,这显然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教学在其他学科中已广泛应用,但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则较少。因此,研究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引入体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1.中学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技术动作难度高,影响教学进程。
中学体育教材中很多技术动作难度较高,如:田径中的跳跃技术,体操中的滚翻技术,篮球中的投篮技术,等等。体育教师在示范教学时,由于示范动作瞬间完成,学生很难把这些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教师放慢速度又会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因此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进程。而且,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
1.2教师的喜好和特长影响教材的选择。
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地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一个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练的言语讲解技术要领,示范动作过程,学生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得很规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失败的示范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因此体育教师在具体安排教材时,总是把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内容安排得较多。时间一长,势必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现象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是普遍存在的。
1.3教师的年龄影响教材的选择。
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一些高难度动作时质量会有所降低。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就会回避那些难以示范,技术性强的动作,最终不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造成教材选择上的单一和简单化。
2.多媒体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远远大于单一地看或听的记忆率。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在体育教学中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又可以用于课外辅导,它所显示出的巨大优势往往令常规教学望尘莫及。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运动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注意和情感紧密联系着,因此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优先注意并具有向往心情。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有时兴趣的产生并不总是从意识到需要之后才开始的,有时是由于客观事物对人有吸引力,使人产生某种情绪,并从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而引起的。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制作的教学课件,图像鲜明,生动的画面生动,动画多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避免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单调、枯燥、机械式教学所带来的弊端。多媒体教学丰富的内容,灵活多样(模拟、仿真、交互、情景创设等)的形式与表现手段声像兼备,直观生动,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并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激发他们自觉练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2提供可视直观的教学感受。
多媒体教学融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并可以灵活地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而且能够较好地模拟动态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和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体育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再加上自己的现场示范、讲解、组织练习,能较好地完成教与学、学与练的全过程。传统体育教学中有些技术动作通过示范动作不能直观地把动作细节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形动画或视频演示体育动作过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动作要领。如篮球课中攻、防战术的配合教学,这类课的教学内容对一些初学者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很难完整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战术配合的全过程。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攻、防战术中的教学全过程按照各种不同的需要,制作成各种灵活多变的实例,再结合实际比赛中的实战精彩片段,可反复多次展示,使学生能够较好、较快地掌握学习内容。再如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教学,学生对整个投篮技术总是很难体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6张投篮动作的图片:正面、侧面、背面、下肢、上肢、全身各一张,逐个讲解。再利用慢动作播放完整标准的投篮动作视频,使学生充分了解整个投篮动作的细节。这样既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协调配合的概念,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3丰富中学体育理论课教学。
体育教学包括实践课和理论课。理论课包括裁判法的学习、体育赛事欣赏、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技术理论等。体育理论课更需要多媒体的渗入。因为任何体育竞技比赛或各项球类比赛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是精彩的,长时间观看,学生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失去学习积极性。因此,要制成具有娱乐或欣赏价值的内容,需要从大量的比赛中精选、剪辑和编排。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实现这一点。再如篮球裁判法中有关3秒、5秒、24秒时间违例等内容,直接向学生讲解概念,缺乏生动性和直观性,且内容不够丰富,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制作相应的违例行为过程可以形象地展现全过程,同时也可通过展示搜集各种实际比赛中的实例使学生加深印象。
2.4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大多是传授动作技术,传统教学多以刺激学生的单一感官为主,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教学过程中的“观察、观察、再观察”容易令学生抓不住重点,反而容易出错,教学效率不高。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演示可以让学生接受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较易接受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好。在教学的同时调动视听功能,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促进其运动技能的增强。将一个动作的全过程和发力点依次通过各种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就可以轻松讲解各部分动作的技术要领,演示动作的全过程,进而抓住动作的关键部分,突出重点、难点,打破课堂的死板结构,有效地节约体育课的时间,减少多次重复讲解,增加练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3.结语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体育教学的空间,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教学资源,给学生开创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但是,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体育课教学的教学工具,它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能忽视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握好“量”和“度”,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中学体育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胡富松.论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5).
[2]戴南.中学体育教学多媒体制作问题浅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4,(3).
一、英国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特点
1.以生为本,“每个孩子都重要”是英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根本信念
(1)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体现在对学生个体的尊重、理解与支持。“为明天而学习,为今天而生活”“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个个合格”是英国很多学校的共同目标。
(2)张扬个性,鼓励创造的课程设置。国家只统一核心课程,学校设置了许多培养创造能力和生活技能的选修课程,学校有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比传授知识更重视的是培养能力。
(3)充满人文关怀、润物无声的学校文化。英国学校走廊墙面上以及教室墙壁上,张贴的是学生的各种作品和成果图片,一张张彩色的纸条上面写着自我勉励增强自信心的话语,成为无声的教育资源。
2.体现学生主体、师生民主、寓教于乐、充满效益、洋溢青春活力的课堂教学
从班级教学组织结构看:小班化教学是我们考察各校的共同点。轻松愉快的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结构的特色。一般每班20~30人,分为若干组,每组3~5人,开展比较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老师穿插在小组之间回答学生的问题。从教学认知结构看,一般是先体验后结论,按照整体讲授、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几个环节推进。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给予我们的借鉴和启示
考察和观摩中,我不时地对照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可喜进步,但由于千年文化传统和特定国情的影响,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从微观上看,个人认为课堂教学还存在如下缺失: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高,不少学生在课堂上被忽略;传统的讲授与灌输多于有效的“引导”,学生被动地接受多于主动的“探究”;教师精心设计和系统反思还比较欠缺;缺少课堂中智慧的生成。英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给我的启示是,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增强教学的人文关怀
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英国官方对教师考核的核心标准、学生以及家长、社会对一个好教师的评价标准的关键一条:是否使全体学生能够进步和提高。这也是英国中小学教师在实践中坚守得很好的准则,是“每个孩子都很重要”理念的具体体现。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长期以来强调得最多却坚持得不够的一点。我不敢说回国后有把握改变其他老师,但我自己将会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把每个学生的进步作为一生不变的教育信念之一坚持下去。要做到这一点,我个人认为,首先就要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所有学生进行主动、深层、实质性的参与,尤其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拘一格,因材施教,要为优秀的学生锦上添花,为弱势学生雪中送炭。
2.要增强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实践表明,教学整体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例如:
(1)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吻合。教师确定的知识目标相对降低,要突出能力目标,能够使学生像打篮球灌篮一样,跳一跳就能够得到,使学生的信心得到激发,并且要与千差万别的校情和学情结合。
(2)精选教学内容,把核心知识传授给学生。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从教材中精选出教学内容,体现科学性、目标性、启发性、思想性,围绕教学目标,把“博”与“精”有机结合起来,把核心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然后进行个别辅导,这就是有效教学。
3.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优化时间结构,即合理分配时间。通过观察和反思,我认为:一般而言有效课堂的时间分配,教师讲授的时间应该控制在60%以内,其他时间应该留给学生思考、消化、练习和巩固。
(2)优化认知结构。即按人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组织学生的认知活动,力求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3)优化训练结构。训练要有效,必须摒弃练习多多益善的陈腐观念。尤其是针对学困学生,应该降低训练层次,使其逐步培养兴趣。
关键词:扶他林凝乳;喜疗妥乳膏;PICC;静脉炎;疗效比较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现在临床上已广泛使用,而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比较常见,血液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化疗药物毒性大,疗程长,化疗后患者骨髓抑制明显等原因,造成血液病患者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较一般患者发生率高,据报道发生率高达10~15%[1,2]。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静脉炎药物有喜疗妥乳膏,如意金黄散等,都有明显的疗效,但不能迅速解除肿痛,鉴于此,我科于2010年1月~2013年6月,对住院血液病置入PICC导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经微波治疗后分别涂抹扶他林凝乳与喜疗妥乳膏,观察两组疗效,发现扶他林凝乳能迅速缓解局部肿痛,炎症症状消失快,疗效优于喜疗妥乳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发生静脉炎的血液病患者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7.9岁。两组患者中主要观察发生II级及III级静脉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38.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37.3岁,其中观察组20例中二级静脉炎10例,三级静脉炎10例;对照组20例中也是二级静脉炎10例,三级静脉炎10例。两组患者病种、年龄、性别、治疗情况、置管人员技术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置管均由2名经过专业培训,取得资质的主管以上护师完成。
1.2材料方法
1.2.1材料 观察组:扶他林凝乳(全称:双氯芬酸二乙胺凝胶剂)微波治疗仪;对照组:喜疗妥乳膏(全称: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微波治疗仪
1.2.2方法 两组均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师,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对照组经微波治疗后以穿刺点为中心按PICC换药流程,常规换药后沿导管方向局部红肿热痛处涂抹扶他林凝乳,范围为红肿疼痛部位扩延2cm,涂抹后导管穿刺点以优韧宁或纱布覆盖保护,根据静脉炎严重程度1~3次/d,连续4~7d;观察组以同样的方法经微波治疗后局部红肿热痛处涂抹喜疗妥乳膏。
2评价方法及统计学处理
2.1静脉炎判断标准 静脉炎判断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3],0级:无自觉症状;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I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II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2.2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机械性静脉炎症状改善情况,每天或每班护士认真观察并询问患者用药后红、肿、热、痛、硬结消退情况,患肢活动情况,详细记录具体时间,同时进行交班。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 ,无痛及轻微疼痛0~3分,中度疼痛4~5分,重度疼痛6~7分,剧烈疼痛及无法忍受8~10分。硬结、红肿程度:采用直尺测量,每天或每班记录硬结红肿消退情况,并进行交班。治愈:局部红肿热痛症状及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消失,硬结消失、肢体活动自如;显效:用药后灼热、疼痛消失,红肿消退面积大于或等于80%;有效:用药后灼热、疼痛减轻、红肿消退面积小于80%,条索状红线变浅,未完全消失,硬结变小,患肢活动部分受限[5]。
将两组II级、III级静脉炎患者所得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
3结果
3.1两组患者中II级静脉炎使用不同的乳剂后红肿及疼痛消失时间比较,见表1。
3.2两组患者中III级静脉炎使用不同的乳剂后红肿及疼痛消失时间比较,见表2。
3.3两组患者治愈时间比较,见表3。
4讨论
4.1 PICC置管导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机制 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的机械摩擦刺激引发的变态反应[6]表现为红、肿、热、痛及静脉条索状改变或触及硬结。
4.2原因分析 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机械性刺激 机械性静脉炎一般在PICC置管3~7d左右发生,主要是在置管过程中导管在血管内潜行对血管壁的刺激造成,送管速度越快血管越细越容易发生;穿刺技术 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多次穿刺,或导管尖端异位,需调整位置,会造成反复送管现象,两者均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容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敷料包扎过紧 置管初期由于穿刺点容易出血尤其是血液病患者更容易发生,为了尽快止血,往往会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手臂,容易造成血管壁与导管接触与摩擦,刺激血管壁产生机械性损伤;血管因素 头静脉的解剖学特点为前粗后细,静脉瓣较多,在选择头静脉置入PICC导管时,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高于正中和贵腰静脉。
4.3患者状况评析因素 血液病患者,由于成熟细胞计数减少,功能发生了改变,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静脉炎,表现为置管初期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较一般人要高,程度较一般人要重;血液病患者进行化疗时疗程一般较长,化疗药物毒性大,对血管刺激性损伤大,容易损失血管内膜,加上导管的刺激,更容易出现机械性静脉炎;血液病患者,由于化疗期间骨髓抑制明显,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易发生全身感染,留置导管肢体容易出现静脉炎。
4.4扶他林凝乳 又名双氯芬酸二乙胺凝胶,是一种外用消炎镇痛药,其活性物质含量相当于1%的双氯芬酸纳,使用时,局部外涂通过按摩很容易穿透皮肤组织,聚集于皮下,并由于其含醇-水基质起到抚慰和清凉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受损组织再生,有抗炎、抗渗出的作用,并能迅速缓解疼痛和压迫感,对皮肤无刺激。研究表明,采用扶他林凝乳的方法,能很快消除II级III级静脉炎患者的局部疼痛、红肿,患者不适症状消除快,而且静脉炎治愈时间短。通过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扶他林凝乳在静脉炎治疗中效果优于喜疗妥乳膏。在平时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静脉炎的患者,为了尽快解除症状,可首选使用扶他林凝乳再配合微波治疗,能很快解除患者局部红肿热痛症状,促进炎症早日愈合,适合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
参考文献:
[1]陈小红,骆惠玉,孙陈芬.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ICC与CVC置管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现代护理,2001,11(7):4.
[2]杜华.湿热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7-8.
[3]安娜,席延荣,王效影.硫酸镁混合液外敷治疗云克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7,21(1):65.
[4]王黎红.癌症痛的评估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489-490.
关键词:中职教育 中职新生 学习习惯 学习计划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171-01
从目前中职院校新生来源情况看,绝大多数为初中学校中成绩相对较为靠后的学生,以及外来农村务工人员的子女居多,生源的基本情况也决定了中职新生较易出现问题行为,给中职新生教育增加了新的困难。从年龄阶段上看,中职新生的年龄普遍集中在十五六岁,正值青春期和叛逆期。从心理学理论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学习的欲望和诉求并不强烈,并且结合其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与习惯,可能会对中职教学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中职新生专业学习习惯的转变与良好习惯的培养成为老师教学的重要工作。
1 中职新生学习习惯存在普遍问题
1.1 学习计划及预习习惯方面
通过对近几期新生的调查发现,在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和课程预习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几乎很少有学生制定完整的学习计划,即使有新生制定了学习计划,但计划也不科学完整,无法体现清晰的学习目标。另外,在预习的学习习惯方面,有预习习惯的学生越占新生总数的不足三分之一,有预习习惯的学生预习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学生坚持长期预习,有的学生有时预习一下,也仅限于课前几分钟翻翻书。很少有学生会细致地研读和思考下一节课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然后制定学习的重点。缺乏必要的学习计划和预习习惯,使得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产生脱钩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1.2 课前准备阶段
通常,课前准备分为直至准备和心理准备两种,对于新生而言,心理准备较为重要。但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新生在这两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课前准备不足的情况。集体表现为学习用具、教材没准备,踩着铃声到教室或者迟到,上课铃响后还在做其他事情等,这些都是准备不足的表现。另外部分学生存在心绪不宁、思绪飘渺等现象,这些都是心理准备不足的现象。
1.3 课堂学习习惯
课堂学习习惯通常包括课堂学习过程和课堂笔记整理等习惯。课堂学习中的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课堂学习认真情况上,比如对于有疑问的知识点做记录,老师强调的重点和难点做记录等;对于课堂笔记的整理,多数学生很少记笔记,即使有笔记也很少能将精彩处或者重点知识记录下来。另外,多数同学缺乏记笔记的意识,并没有认识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和作用,导致他们没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1.4 课后复习方面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后复习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后复习有助于使老师课堂上零散的、分段的知识进行汇总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但是中职新生在进行专业学习时,多数学生缺乏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导致学得多,忘得多。
2 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
2.1 从教师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必须从老师开始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从观念上树立全新的学生观,用发展和可造就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新生,多以鼓励和鼓舞的形式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善于发觉学生身上的优点,让学生能在老师的鼓励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对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巨大帮助的。与新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接受老师,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尊重、民主公平的关系,有助于老师自身在学生中榜样作用的发挥,给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抓好开局,给新生确立规范
新生入学时,对学校的一切都是新鲜好奇的,同样道理,新生对于学校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学生,他们都有重塑自我的愿望,因此学校应该抓住这一优势,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从新生一入学开始就重点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新生入学的军训,重点培养学生坚强意识和集体生活习惯;通过各种新生习惯和意识讲座,培养他们的进取意识和优良的学习、生活习惯。在专业学习中,老师在教学开始前,集中进行学习习惯教育,教导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从意识上做出改变才能在行动上做出改变。
2.3 正面激励,催促奋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是有自我实现和受尊重的需求,这种心理特点在中职新生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这种自我实现意识与受尊重的需求一旦被满足,学生就会爆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前进的动力,这就是正面激励所产生的效果。具体操作来说,要求老师多对学生进行表扬,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亮点,多组织相关活动来发挥学生的优势,给他们建立强大的自信心,鼓励集体团结共同进取。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要过于严厉的惩罚和责骂,要给予宽容和帮助,鼓励学生自主改正和自主走出困境。这些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
2.4 营造一个良好的新生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学校方面,应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校园氛围,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认真学习的强烈氛围,这对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新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中,能够从周边随时发现自身的不良学习习惯,结合科学合理的教学和宣传,能够及时改正,并在学习环境的引导下,逐渐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杨佳.创新大学生导师指导策略 提升学前新生专业学习适应力[J].教育探究,2014(4):93-97.
[2] 张宇鹏.浅谈中职新生学习专业兴趣的培养[J].教师,2011(2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