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制度体系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现状分析
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有很多方面不能适应职业所需。近几年,通过研究职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课程体系内容的取舍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以期教学内容更适应职业起步和发展所需。而所有改革的前提,是要制定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轴中心线,才能制定课程安排计划的总思路。目前,我校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轴中心线并没有明确,很多专业的课程安排思路不清晰,有的授课计划的制定还是今年抄去年,去年照搬前年,甚至还是几十年前的旧东西。课程的安排和取舍,不依据职业的需要进行分析论证,盲目取舍,不符合职业发展需要。
二、本研究范围的界定
课程体系构建与职业适应度的合理性研究,从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两个典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入手,职业适应度定量指标从口腔修复工考试大纲、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以及职业工作所需进行研究,以期达到课程体系设置与职业要求的契合。整体思路就是课程体系构建应该合理的适应职业工作要求。
本研究从三个维度进行论证:第一个维度是确定整体课程安排的主轴中心线,也就是依据考试大纲的具体内容和职业工作所需进行专业课程安排的取舍;第二个维度是对一门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应职业所需的具体设计编排;第三个维度是对一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实施,改革的着手点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都应该为使学生能直接进入职业工作服务。
三、研究基础
第一个维度:“确定整体课程安排的主轴中心线”的研究基础
本维度主要研究人员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团队,主持人主管本专业的教学工作。几年来,团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建立了吉林省《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校企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教研课题获得了第七届吉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本专业的职业技能资格“口腔修复工”辅导与考试已经进行了三轮,通过率96%以上。本专业的学生只要主观愿意,就业率100%,供不应求,深受企业的青睐和欢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课程构建已经走向了结合技能资格考试和职业工作所需的轨道,这两者成为技术专业课程构建的主轴中心线,可以证明是确实可行的。
第二个维度:“对一门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应职业所需的具体设计编排”的研究基础
本研究的主持人承担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前训练》课程教学工作,以前这门课程没有教材和教学大纲,内容安排比较随意。2011年为此课程主编完成《医学生临床技能和素质训练》教材,是根据助理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大纲和临床医生工作流程编写,填补了临床医学专业原有课程体系的不足,已开课5轮,对学生参加临床工作实践和助理执业医师实践考试帮助很大,《实习前训练》课程也更名为《临床技能和素质训练》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实施和后续分析,证明“专业课程的具体设计和编排应为适应职业所需”是应该牢牢把握的理念,每门课程都应该在适应职业所需上下功夫,但具体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第三个维度:“教学实施中,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应为学生能直接进入职业工作服务”的研究基础
以“诊断学”教学为例。“诊断学”是主持人本学期的授课学科,讲授22年。重点内容病史采集和检体诊断是医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与职业活动直接相关。旧的授课模式都是先理论,后实践,实践课以示教为主,学生分组练习,但时有学生得过且过。这也是所有临床操作课程的通病。主持人已经在两个教学轮次进行“课堂即病房模式”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全班分成八个小组,体格检查课程全部在实训室进行,训练用的诊床成为“病床”,学生围着“病床”而坐,随时有学生充当模拟病人,理实结合,学做一体。教学准备和学生准备都与传统不同,尝试的结果证明学习效果的提升很大,本学期末将进行整体的评估和完善。
四、研究目标及理论假设
总的目标:确定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分层目标:确定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轴中心线,由此确定课程安排的主体内容,决定课程内容的取舍,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以适应职业需要。
理论假设:以职业准入制度和职业所需为出发点,临床医学专业的职业适应度的定量指标为助理临床执业医师的考核大纲,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轴中心线应围绕助理执业医师的考核大纲来确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职业适应度的定量指标是三级口腔修复工的考核大纲,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轴中心线应围绕三级口腔修复工的考核大纲来确定。
五、研究内容
一是研究助理执业医师和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口腔修复工考试大纲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轴中心线。
二是以主轴中心线为准绳,提出新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案,新旧对比,分析新方案在职业适应度方面的合理性。
三是以三个维度的论证结果作为依据,为确定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模式等等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更好的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
六、研究方法
实例研究,分析对比。
七、实施步骤
第一步:以最新版的助理临床执业医师考核大纲和三级口腔修复工职业资格考核大纲为课程构建的主轴中心线,分析两个典型专业所包含各门课程之间的支撑关系及所占的比重,列出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和所需的学时,制定新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第二步:新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案与传统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案相比较,从职业工作所需为职业适应性的定量指标,论证新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第三步:从职业适应度的角度,以一门课程《临床技能和素质训练》课的设计和内容取舍、后续影响为例,对课程重新制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合理的学时分配提出建议;针对考核大纲,对课程体系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进行新编教材和新开课程的建议。
第四步:从契合职业工作所需出发,以《诊断学》课程的具体实施为例,试用“课堂即病房模式”探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理实结合,学做一体,试图解决临床操作课程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第五步:形成研究报告。一是完成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报告,完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报告。以及对这两个专业新课程体系构建报告与职业适应度的合理性分析。二是完成《关于“临床技能与素质训练”课程的设计思考》的研究报告,作为新开课程的建议报告。三是以《诊断学“课堂即病房”的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为题,研究理实一体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以期课堂所学更加契合职业工作所需。
本研究探讨从职业起步所需出发,以职业适应性为定量指标,确定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轴中心线。根据主轴中心线,制定课程安排计划的总思路。使学生校内学习内容和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和职业起步及所要求的技能、条件所匹配。本研究对搭建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均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2016
[2]口腔修复工考试大纲,2014
[3]全国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诊断学》,主编魏武、许有华,2014-08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系统和安全隐患动态监管统计分析评价系统为核心,建立健全安全监管责任机制、考核机制,强化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逐步建立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二、目标任务
继续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为指导,深入排查隐患,突出抓好高危作业,人员密集场所和火灾隐患的专项整治,坚持实行“平安报表”制度,积极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完善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三、工作内容
(一)抓好高危行业,人员密集场所和火灾隐患专项整治的工作落实
切实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突出抓好商场超市、娱乐场所、学校医院、养老院、重点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的排查整治工作,严格执行大型活动安全方案报批备案的有关规定,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节日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管理,落实安全防措施。严防火灾、拥堵、踩踏等事件发生。
(二)坚持实行“平安报表”定期报送制度
继续执行每月20日定期报送平安报表制度,将安全生产、、维稳、治安、消防、食品药品安全等一并列为排查报告范围,由镇安监办报送县安全生产办公室内,以便全面掌握全县各类隐患和维稳工作重点,为“大平安”建设提供了最基础的数据情况分析,实现对安全隐患和平安建设工作的实时、及时的监控管理。
(三)深入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
以所属各单位自查隐患、自报隐患、治理隐患三个环节的责任为重点,要求单位内部必须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框架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并通过内部排查、实施治理和分析改进等步骤,形成完整的自查、自改和自报机制,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常态化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四)建立考核工作机制。
突出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过程管理和效果管理,将各部门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日常执法检查等相关工作的过程管理情况,纳入安全生产工作年终考核。
(五)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依法依规,集中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坚决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突出以消防、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领域为重点,采取更加严厉、有效的措施,集中开展打击和整治行动。与各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始终保持“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切实做到“四个一律”,即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处罚;对存在非法生产经营建设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究法律责任。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2月8日—2月12日)。制定《镇关于开展建设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实施步骤。镇内各站办所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确定阶段任务和工作措施。
(二)调查摸底阶段(2014年2月12日—2月28日)各单位依据本工作方案要求和网格化、标准化相关文件精神,对本部门所有安全生产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安全生产管理重点和形势特点等内容。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3月1日-11月30日)。各部门依据本方案和各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强化工作落实,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各专项整治工作和隐患自查自报平台,建立统一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实际,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评定为基础,以平安报表、专项整治、打非治违为载体,及时汇总相关数据,并根据工作状况,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四)总结阶段(2014年12月)。对各阶段各项资料进行梳理、汇总,进一步完善综合监管体系,理顺工作机制,构建体系完善、内容科学、运行有效的安全生产体系。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成立由镇长书记任组长,分管安全生产人员与各站办所所长为成员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日常工作,协调、指导和考核各单位部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周密安排,科学实施。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纳入安全生产年度考核,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二)全面部署,广泛宣传发动。大力宣传建立安全生产体系的目的意义,引导各有关部门建立安全生产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确保体系建设工作有效开展。
【关键词】食品安全 信用制度 美国 欧盟。
“信用”的范畴很丰富,从经济学角度看,是不需要提供物质保证,不需立即支付现金,凭信任进行的商品货币交换[1]
。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信用体系已成为市场机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完善程度不仅关系到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与有效整合。
根据《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中心的信用调查显示,2005-2012年,中国的政府公信力、企业信用、人际信用以及中国信用小康指数均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在中国诚信形象不佳的十个行业中,2011年食品行业排名第二,2012年排名第六[2][3]
。
可见,食品安全领域的信用机制构建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文通过借鉴发达国家信用体系的有效经验,在对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框架的发展对策。
一、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
我国食品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面临着许多问题,特别是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一些食品生产企业禁不住市场诱惑和利益驱动,违背了食品安全和社会诚信的原则,违法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仅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更损害了我国食品行业的声誉和形象。因此,研究美国和欧盟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对于构建我国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美国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
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美国政府特别重视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建立了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并及时食品市场检测、不合格食品的召回等信息,使消费者及时准确的了解食品安全的真实情况,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政府对媒体的报道有严格的规定,媒体必须以客观、准确、科学的食品信息服务于社会,不得炒作新闻,制造轰动效应来牟取经济利益。美国法律有明确规定允许国内外的任何个人和单位获得政府决策依据的信息,并进行评论,提高政府公务的透明度。
美国农业部(USAD)设立有消费者热线,为消费者解答关于食品安全知识、风险防护、营养搭配等方面的问题,而且还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知识指导、教育和培训。美国有专门的食品投诉系统,主要接受来自消费者的投诉确认是否确有致病、致伤,以及产品不合法的报告。这些措施都有利于美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完善。
美国建立有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食品安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有严格的食品安全召回制度,如果食品无法达到相应的标准,生产厂家有义务将其召回。不仅有《食品质量保护法》、《公共卫生服务法》、《联邦肉类检查法》、《禽产品检查法》等诸多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而且对食品安全违法者的惩罚也比较严厉,不仅要承担对受害者的民事赔偿责任,而且要受到行政甚至刑事制裁。
2.欧盟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
欧盟将食品安全管理局实施的人类与动物健康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和其他的一些科学建议公布于众,增强了食品安全工作的透明度。
消费者或相关组织可以参加观察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的一些活动,使公众可以广泛获取该局掌握的文件和信息。在食品标签管理方面,欧盟的前身欧共体于1979年颁布了《食品标识说明及广告法指令》,作为一部食品标识规范的总则,通过这部法律保证标签能为购买者和消费者提供有关信息。促进消费者自由选择,并保证消费者不受标签的欺骗和误导。该管理法案进行多次修订,对食品标识的管理越来越严格。
1990年了《关于食品营养标签指令》,对特定的项目、特定类别的食品有特殊的管理规定,即专项指令。这些都使消费者能够充分的了解食品信息,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提供了法律和制度的保障。
作为食品可追溯制度最早的倡导者,欧盟也是最早实施食品可追溯制度的地区。欧盟法规《食品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欧盟食品安全及有关食品安全程序》(EC178/2002)为食品追溯提供了法律依据。欧盟通过一些其它的法令和控制系统来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比如,提出了《良好生产实践指南》来监控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潜在危害。建立了以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和食品标签管理体系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二、我国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发展现状与完善对策。
1.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发展现状。
为了加快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4年4月7日,会同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出《关于印发<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的通知》(国食药监察[2004]99号),《意见》中确定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为“从2004年至2008年,为全面推进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5年,通过5年的建设,要逐步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体制、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标准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制度、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披露制度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奖惩制度等六项制度体制。
同年4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了《关于印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要求试点工作将在两年的时间内分三个阶段完成,并确定了五个试点城市(吉林省辽源市、黑龙江大庆市、福建省厦门市、湖南省常德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和三个试点行业(肉类行业、粮食行业和儿童食品行业)。
随后,山西、河南、吉林、新疆等16个省(自治区)也了相应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指导意见。至2004年11月,全国又有33个市被确立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省级试点城市,部分省、区、市还在饮用水行业、乳制品行业和调味品行业开展了信用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4]。至此,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从制度上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2009年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根据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记录,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增加监督检查频次。”从法律层面对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建设做出了规定。
为落实国务院工作部署,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同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0-2012年)(工信部消费[2010]549号),计划从2010年开始,用3年左右时间,初步建立起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企业诚信信息征集体系、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和政府部门协同推动、行业协会组织实施、食品企业积极参与、诚信责任有效落实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运行机制,确定了以建立和完善协调工作机制、制度和标准体系、诚信管理体系、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诚信评价体系、行业自律机制建设、宣传与诚信文化建设、奖惩机制建设为主要任务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2.我国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经过各地政府大力推动,全社会成员积极参与,食品企业不断探索,我国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食品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1)法律法规方面。我国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还比较单一,没有形成比较严密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和实施,对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制建设和食品安全诚信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其实际执行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且仅仅依靠食品安全法来解决食品安全诚信建设所需要的法律支持和保障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的重要保障。我们需要加快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配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修订,促进法律法规有效衔接,完善食品安全诚信方面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制修订。
(2)宣传教育方面。我国一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还存在法制观念不强,责任意识淡薄的问题,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导致食品生产经营者信誉度普遍较差,因此针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仍需加强。
建议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科普宣教,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加强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对法律法规、标准、科学知识等培训,同时,利用社会舆论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5],不断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专业技能与道德水平。
(3)信息共享方面。建国以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经过数次改革,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规定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涉及卫生部、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各个监管部门在各自负责的领域从事各自的监督管理职能,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行政处罚等有关信用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和利用,在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的情况下,使得监管工作难以形成合力。
针对以上问题,应逐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明晰各相关部门监管职责,消除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机制,加强综合协调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效能。强化中央与地方及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联动,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健全资源共享、联合执法、信息通报等机制。
(4)信用档案方面。企业诚信档案是为了全面反应企业经营过程中诚信相关行为而形成的记录。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建立了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体系,对食品安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并将某些企业的失信行为通过一定的媒介向社会公示,使企业接受社会公众的谴责和惩罚。我国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建设和管理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
因此,建议依托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和身份证信息,全面建立并动态更新各类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细化完善档案记录信息,逐步实现信用档案电子化和全国联网。
(5)信息公开方面。我国的追溯制度相对比较欠缺,公众对食品安全信息的掌握程度相对较低,且大多信息都是从新闻媒体等途径获得,而非政府、行业协会等官方机构,这不仅会降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更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因此,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增加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对于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培育先进的食品安全诚信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借鉴国外的食品安全追溯制度,食品从业者必须详细记录进货来源,并将相关信息保存好,同时要保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让社会公众参与其中,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三、结语。
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规范食品市场经营秩序。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在今后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政府指导、企业践行、公众参与的原则,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加强诚信自律,将那些缺少安全信用的企业驱逐出市场,从而彻底扭转我国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
参考文献:
[1]周利丽。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缺失的现状和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1(06):15-16.
[2]欧阳海燕。2011中国人信用大调查:诚信危机刺痛中国[J]小康,2011(08):25-27.
[3]鄂璠。2011-2012中国信用小康指数:社会信用趋于好转,透明度对政府信用影响最大[J]小康,2012(09):58-62.
一、试点工作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国家《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为指南,从我市肉类行业的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探索建立我市肉类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模式和方法,逐步建立起我市肉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试点工作目的和原则
(一)工作目的
肉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目的,是改善肉类食品安全信用环境,培养和树立肉类食品企业安全信用意识,规范肉类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和肉类食品市场秩序。充分发挥信用制度的奖惩作用,克服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建立长效管理工作机制,提高肉类食品安全信用管理水平,为全面推进肉类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我市肉类食品安全水平积累经验。
(二)工作原则
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原则,市肉类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采取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做法,既要加强组织领导,也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加强舆论宣传,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稳步推进。
三、试点工作内容
(一)紧紧围绕食品安全这个主题,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信用管理(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食品安全信用基础知识、食品放心工程和信用典型案件等)的宣传、教育和经验交流活动,切实提高试点企业食品安全信用管理水平,为我市肉类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
(二)根据肉类行业的特点,制定信用制度规范。形成一套符合我市实际、可操作的肉类行业食品安全信用征集制度、信用评价制度、信用披露制度、信用分类管理制度,努力探索、改善信用自律、信用监管机制,使肉类食品安全信用管理有章可循。
(三)充分发挥先进的示范带头作用,根据不同产品类别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为肉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具体指导和经验,使更多的企业规范信用管理。通过试点,明确相关信用服务的内容与程序。
四、试点工作步骤
按照市试点工作的安排,肉类行业试点工作分三个阶段:
(一)启动阶段(20*年6月—7月)
1、6月底前成立肉类行业试点工作小组。由市贸易局牵头,农业、卫生、工商、质监、环保等部门和肉类行业的专家按职责分工及行业管理要求,共同负责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协调及服务工作。
2、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制度。6月底前确定试点企业。通过调查摸底,推荐确定肉类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企业名单,并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制定肉类食品安全信用管理有关制度。
3、开展调研工作。7月底前,对我市肉类食品的生产、屠宰、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调研,了解目前我市肉类食品的安全现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管理措施。
(二)实施阶段(20*年7月—20*年3月)
1、宣传发动(20*年7月)试点工作小组配合市主管部门,利用新闻媒体,加强肉类食品安全知识和肉类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宣传,印发宣传资料,组织肉类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座谈,倡导诚信建设,营造肉类食品安全氛围;对肉类生产经营企业进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培训,让企业了解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了解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的征集与方法、评价标准、依据、披露途径与方式。
2、整顿规范(20*年8月—20*年3月)按工作小组的实施方案组织落实。
(1)实行社会公示、公开承诺和责任保证制度。确定的试点企业名单在新闻媒体上公示,试点企业要向市肉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签订承诺书,明确责任。
(2)推广肉类食品生产经营示范文本,规范试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
(3)通过组织引导和制度建设,促进试点企业增强诚信意识,提高诚信度,做到经常性的自律。
(4)按照肉类行业有关产品质量、卫生状况、无公害情况、受污染风险程度等指标,按征集的安全信息和评价标准,会同有关部门对试点企业的各项食品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全面推进信用体系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
(5)20*年4月前,在市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研究、解决试点企业存在的问题。
(三)总结阶段(20*年4月—5月)
__县水利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根据山西省水利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晋水农水[__]416号)、__省水利厅关于《加快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晋水农水[__]489号)和运城市水务局、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为切实加强以乡镇水管站为主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基层水利服务能力,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__县《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经过有关部门协调工作,完成了所有工作内容,并以此方案为依据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该项目下达后,我们立即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作,成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水利、编办、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组成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领导组,对十个乡镇水管站,逐一进行达标升级。项目完成后,组织专人检查验收,对发现的问题坐下来认真研究和整改,直至达到验收标准。
按照实施方案内容,认真落实了机构设置,每个乡镇设一个水管站,理顺了现有人员编制,缺额人员补充到位。人员工资已纳入了县财政开支,经费有了保障;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达到制度上墙,责任到人;有七乡镇水管站办公场所临时设在乡镇政府院内,有三个乡镇办公场所结合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驻扎集中供水工程管理站,部分乡镇水管站陆续配备了仪器设备。
(一)明确机构性质与职能。我们把乡镇水管站作为公益类事业单位,将其职责明确为负责辖区内的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农田水利和水利科技推广等工作,协助编制农村水利建设规划、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农村水利建设,承担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与运行维护的技术指导等工作。指导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与运行,调解水事纠纷,组织开展水法法宣传等。
(二)理顺机构管理体制。我们把各乡镇水管站确定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单位性质确定为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水管站人员的人事、财务;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水管站的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基层水利工作任务繁重,为便于管理,我县是以乡镇为单元单独设立水管站挂牌运行。
(三)合理核定人员编制。我县以__年乡镇机构改革时从乡镇调整的编制为准,综合考虑水管站管辖范围面积、水利设施数量、水利管理任务、农业人口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了人员编制,实行总量控制乡镇水管中心站人员编制每站编制2—5人,编制结构以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为主。
(四)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我县将乡镇水管站定为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和公益性业务经费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人员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按照相关规定缴纳人员养老、医疗、失业、住房公积金、工伤、生育保障。
(五)改进人员管理方式。我县建立了“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定期考核、合理流动”的人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将县乡镇水管站工作人员在岗在编人员确定为全额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在编到龄退休手续;及时办理调离或清退在编不在岗人员手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缺编部分,应聘者必须具备相应的水利专业知识,现有乡镇水管站中工作能力强、业务技术熟练的人员
优先聘用;对水管站在编不在岗非业务人员进行了培训,定编定岗了水管站所有人员,不允许占编不在岗或混岗使用;建立了持证上岗制度。(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我县建立由服务对象、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三方参与的绩效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作为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解聘续聘、工资发放等依据,连续2年考评不合格的予以辞退,严格了乡镇水管站人员工作绩效考核。
(七)改善机构工作条件。七个乡镇水管站都建有独立的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仪器设备、通讯及交通工具等。三个乡镇水管站结合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与集中供水工程管理站合并办公。
(八)加强水利员队伍培训。我县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对乡镇水利员进行培训。加强乡镇水管站队伍的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同时,创新了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了定期培训、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等制度,全面提高了基层水利服务人员业务素质和个人工作能力。
在加强乡镇水管站建设的同时,我县要按照水利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和我省、市有关要求,建立规范、高效、完善的农民用水户合作组织;要按照__年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抗旱规划》中明确要求,积极开展乡镇级抗旱服务分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