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的运营思路及方案

新媒体的运营思路及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的运营思路及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媒体的运营思路及方案

新媒体的运营思路及方案范文第1篇

广播电台又不能完全按互联网新媒体方式运营,还要兼顾原来受众的收听习惯,同时跟受众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互动,获取反馈,这样就必须具备全媒体运营思路。传统的视频、热线要兼容,内容又能方便快捷地到新媒体上,如微信、微博、客户端,也就是常说的“两微一端”。在节目过程中,实时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视频热线电话跟受众进行互动,甚至可以通过贴吧、论坛、聊天室等,实时内容和互动。

媒体云平台可以做到对内容一次编辑,多屏,从而扩大传播途径,获取更多不同习惯受众。同时还要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数据的安全可靠。还要能跟上不断变化的舆论环境,就需要能够快速上线新业务。

针对传统媒体的转型,华为通过多年积累的ICT经验,依托丰富的产品线,联合媒体行业经验丰富的ISV,创新地提出了媒体云解决方案。融合高效媒体云解决方案,正好契合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转型诉求。

以目前大多数广播电台的IT架构为例,基于现有机房小而分散的特点,通过分布式私有云平台整合分散在不同楼层和制作岛的IT资源,形成物理设备分散但逻辑资源集中的融合媒体云平台。这样无需调整基础设施的架构,就可以快速上线部署的新业务,而在业务高峰时,还可以将全台空闲的资源调度、服务于出现业务瓶颈的媒体业务。

同时,将私有云与公有云对接后,还可为广播电台内业务实现补充服务,把互联网业务、数据安全要求不高的业务等放在公有云上。平台基于开放式架构,可以基于业务进行不同的定制和开发,使业务层既可根据业务情况合理分配不同的私有云资源,又可根据业务需求将公有云资源进行合理调度与分配。

新媒体的运营思路及方案范文第2篇

2008中国政府采购创新研讨会在京召开

2008年8月1日,由《经济》杂志社政府采购编辑部主办的“2008中国政府采购创新研讨会”在北京南城的开元名都大酒店拉开序幕。

本次研讨会围绕政府采购工作“创新”的主题展开,参会代表有各级政府采购中心的负责人、部委采购单位的负责人、行业协会的负责人、政府采购专家、优秀政府采购供应商和多家中央媒体。会上,由《经济》杂志社政府采购编辑部主任陈建飞致开幕词,副主任方剑做创新研讨会的详细介绍,参会的各方代表就政府采购服务创新、政府采购信息交流平台创新等,共同为政府采购事业献计献策。

“2008中国政府采购创新研讨会”顺应了我国“以创新求发展“的趋势,也是落实政府采购法的真切体现。落实政府采购法,对于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由于政府采购在我国起步较晚,存在着各个部门的衔接不是特别顺畅,采购单位和各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沟通机会甚少等情况,这些制约政府采购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在研讨会上,由南开大学的何红锋教授引领回顾了我国政府采购的发展历程,同时与会代表结合创新的思维,就此深入探讨政府采购的工作任务、政府采购活动中不规范和不完善的现象,并相应的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主办方针对政府采购供应商和采购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推出了《中国政府采购》指南,为政府采购供应商和采购人搭建起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政府采购创新研讨会将我国政府采购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起点。本次研讨会是在《政府采购法》实施五周年之际,北京举办奥运会之际,对今后的政府采购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起到一定意义的启示作用。

开启多媒体视讯新时代

第七届中国国际多媒体视讯展在京举办

6月12日,第7届中国国际多媒体视讯高峰论坛暨产品展示会在北京举行。

展会探讨国内多媒体视频通信行业现状,知名专家、多媒体视频通信企业代表对视频通信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多媒体视讯在政府及行业专网的应用交换了意见。

鉴于视频通信的便捷和高效以及可大幅度降低差旅费用、提高办公效率的特性,政府在信息化进程中,可以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和电子化服务。

新媒体的运营思路及方案范文第3篇

经过多余年的发展,瑞斯康达早已不是最初那个单纯的“驻地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它的触角越来越广,推出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持续丰富“接入网专家”理念的内涵。广电领域便是瑞斯康达非常看重的一块潜力市场。

“我们一直把广电作为运营商来对待,而不仅仅只是一个企业网的分支。”瑞斯康达表示,“最初,我们用电信运营商市场的打法拼广电市场,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及时调整思路,推出适合广电的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逐步在广电市场站稳脚跟。”

近两年,瑞斯康达持续中标广电运营商的双向网改项目,受到广电市场的青睐。来自于这一市场的收入也成为瑞斯康达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给“宽带广电”加把油

在CCBN2016主题报告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进表示,广电运营商要加快实施“宽带广电”战略。“宽带广电”战略顺应“宽带中国”战略新要求,是广电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

“宽带广电”战略落地,重要的基础就是一张完善的、可以媲美运营商网络的基础设施。为此,田进强调,要加快推进网络双向化宽带化智能化。通过双向化宽带化智能化建设,加快推进有线、无线、卫星、网络协同覆盖、融合发展,大力提升广电网络的业务承载能力。

事实上,面对电信运营商“100M光纤到户”的目标,以及双向业务进入的加速推进,留给广电运营商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广电必须加快节奏,以“一步到位”的视野去开展网络双向化改造。

最初几年,广电运营商一般采用EPON+EoC的方案实施双向改造,后来又引入C-DOCSIS。来自格兰研究的数据显示,目前在广电市场,采用前者覆盖用户市场份额为46%,后者为37%,两种方案占有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不过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光纤到户才是一条较为明智的双向网改路线。相比EPON+EoC和C-DOCSIS,FTTH拥有更低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更高的带宽和更好的鲁棒性。

“EoC理论上提供的入户带宽最高只能达到10M,虽然通过增加双频方案可以达到20M,但是和电信运营商主推的100M仍然有很大的距离。”瑞斯康达向记者表示,“因此,我们建议,广电运营商在新建城区市场和农村市场采用FTTH,在已改地区通过合理的方式向FTTH过渡。”

瑞斯康达的这一观点也得到大部分广电运营商的支持。目前不少地市广电运营商已经开始采用FTTH进行网络的双向改造。针对这一趋势,瑞斯康达提供基于xPON OLT/ONU系列双纤三波、双线入户两种FTTH接入解决方案,实现公众多业务接入、自动装维,受到广电运营商的青睐。

实施全媒体转型升级,要求广电网络向多业务综合承载方向发展,因此广电网络不仅要支持承载传统广播电视业务,也要支持高清互动电视业务,以及数据类的家庭宽带和大客户专线业务。

“为此,广电运营商需要快速的搭建一张融合大容量传输和业务承载的综合承载网。此张网络要符合广电目前的行业特点,摒弃技术选择带来的后期投资风险,不仅能解决广电目前存在的资源问题,帮助广电快速开通当前业务,而且需要成本低,部署速度快,设备组网灵活及支持平滑大容量扩容等。”瑞斯康达表示。

瑞斯康达iTN综合承载解决方案融合了SDH、PTN和OTN三核心,实现了业务的电层承载和光层传输的融合,可实现对PON网络的回传和承载,为广电面向未来开展全业务运营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极简承载网络,轻松实现全业务综合承载、多业务灵活调度、大容量平滑扩容。

助力全业务转型升级

三网融合的全面推广,意味着广电运营商面临着电信运营商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广电运营商不能仅仅聚焦于网络如何和电信运营商抗衡,而是要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积累的用户优势,以业务作为切入口,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为此,瑞斯康达针对广电推出了更聚焦于业务层面的解决方案。相比日趋饱和的个人市场,集客市场还有更大的拓展空间。瑞斯康达iTN数字专网解决方案提供从接入汇聚到用户末梢的接入层完整解决方案,实现多业务接入、灵活承载及统一运维,为广电量身打造高品质集客专线网络,满足金融、政府、企业等集客专线业务的高安全高可靠的接入和承载需求。

新媒体的运营思路及方案范文第4篇

据介绍,SAT-IP通信技术是由SES公司联合付费电视运营商英国天空广播公司(BSKYB)和丹麦电视软件公司Crafwork共同开发,旨在支持消费者将卫星电视信号分配到大型多单元住宅、酒店以及其它的专业应用,是因应多屏幕环境方便消费者使用而推出的一个解决方案。

Crafwork公司称,SAT-IP是一种新的基于IP体系结构接收和分配卫星信号的通信协议。SAT-IP系统由SAT-IP服务器、IP数据网和客户端启用了IP的多媒体设备组成。其中,SAT-IP服务器安置在卫星接收天线附近,甚至可以与LNB集成在天线本身(称为IP-LNB),其任务是将所接收的DVB-S/S2卫星信号解调并转换为一个具广播质量、透明、无需转码的IP信号;将该服务器连接到IP数据网络,其流媒体将可以使用现有的有线及无线网络基础设施(以太网、塑料光纤、Wi-Fi网络等)分发;与IP网络连接的各类客户端多媒体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连接的电视机等),将能够接收使用该系统分发的卫星电视信号。此外,多个SAT-IP服务器及客户端设备可以在同一个IP网络以免费电视和加密付费电视两种方式运行。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现代IP设备的流行,卫星电视市场受到了整体的冲击。引进SAT-IP技术,使卫星节目可以在任何IP网络分发和在现代IP设备上接收,正是卫星产业适应这些新的动向、巩固及进一步加强电视在媒体市场地位的一项重要举措。有了SAT-IP技术,就能使成千上万的消费者无论是在家还是在走动式,利用任何配备了合适软件的多媒体IP设备,包括平板电脑和只能手机,都可以自在地收看卫星电视,而且具有无以伦比的灵活性和便利。另一方面,SAT-IP软件应用程序将确保卫星电视节目的传输质量,使观众可以观赏到高品质图像的HD节目,从而有助于提高卫星电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SES公司表示,SAT-IP技术对于卫星行业和电视观众将是一个飞跃,它将使卫星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受益,从而给行业带来一个重大的推动。SAT-IP技术使用前景将十分广泛,它不仅可用于卫星电视节目在主宰多个房间及多个屏幕的分配,而且也设计了多种大型专业使用方案。SAT-IP通信协议将允许今天所有的卫星使用方案一直到IP世界,并带来了许多高级应用的可能性。

新媒体的运营思路及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IMS AGCF 演进方案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032-01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程控交换已经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对业务的推广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例如:一些新固移网融合业务难以同时在全网推行;不同网络用户之间业务特征难以全面共享。但是通过固话通信网向IMS演进,建立以IMS为统一架构的核心网却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具有有利于提供丰富的固话移动融合类业务及多媒体业务,能够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沟通的业务需求,增强运营商的差异化竞争能力等优势。

1 固话通信网向IMS演进可行性分析

1.1 IMS概述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最早是由第3代移动通信合作计划(3GPP)R5版本在核心网引入的,IMS是开放的网络架构,提供了基于IP承载的,与接入无关的IP多媒体业务控制能力,它采用SIP作为核心控制协议,并通过SIP进行业务管理,IMS可以使运营商充分利用SIP的优势,更快速更灵活地开发管理各类融合业务。

IMS的网络架构分为接入层、承载层、核心控制层、业务层。IMS采用了控制和承载分离、控制和业务分离的开放式网络架构,实现了固话移动的统一控制,迎合未来网络的演进,其主要特点及优势如下。

(1)开放的网络结构,有利于网络的融合演进。

IMS基于端到端IP网络,采用标准开放接口,网络结构有利于未来新业务和网络的融合。

(2)丰富的业务提供能力。

业务与控制的完全分离,一方面确保了业务提供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使各种业务的应用更加快速、灵活,从而有利于业务的融合。

(3)广泛的接入方式。

IMS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只要用户可以获得IP连接,无论使用何种接入网均可以接入IMS,支持无缝的移动性和业务连续性,为全业务运营提供了便利。

1.2 进入IMS时代的必要性

传统固网的网络特点是:(1)网络规模较大,端口利用率较高。(2)设备机型多,入网时间长,且厂家支撑力度减弱。(3)设备能耗较高、占用机房面积较大。(4)不适应网络IP化演进趋势,占用大量铜缆资源。

为解决以上问题,IMS的引入是最佳之选。

2 固话通信网向IMS演进方案

2.1 演进总体思路

(1)网络演进趋势:要符合网络宽带化演进趋势,增强网络的业务开放能力。

(2)网络架构设计:要逐步实现端到端扁平化网络结构,减少现有PSTN长途网话务流量。

(3)节能减排效果:要推动以端局为单位,整局设备规模退网,达到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4)光进退铜效果:要促进从用户侧配线电缆到局间主干电缆的规模退网。

(5)资源利用率:要进一步提高在网PSTN端局资源使用效率。

2.2 网络演进关键技术

固网向IMS演进,涉及到网络的业务层面、控制层面、传输层面、接入层面、支撑系统等多个层面,其中核心网业务层和控制层是演进的关键。

2.2.1 业务层的演进

在IMS架构下,所有业务的实现都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AS来实现。不过对于传统智能业务的继承,考虑到业务一致性以及网络割接的难度,一般会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话路迂回到现有汇接局触发智能业务。

IMS域的呼叫通过MGCF路由到固网汇接局,智能业务通过汇接局触发到现有智能网SCP实现。这种方式实现技术难度低,业务触发和业务控制分别利用现网的汇接局和SCP实现,但是IMS域内用户之间的智能业务呼叫会额外占用IM-MGW至汇接局语音中继。

(2)通过IMS-SSF实现。

该方式简化IMS用户业务流程,IM-SSF负责完成INAP/CAP协议到IMS SIP协议的转换,IM-S9SF完成业务触发,而业务控制仍旧由SCP完成。这种方式无需话路迂回到汇接局,因此IMS域内用户之间的智能业务呼叫不需要额外占用IM-MGW至汇接局端口资源,但该方案的实现需要事先完成IM-SSF和省内甚至本地SCP的对接测试,技术难度稍大,并且增加了新的业务节点。

(3)通过SCP支持SIP协议实现。

该方式业务控制仍旧由SCP完成,但是由SCP提供SIP接口实现和IMS控制层的对接。这种方式无需话路迂回到汇接局,因此IMS域内用户之间的智能业务呼叫不需要额外占用IM-MGW至汇接局端口资源,并且无需引入了新的业务节点。但此方案需要SCP支持SIP协议,并且完成IMS和省内甚至本地SCP的对接测试,SCP的改造成本和技术实现难度均较大。

(4)新建AS平台替换现有的SCP设备。

此类方式的业务触发和业务控制均在IMS内实现,没有话路迂回,但由传统智能业务按照省甚至本地部署、其业务逻辑不尽相同,因此新建AS完全继承现有SCP的业务逻辑技术难度较大,成本也较高。

总之,每个固话本地网均应结合自身网络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式实现业务的继承。

2.2.2 控制层的演进

ETSI TISPAN对IMS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传统固话用户(包括交换机、软交换)如何接入IMS网络,研究成果主要是AGCF、NASS、RACF等功能实体以PES/PSS业务流程等,并针对固网NGN提出了通过AGCF(Access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接入网关控制功能)接入IMS的解决方案,传统固网终端仍然通过固线、接入网关(AG)接入,核心网采用IMS的全IP传输。

2.2.3 接入层的演进

接入设备演进主要通过现有网络的软交换升级为AGCF,通过AGCF实现各种接入设备平滑迁移至IMS网络。传统交换机仍然采取逐步替代的方式慢慢淘汰。

2.2.4 业务支撑系统改造

固网向IMS的演进过程中需重点关注支撑系统的改造,包括业务开通、用户数据迁移、计费及网管等方面改造,对现网运营支撑系统改造建议遵循以下原则:(1)尽量减小现有用户使用的影响。(2)有足够的灵活性,支持业务功能的动态配置。(3)在支持IMS业务的基础上,考虑后续支持其他固网业务,避免相关系统重复建设。

3 结语

在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下,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网络架构,已被业界视为实现固话和移动融合的理想网络目标架构。固话通信网向IMS演进符合网络发展总体趋势,并且随着Common IMS标准的不断完善,固话通信网将最终实现以IMS为基础的统一的核心网网络架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