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组管理体系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事多面广。经公司总结、提炼,逐步形成了“4321”安全管理体系(四项基础、三大体系、两类评审、一个目标),即:夯实班组建设、制度建设、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基础,完善应急管理、隐患排查、安全文化体系,利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NOSA安健环体系建设,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目标。
1.1以本质安全型电力企业为目标
本质安全型企业是基于一切事故均可避免、一切风险皆可防范的安全理念,公司提出创建本质安全型电力企业,即是要达到“人员无伤害、设备无缺陷、系统无故障、管理无漏洞、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的本质安全目标。
1.2深入开展NOSA体系建设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公司在投资企业中推行NOSA体系,实施标准化、程序化管理,实现与国际安全管理水平的接轨,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提高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和全员管理水平。公司还制订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规划,指导投资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促进企业形成标准、规范的安全管理。
1.3构筑应急管理、隐患排查和安全文化体系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公司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建立了从上到下、完整统一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强化应急预案编制,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公司建立健全以公司隐患排查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为抓手,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为保障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体系。加强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每年精心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安康杯知识竞赛、安全生产主题演讲等一系列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1.4不断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工作
深化班组建设,夯实安全基础。公司推进安全和谐型班组创建工作,下发了《班组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各投资企业班组管理,推进了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安全管理。公司编制了21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通过与投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衔接,促进投资企业走上规范化的管理道路。开展安全检查,排查事故隐患。公司每年根据各时段工作重点及电力行业特点,组织开展两会期间安全检查、春检、防洪度汛、防台防汛、迎峰度夏、秋检、年底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活动,全年对投资企业检查率达到100%,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加强考核评价,形成激励机制。公司逐步建立了安全生产指标控制体系和考核体系,把安全生产纳入到投资企业主要负责人年度绩效考核中,形成约束激励机制。考核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履行职责与指标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并实行“一票否决”。
2以创新发展为助推,继续探索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公司将立足于现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开拓思路,创新发展,继续探索和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1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范本,提升投资企业管控水平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和重要手段。下一步,要在各投资企业已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投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本,涵盖电力生产和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求。
2.2构建安全管理“两个体系”,明晰安全管理职责
要进一步加强“两个体系”建设,一是明晰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职责,避免“两个体系”职责不清、职能混淆的情况。二是加强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落实安全管理职能,使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满足日常安全监督工作需要。
2.3规范外包工程安全管理体系,消除安全生产薄弱环节
要研究、探索管理方式,形成符合实际要求、严格规范的外包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从源头抓起,全过程管控,完善外包队伍考核评价体系,将外包队伍真正纳入投资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对外包队伍进行严格考核,建立合格外包队伍名录。
2.4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以安全文化示范企业为样板,创建企业安全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广泛进行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把安全文化建设和班组建设有机结合,积极发动基层员工的创造性,全面推进全体员工安全思想理念转变,促使“我要安全”观念深入人心。
2.5实施反违章管理日常化,强化责任制和考核机制
关键词:HSE体系;农民合同工;员工素质;培训;安全文化与考核;沟通
在集团公司大力推进HSE管理体系建设的形势之下,因地制宜做好本单位的HSE管理工作,并使之规范化的纳入上级公司HSE管理体系之内,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几年来,我公司努力探寻在农民合同工中推进HSE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并总结出一系列的实践经验。
我公司所从事的是较高风险的修井作业,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推进HSE体系的规范有效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近些年的发展变化中,全民职工逐渐从原来的操作岗位晋升到管理岗位或技术岗位,现在的操作岗位除作业机手外,其他几乎全部由农民工担任。我公司目前的农民工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之多,操作岗位同时面临着最大的工作量和最高的风险,因此,如何将HSE体系在农民工群体中有效推进,是我公司HSE体系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一项难题,这主要是因为农民工这一群体存在着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流动性强。他们大多数家在外地,从事工作时间一般为3-5年,而且工作稳定性不强,易受各种条件的影响而终止劳动合同。
其次,文化水平低。一般只有小学、中学的文化水平,而且再学习进修的欲望不强,对学习所持的态度比较消极,甚至抵触。
另外,注重经济利益。他们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比较重视金钱、个人利益,而缺乏长远的、集体的考虑。
公司在HSE体系建设的实践中,把对农民工的管理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因地制宜的制定了符合我公司农民工特点的HSE管理措施。
一、提高HSE培训的广度和深度。
考虑到农民工对书面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强,我们在原来的课堂讲课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使培训内容更加直观生动,便于农民工深刻记忆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增加了当班干部对农民工班组的现场培训,这种由HSE基层管理者对全部操作人员的有针对性的现场实践教学方式,我们将其日常化,工作化。使得HSE体系的培训和辅导伴随着工人工作的全过程,也使得警钟长鸣,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广大农民工对于HSE体系的认知和掌握。另外,严格进行新工人HSE培训和考核,并以现场教学为主,引导新工人切实的掌握工作岗位面临的各项HSE风险和应急逃生办法,把好入门关。通过全面提高培训质量,为公司的HSE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温情安全教育”,创建企业的安全文化。
考虑到农民工大多是只身出外工作,往往寄托着家乡亲人们的关心和期望,所以,我们希望通过亲人的感召力量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意识。我们精心编写了适合农民工家属阅读的安全教育材料,用邮寄方式发放给农民工的家属,让他们了解亲人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从而帮助企业对农民工进行日常的“安全叮嘱”。同时根据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每隔一段时间在公司的HSE例会上对在HSE工作表现出众的基层员工进行嘉奖,以增强职工的个人荣誉意识,通过这些工作方法的落实是职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安全工作就是带给亲人最好的礼物。
三、推行严细的考核制度。
由于农民工对金钱的重视程度较高,我们制定了与金钱利益挂钩的现场HSE工作考核标准。严格按照HSE体系标准,把工作和责任细化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如果那一项HSE工作出了问题,就对相应的责任人进行处罚。在处罚标准上,坚持的原则是:对于工作中不符合HSE标准造成事故、重大隐患的,坚决给予相关责任人经济处罚;对于消极对待HSE工作、安全意识差的,进行适当的处罚并以教育为主;对于工作时间较短的二岗、三岗工人,如果是由于HSE知识不足而造成违反标准,则以帮助和引导为主,从轻处罚,但必须同时处罚负责班组HSE培训的当班干部。
四、在HSE检查中加强沟通,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检查是促进各项HSE工作持续开展的必要手段,但不是HSE工作的最后一站,如果检查出来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纠正,或者上级的想法得不到下级的认同,那么检查过后,问题还会产生。如何把检查变成持续改进的手段呢?我们在检查中,尝试与操作工人进行良好沟通,不仅仅是指出问题,更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检查者不再是简单的找出问题,然后留给工人一张罚单,而是通过沟通,使违章者明白其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严重后果,或是由上级帮助解决生产中碰到的实际困难而不是靠违章的办法去克服困难,从根本上促进生产中难题的解决、促进农民工习惯性违章行为的改正。与此同时,农民工在对待日常检查时也不再感到害怕,甚至是乱中出错。当他们在工作碰到问题之初,就会及时与上级取得联系,寻求帮助,从而很好的预防了隐患和险情的出现。
五、充分重视农民工,分类对待农民工。
在HSE工作实践中,专门为农民工开设培训课程、设置奖励项目;与公司“家”文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在制定各项HSE管理制度、作息制度时充分考虑农民工的实际情况;由于农民工知识水平不高,在考核评价他们时则以实际操作为主,资料考核仅占一小部分;在农民工内部分类对待,做到新工人有人带,老工人严考核;定期开展班组之间、小队之间的竞赛,在农民工种树立标兵。通过以上各种切合实际的措施,促使我公司的广大农民工增强集体观念,“以队为家”、“以班为家”,从自身做起,积极的配合公司开展HSE体系工作。
在实践中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勇于探索,将我公司农民合同工的管理不断规范化,使农民合同工群体不但作为公司生产工作的主要力量,也成为与生产密切相关的安全、环境与健康这一体系建设中健康向上、光彩夺目的一笔。
HSE体系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在集团公司大力推进HSE体系建设工作的今天,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写好全公司上下的HSE体系建设这一大的篇章,配合好上级的各项HSE体系工作,将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红. HSE管理与安全管理[J].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8(10)
[2]刘小荣,曹庆贵,隋海波. HSE管理体系绩效评估方法研究[J].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8(09)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特高压电网快速发展,内蒙古超高压事业也将随着特高压建设快速升级、提速,电力企业长期以来实行的传统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因此,内蒙古超高压公司在管理上迫切需要用精细化管理体系来把握企业管理目标、规范企业运作、细化管理单元,达到提升运营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2 精细化管理体系设计
精细化管理体系设计,是对精细化管理进行系统思考、精心设计的一种研究方式,是以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设计思路。
内蒙古超高压公司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企业规范管理、提升水平的关键。主要包括六部分:基础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物资管理体系、精神文化体系、精细化管理保障体系。
2.1基础管理体系
基础管理工作处于整个企业管理体系的基层。内蒙古超高压公司基础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加强班组建设,提升员工素质;同业对标;完善考核体系;深化产权管理等。
构建基础管理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各生产单位标准化工作的组织体系建设,构建起完善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考核体系和产权管理体系,进一步推动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的完成。
2.2生产管理体系
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系统的设置和运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组织工作、生产计划工作、生产控制工作(如生产成本的控制)。内蒙古超高压公司的生产管理体系包括生产调度管理体系、电网建设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成本控制体系。
生产调度管理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加强生产调度管理精细化,确保生产设备健康稳定运行。电网建设管理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打造坚强智能电网。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可控在控。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控制公司的经营成本,打造效益型公司。
2.3市场营销体系
在电力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中,内蒙古超高压公司的工作重点逐渐由生产向服务转变,经营理念也开始从以产品为中心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电力市场营销的精细化管理关系到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份额。
在当前电力市场环境下,研究市场营销精细化管理体系是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内蒙古超高压公司的市场营销精细化工作主要包括营销管理、客户服务精细化和市场开拓、电力交易精细化。
2.4物资管理体系
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内蒙古超高压公司物资管理精细化工作包括物资采购合同的管理、物资统一采购、储备和管理、超高压局的废旧物资管理、厂商供货过程的跟踪管理等。
物资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作的重要保证。通过物资管理精细化,能全面加强公司物资的规范化管理,降低公司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进而促进企业盈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5精神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精细化管理是将精细化管理思想和作风贯穿于企业各个工作环节的一种全面管理模式,这必须要求将精细化管理工作引向深入,向工作态度、工作方式、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等深层次方面发展。
内蒙古超高压公司精神文化的精细化工作应结合公司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性地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渐改变员工工作态度、工作方式,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最终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2.6精细化管理保障体系
精细化管理保障体系能使精细化管理的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内蒙古超高压公司的精细化管理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组织保障体系、技术保障体系、民主管理保障体系。完善的精细化管理保障体系是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支柱,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安全事故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安全意识是基础
深化全员培训,提升安全综合素质。贯彻落实工程项目全员安全“强素质工程”,将安全理念及知识列为所有培训班的重要内容,当成必学必考课程。管理层,要重点加强国际、工程项目一流的先进安全理念和方法培训,提升安全管理力、决策力,做到正确决策,安全决策。管理层,要重点加强安全管理系统知识和法规理念的培训,提升安全专业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策划水平,逐步达到人人懂安全,人人重视安全,人人管理工程项目的局面。操作层,要根据岗位要求实施按需培训,不断强化“七个能力”培训,即基本的安全意识、基本安全操作、基本危害辨识与控制、基本的监护、基本应急逃生、基本自救互救、初期灾害的处置能力的培训,增强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安全执行力的落实。
坚持不懈实施班组长安全素质提升工程。班组长在现场管理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十分重要。按照国发23号文件的要求,保证班组长每年培训不少于24学时的要求,人力资源和安全管理部门共同进行在岗班组长安全能力水平和素质状况调研分析,根据中心班组长能力和素质的实际状况,做出班组长素质提升的培训方案,确保培训内容的连续性和不断深化,持续提高班组长抓基础安全的技能和水平,树立班组长是本班组的工程项目第一责任人的权威,赋予班组长现场工程项目的决策权、组织权、评估验收权、考核奖惩权、应急处置权等,对班组长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激发班组长工作激情。狠抓班组管理制度的梳理完善和执行落地,积极指导班组抓好人、机、物的优化配置,规范作业流程、工序转换、交叉作业、巡回检查等重点环节的管理和执行落地,推进实现基层班组工作要求指标化、工作内容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推进基层班组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优化风险管理模式,做到各环节风险严格受控。增强全员的相互关爱意识,自觉做到风险相互提醒、操作相互关注、违章相互纠正、安全相互保证。对发现的隐患立即提醒、逐级提醒、相互提醒,切实消除班组安全管理盲区,全面提升班组防范事故、保证安全的能力。
二、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安全文化是先导
安全文化是企业营造安全氛围,建设本质性安全企业的前提之一,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调动人的最大潜能作为基本准则。一般情况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都是要解决人的思想意识问题,只有靠先进的文化的素养的培育,才能逐步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安全管理也是一样,靠安全文化熏陶,才能使之思想上得到重视,不断引导和提高了人们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才能培养正确的安全意识,正确看待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有可能产生自觉的、可控的安全行为。因此,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应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安全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不断促进持续改进和全员参与,使企业安全文化在安全理念传播与认同、安全环境布置与氛围营造、安全业绩考核与激励等方面都有较大改善,员工从思想到行为基本做到“我能安全”。把中心成立以来的安全管理经验和积淀进行总结提炼,参照国家提出的《企业工程项目标准化基本规范》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标准要求,把安全、环境和职业健康三个方面进行统一考虑,按照一体化管理的理念,进一步规范、确定和提炼,建立适应工程项目开发中心的安全文化体系。不断扎实推进安全文化创建活动,为争创工程项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奠定基础。
培育积极的安全态度,结合工程项目开展的新一轮工程项目承诺制,开展我的工作我负责的安全承诺建设,按照企业法人代表对政府监管部门、管理层对企业法人代表、项目中心负责人对企业管理人、层层签订工程项目承诺,落实好主动承诺的责任制。在承诺的基础上,开展工程项目诚信体系建设,所有的项目都纳入到工程项目诚信体系中来,根据履行工程项目职责和践诺情况进行授信评级,对安全诚信好,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从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对安全诚信差,要列为重点隐患排查的名单,加大日常巡查力度,要公开曝光,限期整改。同时通过对多年安全文化建设实践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归纳,系统、全面地提炼其精髓与特质,形成中心工程项目的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完成中心安全文化的纲领性的文件手册,指导各个基层单位培养安全文化氛围,不断推进符合企业特色安全文化的建设。
三、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基础安全是关键
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法治意识与职责意识。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要求和以法治安全的策略,在工程项目企业推进HSE管理体系的运行。要加强工程项目过程的安全风险管控。
加强对直接作业行为的引导规范。管理人员应认真履行自身的安全责任,要保持敏锐的安全观察力,要不断提高安全业务能力,在作业现场违章指挥,针对发现的“三违”问题,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要严格执行管理人员的工程项目责任制,选拔一些懂安全、业务熟练的人员充实到安全管理队伍之中,为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对直接作业的安全监管提供必要人员保障。要健全完善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职工明白什么样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行为是符合要求的,什么样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行为是不符合要求的,切实规范直接作业的操作行为。
强化直接作业能力培训。首先改变直接作业培训方式方式,针对行业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加强员工队伍的作业技能培训。其次是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严格安全的岗前考核。第三是注重和典型事故案例的教育相结合,通过对事故产生原因、危害的分析,使员工引以为戒,举一反三。
严格执行安全项目责任制。落实每个员工的工程项目职责,是工程项目工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工程项目做为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有确保整个系统中各个环节、各个部位、各个工种达到本质安全,才能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落实工程项目责任制,首先要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考核,提高其安全意识,发挥表率作用。第二是督促一线班组长落实好责任范围内的安全责任。定期不定期地对班组长进行安全考核,对那些只重工程项目效率不重视工程项目、不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经排查所在班组的安全隐患多、“三违”多班组长及时进行更换。
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有效减少和消除“三违”行为。习惯性“三违”现象是导致工程项目事故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对于检查中所发现的习惯性“三违”现象要及时进行制止,在企业中进行全员教育,对于屡教不改的员工,要及时开除或换岗,同时对于能够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程,工程项目工作做的较好的员工,及时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出广大职工自觉遵守操作堆积和工程项目法律法规的主动性,激发出自觉排查隐患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有效减少和消除“三违”现象,控制伤事故的发生。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在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下,随着国家安全管理政策调整、工程项目行业标准修订、市场需求变化,以及企业工程项目目标任务变化,结合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中心须及时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使之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企业要根据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做好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顶层设计。继续建立完善与企业业务、发展规模相适应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套相关人员。结合中心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解决安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素质再提高问题,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加强安全队伍建设。
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企业坚持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领导分管负责制,安全总监具体负责制,安全管理监督工作保持一部一站、部站分设的管理模式,安全处负责安全综合管理工作,安全监督站负责安全监督工作。各管理区成立安全管理监督组,继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监督网络。做好调研和规划,不断配齐安全、职业健康专业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业务的管、控能力。继续贯彻落实三级安全主任监督、四级安全监督制,把符合条件的安全技术人员聘任到安全主任监督、四级安全监督岗位,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的人员。
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管理体系是重点
进行新一轮全员安全管理体系知识培训,重点宣贯GB/T28001-2011新标准,加强对安全管理体系的深度培训和理解,增强全员安全管理体系的执行意识、风险意识,使全员了解管理体系的实质,强化安全风险核心管理,有效开展工程项目和管理过程的安全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全面提升对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的管控能力。
强化事前预防管理,进一步明确责任,按照《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导则》,在新建设项目、新技术推广、新工艺应用、新设备采购等环节上,在设计阶段就进行危险与可操作性的风险研究分析,做好安全危险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落实风险控制措施,把可能的隐患消灭在事前阶段,提高单位对项目风险的管控能力,做到安全关口前移。
加强体系内部审核的管理,重点培养一批有审核能力的内部审核员。采用内外培相结合的方式,培训一批即懂得各项业务又懂安全管理体系理论的内部审核员,解决内部审核员缺乏和能力不足的问题,不断满足内部审核的需要,规范和有效开展内部审核活动,逐步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闭环管理、持续改进提供人才保障。
全面贯彻落实工程项目企业标准化规范化要求,近年来,国家工程项目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企业安全工程项目标准化基本规范》等工程项目标准化规范。企业应以此为契机,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工程项目企业标准化规范”与安全管理体系异同点的研究,整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开展工程项目标准化评比工作,对已达标的分项目,要分级指导和监管服务,帮助提升水平、加快改进;对未达标的分项目,以及尚未开展标准新建、改建和扩建以及有新工艺工程项目的分项目,要抓紧组织制定地方安全标准和规范,全面推进标准工程项目作,切实把中心安全管理体系与之有效整合,结合实际,优化建立一体化的体系,既满足国家标准化规范的要求,又符合中心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便于运行和管理,减少管理内容重复现象的发生。
完善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职责,探索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对解决重点、难点安全管理问题的管理评审机制和项目化运作机制,负责人亲自实施项目挂帅。出台相应的运作制度,定期开展管理评审和项落实活动,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力和有效决策,不断推动安全管理体系扎实有效的运行和持续改进。
继续规范和完善运行模式,按照基层班组的工程项目类型,利用系统化的思想分别制定规范内容,把基层所有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全部纳入到其中,重点围绕工程项目进行的安全风险及其控制措施,进一步规范基层站队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应该做的事情和正确做事的准则,不断强化职工的风险意识和操作能力,贯彻按标准做好工作就是工作的标准的要求。逐步实现安全管理唯一运行的文件,克服体系理论与实际操作在基层脱节的现象,克服体系的复杂化,基层不愿执行的现象。
强化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工作 ,体系运行就是落实管理体系规定的各项工作,我们需要好的体系,更需要好的落实,并且落实工作也是体系管理的一个最关键环节,无论多么好的体系,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就变成一纸空文,更重要的是,不重落实一旦形成习惯和风气,将会影响整个体系有效运转,甚至会导致体系的失败。体系运行是一个全要素、全员、全过程、全天候的执行过程,应事先进行培训学习,起到宣传警示的作用,使全员都做好执行的思想准备。体系应在任何情况下对所有的职工统一使用,一视同仁。在职工中不断提倡格守制度规则是一种品格、一种素质,也是一种诚信,更是职工应尽的一种责任。
进一步融合体系运行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在进行安全管理体系修订工作时,充分探讨安全管理体系与日常安全管理的关系,重点策划好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与日常工程项目活动的接口、与年度工程项目承包目标的接口、与新业务方面的管理接口、与上级不断更新的管理要求的接口、与部门日常管理制度的接口等,策划方案要达到即能保持体系基本文件结构和基本内容相对稳定,又能体现日常频繁变化的要求,并能纳入体系一体化运行。特别要策划好与法律法规、标准的结合以及实际工作内容的结合,增强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祁有红,祁有金. 安全精细化管理[M]. 北京:新华出版社,第一版.2011:51-53.
[2] 刘铁忠,李志祥. 企业安全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2):21――25.
[3] 李爽.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3(6):110-111.
[4] 蒋勇.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 安全2005.3(7):222-225.
[5] 姜威. 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人力资源因素探析[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12.
[6] 韩晓霞. QHSE管理体系及其在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7]许立甲,李杰等.石油石化行业危害与事故监测预警技术探讨阴.中国工程项目科学技术,2008 2 ( 4 ) :79-81.
关键词:县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U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供电企业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企业,其发电、供电以及居民用电是同步进行的,因为县级供电企业的供电设备较差、设备所处的自然环境也不好,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也较低,因此对县供电企业进行安全风险管理显得格外重要。安全风险管理是管理主体通过识别风险,运用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等科学的技术手段及时处理这些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1.推动县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县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在群众生产生活中居重要地位
供电企业是国家重要的生产部门,县供电企业作为基层群众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生产部门,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及群众的正常生活。现在,电力影响到县乡居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照明、抽水、灌溉、工厂生产等。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在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加快推进县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1.2县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1998年以来,国家“两改一同价”政策不断深入,县供电企业的体制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安全生产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县级的供电企业的供电范围一般是本行政区域内的县城以及乡镇、乡村。
首先,县供电企业系统管理思路不明确。在县供电企业中,一般人数较少,存在职责范围不清楚的现象,没有专门工作人员担当安全生产的责任;哪里出现问题就派人解决,这种工作方式,不具有系统性,且只解决了表面或暂时的问题,电网的深层次以及长远问题得不到解决。
第二,县供电企业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管理。这种问题是指,县供电企业对于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认识不深刻,并不主动去解决,而是等到事故发生后,采取挽救,并对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因为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所以安全管理一般都只是事后管理,缺少事前管理和事中管理。
第三,县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不稳定,变化性比较大。县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常随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变动而变动,人为因素占的比重较大。不同的领导对安全分发现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会相同,所以只要领导一换,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就要发生变化;“救火式”管理模式依旧存在,当上级主管部门要进行安全指标考核了,县供电企业就抓紧处理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考核过去了,这项工作也就放下了,“亡羊补牢”却不考虑长期的问题。这样就会影响实际生产中的安全风险管理。
第四,县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随意性较大,没有确切的衡量指标,横向比较(县与县之间)少。市电力企业管理部门一般对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没有进行统一,因此,县供电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对象、工作内容、业绩标准等不是很清晰。
第五,县供电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由于网络结构薄弱、线路老化、企业工人专业技能赶不上使用的先进设备等原因,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经国家电网统计,2003~2012年,县级电网发生事故1506起,造成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达到25亿元。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性要求我们加快推进县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鉴于县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在群众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目前存在的诸多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快推动县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2.县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程序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一种系统的、高效的管理方法,以“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为理念,结合我国县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结合传统安全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涵盖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主要采用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的P(Plan策划、组织)、D(Do 执行)、C(Check 检查)A(Action 处理)的循环管理模式。
2.1P:组织策划
任何体系的构建都需要一套提前设计好的完整而实用的方案,方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因此,在此方案中,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人员安排、工作岗位说明书、工作流程、工作周期目标、资金投入预算、绩效标准、管理规章制度等各项内容。同时,在此阶段县供电企业还要进行教育培训,即根据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制定培训计划,让每一个员工对此体系有明确地了解。企业可以邀请上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人员进行培训,这样可以很好地与上级风险管理体系衔接,有利于很好地完成上级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考核目标;亦可以邀请横向的县级供电企业中安全风险体系建立比较成功的企业来进行培训,减少培训资金的使用;可以邀请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缩短构建周期。每一种培训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县供电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以最优的方式获得最大的收益,通过培养员工的安全行为规范,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技能,从而确保安全生产。
如县供电企业可以通过开展“两抓一建”活动-“抓执行、抓过程、建机制”安全风险管控活动,由安监部门重点对开展“两抓一建”安全风险管控活动进行现场宣贯;对历年来公司系统的安全事故通报进行回顾学习,就如何提高安全学习活动质量,提炼安全关键词或利用“周安全员”制度展开分析讨论,调动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工作,营造“人人管安全,人人要安全”的氛围。生技部、调控中心可针对现场规程的修编、设备异动管理、调度系统的正确使用、检修申请流程、配网图的修编管理等方面进行现场培训和交流,经过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拉近职能部门与生产班组的关系,使每位员工都能了解和掌握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对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2.2 D:执行
执行是指县供电企业根据体系构建方案开始实行风险管理。在此阶段,要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控制,这是体系构建的关键之处。安全事故的发生会受到人、物、环境以及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工作人员在风险识别时要找出关键影响因素,对症下药;安全风险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也可以是用大小或者等级来衡量的,因此在风险评估中经常采用PES半定量分析法,准确评估现场作业人、物、环境、管理的的风险情况,并釆取正确的控制措施。以农网升级改造工程为例,定期扫描风险,由安监部门每周抽查及安全大检查;开展风险评估,实行企业安全风险亮灯制度;评估信息,通过安监管理系统每周;持续监控评估,也就是整改闭环及下一轮的安全检查。
风险控制是风险评估结果的具体应用,根据评估结果,采用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等方法,将安全风险降到最小,从而保证人员、设备以及电网的安全。
2.3 C:检查
PDCA管理程序应用到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中的C(检查)就是指风险效果评价。在风险控制完成后,我们要对其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目的是规范以后的工作流程。通过检查现场作业记录或者现场作业观察等手段,对此次风险的现场数据如实进行收集。再结合体系建设方案中的绩效标准、管理规章制度等,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对于较为成功的经验要积累,并记录在案;对于不足的地方或漏洞要及时进行弥补,取得有利于现场执行的效果,并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
2.4 A:处理
PDCA循环管理体系中的“处理”是指标准化和进一步提升。这是提升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阶段,具体分析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每一个阶段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征求上级领导、企业工作人员及专家等各方的意见,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以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提高与完善,形成闭合管理,并进入下一轮的PDCA循环。
3.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在县供电企业的日常生产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为保证供电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群众的正常生活,降低安全事故,供电企业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PDCA”循环管理理论,在最短时间内构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通过采用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等方法,将安全风险降到最小,从而保证人员、设备以及电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敏,陈文戈,王磊.发电企业“质量、安全、健康、环境”集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广东电力,2009(3):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