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英语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相关分析 阅读 写作
一、引言
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自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激起了人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热情,大学英语教学领域也出现了不同教学思想和多种教学途径并存的现象。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99年修订本)正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当前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及现有的可能的条件,并借鉴了国外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对原有大纲做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后而产生的。修订后的《大纲》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修订前后的大纲都将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而修订后的大纲更明确指出“阅读是第一层次的要求”。阅读成绩在四、六级考试中也始终占有最大比重――40%。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始终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语言实践活动,在培养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过程中,“写”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写作不仅有助于巩固经由读和听输入的语言材料,促使语言知识的内在化,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还能为实质性的口语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读写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主攻方向。本文作者对99名在校大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进行研究,并分析了他们阅读、写作与英语总成绩的相关程度。
二、理论依据
根据Krashen(1992:5)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外语学习者只有接触了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才会有足够的吸入,然后才可能有输出。Ellis(1997)曾把这一过程概括为“输入吸入输出”。Krashen(1992)又认为,只有当语言学习者接触到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时,才能促成习得。如果学习者现有的水平为“i”,那么能促使他习得的就是i+1的输入。当前很多学生感到“说”、“写”很难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大量的输入。(辜向东,2003)脑子里没有储存多少信息,自然表达不出东西来。因此仅有上课的输入量是不够的,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的阅读,包括消遣性的阅读,对提高英语能力极有好处。只有通过不间断的大量阅读才能使英语水平提高;而阅读必须注重精读和泛读、默读和朗读的结合,“有了扎实的读与写的基础,听说跟上是不难的。(董亚芬,2003)”
英语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交际形式,没有互动的交际活动就不是一种健康的语言学习环境,因为没有输出就无助于语言的习得。李赋宁(2000)认为:“读书必须落实到笔头,这是古今中外学人的共同体会。美国某大学校长也说:‘Every course we teach in this university is a writing course.’也就是这个意思。”
除了必要的输入外,学习者还必须有机会输出语言。(Swain,1985)输出可以帮助学习者“消化”自己所学的东西(input)并把它变成intake,同时输出可促使学生从一知半解到熟练掌握,因此对于写作的训练也不可忽视。
三、方法和结果讨论
为了回答阅读、写作与英语成绩之间相关程度如何的问题,作者对浙江师范大学99名非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了期末考试的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1)便于学生发挥他们的最高水平;2)学生的成绩具有可比性;3)所有学生都尽了最大努力以期得到最佳成绩,因而考试结果更具有真实性。这些学生已经过两年大学英语的学习,期末试卷是采用六级模拟题的形式来进行的。
在经过SPSS11.0处理后,得到了以下数据:
根据统计相关分析的有关理论(王孝玲,2001),分析如下:
1.上表显示,无论是阅读理解还是写作,均与考试成绩的变化方向一致,即当阅读理解或写作的变量值变大或变小时,考试成绩也随之变化。随后对两个相关系数进行与总体零相关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两个相关系数均在0.001显著性水平上与总体零相关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说,阅读理解与考试成绩、写作与考试成绩之间存在着正相关。这说明阅读、写作成绩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总体英语的水平。
2.由于相关系数的数值范围是在-1到+1之间,即0≤―r―≤1。r的绝对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即强度)。从表中可以看出―r1―=0.82比―r2―=0.38更接近1,这也表明阅读理解与总成绩有密切联系,两者存在较高程度的正相关(0.82);而写作与总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相对较低,只有0.38。
以上结果说明在英语学习中,阅读和写作均不同程度地左右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高低阅读由于和英语总水平有着高度相关的关系,所以把它放在大学英语教学的第一位也是事实的必然。此外写作作为输出的重点之一,也是必须重视的。
四、结论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大学生打下扎实的英语功底,这也是他们今后能否有效地进行国际交流与竞争的关键。学习英语,“读、写”万万放松不得。会听说而不善读写是文盲或半文盲。“人们用书面能力来最终衡量你的英语水平。(刘海平,2001)”阅读是学习知识,积累文化最可靠、最经济的途径;而写作又是训练思维,复习听读所获语言素材,化语言知识为技能的最有效方法。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在重视听说技能的同时,更加强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正如董亚芬(2003)所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这也是由我国外语教学的实情及其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参考文献:
[1]Ellis,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2]Krashen,S.D.Fundamentals of Language Education[M].Torrance:Laredo Publishing Co,Inc,1992.
[3]董亚芬.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J].外语界,2003,(1).
[4]辜向东.走出大学英语阅读技能认识上的误区[J].外语界,2003,(4).
[5]李赋宁.英语专家如是说[J].英语学习,2000,(7).
【关键词】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重要性
引言
翻译是英语学习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却一直被忽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在提及词义的辨别与选词时指出: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在词义上有差异很大,几乎没有词义完全对应的词,因此,翻译时要仔细辨别每个词在具体的上下文中的确切含义,然后按照译入语的习惯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在翻译中,是时候仔细确定每一个单词的确切含义,然后在特定的语境中,用最恰当的词来表达适当的意思。学生在做翻译时往往是按照字面意思生搬硬套,逐字逐句翻译,不注意词与词之间搭配、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以及中西文化差异,所译出的句子很生硬、可读性差。这说明学生翻译能力较差,不能灵活地运用原语和译入语。同时,这也说明在翻译方面,学生缺乏技能和策略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用英语进行交流。而且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大,对大学生进行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因而可见,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的英语综合能力,其中,翻译技能培养必不可少。实施切实有效的翻译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对中西文化的认识。
根据大学英语教材的顺序,阅读通常是综合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对翻译能力的培养则放在后面,因此翻译教学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受考试的影响,按照应试教育的要求,阅读、听力、写作等都是考试内容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然,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考试试题更偏向于主观题,翻译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也加大;但是,由于平时教学中对翻译有所忽略,所以学生的翻译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翻译作业可读性差。所以,加大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翻译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
大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与翻译能力密切相关。通过在大学英语中进行翻译教学实践活动,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习得翻译技巧与方法,使得他们做翻译时更加得心应手。同时,学生通过进行大量英语和汉语之间的翻译练习而获得英语和汉语知识;通过两种语言间互译的过程,学生不但能熟练地掌握汉语的思维与表达,而且进一步了解熟悉如何用英语进行思考,进而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等英语综合能力。我们知道,要想做好翻译,首先得读懂原语,清楚原语的思维与表达方式,进而根据译入语的习惯,选择恰当的词汇与方式进行表达。
首先提到的是“听”的能力的培养。听力能力的培养与翻译能力息息相关,当对学生进行视听说课程教学时,学生对听力材料能正确地理解是最基本的要求,那么理解其实就是一个翻译的过程,在听与输出信息的过程中,翻译过程随之产生。可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翻译能力,才能准确地理解听力材料,进而解决解答听力问题。
英语中“说”的能力培养与翻译能力培养也分不开。“说”,顾名思义,我们要表达出观点或想法,那么当说话人产生说的想法和点子之后,构思如何用英语表达出来这个过程也是属于翻译的过程。因此,口译的能力既包含说,也包括译,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阅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是教学重点,翻译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以及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思想表达的明确性。从英语考研的题型,我们可以看出阅读部分有一节的内容是英译汉,这就说明读与译都是高校考察研究生英语能力的内容,同等重要,两者都不容忽视,而要互相促进,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写作方面,从词语、短语、句子、段落、再到整篇文章的完成,都离不开翻译的技巧与方法。虽然我们提倡在写作时运用英语思维来构思与写作,但是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们,他们可能会先用汉语理出写作提纲,进而展开作文的写作。写作过程中,翻译能力与对他们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
总之,提高大学生的翻译能力,有助于促M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在大学英语中进行恰当的翻译,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中的一些长难句,进而准确地理解整篇文章
大学英语教学中,老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费尽心思用英语给学生解读某个词汇或是长难句,花了很大功夫之后才发现学生一片迷茫、不知所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将通过借助母语的翻译和解读,对文章充分的理解。例如,《应用型大学英语综合教程Unit One》中,“…so everything was all set for me to be adopted at birth by a lawyer and his wife except that when I popped out they decided at the last minute that they really wanted a girl…”, 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用英语解读为 “All arrangement were made for a lawyer and his wife to take me as their adopted child as soon as I had come into this world, saying that they really wanted a girl rather than a boy”. 这句话中涉及到三个关键表达,“set up for, except that, pop out”, 当我们用英语解释这个句子时,新的词汇又会出现,学生们就会变得模糊和迷惑,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正确地使用中文翻译为“于是,她(作者生母)安排好了一切,只要我一出生,就把我交给一位律师和他的妻子收养。但是,我出生之后,他们在最后一刻决定他们还是想要一个女孩”,那么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很容易的就能理解句子,进而准确地理解影响整个段落。
三、翻译教学有利于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许多学生翻译句子很生硬,不能准确表达源语含义。有的学生抱怨说句子中的每个单词都认识,却不能完全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由此可见,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句子的含义,这其中文化背景知识起了主导作用。因此,翻译并不是简单地将两种语言进行转换,而且要把大量的中西文化元素添加进去。《英译汉教程》把翻译定义为“In the cultural approach, translation is regarded not only as a transfer of linguistic signs, but also as a communication of cultures, i.e. Translation is a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翻译不光是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之间的转换,并且是文化之间的 “交流”; “翻译不但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译者不但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还要深刻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还要不断地比较和对比把两种文化,因为真正的平等应该是在各自的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感彩、影响等都是相当的。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人们会说:他必须掌握两种语言;这显然是正确的,但是,不掌握语言当中的文化的话,没有人能够真正掌握地掌握一门语言。”因此,在翻译教学中,老师要增强学生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意识,让学生全面、深入、透彻地了解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
四、提高大学生翻译水平适应时代的需求
随着时代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如果没有翻译,那么中国没有办法了解到世界各国的文化;其他国家也无法了解中国。就学生而言,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需要从事各自的工作,他们不仅要学会阅读大量的外文资料,而且还要将信息传达给别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非英Z专业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总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客观要求,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对阅读中长难句的理解;促进大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也是顺应了时展的要求。作为老师,应该高度重视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的翻译能力与听、说、读、写能力同步发展,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连淑能.英译汉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 大学英语 口语教学 重要性
一、引言
英语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据统计,全球说英语的国家和地区接近200个,约75%的电视节目是用英语节目……换言之,大到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小到人们境外旅游、了解全球新闻、观赏电影大片、追看美剧、听英文歌等等,都会用到英语。在中国,现今英语学习更是提前到了幼儿,进入了英语学习低龄化的时期,由此可见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也有增无减。
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A.C.Gimson认为语言学习者只需要掌握50%到90%的语法,但语音则必须是将近100%的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中,英语语音学习及口语表达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加深对单词、句型、固定表达的印象和理解,从而提升学生听力的准确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及写作能力。早在2007年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著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要求以及三个层次下的口语表达要求做出了详细的说明。《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由于我国各地区各高校教学水平差异性较大,大学阶段要求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应达到三个层次中的“一般要求”,即“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课程要求》给予了大学英语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听说的实际应用能力,非英语专业类院校,尤其是艺术类院校的大学口语教学的必要性可见一斑。
三、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困境
尽管《课程要求》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口语表达有不同程度和层次的要求,各地高校也会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并按照大纲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但部分院校学生的实际口语表达能力却未能达到基本要求,尤其是艺术类院校学生,由于自身专业特点,考学形式及分数要求,院校自身课程设置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艺术类院校大学口语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和问题。
1.学生方面。众所周知,艺术类院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普遍要比普通高校学生差。原因之一是很多学生为考入理想的艺术类院校,早在初中或高中就已经将自己的学习时间向艺术方向倾斜,花在艺术专业方面的时间远远超出文化课的时间,在没有时间的保证下,要想学好英语口语是难上加难,也是不现实的。久而久之,学生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会逐步显现出差距,基础不扎实,成绩不理想。原因之二是艺术类高校高考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比普通专业的分数线要低很多,且没有单科成绩的分数线划分,最终进入艺术类院校的学生的文化课程度普遍不高,英语水平更是良莠不齐。
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加之进入高校之前英语口语学习方面的种种遗留问题;增加了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口语学习难度,如一些学生的英语发音不准确,语音语调不规范,英语表达受制于中式思维,或受到方言的负迁移的影响等,课堂上势必会出现无人应答或无人互动等尴尬局面,长此以往,一部分学生会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英语交流;而一部分学生会因为自己英语发音错误或方言的影响不敢开口说英语,害羞,怕丢面子,种种的顾虑和担心阻碍了他们口语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最终也会产生厌学的负面作用。此外,从中小学到大学的英语学习中,广大中国学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英语语言环境,口语的训练仅仅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时间,课下想要营造一个说英Z的环境几乎难上加难。以上种种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口语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2.教学课程设置方面。《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有着具体的说明:“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然而现实情况却并不理想,一些艺术类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依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步履艰难,或流于形式,或收效甚微。课堂给予英语读写的比重过大,视听说教学过程中也偏重于听力的训练,留给口语教学的时间少之又少。教师口语教学的方法也较单一,过于强调固定短语的用法和表达,忽视口语能力的培养,创新不足,缺乏吸引力,不能因材施教。
此外,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和安排不尽合理。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大二年级的周课时由原来的每周4课时缩减为每周2课时,课时减半,要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听说读写的教学内容十分困难。教师不得不权衡各项因素,真正留给口语教学的时间微乎其微。在有限的口语教学中,平均每班的学生人数超过70人,最高甚至高达100人以上。班级人数众多给口语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首先,教师不能因材施教,了解每位学生的学生状态;其次,口语教学需要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庞大的班级人数,有限的课时使学生的缺少互动交流的机会,有些学生甚至连开口讲英语的时间和机会都没有,口语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要使学生达到《课程要求》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几乎很难实现。
四、几点建议
艺术类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固然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但是它在整个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间艺术交流的日益密切,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出艺术素养和英语综合能力兼顾的国际化艺术人才。因此,要使大学口语教学走出困境,真正发挥它的实践作用,就应针对口语教学的现实问题,对症下药。首先,应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广泛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网络联系相结合,使课堂无法完成的口语训练在课下通过网络学习得以实现。其次,教师应努力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增强口语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改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可以采用开设英语口语交际相关公共选修课,组织校园英语演讲、英语歌曲演唱、英语戏剧等等的校园活动的形式来弥补口语教学课时不足的问题。比如,星海音乐学院英语教研室的老师们开设的选修课《音乐剧英语》、《实用音乐英语口语》,以及举办的英语演讲比赛,再如,四川音乐学院基础部举办的“英语周”等校园活动,都给予英语口语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实用味性强,有效的提升了学生英语的实践应用能力,也燃起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作为21世纪的艺术类大学生,只有掌握了英语口语这项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才能协助自己在艺术领域有更大的进步,走向更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付玉.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育英教学的现状及几点建议[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2):120-123.
[关键词]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听力理解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5-0077-02
1 前 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2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体现
孕育文化的特定环境决定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如今,中西方人通过言行表现出的文化差异俯拾皆是,以下列举几条西方人的做法请大家与我国人的常规行为作一对比:
(1)初次见面时的话题多是天气、旅行、运动,而不说“Have you eaten?”
(2)对教师、年长的亲属或朋友直呼其名显得自然、得体,而不说“Good morning,teacher?”
(3)对为表示友好或引起谈话的赞扬之语能大大方方接受,而不说“No,no,It is really bad (ugly).”
(4)在家庭关系上,美国人对父母以及其他亲属几乎没有什么责任,而中国人讲究孝敬和赡养父母。
(5)对异性在大庭广众下拥抱、接吻视而不见,而视同性勾肩搭背者为非正常人。
事实证明,文化差异不仅给对外交往提出了特定的要求,它对语言学习的阻碍也是许多人始料不及的。
笔者在长期英语教学中观察发现,师生在英语学习中,将所有精力倾注在语言形式上,误认为掌握这一形式便可在交际中畅通无阻。教师在教学中长期以语言形式为由,使其成为完全脱离社会文化语境的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没有充分意识到不同的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
根据笔者个人观念和体会,老师在英语教学中不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不加强对于文化差异、文化理论的研究,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英语语言、语法学得不错,说话却往往不得体。文化差异在英语学习中对词汇学习,听、读、说、写、译和各个方面制约着学习者。
许多日常英语词汇就包含着与我国文化相异的内容,如果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就会产生错误的联想,造成意外的“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如看到pan联想到“锅”,其实pan是做西餐用的平底锅,有frying pan(煎炒平底锅)和saucepan(煮菜用深锅)之分。中国人用的大炒勺不是pan,而是汉语的外来语wok。再如,drink的词义可能是“饮料”,也可能是“酒”。而汉语里这两种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尽管英语里有alcoholic drink与nonalcoholic drink(或soft drink)来区分酒和饮料,但西方人愿意用drink来表达这两种概念。因为在西方国家,酒和饮料都是人们日常生活里不可缺少的,而我国多局限于餐桌上。还必须注意的文化差异是西方人在餐桌上一般不劝酒,同时饮酒适量。汉语中我们会遇到“像老黄牛一样干活”、“气壮如牛”等词,英语中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会说work like a horse,as strong as a horse,为什么汉语用“牛”而英语用horse呢?答案是中国人向来用牛来耕田种地,早期的英国人却用马来耕作。牛和马在生产过程中分别成了两国人的好帮手,博得了人们的好感,词语中也就有了如上用法。
在听力理解上的障碍往往也是由于不熟悉文化背景知识所造成的。现举四级考试中“听力测试”部分涉及语言文化及背景知识的题为例:
M: Please buy two packs of cigarettes for me while you are at the store.
W∶I am not going to any store.I am going to see Aunt Mary,but I will get them for you at the gas station.
Q:Where will the woman stop on her way?
A) At a cigarette store. B)At a bus station.
C) At a gas station. D)At Aunt Mary is.
据统计,答对的学生占60%左右,其余40%左右未答对的考生选错的原因尽管多种多样,但是由于缺乏应有的文化背景知识,不知道国外的gas station不仅出售汽油,也出售香烟等日用品这一社情而影响听懂对话中女士讲的内容,直接把C) At a gas station这个正确答案就排除掉的考生估计占相当的比例。
如同中国的民族文化是建立在以孟之道为基石的儒学(Confucianism)上一样,西方文化则是以《圣经》(Bible)、古希腊神话(Greek mythology)以及古罗马神话(Roman mythology)为“支撑点”的。源自这些经书和神话的典故在阅读理解中层出不穷,翻译时颇值得注意。
(1)After World War II Argentina became many NazisNoahs ark.句中Noah(诺亚)是《圣经》中的一位正人君子,深受上帝宠爱。随着人类世风日益败坏,上帝对此痛心疾首,后悔造人,决心用洪水毁灭人类。他事先告诉诺亚备一方舟(ark)以避水祸。诺亚照办,果然幸免那场稀世水灾。故此句应译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根廷成了许多纳粹分子的避难所。”
(2)Japan is very powerful,but it also has its Achillesheels—a small area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and few natural resources.
句中Achilles(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英雄。相传他在出生后被其母倒提着在冥河中浸过,除未浸到水里的脚踵外,浑身刀枪不入,其脚后跟则成了他的致命弱点。故此可译为“日本虽然很强大,但亦有其严重不足之处,地狭人多,资源不足。”
教师在批改学生英文作文时,为什么有的学生作文读不懂,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的文化知识和相应的思维方式,在写英文作文时只是简单地用英文单词表达中式的思维,这样的文章读起来不免难以理解。由此可见,加强文化教学势在必行。文化差异并非是不可逾越的,只要树立并注意提高文化意识,就能轻松自如地跨越这道鸿沟。
《辞海》云:“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它具有地区差异,因此具有传播文化和道德观念,传承文化与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社会标记,体现语言使用者的民族文化特性,而文化也影响语言和语言的使用。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当今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个人之间、社会团体之间、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交往随着现代化的通信技术的普及而日趋频繁,跨文化的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经常会遇到一些障碍。其中,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是导致障碍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们是不尽相同的。一个国家的哲学、信仰、伦理、心理乃至政治等诸多因素确定在该国的文化中,社会交往必须遵循其特定的规范,其中包括与之有关的语言规范。对于一个讲母语的人来说,本国的这些约定俗成的规范已经成为其日常生活中极其自然的事情。然而,对于不熟悉这一文化背景的外国人而言,就会形成一个文化障碍。
3 结 论
当今大学英语教师肩负着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为了能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更多地参与跨国界和跨文化的交流,为了保证国际交流的准确和有效,大学英语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该传授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他国的人文地理、历史传说、风俗习惯、社会风尚,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反过来又会促进其英语水平的相应提高,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准确、流利地进行交际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刘双.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
[4]孙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贯彻跨文化交际策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3).
[5]张丽丽.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9(2).
[6]Bailey,Borlach.English as a World Language[M].Michigan: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85.
[7]Crystal,David.English as an Global Language[M].Lond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ambrige: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2001.
[8]Phillipson,R.Linguistic Imperialism[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关键字 跨文化交际 高校英语教学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包括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对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即交际能力的培养。那么跨文化交际使英语这门国际际语言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在大学课堂中,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学校通常会开设英美文化概况等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课程,而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只开设大学英语精读和听说课程,对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不单独涉及。只有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教师会介绍一些有关的文化常识,然而这些背景知识十分有限。学生对语言的文化差异理解较少,不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如称呼、问候、感激、道歉、肢体语言等与英语国家文化习俗不相符,从而产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障碍。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思考与建议
跨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已日益凸显,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一)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大学的英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加以控制。
增强课程导入环节,在传授语言知识前,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开拓学生课外阅读材料
在大学课堂里,英语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不能仅仅依靠课堂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读本、报刊杂志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可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邀请有跨文化交际经验的人士做专题报告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学生们只有在耳濡目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水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
(三)开发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
成功的交际不仅需要有较高的语言能力,更需要有较强的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是互相影响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前提,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体现。外语教学中只有兼顾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平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基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学校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尝试开设“英美国家概况与文化”、“英文影视赏析”、“英语演讲与口才”、“名著赏读”、“交际心理学”、“跨文化交际”等课程,通过系列专题讲座、影视赏析、跨文化交际事例分析等来了解英美文化,认识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教学材料应该能让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更加形象的感知异国文化的差异,体会真实场景的跨文化交际。
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对文化的敏感度、增加对交际策略的认识,提高语用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四)增加课堂课外跨文化实践环节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的机会非常少,所以要想提高他们的跨文化语用交际能力,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设计各类适合学生水平的任务型活动。为学生提供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创造性的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的机会。课堂上可采用多种多样交际活动,如角色扮演、课堂讨论、英语演讲等,课下可以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如英语角、英语电影赏析等,还可以开设交际与口才之类的选修课或聘请一些有出国经历的教师、专家或外籍教师开展讲座、讨论等。另外,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国际交流活动,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点,都提供了一个较为自然真实并能进行思想和语言交流的情景。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分析自己所犯的语用失误,总结特定场合所用语言的特点,让学生真正的把所学的语言“用”起来,在用中培养学生使用“活”的语言的能力,提高语言的流利性和得体性。
(五)提高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教学本身是个双向活动,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又是发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因为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与实施都体现和锻炼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都是一次教学计划与方法的实施、教学效果的验证、教学能力的检验和提高的机会,所以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师尤其要加强自身学习,首先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敏感度,对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感性和理性的认知,清楚地认识中西方存在的差异,不断与时俱进的提高自己,并将文化信息融入到各项语言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更充分深刻地了解其含义。此外,要意识到自身的交际策略也是提高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积极参加跨文化交际的活动,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三乔.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知识导入的途径[J].教育探索,2007,(7).
[2]毛红丽.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教育时空,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