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干部先进事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X,我的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办下来了!”“X,我的低保金到账了!”“X,我们家的分红昨天打到卡上了!”……群众口中的“X”,是X派驻X村的扶贫干部X,每次进村入户走访时都能听到村民们亲热地喊着她的名字,急着把家里的喜事分享给她。X驻村以来,真干事、干实事,和村民心贴心,也让村民把她当成了“家里人”。
自到X村工作以来,X就成了村里的一名“特殊村民”。在精准识别贫困户的那些日子里,她日历上常常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工作繁忙,生活便不规律,饿了随便“将就点”,工作队的同志劝她休息一会再干,她总是会说“干完了,再休息”。X与驻村工作队员密切配合,深入农户家中进行调研,与他们拉家常,交朋友,听群众说真话、讲实话,甚至是气话。她和工作队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量体裁衣,扬长避短制定出了属于X村和村民的脱贫路子。
X村村民X,有一手做碗公式的好手艺,X鼓励她加工制作碗公式,通过政府政策的帮扶,X去年获劳务奖补X元、自主创业奖补X元,领到补助后的X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贫困户X猪喂得好,在X的帮助下,他建起了猪场,现在养猪X多头,年收入X多万元;X多岁的贫困户X在X的帮扶下,“搭载”X的养猪合作社,每年分红X元;X岁的村民X,常年患有糖尿病,又做过肿瘤切除手术,现在一家保洁公司做保洁员,X帮他争取了劳务补助X元,并且鼓励他树立脱贫信心,让X“愁容”变“笑颜”……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创先争优,向李彬同志学习,争做时代先锋。”
2007年8月,省检察院反贪局助检员李彬挂职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任村第一书记。从上任第一天起,李彬把检察官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忠诚的品格和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短短3年间,就让这个省级扶贫重点村发生了巨变,农民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2850元提高到2009年的6100元,一跃成为清流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昔日的贫困村,从未有过这般荣耀:平安先行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10多项荣誉接踵而至。
李彬每年驻村不下300天,他把农民当兄弟,农民把他当亲人,与村民们结下鱼水般的深厚感情,鲜水村授予他“荣誉村民称号”。今年6月9日,省检察院检察长倪英达到鲜水村调研、看望李彬时,看到李彬脸色苍白,将其带回福州住院检查。两天后,医院诊断:李彬因过度劳累导致慢性肾衰竭,需要做换肾手术。消息传开,鲜水村民纷纷探望、打听了解李彬的病情,自发为李彬捐款,更有村民要捐出自己的肾换取李彬的健康。李彬事迹感动一方。7月12日、8月8日,清流县委、三明市委先后作出决定,号召全县、全市党员干部向李彬同志学习。省检察院将李彬同志的事迹作为主题实践活动和“忠诚”教育的生动事例上报省委。
作为年轻人,我们要向李彬同志学习踏踏实实做人的高贵品格,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以此来展示新时期年轻干警的精神风貌。全体检察干警尤其是青年干警要牢牢把握李彬同志精神的精髓,深刻理解李彬同志品格的实质,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
李彬同志是福建省下派驻村干部的优秀代表,是福建省创先争优活动、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为青年干部们树立了学习的楷模。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紧密结合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立足本职岗位,学彬同志心系群众、倾心为民的公仆精神,学习恪尽职守、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学习致力发展、干事创业的实干精神,学习牢记使命、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为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推动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李彬同志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典型。我们要向他学习忠诚履职、恪守道德、奋发有为,真抓实干的高贵品格,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认真学彬同志心系群众、倾心为民的公仆精神,恪尽职守、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致力发展、开拓进取的实干精神,清正廉洁、秉公执法的敬业精神。
以李彬同志为榜样,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像他那样干事创业、致力发展,像他那样一心为民、改善民生,像他那样牢记使命、忠于职守,像他那样严于律己、艰苦奋斗,为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要通过深入学习宣传李彬同志的精神,更加努力地推进全省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更加有力地开展全省创先争优活动,更加有力地抓实抓好下派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更加有力地加强全省干部队伍建设,让李彬同志的精神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中得到弘扬。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亲爱的顾客朋友:您好!欢迎您来到演讲稿之家(中国演讲网),如果您有撰写检察系统学彬同志先进事迹演讲稿等稿件的需求,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1
20xx年**,**市水利局机关事务科科长郑建刚同志,被组织选派到**镇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全面摸排掌握村情,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村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积极投身到驻村帮包工作中。
一、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性为推手,扎实开展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落实“党员积分制”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完善和健全了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开好“”,监督村级班子议事、决策程序、村务公开等制度的执行情况。
二、积极协调落实项目
根据新山村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积极协调申报落实项目,改善民生。申报的项目有新修建9组--10组生产道路项目、新山村贫困户安全饮水项目、新山村主干道安装路灯项目、架设高压线路工程等。其中生产道路项目、新山村主干道安装路灯项目工程已完成施工,其余项目正在实施当中。
三、精准施策精准帮扶
根据精准帮扶“一户一策”的帮扶原则,在分析贫困户家庭收入来源,贫困程度状况,致贫原因,脱贫致富需求的基础上,帮助贫困户张风祥之子张林海在郑州调味品市场找到工作,解决了就业问题。帮助新山村的所有贫困户积极申报“七改一增”改造项目。帮助其家里有养殖的贫困户,通过自己单位的同事和自己的朋友来解决销售问题。
四、守岗履责为民服务到村上工作以来,郑建刚同志严格要求自己,按照有关规定每天都吃在村上住在村上,以便更好的为民办事,如需入户调查或宣传扶贫政策,必定首当其冲,尽量做到21户贫困户户户到、户户清。经常为了工作加班至深夜,却从无怨言。
作为新山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他在工作中积极摆正位置,找准坐标,分清职责,掌握分寸,做到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工作到位而不越位,求实而不死板,积极配合村“两委”开展工作,以为农民群众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态度和蔼,热情服务,真心诚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受到了广大干群的一致好评。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2 近年来,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按照市委市政府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围绕大局,履职尽责,狠抓落实,着力“托底线”,切实“救急难”,充分发挥了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具体承担了市民政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任务,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市社会救助年度工作计划,将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负责人员。二是全面研究部署全市社会救助脱贫攻坚工作,明确区县社会救助部门兜底脱贫的目标任务,做到定时间、定任务、定措施、定人员、定责任,精细管理,倒排工期,高效推进。三是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出台政策、收集通报进度等形式,加强对脱贫攻坚低保兜底的组织领导。四是全处同志单独或陪同局领导,多次深入区县,对尚未脱贫验收的16个贫困区县的社会救助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整改措施。同时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巩固低保兜底成果。
二、因地制宜,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低保兜底政策。加强扶贫制度和低保制度在认定标准上的有效衔接,会同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出台了《关于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发挥低保兜底作用的通知》,明确了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要求将丧失劳动力,缺乏自我发展能力,无法通过生产扶持、就业发展、搬迁安置和其他措施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兜底范围。二是完善医疗救助脱贫政策。会同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计委、市扶贫办出台《关于农村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有关事宜的通知》,将农村建档立卡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同时,报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意见的通知》,对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有关资助参保、普通疾病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政策进行了规范。三是出台民政脱贫攻坚政策。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省级民政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xx市民政局关于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从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援助、社会组织和基层组织等方面,对主动作为、统筹推进民政系统脱贫攻坚作了进一步安排和部署。
三、突出重点,深入抓好兜底保障。对任务重、动作迟缓的区县,通过向主要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年度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召开各种会议讲道理、教方法等形式,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截止今年7月底,全市有20.1万名扶贫对象纳入了农村低保,月发放低保金3276万元,切实保障了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有30.8万名扶贫对象纳入了医疗救助,有效减轻了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3
“我是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党员干部,过过苦日子,能为贫困群众实实在在做点事,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同志常说的一句话。
20xx年3月,县科协副主席***同志主动申请,满怀帮扶困难群众的一片真情,走向了脱贫攻坚一线,抽调到中池镇茶理村任茶里村脱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进村后的时间里,他天天都吃住在村上,一心扑在工作上,白天走家串户,晚上回到宿舍忙着整理资料、上报各种报表、同村干部商议脱贫计划、制定脱贫措施。家里老人、妻子生病他没时间照看,添了小孙子,也只是赶回来看了一眼又奔波在茶里村的山间小路上。去年七月的一天,连续的奔波劳累,中暑加多年的高血压使他在入户走访的路上脚下一滑,摔出好几米,险些摔下十几米高的山沟,他悄悄地吃下几片药,依然坚持带病工作,直到晕倒在电脑前,才被村干部强行送往医院住院。在扶贫攻坚的日子里,他不记得多长时间没休假、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夜,但村上哪家有几口人、身体状况如何、种了几亩地、喂了几只鸡、养了几头猪、生活有什么困难、发展产业有什么想法等等情况全装在他脑子里,就连哪户适合发展养羊、哪户适合养牛、哪块地适合种植黑花生、哪块地适合种中药材、邻里之间谁同谁闹过什么矛盾、有过什么纠纷,他都掌
一、确立载体内涵深远
县主题教育活动召开后,我们着重抓早动快,在迅速做好传达贯彻和安排部署的同时,结合镇域实际、结合机关干部现状、结合当前发展新形势,经过充分酝酿和讨论,及时确立了“作为机关干部,我为发展做什么”的活动载体。
二、组织学习新特色
活动的目的在于推动工作,根本在于解决根本的思想问题,为了确保活动扎实有效深入开展,我们一是明确学习时间。要求全体机关干部每日下午3点集中学习,不少于2个小时,干部个人每周自学不少于2个小(来源:文秘站 )时,严格做好学习笔记,做到既要学习还要理解消化;二是丰富学习内容。在积极完成上级规定学习篇目的同时,我们多方搜集材料,先后对人民日报刊登的《让学习快乐起来》、陕报刊登的《乡镇工作怎么调整》、“三新”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出台的《学习考勤制度》、《镇机关管理制度汇编》等重点文章进行精读细研。同时为了大家加大学习力度,我们每天又由专人负责把自编的学习材料向全体机关干部予以下发,推动学习全面化、深刻化。三是辅导认真负责。我们按照我镇的学习计划安排,每天有一位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为大家做学习辅导,辅导不仅要有稿子,还不能照本宣科,做到辅导灵活运用加上个人理解,避免干部听视觉疲乏,收到良好的效果。督查组充分发挥职能,对领导辅导时间、内容、落实、稿件催办做到“四到位”,确保了学习质量。
三、学习工作有新成效
学习活动和开展工作,我们始终做到“两促进、两不误”,在活动开展期间,我们一是把学习活动与镇村两级干部会结合起来,把学习活动传达贯彻到村级干部,要求镇村干部在全力抓好20__年各项工作的同时,要把“三新”主题教育活动贯穿于全年工作始终,在纪律上要有新的加强,在作风上要有新的转变,在工作效率上要有新的跨越;二是在学习和工作中要做到“三个统一”即思想认识与“三新”教育要相统一,工作作风与本镇目标任务相统一,纪律观念与加快职能转变相统一。通过学习实现“三个推动”,即推动干部思想境界上水平,推动干事创业上台阶,推动整体工作上档次。三是树立典型抓/!/促进。活动中,我们树立民政干事董平安同志正面典型,促进干部面貌新转变,主要宣传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八个方面的先进事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埋头苦干、积极努力、听从安排、关心群众、严以律己、责任心强。四是开展讨论有实效。3月3日至3月5日,我们分层次召开讨论会两次,讨论题目分别是“作为机关干部,我为发展做什么”和“董平安同志先进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活动讨论热烈,效果明显,真正达到了“三个对比”,即干部月薪与工作业绩相对比、工作干劲与个人思想相对比、工作表现与家庭单位期望相对比。
《永远是春天》剧情取材于王乐义从一个癌症病人成为蔬菜种植领域领军人物的丰富而传奇的人生经历,对王乐义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国重大典型生活经历的诸多精彩瞬间进行艺术再创造,通过塑造以王乐义为原形的永乐以及梁书记、母亲等极具个性的艺术形象,试图用独特的电影语言、生动的故事、真实的细节、真诚的态度对生命进行礼赞,表现一种值得普通人崇敬与效仿的理想人生境界。
影片以山东省寿光县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为原型,主人公王永乐身患癌症,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他带领一批乐于奉献、敢于带头的优秀农村干部和群众,在推广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克服艰辛万苦、力排阻挠和障碍,改变了中国北方冬季蔬菜无法种植的历史。该片以全新的视角独展现了中国农村三十年间惊天动地的大变化,旗帜鲜明的反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辉煌成就。
王乐义常说,“天下农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大棚蔬菜搞成功后,到三元朱村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他从不藏私,以诚待人,并和全体村民约定:“对前来参观的人要热情相待,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前来学习的农民兄弟。”17年间,三元朱村无偿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农民超过120万人次,4000多名农民技术员在王乐义的带领下,把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传遍了全国26个省区市。王乐义本人也拖着患了癌症的身体,先后到全国11个省、区、市无偿传授大棚蔬菜技术,行程达几十万公里。2005年8月,他冒着酷暑到新疆、青海、陕西等地指导蔬菜生产,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行程3000多公里,帮助那里的农民兄弟解决了大量的蔬菜生产技术难题。同时,他在西北5省建立了培训基地,聘请专家授课,为当地5000多名农民送去了致富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