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应急协调工作机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贯彻落实《XX省高速公路条例》,进一步加强区域内高速公路管理,整合各方力量,形成统筹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运行有序的工作格局,保障境内高速公路安全通畅运行,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根据《XX区境内高速公路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领导
(一)建立机构
成立XX区XX街道高速公路管理“一路四方”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办事处主任XX任组长,街道办事处分管交通工作的办事处副主任XX担任副组长,街道交管办、应急办、XX派出所、司法所、国土所、辖区学校、卫生院和高速公路沿线村(社区)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二)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收费管理条例》《XX省高速公路条例》等法律法规,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制定应对措施,推动境内高速公路管理工作高效、规范。
2.贯彻落实国家、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关于高速公路管理的重大决策部署,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并由XX街道办事处高速公路管理“一路四方”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调度,指导监督相关单位贯彻落实。
3.分析研判境内高速公路管理的形势、重点和难点,提出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保障高速公路安全通畅运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协调解决涉及境内相关村(社区)高速公路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联合开展专项活动,促进管理相关单位、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督促高速公路途经村社建立“一路四方”协调联动工作机制。
5.组织高速公路各管理单位联合行动,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高速公路管理秩序和运行安全。
6.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二、工作机制
(一)宣传教育机制。
各成员单位通过开展“路政宣传月”和共建“文明村社”“文明学校”等活动,不定期到辖区学校、村(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共同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引导教育群众爱护高速公路附属设施,禁止损坏边网、护栏、偷盗电缆等,保障高速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完好、安全,引导教育群众爱护高速公路沿线环境卫生,禁止人员和牲畜进入高速公路行走或穿越高速公路,切实保障境内高速公路运行安全畅通。
(二)隐患排查机制。
高速公路营运公司负责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高速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高速公路交通执法大队、高速公路交警大队要强化监督,需要街道相关单位配合治理的,要主动协调,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整治。街道负责境内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外的安全隐患排查及治理工作。
(三)应急处理机制。
积极建立一级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完善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根据境内高速公路突发事件信息双报和分级响应要求,在必要情况下,相关职能部门应配合开展应急处置、安全维稳、信息等工作,尤其是应对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及重特大事故等,严防次生灾害和事故灾难。
(四)建控区管理机制。
XX街道按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XX省高速公路条例》有关规定,会同高速公路交通执法、高速交警、营运公司解决好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内违章建筑物(构筑物)等管理重点难点问题。
(五)安全保护区管理机制。
成员单位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协调沟通,依法查处和整治在高速公路安全保护区内从事采砂、采矿、设立生产、储存、销售危险物品场所和设施等危及高速公路及其桥梁、隧道安全运行的违法行为。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村(社区)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密切配合,推进境内高速公路“一路四方”联动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加强信息互通。
村(社区)要广开信息渠道,加强沟通联络,确实保障境内高速公路“一路四方”联动工作指挥高效、反应快速、分工协作、联勤联动。
(一)运行监测。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实施好十大行业三十家重点企业监测制度,准确把握经济运行发展态势,及早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措施,提高对经济运行调节的动态趋势掌控和参谋服务水平。
(二)要素保障。协调保障重要要素物资储备合理库存和生产要素生产运行正常良好。其中:电煤可耗7天以上,成品油10天以上,天然气40万立方米/日以上可供量,电力安全稳定有序供应、重点企业重要物资铁路运输有效衔接,最大限度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需求。
(三)促进增长。探索促进产业类投资项目竣工运行质效的管理模式,实行从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达产达效、入统反映一条龙管理方式,定期反映项目投达产进度,督导和促进项目如期竣工投产、达产达效。
(四)应急协调。完善落实好经济运行相关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处置机制,确保重点环节、重要时段、重点区域应急协调及时有效,努力把突发事件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在进一步完善煤电油气运网上直报监测的同时,着重研究制定重点行业、骨干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运行监测制度,拟建立全市“十大行业三十家重点企业监测预测制度”,加强对行业及重点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预判,力求在超前预测预警上求突破。
(二)搭建用好经济运行监测信息平台。坚持每月编发《全市煤电油气运供需监测月报》,定期报送《十大行业百强企业趋势监测》,形成生产要素、经济运行两个监测报表+专报的运行监测分析工作框架,及时调研分析经济运行问题和态势,提出针对性调节措施和建议。
(三)强化生产要素分类协调保障机制。建立煤电油运气要素分类协调调度工作机制,形成由发改,财政、交通、商务、公安、铁路部门及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有关企业组成的生产要素协调联席会制度,采取“煤电油气运协调专函或督办函”等形式,增强协调解决问题的工作力度和效力。
(四)抓好短缺要素的协调保障能力。针对我市煤、电、运需求偏紧的状况,突出保重点区域、重要时段和重点企业,最大限度致力保障供应,重点要抓好电力保障工作。煤炭:重点抓好拓宽资源渠道和煤电企业合作两个环节,稳固山西煤炭资源,开拓内蒙、青海等地省份煤炭资源;推动电力企业与煤炭企业建立电煤供需战略合作,优先保障我市电煤供应,积极探索建立市级煤炭应急储备。电力:一是认真做好全市电力运行监测工作。密切关注电力生产供应运行态势,定期决策参考信息。二是积极推进供电服务工作前移。建立重点项目计划电力供应储备库,及时保障开工、投产项目电力供应,同时,积极协调电网建设受阻,切实保证电网顺利施工和尽快投运。三是严密组织冬夏季用电高峰期电力供应。重点抓好有序用电方案的完善和实施,加强重点用电大户的监测调控,增强有序用电应急调控能力;继续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积极争取省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补贴资金,鼓励推广使用节电设备和技术。四是持续开展电力设施保护专项活动。健全并发挥好市、县两级电力监管机构作用,切实强化电力监管组织工作。五是试行重要用户自备电源管理办法。对《市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自备应急电源管理办法》广泛争取意见,争取明年内正式出台、下发执行。运力:坚持和完善市发改委、铁路部门、重点企业三方铁路运输协调保障工作机制,坚持每季度一次协调例会,每月一次运力衔接,突出问题及时协调,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强化组织落实,保障重点企业、重要物资铁路运输。
(五)全面调查摸清竣工投产项目情况。对全市2012年投资3000万元以上竣工投产项目及2013年拟竣工投产项目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及项目投资、行业、能力、效益、就业、税收等内容,并据此建立我市拟竣工投产项目库。
(六)建立项目投达产定期跟踪反馈制度。实行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竣工达产达效监测月报制度,及时反馈当年拟竣工项目竣工投产进度,动态跟踪新项目达产达效情况,定量分析评价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增长贡献拉动作用,定期通报各县市区项目投竣工情况,促进项目尽快竣工投产、达产达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支撑经济发展后劲。
一、进一步建立定期分析研判维护稳定工作形势制度
县区卫生局、各单位领导班子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维护稳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根据本地、本单位情况设立维稳工作机构或明确负责维稳工作的部门,安排专(兼)职维稳工作人员,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各科(处)室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专职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加强督查,及时发现和现场处理各种矛盾与问题,进一步明确领导责任和工作要求,全面加强维护稳定工作。
县区卫生局、各单位要全方位建立健全定期分析研判维护稳定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健全领导班子维护稳定会议制度,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门会议,研究讨论本单位维护稳定工作情况及总体形势、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其成因,研究解决措施,安排部署工作。二是坚持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倾听群众呼声。领导班子成员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每人每月接待群众来访应不少于一次。三是坚持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制度,了解群众心声。领导干部阅批事项比例应占到本单位总量的40%以上。四是坚持和维护稳定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动态掌握和维护稳定工作情况。五是坚持维护稳定工作汇报制度,及时将本地、本单位和维护稳定工作情况向市卫生局报送。尤其是本单位无法解决的,应向市卫生局反映情况,并提出相关工作建议,共同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机制
在维护稳定工作中,县区卫生局、各单位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建立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维护稳定工作格局。
县区卫生局、各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及卫生行政等有关部门维护稳定工作的各项工作部署;健全本地、本单位维护稳定的领导和工作机制,负责本地、本单位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和重点工作对象的教育稳控,负责落实有关政策,从源头上化解不稳定因素;及时向市卫生局及有关部门通报重大不稳定信息;健全应对各类突发性的处置预案,负责或协助处置因本单位的问题引发或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的。
县区卫生局、各单位在出台或实施关系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前,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负责对其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编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制定稳定风险化解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三、进一步实行不稳定事项交办、领导包案和督办制度
县区卫生局、各单位要定期对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和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分析,对梳理出来的矛盾纠纷、突出问题、重点稳控对象、公共安全隐患,要明确责任主体,进行交办,依法处理化解。
对可能引、集体上访及其他异常事件的重大隐患、突出问题实行领导包案制度。由本地、本单位有关领导领衔,实行“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落实化解责任和措施。
县区卫生局、各单位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加强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督查督办,对逾期未能化解的重大不稳定隐患要及时下发“督办通知书”,明确化解时限和要求。责任单位应及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和结果。
四、强化卫生系统维护稳定工作措施
县区卫生局、各单位要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强化全员医疗安全意识。认真遵守诊疗技术操作规程,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态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防范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要健全和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要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排查的范围包括各种突出问题及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和隐患苗头。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要逐一进行归类梳理,逐件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充分运用调解等手段,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单位,切实做到问题发现得早、控制得住、解决得好。各医疗卫生单位领导要深入基层和科室,主动积极协调缓解矛盾,妥善解决有关问题。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以人为本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特事特办解决疑难问题,落实重点问题稳控措施,坚决防止因问题久拖不决而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
要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与突发事件,抓紧完善应对各类事端、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预案。市紧急救援中心要做好医疗救援准备工作,市中心血站要做好血制品采集和供应,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成立医疗救治应急小分队,随时准备参与各项医疗应急和救援工作;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要分别成立疾病控制应急小分队及卫生执法应急小分队,随时准备参与各项卫生防疫应急和处置工作;其他医疗卫生单位要成立医疗卫生应急预备队,随时做好参与各项医疗卫生应急工作的准备;市中心医院要配合做好上访人员中确诊为精神病患者的收治工作。
五、进一步建立健全维护稳定工作考核奖惩机制
市卫生局已把维护稳定工作纳入卫生工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并将维护稳定工作的能力与实绩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考察的一项重要内容,考核考察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全市卫生系统维护稳定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市卫生局将通报表彰并给予适当物质奖励。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试点工作,推动我市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更好地落实政府、监管部门及企业的责任,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下一步逐步推广运用打下基础。
二、主要任务
(一)落实资源保障。把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管组织体系建设,强化药品监管工作的领导,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行政监管队伍,并从编制、人员、装备、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建立适应分级管理体制要求的运行机制,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充分发挥系统整体优势。
(二)加强长效监管。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把药品安全工作列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完善药品长效监管机制,着力推进基本药物监管、药品电子监管、药品“两网”建设、信用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增强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组织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规范药品生产、流通、使用行为。健全检查执法机制,依法查处制售假劣药品、无证经营药品等违法案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药品市场秩序和群众安全用药合法权益。
(三)健全协调机制。按照“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原则,建立包括联席会议、联合执法、多部门信息沟通反馈、综合评估等在内的协调机制。督促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推进监管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能,消除监管盲点。
(四)完善应急管理。探索建立药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编制修订药品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强化应急过程管理,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体系,提高应对处置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宣传培训,提高企业贯彻执行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规范的自觉性,普及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知识。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向社会和公众公开包括行政许可、药品质量、企业信用、案件查办等在内的药品安全信息,切实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对开展宣传教育的人力和财力予以保障,并定期评估执行情况。
(六)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评价参考指标,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市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指标》并进行任务分解,作为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通过开展试点工作,进一步调整、修订评价指标,完善评价方式方法,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实施步骤
(一)部署启动(年9月)。制定下发《试点工作方案》和评价参考指标,并报省、市备案。
(二)组织实施(年10-12月)。
根据《试点工作方案》和评价指标,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组织实施试点工作,对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自我测评。开展跟踪调研、督查试点进展情况,及时掌握试点工作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三)试点总结(2012年1-3月)。迎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评价,召开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研讨会或总结会,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修改完善《试点工作方案》和评价参考指标。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对于进一步理顺药品监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整合监管力量,调动积极因素,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有效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
一、强化应急管理职能
按照立足现实、细化职责、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制,切实转变职能,逐步建立起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和行业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及时调整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区交通运输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办理和组织协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努力完善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一是理顺内部应急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系统自身优势,做好各类应急保障预案衔接、应急装备和应急人员调度,有效处置交通运输突发事件。二是健全外部应急联动机制,建立与公安、气象等部门重大信息通报联动机制,做到信息共享、反应迅速、联合处置,并形成长效机制。
(二)加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隐患排查。一是结合各种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汛期等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工作,及时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排查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共检查各类运输企业600余次,排查车辆1200辆次,从业人员500名左右,排查出问题隐患200项左右,其中:下发整改通知书141份,整改落实172项,限期整改43项,均已整改到位。二是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联系公安交警部门通过专项整治,全年实现无重大事故,事故起数与亡人数同比下降,全区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三)着力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监管能力。加强与市交通运输局、公安等部门的联动,有效打击出租车违规经营行为,及时控制的发生。建立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受理机制,24小时值班,对投诉的问题及时调查取证给予回复。截至目前,受理12328平台反馈投诉63起,已全部处理回复;办理情况全部满意。同时,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畅通沟通交流渠道,密切与各运输公司、驾驶员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动态,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了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平稳有序。
(四)切实加强交通运输应急能力建设。结合工作实际修订和完善各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使用性和可操作性。组织开展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了交运输应急管理人员科学决策水平和应急处置对能力,增强
应急队伍的综合素质。认真组织应急演练活动,配齐配强应急设备,在演练中提高应急水平和处置能力。
(五)严格落实应急管理安全责任。主要领导对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亲自抓,深入一线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培训、演练,提高应急管理意识。组织督促危化品运输企业开展消防应急演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加强应急基础管理
加强交通系统危险源排查统计工作,完善隐患排查、整改、反馈的制度,建立危险源、危险区域突发事件风险数据库;建立完善了交通应急救援队伍,公路管理中心做好应急物资的充分准备,并健全队伍、物资、装备等应急资源基础数据库。
四、强化应急值守
根据应急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在岗值班应急值守制度,做到应急值班常态化,在发生突发事故和重大险情时科学应对、快速高效处置。
五、存在的问题及2021年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辖区新宇客运集团(市政府指定监管企业),子公司遍布整个市各个县区,鞭长莫及无法监管。
(二)2020年工作打算
1、提高认识,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监管。履行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做好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
2、建立机制,明确应急管理的工作责任。建立和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
3、重视预防,提高应急反应处置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全力做好安全事故预防工作,做到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