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村庄规划管理制度

村庄规划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庄规划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村庄规划管理制度

村庄规划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为确保顺利完成县下达我镇的村庄整治工作,现将我镇2013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希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全面推进“六清六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清洁水源、清洁四园、清洁生产和乡村绿化“三清一绿”工作,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道路。

二、工作内容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农村新五件实事为依托,主要围绕“六清六建”,加快建立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制度,即:清理垃圾,建立生活垃圾管理制度;清理粪便,建立人畜粪便管理制度;建立指挥综合利用制度,清理河道,清理污染源,建立达标排放制度,清理乱搭建,建立村容村貌管理制度。

(一)生活垃圾整治

逐步推进“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县处理”的模式,中心村范围内按照每个点50米为服务半径建1个垃圾池,每10户设置一个垃圾箱,配置自卸自扶车一辆,购买垃圾筒20只。建立一支保洁队伍,配备专门环保队员。

责任单位:环卫站

(二)农村生产垃圾整治

1、目标任务

促进秸杆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秸杆还田,生产沼气、发电等严禁秸杆焚烧,综合利用率93%以上。

责任单位:农技室

(三)村容村貌整治

建设和完成“四个一”目标任务,一是制定一个村庄建设整治规划,二是每5户要设置1个垃圾桶(箱),三是村里主干道硬化,中心村内部水、电、邮、有线电视配套;四是集中整治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使农户房前屋后整齐干净,铺设水泥道路800米,下水道2600米。

责任单位:派出所、建设所、国土所、彭城村

(四)绿化

目标任务:开展“四绿化”重点开展村庄、周边道路两旁、河道两岸、房前屋后及庭院绿化,全年完成绿化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

责任单位:林牧室、彭城村

(五)农村改厕

目标任务: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面展开”的原则,全镇改厕不少于500座。

(六)河道疏浚

目标任务:彭城村完成河塘疏浚3万方。

责任单位:水利站、彭城村

三、进度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10月8日-20日)。召开全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成立领导小组,下发《全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3年度工作计划》,全面部署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1日-11月21日)。按照《蒋坝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3年度工作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各项工程和措施,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村庄规划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空心村;土地产权;宅基地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086—02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根据国土资源部对全国土地利用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耕地面积正呈逐年递减趋势,截至2006年全国耕地总面积已减少至18.27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9亩。如何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资源,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课题。中科院2012年3月26日的《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指出,我国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经综合测算与分析表明,在分批推进城镇化情景下,全国空心村综合整治增地潜力可达1.14亿亩[1]。因而,加强空心村治理,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成为国家保耕地、扩内需、惠民生的重要举措。

一、空心村的含义

从农村建设的角度,空心村是指多年来农村新建住房大多集中在村庄,而村庄内却是无人居住的残败老屋,形成村庄外实内空、外新内旧、外齐内乱的现象。从村庄空间形态的角度,空心村是在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由于农业经济和就业结构的转变造成村庄内部建设用地限制的一种聚落空间形态的异化现象[2]。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空心村是指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空心化现象。目前,空心村正在快速蔓延,宅基地建设“外扩内空”、宅基地利用“人走屋空”的情况加剧。

二、空心村的影响

(一)浪费土地资源

据统计,1967—2008年间,农村建设用地面积扩大了1.26倍,其中宅基地面积增加了2.48倍。村庄规模盲目向外扩展,侵占了村庄周边的大量耕地。农民建新不拆旧,造成宅基地大量闲置,加剧了人地矛盾问题。据了解,空心村的“空心”,少则0.067平方公顷左右,多则0.200 平方公顷以上,一个中等乡镇约有300 多个自然村,平均一个自然村以0.133 平方公顷计算,一个乡镇就有40 平方公顷以上的土地被废弃[3]。空心村的存在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 直接威胁到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增长,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所造成的人力资本的流失,人才短缺、组织涣散等问题日趋严重,阻碍着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农村正常的社会组织和管理方式很难确立,农民居住地分布散乱,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很难集中力量开展。

(三)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随着空心化的加剧,农村居住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影响村容村貌。村中心遗留下来的老宅多年久失修易坍塌,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是老人、小孩和妇女,引发了空心村的养老问题。

三、空心村产生的原因

(一)土地产权不明晰,宅基地流转体制不健全

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都规定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这看似明确的规定其实质却是模糊的。所有权属于乡、镇、村哪一级并没有规定清楚,这就造成了农地所有权主体的虚位,给土地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农村宅基地在使用权主体和内容上,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农户只有使用权,不得买卖、出租和非法转让。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规定,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通过适当补偿收回空心村闲置宅基地使用权,但是,根据个人经济需要流转宅基地的行为,尚不在法律规定范围之内,这加剧了宅基地的闲置和废弃。

(二)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收入差距引发人口流动问题

与先进的现代化工业相比,处于弱势地位的农业由于利润率和边际劳动生产率很低,对高素质劳动力缺乏吸引力。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大量劳动力流入城市的主要因素。然而,由于户籍制度的制约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城镇就业风险的阻碍,许多居于城镇的农民仍选择保留农村的老宅。对于这种一户多宅的现象,相关的法令约束往往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长期闲置的老宅便成为空心村的构成要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频繁流入城市,导致农村闲置宅基地快速增加,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此外,由于耕地的边际生产力很低, 降低了在耕地上建房的成本,与旧房翻新和拆旧建新相比,农民更愿意选择在耕地上建新房,导致耕地资源的大量流失。

(三)村镇规划管理及相关法规不完善,珍惜土地的意识淡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人口减少了6 000多万,但农村建设用地却增加了2亿亩。这与制度设计和规划管理有直接关系:基层政府规划意识落后,村镇规划制定远远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和农民建房需求;宅基地审批缺乏依据,造成农民建房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之法律宣传和执法监察不到位,各级政府对农村宅基地的合理流转缺乏政策指导,对征地补偿标准和处罚超占措施缺乏可操作的法律依据;另外,农户珍惜土地的意识淡薄,宅基地私有、风水朝向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使得一户多宅、乱建乱占的现象更为突出。空心村正是在城市化滞后与非农化的条件下,由迅速发展的村庄建设与落后的规划体制的矛盾所引起的村庄粗放发展而内部衰败的空间形态的分异现象[4]。

四、治理空心村的措施

村庄规划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自去年来,我们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关于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大宣传发动群众,精心组织,自我加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本乡实际,积极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全乡干群的共同努力和扎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去年实施的道士塘、南庄、山上应村四个村中二个整治村顺利通过了达标验收,其余两村正在整改。今年新创建的大林、小林、下盘三个村,正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主要突破口,狠抓创建工作。回顾一年多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健全组织订规划。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乡成立了由乡长马贤茂担任组长的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发动、规划编制、协调指导等工作。做到任务到村,责任到人。成立村庄规划工作组,负责规划工作,落实了编制8个创建村的整治规划,做到科学合理,重点明确,方案规范,布局得当。

(二)宣传发动造氛围。我们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全乡共召开各类会议8次,张贴标语265张,宣传图片132张,刊出黑板报16期,乡宣传报道组进行跟踪报道,在全乡范围内营造了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有力地推进了我乡新农村建设工作进程。

(三)分类指导定制度。为切实做好我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的8个村针对各村实际,一方面实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一年多来,在村级资金比较薄弱的基础上,全乡投入专项资金464万元,共拆除简易棚屋52间,拆除危房及断墙残壁45处,硬化道路30240平方米,清理河道1200米,新安装路灯116盏,新增绿化面积18700平方米,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通过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了硬化、净化、亮化、绿化标准,主要河道基本实现无杀草、无漂浮物,村庄面貌有了一个改头换面的变化。另一方面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在整治的过程中,我乡注重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为更好地美化家园牢固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如下田村村干部积极充分护绿使者,花木的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他们全包了。此外,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为了使环境整治落到实处,各村相应成立了卫生、绿化、养护组织,同时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如下田村建立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厕所管理制度、家庭卫生制度、绿化公约等。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三、存在问题

1、乡、村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3、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存在不平衡性。

四、几点建议

1、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好落实;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责任机制;

3、巩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村级经济发展;

村庄规划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坚持“预防为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防消结合”方针,努力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村民委员会组织管理、村民群众共同防范”乡镇消防工作机制,全面加强乡镇消防工作。坚持统筹规划,消防工作与新乡镇建设整体推进;坚持配套建设,公共消防设施与新乡镇公共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坚持综合治理,夯实乡镇火灾防控基础;坚持典型引路,积极总结推广经验和做法;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开展乡镇消防工作。

二、工作目标

公共消防设施逐步完善,实现乡镇消防工作机制健全。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基本建立,农民消防安全意识普遍增强,乡镇消防安全条件明显改善,乡镇防控火灾能力明显提高,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发生的目标。

三、组织机构

组长:略;副组长:略;成员:略。

办公室设在市公安消防大队,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乡镇消防工作建设的指导和日常工作。各乡(镇)要建立相应组织,由分管安全工作的副乡(镇)长主抓,负责本行政区内消防建设工作的组织施实。

四、工作责任

要统筹考虑乡镇公共消防设施需要;财政部门在编制年度财政预算时要纳入乡镇消防工作经费内容;规划和建设部门要在编制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目录时纳入消防安全项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要将乡镇消防安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的重要内容;发展和改革部门在规划乡镇基础设施项目时。实施村庄整治中具体落实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合理编制消防水源、室外消火栓、消防车通道、防火间距等消防规划内容;

农业部门要结合农业生产,做好农忙、秋收和火灾多发季节的防火安全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宣传用火、用电、用气安全常识;民政部门要督促基层政权组织做好乡镇消防管理工作,并做好乡镇火灾后的受灾群众生活安排和损毁民房的恢复重建等工作;水利部门要将乡镇消防水源建设纳入到乡镇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村屯建设消防水池和室外消火栓;公安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乡镇消防工作的监管,查处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督促消除火灾隐患加强对乡(镇)公安派出所消防工作的指导。各乡(镇)要建立“三员”管理体制,即在各乡(镇)党委综治办设消防协助员、派出所设立专(兼)职消防监督员、各行政村设消防巡查员,建立健全乡镇消防安全管理网络。

五、工作要求

(一)建立乡镇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和工作制度。各乡(镇)要制订出台“新乡镇消防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防火安全委员会工作职责”村委会用火、用电、用气管理制度”村委会消防安全检查制度”村委会日常巡查制度”村委会消防宣传工作制度”村委会义务消防队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二)各乡(镇)要坚持将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与新乡镇建设“改水、改路、改电、改灶、改房”等同步建设。设有自来水管网的村庄。没有给水管网的可以利用河流、湖泊、水渠等天然水源设置不少于1处消防取水设施;天然水源缺乏的村庄,可以结合乡镇节水灌溉和人畜饮水工程统一规划,根据消防用水需要设置不小于30立方米的消防水池。乡镇道路、桥梁应能保证消防车通行,村庄内主要道路宽度不应小于3.5米。村庄房屋建设要按照《乡镇建筑防火规范》规定的要求,逐步提高耐火等级,保证防火间距,并按规定敷设室内外电气线路,确保用电安全。各自然村都要设置保证火灾报警的通信设施。

(三)各乡(镇)要按照“一乡一队一车”和“一村一队一泵”要求。切实加强乡村消防力量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维护乡(镇)村庄消防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基层消防自防自救水平。2010年,力争30户以上的村庄基本建立1支配备消防泵和配套消防器材的群众义务、志愿消防队或治安、消防合一的治安联防消防队。要加强乡村消防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落实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完善保障机制,推动乡村消防队伍健康持续发展。

(四)每个行政村要在醒目的位置设置不小于10平方米的固定消防宣传图版1块以上。要在群众集中场所和易发生山火、林火等地方设置消防宣传栏、防火标志。依托乡镇公路两侧建(构)筑物、村庄内沿路房屋设置宣传墙标。每学期应当安排不少于2个课时的消防教育课程。农业、建设、劳动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将消防知识纳入乡镇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乡镇企业管理培训内容,加强对农民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大力培养有消防管理能力的乡镇干部队伍和懂消防知识的新型农民。

(五)要严格审批乡镇新建、改扩建工业项目和公共建设工程涉及的消防安全项目。防止产生新的火灾隐患;要推广、应用适合本地区乡镇特点和农民群众消费水平的阻燃、耐火建材,提高民用建筑耐火等级;要实行“十户联防”机制,建立乡镇火灾防控体系。将十户农民划分为一个联防组,轮流值班,采取传防火旗的方式,由每家负责一天的防火巡查和防火宣传工作,防火旗传到哪家,就由哪家负责十户的安全。

村庄规划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今年以来,区镇村新农村建设点驻村帮扶工作组坚持以打造“城郊新村”为奋斗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该村的实际,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千方百计完善基础设施,想方设法发展村级经济,主要以“四抓”扎实做好新农村建设帮扶和指导工作。

一、以抓村庄建设规划为先导,务求整体布局科学合理。新农村建设启动伊始,工作组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聘请规划设计专业人员,根据村庄人口、用地规模、规划范围和产业发展等情况高标准制定了符合村庄实际、与村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村庄建设规划方案,并多次征求村民意见后,报区新村办审核通过。同时,按照村庄建设规划方案的要求,分别请区林业局、区蔬菜办、区规划设计院,就村庄整体绿化、蔬菜产业发展和村庄几个重点活动场所作了详细规划设计。村整个规划体系详细、具体,空间布局合理,亮点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对新农村有序建设和持续发展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二、以抓农村经济发展为核心,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工作组与乡镇、村干部一道,详细分析了村的经济发展优势和潜力,理出了“盘活集体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培植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思路。一方面,依托山地资源多,且适宜果树和花卉苗木栽培有利条件,与熙可携农公司、园林公司签订了420亩用地长期租赁合作,每年可以增加集体收入2万多元;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水源便利、灌溉条件好,而且村民长期以来有蔬菜种植习惯和经验的有利条件,准备近两年高标准建设一个面积达100亩以上的蔬菜基地,实现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增收。同时,积极组织村民参加知识培训和各种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能力;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区内外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以抓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力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从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制定了《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共安排建设项目11个。目前,累计落实资金100余万元,硬化通村干道1200米,硬化巷道及场地4000平方米;建成可集中供水80余户的供水井1座,全村100%农户完成改水、改厕,兴建沼气池51座;建好了标准化篮球场1个、图书阅览室1个、休闲健身场所1处。同时,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共拆除破烂房舍2000余平方米;粉刷房屋墙面500余平方米,平整荒空地近5000平方米。村庄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改善,基本实现了农民走平坦路、喝自来水、燃洁净能源、用卫生厕的建设目标。

四、村务民主管理为主线,积极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工作组不仅注重帮助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更注重抓好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按照民选、民办、民管、无偿的原则,组织村里德高望重、热爱公益事业、具有号召力的村民成立了村民理事会。进一步完善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对需要村组投资投劳等重大事项,严格按照“一事一议”制度执行。为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在村庄入口处建有一块长10米、高2.5米的文化宣传长廊,在村内设有村民健身广场和图书阅览室,在村中心建有标准化篮球场。充分利用村中的宣传橱窗、文化活动室等一系列公共设施,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形成了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邻里之间能友好、和谐相处。